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安全教育《觸電了,怎麼辦》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更是義無反顧的重責,因此我們特認真地開展了《觸電了,怎麼辦?》安全教育活動,也有了一些教學工作中的反思。 一、對幼兒有引導性的教會其學習安全知識。 枯燥的學習已不能引起幼兒良好的學習慾望了,我以「聰聰拿小鐵棍插進插孔里,不小心觸電」的故事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並讓幼兒以此合作討論「這下該怎麼辦呢?我們看看別人是怎樣幫助他的」,藉助所出示的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觀看四幅小圖,感知用什麼材質的木棍把觸電者分開,進行急救方式。 二、讓幼兒邊觀察邊講述,自由探索。 利用教師的巡迴指導,讓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每一幅圖的內容。請一名幼兒上來扮演觸電的人,教師示範各種正確的救助方法,同時學會更好地互相合作:幼兒兩兩結伴,分角色扮演,或互換角色。 三、家園共育。 請家長指給幼兒家庭中易發生觸電的隱患之處,教育幼兒不隨便亂摸室內電源插座。 此活動,通過閱讀幼兒用書中的事例,讓幼兒在教師的指導講解下,知道觸電時的救助方式,積極地參與操作活動,能對各種救助行為作判斷,願意接受成人的建議。
⑵ 如何提高幼兒教師急救能力的研究
如何提高幼兒教師急救能力的研究
一、研究意義
通過對准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進行調查研究,可以摸清當前准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到底如何,由此也可反觀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以及課程設置是否合理,可據此調整和優化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和課程設置,從而提高幼兒師范院校的教育質量,進而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更好地為幼兒教育事業輸送更多合格人才,使更多的幼兒享受到優質的學前教育資源,有利於幼兒的健康全面發展,也為社會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提高我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質量,為同類院校提供可借鑒的經驗與模式。
二、研究方法
1.文獻分析法。大量地收集相關資料,在已有研究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探討。
2.自然觀察法。通過帶領學生下幼兒園見習實習,觀察記錄學生組織幼兒園一日教育教學活動的行為表現和教育行為,從而反觀學生專業能力的實際水平,從而揭示准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的現狀。
3.錄像分析法。利用學生到幼兒園見習實習的機會,對學生的一日教育教學活動進行錄像,通過分析學生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情況來分析和研究學生專業能力的水平。這樣就彌補了自然觀察法觀察者進入現場對原有教育生態產生的影響,保持了師幼一日活動完全不受外界影響而保持完全真實化,也確保了研究所收集資料的真實可靠。
4.半結構化訪談法。利用學生到幼兒園見習實習的機會,在學生見習實習進入尾聲的階段,根據提前制訂的訪談提綱向幼兒園帶班老師訪談學生專業能力的情況;同時,對學生在幼兒園見習實習的感受和體會以及即將畢業學生的職業規劃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提問和挖掘,以了解更真實、更深入的信息。
三、研究結果
1.教學能力。調查發現,不少學生平時就不願意學習專業理論,學習中不夠積極主動,抱著臨時抱佛腳的想法;多數學生即使平時認真主動地學習,等到下園見習實習以及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之際,在校時所學的專業知識也只留下模糊的印象了,很難談得上學以致用,這也就導致學生在教學設計時不能很好地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而只能「憑著感覺走」。又加之現代科技為我們提供了十分便捷的信息搜索技術,不少學生教學設計時會上網搜索以參考,不少學生因此產生了偷懶心理,凡事都上網搜索。筆者在自己的教學以及調查中經常聽到專業課教師和幼兒園實習指導教師反映,學生的教案很多是直接從網上下載的,沒有學生自己的思考。這樣的專業基礎以及這樣的學習態度,根本談不上教學設計。所以多數准幼兒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一般,個別准幼兒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較差。
