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醫學小知識系列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醫學小知識系列

發布時間: 2024-12-13 06:12:32

⑴ 生活醫學小知識有哪些

醫學常識包含了醫學的基本知識,大家了解了有哪些的呢。生活醫學小知識介紹,我們來看看。

1.正常心率:每分鍾75次

健康成年人安靜狀態下,心率平均為每分鍾75次。正常范圍為每分鍾60-100次。成人安靜時心率超過100次/分鍾,為心動過速;低於60次/分鍾者,為心動過緩。心率可因年齡、性別及其他因素而變化,比如體溫每升高1℃,心率可加快12-20次/分鍾,女性心率比男性心率稍快,運動員的心率較慢。

2. 正常體溫:36.3℃-37.2℃(口測法)

臨床上通常用口腔溫度、直腸溫度和腋窩溫度來代表體溫。口測法(舌下含5分鍾)正常值為36.3℃-37.2℃;腋測法(腋下夾緊5分鍾)為36℃-37℃;肛測法(表頭塗潤滑劑,插入肛門5分鍾)為36.5℃-37.7℃。在一晝夜中,人體體溫呈周期性波動,一般清晨2-6時最低,下午13-18時最高,但波動幅度一般不超過1℃。只要體溫不超過37.3℃,就算正常。

3. 血紅蛋白(HbB):成年男性(120-160克/升),成年女性(110-150克/升)

臨床上以血紅蛋白值佐為判斷貧血的依據。

正常成人血紅蛋白值90-110克/升屬輕度貧血;60-90克/升屬中度貧血;30-60克/升屬重度貧血。

4. 白細胞計數(WBC):4-10*(10的9次方)個/升

白細胞計數大於10*(10的9次方)個/升稱白細胞增多,小於10*(10的9次方)個/升稱白細胞減少。一般地說,急性細菌感染或炎症時,白細胞可升高;病毒感染時,白細胞會降低。感冒、發熱可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細菌感染引起,為明確病因,指導臨床用葯,醫生通常會讓你去查一個血常規。

5. 血小板計數(PLT):100-300*(10的9次方)個/升

血小板有維護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當血小板數減少到50*(10的9次方)個/升以下時,特別是低至30*(10的9次方)個/升時,就有可能導致出血,皮膚上可出現瘀點瘀斑。血小板不低皮膚上也常出現「烏青塊」者不必過分緊張,因為除了血小板因素外,血管壁因素,凝血因素,以及一些生理性因素都會導致「烏青塊」的發生,可去血液科就診,明確原因。

6.尿量:1000~2000毫升/24小時

24小時尿量>2500毫升為多尿生理性多尿。見於飲水過多或應用利尿葯後。病理性多尿見於糖尿病尿崩症腎小管疾病等。

24小時尿量<400毫升為少尿,多見於飲水過少脫水腎功能不全等

24小時尿量<100毫升為無尿,多見於腎功能衰竭休克等嚴重疾病

提醒:如果您感覺自己最近尿量明顯增多,特別容易口渴,應去醫院檢查,排除自己是否有糖尿病或腎小管疾病,若發現自己最近飲水不少,但尿量偏少,身上還有點腫,更應及時檢查,排除腎臟疾患

7.夜尿量:500毫升

夜尿指晚8時至次日晨8時的總尿量,一般為500毫升,排尿2~3次。若夜尿量超過白天尿量,且排尿次數明顯增多,稱為夜尿增多。生理性夜尿增多與睡前飲水過多有關;病理性夜尿增多常為腎臟濃縮功能受損的表現,是腎功能減退的早期信號

