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校園欺凌知識講座回放
擴展閱讀
國產動漫哪些好 2025-01-08 12:11:56
火災發生小知識 2025-01-08 12:07:04
廣州王氏動漫學費多少錢 2025-01-08 11:44:23

校園欺凌知識講座回放

發布時間: 2025-01-07 07:14:35

⑴ 學校開展預防校園欺凌講座多久一次

一年一次。每年9月新生入學日,開展預防校園欺凌講座,可以讓新同學和老同學都謹記校園欺凌的危害。

⑵ 校園欺凌講座觀後感_觀看校園欺凌講座有感

治理校園欺凌需要學校發揮主體作用,這是必須的,學校是擔當學校安寧、和諧秩序的第一責任人,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校園欺凌講座 觀後感 ,希望大家喜歡!

校園欺凌講座觀後感篇一

基於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校園欺凌行為的預防應該從更長遠著手,推行規則 教育 。多年來,與知識教育相比,我們的規則教育嚴重缺失。雖然有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但內容相對簡單,宣示性的內容較多,且缺乏對各種情形後果模式的設定。除此之外,在學校中,越來越多的老師“不敢”輕易批評學生,“不敢”指出學生在行為規則上的錯誤。而規則意識正是在不斷矯正錯誤的過程中被強化的,沒有批評和懲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對一些家長來說,也需要改變對學習成績的過分強調,提高 對子 女規則教育的重視,不能把這一責任全部推到學校。總之,應該通過建立一套行為規則及其教育體系,激勵家庭、學校和社會承擔應有的教育責任。

未成年人的心智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育部門需要制定一個內容詳盡而具體,且含有相應後果模式的行為規范,讓學生養成底線意識,告訴他們哪些行為是同學、老師、學校和社會不能接受的,以及這些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國外一些成熟的 經驗 ,比如有的國家對幼兒園至5年級學生,以及5年級至12年級的學生,分別設定了60類和62類禁止性的行為,其規定極其詳盡,包括推碰他人、投擲物品、向他人吐唾沫,等等。同時,每條規范都設定了學校的多種指導干預 措施 ,以及可以適用的處分,比如學校教學員工予以告誡、逐出課堂、勒令停止、開除,等等。

由於校園欺凌事件涉及較多學生,在案件的處理上,學校應該佔主導,同時應該賦予學校一定的懲戒學生的權力。在目前的九年制義務教育框架下,對一般的校園欺凌行為,有必要找到一些合適的、有效的懲戒與教育相結合的措施,讓學生更有規則意識、校園更安全。

根治校園欺凌,適度法律介入不可少

與校園欺凌的嚴重程度相比,我國當前對這個問題的治理還顯得十分滯後。不論是《未成年人保護法》還是《反家庭暴力法》,都旨在解決成年人對未成年人施加暴力的問題,對於未成年人之間實施的暴力、侮辱行為卻都沒有涉及。我國對暴力侵害、妨害自由等行為的法律懲戒標准過高,比如只有造成人體輕傷、非法限制人身自由24小時以上才分別構成刑法上的故意傷害罪和非法拘禁犯罪,對於侮辱、誹謗則必須造成嚴重後果才能構罪並且該罪必須要當事人自行收集證據、自行去法院起訴。校園欺凌上升到《刑法》的少之又少,而《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最高處罰標準是行政拘留十五天,且該法同時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應當說,基於未成年人特別是中小學生心智上的不成熟,法律在對他們進行處罰時進行額外的保護,有其正當和可取之處。但問題在於,受到校園欺凌侵害的未成年人權益同樣需要保護。保護未成年人不應該片面化,更不應該異化為對不端行為的寬縱,免受同齡人的暴力欺凌和傷害同樣是未成年人保護的重要主題。

立法問題之外,更為普遍也更為重要的問題是學校不希望法律的過多介入。出了校園欺凌事件,不到萬不得已,學校很少會選擇報警求助。在中國這樣一個人情社會中,久而久之,校園似乎成了法外之地,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反而成為滋生校園欺凌的溫床。

除了懲戒威懾,我國法律在預防校園欺凌、構建校園安全保護網方面也鮮有作為。中小學生因為社會經驗匱乏、身心發育不健全,遭遇暴力欺凌時往往缺乏應對、處理此類問題的能力。如果社會不能提供幫助,不能消除被欺凌者的心理恐懼,那麼校園欺凌的陰影就無法徹底掃除。而要做到這一切,就必須通過立法的形式將校方和有關單位的救護責任標准化、法律化,讓管理不善、監護不周者承擔輕則民事、重則行政甚至刑事責任。

