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復活節英語課教案背景知識高中
擴展閱讀
老同學到南昌吃什麼 2024-12-15 06:36:24
如何將動漫轉變成vr 2024-12-15 06:33:50
路橋有哪些兒童公園 2024-12-15 06:25:48

復活節英語課教案背景知識高中

發布時間: 2024-12-15 02:59:32

❶ 想搜集一些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

第一: 英語國家的主要節日及節日習俗禮儀和文化背景:
Easter(復活節):復活節沒有固定的日期,是在3月末和4月中旬之間。公共假期從星期五一直到復活節後的星期一,這時候又有特別的宗教活動,孩子們會收到巧克力彩蛋。在復活節當天,城鎮有復活節遊行。在復活節前的星期四,女王每年會訪問一座不同的大教堂,送當地居民一些金錢,被稱為濯足節救濟金,作為象徵性的禮物。
April Fool』s Day(愚人節):愚人節也稱萬愚節,英文為April Fool"s Day。是西方也是美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四月一日。每年的節日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開玩笑、互相愚弄欺騙以換得娛樂。 起初,任何美國人都可以炮製駭人聽聞的消息,而且不負絲毫的道德和法律責任,政府和司法部門也不會追究。相反,誰編造的謊言最離奇、最能騙取人們相信,誰還會榮膺桂冠。這種做法給社會帶來不少混亂,因而引起人們的不滿。現在,人們在節日期間的愚弄欺騙已不再像過去那樣離譜,而是以輕松歡樂為目的。
Mother』s Day(母親節):母親節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在美國、加拿大和一些其他國家,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就是母親節。在其他一些國家的日期並不一樣。母親們在這一天通常會收到禮物。康乃馨被視為獻給母親的花。節日起源於古希臘。在這一天,古希臘人向希臘眾神之母赫拉致敬。其後17世紀中葉,節日流傳到英國。在這一天里,出門在外的年青人會返家,送給母親一些小禮物。現代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由安娜·賈維斯(Anna Jarvis,1864-1948)發起,她終身未婚,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安娜·賈維斯的母親心地善良,極富同情心,她提出應設立一個紀念日來紀念默默無聞做出奉獻的母親們,可是這個願望尚未實現她就逝世了。她的女兒安娜·賈維斯於1907年開始舉辦活動,申請將母親節成為一個法定節日。節日於1908年5月10日在美國的西弗吉尼亞和賓夕法尼亞州正式開始。1913年,美國國會確定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作為法定的母親節,並規定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懸掛國旗,表達對母親的尊敬。而安娜·賈維斯的母親生前最愛的康乃馨也就成了母親節的象徵。
Thanks Giving Day(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在感恩節這一天,成千上萬的人們不管多忙 ,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團聚。多年不見的兒女會趕回家中看望他們的父母,遠在她鄉的人 也會去自己的好友家過感恩節。
今天, 在世界各國,人們都以自己的獨特方式來慶祝感恩節。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感恩節的由來 ,但是這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利用感恩節這個機會,向你可親可愛的人表示你的愛 ,向身你養你的人示謝,向你的朋友致敬。 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食品。火雞就像是中國人的中秋節的月餅,每家每戶在感恩 節都要吃火雞。人們通常是把火雞肚子里塞上各種調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後整隻烘烤, 在用刀切成薄片。感恩節的另外傳統食品還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餅、果醬等。
Christmas Day(聖誕節):英國的聖誕節是最重要的家庭節日。12月25日和26日兩天是國家法定節日。在聖誕節這天,家庭聚會並吃傳統的聖誕午餐或晚餐。人們要交換禮物,若與一家英國人今天一起,他們希望你能加入他們的活動。若聖誕節這天沒有公共交通,在12月26日節禮日這天,交通也受到限制,因為是宗教節日,教堂有特殊的活動,每個人無論如何都要去教堂。

第二:英語國家的禮儀常識
為什麼打招呼?
在歐美國家見面打招呼是很自然的,即使是不認識。打招呼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跟你有進一步的交往,只是一種生活禮儀形式。其實不論任何人,面對有人微笑打招呼,都會受到感染,像是見到陽光心情跟著好起來一樣,很自然會打招呼響應。因此,在西方國家旅遊的時候,如果迎面而來的人對我們說哈啰,別露出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甚至置之不理唷!那可是非常失禮的。

