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開悟
1.看大乘佛經,以盡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願經》《圓覺經》《楞伽經》《凈土諸經》等。
2. 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區的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
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
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
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貝旺旭仁波切 為師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江央確吉寧瑪仁波切
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 !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生真信,發切願,志誠懇切,念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念佛時,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聽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校彼不攝者,則心中清凈多矣,故名凈念。凈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僅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大勢至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卧皆無不宜。卧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凈土宗念佛法門)
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一念不生,迴光返照,了了分明,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
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念:
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
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
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4.修行需要先消業障,在消業障方面《地藏菩薩本願經》甚佳,讀經、念:南無(音:那摩)地藏王菩薩 名號。
《地藏菩薩本願經》: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益,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其門,何況及身。是人畢竟得菩薩摩頂授記
2. 佛家經典開悟禪語
佛家經典開悟禪語
覺得思緒很混亂的時候,不妨看看佛家經典開悟禪語,也許能讓你整個人都會豁然開朗!
佛家經典開悟禪語
1.“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心頭掛,便是人間好時節。”這是宋朝無門慧開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2.眾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荊棘,手被劃破。禪師:荊棘習慣依附別物,你卻依附它,當然自討苦吃,別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3.有錢也苦,沒錢也苦;閑也苦,忙也苦,世間有哪個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會覺得痛苦,何不把苦當磨練?
4.僧人: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遺蹤之意,水無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禪意?禪師:蘆花兩岸雪,江水一天秋。
5.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與人相處,應能成人之美,涵養容人之德。
6.所謂看開人生,絕不是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不是看破,而是看透;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及時去做。
7.生活在山坡上的石頭,羨慕山下繁華大道,便自己滾下去,結果受盡踐踏與玷污。禪師:知足常樂,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
8.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憨山大師醒世歌》
9.並非有錢就是快樂,問心無愧心最安。要批評別人時,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用愛化疑;心中有愛、就不會有疑。
10.好向枝頭采春色,不知春色在籃中。《貞和集》釋:喜好在枝頭體味春光明媚,其實春光在籃里的茶樹葉上。自心即佛無須外求。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12.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14.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15.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16.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17.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18.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19.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葯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
20.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後,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21.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2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23.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24.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於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25.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2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後悔。
27.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28.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29.默默的關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30.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31.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33.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於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八二、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迴旋。
34.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35.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36.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葯可救。
37.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38.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39.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40.沈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41.對人恭敬,就是在庄嚴你自己。
42.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43.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4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只要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46.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7.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48.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著為了什麼?
49.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50.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51.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
52.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誇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53.誠實的面對你內心的矛盾和污點,不要欺騙你自己。
54.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麼,所以請不要抱怨。
55.大多數的人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6.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
57.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58.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59.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經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經成了殘廢,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家破人亡。
60.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幹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61.你希望掌握永恆,那你必須控制現在。
62.惡口永遠不要出自於我們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壞,有多惡。你愈罵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識。
63.別人可以違背因果,別人可以害我們,打我們,毀謗我們。可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憎恨別人,為什麼?我們一定要保有一顆完整的本性和一顆清凈的心。
64.如果一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你要學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
65.世界原本就不是屬於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66.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