治理校園欺凌需要建立“聯合部隊”

治理校園欺凌需要學校發揮主體作用,這是必須的,學校是擔當學校安寧、和諧秩序的第一責任人,需要制定完善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制度、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件應急處置預案,明確相關崗位教職工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職責;要加強校園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設,充分利用心理咨詢室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等等。但是,治理校園欺凌不能只靠學校單打獨斗,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建立“聯合部隊”。

這支聯合部隊包括三個內容,一是家長部隊,孩子在學校欺負人,家長是責任擔當人,對於暴力孩子的家長,我們要加強教育引導,幫助家長學會教育孩子,讓孩子走出暴力陰影,家長部隊很重要,直接關系暴力孩子的轉化。二是社會司法部隊,就是我們必須在校園建立校園警察,一方面,對校園欺凌現象形成震懾;一方面,及時對校園欺凌現象進行制止。同時,我們要建立司法教育強化培訓班,對暴力孩子進行強制教育。三是鏟除社會暴力 文化 部隊。校園欺凌誕生的土壤來源於社會暴力文化,如暴力影視暴力文化,游戲暴力文化,暴力文學,等等,我們應該建立一支鏟除社會暴力文化的部隊,對於有暴力文化的影視、游戲、視頻、文字進行清除,鏟除校園欺凌誕生的土壤。

校園欺凌講座觀後感篇二

校園欺凌現象誕生於家庭和社會,危害於學校,治理這種現象,必須從學校開始順藤摸根,鏟除根源。

治理校園欺凌需要完善立法

很明顯,一些治理得較好的國家主要是通過法律來解決校園暴力問題的,而不是主要通過訓導與宣講。並且,一旦發生校園暴力事件後,會對相關孩子進行心理疏導與跟蹤,以免日後影響其心理。這兩方面無疑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⑶ 聽法律講座 《預防校園欺凌》感想

老師們、同學們,為了個人的成長,為了家庭的幸福,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預防校園暴力,共創和諧校園。從小事做起,從你我做起,從大家做起,從現在就做起。

