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生存技術基礎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動漫公主連接到哪裡了 2025-01-21 17:41:53
經典春天穿什麼衣服好看 2025-01-21 17:41:27

生存技術基礎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5-01-21 13:08:38

㈠ 林業技術的知識

如果不是專業的林業學校的話給你弄點基礎太難的我就不給你弄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林業基礎知識——林業術語
一、森林生
森林資源: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託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無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輔助生產林地。有林地:包括喬木林地和竹林地。
1、喬木林地:喬木是指具有明顯直立的主幹,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為大喬木、中喬木和小喬木。由郁閉度0.2以上(含0.2)的喬木樹種(含喬木經濟樹種)組成的片林或林帶,連續面積大於1畝的林地稱為喬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徑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類植物構成,郁閉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喬木樹種組成,郁閉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飛播造林5年後,保存株數達到合理株數的41%~79%的林地;或低於有林地劃分的株數標准,但達到該標准株數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幹,由地面分出多數枝條,或雖具主幹而其高度不超過3米。由灌木樹種(含經濟灌木樹種)或因生境惡劣矮化成灌木型的喬木樹種以及胸徑小於2厘米的小雜竹叢組成的稱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國家特規灌木林地是指喬木生長線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種為經濟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紅色荒漠化嚴重、專為防護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國家特別規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內)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內)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無立木林地:包括採伐跡地、火燒跡地和其他無立木林地。
宜林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輔助生產林地:直接為林業生產服務的工程設施與配套設施用地。
林木:生長在林內達到林冠層的喬木樹種。林木的樹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產生圓滿度較好的原木,它是構成森林產量的主體,是經營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對象。
森林分類:森林分為以下5類:
(1)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
(2)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
森林起源:亦稱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體分為兩種情況:①林分最初形成時的起源。因起源於天然繁殖或人工種植,有天然林與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形成,由於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將森林起源分為實生林和無性繁殖林兩類。

人工林:由人工播種、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天然林:由天然下種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從來未經人工採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經過人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壞之後,未經人為的合理經營,而藉助自然的力量恢復起來的一類森林。

植被:各種各樣的植物成群生長,種類聚集,群落交織,就像綠色的綉花被一樣把大地緊緊包裹起來,這一層生氣蓬勃、千變萬化的植物覆蓋層,就叫做植被。

植物群落:植被並不是雜亂無章的拼湊,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環境條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種類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有規律的組合。每一個這樣的組合單位,就叫做一個植物群落。

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指多種不同的動植物群落類型、數量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森林是陸地上生物最多樣、最豐富的生態系統,是動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綜合體,所以保護森林就是直接和間接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狀況的總稱。生態環境亦可簡稱環境。

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環境建設是指運用生態系統原理,根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規模的生態建設任務,模擬設計最優化的人工生態系統,按模型進行生產,以取得預期的最佳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是指從國土整治的全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以維持和再造良性生態環境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觀為目的,在一個地域或跨越一個地區范圍內,建設有重大意義的防護林體系、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項目,並管護好現有的森林資源。

林分:內部特徵大體一致,而與臨近地段又有明顯區別的一片林子。一個林區的森林,可以根據樹種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齡、疏密度、地位級及其他因子的不同,劃分成不同的林分。

立木:包含兩層意思:①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樹木的總和;②林地上未伐倒的生活著的樹木。

樹種組成:指森林中的林木是由哪些樹種所組成的。

優勢樹種:在一個林分內,數量最多的(一般指蓄積量所佔的比例最大)的樹種。

先鋒樹種:能在荒山瘠薄地等立地條件差的地方最先自然生長成林的樹種。如馬尾松、油松、楓香、沙棘等。

純林:由同一樹種組成的林分叫做純林。

混交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樹種組成的林分叫做混交林。

林相:有兩種含義:①森林的外形,指林冠的層次,有單層林和復層林之分。②森林的林木品質和健康狀況。林木價值高,生長旺盛稱為林相優良,反之稱為不良。

郁閉度:森林中喬木樹冠彼此相接而遮蔽地面的程度。用十分法表示,以完全覆蓋地面的程度為1,分為十個等級,依次為1.0 0.9 0.8……0.1。

林齡:指林分與林木的年齡結構,可分為同齡林和異齡林。林分內所有林木年齡完全相同,這種林分稱為同齡林。如林分內林木之間的年齡相差不超過一個齡級的稱為相對同齡林。林木年齡相差一個齡級以上的森林,叫做異齡林。

齡級:為簡化森林年齡統計而劃定的林分年齡級。一般慢生樹種以20年為一個齡級,比較速生的樹種和中生樹種以10年為一個齡級,速生樹種5年為一個齡級。

齡組:對林木生長發育時期的年齡分組。有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之分。

幼齡林:指林分完全郁閉前的時期。

中齡林:林冠郁閉後至林分成熟前的時期。

成熟林:林木在生物學及工藝方面都已進入成熟,直徑生長已非常緩慢或基本停止。

過熟林:自然稀疏已基本結束,林木生長停止,開始心腐,病蟲害侵染,部分立木由於生理衰退而枯立腐朽,林分經濟價值和有益效能開始不斷下降。

蓄積量:是指一定面積森林(包括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長著的林木總材積(用立方米表示)。主要是指樹乾的材積。

