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上下冊
知識是一座寶庫,而實踐就是開啟寶庫的鑰匙。學習任何學科,不僅需要大量的記憶,還需要大量的練習,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級數學 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下冊知識點概括 總結
1.表內除法的知識點:
(1)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根據表內乘法,計算簡單的除法。
(2)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3)根據乘除法的意義 解決一些簡單的乘除法應用題。
(4)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除數×商=被除數
2.除法:是四則運算之一,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質
一個數連續除以幾個數,等於這個數除以那幾個數的乘積,就是除法的性質。有時可以根據除法的性質來進行簡便運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數÷除數=商
(2)被除數÷商=除數
(3)除數×商=被除數
5.被除數
除法運算中被另一個數所除的數,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數
6.除數:在除法算式中,除號後面的數叫做除數。
例:8÷2=4則2為除數。8為被除數。除數不能為0,否則沒有意義。
7.商:在一個除法算式里,被除數÷除數=商+余數,進而推導得出: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二年級數學主要知識點整理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1、第1---3頁
(1)經歷用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
度單位的必要性。
(2)能用給定的"工具"進行估計和測量。
(3)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4)能用厘米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測量較小物
體的長度。
2、第4---5頁
(1)認識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義,能用米估計較長物體的長
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能恰當選擇單位表示物體的
長度。
(3)認識米尺,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4)初步認識線段,能辨別,能測量線段的長度,能畫定長
的線段
第二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1、不進位加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 方法 。
(3)讓學生感受加法計算和日常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進位加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3)能用兩位數的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不退位減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3)進一步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退位減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3)能用兩位數的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 學習方法 技巧
培養下面兩個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一、認真完成家庭作業的習慣
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原理,人有在學習新知識後及時練習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時練習,就很容易遺忘的記憶規律。因此,鞏固當天所學,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很有必要。對於這點,我要求學生作到:做作業前,先看課本回顧一下當天所學的知識,然後再做作業,還要做到「三到一檢查一簽字」。「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睛看清題目,心裡想著計算,手要把答案寫得正確、美觀;
「一檢查一簽字」:做完作業後,仔細檢查有沒有出錯,有錯要及時訂正,最後再讓家長簽字。老師及時批改後的錯題,記錄在《錯題集》上,並在作業本上訂正。
二、快速、正確口算的習慣
數學上低年級的口算是今後計算的基礎,要養成快速、正確口算的習慣,還要在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的基礎上多練習。二年級上期重點練習10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法以及乘加、乘減的計算,100以內的加減法難點的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這需要老師在具體的計算方法上進行分類指導,而表內乘法以及乘加、乘減的計算就需要學生熟記乘法口訣,教學時,老師要引導學生採用有效的具體的 記憶方法 有針對性地多記、多練、熟記。課上課下也可以用.牌游戲的形式練習連加、連減或乘法,經常練習,熟能生巧,口算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也可以藉助一些電腦軟體或者app,程序自動出題,自動批改,孩子們還可以PK口算成績,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養成好習慣,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要想使好習慣持之以恆,剛開學的一個月很關鍵。作為二年級的數學老師,開學後我要時時處處提醒自己以身作則,改掉以往易沖動、處理問題簡單、粗暴的壞毛病,時時處處提醒自己按上面的養成 教育 的要點去悉心培養學生的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因為二年級學生的年齡關系,有時習慣容易反復,所以還要和家長多溝通,教給家長具體的家庭培養方法,讓家長配合老師共同抓,反復抓,抓反復,才能使習慣成自然。
二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上下冊相關 文章 :
★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歸納
★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重點知識整理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的知識點
★ 二年級下冊數學書上的知識點
★ 二年級數學基礎知識點
★ 北師大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 二年級數學上冊概念知識點整理
★ 小學二年級數學知識點歸納
★ 二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知識歸納(2)
★ 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B.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知識點梳理
知識是一座寶庫,而實踐就是開啟寶庫的鑰匙。學習任何學科,不僅需要大量的記憶,還需要大量的練習,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級數學 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