怎樣打招呼?
對方跟你說「How do you do ?」就是「你好」的意思,不用按著課本教的說「Fine, Thank you. And you?」,除非這是你的好朋友,或是你有比較多的時間跟他聊天,不然只要同樣回答說「How do you do ?」就夠了。如果怕自己英文不好聽,至少微笑點個頭。有時候他們會說「Hello !」,其實相當於我們的「嗨」,這是同輩或好友之間的應對方式,不適合用在對長輩或地位比較高的人。另外,他們也會問候「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或「Good evening」,同樣問候就可以了。

怎樣吃飯?
中國人吃飯比較隨興,很可能聊到開心處,就大聲說笑,或是把餐廳當作自己家一樣讓小孩子跑來跑去,這在西方國家是相當不得體的喔!尤其如果我們是吃西式餐廳,而不是在中國餐廳,一定要注意餐桌禮節。餐巾應該要鋪放在腿上,不是別在領口上的,更不可以拿餐巾來擦桌子或餐具!使用刀叉的時候,倒沒有禁忌不可以拿著叉子講話,因為在外國,放下餐具表示你已經吃完,准備請服務生來收走了。當然啦,如果要比手畫腳的時候例外,畢竟拿著刀叉揮舞還是挺不安全的!
享用食物的時候安靜是基本的禮貌,像是喝湯、嚼食物都不應該出聲音,打嗝的聲音尤其會惹人白眼,萬一打嗝發出了聲音,應該對同桌的人說「Excuse me」表示歉意。千萬不要塞得滿嘴的食物,慢慢一口一口吃。發表意見時,應該等食物完全吞下去之後再講話,不可以一邊嚼一邊講話。如果有魚刺或骨頭,應該盡量先用刀叉挑出來或切除掉,再放到嘴裡面,不適合嚼一嚼之後再用嘴巴吐出來,假如不得已必須要這樣做,也最好悄悄地、稍微用餐巾布遮掩一下比較好喔。

西方的禮儀和我國有許多的相似之處。
零零總總談了一些基本西方禮儀,其實最基本的還是爸媽平時生活教養的功夫。如果常常提醒孩子遵守禮貌規矩,讓孩子懂得規范自己、尊重別人,相信在國外旅遊的時候,也能很快就適應不同的禮節了!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西方的禮儀和我國有許多的相似之處。在當前國際交往頻繁的形式下,不論是在國內接待外賓或出國訪問旅遊,不論是將要留學國外或常駐國外工作都有必要學習一下西方的禮儀。
禮節有兩個方面:其一要從內心去關心他人的需要和情感;其二要以一定的行為方式表現出來,由此人們通常可以判斷我們家庭教養的狀況。禮節的實質就是處處為別人著想,這也就是要實行那條金箋:你想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該怎樣對待別人。所謂考慮他人的要點就是要使自己的衣著和舉止盡可能讓人喜歡。一看到衣著雅緻、彬彬有禮的人,你就會覺得日常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相反,看到的是衣著不整,禮節不周的人,你就會有明顯的缺少什幺以及不舒服和煩惱的感覺。

