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古詩詞小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數學知識百科圖片 2025-01-03 05:24:21
美麗的漢江在哪裡歌詞 2025-01-03 05:17:30

古詩詞小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4-12-31 07:35:53

A. 解讀古詩詞常識

1.古詩的知識
古詩」的原意是指古代學者所作的詩。

約在魏末晉初,流傳著一批魏、晉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詩,既無題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詩,具有獨特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被統稱為「古詩」。早發白帝城> 白帝城——舊址在四川省奉節縣東白帝山上,下臨長江。

江陵——現在的湖北省江陵縣,在白帝城東1200里。 李白,唐朝,廬山,江西, 李白,唐代,武昌黃鶴樓,湖北。

王安石,宋朝,瓜洲:地名,在今江蘇省揚州市邗(hán)江區南長江岸邊。 京口:地名,今江蘇省鎮江市,與瓜洲隔江相對。

鍾山: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名山。今南京紫金山。

作者長期居住江寧,故以鍾山(今稱紫金山)代指住處。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側(北緯33°28',東經91°08'),源頭冰川未端在海拔5400餘米。

幹流流經青海、 *** 、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00餘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孫河,居世界第三位。 所以流經順序為:《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廬山瀑布》《泊船瓜洲》應試技巧:1.首先要理解詩詞在講什麼2.不論它問什麼,最好都把它問的那句話用散文化的語言(就是優美一點的現代漢語)譯一遍.3.接下來開始解釋它問的問題:a如果它問你詞語的意思.就要即答該詞語的原意,又要答它在詩詞中的意思.b如果它問你句子的意思,那你就直譯一遍後,還要說它表達了什麼思想和感情.c如果它問的是表達方式或技巧之類的,就要結合原文答它的好處,比如把……生動形象地寫出來了,把作者……的情感更強烈地表達出來。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材中佔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國語文高考中,古詩詞賞析連考了七年,難度越來越大,題型越來越完善,題量有逐年加大的趨勢,成為高考備考的一個亮點。

無論從教材角度,從高考角度,還是從繼承與創新文學遺產的角度上,培養與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 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呢? 首先,要善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鑒賞方法。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著手: 一、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詩眼」或「題眼」。

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力。

其表現力既體現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准確、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 又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

全詩每聯緊扣「幽」字展開,首聯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頷聯與頸聯寫環境的「幽」:頷聯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顯出環境的清幽;頸聯從黑夜寫到白天,還是從環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

尾聯透露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 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

二、剖析詩詞的思想內容。要正確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容,最根本的是要學會知人論世,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

如前面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必須聯系當時的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感情篤厚,但是「結縭 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劉逸生《宋詞小札》),並抓住一問一答進行分析,我們就不難領悟到這首詞的感傷情懷,既有愛花惜春的遺憾,又有紅顏易老的傷感,更有惜別懷人的煩悶,幾股愁思扭結,於「短幅中藏有無數曲折」。所以,評價古詩詞,要學會知人論世,從整體上把握詩詞的基調和主旨,是鑒賞古詩詞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

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如姜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確領悟古詩詞的基礎。 四、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
2.詩歌鑒賞有哪些基本知識
一、表達技巧

1.表達方式

常見的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

2.表現手法

①渲染 ②襯托 ③含蓄 ④用典 ⑤象徵 ⑥移情 ⑦虛實相生 ⑧抑揚 ⑨對比

3.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借代、誇張、排比、襯托、用典、設問、反問)

二、詩歌內容分類

贈友送別詩、借景抒情詩、思婦閨情詩、托物言志詩、詠史懷古詩

羈旅行役詩、邊塞征戰詩、即景抒懷詩、山水田園詩

三、詩歌鑒賞有關的名詞術語

1、評價主旨類 2、分析手法類

3、議論類 4、語言風格類

5、行文技巧類 6、其它

四、熟悉幾種詩歌語言的類型:

1、平實質朴 2、含蓄雋永

3、清新雅緻 4、形象生動 5、絢麗飄逸

五、詩歌的不同風格

1、雄渾 2、豪放 3、沉鬱 4、悲慨

5、俊爽 6、沖淡 7、曠達

六、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

1憂國傷時 2、建功報國

3、思鄉懷人 4、生活雜感 5、長亭送別

七、評價作品思想內容在注意的問題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有助於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

2、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適當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准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

3、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面都有一個不長的「序」,有的交代了創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緣由,有的交代了創作的經過,有的交代了創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視。

