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幼兒園防控知識宣傳和心理疏導教師培訓
擴展閱讀
有什麼貓娘的動漫番 2025-01-08 06:56:52
平安夜祝福歌詞怎麼寫 2025-01-08 06:39:34

幼兒園防控知識宣傳和心理疏導教師培訓

發布時間: 2025-01-06 22:16:47

㈠ 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升全體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培養他們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同時,對於有心理困擾或障礙的孩子,我們提供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幫助他們盡快走出困境,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二、具體工作:

加強高素質教師團隊的培養,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實施。集體備課工作需進一步加強,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質量。心理健康教育課以面向全體孩子為主,輔以個別輔導,通過活動讓孩子獲得心理體驗,改變觀念。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路,以心理健康工作室、班主任為主,廣大家長和全體教師為輔,共同致力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三、具體實施:

教師自身心理健康維護。教師心理素質直接影響幼兒心理發展,因此,我園實施以下措施:每星期三晚上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培訓,包括講座、錄像觀摩、心理教育輔導課等。上好健康教育課,教師備好教案,並組織聽課。組建教師心理咨詢志願者隊伍。

重視知行統一,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動。教師應將心理教育理念落實到教育教學行為中,制定適合幼兒的教育模式、目標、內容與途徑,結合各學科教學,運用教育技能技巧。具體措施包括教會孩子放鬆心情的方法,設立師生互動交流版面,讓孩子表達情感。

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注重家園教育一致性。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境,家長也是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通過多種形式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系統知識培訓,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家長應創造和諧家庭環境,幫助孩子樹立正確人生態度,學會情緒管理,鼓勵孩子參與集體活動,培養幽默感。

四、具體工作安排: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安排如下:小班:《開開心心上幼兒園》、《一起玩,真快樂》;中班:《讓自己高興》、《孤獨的小兔》;大班:《我高興,我快樂》、《困難不可怕》。班主任需參加心理健康內容培訓,如小班年級組心理健康講座、中班年級組心理健康講座、大班年級組心理健康講座。對個別特殊生進行心理疏導,做好個案研究,並組織家長心理健康講座。