中國的禮節與西方的禮節有時差別很大。
如果你想同西方人相處和諧,了解西方的禮節是非常重要的。
最簡單的問候是說一聲"早上好"、"下午好",或"晚上好"。這種問候可以用於你不太熟悉的人或者任何與你匆匆擦肩而過的人。
若你不很匆忙時,對不認識的人可說一聲"你好",回答你的也應該是"你好"。
當你第一次與別人見面時,通常要握手。此外,久違的朋友相見時,通常也要握手。然而,相遇時不握手也行,微微鞠一個躬,也是很有禮貌的。
如果誰要和你握手,你當然要同他握手--拒絕握手是非常不禮貌的。通常是由年齡大的一方或者女子先伸出手。
你在向別人問好時,直呼別人的姓名也常常是得體的。你可以說;"早上好,蒙克里夫先生"或"你好,富蘭克林"。
有些問候在中國是合乎禮節的,而在西方卻不被採用。如果你問候一個西方人說"你上哪兒去?"(Where are you going?)或說"你去哪兒啦?"(Where have you been?)他會想你在打聽他的私事,實在是太失禮了。
而如果你說:"你吃過了嗎?"(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他可能會認為你想邀請他與你共同進餐。因此,和西方人相處時,你最好使用西方通常的問候方式。
當你受到邀請時,你必須立即作復,明確地說明你究竟能不能接受這次邀請。如果對方是在談話中或偶然遇見時口頭提出邀請的,你就應該立刻回答能不能去。如果當時不能回答,你可以說?quot;我今晚告訴你,行嗎?"或諸如此類的話。但不管是口頭邀請還是書面邀請,都應當給予明確的回答。
通常來說,表示你的確不能接受邀請的客氣的辦法是說出你不能不謝絕的理由。只是說一聲"我不能去"或"我不去"是不禮貌的。說一聲"對不起"也是不夠的。只說一聲"謝謝",那就只能使人莫名其妙,不知你到底是接受邀請,還是謝絕邀請。
如果你接受了邀請,忽然有事不能赴約。你應當把你不能前往的真實原因告訴對方,接受了邀請而又不赴約是一件極不禮貌的事情。
在經歷了飲食習慣的歷史沿革之後,當我們都圍坐在鋪著雪白桌布、擺著鋥亮刀叉的餐桌旁時,吃飯已經從只為了充飢的需求而發展成為一種令人愉快在復雜的社會習俗。今天,在你應邀赴宴的時候,你對同桌進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談話,大概比對飲食要更感興趣。實際進餐時,應該盡可能少一些聲響,少一些動作。
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時,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時餐巾中包有一隻小麵包;如果是 那樣的話, 就把它取出,放在旁邊的小碟上。
在西方,汽車有優先通行權。幾個人肩並肩地排成一行走是不禮貌的。因為那樣會妨礙別人行走或耽擱別人的時間。
西方店鋪,除極少數外,都對商品明碼標價,沒有討價還價的習慣。店員們都很客氣,盡力為顧客找到滿意的商品。顧客也必須很客氣,如果看了好幾件物品以後,一件都不想買,顧客可以說: "恐怕這些都不是我所需要的,麻煩你了,多謝。"
"謝謝你"(Thank you)這名話在西方比在中國用得要更加頻繁得多。任何人替你做了一些事,不管事情多小,也不管他是你的上司還是傭人,你都應該說:"謝謝你"。
你講話完畢以後,千萬不要向聽眾致謝。不要說:"謝謝你們","我謝謝你們",或"多謝你們注意聽我講話"等。講話完畢時,略微欠欠身就夠了,不必要多講什幺。
當你給別人傳遞點東西或替人做些小事情而別人謝你時,你不必說什幺,只須笑一笑或點點頭就夠了。
第三. 西餐的禮儀文化:
雖然最近在國內也相當盛行吃西餐,但是在內容和形式上,隨著各餐廳的經營型態而「純」、「雜」不等,「繁」、「簡」不一,十分值得一談。

美國的西餐,和歐洲許多國家也頗有不同。如果您到美國旅遊,赴家庭宴會或在餐館吃「正餐」時,請先注意下列一般原則:

1. 男女一起在餐館用餐,通常由男方負責點菜(order)和付帳(pay the check or bill)。

2. 許多基督教或天主教家庭飯前要由家中一員帶領禱告(say a prayer or "blessing"),您即使不信教,也請跟著低頭,以示禮貌和尊重。

3. 美國人宴客,是由女主人(或男主人)先拿起餐具進食,客人才跟著動餐具。

4. 如果您不喜歡遞過來的菜餚時,只要說"No, thank you."即可。

5. 咀嚼食物,一定要避免出聲。

6. 用過的刀、叉,必須放回盤子里,不能放在餐桌巾上。

7. 吃完主菜,把刀和叉平行地斜放在主菜盤(main plate)上,是向主人或侍者表示可以把主菜餐盤拿走了。

8. 席間要輕聲談些輕松愉快的話題,盡量避免一聲不響地悶著頭吃飯。

下面請看這一段模擬的席間對話:

Hostess: Would you like to have some more chicken ?

Guest: No, thank you. The chicken is very delicious, but I'm just too full.

Host: But I hope you saved room for dessert. Mary makes very good pumpkin pies.

Guest: That sounds very tempting. But I hope we can wait a little while, if you don't mind.

Host: Of course. How about some coffee or tea now ?

Guest: Tea, please. Thanks.

★餐位(Seating arrangement)

餐位的安排大致上如上圖。原則上男主賓(Gentleman of honor)坐在女主人(hostess)右邊,女主賓(lady of honor )坐在男主人(host)右邊,而且多半是男女相間而坐,夫婦不坐在一起,以免各自聊家常話而忽略與其他賓客間的交際。

希望能對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