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習題
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習題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學習材料必須是現實的、有挑戰性的。而九義教材的傳統習題中至少存在習題形式單調、陳舊,習題中缺乏應用等問題。習題缺乏與實際問題或其他學科的聯系,基本上是純粹的數學題,而所謂的應用題也只不過是通過機械地辨別,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關的數學模型加以解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應用題。學生看不到數學問題的實際背景,也不會通過數學化的手段解決實際問題,這對學生建立積極的、健康的數學觀,掌握數學建模方法是極為不利的。
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的習題極大地改變了過去的數學習題布置形式與內容選擇,而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形式多樣、內容現實有趣,富於思考、探究性強、操作性強的開放性作業。
一、充分發揮習題功能,讓學生練中提高
新教材的習題有如此多的優勢,作為教師的我們如何應用才能充分發揮習題的功能,讓學生在練中提高,練出精彩來呢?為此,在實踐中我進行了初步的嘗試。
(一) 充分挖掘例題功能,墊好學習基石
教材中的例題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橋梁,學習方法的探究,解題方法的示範,能起到貫通知識,歸納方法,熟練技能,培養能力和發展思維等作用。但在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盲目改變教材例題的呈現方式,忽視了例題應有的功能。
1.例題的嘗試性功能。
所謂嘗試性功能,即教師首先針對例題的內容特點,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精心挑選呈現材料,從精心設計准備練習入手,讓學生在探究中作嘗試性解答。例如,教學有關零的乘法,第一個例題(為後續知識作準備)為:0+0+0+0+0+0+0=0,0×7=0 7×0=0(《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83頁<以下習題均為《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 然後出示例6:508×3=
教學時,因為學生已經具備了相關的知識與能力基礎,可以獨立解決第一個例題,直接為例6作好鋪墊。然後藉助題與題之間的聯系,發揮正遷移作用。然後教師只需要在檢查解答結果的同時,對例題作重點的引導性的分析,幫助學生理清算理,明確演算法。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無意之中掌握了新知,而且學生養成了自覺探索知識的習慣。
2.例題的變換性功能。
要發揮例題的變換性功能,也就是在例題教學之後,借題發揮一題多變,使知識融會貫通,讓學生所學的方法能靈活運用。例如教學《四則運算》(四年級下冊10頁):"上午冰雕區有遊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遊人需要一名保潔員,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當學生掌握好例題的解法後,然後教師將問題變換成"這天一共需要多少名保潔員"這樣及時鞏固了算式中有無括弧的情況下該如何進行思考與計算的知識,同時防止學生的學習一成不變,從中培養學生認真審題,仔細分析的好習慣。
3.例題的引伸性功能。
發揮例題的引伸性功能,實際是將所學的知識作適當的延伸,從而達到發展思維,深化知識,孕伏後繼知識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幾分之一)"(三年級上冊 92頁)例題後,可以讓學生用教師為他們准備的大小完全相同的紙張折出自己喜歡的幾分之一,同組的夥伴互相說說所表示的分數的含義,然後進行大小的比較,這樣直觀、形象、生動,內容豐富,並且直接為分數大小的比較作好鋪墊。要發揮例題的引伸性功能,必須在掌握本節課的基礎知識的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進行,否則會適得其反。當然,引伸時還要考慮所教內容的學生的實際,做到難度適宜,引伸自然,收到進一步鞏固知識,發展思維的教學效益。
4.例題的多元化教育功能。
新教材例題的呈現改變了以往教材的以題論題的弊端,把枯燥的數學學習融入了具體的生活情景,積聚時代氣息,把方法的探究與問題的解決有機結合,同時巧妙地進行了各種教育。如二年級下冊24頁例2、四年級下冊33頁學生植樹的主題圖,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植樹造林,保護家園的教育;二年級下冊96頁例3、三年級下冊42頁收集礦泉水瓶的主題圖,對學生進行廢物利用與回收的思想教育;三年級上冊15頁的主題圖進行環境保護教育;二年級上冊16頁呈現的是北京申奧成功的主題圖,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教師在教學中恰如其分地進行相應的思想教育則會收到"一石雙鳥"的效果,但是在教學中注意適當把握好數學教學與品德教育結合的度,不能把數學課上變了味!
(二) 強化「試做」,即時反饋
「試做」即新知後的「做一做」,它是連接例題與練習題之間的橋梁,它與練習題既適當分工,又互相聯系與配合。怎樣做才能充分體現它們的作用呢?
1.啟發引導,嘗試練習。
「做一做」中的題目多為新課例題的再現題,有嘗試模仿的意圖。因此,課前應讓學生帶著明確具體的問題去閱讀教材,獨立地運用舊知去感知新知,探索新知,嘗試著做"試做"。例如,在教"加法結合律"(四年級下冊 29頁)時,讓學生分三步進行預習:第一步,獨立完成課本中的例題,並比較幾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第二步,閱讀小精靈與小女孩的對話;第三步,根據例題中學到的知識,試做:
425+14+186=425+( + )168+25+75= ( ) + (+ )
這樣引導學生在思考中嘗試練習,有序地探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2.信息回收,及時反饋
「做一做"提供了及時反饋的材料。學生做完「做一做」後,又迫切要求教師對他們練習的結果作出評判。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查自改後互查互改,教師巡視,了解試做情況,搜集反饋信息,並及時矯正。
(三)、巧抓思考題,訓練學生思維
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訓練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的特點是:由具體形象思維到表象聯想,再由表象聯想逐步形成對簡單事物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為了加速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早期得到開發,運用教材中的思考題對他們進行思維訓練,是一條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
1.訓練學生思維的方向性。
在解答思考題時,要教會學生想問題必須選准一定的目標,明確應該想什麼。如(三年級上冊26頁):在 里填上適當的數字。
此題若無目標地瞎猜硬想,三年級的孩子是很難得解的。因此,應該引導學生從數的位數與數的大小之間的關系去找突破口。
2.訓練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邏輯性。
通過某些思考題的解答,訓練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分析思考問題。弄清先想什麼,再想什麼,使他們明確這樣想既不易重復,又不易遺漏,從而得到所有的答案,同時運用了分析、比較、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的能力。如(五年級下冊92頁):36可能是哪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你能找出幾組?