4、大多數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許多多非常復雜的情感,這一點要特別注意,當然,讀者有時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礎之上發揮想像,進行二度創作。

八、詩歌鑒賞題的表述

靈活運用常見的古詩鑒賞術語,准確得體地表述自己「就詩論詩」的心得

「寫什麼」方面:寫景抒情;詠物言志(情);懷古詠史;即事感懷;邊塞征戰;山水田園;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樣寫」方面: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詩眼;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直抒胸臆;虛實相濟;繪形繪聲繪色;動靜結合;化靜為動;煉字;起承轉合;賦比興;誇飾;用典;含蓄;對仗;韻腳。

「為何寫」方面:抒發……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會現實;表現……的情趣;寄託……的情懷(如愛慕、愁緒、惆悵、苦悶等);表達……的追求;流露……的傾向;發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跡;造就……的情致。
3.詩歌的知識
詩歌概念起源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像、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

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 *** 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 *** 彩的語言形式。

《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

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

詩體概說 詩體的分類,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現在,只就一般的看法,簡單地談談漢魏六朝和唐宋的詩體。

漢魏六朝詩,一般稱為古詩,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南北朝樂府民歌,以及這個時期的文人詩。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

樂府歌辭是由樂府機關採集,並為它配上樂譜,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龍·樂府》篇說:"凡樂辭曰詩,詩聲曰歌。

"由此可以看出詩、歌、樂府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系:詩指的是詩人所作的歌辭,歌指的是和詩相配合的樂曲,樂府則兼指二者而言。後來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體裁寫的作品,雖然沒有配樂,也稱為樂府。

中唐時白居易等掀起一個新樂府運動,創新題,寫時事,因而叫作新樂府。 唐以後的詩體,從格律上看,大致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兩類。

近體詩又叫今體詩,它有一定的格律。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

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

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只有四句的叫絕句;五絕共二十個字,七絕共二十八個字。

絕句可分為律絕和古絕兩種。律絕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絕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

古絕一般只限於五絕。 「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

現代詩的含義: 1.形式是自由的 2.內涵是開放的 3.意象經營重於修辭。 「古典詩」與「現代詩」的比較:「詩」者皆為感於物而作,是心靈的映現。

「古典詩」以「思無邪」的詩觀,表達溫柔敦厚、哀而不怨,強調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現代詩」強調自由開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陳述,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詩歌主要有以下幾部分: (一)詩歌的起源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

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

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二)詩歌的特點 詩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三)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

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注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托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

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

如《詩經》中的《關雎》《桃夭》等篇就是用「興。
4.如何讀懂詩歌
如何讀懂詩歌 郭春燕 【教學目標】學習讀懂詩歌的方法,幫助學生找到解讀詩歌的鑰匙 【教學方法】討論法、鑒賞法 【點擊考綱】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課時安排】1課時 一、怎樣算是讀懂詩歌1、明白表層意思 能翻譯出大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景物(一)、如何明白淺層意思?填充內容——詩中省略的主語、賓語、狀語、過渡語等 調整語序——主謂倒裝、狀語後置、賓語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後連綴,大體翻譯為意思相對完整的句子。

例:漢江臨泛 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縱目遠望,只見)莽莽古楚之地和從湖南方面奔涌而來的「三湘」之水相連接,洶涌漢江入荊江而與長江九派匯聚合流。漢江(滔滔遠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兩岸重重青山,(迷迷濛蒙,時隱時現,)若有若無。

(遠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動;波濤洶涌,浪拍雲天,搖盪起(遠方的)天空。襄陽風光美麗,(似乎想要把我)留下,與山翁共謀一醉2、領會深層意思 寫出了什麼意境(形象、氛圍) 表達了什麼情感(情緒、心境) 反映了什麼思想(態度、觀點) 二、讀懂詩歌的方法技巧1、品標題 標題是詩歌鑒賞的切入點。

因為標題富含著諸多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可以這樣說,詩歌的題目是詩歌鑒賞的向導。

它或點明主旨,或表明詩人的情感基調。例1: (海南、寧夏卷)題李世南畫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塢聞鍾覺寺深。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解讀】如果只看正文可能會以為詩歌描寫了鄉村野外的自然風光,但看了題目之後,才會明白這是一首題畫詩,描寫的是畫面圖景而非眼前實景。