1、不進位加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 方法 。
(3)讓學生感受加法計算和日常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進位加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3)能用兩位數的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不退位減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3)進一步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退位減法
(1)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3)能用兩位數的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5、"多幾"、"少幾"的應用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某數多幾或少幾"的實際問題。
(2)可以利用學具的操作,讓學生搞清楚是與哪個數量進行比較,然後發生了什麼變化,最後再用算式記錄下來。
(3)能正確列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4)滲透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6、連加、連減
(1)探索並掌握100以內連加和連減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驗演算法多樣化。
(2)能用100以內的連加和連減運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7、加減混合
(1)探索並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能熟練計算。
(2)提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8、加減法的估算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加減法估算的實際意義。
(2)初步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確進行估算。
(3)發展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實踐活動:我長高了
(1)鞏固長度單位和加減法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估計、測量、計算)
(2)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和價值性,提高估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滲透統計知識,感受成長的快樂。
二年級數學表內除法知識點
【知識點】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義:把一些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數進行平均分時,可以一個一個的分,也可以幾個幾個的分,直到分完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分時可以想:這個數可以分成幾個這樣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義:只要是平均分的過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讀法:通常按照從前往後順序讀,「÷」讀作除以,「=」讀作等於,其他讀法不變。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在除法算式中,除號前面的數就被除數,除號後面的數叫除數,所得的數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訣求商。
2、用乘法口訣求商時,想除數和幾相乘的被除數。
四、解決問題
1、解決有關平均分問題的方法:
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被除數=商×除數、
被除數=商×除數+余數、除數=被除數÷商、因數×因數=積、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2、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1)所求問題要求求出總數,用乘法計算;
(2)所求問題要求求出份數或每份數,用除法計算。
二年級數學《平均分》知識點
1、平均分的含義:把一些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數進行平均分時,可以一個一個的分,也可以幾個幾個的分,直到分完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分時可以想:這個數可以分成幾個這樣的一份。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量不相同)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匯報情況,教師板書。
(二)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匯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寫下板書:平均分
(2)小朋友再 說說 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麼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現平均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造性。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知識點梳理相關 文章 :
★ 二年級數學知識點整理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 小學二年級數學知識點梳理
★ 人教二年級數學重點知識點
★ 二年級數學基礎知識點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的知識點
★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重點知識整理
★ 二年級數學人教版知識點
★ 小學二年級數學知識點整理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
C. 小學數學1-6年級知識框架圖,學習更有思路……
小學數學教育旨在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為日後的理科學習奠定基礎。為了幫助家長和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體系,下面整理出了一到六年級的數學知識框架圖。通過這個框架,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個階段學習的重點和連接性,使學習過程更加有條理。請家長們和孩子們共同參考,及時查漏補缺,提升學習效率。
一年級:數學的基礎概念、數的認識與比較、簡單的加減法、圖形和空間的認識。這一階段是數學學習的啟蒙階段,重點在於建立基本的數學概念和理解能力。家長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孩子認識數字、數的順序和簡單運算。
二年級:整數的加減法、時間與長度的認識、簡單的幾何圖形、初步的統計與概率概念。在這一階段,孩子需要掌握整數運算,理解時間與長度的度量,並能識別和操作簡單的幾何圖形。家長可以通過實際操作和游戲,幫助孩子鞏固知識。
三年級:小數的認識與計算、分數的初步概念、幾何圖形的面積和周長、數據的收集與簡單統計。三年級是數學學習的一個轉折點,開始接觸分數和小數,學習面積和周長的計算。家長應鼓勵孩子進行實踐操作,如測量房間面積或計算食物分量。