⑷ 校園暴力講座觀後感

星期五下午,學校組織我們在教室里觀看了《小學生安全教育》的錄像。一開始,大家認為這個錄像沒什麼好細看的,這些慘劇也不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有什麼好防的?只要不玩火、水、電,不給陌生人開門,遵守交通規則就行了。於是,我們懷著一種無所謂的心情開始觀看。
第一篇是關於交通安全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全國每年大約有18 萬個孩子葬身於無情的車輪底下!隨著又是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一張張歇斯底里的面龐,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哭聲……這才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是「交通事故」!我還悟出了一個道理:「就算你很守交通規則,也有可能會出事——因為別人不一定會遵守交通。如果要不出事,就得人人遵守規則。」
接著是校園踩踏篇。校園踩踏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其實也不遙遠。比如我們在舉行開學典禮的時候,都要搬凳子下樓,萬一誰摔了一跤,那後果可是真的不堪設想。
第三篇是校園暴-力篇,第四篇是自然災害篇……我這才知道,會造成小學生危險的事有這么多,真可謂是防不勝防。
通過了這么多讓人同情、恐懼的事例,我意識到了我們平時的舉動是多麼危險:每天上學,總有許多人為了節省時間,左蹦右跳地闖紅燈,一會兒前,一會兒後,好不容易到了對面,可等紅燈的人也快走到對面了。然而,闖紅燈的人出事故的幾率卻比等紅燈的人多出好幾倍。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有些人可能會說:「我們不遵守交通規則,還不照樣活得好好的?」錯了,其實你們隨時都有危險,只不過你們暫時運氣好、暫時沒出事罷了,萬一哪天不走運,可能連掙扎的機會都沒有!
在其它的場合、其它的事件中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人人都遵守規則,注意安全,那就能夠平平安安,不管什麼事故都會大大減少。
今天下午最後一節課是周會。主任通知說打開教室里的電視機觀看安全教育片。所謂安全教育片,就是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教給大家游泳、交通、消防等安全常識。
當我一看到出現在電視屏幕上的一行行小字時,便一下子驚呆了。
每天因意外事故身亡的小學生竟有上百人!這其中包含溺水、車禍......百,在數學中並不少見,它只是代表著一個數。但是,在這里代表的卻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呀!生命,只是一個詞,但她不知有多麼地重要。沒有了生命,便沒有了一切。這花兒一樣的的年齡,是一個多麼美好的階段啊!可是,就在那一瞬間里,永遠地消失了。這寶貴的生命之火,才燃起多久啊!
「某某市小學生因溺水身亡」「某某學校小學生因不注意交通安全而身亡」一條條令人震驚的消息,一下又一下地敲擊著我的心,我為他們生命的短暫而感到惋惜。生命可以當兒戲嗎?她只有一次,他們為什麼不注意安全而導致自己通向死亡的道路。蒼天啊,請再給他們一次生命吧!我默默地祈禱著,祈禱著......
一個小女孩與她的小夥伴在公路上嬉戲著,玩耍著,正當他們玩得高興時,悲劇發生了。一輛疾馳而過的大卡車將她撞倒在地,呼嘯著從她身上開過。從此,她沒有了雙腿,只靠一個籃球套住下半身,代替她的雙腿。看到她艱難地向前滑行時,我的心都要碎了,失去了雙腿就等於失去了自由啊!今生今世,她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嬉戲、玩耍,甚至走一步路、抬一下腳了。她還小,就已經遭到了如此的厄運,她那單純的聲音里,透出了一種渴望。我真想幫助她成為一個健全人,讓她在屬於自己的天地里盡情歡樂。
當我看到大火無情地吞噬著一條條生命時,心就像刀割一樣難受。因為,眼看著這么多人喪生在火海中,而我卻無能為力,只能嘆惜。
當我看到死者的家長苦的死去活來,伸著手,彷彿想拉會自己兒女的生命,我也跟著落淚。可是,已經晚了。沒有失去親人的人,是體會不到他們的感受的。他們哭得幾乎要發瘋,看著真叫人心痛。
當我看到馬路上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屍體,我真想痛哭一場,因為那是一些同齡人。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而他們的生命卻消失在馬路上,那場面真是慘不忍睹。
看完這些,我沉默了。難道這些悲劇的發生只能怪別人嗎?不,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他們自己,是他們自己不注意安全,才導致了死亡和身體的殘疾。這些事情的發生只是一瞬間的事,不管是否預料到,它都會突如其來。一個小學生的死亡對世界來說,只不過是失去了一個人,而對他(她)的父母來說,失去的卻是整個世界。生命就像一隻蠟燭,跳躍著生命的光;生命就像一朵盛開的花,綻放著生命的美麗。生命代表著一切,讓我們珍惜她,熱愛她吧!

