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總結教師培訓,奠定語文教學基礎——近日講座感悟與所得
自3月21日,借「國培」的機會,我聆聽了許多位老師幽默風趣又干貨滿滿的講座,每位老師的知識內容側重點不同、角度不同,但無一不使人受益匪淺。對於一直以來嚮往著成為語文教師卻又無任何正式經驗的我來說,書本上太多的教學問題和教學感受都像鏡里觀花。我享受著為成為教師而努力的生活,同時也焦慮著教師的普遍焦慮。從第一場到最近的一場講座,老師帶大家分析解決不同的問題,我感覺自己彷彿歷經了一名老師需要面對的種種問題情景,我被一些講座內容觸動,又被另一些講座內容指導和點亮。內心更平靜是我這次學習後最大的改變。
干國祥老師關於《教師的使命和自身發展》的講座具有很系統的理論性。干老師從理論根源和兒童心理發展角度分析了學生性格形成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的事項,也以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為基礎強調教師應該發現學生、應溫和且堅定,指出良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全人之美」的教育追求。除此之外,干老師很重視教師對學生自尊感的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力量源於自尊與自我成就感」,這便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正確對待厭學與學業自卑現象,給予學生最大的尊重,形成學生「用意志力、責任感克服最大的困難;用信心、熱愛、自尊促成就感」的良性學習循環。
干老師在《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及語文教學展示》講座中對多篇童話、詩歌甚至是古典小說的整本書閱讀進行了角度剖析,我一邊為干老師獨特的文本解讀角度而驚嘆,一邊從中反思著自己在閱讀時的粗心大意。干老師從故事情節和思想核心的區別分析《灰姑娘》和《丑小鴨》的讀者性別、分析《望天門山》的寫景視角和寫作角度、《獨坐敬亭山》的作者自誇以及《尋隱者不遇》、《游園不值》、《山行》、《游園不值》的隱藏話語和價值追求,這些都發掘著新的文本細讀的角度。尤其是干老師對《春江花月夜》的講解,從中學到大學,必修課、專業課、網易課上我不止一次聽過不同的老師甚至文學大家對這首詩的解讀,細細分析干老師的解讀或有相似之處,但是到細處、到角度、到主題思想都被灌注新意,我被干老師的邏輯和切入點折服,也學到了「以己證詩」的文本解讀方法。干老師在講座中提到了很多的童話故事,很慚愧,大部分我沒有讀過,所以在講解中很難體會到干老師提到的、從純真里得出的精神財富,如此,在閱讀上我又找到了自己更多不足之處。
陳美麗老師講述《一個孩子向前走去……》,「曼曼」的故事太感人、太震撼,以至於我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歷歷在目,依然淚水上涌。如果說在這一開始,干老師傳授給大家關於教學的理論和可實踐的策略,那陳老師講述的這個故事就是在澆灌心靈,沒有任何的方法,像是一場洗禮,現身說法,在一位孩子不斷蛻變的過程中,給每一位老師種下了一顆種子。我向來不相信奇跡,但我相信努力,陳老師講座結束後有一位老師發言說:「曼曼」是千千萬萬的小朋友,甚至是她的曾經,那一刻很難過,也由衷地替她們感到幸運。陳老師給予了「曼曼」最大的關懷與愛,一直在靜待花開,曼曼也一直在努力,我想從這其中無需去總結各種各樣的啟示,知道好的老師為何種、好的教育為何貌、知道我的未來應如何、知道「相信歲月,相信種子」就已經足夠了。
陳老師《在「農歷的天空下」教孩子讀詩》講座上帶領我們一起於晨間與詩共舞。過去我的晨誦時間向來被考點和專業占據著,所以稱之為「早自習」更為合適,以至於晨誦對於我來說實在沒有美感可言,但是觀念的改變往往也只在一瞬間。之前有幸聆聽過「全人之美」課程的《農歷的天空下》講座,但線上觀摩與現場體驗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我現在仍能想起那天陳老師授每首詩時,我的狀態和思緒以及側門外的陽光和飄落的紅葉李花瓣,或陳老師朗誦、或陳老師唱詩、或大家一齊朗讀,我享受那種自然和美感,我第一次這樣接觸詩詞,也第一次感受到詩意的晨間。陳老師同樣講解了關於「晨誦」的一整套理論和實操知識,「用聲音詮釋意義、用生命體悟詩詞」,十幾分鍾「晨誦課」的理念、實踐方式、配套教材的完善是對待教育極致的尊重與熱愛,也是帶領孩子們用生活體悟詩歌、用詩歌滋養自己、用語文向內關照的開始。我想,這些是學生需要的學習樂趣,同樣也是教師必不可少的自我滋養。