可以引導學生從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去思考:先想36的因數,從它的因數中去分析兩個因數之間的關系,可以找出36是36與其中一個因數的最小公倍數;再想36的兩個因數存在互質關系則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也是36;最後思考既不存在倍數關系又不存在互質關系的兩個戍它們的最小公倍數是36的這種情況。這樣有序的思考,便易得出本題的多個正確結果。
3.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對於具有不同解法的思考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側方面、多角度探求各種解法,並從中尋找出新穎獨特的簡便解法。如:(三年級下冊81頁):在一張邊長10厘米的正方形紙中,剪去一個長6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剩下部分的周長是多少?
一般解法:把剩下的這個不規則圖形分割成兩個長方形,求出它們的周長和,然後減去重復計算的邊長之和。
(6+10)×2+(10-6+4)×2-4×2=40(厘米)
新穎的解法:直接把6厘米的線段向上移動,把4厘米的線段向右移動,形成一個新的正方形(其實與原來正方形的周長相同)。
10×4=40(厘米)
4.訓練學生思維的全面性。
有些思考題的條件較多,要藉此教會學生全面思考尋求解題的辦法,考慮題中的各個條件,不能顧此失彼,以偏概全。如(五年級下冊21頁):在
里填一個數字,使它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
2 4 2 465 12
解題時,引導學生兼顧各個條件,由於要滿足是2的倍數這個條件,各個數的個位必須是2的倍數;又要滿足3的倍數的條件,各個數位上的數字之和必須是3的倍數。這樣訓練學生才能兼顧彼此,滿足題目的各個要求。
5.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要在解題中訓練和培養,分析思考問題時,教師要啟發學生根據題目的結構特點、確定合理而靈活的解題方案。
如(三年級上冊21頁):只用數字8組成五個數,填入下面方框,使等式成立。
( ) + ( )+ ( ) + () + ( ) =1000
解題時要根據題目的數據和算式的特點,合理、靈活地選擇思考的方法。
二、優化使用教材習題,提高習題的利用率
課本上的習題雖經專家審定,但是教師仍然應該根據學生具備的知識和所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習題進行練習,充分發揮每道習題的功能。
(一)選擇習題要「百里挑一」
數學習題浩如煙海,變化無窮,如何從眾多的數學習題中達到恰到好處的習題,這就需要我們在「精」字上下功夫。
1.精選習題目的要明確,針對性強。這也就是選擇的習題能夠對症下葯。例如,我在教學完《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五年級下冊)這一單元時,發現學生對通分和約分的知識有些混淆,當即進行通分和約分的對比練習。這樣,及時幫助學生理清了知識的模糊點。
2.精選習題示範性要好。選擇一題要能夠代表一片。
3.精選的習題難易適度,也就是精選的習題能發揮它的綜合效能。例如:在教學「分數與小數的互化」之後,可以選擇這樣一道習題:在()里填上適當的數,並說明理由。
3÷4=( )÷24=24÷()= =( )(填小數)
這一道題,從橫的方面溝通了商不變的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而且溝通了除法與分數的關系,以及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面的知識。
(二)運用習題要「以一當百」
數學習題的設計與運用不能僅僅滿足一題一解一問一答,需要我們在設計和運用習題時注意在「活」字上做文章。
1.一題多問。同一道題,從多方面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問題,就能夠「練一題,帶一串」。
2.一題多解。同一道題,教師可結合學生實際,從不同方面啟發,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用多種方法來解答,發展學生的思維。
3.一題多變。同一道題目,敘述方法不同,所反映問題的深淺程度也不一樣。可以設計順向性和逆向性的習題,也可以是求同性和求異性的習題,還可以是同類習題和對比習題。在題型結構上還應注意多樣性如採用填空、判斷、選擇、組合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能力和思維品質。
三、巧妙設計習題,積極調動學生情感
新教材中的習題設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以往教材習題形式呆板,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要求劃一,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局限,但是在習題的使用過程中,教師還應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巧妙地設計習題,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促進學生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
(一)習題要「新」,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們愛好某種活動或力求認識某種事物的傾向,這種傾向和一定的學習內容和形式有關。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習題時,呈現方式新,加強直觀,化難為易,增添情趣,激發興趣。
(二)面向全體,促進主動參與。
美國著名的現代認知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指出:"影響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的知識,因此要設計好知識鋪墊的習題,設計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讓學生在練習中有成功感,讓其成功,幫其成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
(三)注重差異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教學的實踐和研究證明,學生個體之間在遺傳、文化、背景、認知方式和能力發展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因此,發揮因材施教的原則,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發揮習題的功能中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程,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嶄新的舞台。要想用好新教材,充分發揮習題功能,這與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教材的處理能力息息相關。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深挖教材,給學生一片廣闊的天地、一個自由的空間,相信每一節課都能滿載師生成長的精彩!