⑸ 怎樣預防和阻止「校園暴力」

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及敲詐勒索等,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由於很多國家實行多是九年制的義務教育制度,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復雜的互動狀態,欺負同學會對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校園暴力一般指校園欺凌。
一、基本定義
發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的教育活動中,由老師、同學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路、器械等,針對師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都算作校園欺凌(暴力)。
二、基本信息
在世界的各個國家,每天都會發生校園欺凌的事件,並不時有校園學生暴力案件的報道,其中還有一些性質相當惡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靈被扭曲的孩子們作案手段之殘忍,令人觸目驚心。在日本,校園欺凌已經變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每年有許多學生自殺。並衍生了一個獨特的現象「不登校」。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為欺凌不但對「受傷者」造成傷害外,而且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欺凌者」由於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以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園欺凌」對受害者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受欺凌的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並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復。同時「校園欺凌」也會影響到學校的整體紀律和風氣。所以,學校須正視並加以制止和預防欺凌事件的發生。並且同學和家長的努力也非常重要的。
三、校園暴力的幾種表現
(一)打架斗毆。
打架斗毆是校園里最常見的暴力行為,通常是一些品德較差的大同學,自以為有力氣,就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來毆打校內外的學生。除此之外,還有這伙中學生與另一夥中學生相互毆斗的現象,也稱為學生打群架。中學生打架斗毆破壞了學校的正常秩序,給學校帶來了不好的聲譽,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其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
不難發現,中學生打架斗毆的發生具有時間上的規律性:(1)放學時。中午或傍晚放學,特別是周末中午,一些與校內學生有聯系的校外少年,還有被學校開除的不良少年,站在門口尋找機會打架。同時,大批學生出校時易因發生碰撞而引發打架。(2)考試結束時。每個學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試後,老師忙於批改試卷,學生普遍鬆口氣,一些不良學生就惹是生非,易發生打架斗毆。(3)秋季開學時。新生剛入學,學校老同學串聯的,其中有因過去的「仇恨」而算賬的,往往採用暴力攻擊的手段來解決。(4)課外游樂活動時間。不少學生喜歡到校外去打撞球、玩電子游戲和相聚郊遊等。由於社會活動場所管理不嚴,人員復雜,學生之間常因爭輸贏、爭地盤而發生沖突,導致打架斗毆。(5)節假日。由於休息時間,有的學生家長又不在家中,在無事可做的情況下,有的學生就跑到外面去,易發生打架,甚至相約互斗。
(二)強索錢財。
這是近幾年來發生的比較普遍且嚴重的校園暴力現象,往往發生在中小學校門口或附近地區,大年齡的中學生向低幼學生強索錢財,以暴力相威脅,逼迫低年齡學生交出零用錢或學慣用品等,並不準他們告訴學校和家長。此類事件不僅摧殘了被襲擊學生的心靈,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而且造成許多家長人心惶惶,對孩子的身心和教育擔驚受怕。
(三)毀壞物品。
有的中學生由於心中的不滿、怨恨等情緒作用,通過毀壞物品來表現和發泄。在一些中學生里可以看到被學生破壞的課桌椅、牆壁、門窗等,其中一部分就是有的學生發泄情緒實施攻擊的結果。這類攻擊行為的目標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
(四)爭風吃醋。
青少年生理、心理的早熟使早戀現象越來越呈現低齡化趨勢,而早戀給青少年的成長和生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由於中學生心理不夠成熟,往往會因為女生而產生嫉妒、排擠甚至仇恨的心理。小小的矛盾因為缺乏溝通和引導而釀成打架甚至兇殺等暴力事件。
(五)心理障礙。
青少年攻擊行為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這就是由於青少年的精神障礙所引起的攻(轉載自第一範文網http://www.diyifanwen.com,請保留此標記。)擊性行為。國內外研究表明,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一個主要表現就是具有攻擊傷害他人的行為。主要原因是在於他們的意識障礙、幻覺和妄想作用、智力障礙、情緒情感激烈等。在這種異常心理的支配下,青少年患者易與他人發生沖突,引起攻擊性行為,給他人造成輕重不等的傷害,極端嚴重的可以致人死亡。比如常見的少年多動綜合症,表現為多動、多話、任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比較嚴重地影響患者的學習和生活,並會干擾社會秩序。有多動綜合症的少年行為,常有攻擊性,一次性精神症狀有突然發怒、行為沖動的表現,二次性精神症狀有明顯的暴力攻擊行為,在生活中顯得喜與人吵架和打架。又如,少年精神分裂症表現為意志和行為的障礙,造成行為混亂,在興奮之下會傷人或物。再如,少年躁狂症者有的經常惹是生非,發生打鬧等沖動行為,造成對他人的攻擊。鑒於這些攻擊行為不是一般的品德障礙,而是在精神障礙的情形下發生的,所以應提醒人們給予特殊的注意。
四、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
校園暴力從根本上說是社會暴力病態在向校園延伸的結果。如果任由這種勢頭發展下去,無疑會給在校青少年造成一種不良的暗示:武力比智力更有價值,邪惡比正義更有力量。如果青少年一旦形成這種認識上的偏差,無論對其個人還是對社會而言將是非常危險的隱患。這種由家庭、社會和學校多方造成的校園「惡瘤」,如果不在校園內得到應有的遏制,那麼以後社會將會為此付出更昂貴的代價。
(一)家庭暴力是校園暴力產生的根源。
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大多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他們大多受到極度貧困、父母離異甚至家庭暴力等負面的刺激。家庭生活的不和諧很容易使孩子感到缺少關愛和安全感,從而形成「攻擊性人格」。為此,他們往往採用暴力去欺凌弱小,一方面釋放壓抑,獲取一種心理上的平衡,另一方面還可藉此在同學中樹立「威信」。可見,缺乏關愛、缺少管教是這些孩子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二)老師對學生施行暴力或「冷暴力」也是校園暴力產生的土壤。