陳大偉老師做了《教師職業幸福與自身專業成長》和《觀課議課的策略與有效教學的實現》兩場講座。《教師職業幸福與自身專業成長》中有兩個關鍵詞——「幸福」與「思」。正如陳老師所說,「幸福是一種能力」,影響幸福的外部因素有很多,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曾經的付出和勞動。對於教師來說,職業性質的特殊性、太多的延後性和外延性阻礙著教師對幸福的感知,所以本不必過多的關注外化的追求,「課前有期待、課中能創造、課後能審美」,幸福會來的。陳老師每一句話都給人眼前一亮之感,每句話都有引導又有深意,尤其是「價值澄清」這個概念,這是我第一次了解這個術語,「引導學生自我教育,教師作為幫助者而存在」,不是在教學范疇而是在整個教育范疇,了解這些的一瞬間,彷彿很多的教師普遍焦慮便有了解決的可能。關於「思」,陳老師提出教師需要「思考」和「反思」,主動思考以求變,反思以提高。自己反復琢磨「個人教學錄像」、同事用經驗助反思、學生用實踐助反思,表面看來都是很費心費力的方式,我還沒有機會把這些「思」與「反思」的方式應用到教學上,但卻自然而然地應用到了生活里。這段時間以來,我發現,這些更像是一種習慣和方式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與人交往、處理問題,還是具體到解讀文本過程中,這種對原有觀念保持批判性審視的方法,實用且有益。
除外,陳老師在《觀課議課的策略和方法》中為我們講述了一系列完整、切實可行的觀課、議課的策略方法。陳大偉老師提出「觀課議課」這個概念本身就是最大程度的站位於學生、教師、管理者等多個角度。在整套方法與策略中,陳老師提及了很多原則性問題,也提及了教師站位、空間管理、課堂語言等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實際上對教學效果影響很大的具體問題。陳老師的這堂講座「干貨滿滿」,甚至細致到提供給大家正確的知識總結和反思的思路,所以還有很多筆記知識需要細細體會、慢慢滲透:「理想課堂願景」、教育的幸福和意義、良好教育的前提都需要在經驗中感悟,教材分析的方法、觀課議課的策略需要在不斷學習和實踐中完善。最後,陳老師是我上學二十年來親身遇到的將課堂氛圍活躍與大容量課堂知識融合的最好的老師,即便是每一句話都是一個要點都不覺枯燥,我很羨慕也很嚮往。
田華老師講授的「綜合性實踐學習」之「漢字」是唯一一堂有班級學生參與的、可供觀摩的課。和很多觀課老師一樣,聽完課後我也發出了「原來綜合活動還可以這樣叫教」的感嘆。田華老師的這節課以「新聞播報」開始,播報時間很短,但是聚沙成塔,長期堅持能從對新聞寫作的把握、對社會時事的關注等多個方面有一個質的提升。課程主體的講授從漢字到成語到詩歌再到漢字的特點,從知識到精神情感,自然過渡、一氣呵成;從課堂氛圍到教學語言、朗讀功底、教學邏輯、教態和教學距離等一點一滴都展現著田老師成熟教師的氣質,學生們踴躍發言展現著各自的自信、積極與踴躍的思維,這堂課上我同樣看到了好老師應該有的樣子和好課堂的範本,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隨後田老師講《語文教學課堂目標的確定與落實》,分析了伴隨新課程標准而來的「三個改變」、「三個要素」的良性關系以及新教材的三個新的特點。整個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好的語文老師本身就是教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能夠將自己的故事、知識轉換為學生可以接受的知識,這需要人生經驗、生命體驗,也需要教學智慧,只有教師真正的理解了知識,才能夠達到教育喚醒的目的。
最近聽的講座是李沖鋒老師的《四輪驅動助力教師專業發展》,李老師將教師的專業發展總結為「四輪兩翼」,其中以「熱愛」為核心,「教學、科研、閱讀、寫作」為驅動輪,「成為中國最卓越的教師」和「目標雖遠,持行必至的毅力」為助力,這個總結很形象,容易牢記卻不易實施。李老師對每一個方面都做了意義分析和可操作的建議,從打造代表課到科研選題的角度再到讀書寫作的堅持,我更想稱李老師的這堂講座為「保姆級別」的教師專業發展基礎課,細致入微又一針見血。李老師告訴大家打造代表課需要一學期磨一節課,需要教師之間共同備課、一課多上、多次研討、及時寫作。「觀自己的課堂實錄總結反思」的方法也是最近一段時間第二次聽到,甚至這次聽完後,我更明確地了解了在一堂課後,我應當有自己的教學成果——一份課例研究的綜述、詳細完整的教材解讀、一份理想的教案設計、課堂實錄的整理結果、每次教學的教學反思、教學過程的案例故事以及代表課的經驗總結。科研方面李老師重點講了「問題與問題域」的區別,這不僅僅是對科研選題和論文寫作的指導,也為日常思考問題提供了新角度。在講座中,李老師提到了由他發起的「燃夢行動」,行動的目的在於敦促教師們每日讀書以增學識,寫作以謀進步。同時我也被李老師所展現出的熱情、毅力激勵著,我加入了「燃夢行動」並且一直在堅持,從行動的第一天起我就明白了有些事情不開始永遠是難的,也深感十五分鍾很短但是每天十五分鍾卻可以完成大事,時間可以從「心裡來」、可以「擠出來」,也可以「固定來」。老師說的那句「要做難而有價值的事」很有力量,我也受到啟發。李老師提高專業發展的方法都具有可操作性,但「堅持做」便是那一「難」,我想成為不斷成長的教師,所以我願意努力踐行。