㈡ 淺談如何解決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

近年來,幼兒教師虐童事件頻發: 3歲女童的下體被老師放置芸豆,6歲的女童被老師在其背部刺了個「田」字,7歲男童被逼接受紫外線「消毒」的懲罰,還有七名兒童因上課說話而被老師用電熨斗燙傷……最近又暴出山西太原5歲女童因不會「十加一」被老師扇數十記耳光,浙江溫嶺顏艷紅將「扇耳光」翻新為「揪耳朵」,山東東營一幼兒園教師多次針扎幼童……幼兒教師原本是孩子們心中的「天使」,為何變成了「惡魔」?
一樁樁虐童事件,引來一片片譴責,也引發了人們對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思考和人性的拷問。虐童事件表面看是一起嚴重的違法甚至上升到犯罪層面的事件,但從更深的心理層面來看,是幼兒教師的嚴重心理問題和人格障礙所導致的。
有調查表明,半數以上的幼兒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心理問題主要是:冷漠、易怒、焦慮、抑鬱等常見心理問題,攻擊性、強迫性、偏執性等嚴重的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礙。如果這些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時疏導和治療,就很可能發泄到幼兒身上,從而引發類似的虐童事件。那麼有哪些因素導致幼兒教師心理不健康? 作為幼兒教師該如何進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調節呢?
一、影響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社會地位低,承載的期望高
大多數人對社會支持都有一種強烈的需要,因此,任何感到遭受社會拒絕的事件都可能是壓力的來源。而且,缺乏自信心的人會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威脅,較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同時,公眾對於幼兒教師職業普遍缺乏正確的認識,有些人根本無法理解幼兒教師的職業,他們認為:當幼兒教師很容易,付出很少卻得到很多……殊不知幼兒教師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們既要關注幼兒的餐、飲、睡、泄與安全,又要負責對幼兒進行知識、技能、規范的教育與指導;既要考慮班級內部環境的創設,又要及時處理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既要了解每個幼兒的特點,又要按照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准備教學工作計劃,而且要門門精通,樣樣拿得出手。但是,幹得再好在別人眼裡也只不過是「孩子王」,頂多也就當個園長,況且園長只能有一個,不是誰都可以當的。
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幼兒教師承載了家庭對幼兒的希望,同時教育改革也不斷對幼兒教師職業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幼兒教師不斷面臨新的挑戰。這些要求和期望也給教師造成愈來愈大的壓力,有的甚至導致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
(二)經濟地位低,工作任務繁重
目前,幼兒教師經濟地位極低,工作任務繁重,責任又大。「高投入、低回報」的現狀使得幼兒教師缺乏社會認同感。這在市場經濟下物慾橫流社會里,對幼兒教師是一個很大的心理沖擊。
幼兒教師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案頭工作擠佔了教師許多休息時間,是導致幼兒教師工作時間長、工作負擔重的最直接的原因。據統計,平均每位幼兒教師每個學期的案頭工作達17種之多,且名目繁多,主要包括有教案、個案、摘抄、計劃、觀察記錄、教養隨筆、會議記錄、科研、工作總結、家園聯系、報告請示、演講稿、各種教具等。占據了她們吸取新知識的時間和自由創作的空間。據了解幼兒教師平均每周投在案頭工作的時間都在10小時以上,且有58.25%的幼兒教師經常在家做幼兒園的工作。有的幼兒園還頻頻的開課、比賽,這也花費幼兒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准備。幼兒教師很少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長期生活在緊張的狀態中,造成精神壓力大。
(三)人際關系復雜,工作缺乏激情
幼兒教師要幫助幼兒處理好同伴關系、要處理好教師與幼兒的關系,幼兒教師之間的關系,還要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
在幼兒園里教師每天要面對幾十個孩子,這些孩子大多是家裡的「小皇帝」,他們有的精靈古怪、有的蠻橫霸道、有的攻擊性強。而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總是最棒的。他們認為自己孩子犯點錯誤也是難免的,孩子調皮,是一種可愛。但孩子如果在幼兒園被其他幼兒抓破點皮、吃點虧就會非常心疼,要為孩子討公道。如果幼兒教師處理稍有不不妥,有的家長就可能到處告狀,弄得老師心煩不已。
俗話說「男女搭配,工作不累」,工作中適當的男女比例有利於提高工作的積極性。目前,99%的幼兒園都是女教師,性別過於單一,工作缺乏激情。同時,女性一般比較敏感、增強好勝、妒嫉心強,這些都給幼兒教師帶來無形的心理壓力。
(四)個人心理承受力不同
個人的人格、氣質等心理特徵不同,心理承受力也不一樣。心理承受力反映了一個人控制自己情緒、承受外界壓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可分為四個等級:情緒感知能力、自我情緒調控能力、調控他人情緒的能力和運用情緒的能力。一般來說,情緒調控水平高的人,心理健康的水平也比較高。
其實,自信與自卑感、壓力與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會遇到的心理現象。但是,這些心理感受又會因人而異。樂觀向上的人一般比較「看得開,放得下」,當然,「看開」不是「看破」,而是看出人生的意義,知道「平淡踏實,願居人下」,是平凡人生的真正價值。那些性格內向,不願與人交流的幼兒教師,內心焦慮、孤獨等難以排遣,容易成為職業壓力。長期處於這種亞健康狀態的教師,在情緒上常常表現出性格急躁、緊張、不安。
二、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調節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梁慧娟、馮曉霞等曾對北京市50所不同體制幼兒園的447名教師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8.5%的受試者感覺自己經常處於疲憊不堪的狀態;86.7%的受試者總擔心出事故,65%的受試者反映自己常感煩躁。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很多,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教師、幼兒園以及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幼兒教師學會自我減壓、排解不良情緒,進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調節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一)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允許孩子犯錯誤
幼兒教師的教育對象是3至6歲的幼兒,此時的孩子年齡較小,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差,經常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甚至反復犯同樣的錯誤。這是這個年齡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教師如果不能正確了解和看待幼兒的這些問題,產生煩惱、憤怒。這樣,幼兒教師就會經常處於不良情緒狀態中,如果壓力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疏導,就會面臨各種心理問題,表現到行動上,就有可能做出攻擊性行為(如對兒童發脾氣、體罰兒童等)。
幼兒教師對幼兒要有正確的認識,幼兒不是小大人,他們的行為習慣是在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中而慢慢形成的,因此要允許幼兒犯錯誤、允許孩子不聽話、允許孩子有自已的想法。另外,知道每個孩子的發展都存在差異,同樣的要求有的孩子做不好,有的孩子根本就做不到。如果能意識到這些,憤怒自然就不易產生了。
(二)認識自己的情緒,釋放不良情緒
當自己不快樂或情緒出問題時,要善於認清情緒發生的原因是生理方面的不舒服,還是人際關系不好,或是工作壓力大等等。當意識到這一切快樂與不快樂的原因時,應立即反省情緒源於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多想事情好的一方面,放鬆自己,避免對他人的苛求。承認有些事情自己也會無能為力,讓情緒由激動、緊張,慢慢冷靜。
幼兒教師要多與他人交往、溝通,及找他人傾訴、宣洩,傾聽別人的工作感受和經驗、爭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等方式,均可以幫助自己緩解和釋放不良情緒,而不是一味積壓痛苦的情緒。
(三)重視休閑娛樂,調整生活節奏
那些整天忙於工作,無暇充實自己生活的幼兒教師,最容易出現不健康的心理。因此,無論工作多麼忙,都不能把工作當作你生活的全部,而應該善於忙裡偷閑,參與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如,家庭聚會、朋友聚會、K歌、周末遊玩、爬山等。豐富的生活可以極大地改善一個人的心態、調節一個人的情緒。在多彩的生活中培養自己的生活情趣、增強自己的生活樂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對職業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提高自己心理健康的水平。此外,有機會還可以聽聽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講座,增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增強自已的心理能量。
當然,作為教育主管部門和幼兒園在招聘幼兒教師的時候,不能只看重個人學歷和教學能力,更要注重其心理健康和人格,建議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測查。只有心理健康的幼兒教師群體,才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㈢ 如何預防幼兒心理傷害