B. 初一下學期數學「生活中的數據」問題
水電
===================
很多人習慣用遙控器操作電視。要使用遙控器,電源就必須始終在接通狀態下。你可能沒想到,只要電源接通,電視機的顯像管就會預熱,很多元器件雖然並沒有工作,但是卻白白地耗費電。
即使關掉電源開關,但只要插頭沒有拔下來,電視機也是耗電的。這種待機耗電的情況在其他電器上也同樣存在。像北京這樣一個擁有300多萬戶家庭的大城市,平均每戶的待機功耗按15瓦算,一天就要浪費100多萬度電,一年就要白白流失掉幾億度的電。其實,只要我們關掉電源,拔下插頭,舉手之勞就可以省下這幾億度電,何樂而不為呢?
除此之外對於不同的電器,還有不同節電方法。
冰箱是家裡耗電量最大的電器之一,可以說是家庭里的耗電大戶。如果不了解這個傢伙的特點,就會浪費不少的電。
冰箱里食物不要塞得太滿。因為冰箱的耗電量與所容納食物的多少是直接相關的,裝的東西越多,冰箱的負荷就越大,就越費電。而且食物之間要留有空隙,以便冷空氣對流,加快降溫,達到省電的目的。
冰箱要控制一個不到一立方米的小環境的溫度,而空調則要維持一個幾十立方米的大空間的溫度,所以它耗費的能量要大很多。在炎炎夏日怎樣才能做到既享受清涼又能最大限度的節電呢?
空調使用一段時間後,過濾網上會積聚大量灰塵。這些污垢使氣流循環受阻,妨礙冷空氣吹出,降溫的效果就差,在這種情況下要室內的溫度降下來,壓縮機就要延長工作時間,就會費電。因此,定期清洗隔塵網,可以節省大約30%的電力。
另外,溫度設定得越低,要達到這一溫度,空調就必須運轉更長的時間,也就越費電。因此把空調製冷溫度調高1攝氏度,就可以節電10%以上,而我們的身體幾乎察覺不出這樣小的溫度差異。
其實如何降低電器對能源的消耗也是科研人員一直在探索的問題。一種不使用傳統氟利昂做製冷劑的空調已經研製出來,它不但製冷效率高,而且耗電也少。還有一種不用電的空調也已經問世,它能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供空調運轉使用。盡管新的更加節能的電器不斷出現,但是對於我們大家來說,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節電的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我國的城市,特別是大中城市,水資源短缺也是人們面對的一個窘迫問題。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水消耗量卻十分巨大。像北京的人均耗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因此,不要認為節約用水和你無關,一個滴水的龍頭一天可以漏掉70升水,一年就是25噸水。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漏洞並不少見。除了樹立節水意識外,還有些什麼竅門讓我們能夠節約水呢?
其實只要我們注意身邊的點滴小事,節水很容易做到。像清除餐具上過重的油污時不要直接用洗滌劑洗,先用紙擦拭,然後再清洗,這樣可以節省一半以上的用水。
洗手時,用盆洗比用水長流的方法更節省水,洗滌蔬菜水果或洗碗時也一樣,開著水龍頭不間斷的沖洗非常費水,間斷沖洗就能節約水。把用過的水存下來還可以再次利用。
家庭中洗衣機的用水量大,為了節水,生產廠家和科研人員都下足了功夫,要在保證洗干凈衣服的前提下盡可能的節約用水。
這種傾斜的造型並不是為了美觀或標新立異,10度的斜面設計自有它的道理。洗衣筒歪了10度後,它的水位就相對加深了,能達到較大水量的洗滌效果。所以它省水。
洗衣機設定的程序一般都是一次洗滌,兩次漂洗,水主要都耗費在漂洗上了。如果不用洗衣粉,不就能省下漂洗的水了嗎?
這種超聲波洗衣機,每秒能發出2萬次的沖擊波,可以將污垢從衣物上「震」下來。洗衣機里還安裝了一個特殊的電解水裝置,能把自來水中的水分子分解成氫離子和氧離子,利用離子對污漬、灰塵的分解和吸附作用來清潔衣物。雙管齊下,這種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機比普通洗衣機要節水30%以上。
還有洗衣機的水位不要定得太高,否則衣服之間缺少摩擦,洗不幹凈反而還浪費水。
除了洗衣機,坐便器也是家庭中的用水大戶,用水量大約占居民用水量的35%左右,一個三口之家一個月就要沖掉3千多升水。
技術人員研製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坐便器,每次用水量僅為4升,比現有的坐便器要節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水。
它的水箱在注水的同時存積了空氣,利用供水管道中的壓力來壓縮內部積攢的空氣,再推動水以較高的速度流入便盆。與傳統潔具的「拉」力不同,這種新型的潔具是採用「推」力將污物排出,沖力大,所以能節約水。
其實,家庭中的其他生活用水一樣可以用來沖洗馬桶,比方說經過最後一次漂洗,衣服洗干凈了,從洗衣機排出的水看上去還比較干凈,直接流進下水管還真有點可惜。還有像洗完臉、洗過菜的水,如果能再次利用就好了。業余發明家吳漢平研製了一套生活用水回用裝置,獲得了國家專利。他將廚房的洗滌槽、衛生間的面盆和坐便器水箱連接到一個儲水箱上。洗滌槽、面盆流出來的比較干凈的水進入儲水箱,供沖廁使用。
總之,家庭中節約水電資源不能光要靠科研人員開發出的新技術新產品的支撐,同時也需要我們每個人從點點滴滴做起。
2005年6月,華北地區出現了持續的高溫天氣,用電負荷迅速攀升,電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以北京為例,今年夏天預計用電最大負荷將達1070萬千瓦,比去年增長13.5%,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電力缺口將達到100萬千瓦。
不光是電的問題。實際上在不經意間,我們家庭生活環境中各種資源都悄悄流失了,其實,只要方法得當我們就能夠節約不少的資源。那節約能源如何從我家做起呢?