張麗錦老師的《初中生(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與教育》中,提到了太多當代中學生的心理問題,我對心理學內容很感興趣,雖然還未曾有機會真正接觸中小學生班集體,但是家裡有小朋友需要時時陪伴和關注。在他們不斷長大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問題出現,即便只是不良習慣,也總使人不知所措。張老師分析的那些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的現象、原因以及解決策略,對於每一位教師和家長來說都是必要的,明白問題的產生機制和根源不僅僅有利於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後的補救,更是未雨綢繆,學會用正確的方式與話語將潛在的問題引至良處。張老師強調,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學習能力不足等問題更多的需要教師的耐心指導與矯正,所以對於教師來說,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修課。
朱宜亨老師在兩個方面深深地觸動著我,一方面是講座知識帶來的內心充盈,另一方面是朱老師個人經歷和生活感想的分享。朱老師在《當下中小學的心理健康問題與矯治》中同樣給大家上了心理學的一課,不同的是,張老師側重學校教育方面的問題策略分享,而朱老師更關注家庭教育方面。講座上朱老師以一些令人心痛的真實事件做案例,分析悲劇發生的原因,帶領老師們思考。這也是必要的,無論是作為教師還是家長,這方面知識的匱乏造成了現實里的太多悲劇。講座結束後,朱老師給我們講述了他一路走來,從英語專業畢業到從事電腦維修再到關注家庭教育的因果和感受。可以說朱老師是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傳授給我們,同時老師過去的經歷中透露出的所有的積極、勇氣、耐心、毅力等正能量都是對我的沖擊,也是激勵。大家都說「愛拼才會贏」,朱老師則是「愛拼才會贏得更好的機會幫助別人」。朱老師所講述的每一個例子背後還有著無數相同的悲劇曾發生,所聽所聯想很痛心,所以朱老師用自己的能力帶來大范圍的積極影響,我也希望我能繼續甚至更大程度把積極陽光帶到我能影響之處。
孫冬梅老師的《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現狀與生存》是一個全新角度的知識,講座的中心詞是「復式教學」,很多人對這個概念比較陌生,但是因為本科期間短暫的志願者工作,我了解過這種教學模式,不過僅浮於表面。此次有機會在孫老師的講座中,系統地了解這一模式的概念、形式、特點以及「蘭大模式」下的創新。郭老師總會提到現在農村地區教育的嚴峻形勢,我沒有很深刻的體會,在這堂講座上,孫老師激起了在場老師們的共鳴,大家頻頻提問,請孫老師分析他們在實際教學或是「復式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我聽到了有位老師說他們學校有五名老師四名學生,有位老師說他們學校僅有兩位老師且「復式教學」實踐起來又存在很多的操作難題,在老師們對這些不利於學生發展的問題真心的關注與可見的焦急中,我真切感受到了郭老師所說的「嚴峻形勢」。我不曾親身實踐過「復式教學」,但是從孫老師展示的案例和成果中可以看出這種教學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實際用途,孫老師的團隊多年來一直在完善這一模式,「難而有意義的事」因廣大農村教育需進步而被堅持著。
妥金錄老師在《名師成長路:我的專業發展之道》中,先以於漪老師的教育觀念為基礎,講述了教育理念、教師篇、教學篇,學生篇等幾個部分,邊講邊表達了自己的理解與觀點。妥老師在分享於漪老師語錄時的神情語態都展示著對於老師的崇拜,期間對自己教育理念的融合也顯示著妥老師的踐行。後來妥老師又講述了自己的職業歷程,三十年職業發展的階段追求,是妥老師成為高級教師的每一個腳印,也是妥老師教育熱情的展現。在妥老師身上,我學到了教師如何自我修養,看到了「尊重學生,走進學生內心」的真心,同時也真正知道何為「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學為人師定需「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我成為教師前,我也一定會定好職業規劃,踏踏實實留下成長之路的腳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本次學習收獲很多,但因忙忙碌碌未及時總結,這兩天總結下來發現其內容遠不是上述只言片語所能涵括的,但一經梳理,所聽所學又進一步深入,循著筆記線索將當時場景在頭腦中快速閃過,是回憶也是深化。很感謝郭老師不辭辛苦地操持「國培」項目,聯系專家,溝通各方,提供了這次學習的機會,感謝每一位專家老師的辛苦教學,讓我們有此機會重新審視自己、找到提升方向。對我在內的每一位學員來說,秉持初心和理想,在未來堅持做「難而有意義」的事情是幸福的,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