提醒:夜尿增多是一個異常信號,大家應引起足夠重視除腎功能減退以外,夜尿增多還可能是男性前列腺增生、老年女性子宮脫垂、泌尿系統感染、糖尿病、精神緊張等原因所致

8.尿紅細胞數(RBC)正常值:0~3個/高倍視野

尿紅細胞>3個/高倍視野,稱鏡下血尿

尿紅細胞>10個/高倍視野,稱肉眼血尿

提醒:尿紅細胞計數若超過3個,常提示腎臟有病變或泌尿系統有感染,應即刻就醫;女性應避免在月經期查尿常規,以免經血混入尿液影響化驗結果

9.尿白細胞計數(WBC)正常值:<5個/高倍視野

尿白細胞計數若>5個/高倍視野,稱鏡下膿尿

提醒:尿中若有大量白細胞,多為泌尿系感染,如腎盂腎炎腎結核膀胱炎或尿道感染如果尿中有白細胞,但少於5個/高倍視野,就算正常

10.精子存活時間:72小時;卵子存活時間:24小時

提醒:不少夫妻喜歡採用安全期避孕法避孕,但遺憾的是,不少人遭遇了安全期不安全的麻煩。原因是什麼呢?除了把排卵期搞錯以外,還有一個因素不容忽視:由於精子在女性體內可存活3天之久,因此即使那天不是排卵日,只要處於受孕期(排卵前4天至排卵後2天),女性依然很有可能受孕。

11.兩大血型系統:ABO和Rh

血型系統將血液分為4型:A型 B型 AB型 和O型

Rh血型系統將血型分為兩型:Rh陽性型和Rh陰性型

在白種人中,85%為Rh陽性血型,15%為Rh陰性血型

在我國,99%的漢族人屬Rh陽性血型,Rh陰性屬稀有血型

提醒:如果爸爸是A型血,媽媽是B型血,孩子應該是什麼血型?正確答案是A型B型AB型或O型。千萬不要因為夫妻二人都不是O型,卻生出一個O型寶寶,而覺得奇怪哦!

注意:雙方若有一人為AB型,寶寶就不可能是O型

雙方若都是O型,寶寶只能是O型

12.體重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18.5~23.9屬正常

體重指數<18.5為體重過低,體重指數24.0~27.9為超重,體重指數28.0為肥胖

提醒:如果你的體重指數超過24,說明你已經偏胖,需要減肥了

記住:肥胖是百病之源,如果聽之任之,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都會找上你

13.最佳減肥速度:每月減重1~2公斤

提醒:體重超標的人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減輕體重,減肥過快過猛會導致體重反彈、厭食症、貧血、營養不良、月經不調、脫發、記憶力減退、骨質疏鬆等不良反應

14.腰圍: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

大於則為腹型肥胖 腰圍是判斷腹部脂肪蓄積,即腹型肥胖(也稱為蘋果型肥胖)的指標腹型肥胖。目前被認為是冠心病,代謝綜合征的重要危險因素

提醒:如果你的體重指數尚未達到肥胖程度,但腰圍已超標,說明你屬於腹型肥胖。腹型肥胖的人比全身都胖的人更危險,更容易受冠心病糖尿病的青睞,當心!

15.肥胖信號:一個月增重1.5公斤

提醒:在體重剛開始往上長的時候就及時發現,並採取減肥措施,往往能收到顯著效果。出現下列情況,常提示有體重增加趨勢:稍稍運動就喘不過氣來,有疲倦無力感,動不動就汗流浹背,出現下背髖部及膝關節疼痛。

16.血壓正常值: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

在安靜時測量大於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毫米汞柱,可診斷為高血壓。

收縮壓大於140毫米汞柱,但舒張壓<90毫米汞柱,稱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提醒: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降壓葯物,把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有糖尿病腎病者,最好將血壓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17.糖尿病診斷標准:空腹血糖> 7.0毫摩/升,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 11.1毫摩/升

提醒:如果你的血糖值符合上述標准,說明你已是糖尿病患者,應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降糖治療,千萬不要因為糖尿病沒什麼感覺而拒絕治療。要知道,血糖如果不好好控制,全身各器官都會受累

18.糖尿病排除標准:空腹血糖<6.1毫摩/升,且餐後2小時血糖<7.8毫摩/升

提醒:如果你的血糖值符合上述標准,說明你的血糖完全正常,可以排除糖尿病

19.糖尿病前期診斷標准:6.1毫摩/升<空腹血糖<7.0毫摩/升,和(或)7.8毫摩/升<餐後2小時血糖<11.1毫摩/升

提醒:如果你的血糖值高於正常,但還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准,說明你正處於糖尿病前期。此時如果還不提高警惕,不積極干預,很快就會發展為糖尿病