酷暑來臨,一面是電力供應告急,一面卻有很多的電在悄悄地浪費掉。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電是在我們的眼皮子底下悄悄溜掉的呢?
很多人習慣用遙控器操作電視。要使用遙控器,電源就必須始終在接通狀態下。你可能沒想到,只要電源接通,電視機的顯像管就會預熱,很多元器件雖然並沒有工作,但是卻白白地耗費電。
即使關掉電源開關,但只要插頭沒有拔下來,電視機也是耗電的。這種待機耗電的情況在其他電器上也同樣存在。像北京這樣一個擁有300多萬戶家庭的大城市,平均每戶的待機功耗按15瓦算,一天就要浪費100多萬度電,一年就要白白流失掉幾億度的電。其實,只要我們關掉電源,拔下插頭,舉手之勞就可以省下這幾億度電,何樂而不為呢?
除此之外對於不同的電器,還有不同節電方法。
冰箱是家裡耗電量最大的電器之一,可以說是家庭里的耗電大戶。如果不了解這個傢伙的特點,就會浪費不少的電。
冰箱里食物不要塞得太滿。因為冰箱的耗電量與所容納食物的多少是直接相關的,裝的東西越多,冰箱的負荷就越大,就越費電。而且食物之間要留有空隙,以便冷空氣對流,加快降溫,達到省電的目的。
冰箱要控制一個不到一立方米的小環境的溫度,而空調則要維持一個幾十立方米的大空間的溫度,所以它耗費的能量要大很多。在炎炎夏日怎樣才能做到既享受清涼又能最大限度的節電呢?
空調使用一段時間後,過濾網上會積聚大量灰塵。這些污垢使氣流循環受阻,妨礙冷空氣吹出,降溫的效果就差,在這種情況下要室內的溫度降下來,壓縮機就要延長工作時間,就會費電。因此,定期清洗隔塵網,可以節省大約30%的電力。
另外,溫度設定得越低,要達到這一溫度,空調就必須運轉更長的時間,也就越費電。因此把空調製冷溫度調高1攝氏度,就可以節電10%以上,而我們的身體幾乎察覺不出這樣小的溫度差異。
其實如何降低電器對能源的消耗也是科研人員一直在探索的問題。一種不使用傳統氟利昂做製冷劑的空調已經研製出來,它不但製冷效率高,而且耗電也少。還有一種不用電的空調也已經問世,它能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供空調運轉使用。盡管新的更加節能的電器不斷出現,但是對於我們大家來說,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節電的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我國的城市,特別是大中城市,水資源短缺也是人們面對的一個窘迫問題。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水消耗量卻十分巨大。像北京的人均耗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因此,不要認為節約用水和你無關,一個滴水的龍頭一天可以漏掉70升水,一年就是25噸水。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漏洞並不少見。除了樹立節水意識外, 還有些什麼竅門讓我們能夠節約水呢?
其實只要我們注意身邊的點滴小事,節水很容易做到。像清除餐具上過重的油污時不要直接用洗滌劑洗,先用紙擦拭,然後再清洗,這樣可以節省一半以上的用水。
洗手時,用盆洗比用水長流的方法更節省水,洗滌蔬菜水果或洗碗時也一樣,開著水龍頭不間斷的沖洗非常費水,間斷沖洗就能節約水。把用過的水存下來還可以再次利用。
家庭中洗衣機的用水量大,為了節水,生產廠家和科研人員都下足了功夫,要在保證洗干凈衣服的前提下盡可能的節約用水。
這種傾斜的造型並不是為了美觀或標新立異,10度的斜面設計自有它的道理。洗衣筒歪了10度後,它的水位就相對加深了,能達到較大水量的洗滌效果。所以它省水。
洗衣機設定的程序一般都是一次洗滌,兩次漂洗,水主要都耗費在漂洗上了。如果不用洗衣粉,不就能省下漂洗的水了嗎?
這種超聲波洗衣機,每秒能發出2萬次的沖擊波,可以將污垢從衣物上「震」下來。洗衣機里還安裝了一個特殊的電解水裝置,能把自來水中的水分子分解成氫離子和氧離子,利用離子對污漬、灰塵的分解和吸附作用來清潔衣物。雙管齊下,這種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機比普通洗衣機要節水30%以上。
還有洗衣機的水位不要定得太高,否則衣服之間缺少摩擦,洗不幹凈反而還浪費水。
除了洗衣機,坐便器也是家庭中的用水大戶,用水量大約占居民用水量的35%左右,一個三口之家一個月就要沖掉3千多升水。
技術人員研製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坐便器,每次用水量僅為4升,比現有的坐便器要節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水。
它的水箱在注水的同時存積了空氣,利用供水管道中的壓力來壓縮內部積攢的空氣,再推動水以較高的速度流入便盆。與傳統潔具的「拉」力不同,這種新型的潔具是採用「推」力將污物排出,沖力大,所以能節約水。
其實,家庭中的其他生活用水一樣可以用來沖洗馬桶,比方說經過最後一次漂洗,衣服洗干凈了,從洗衣機排出的水看上去還比較干凈,直接流進下水管還真有點可惜。還有像洗完臉、洗過菜的水,如果能再次利用就好了。業余發明家吳漢平研製了一套生活用水回用裝置,獲得了國家專利。他將廚房的洗滌槽、衛生間的面盆和坐便器水箱連接到一個儲水箱上。洗滌槽、面盆流出來的比較干凈的水進入儲水箱,供沖廁使用。
總之,家庭中節約水電資源不能光要靠科研人員開發出的新技術新產品的支撐,同時也需要我們每個人從點點滴滴做起,看似不起眼的簡單做法其實能發揮不小的作用,別小看這些努力,你為大家所盡的一份力量就蘊涵其間。
水
=====================
說起節約用水,許多人會把目光集中在一些用水量大的行業身上,覺得單位才是節約的主體。但是,統計數據顯示,昆明市每天供水量為70萬立方米,其中超過一半的用途是市民生活用水。看來,節約同樣需要我們從點滴做起。那麼,在昆明這樣一個嚴重缺水型城市,人們的節水意識到底怎樣?有沒有做到全民節水呢?記者進行了調查。
在昆明某高校的食堂外的,午餐過後,清潔人員正准備清洗餐具。這個水龍頭就這樣開著,水流滿盆後還一直往外流,卻無人理會。
記者:為什麼不關水?