出材量與出材率:出材量是指實際採伐林分中生產的原條、原木、小規格材和薪材的數量。不包括枝椏、樹皮、伐根等。出材率是指出材量與採伐蓄積量的比率。它是反映森林資源利用的重要指標,出材率高,表明林木資源利用好;反之,說明利用差。

總生長量:指樹木自生長開始至調查時整個時間內的生長總量。

森林覆蓋率:是指全國或一個地區森林面積占土地面積的百分比。它等於:(有林地面積+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面積)÷土地總面積×100%得出的數稱森林覆蓋率。

林木綠化率:林木綠化率是指(有林地面積+灌木林地面積+四旁樹佔地面積)÷土地總面積×100%。

二、造林綠化

人工造林:用人工進行植苗、播種等方法營造森林的工作。

四旁綠化:指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樹。

立地條件:是指造林地作用於森林植物的地形地勢和氣候、土壤等環境因子的綜合。

適地適樹:就是要使造林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造林地條件相適應,以充分發揮其生產潛力,使一定的營林地段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達到較好的生產水平。

全面整地:全面翻耕整理造林地,徹底清除雜草、灌木。

撩壕整地:又叫抽槽或溝帶整地。是沿等高線從下而上開挖溝槽,把心土堆在下坡,築成土梗的一種整地方式。

帶狀整地:在所整地帶之間保留一定寬度的生草帶,以有利於防止水土流失的整地方式。

塊狀整地:在種植點小塊開墾,塊與塊的距離依造林的株行距而定。

植苗造林:栽植苗木使它生長成林的造林方法。是目前林業生產上最常用的造林方法。

初植密度:也叫栽植密度。是指人工造林和跡地更新時單位面積上最初栽植的株數。

直播造林:是將種子直接播於造林地上,使其發芽生長成林的一種造林方法。

封山育林(封育):指對具有天然下種或萌櫱能力的疏林、無立木林地、宜林地、灌叢實施封禁,保護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長,並輔以人工促進手段,促使恢復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對低質、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進行封禁,並輔以人工促進經營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質量的一項技術措施。