明白了這一點就會自然想到詩歌中「潺潺水聲」、「瑟瑟秋風」、「寺廟鍾聲」、「知村近」、「覺寺深」等描寫應是詩人的想像與聯想,詩人運用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由畫內想到畫外,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這一理解與本詩第二題的鑒賞要求不謀而合了。

例2: 近試上張水部 (唐)朱慶餘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思考: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解讀】此為干謁詩。

詩人以「新婦」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畫眉」比自己的詩文。以「夫婿」喻指當時在詩文上頗有名氣而且又樂於提拔後進的水部郎中張籍。

含蓄表達考前擔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張指點。通過優美的詩韻,巧妙地表達了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繫到自己仕途的一場考試前,那種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作用1:題目揭示內容 朱熹的《觀書有感》,如果只看詩正文,以為是小湖水的風景,但看了題目之後,便知道,本詩談的是作者看書的感受,半畝方塘是書,天光雲影是指書中有美好的景緻,源頭活水是指讀書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遠鮮活。作用2:題目表露心情 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這個題目前後兩個動作。

「尋」與「不遇」,含蓄之極。但我們即使不看詩也能夠揣測出作者遺憾的心情。

作用3:題目展示思路 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題目意為遙望月亮起相思,進而懷念起遠方之人。而「先望後懷」正是該詩的思路。

2、知作者 要真正讀懂一首詩,必須知人論世。「知人論詩」就是說要了解詩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經歷、風格流派及其創作的時代背景、目的等。

讀詩時,必須注意詩人的遭遇、境況,注意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朝政等方面的問題。知道了人與世,才能准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這方面的信息有的詩歌考題會提供相關的注釋,有的屬於名家名篇的則不再加註,需要從平時積累的知識中回憶提取。例3: (全國Ⅱ卷)春日即事 李彌遜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 注 ]① 李彌遜( 1085 - 1153 ),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

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 ② 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麼情感?【解讀】有了這一介紹,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難看出詩的一、二句寫了暮春黃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從這些凄涼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後的寂寞愁緒。

三、四句寫詩人家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的鳴叫聲中,關上了自己的家門,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嘆。這正是作者因反對秦檜而被免職後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詩人真正是觸景生情,情由景生。

例4: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註:這是南唐李後主亡國入宋後寫的詞。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故國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凄涼無限之吟唱。

思考: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什麼情感呢?【解讀】從表面看(特別是後三句),這首詞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但實際是表達夢醒後面臨處境的無限凄涼。 3、讀注釋 詩歌的注釋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是。
5.怎樣解析古詩詞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材中佔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國語文高考中,古詩詞賞析連考了七年,難度越來越大,題型越來越完善,題量有逐年加大的趨勢,成為高考備考的一個亮點。無論從教材角度,從高考角度,還是從繼承與創新文學遺產的角度上,培養與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

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呢? 首先,要善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鑒賞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語文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著手: 一、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詩眼」或「題眼」。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力。其表現力既體現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准確、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

又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全詩每聯緊扣「幽」字展開,首聯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

頷聯與頸聯寫環境的「幽」:頷聯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顯出環境的清幽;頸聯從黑夜寫到白天,還是從環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尾聯透露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

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 二、剖析詩詞的思想內容。

要正確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容,最根本的是要學會知人論世,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必須聯系當時的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感情篤厚,但是「結縭 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劉逸生《宋詞小札》),並抓住一問一答進行分析,我們就不難領悟到這首詞的感傷情懷,既有愛花惜春的遺憾,又有紅顏易老的傷感,更有惜別懷人的煩悶,幾股愁思扭結,於「短幅中藏有無數曲折」。

所以,評價古詩詞,要學會知人論世,從整體上把握詩詞的基調和主旨,是鑒賞古詩詞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

如姜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

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確領悟古詩詞的基礎。

四、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

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的詠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首句以「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麗女郎)喻樹,使詩歌開篇即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

次句,寫柳樹萬千柔弱下垂的枝條,恰似女郎身上條條綠色絲帶在披拂,以絲帶喻柳條,突出輕柔披拂的特徵,活畫出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機盎然的美感。末兩句一問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贊美春柳。

一「細」一「裁」,把新柳嫩葉的細長柔軟、清新可愛加以精心傳神的描繪,透露出作者驚喜贊美之情。「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喻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變虛為實,想像奇特。

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裊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贊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

五、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

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

如:陸游《卜運算元·詠梅》與范成大《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都偏重於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從環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後月夜的環境,烘託了梅花的幽獨形象。

從作者的感情寄託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後,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