清潔人員:不好意思,我去找抹布。
記者:為什麼不關了去找?
清潔人員:不好意思我忘記了。
而清潔人員身邊的另一個水龍頭,也在流水。這排水龍頭中還有兩三個沒有擰緊,不斷滴著水。這個清潔人員向記者解釋說這個水龍頭壞了,關不起來。可記者隨便擰了下,就把它關了。清潔人員尷尬地笑了笑說自己在洗碗,沒有注意。
像這樣的滴漏,看起來不起眼,造成的浪費卻是驚人的。據測定,即使像這樣,水一滴一滴流出,在1個小時里,流出的水有3.6公斤,一個月就是2.6噸水,足夠提供一個人的生活所需。而像這樣連續成線的小水流,每小時流走的水達到17公斤。大水流,每小時流走的水是482公斤。除了食堂外的水管,宿舍水房也是集中用水區。在這里,記者發現,有的學生用大量的水洗漱,沖洗少量衣物、餐具;有的人沒有把水龍頭關緊,就離開了。學生們自己也承認在生活中浪費用水的現象比較突出,主要是節水意識不強。
記者了解到,學校集體宿舍使用的水,水費不需要學生自己負擔,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隨意用水、浪費水。此外,校園里一些本該淘汰的舊式潔具仍在使用,這也是水資源流失的原因之一。這幢教學樓里的廁所使用的是自動沖洗水水箱,每隔15分鍾左右就會沖水,一次沖掉的自來水就是65公斤。這幢樓里共有22個這樣的水箱,一次沖水耗水1430公斤,一天沖水耗水近140噸。學生們說:這種水箱不分白天晚上,24小時都沖水。也不管有沒有人都沖,特別浪費水。
相對於各種公共場所,生活小區里的水資源浪費現象,就更加隱蔽而不易發現。這是東華小區21幢居民樓,樓頂的一個太陽能水箱嚴重漏水已經一個多月了。
東華小區居民蔡玲介紹說:8月18號,我家親戚洗完澡,來晾衣服的時候,發現對面漏水,這段時間也沒有人去把水閥關一下,太浪費了。到現在快一個月了,白天晚上都不停的流。特別是晚上聲音特別大。
壞了的水箱是哪一家的呢,記者沒有找到。因為這家住戶已經搬走。但是,處於水箱下面的頂樓兩家都有人住,這么大的流水聲幾米之外都能聽得清楚,他們有沒有反映過水被白白浪費的情況呢?記者的敲門後,一個住戶沒有開門,而另一個住戶是這樣回答的:「不是我的漏,與我有什麼相干。」
這種事不關已的態度,讓樓上太陽能水箱里的優質自來水,白白流淌了一個多月,十分可惜。
與一些市民缺乏節水意識而導致的漠視,和浪費的行為相比,另一些市民已經自覺加入到了節水的行列。同樣是住在東華小區的蔡玲家,也出現過太陽能水箱漏水的情況,為了防止再次漏水,兩年前,她們家對水箱進行了改造。
居民蔡玲:自來水公司來安裝一戶一表的時候,就讓他們給安裝了一個閥門,這個水通到太陽能水箱里。原來水箱里的浮球閥容易壞,壞了水箱的水就會不停地流,浪費。有一個這樣的閥門,我們家平時洗完澡後,就把閥門打開放10分鍾的水,不管水箱水滿不滿,我家只有2個人,洗澡已經夠了。
蔡玲家的太陽能水箱有500公斤的容量,一家人根本用不完。於是他們把水箱里,自動控制水位的浮球閥取掉,用手動閥門來控制。這樣既防止了水箱漏水,也節約了用水量。同時,她家還採取了一水多用的辦法,來節約用水。
蔡玲的母親蘇麗松:對我們來說,節約一滴水就是節約一粒糧食,所以從各個方面來節水,一水多用搞衛生,擦桌子、洗衣服、沖廁所等,都是用節約下來的水。像有的縣份上,乾旱,田裡糧食都種不出來,所以我們很注意的。
一水多用的家庭不止一個。張碧瑩一家住在棕樹營小區,他們早在三四年前,就已經開始注重節水了。張碧瑩家有8個人,但每月的生活用水只需要6噸左右,而現在3口之家的平均用水量一般是10噸左右。
張碧瑩:平時就是把洗菜的水用盆裝好,用來沖衛生間。有時洗碗、洗菜的水就從管道里流到衛生間,就是通過這個管道。管道是從廚房接過來的,這個口直接接到衛生間裡面。還有洗手的水,也是通過這個管道。
四年前,張碧瑩家人自己動手,接通了從廚房到衛生間的排水管,減少了衛生間清潔水的使用量。在日常生活中,這家人已經把節約用水變成了一種習慣。她對記者說:內心上來說應該這樣做,同時對我們也有益,自己能省錢,對國家也有好處。
昆明市計劃供水節約用水辦公室主任龔詢木:昆明有60多萬戶家庭,如果每個家庭都節約,一水多用,每個家庭節約一噸水很容易,但是全昆明市就節約了60多萬噸水,小帳不可細算。
那麼,在廣大市民中,究竟有多少人有節水習慣,他們是怎樣節水的,節水的出發點又是什麼呢?為了了解人們在家庭生活中,更詳細的用水習慣,記者做了30份問卷調查。經過對這些問卷調查的統計,記者發現,有70%的人在洗菜時不用盆接水,而是開著龍頭沖洗。有80%的人在洗漱塗抹香皂時,不關水龍頭。有50%的人用洗衣機洗衣時,沒有裝滿一桶就洗。有20%的人,在龍頭出現滴漏損壞時不會及時修理。可以看出,人們在生活用水上,依然存在著許多不節約的現象。