丘陵:沒有明顯的脈絡,起伏較小,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山地:地勢相對高起,表面起伏很大的地區。
低山:海拔絕對高度500~1000米,相對高度200~500米的山地。
中山:海拔絕對高度1000~2000米,相對高度500~1000米的山地。
高山:海拔絕對高度2000米以上,相對高度1000米以上的山地。
黃壤:在熱帶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常綠闊葉林作用下發育而成的土壤。土壤中富含鐵的氧化物,故呈黃色或鮮黃色。土質粘重,酸性大,含有效磷少。
紅壤:在暖濕氣候和常綠闊葉林作用下發育而成的土壤。土中鐵鋁豐富呈紅色,土層中常有紅、棕、黃、白交織的網紋。一般酸性強,有效磷少,剖面深厚。
紫色土:在紫色砂頁岩上發育起來的土壤。這種土壤的母質很容易風化,含礦質養分較多,土層疏鬆,但易遭水土流失,土層淺薄。
石灰性土壤:含有碳酸鈣或碳酸氫鈣等石灰性物質的土壤。呈中性到鹼性反應,含礦物質養分豐富,但對磷酸的固定作用較強。主要分布在半乾旱和乾旱地區。石灰性強的土壤在剖面中下部常形成石灰結核,石灰磬層等石灰集聚層。
石漠化:指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條件和岩溶極其發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為活動干擾,使地表植被受破壞,造成土壤嚴重侵蝕,基岩大面積裸露,石礫堆積的土地退化現象。它是岩溶地區土地退化的極端形式。
石漠化土地:指基岩裸露度或石礫含量≥30%,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土地。①植被綜合蓋度<50%的有林地、灌木林地;②植被綜合蓋度<70%的牧草地;③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無立木林地、宜林地、未利用地;④非梯土化旱地。
造林質量管理「八率」:指造林面積核實率、造林質量合格率、良種使用率、作業設計率、幼林撫育率、林木管護率、檢查驗收率、資料建檔率。目前要求造林質量管理「八率」均為100%。
①面積核實率=(∑調查小班的核實面積/∑調查小班的上報面積)×100%
②造林質量合格率=(∑調查合格小班面積/∑調查小班上報面積)×100%
③良種使用率=(∑調查造林使用良種的小班面積/∑調查造林小班面積)×100%
④作業設計率=(∑調查有作業設計的小班面積/∑調查小班面積)×100%
⑤幼林撫育率=(∑調查撫育合格小班面積/∑調查小班面積)×100%
⑥林木管護率=(∑調查有管護措施的小班面積/∑調查小班面積)×100%
⑦檢查驗收率=(∑調查檢查驗收的小班面積/∑調查小班面積)×100%
⑧資料建檔率=(∑調查建檔的小班面積/∑調查小班面積)×100%
母樹和母樹林:供采種的樹叫做母樹。很多母樹生長在一起就叫做母樹林。
優良母樹:指具有優良遺傳品質的林木個體。
優質種源:生長旺盛,干直、枝小和冠形緊湊、無病蟲害的優勢木,其比例佔75%以上的母樹林稱為優質種源。
林木種子園:是用有性法或無性法繁殖人工精選的個體或綜合育種法培育的新品種的植株而建立起來的林木良種繁育場。
采穗圃:對於容易扦插繁殖的樹種,用被選優樹的種條(插穗)建立的采穗圃,作為往後常年采穗造林之用,它相當於種子園,只不過種條代替了種子。
三、保護管理
主伐:在成熟林中以取得木材收獲為主要目的的採伐。
撫育採伐:根據森林生長和發育的規律,在不同齡期,伐除部分林木,為保留的林木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更好地發揮其有益的效能。
更新採伐:在森林的有益效能開始減退時所進行的一種採伐,這種採伐以不降低森林有益效能為前提,以保護防護效能和特種作用持續穩定的發揮。
皆伐:整個林分一次伐除,通過人工植樹或天然下種(自臨近林分或伐倒的樹木)達到更新目的。
擇伐:把林分中部分適合和應該採伐的林木進行採伐的方式,主要用於復層異齡林。
漸伐:把成熟林分的林木在一個齡級期內分兩次或數次伐除。
疏伐:在林木向高生長最旺盛的時期所進行的撫育方式。伐去過密的樹木中品質較差的植株而保留較好的植株,以使林木形成良好的干形,並促進生長。
生長伐:在林木生長最旺盛時期一直到主伐前一個齡級的階段內所進行的撫育方式。目的是使林木得到更多營養空間以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木材產量和質量。
衛生伐:為除去森林中不健康的植株而進行的撫育方式。
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簡稱一類清查):即國家森林資源調查。在國家林業局組織下實施,復查間距期為5年。其目的是通過查清全國或省、自治區的森林資源數量、質量及其消長變化情況,為制定全國林業方針、政策,制定全國和各省區及大林區的各種林業計劃、規劃和預測資源發展趨勢提供科學依據。這類調查以省、市、區或大林區為單位進行。
二類森林資源清查:亦稱森林經理調查。此類調查是根據國家林業局的統一部署,由省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地州市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在林業生產單位內進行。復查間距為10年。其目的是為林業基層單位掌握森林資源現狀及動態,分析檢查經營活動效果,編制或修訂森林經營方案及有關規劃提供依據。這類調查的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要落實到小班,其准確度優於一類調查。
三類調查:即作業設計調查。是林業基層生產單位為滿足伐區設計、造林設計和撫育採伐設計而進行的調查。
森林抽樣調查:對一定范圍內的森林,應用數理統計學原理抽出部分樣地進行調查,根據樣地調查結果推算該范圍內全部森林的數量和質量的方法。
森林區劃:為了便於森林調查和開展營林活動,按一定經營規模將林區劃分成不同森林經營管理單位的工作。
林班:一種永久性的林地區劃,為便於經營管理,把林地劃分為許多林班。因經營集約度的高低不同,林班的平均面積不一,由幾十公頃到幾百公頃不等。其界線或用人工伐開,或利用山脊、河流、道路等自然地形線而形成。用號碼或地名命名。
小班:是指在森林調查規劃設計時將森林按不同的權屬、土地類別、起源、森林類別、林種、優勢樹種組、齡組、郁閉度等級、立地類型、經濟林產期(經營集約度等級)和林業工程類別等劃成不同的小區,每個小區稱為小班。小班是森林區劃的最小單位。
小班調查:在小班范圍內進行的測樹因子、土壤植被、地形地勢等調查項目。
標准地:用代表選樣或隨機、機械選樣選取一定面積的林地作為調查樣本,稱為標准地。
林業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種苗正常生長並造成經濟損失的病、蟲、雜草等有害生物(由於「森林病蟲害」不能包括可對林業造成危害的雜草、軟體動物、脊柱動物和其他植物,近年來改稱為「林業有害生物」)。

林業外來有害生物:是指原產於國(境)外,傳入我國後已經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種苗正常生長並造成經濟損失的病、蟲、雜草等有害生物。

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我國境內局部地區發生,危險性大,能隨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傳播,經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發布禁止傳播的有害生物。

補充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局部地區或國內其他地區局部發生,危險性大,能隨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傳播,經省級林業主管部門發布禁止在本轄區內傳播的有害生物。

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是指依法必須經過檢疫才允許調運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也包括根據疫情應實施檢疫檢驗和除害處理的包裝材料、運輸工具、土壤等。

產地檢疫:是指國內調運、郵寄或出口的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在原產地進行的檢疫調查、除害處理並得出檢疫結果過程中,所採取的一系列旨在防止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傳出的措施。

調運檢疫:是指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在調出原產地之前、運輸途中及到達新的種植或使用地點之後,根據國家或地方政府頒布的森檢法規,由法定的專門機構,對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所採取的一系列的檢疫檢驗和除害處理措施。根據森林植物及其產品調運的方向,可將調運檢疫分為調出檢疫和調入檢疫兩部分。