四年級:小數與分數的四則運算、比例和百分比的概念、簡單的幾何變換、數據的展示與分析。這一階段,孩子需要掌握更復雜的計算技巧,並學習如何應用數學概念解決實際問題。家長可以通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孩子理解比例、百分比和幾何變換。
五年級:整數與分數的四則運算、代數表達式的初步認識、幾何圖形的面積、體積計算、統計與概率的深入學習。五年級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階段,孩子需要掌握代數基礎,理解幾何圖形的面積和體積計算,並深入學習統計與概率。家長應鼓勵孩子進行實驗和探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年級:比例、百分比與分數的深入應用、代數方程的解法、幾何圖形的性質、統計圖表的解讀、初步的幾何證明。六年級是數學學習的最後階段,孩子需要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更復雜的問題,如解方程、證明幾何定理和解讀統計圖表。家長應引導孩子進行深入思考和邏輯推理,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上述知識框架圖的梳理,家長和孩子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小學數學的學習路徑和重點,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和學習。希望這篇框架圖能夠幫助孩子們在數學學習的旅程中更加自信和高效。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們的數學學習之路鋪平道路。
D. 灝忓︿簩騫寸駭鏁板﹂噸瑕佺煡璇嗙偣褰掔撼
浜屽勾綰ф暟瀛﹀繀鑰冪煡璇嗙偣1. 鍔犳硶鍜屽噺娉曪細鍔犳硶鍜屽噺娉曠殑鍩烘湰姒傚康鍜岃繍綆楄勫垯錛屼緥濡傛暟鐨勫姞鍑忔硶浜ゆ崲寰嬪拰緇撳悎寰嬬瓑銆
2. 涔樻硶鍜岄櫎娉曪細涔樻硶鍜岄櫎娉曠殑鍩烘湰姒傚康鍜岃繍綆楄勫垯錛屼緥濡傛暟鐨勪箻闄ゆ硶浜ゆ崲寰嬪拰緇撳悎寰嬬瓑銆
3. 鏁扮殑澶у皬姣旇緝錛氭帉鎻′嬌鐢ㄥぇ浜庛佸皬浜庡拰絳変簬絎﹀彿榪涜屾暟鐨勫ぇ灝忔瘮杈冦
4. 鏁扮殑欏哄簭錛氭帉鎻℃暟鐨勯『搴忔帓鍒楋紝渚嬪備粠灝忓埌澶ф垨浠庡ぇ鍒板皬鎺掑垪涓緇勬暟銆
5. 鏁扮殑鐩哥瓑鍜屼笉絳夛細鎺屾彙浣跨敤絳変簬鍜屼笉絳変簬絎﹀彿榪涜屾暟鐨勭浉絳夊拰涓嶇瓑姣旇緝銆
6. 鏁扮殑榪涗綅鍜岄浣嶏細浜嗚В鍗佽繘鍒剁殑姒傚康錛岃兘澶熻繘琛屽嶮榪涘埗鏁扮殑榪涗綅鍜岄浣嶆搷浣溿
7. 鏁扮殑鍒嗚В錛氳兘澶熷皢涓涓鏁板垎瑙f垚鍑犱釜鏁扮殑鍜屾垨縐錛屼緥濡傚皢8鍒嗚В涓5+3鎴2脳4銆
8. 鏁扮殑緇勬垚錛氭帉鎻′竴涓鏁扮殑浣嶆暟鍜屽悇浣嶆暟鐨勬剰涔夛紝渚嬪傚嶮浣嶃佷釜浣嶇瓑銆
9. 鏁扮殑璇誨啓錛氳兘澶熸g『璇誨啓涓涓鏁幫紝鍖呮嫭鏁存暟鍜屽皬鏁般
E. 二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知識點
學習需要制定詳細的計劃,計劃本身對大家有較強的約束和督促作用,計劃對學習既有指導作用,又有推動作用。制定好的 學習計劃 ,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二年級數學 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1、長度單位:是指丈量空間距離上的基本單元,是人類為了規范長度而制定的基本單位。其國際單位是「米」(符號「m」),常用單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長度單位在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標准單位是「米」,用符號「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長度的公制單位之一,1分米相當於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長度單位。簡寫(符號)為:cm。
有關厘米的單位轉換: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縮寫MM(或mm、㎜)
進率關:1毫米=0.1厘米;
6、進位:加法運算中,每一數位上的數等於基數時向前一位數進一。
以個位向十位進位為例:基數為10(2進制的基數是2,類推),個位這個數位上的數量達到了10的情況下,則個位向前一位進1,成為一個十。
在十進制的演算法中,個位滿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滿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減:減法運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減法運算。例:56-22=34。6能夠減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減:減法運算中必須向高位借位的減法運算。例:51-22=39。
1不能夠減去2,所以必須向高位的5借位。
9、連加:多個數字連續相加叫做連加。例如:28+24+23=85。
10、連減:多個數字連續相減叫做連減。例如:85-40-26=19。
小學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一、認識角
1、角的特徵:一個頂點,兩條邊(直的)
2、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3、角的畫法:
(1)定頂點。
(2)由這一點引一條直線。
(3)畫另一條邊(直角時,用直角邊對准畫好的一條邊後,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線)
二、角的分類:
1、認識直角:直角的特點,
2、認識銳角和鈍角: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
3、會用三角尺來判斷直角、銳角和鈍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頂點與被比較角的頂點重疊在一起,再將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條邊與被比角的一條邊重合,最後比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條邊與被比角的另一條邊,線上為直角,內為銳角,外為鈍角。
4、畫直角、銳角和鈍角。
小學二年級數學《四邊形的認識》知識點
長方形與正方形
知識點:
1、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條邊,4個直角,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2、初步了解長方形、正方形之間的聯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3、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與正方形。
平行四邊形
知識點:
1、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知道平行四邊形有四條邊、四個角,對邊相等。
2、初步了解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二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的知識點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總結
★ 小學二年級數學人教版知識點
★ 二年級數學下冊重點知識點
★ 二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
★ 二年級下冊數學書上的知識點
★ 二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總結
★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
★ 二年級數學下冊單元知識點歸納
★ 部編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