昆明自來水公司營業所所長趙建昆:節約層主要在中老年,他們是長期的習慣形成,青年人要差一些,所以現在還沒有形成全民節水。
記者發現,這些節水的中老年人,他們的家庭收入大多不算太高,而且很多中老年人經歷過物質不豐富的困難時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他們節水的出發點實際是節約開支。不過,無論是怎樣的出發點,由於中老年人一般都有較高的家庭地位,他們的言傳身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晚輩節約用水。
在記者的調查對象中,大多數人表示,已經採取了一些家庭節水措施。但是,當是記者追問到,這些節水措施一定時間能夠節約多少水呢,大多數市民表示,自己沒算過,不太清楚。同時記者發現,一些商家也開始把節約作為賣點。就拿家庭潔具市場來說,目前容量是6升的抽水馬桶是最暢銷的,以往8升以上的馬桶已經少有人青睞。
當人們對生活中常流水、長明燈等浪費現象進行批評的時候,有人常常會理直氣壯地說:「我多出錢就是了」。不錯,人們是有權也有錢消費,但是我們也有這樣的責任和義務,節約全社會共有的資源。當節約意識轉化為良好習慣時,這才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基石。
電
===================
我是一名電工,深知電力對企業意味著什麼。停電會使企業停產,失去經濟效益,工人減少收入。我從自己的日常工作及生活中覺得,的確有許多電是可以節約的:
1、提倡所有家庭及企事業單位使用節能燈具,真正的節能燈具省電率在50%到80%。我們單位的節能燈具使用率佔90%以上。
2、天氣轉暖,建議家庭和單位關閉所有電能取暖器。
3、建議用電大戶開工避開用電高峰期,合理安排工作時間。
4、使用電熱水器的改用煤氣加熱或者到公共浴室洗澡,使用電熱水壺燒開水的也改為用煤氣燒。
5、建議正在裝修的家庭傾向於購買煤氣熱水器或太陽能熱水器。
6、節約用電的同時,也要節約用水,在缺電的時候,節水就等於節電。
7、建議嚴重缺電時,調動所有的媒體宣傳節約用電,提高廣大市民的節電意識。
8、建議企事業單位在白天關閉走廊燈、樓梯過道燈等。
=====================
1.節約用水。為珍惜水資源,不讓水龍頭空流,縮短淋浴時間;安裝節水龍頭;用節水型抽水馬桶。
2. 節約用電, 盡量少使用電器,隨手關燈。隨時關緊電冰箱的門;使用節能燈具;購
買高效低能耗電器。
3. 節約用紙紙漿需求量的猛增是木材消費增長的原因之一。全國年造紙消耗木材1000
萬立方米,進口木漿130萬 噸,進口紙張的大量消費不僅造成森林毀壞,而且因生產紙漿排放污水江河湖泊受到嚴重污染(造紙行業所造成的污染占整個水域的30%以上。),用過一面的紙可以翻過來做草稿紙、便條紙,或自製成筆記本使用;過期的掛歷可以包書皮。
4. 廢物利用,如:糖紙可折成燈飾或門簾,舊衣服可做成拖把等等。支持和參與廢紙、
廢玻璃、廢塑料和廢金屬的回收利用。
5. 減少生活垃圾,自覺將垃圾分類。
6. 少用化學制劑,購買使用無磷、生物可降解的洗滌用品;
7. 盡量不使用個人轎車。為減少空氣污染,節約能源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車或
步行;使用無鉛汽油,購買小排氣量的轎車。
8. 購物時自備購物袋。
C. 我的創意作文
創意是創造意識或創新意識的簡稱,亦作「剙意」。它是指對現實存在事物的理解以及認知,所衍生出的一種新的抽象思維和行為潛能。創意是一種通過創新思維意識,從而進一步挖掘和激活資源組合方式進而提升資源價值的方法。下面是我整理的我的創意作文8篇,請參考!
篇一:我的創意水果拼盤
星期六的上午,姑姑和媽媽剛剛從菜場回到家,姑姑又要和爺爺出去取錢了。我讓姑姑回家的時候幫我買個小西瓜,在後門有賣,我好做拼盤。
我在家不耐煩地等了又等,姑姑和爺爺怎麼還不回來?於是我看了一會書,又看了一會書。姑姑和爺爺這才回到家,拿出一個中等大小的西瓜。
姑姑放好案板,開始切起西瓜來。我則在一邊,拿著水果刀,切了西瓜又切黃瓜,還切了幾顆車厘子。姑姑幫我削黃桃的皮,並切成塊。
所有材料都已經准備齊全了,我先用六塊西瓜圍了一個圈,又放六塊在上面,最後在中間放了一顆車厘子。西瓜頂上又放了切半的車厘子。然後在西瓜旁邊圍了一圈黃瓜,又在一圈黃瓜上面又擺了一圈黃瓜,又在一圈黃瓜旁邊圍了一圈黃桃。拍照去嘍!