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是指那些為害嚴重、防治困難、能夠給林業生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有害生物。全國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名單由國家林業局發布。本省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名單由省林業廳發布。

疫區:是指根據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的發生情況,依照森林植物檢疫(簡稱「森檢」)法規,按照法定程序劃定,並且採取相應檢疫措施的地區。疫區的劃定,由省林業廳提出,報省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家林業局備案。

野生保護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我國受保護的野生動物有4大類:①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分為兩級,即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②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即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前稱三級保護野生動物)。③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④我國參加的有關國際公約和國際協定中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

野生保護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長的珍貴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長並具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文化價值的瀕危、稀有植物。野生保護植物分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又分為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即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以前稱三級保護野生植物)。

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含省、縣級自然保護區)。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要求在15萬畝以上、省級自然保護區在10萬畝以上、縣級自然保護區在3萬畝以上。

自然保護小區:是指對有典型性的森林生態系統、自然生態環境、珍稀動物繁殖棲息地、珍稀植物生長繁衍地規劃面積在2000公頃以內,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

森林防火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領導負責制的五條標准:一是各級組織機構落實,特別是市、縣、鄉三級森林防火指揮部,機構健全穩定,人員高效精幹。二是責任到人,各級地方政府森林防火指揮長是本地區森林防火的第一責任人,森林防火指揮部成員,都要劃分森林防火責任區,簽訂責任狀,並經常深入責任區督促檢查,幫助解決實際問題。三是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當地林業發展總體規劃。四是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經費納入地方財政算。五是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有關領導及時深入現場組織指揮撲救。
森林火險
天氣等級危險程度燃燒程度蔓延程度沒有危險不燃燒不蔓延

低度危險
難燃燒
難蔓延


中度危險
能燃燒
能蔓延


高度危險
易燃燒
易蔓延


極度危險
極易燃燒
極易蔓延

森林滅火原則:

①實行「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則。

②實行保護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則。

③統籌兼顧,犧牲局部,保存全局的原則。

④要積極撲救,不要消極防守的原則。

⑤集中優勢兵力作戰的原則。

⑥捕捉有利戰機的原則。

⑦講究經濟效益的原則。

森林火災分類:

①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積不足1公頃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

②一般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公頃以上不足100公頃的;

③重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00公頃以上不足1000公頃的;