20.糖尿病預警信號:空腹血糖> 5.6毫摩/升

當空腹血糖超過該標准時,人群中糖尿病發病率顯著增加,缺血性心臟病等心血管事件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提醒:空腹血糖>

5.6毫摩/升者應盡快去醫院查一次糖耐量試驗(OGTT),以確定是否有餐後血糖升高因為在糖尿病早期或糖耐量受損階段,空腹血糖可完全正常。

21.糖化血紅蛋白正常值6.5%

糖化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結合的.產物,能反映采血前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壞最有效、最可靠的指標。

糖尿病患者應將糖化血紅蛋白7.0%作為治療達標的標准之一,老年人可略放寬標准(7.0%~7.5%),中青年人應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或更低

提醒:糖化血紅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關並發症可減少20%! 因此,即使是無法達到上述標準的糖尿病患者,也應盡可能將糖化血紅蛋白降至接近正常

22.骨密度最高的時期:30~40歲

每個人一生中骨密度最高(骨峰值)的時期一般出現在30~40歲,受出生後營養發育和遺傳等因素的影響,骨峰值有高有低。男性一般從40歲開始,女性一般從35歲開始,骨峰值開始下降。女性在絕經後5年內,男性在70歲以後,骨量丟失最快

提醒:骨峰值高的人,其骨內鈣含量高,年老以後發生骨質疏鬆的程度較輕,時間較晚。因此,40歲之前的人應把握機會,保證每天足夠的營養和鈣的攝入,並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努力提高自己的骨峰值

23.每人每日用油25克為宜

提醒:烹調時最好用植物油,因為植物油含對心臟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由於油的熱量比較高,因此用量不宜過多,否則熱量過剩,也會轉化為體內脂肪,讓你變胖

24.每天食鹽量不宜超過6克

提醒:鹽是引發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口味較重的人應特別注意每天的食鹽量還應包括醬油腌菜鹹蛋中的含鹽量

25.每天吃蔬菜400~500克

提醒:每天食用的蔬菜一半以上應為有色蔬菜,如綠葉蔬菜、紅黃色蔬菜。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熱量又很低,是真正的健康食品。

26.健康成人每日攝入鈣600~800毫克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鈣供給量:成人600~800毫克/天,孕婦1200毫克/天,乳母2000毫克/天

提醒:乳及乳製品含鈣豐富,吸收率高。水產品中,蝦皮、海帶、豆製品含鈣較多。為促進鈣的吸收,應適當補充維生素D並多曬太陽

27.每天飲水1500毫升以上

提醒:飲水量包括每天攝入的茶水、湯水、果等食物的總含水量。飲水方式很有講究,口不渴也要飲水,不要一次大量飲水,應飲白開水或清茶,不要用含糖飲料代替水等

28.中風(卒中)康復最佳開始時機:腦梗死後3天,腦出血後5~7天

提醒:到目前為止,國內外還沒有一種葯物對偏癱具有決定性的康復作用,唯有康復訓練才是改善卒中病人功能障礙的有效方法。對卒中偏癱病人而言,康復訓練的效果遠勝於用葯,康復訓練進行得越早越科學越完善,康復的機會就越大

29.丙氨醯轉氨酶(GPT或ALT)正常值<40單位/升

提醒:谷丙轉氨酶升高多提示存在肝臟損害,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葯物性肝炎、肝硬化等,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30.甲胎蛋白(AFP)<25微克/升(也可參照化驗單上的正常參考值)

甲胎蛋白是在胎兒早期由肝臟合成的一種糖蛋白,出生後,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當肝細胞發生惡變時,血中AFP含量明顯增高

提醒:AFP升高,特別是略高於正常值時,並不一定表示患了惡性腫瘤,應動態觀察,切莫驚慌失措。

31.中風(卒中)溶栓時間窗:起病後3小時

腦梗死發生後,若能在起病後3小時內給予靜脈內溶栓治療,可最大限度地疏通堵塞血管,拯救瀕死的腦細胞,有效減少並發症和後遺症的發生。一旦錯過這個時間窗,溶栓幾乎無效

提醒:老年人若突然出現中風徵兆(如一側手腳不靈活,感覺麻木失語視物模糊等)時,千萬別疏忽大意,應立即去醫院就診,為治療爭取時間

32.18~45歲近視度數<1200度:可做準分子激光近視眼手術

提醒:年齡在18歲以下;近視度數不穩定,近年仍有逐年加深趨勢;近視度數>

1200度;眼部有活動性病變(如炎症青光眼乾眼症等);角膜中央厚度<450微米;有其他嚴重眼病(如圓錐角膜等);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瘢痕體質及嚴重糖尿病者等,都不能做準分子激光近視眼手術