媽媽拍好照後,開始吃啦!
篇二:我的創意作品
今天, 我在媽媽辦公室閑著沒事干,看見一盒彩色夾子,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我從裡面拿出兩個夾子,我先把它們其中一個 尾巴翻過來,再並起來;另一個夾子尾巴打開,頭上的大嘴巴咬住第一個夾子的尾巴,這樣,一隻「長頸鹿」就做好了。接著一隻、兩只、三隻……我把不同顏色的夾子配在一起,比如,紅加藍,黃加綠,又做了許多「長頸鹿」,數數看,一共有20隻!我把它們排成兩排,真長呀!就像兩隊長頸鹿小朋友去春遊!
後來,我又拆開一些「長頸鹿」做了「麻辣燙」、「鴨腿」、「A」字母,並且進行了分類整理,還用數學辦法做了一張統計表呢!
今天我玩得真開心,原來,只要肯動腦筋,就能打敗無聊!
篇三:我的創意粽子
一說到粽子,人們就會想到那種粘粘糊糊的感覺。有的人喜歡吃甜的粽子,有的人喜歡吃鹹的粽子,還有的人喜歡吃鹼味的粽子……而我想做的是一個既有創意又特別的粽子。讓人吃了,回味無窮、難以忘懷。
我想做的是一個五層的塔型粽子。第一層至第四層是圓形的,頂層是圓錐形的。如果只從外形上看,這粽子的外表看上去好像很普通。如果你品嘗一下,就會感到這個粽子每層的味道是不同的。我想第一層用苦的味道來做,第二層用辣的味道來做,第三層用酸的味道來做,第四層用甜的味道來做,第五層用香的味道來做。我想做的這個粽子味道有苦、辣、酸、甜、香,告訴人們做任何事都必須能吃苦、不怕累,堅持不懈地努力才會有收獲或回報,最後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粽子的五種味道代表了人的五味人生。你覺得這個粽子是不是有點特別呢?
一個五種味道的粽子,我想很多人都會不喜歡,如果你能體驗其中的滋味,那麼你做什麼事情又會被難倒呢?
篇四:我的創意
今天,我和媽媽在家裡覺得很無聊,就學做起饅頭來。媽媽去超市買了一袋麵粉回家,我們將袋子拆開,倒入一口大碗中。先往放著麵粉的碗中放入發酵粉,再均勻攪拌,加水揉成面團。在桌上灑了粉,然後我小心翼翼的揉著。媽媽說:「就把它當做是橡皮泥玩就好了。」我聽了後,就把它當做是橡皮泥揉了起來,我想像著做了起來。經過我們一番忙亂,傑作出來了,比如南瓜、草莓等等。讓它們在空氣中靜放20分鍾,然後把它放到鍋子里煮15分鍾。
饅頭煮好了,這是我自己的創意,形狀都變了,但是還是給人一種新感覺。奇怪了,為什麼我們的傑作好像變大了很多。於是,我趕緊對媽媽說:「壞了,麵粉也許是過期了,你看怎麼都變了。」媽媽笑著對我說:「自己去看看說明書。」閱讀完全部,哦,原來這是一種物質,使它們起了這嗎大的變化還真神奇,發明這個的人真了不起。
經過這件事,我發現這個世界真是太奇妙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給我增加了知識。
篇五:我的創意小姑娘
今天,我自己創意的手工畫是一個漂亮的小姑娘。
我的製作材料有從姥姥家捎來的玉米子兒,有我吃剩下的半個橡果殼兒,還有我平常練字用的白色卡紙及膠帶和剪刀。
收集好材料後,我就先將長方形白色卡紙上邊的兩個角後折,折成小姑娘的臉蛋。
緊接著我又拿兩個玉米子兒做小姑娘的眼睛,然後我又拿七個玉米子兒擺成彩虹一樣的形狀,做小姑娘的嘴巴,最後我用吃剩的半個橡果殼做小姑娘的翹鼻子,對了,我的每一步都是用透明膠帶粘牢的,我差點都忘了說。
弄好這一切後,我就用剪刀把另一張卡紙剪成兩半,一半剪一些大老虎牙齒一樣的形狀,用做小姑娘額前的頭發。一半剪成小姑娘的辮子,放在頭側邊,看似一個歪小辮。剩下的紙也不能讓閑著,我再剪一個蝴蝶結戴在小姑娘頭上。和上面的一樣,我每步也都是用膠帶給粘牢的。現在我的手工小姑娘做好了,看著有模有樣的,怎麼看怎麼逗人。
篇六:我的創意小製作
今天,方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道別出心裁的作業——創意小製作。聽後,我心裡樂開了花,因為我從小就愛動手,喜歡把一些廢棄的東西回收利用,做成創意作品。
看到媽媽手裡握著的紙杯和散落在桌子上的瓶瓶蓋蓋,我頓時有了主意,就做個紙姑娘和她嚮往的海底世界吧!做紙姑娘需要紙杯、水彩筆、卡紙、剪刀和雙面膠。
我先把紙對折,用水彩筆畫出半個小姑娘,用剪刀把這半個紙姑娘剪下來,再用水彩筆把紙姑娘的臉和手畫上去,接著用剪刀把另一個紙杯的剪成一條一條的,再把它捲起來,就成了一條裙子。可是,卡紙做紙姑娘的上半身太軟了,紙姑娘一會兒往前傾,一會兒往後仰,成了名副其實的製片人。怎麼辦呢?我靈機一動,嘿!有辦法了!我用剪刀剪下一條長方形的紙條,在把它兩頭都折進一小塊兒,一頭貼在紙杯底部,一頭貼在紙姑娘的後背,紙姑娘一下子就挺起了胸膛,神奇極了。瞧!紙姑娘圓圓的腦袋,烏黑的眼睛,頭頂還梳著兩根羊角辮,多可愛呀!