④特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000公頃以上的。
http://www.xfsljk.net/zsyz/ArticleShow.asp?ArticleID=2506(林業專業術語;造林綠化術語)
http://www.xfsljk.net/zsyz/ArticleShow.asp?ArticleID=2505(林業專業術語;森林生態術語)
http://www.xfsljk.net/zsyz/ArticleShow.asp?ArticleID=2523(林業專業術語;保護管理術語)
林分 森林的內部結構特徵,即樹種組成、林層或林相、疏密度、林齡、起源、地位級和出材量等主要調查因子相同並與四周有明顯區別的有林地,通常也泛指任一具體的長有林木的地段。不同的林分,常要求採取不同的森林經營措施。
喬木 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高大而明顯的主幹,並多次分枝,組成龐大的樹冠,一般可以明顯地分為樹冠和樹干兩部分,如楊樹和落葉松等。
灌木 多年生木本植物,高在3米以下,通常無明顯主幹,分枝從近地面處開始,故無樹冠和樹干之分,如紫穗槐和姚金娘等。
林木 是森林中所有喬木的總稱,是構成森林的主體。它決定森林的外貌和基本特徵,決定森林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是森林經營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對象。根據經濟價值和經營意義分為主林木和次林木,主林木是指由主要樹種所構成的林木,次林木是指由次要樹種所構成的林木。林木也泛指林內生長的喬木。
下木 林內灌木及當地條件下生長達不到喬木層的喬木種類的總稱,是構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下木能抑制雜草,為幼苗幼樹遮陰,減少地表徑流和蒸發,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強森林的防護效能。
植被 指林地上的地衣、苔蘚、草本植物、半灌木、小灌木和喬木的總稱。是構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能影響地表土壤、小氣候條件、林木的更新和幼苗幼樹的生長發育。
林型 也叫森林類型,由樹種組成和立地條件決定,是森林的自然分類單位。
純林 也叫單純林,是指由單一樹種構成的或雖混有其它樹種但其它樹種的數量和材積所佔比例不到一成的林分,如落葉松純林和楊樹純林等。
混交林 由兩種以上的樹種構成的林分。
針葉樹和針葉林 針葉樹是裸子植物的樹木,其葉多呈針狀或鱗片狀,種子一般裸露在果鱗上,子葉多數,多為常綠高大喬木,樹干圓滿通直,樹冠常為圓錐形,如落葉松、雪松和雲杉等。針葉林是指以松柏類為主的針葉樹所構成的森林。
闊葉樹和闊葉林 闊葉樹是屬於雙子葉植物的樹木,其葉片一般較寬,有多種形狀,種子包被於果實中,具2枚子葉,落葉或常綠喬木。闊葉林是由闊葉樹種組成的森林,如樺木林、楊樹林和桉樹林等。
針闊葉混交林 由針葉樹和闊葉樹混和組成的森林,是溫帶濕潤地區的優勢植被,紅松闊葉混交林是典型的針闊混交林類型之一。
天然林 在沒有人為參與的情況下形成的森林。
人工林 指在適合栽植林木的各類土地上用人工植苗、插條或直播等方法形成的森林。
天然次生林 原始林或人工林,經人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壞之後,未經人為的合理經營,藉助自然力量恢復起來的天然林。
土壤和森林土壤 土壤是指陸地上部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的表層,由礦物質顆粒、有機質、活的生物體以及生物活動產物、空氣和水分共同組成。森林土壤是林地土壤的總稱。由於形成條件和形成過程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森林土壤,如在寒溫帶濕潤山地針葉林下形成了棕色針葉林土壤,溫帶濕潤地區針闊葉混交林下形成了暗棕色森林土壤,在溫暖帶濕潤地區以櫟林為主的森林下則形成了棕壤土。
樹冠和冠幅 樹冠是指樹木幹部以上的全部枝、葉的的總體。冠幅是指樹冠的最大直徑。
林齡和齡級 林齡是林分中林木的平均年齡,分為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樹林和過熟林。幼齡林是森林生長發育的幼年階段,通常指Ⅰ齡級或Ⅱ齡級的林分;中齡林也叫壯齡林,指林齡為Ⅲ齡級至不超過Ⅳ齡級的林分;近熟林指生長速度下降,接近成熟利用的森林,通常指IV齡級的林分;成熟林指林木已達到完全成熟,可以採伐利用的林分,通常指林齡為V、VI齡級的林分;過熟林指超過VI齡級以上的林分。齡級指對林木按照林齡間隔一定的年限進行的分級,一般天然林每20年為一個齡級;人工林每10年為一個齡級。
蓄積量 單位面積林地上所有活立木材積的總和,以立方米為單位。
郁閉度 指森林中喬木樹冠遮蔽地面的程度,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標。它是林地樹冠垂直投影面積與林地面積之比,以十分數表示,完全覆蓋地面為1。簡單地說就是林冠覆蓋面積與地表面積的比例。
枝條盤數 指樹冠部分輪枝的層數。
胸徑和地徑 一般胸徑指樹木離地面1.3米處樹乾的直徑;地徑指樹木離地面20厘米左右處樹乾的直徑。
坡度 坡面與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按照角度大小,坡面可分為平坡:00—50;緩坡:60—150;斜坡:160—250;陡坡:260—350;急坡:360—400;險坡:410以上。
坡向 山坡所面向的方向。向南的叫南坡,也叫陽坡,向北的叫北坡,也叫陰坡。
坡位 山坡的部位。一般分為山頂,山坡上部、中部和下部

㈡ 海上生存小知識(海上求生常識有什麼)

1.海上求生常識有什麼
船舶在海上航行,會受到當地的氣象、水文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操縱人員對各種因素估計不足、判斷不準確、措施不妥當,或者遇到自然災害、遲咐意外情況,航行船舶就可能發生失控、擱淺、觸礁、失火、碰撞、傾覆、沉沒等危及船舶、財產和生命安全的嚴重事故。

船舶遇險後,為了及早脫險或者盡量減少損害,遇險人員要奮力自救,並不失時機地用各種方法不斷地、准確地向外界報告遇難船舶的船名、船籍、呼號、裝貨港、遇難位置(經緯度)、損害程度等情況。海上求生者最初遇到的困難 ·

淹溺:棄船後落入水中,如果不會游泳而又沒穿救生衣或攜帶任何救生浮具,在水中就無法保持漂浮。如果不能及時獲救,很快就會發生溺死的危險。 ·

浸泡和暴露:身體浸泡在水中,散熱較在陸地上要快得多。這樣,人體不能保持正常體溫,很容易造成體熱消耗過大。如果當時氣候寒冷水溫低,人體浸泡在水中的危險就更大,很快就會處於低溫昏迷直至死亡。如果人體暴露在酷熱陽光下,就容易發生曬傷、衰竭、中署等。 ·

乾渴:在海洋上乾渴是威脅遇險者一大危險,死亡率隨淡水供應減少而增多。據統計,當每天有240毫升淡水時死亡率為10%,每天只有120毫升淡水時死亡率增至90%。對於求生者來說,淡水比食物更重要。

·暈浪:求生者即使有幸爬上救生設備,如救生艇、救生筏、救生浮具等,因暈船會引起過度嘔吐,使身體大量失水,出現頭暈、虛弱。 ·

危險動物:有害海洋動物侵襲對海上遇險者也是一個威脅,其中尤以鯊魚為甚。盡管海上遇險時鯊魚襲擊的機會並不多,但它直接影響求生者的士氣。 ·

救援困難:海上自救比其它地方艱難得多。海洋是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區域,氣候變化無常。快速行進的搜索飛機要發現一隻救生筏或小船是很難的,要發現遇險者更難。再者,大海狂暴無比,搜索飛機即使發現遇險者,也無法降落。所有海上作業人員、船員都應有一套保安用具。