多數的准幼兒教師很少多渠道地選擇教學材料,所選的教學材料較單一,不太擅長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多為律動、音樂、圖片、視頻,並且有時所選的教學材料和教學主題有些牽強;個別准幼兒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製作一些教學用具,比如,圖片、系列畫、手偶,但是所製作的教學材料多數比較單一,只能滿足教學的基本需要。
多數准幼兒教師基本上能夠按照教學設計的內容和流程組織教育教學活動,且基本達成教育目標;有一定的師幼互動;活動方式較為多樣,律動導入、有跳有唱、動靜結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但是,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預設的課程多,生成的課程幾乎沒有,教學過程更多的是把大腦里反復記憶的內容再現一次;教育活動各環節之間過渡不夠自然,有些突兀和莽撞;提問比較常見,但多數提問是預設的,遇到意料之外的問題一般的做法是置之不理。多數准幼兒教師對幼兒有評價意識,在教學活動後會根據幼兒的行為、表情等分析是否達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基本上能夠比較正確地進行教學評價。但是,准幼兒教師對幼兒的心理活動的把握還不是十分准確,並且教學評價是比較淺層次的。多數准幼兒教師更多的是通過提問的方式獲得信息進而進行教學評價,對幼兒內心比較隱蔽的心理活動的理解和把握還是不太自信。
2.組織幼兒一日生活的能力。調查發現,准幼兒教師能按照一日生活常規的要求組織幼兒在園生活,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但對幼兒園一日生活常規的理解和認識存在一定偏差。面對幼兒園的意外事故,准幼兒教師比較害怕和擔心,但是也能有一些簡單的急救處理,能夠及時匯報園領導並求助妥善解決,也能及時通告幼兒家長。需要加強的是要沉著冷靜,不能過度驚慌,因為過度的驚慌容易影響急救處理。
3.與幼兒交往的能力。
調查發現,多數准幼兒教師與幼兒的溝通能夠保證幼兒園一日教育教學和生活的順利開展,但是,准幼兒教師與幼兒的溝通更多的是教師發出信號讓幼兒接收信號並且執行命令和要求,與幼兒的雙向溝通較少。一些准幼兒教師的語言比較成人化,所以幼兒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究其原因還是沒有充分把握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
多數准幼兒教師對幼兒的發展情況有評價的意識,並且嘗試著進行評價,但是多數准幼兒教師對幼兒發展情況的評價比較簡單,也比較淺層次,更多的關注外在的、表面化的現象,而對幼兒豐富的、內隱的心理活動很難准確把握,因此在評價的過程中難免出現簡單膚淺的情況。
多數准幼兒教師很樂於向幼兒提供個別指導,只是更多的時間忙於幼兒園一日生活和教育活動,忙於全體幼兒或多數幼兒,很少照顧到個別幼兒的特殊情況。
4.合作能力。調查發現,准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的溝通、交流、合作較少;與幼兒家長的合作不夠主動積極且方式方法比較單一。面對家長的詢問更多的是一句話搪塞過去,所以和家長的溝通較少,效果一般。可能是身份的問題,准幼兒教師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權利與底氣和家長溝通,甚至提出一些需要家長協調配合的請求或要求。
准幼兒教師與同事相處融洽和諧,在教學活動中懂得協調配合同事以促進幼兒的良好發展。
5.自我發展的能力。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准幼兒教師都沒有反思意識和反思習慣,往往是上完課就萬事大吉了;也沒有掌握反思的方法,反思方式單一且膚淺,基本上不反思或簡單空泛,草草了事。而實際上教學反思是一種元認知,是教師個體對自身教學活動、教育觀念的反觀、自照,對於個人的專業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多數准幼兒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比較差,對未來感到茫然,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清醒的認識和詳細的規劃,更多的是「順其自然」或依賴家人「安排」。他們當中大多數人對未來工作的期望更多的是「能考進一所公辦園最好,考不進的話選擇一所適合自己的私立園也行」,只有少數認為正規的私立園發展空間較大,想做一定的嘗試、積累一定的經驗以提升自己,日後有機會到更好更大的平台上發展或者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