如何預防幼兒心理傷害

如何預防幼兒心理傷害,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絕對不能忽視,面對難題,家長要與孩子一起面對,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才能更好培養孩子的能力,下面為大家分享的是如何預防幼兒心理傷害。

如何預防幼兒心理傷害1

1、樹立科學的兒童觀

每個兒童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獨立的人格,有被愛、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教師要尊重兒童,平等地對待每個兒童,充分認識心理傷害的嚴重後果。

2、加強對自身的情緒調節

教師要善於做自己情緒是主人。首先,要加強道德修養,」以理制情」。其次,要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自覺地支配自己的情緒。第三,要自我疏導。自己有不良的情緒時,可及時向親人、朋友傾訴,萬不能遷怒於幼兒。第四,要用意志克服各種困難,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始終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

3、堅持因材施教

教師所追求的就是要實現每個兒童」個人的」「自由的」發展,就是要根據每個幼兒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以及個人的發展需要」因材施教」,真正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切不可」一刀切」。

心理環境能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良好的心理環境,有助於幼兒積極向上、樂觀、自信品質的培養;相反,不良的心理環境,只能使人感到處處受壓抑,導致各種個性不良品質的形成,也使幼兒情緒低落,養成消極的思想方法和行為習慣。幼兒的學習乃至整個發展都是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兒童生態學強調利用環境來陶冶人,即通過創設最適合幼兒成長的教育環境,來改變兒童的不良行為。經典條件反射理論告訴我們,在原有的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幼兒可以依據不同的環境,建立起新的行為習慣和方式。因此,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的意義就在於有效地掌握影響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各種環境因素,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利用和控制這些因素,使之有利於幼兒的健康成長,以保證幼兒教育目標的實現。

如何預防幼兒心理傷害2

心理傷害是泛指任何人的言行,無論是有意的還無意的,只要導致兒童在行為、智力、情緒或身體功能等方面,受到暫時或永久性的傷害。心理傷害是指外界的因素對人的心理方面造成暫時或永久的消極影響,心理傷害對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

在心理上受過傷害的兒童,在其成長中所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滯,甚至比在肉體上受過傷害的兒童更大。因為心理上的傷害是對兒童自尊心的破壞。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他們有苦只能往肚裡咽,如果他們受到心理傷害,就會使他們整天鬱郁寡歡,煩惱不安,時間長了就會得抑鬱症等心理疾病;而對於外向的孩子而言,如果他們心理上經常受到傷害,他們就會以攻擊性行為、殘忍性行為、報復性行為、破壞性行為、惡作劇等心理問題行為來向外界發泄內心的不滿。因此,為了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我們必須重視幼兒園里的心理傷害問題,盡量減少我們的教育言行對幼兒心理的傷害。