用具清單如下: ·

系在腰上的帶鞘的碼物純小刀 ·

發信號用的哨子 ·

皮手套 ·

防水打火機(防水火柴) ·

毯子、襯衣、襪子、帽子 ·

太陽鏡 ·

釣魚線、魚鉤 ·

小型救護箱

在緊急情況下,以上物品會拯救你自己和他人的性命。

該答案來自極限戶外網官方網站
2.在野外或者海上生存需要哪些必備知識
第一篇 基本常識 第一、要有團隊精神 戶外運動時間長、地形復雜、意外隨時可能發生,成功、愉快、順利地完成戶外活動是要靠每一個人努力才能做到的。

尤其在惡劣艱苦的環境中,團隊精神更加重要。 提示: 1、應該對一些事情作明確分工,如:開路、斷後、生火、扎營等 ; 2、應事先選好一個隊長,有民主也要有集中,遵守紀律,服從大局,這點很重要; 3、人數較多時要注意行進隊型,隊伍過長容易走失隊友或有人出現意外而不能及時發現 ; 4、所有裝備和給養應根據各人體力好壞及性螞扮別做科學分配背負,以便隊伍保持一致的速度 ; 5、如有人遇到嚴重的傷病,整個活動計劃必須作出應變,全體放棄或部分人帶傷員撤退 。

第二、要注意體力分配 活動剛開始時要控制好興奮情緒,容易速度過快,應掌握好行進速度。適當掌握休息時間。

提示: 1、全程盡量保持勻速,掌握節奏,按計劃的休息時間休息和進食 ; 2、根據大家體力情況及時調整計劃,必要時寧可延長時間。避免 不必要的體力過分透支,要為不可預見的意外情況讓體力留有一些餘地 。

第三、要掌握線路和方向 出行前盡可能地搜集活動地區的地圖和相關資料,對各種可能性做充分了解和考慮。有等高線地圖時,可將預定線路和方向進行分析,如:需翻越幾道山、經過幾個埡口、海拔上升和下降情況。

這樣有助於在行進中判定方向。 提示: 1、攜帶較准確的指北針和海拔表(有的地區很需要); 2、攜帶並保護好地圖和資料 ; 3、帶信號筆和撲克牌,以備迷路時作路標記號用 ; 4、如對穿越地區所知資料甚少、條件又較復雜時,最好請走過的人同行或找當地向導帶路 。

第四、要注意防水 在雨季或多雨地區,特別是長時間的穿越,如防水準備不充分整個活動會遇到極大的麻煩,個人安全也難保證。因此在出行前要了解活動地區氣候,並准備相應的裝備。

提示: 1、帳篷應選用三季或四季帳(高山帳防水較差,在低海拔地區謹慎使用); 2、使用背包罩或塑料布遮蓋背包,即使背包有防水功能也要如此 ; 3、在向背包內填裝物品前,用塑料袋或密封袋先包裹一下,這樣既防水也有利於物品分類 ; 4、有條件就使用防水沖鋒衣褲(waterproof、gore-tex和任何標有breathable的材料都可以),雨具最好還要准備 ; 5、登山鞋最好防水透氣,這很重要。 第五、要注意飲水問題 失水極其危險。

在短途出行時,如已知補水困難就應帶足飲用水,每人每天大約需要2升。長途穿越,可在途中的溪瀑、江河、湖塘取水,但最好要取流動之水,要觀察其污染情況, 提示: 1、缺水地區飲水要按計劃分配飲用。

除特殊情況外,在找到水源前絕不要把水飲盡 ; 2、野外取水後,有條件務必使水煮沸後(煮沸5分鍾)再飲用; 3、水中有大量泥沙時要使水沉澱10分鍾以上;4、螞蝗多的地區水一定要煮沸後飲用; 5、有條件可以帶過濾器和凈水葯片以替代無法使用加熱的情況;6、如在缺水地區長時間活動,應學習其他野外采水方法 。 第六、小心野外用火 出行時要攜帶一個以上火源,如:打火機、防水火柴等。

有條件最好攜帶野營氣爐、氣罐。從環保的角度,如非必須,勿生篝火。

在營地生火時要留意營地是否是禁火區,如非生存需要請勿違規。提示: 1、注意風向,不要把火堆放在帳篷的上風處,並與帳篷保持一定距離 ; 2、離開時用水和土石壓蓋將火徹底熄滅,並檢查是否還冒煙。

第七、安全露營 尋找安全、避風、乾燥、平整的高處扎營。要注意六大原則:一是 不可在峽谷的中央,避免山洪;二是 不可在近水之處,避免漲水;三是不可在懸崖之下,避免落石;四是不可在高凸之地,避免強風;五是 不可在獨立樹下,避免電擊;六是不可在草樹叢之中,避免蛇蟲。