接下來,我又做了海底世界,我先用水彩筆在紙上畫了許多水草,又畫上一條鯊魚。這些鯊魚經過幾千年的變化,變得性格溫順,以水草為事了。最有意思的是我用酸奶瓶蓋做起了「大頭魚」,它的頭好像一個大頭盔,眼睛是用藍色的葡萄糖酸鈣的瓶蓋做成的。「大頭魚」體型雖然龐大,但並不兇狠。你瞧,那位可愛的紙姑娘正坐在它的背上遨遊大海呢!
我做完了小製作,拿給爸爸看,爸爸說我『有想法,有創意』,能夠受到爸爸的表揚,我心裡美滋滋的。
篇七:我的創意
下午,媽媽說她的一個同事晚上要來家作客,讓我好好表現。這不是易如反掌的事嘛。
轉眼間,說干就干,我們就忙碌開來了。媽媽負責打掃衛生,我負責裝飾,我注意到那茶幾,雖然白白亮亮,但空空如也。如果單放水果那太沒新意了。我沉默了一下,可以來個水果拼盤嘛。把我的建議告訴媽媽,媽媽說這個想法很有創意,於是我就開工啦!
我把家裡所有的水果都拿了出來,有小西紅柿、西瓜、香蕉、黃瓜、橙子,像開了個水果店。我拿了幾個小西紅柿,把它們每個分成兩半,放進一個大盤里。再把黃瓜切成十幾片,襯在小西紅柿的下面,然後把半個西瓜里的「肉」挖出來,成了一個「船」,再把各種水果切成丁,放進「船」里。我把原來家裡做手工的小紙傘插在香蕉上,成了個小船,然後把餘下的水果切成片圍在周圍。花了半個小時水果拼盤終於出「爐」了。一條大「船」在前方開路,一條小「香蕉船」經跟其後,兩條小船在碧波中盪漾。
時間過的真快,他*的同事來了,她是一位漂亮的'阿姨,阿姨進屋的第一眼就是那水果拼盤,直誇拼盤拼的栩栩如生,阿姨都捨不得吃了呢!
哈哈!我的水果拼盤太棒了!其實很多東西都要自己動手做,自己做才能感受其中的樂趣,自己做的東西才是最好的!
篇八:我的創意
每月底拿到水電單,總是出乎預料,那驚人的數字讓我們全家總是大吃一驚——一個月用水20噸,一個月用電200度。但驚訝之後,我們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用水用電卻依然不管不顧。
時間就這樣地過去了。突然有一天,我在觀看新聞聯播時講到今年的上海世博倡導市民「低碳生活」,便對這充滿了好奇心。仔細一聽,我明白了,其實就是在生活細節上注重節能減耗……我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們家那些水電單,我的腦子忽然靈機一動,暗想:我們家何不試試低碳生活?看看維持了一星期後是什麼情況。
這天我用我的「超級大喇叭」來廣播宣傳了。經過我的三寸不爛之舌的解說後,爸媽都一一點頭答應了。首先我帶頭提倡:「除了做作業必須開燈之外,做其餘的事情都要靠窗外的光束來相助。」「這怎麼行,為了節約,也太苛刻自己了,不行!」我見爸媽倆人頭搖得像個撥浪鼓,笑著補充說:「我試過了,我們家廚房窗戶大,窗外的光束照射進來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室內的所有,吃飯時,還會上演一桌浪漫的「燭光晚餐」,豈不美哉!」經我這么一鼓吹爸媽一致舉手贊同。
我的想法剛說完,媽媽也提出了建議:「我們洗手時龍頭下放只臉盆,洗好手,就都把水龍頭擰的緊緊地,不讓水水娃娃有偷偷逃出來的機會,這樣一來臉盆里的水聚集多了可以拖地擦地板、澆花、沖馬桶……我們就又節約了水資源啦。」但我又擔心爸爸會不會做好,他可是我們家的「費水高手」呀!但偷眼看爸爸,他並不做聲,說明他同意了。每次看見爸爸進洗手間洗手並順其自然的把水龍頭擰緊,我很開心,我希望「低碳家庭」會做的更棒!
這幾天我突然發現,由於天冷冰箱里的東西不多,要知道冰箱儲物如果達不到80%就特別浪費電源,我眼珠子咕嚕一轉,想出了妙招:廢物利用。於是,我就拿起不再使用的堆積如山的硬紙板、牛奶箱,把它們做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盒子,上面貼上了各種各類的標簽後,分類去整理冰箱。不一會兒,冰箱變得又干凈又整潔,簡直煥然一新,像脫胎換骨似的。這樣,既幫助了我們,又節省了電源,真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呀!
一星期並非漫長無比,也總有個頭兒,經過這段時間的「低碳生活」,我覺得這種生活環境充滿了環保的氣息,充滿了創意,充滿了歡笑,我喜歡「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