33.40歲以上,每年查1次B超

超聲檢查具有無創無輻射便捷及准確等優點,不僅可發現結石囊腫脂肪肝等常見疾病,還能早期發現某些腫瘤

提醒:受超聲波物理性質所限,超聲檢查較適合實體器官,如肝脾腎等,一般不適合含氣器官(比如胃腸)和骨骼系統

34.40歲以上女性,每年查1次鉬靶攝影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乳腺鉬靶攝影對乳腺疾病,特別是對早期乳腺癌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臨床上將其作為除體檢之外首選的影像學診斷方法。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應從35歲開始,每年接受一次乳腺鉬靶攝影檢查。40歲以後,根據醫生意見適當增加檢查次數

提醒:35歲以下的年輕女性乳腺組織緻密,乳腺鉬靶攝影不易發現病灶,建議將超聲檢查作為乳腺癌早期診斷的手段

35.女性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每年測1次骨密度

我國6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的患病率,女性為30%~35%,男性為10%~20%.骨質疏鬆症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引起腰酸背痛,身材變矮,駝背和骨折等

提醒:目前最好的骨密度檢測設備是雙能X線吸收儀,俗稱骨密度儀。骨密度儀可以測定腰椎股骨近端或者全身骨骼的骨量,能精確地反映骨量丟失情況。大家應將每年的測定數據妥善保管,並與自己第一次測得的骨密度值(初始數據)作比較,以便掌握自己每年骨量丟失的情況。一旦骨密度值達到骨質疏鬆的標准,就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正規的葯物治療,最大限度地提高骨密度,預防骨折發生。

36.預產期計算:

末次月經日期的月份加9或減3,為預產期的月份數;天數加7,為預產期的日期數

例如:小林的末次月經是2006年5月3日,其預產期約為:2007年2月10日

提醒:由於每個女性月經周期長短不一,因此計算出來的預產期與分娩日期可能會有1~2周的誤差

37.產前檢查:9次最佳

除孕早期需檢查一次以確定懷孕外,自孕中期起至足月妊娠,約需9次產前檢查。一般孕20周~36周,每4周檢查一次;孕36周後,每周檢查一次,9次檢查時間分別是:20周、24周、28周、32周、36周、37周、38周、39周、40周

提醒:正規的產前檢查一般為9次,但對具有某些高危因素的孕婦而言,可能需要隨時增加檢查次數和項目

38.孕期體重增加不宜超過15千克

專家建議:孕前體重正常的婦女,孕期體重可增加11.25~15千克

孕前體重偏低的婦女,孕期體重可增加12.6~18千克

孕前體重偏重的婦女,孕期體重增加應有一定控制,為6.75~11.25千克

提醒:孕期體重增加量會間接影響到胎兒的生長速度和體重。孕期體重增加過多過快,不僅會增加巨大兒的發生率,還會增加產後減肥的難度。反之,若體重增加過少,則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

39.孕婦:停經5~10周用葯最危險

在受孕後的最初2周,受精卵若受到葯物影響可能有兩種結局:一種是自然流產;另一種是受精卵自我修復損傷,並繼續發育成一個正常胎兒。因此,如果孕婦不小心在這個階段服了葯,可以採取靜觀其變順其自然的態度。但受孕後3~8周(即停經5~10周)是胚胎器官分化發育的關鍵階段,此時若接觸有害葯物,胚胎器官可能因此而致畸

提醒:由於大多數葯物對胎兒的影響都集中在孕早期,而此時有相當多的孕婦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了。為確保安全,准媽媽們應該在准備懷孕階段就開始考慮用葯安全問題