提示: 1、營地附近最好有水源,取水方便 ; 2、如需生火就要考慮附近有沒有柴禾 ; 3、下雨或多雨季節,視地形情況注意在帳篷四周挖好排水溝 ; 4、風大時注意帳篷的抗風固定,確定無虞再事休息 ; 5、睡前把貴重物品、衣物、食品放入帳內(假如帳內還有空間)。 第八、切實注意保暖 許多地區(如:沙漠、山區)晝夜溫差較大,海拔上升大也會產生較大溫差(海拔上升1000M溫度下降-6度)。

高山地區,失溫極其危險。高海拔地區登山或者穿越,注意出汗後和睡覺前的保暖。

提示: 1、對所到地區可能的最低溫度作好充分估計,相應准備保暖衣物和選擇合適睡袋 ; 2、當衣物被雨水或汗水打濕後,熱量散發的速度是驚人的,此時要盡快換上乾燥內衣。有條件可選用coolmax等排汗快乾麵料的內衣;3、注意避風; 4、飲用熱水;5、高寒地區則需要更專業的裝備和知識 。

————————— 第二篇 生存救助 ————————— 人類在經受挫折中積累著征服自然的經驗,並在地球的每個角落幾乎都能立足。生存是維持生命的藝術。

把力量弱小的個人置於充滿危險的大自然中,如果不掌握一些生存本領,怎樣抵擋突發災禍呢? 第一、一般常識 其中,精神因素是走出絕境的關鍵。現代人早已用科學手段證明精神的巨大作用,其意義不言自明。

1.不要招惹野獸 。例如,在非洲的波札那喬貝國家公園,有許多自由放養的動物。

一天,有。
3.跪求一些海上生存技巧
抓魚 自己製作漁鉤和魚線可以捕捉到足夠多的魚供你食用。你可以用鞋帶、降落傘吊繩或從衣服上抽下來的線來做魚線。小魚會聚集在救生筏水下的陰影中,可以捕撈它們,用它們來做魚餌捕捉更大的魚類。做一個撈網來撈魚、蟹和小蝦等。在晚上,有些魚類,特別是飛魚會跳到救生筏上,成為你現成的食物。還可以用手電筒照射在水面吸引魚類。用一面鏡子將月光反射到水面上,同樣可以吸引魚類。

捕鳥 鳥類有時會被救生筏吸引,將救生筏當作可以棲息的地方。如果一隻鳥落在救生筏上,等到它的翅膀完全收起來之後再去抓它。或者你可以用放了誘餌的鉤子來捕捉鳥類。

撿草 在遠離海岸的海水中,有時也會發現有海草漂浮在水面上。海草含有豐富礦物質,但是如果你的腸胃不適應海草,可能會引起嚴重腹瀉。每次只能吃少量的海草。收集水

可以使用防雨布來收集雨水。如果防雨布上有海水結晶形成的鹽霜,應在海水中清洗一下,這樣防雨布上就不會有太多鹽危害你的健康。晚上,要將防雨布綁成陽傘型,使其邊緣部分朝上,這樣可以收集露水。下雨的時候,要盡你所能收集和飲用雨水。

如果水供應不足,要經濟而有效地使用。

脫水是由於以下原因造成的:嘔吐、腹瀉、水攝入量減少、出汗、飲用含酒精的飲料、流血、排尿,或喝了海水。要有規律地定時喝水,保存體力。海上生存中,日光灼傷是最嚴重的傷病之一。(資料來源:517戶外網)
4.出海的一些小常識
一是駕駛、輪機、通訊等各崗位人員應配備齊全;二是船體及各種設備應保養、維修並經過專業檢驗,達到適航狀態。

安全、消防、救生設備、應急器材配套齊全無損壞;三是《漁業船舶檢驗證書》、《漁業船舶登記證書》、《漁業捕撈許可證》等證書必須齊全、有效。必須強調的是,海洋捕撈船員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勝任,應符合一定的條件。

船員應身體健康,且經訓練合格;職務船員須持有效職務證書;普通船員必須經過安全基本技能訓練。2看點漁船出海前注意事項一是注意收聽天氣預報,掌握航行,作業海域的天氣情況;二是檢查航海儀器設備,使通信,導航,號燈,號型等設備處在正常運行狀態;三是按規定辦好出港簽證;漁船要裝載合理,保持船舶穩性良好;四是編組生產,不單獨出海;五是船東還應為每位出海漁民購買保險。

3看點漁船在平常的航行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漁船航行時必須派專人值班瞭望,值班人員不得擅離崗位,交接班應履行交接手續;二是漁船不得超航區、超抗風等級航行,不得在禁航區航行;三是航行作業應避開商船習慣航路;四是應按規定正確顯示號燈、號型、按規定鳴放聲號,准確表明自己船舶的動態;五是必須嚴格遵守《1972年國際海上避碰規則》。4看點當漁船航行於事故多發水域應注意船長必須親自值班,並安排人員加強瞭望,准確測定船位,要根據當時的風力、風向、浪高和流向等情況,謹慎駕駛,保持安全航速。