老師不論出於什麼目的體罰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是嚴重的。老師施暴在前,學生想要對抗在後,這也是「榜樣的力量」吧!
現在老師對學生體罰的事件,雖還是時有發生,但已大大減少,這正是教師觀念進步的體現。而校園「冷暴力」卻常常被忽略。校園「冷暴力」是指在教育過程中,老師對「問題學生」採取不理睬、疏遠、隔離及在語言上進行諷刺等行為。這些看來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舉動,但其殺傷力更大。老師如果對向個性較強的孩子採取「冷暴力」的話,將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輕則導致他們厭學,重則造成自閉的後果,還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極易成為校園暴力的施暴者。
(三)暴力文化誤導是產生校園暴力的重要原因。
有報道顯示:校園暴力犯罪呈現出團伙化、暴力化和犯罪手段成人化的特點。他們作案前有預謀,整個過程之周全、手段之殘忍,讓成年人都嘆為觀止。他們是從哪兒學到這些「知識」的?答案出乎意料又不出所料:正是一些小說和影視劇甚至是新聞報道教會了青少年如何犯罪!一些出版物甚至某些新聞報道,為了追求所謂的「效果」,將犯罪分子的犯罪過程描寫得格外詳盡。什麼手段、什麼葯物、案後現場如何清理……應有盡有,一清二楚。
據一些省、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少年兒中有70%以上受到過不良文化的影響;暴力型和姦淫型少年犯中,90%以上看過兇殺、暴力、淫穢錄像和黃色書刊。
為了追求商業利潤,一些無良的書商,把漫畫化了的暴力圖書一本本塞給孩子們;一些無知的影視製片人,把神化了的暴力英雄包裝成偶像一個個販賣給孩子們;一些無恥的游戲開發商,把虛擬了的血腥暴力製成游戲碟一張張推銷給孩子們。現在的孩子,看到了太多的槍殺、武打的暴力場面,而當看得太多時,神經就麻木了,再血腥的場面也會習以為常。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孩子就有可能做出類似影視作品、網路游戲中的暴力行為還不以為然。
未成年人正處於發育階段,心理、生理尚未完全成熟,社會經驗少,缺乏對復雜事物的判斷能力。他們對部分影視作品或書籍中所宣揚的江湖義氣、以暴制暴和暴力英雄不能正確認識,而是錯誤地認為,暴力英雄是無所不能的,江湖義氣是可歌可泣的,黑幫英雄才是社會的強者。所以他們往往先好奇,再崇拜,然後去模仿。這樣影視作品的影視力就被無限放大了。如前段時間台灣電視劇《斗魚》播出後,劇中主人公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被廣大中學生爭相效仿。一時間,校園暴力行為劇增。
(四)青少年的個體攻擊性太強是產生校園暴力的又一重要原因。
校園暴力表面看似是個別的、簡單的社會現象,其實具有復雜的社會心理背影。據有關部門調查,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擊性行為,其中獨生子女又佔大多數。獨生子女從小在家就是小皇帝,得到太多的寵愛而又缺少管束,刁蠻專橫、唯我獨尊。這正是攻擊性性格形成的重要心理依據。
(五)學校的應試教育也讓一些青少年走上了施暴之路。
學校在教育學生時往往過分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學生健全人格與健康心理形成的培養。應試教育使一部分學生成了被淘汰者,於是他們試圖以暴力這種特殊方式來獲取老師的關注與同學的承認。
五、校園暴力阻止的途徑和方法
校園暴力給學生個人、家庭乃至社會造成的危害是巨大且長久的。鏟除校園暴力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有關部門爭取配合,做好安全教育。
要堅持樹立安全是「1」,其它是「0」的思想,定期舉辦安全知識講座,法制報告會,組織學生觀看法制教育專題片。可針對流行趨勢和當前的發展現狀,融入更豐富的內容和更新穎的形式。如用反暴力的偶像示範,學生可能會樂於接受。
(二)教育孩子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暴力的基礎就是對生命的極端漠視。在虛擬的世界裡,沒有真實的受害者。這一事實很易使他們產生「再暴力的東西都與人類感受無關」的錯覺,以致現在的孩子們不但漠視動物和他人的生命,甚至漠視自己的生命。針對這一點,我們可對學生進行生命的孕育、生長等知識的傳授。這既能讓學生對自己有所認識,也能使學生對他人的生命重懷珍惜和尊重的態度。
我們還應該教導孩子們遵從最基本的價值取向,讓他們懂得人生活在一個社會里應該是平等的、公正的,相互之間應該是富有同情心和憐憫心的。只要讓孩子懂得社會生活中最基本的原則是對他人的尊重和同情,他們對暴力的危害就會有新的理解。
(三)加強師德建設,消除校園「冷暴力」。
目前,法律法規在對待老師的「冷暴力」上還顯得相當蒼白,但教育行政部門早已關注校園「冷暴力」問題了。各地學校也從加強師德建設入手,盡力消除校園「冷暴力」。對學生多一份理解,少一點苛責;多一份信心,少一點失望;多一份親切,少一點冷漠,為學生創設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和發展的空間。這些做法無疑將會對消除校園「冷暴力」起到積極的作用。
(四)清查影視節目和出版物,凈化文化市場。
雖然我國有關青少年問題的法律中都一律禁止孩子接觸暴力文化,便在現實中卻基本沒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規定,還基本處於放任狀態。實際上,我國對影視作品中的暴力沒有分類,更沒有因為其中有暴力內容而限制孩子觀看。現階段,這種狀況應有所改變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有關部門應制定相關條文,對電影電視作品進行分類,並推廣至網路媒體、電子游戲和書報雜志,為孩子們提供更多健康的精神產品。定期徹底清查文化市場、凈化文化市場、凈化孩子們的視聽,切忌讓未成年人接觸帶有暴力行為的文化。
(五)未雨綢繆,及早防範。
一方面,從自身做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從而鏟除校園暴力滋生的土壤。許多案例表明,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有一定的條件,一定的氣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學生紀律差的班級,發生的事件越多。學校暴力事件是一種見不得人、偷偷摸摸的勾當,因此它只能在黑暗中進行。如果我們讓陽光普照校園,那麼參與暴力者就不敢出現,陽光是什麼,陽光就是班級的正氣,學校的正氣。每個同學都要樹立正氣,這樣才會形成班級的正氣,學校的正氣。所有同學必須努力做到「十要十不要」:要舉止文明,不要口出臟話;要自尊自愛,不要自以為是;要尊重他人,不要出口傷人;要團結互助,不要欺弱怕強;要禮貌待人,不要打架斗毆;要強身健體,不要吸煙喝酒;要友誼為重,不要早戀誤自;要遵守秩序,不要圍觀起鬨;要開卷有益,不要盲目閱讀;要學習法紀,不要我行我素。
另一方面,各班級要配齊安全班委,定期向學校反映可能發生的校園暴力隱患,積極爭取學校、社會和家庭的保護和幫助,將校園暴力扼殺在萌芽之中。
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家庭、學校和社會齊心合力,校園暴力這顆毒瘤就一定會被鏟除,我們的校園定會成為孩子們的樂土!