40.足月產:妊娠滿37周至不滿42周分娩者

早產:妊娠滿28周至不滿37周間分娩者

過期產:妊娠達42周或超過42周分娩者

提醒:在孕38周的時候生,雖然還沒到預產期(孕40周),但也算足月產哦。

41.正常新生兒體重:2500~4000克

出生體重<2500克,稱低體重兒;

出生體重> 4000克,稱巨大兒

提醒:巨大兒不但會增加難產率、剖宮產率,而且孕期增加體重過多,會使孕婦感到不適。妊娠期並發症發生率增高,並且產後要減掉這些多餘的體重,也是很困難的。低體重兒主要包括早產兒和小樣兒。這些孩子因先天不足,並發症多,圍產期死亡率高。為杜絕這一大一小現象,定期產檢,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干預,非常重要

42.足月新生兒身長:約50厘米

小兒出生後第一年身高增長最快,全年約增長25厘米;1歲後增長速度減慢,全年約增長10厘米;2歲以後增長更慢,平均每年增長5厘米;2~12歲小兒身高計算公式:身高=年齡×6+77(厘米)

提醒:如果2歲孩子的身高在一年裡幾乎沒怎麼增加,家長應提高警惕,盡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排除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問題

43.6個月時,第一顆乳牙萌出

小兒出牙一般為6~7個月,也可早於4個月,最遲不超過10個月。乳牙共20顆,最晚於2歲半出齊,恆牙於6歲時開始長出

提醒:11個月大的孩子未出牙,或者兩歲半以上孩子牙未出齊皆屬異常,應查明原因。克汀病佝僂病營養不良患兒出牙較晚

44.地包天4歲治最佳

矯正地包天的原則是消除病因,早期矯治防止畸形。國外正畸醫師主張從4歲開始治療地包天,一直持續到18歲

提醒:乳牙期的地包天危害很大,不僅會妨礙小兒口腔顏面和頜骨的正常生長發育,還會對小兒的咀嚼、發音、社交,乃至心理造成不良影響,應盡早治療

45.冠脈狹窄> 70%,需做介入治療

一般認為,冠狀動脈狹窄<70%,可先進行葯物治療;冠狀動脈狹窄>70%,則需做介入治療。若有明顯症狀,狹窄>

50%也應做介入治療。此外,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冠狀動脈狹窄程度不夠介入治療標准,但影像學顯示病變形態不穩定,易發生血栓者,也應及早行介入治療

提醒:兩支以上冠狀動脈狹窄> 50%,或接受過冠脈成形治療並在冠狀動脈內安裝支架的患者再次發生心絞痛,應接受搭橋手術。

⑵ 醫學領域的四個小知識

醫學領域有很多有趣的小知識,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其中的四個。
👶胚胎移植的重要因素
一項實驗顯示,當醫生將受精卵在培養皿中培養超過四天後,將其移入代孕母親的子宮內,胚胎卻不幸死亡。這背後的原因是,移入的胚胎與移植的器官類似,會引發母體對它們的免疫反應,使胚胎成為抗原。值得注意的是,胚胎在體外發育的時間越長,母體產生的排異反應就越明顯。
🤰輸卵管阻塞與第二性徵
路易絲·布朗的母親曾面臨輸卵管阻塞的問題,但她依然能夠表現出女性的第二性徵。這是因為雌激素是由卵巢產生的,與輸卵管是否阻塞無關。
👶陰道的重要作用
母親生育時,嬰兒產出的通道是陰道。這一生理結構使得新生命能夠順利降臨人世。

⑶ 康復科醫學科普小知識(醫學小常識)

1.醫學小常識
一、異物入眼 任何細小的物體或液體,哪怕是一粒沙子或是一滴洗滌劑進入眼中,都會引起眼部疼痛,甚至損傷眼角膜。

急救辦法:首先是用力且頻繁地眨眼,用淚水將異物沖刷出去。如果不奏效,就將眼皮捏起,然後在水龍頭下沖洗眼睛。

注意一定要將隱形眼鏡摘掉。 絕對禁止:不能揉眼睛,無論多麼細小的異物都會劃傷眼角膜並導致感染。

如果異物進入眼部較深的位置,那麼務必立即就醫,請醫生來處理。 亮警報:如果是腐蝕性液體濺入眼中,必須馬上去醫院進行診治;倘若經過自我處理後眼部仍舊不適,出現灼燒、水腫或是視力模糊的情況,也需要請醫生藉助專業儀器來治療,切不可魯莽行事。

