『壹』 初一生物地理有什麼必背知識點嗎
生物地理中考必背知識點如下:
1.我國位於東半球,北球;在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16.自然資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兩類,如:水(土地、生物) 資屬於可再生資,礦產資屬於非可再生資。
17.我國土地資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18.解決我國水資短缺的重要途徑:節約用水,保護水資。
19.我國水資分布特點:不均勻,地區分布:東多西少,南豐北缺時間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20.解決我國水資分布不均的途徑:修水利工程:解決時間分布不均,修水庫,試舉一例:三峽解決空間分布不均,跨流域調水,試舉一例:南水北調。
『貳』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歸納
初一地理知識點總結歸納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
- 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
2.緯線和經線
- 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 經線:連接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 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 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S」表示。
- 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 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
- 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叫東經,用「E」表示;本初子午線以西的經度叫西經,用「W」表示。
-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4.地球的運動
- 地球自轉:繞地軸自西向東,約24小時一周,產生晝夜交替現象。
- 地球公轉:繞太陽自西向東,一年一周,形成四季更替。
- 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5.地圖
- 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 比例尺類型:線段比例尺、數字比例尺。
- 比例尺大小的判斷: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二、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3.半島是陸地伸進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峽是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4.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5.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7.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
8.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9.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帶。
三、天氣與氣候
- 天氣與氣候的差別: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1.天氣有兩個重要特點:天氣反映一個地方短時間里的大氣狀況;同一時刻,不同地方的天氣可能差別很大。
2.氣溫及其分布
- 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 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低,1月最高。
- 從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 據觀測,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 用等溫線圖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
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 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霧、露不是降水。
- 由赤道往兩極,總的趨勢是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 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 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
4.世界的氣候
- 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 赤道附近(熱帶雨林氣候);兩極地區(寒帶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內陸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
- 熱帶雨林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特點:高溫時期少雨,低溫時期多雨。
-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也是影響氣溫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拓展閱讀:中考地理知識記憶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