⑹ 如何防範中小學生校園欺凌公益講座

如何防範中小學生校園欺凌公益講座

為進一步築牢校園安全防線,持續做好校園欺凌防治工作,有效防範和遏制學生欺凌事件發生,切實保護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在省教育廳安全保衛與維護穩定處指導下,

《江蘇教育報》、江蘇教育新聞網聚焦「防範校園欺凌」話題,製作生動鮮活的宣傳漫畫,分「學生篇」「家長篇」「學校篇」推送「防範校園欺凌」相關專題知識。

預防和應對校園欺凌,家長該怎麼做?

1、重視與老師、學校的溝通與聯系

不少家長忽視與班主任老師的溝通與交流,又很少去觀察學校周圍情況,因而對孩子上學期間的安全情況缺乏了解。家長可以找機會與孩子同學聊聊天,了解孩子學校是否有校園暴力現象。

2、以預防為主。

家長平時可以結合一些常見的校園暴力現象來引導孩子,進行預防教育。在預防教育中,一定要引導孩子學會分辨事情的罩乎對與錯,曲與直。

不能誘導孩子片面出手,或者為不受欺負而以暴制暴。當然,也要教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讓孩子平時有心理准備,遇事能從容處理。

3.孩子遭遇校物運悉園暴力時,家長自己先要管理好情緒。

在孩子遭遇校園暴力時,家長容易出現激動情緒,甚至不理智的行為。這時建議家長自己先要平靜下來,反思自己是否了解孩子學校的安全情況,是否對孩子做過如何自我保護的教育?是否曾引導孩子分辨校園暴力的嚴肅後果?等等。

如果是理性的家長,在通過一番分析之後,會根據已有的現實情況,在與打人孩子溝通、通過班主任、悄余學校協調解決,還是通過法律途徑等選擇中間得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4.不要盲目指責打人孩子及其父母。

如果孩子遇到校園暴力傷害,一定要及時收集相關人證和物證等關鍵證據。然後,再去找當事孩子了解情況。

一般說來,打人孩子或是其家長,面對證據不敢推脫責任,即便是訴諸法律也有理有據。切莫光顧著指責班主任和校方引發對方反感,導致他們不願意配合與協助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