心理疏導的小方法

1、哭--適當的哭一場。

在悲痛欲絕時大哭一場,可使情緒平靜。哭是解除緊張、煩惱、痛苦的好方法。美國心理專家威費雷認為,眼淚能把有機體在應激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某種毒素排出去。從這個角度來講,遇到該哭的事情忍住不哭就意味著慢性中毒。

2、喊--痛快地喊一回。

當受到不良情緒困擾時,不防痛憐惜地喊一回。通過急促、強烈的、無拘無束的喊叫,將內心的積郁發泄出來,也是一種方法。

3、動--進行劇烈的運動。

當一個人情緒低落時,往往不愛動,越不動注意力就越不易轉移,情緒就越低落,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可以通過跑步、打球等體育活動改變不良情緒。

4、找人傾訴

俗話說「快樂,友人分享,是更大的快樂;痛苦,友人分擔,就可以減輕痛苦」,不愉快的事情隱藏在心理,會增加心理負擔。如找人傾吐煩惱,心情就會頓感舒暢。還可以找心理咨詢員進行心理咨詢,讓他們幫助消解煩惱。

5、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就是把注意力從引起不良情緒的事情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可以做一些自己平時感興趣的事,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如游戲、打球、下棋、聽音樂、看電影、讀報紙等,還可以外出旅遊,到風景優美的環境中玩一玩,這樣就可以使人從消極情緒中解脫出來,從而激發積極、愉快的情緒反應。

如何預防幼兒心理傷害3

1、不要過早下結論。追尋結論的習慣通過兩個普遍的方式增加人們的困擾。其一,人們假定他們知道將要發生什麼,於是他們反而開始把注意力和行動放在他們的假設上了。人類是憋足的預言家,人類的大部分假設都是錯誤的`,錯誤的假設導致了錯誤的行動。其二,人們扮演「讀心者」,他們假設知道他人為什麼要干這個事情或他人在想些什麼---又錯了,大錯特錯。比起其他任何方式,大部分的人際關系因這種典型的愚蠢方式而破壞掉較多。(不要追求居於你的假設基礎上的結果,往往這是你的自以為是)

2、不要小題大做。大部分人將小挫折膨脹為一生具有威脅性的事故並做出相應的反應。小題大做的習慣讓人們感到憂慮,不是因為不存在的事物就是因為不值得一提的小事。為什麼人們要這樣?也許為了這讓他們感覺或看起來更重要一些。不管理由是什麼,小題大做是愚蠢且具有破壞性的。(不要把事情看的太重)

3、不要製造規則。大部分那些你所遵循的「應該如何如何」之類的規矩幾乎都是沒有必要的。它們對你的唯一作用是讓你覺得緊張或有負罪感。什麼意思?當你往身上套那些想像的規則時,你給你的心扣上了枷鎖和強加了幼稚的命令。當你試圖把這些向他人推行時,你讓你自身變成了暴君,一隻聒噪的蟬,一個偽善的老頑固。(不要給自己或他人 強加枷鎖)

4、避免僵化地或貼標簽式地看待人和事。你使用的話語能夠影響你的情緒,消極和挑剔的言辭同樣影響你的思維。把事物放進預置的類別里,隱藏他們的真實意思,你的思維會變得漫無目的。不要貼標簽,看看會發生什麼,你會為你所發現的大吃一驚。(不要先入為主, 避免一成不變)

5、別做完美主義者。生活並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大部分時候,剛剛好意味著事物處於自然的狀態。如果要尋找一份完美的工作,你有可能永遠找不到。同時,他人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好。追尋完美的人際關系,你有可能終生孤獨。完美主義是一種精神毒瘤,它會摧毀你的一切快樂,讓你終其一生在追尋你無法到達的目標。(有些遺憾的人 生才是完整的,因為沒有人可以完美)

6、不要過分放大。一兩次的挫折並不表示永遠的失敗,幾次的成功也不意味著你是個天才。一個獨立事--好的或壞的--或三四個事件並不代表-種持續的趨勢。通常事物就是它們所存在的樣子,此外沒有其他了。(不要誇大成果,不管是成果或者失敗)

7、不要自以為是。大部分人,甚至你的朋友和同事,在99%的時間里並沒有討論你、想念你或是關心你。你的很多同事或鄰居甚至沒有聽說過你,更不必說談論你。生活的起伏,他人的冷暖,於你都無關緊要。懷疑別人在談論你只會讓你更痛苦。(不要太自 我中心,太在乎他人的看法,他人有他人的事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