5看點當漁船在霧中行駛時應注意事項一是開啟雷達,使用安全航速,增派瞭望人員;二是當對本船船位無把握或有疑問時,應選擇在就近拋錨;三是根據船舶動態鳴放相應的聲號,並顯示號燈、號型;四是保持安靜,以便守聽他船霧中聲號和甚高頻無線電話;五是運用良好的航海技術極其謹慎地駕駛;六是必要時,船長應下令關閉全部或部分水密門、窗;七是霧航期間,駕駛、輪機等職務船員均應堅守崗位,嚴格履行各自的職責。6看點出海時的通訊在海上作業期間,編隊出海的漁船之間要保持經常聯絡,必須定時收聽天氣預報,在惡劣天氣到來之前採取好防風、防凍等有效的安全措施。

對於船員,要求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船員在甲板作業時應穿好救生衣、配戴安全帽,不得穿拖鞋等;二是不得在吊桿下站立和沒有安全防護裝置的船舷邊站立、逗留;三是嚴禁從事捕撈許可證或國外入漁許可證規定內容以外的任何生產;五是禁止捕撈受國家或國際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若意外捕撈應立即釋放;六是船員在進入魚艙時,應防止因魚貨變質所造成的有毒物質中毒。七是在下網作業時,網機操作人員應穿戴安全防護用品並對工作服衣口、袖口等處進行安全清理,防止下網操作時被網具或鋼絲繩(綆索)帶入水中,要嚴格按規程進行操作,避免被網機絞傷。

7看點起網作業時應注意的事項一是起吊網包保持安全重量,不得強行起吊,防止鋼絲繩(綆索)崩斷傷人及造成船舶大角度傾斜;二是在起絞網過程中,應隨時保持水中網具與船艉或船舷的間距及角度,防止發生網具與船艉或船舷的間距及角度,防止發生網具纏繞螺旋槳事故;三是大風浪中起網時,網機絞綱速度應適當放慢,防止風浪沖擊造成繩索斷裂;四是魚貨、網具裝載正確,保持船舶穩定。8看點在海上作業時碰到大風浪天氣的應對方法在大風浪天氣來臨之前:首先,應及時收聽氣象預報,注意風情變化,及時歸港避風。

如果因某些原因來不及避風,應做好以下准備工作。一是保持船舶水密。

應盡快把所有水密門、舷窗、艙口、通風口、天窗、出水口及錨鏈筒等,應加固或加蓋,以保持水密; 二是保證排水暢通。所有排水機械、管路、閥門及甲板排水門等都應處於良好狀態;三是固定一切活動物件,如網具,曳綱,錨等。

調整艙內、外一切物件,如吊桿、冰、漁獲物及油、水等,降低船舶重心,提高穩定性;四是檢查舵裝置及錨設備,確保其處於良好狀態;五是機艙應確保主機處於良好狀態。如果不幸在海上遭遇大風浪時,應立即向岸台報告情況,採取移動式錨泊或放夾棕(大綆)漂流措施,保持安全航速,慢車頂風抗浪。

切記,大風浪中航行不得輕易調頭,避免橫浪。9看點漁船萬一起火後該如何應對呢?這時候千萬別慌張,先減速並調整方向,使失火部位處於下風;指揮人員迅速撤離現場,關閉通往火場的所有通道;移走火場附近可燃物,用水冷卻火場周圍艙壁和甲板;根據火源的不同,選擇滅火器材的種類;火災撲滅後,應認真清理現場,徹底撲滅余火,防止復燃;若船員身上衣服著火,應迅速脫下著火的衣服,或就地打滾滅火,或跳進就近水源中滅火。
5.跪求一些海上生存技巧
抓魚 自己製作漁鉤和魚線可以捕捉到足夠多的魚供你食用。

你可以用鞋帶、降落傘吊繩或從衣服上抽下來的線來做魚線。小魚會聚集在救生筏水下的陰影中,可以捕撈它們,用它們來做魚餌捕捉更大的魚類。

做一個撈網來撈魚、蟹和小蝦等。在晚上,有些魚類,特別是飛魚會跳到救生筏上,成為你現成的食物。

還可以用手電筒照射在水面吸引魚類。用一面鏡子將月光反射到水面上,同樣可以吸引魚類。

捕鳥 鳥類有時會被救生筏吸引,將救生筏當作可以棲息的地方。如果一隻鳥落在救生筏上,等到它的翅膀完全收起來之後再去抓它。

或者你可以用放了誘餌的鉤子來捕捉鳥類。 撿草 在遠離海岸的海水中,有時也會發現有海草漂浮在水面上。

海草含有豐富礦物質,但是如果你的腸胃不適應海草,可能會引起嚴重腹瀉。每次只能吃少量的海草。

收集水 可以使用防雨布來收集雨水。如果防雨布上有海水結晶形成的鹽霜,應在海水中清洗一下,這樣防雨布上就不會有太多鹽危害你的健康。

晚上,要將防雨布綁成陽傘型,使其邊緣部分朝上,這樣可以收集露水。下雨的時候,要盡你所能收集和飲用雨水。

如果水供應不足,要經濟而有效地使用。 脫水是由於以下原因造成的:嘔吐、腹瀉、水攝入量減少、出汗、飲用含酒精的飲料、流血、排尿,或喝了海水。

要有規律地定時喝水,保存體力。海上生存中,日光灼傷是最嚴重的傷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