二、扭傷 當關節周圍的韌帶被拉伸得過於嚴重,超出了其所能承受的程度,就會發生扭傷,扭傷通常還伴隨著青紫與水腫。 急救辦法:在扭傷發生的24小時之內,盡量做到每隔一小時用冰袋冷敷一次,每次半小時。

將受傷處用彈性壓縮綳帶包好,並將受傷部位墊高。24小時之後,開始給患處換為熱敷,促進受傷部位的血液流通。

絕對禁止:不能隨意活動受傷的關節,否則容易造成韌帶撕裂,恢復起來相對比較困難。 亮警報:如果經過幾日的自我治療和休息之後,患處仍舊疼痛且行動不便,那麼有可能是骨折、肌肉拉傷或者韌帶斷裂,需要立即到醫院就醫。

三、流鼻血 鼻子流血是由於鼻腔中的血管破裂造成的,鼻部的血管都很脆弱,因此流鼻血也是比較常見的小意外。 急救辦法:身體微微前傾,並用手指捏住鼻樑下方的軟骨部位,持續約5-15分鍾。

如果有條件的話,放一個小冰袋在鼻樑上也有迅速止血的效果。 絕對禁止:用力將頭向後仰起的姿勢會使鼻血流進口中,慌亂中勢必還會有一部分血液被吸進肺里,這樣做既不安全也不衛生。

亮警報:如果鼻血持續流上20分鍾仍舊止不住的話,患者應該馬上去醫院求助於醫生。如果流鼻血的次數過於頻繁且毫無原因,或是伴隨著頭疼、耳鳴、視力下降以及眩暈等其他症狀,那麼也務必去醫院診治,因為這有可能是大腦受到了震盪或是重創。

四、燙傷 燙傷分為三級:一級燙傷會造成皮膚發紅有刺痛感;二級燙傷發生後會看到明顯的水泡;三級燙傷則會導致皮膚破潰變黑。 急救辦法:一旦發生燙傷後,立即將被燙部位放置在流動的水下沖洗或是用涼毛巾冷敷,如果燙傷面積較大,傷者應該將整個身體浸泡在放滿冷水的浴缸中。

可以將紗布或是綳帶鬆鬆地纏繞在燙傷處以保護傷口。 絕對禁止:不能採用冰敷的方式治療燙傷,冰會損傷已經破損的皮膚導致傷口惡化。

不要弄破水泡,否則會留下疤痕。也不要隨便將抗生素葯膏或油脂塗抹在傷口處,這些黏糊糊的物質很容易沾染臟東西。

亮警報:三級燙傷、觸電灼傷以及被化學品燒傷務必到醫院就醫。另外,如果病人出現咳嗽、眼睛流淚或者呼吸困難,則需要專業醫生的幫助。

二級燙傷如果面積大於手掌的話,患者也應去醫院看看,專業的處理方式可以避免留下疤痕。 五、窒息 真正的窒息在現實生活中很少發生,喝水嗆到或是被食物噎到一般都不算是窒息。

窒息發生時,患者不會有強烈的咳嗽,不能說話或是呼吸,臉會短時間內變成紅色或青紫色。 急救辦法:首先要迅速叫救護車。

在等待救護車的同時,需要採取以下措施:讓患者身體前傾,用手掌用力拍患者後背兩肩中間的位置。如果不奏效,那麼需要站在患者身後,用拳頭抵住患者的腹背部,用另一隻手握住那個拳頭,上下用力推進推出五次,幫助患者呼吸。

患者也可以採取這樣的自救措施:將自己的腹部抵在一個硬質的物體上,比如廚房檯面,然後用力擠壓腹部,讓卡在喉嚨里的東西彈出來。 絕對禁止:不要給正在咳嗽的患者喂水或是其他食物。

亮警報:只要窒息發生,都需要迅速叫救護車搶救患者。 六、中毒 發生在家庭中的中毒一般是由於誤食清潔、洗滌用品,一氧化碳吸入或是殺蟲劑攝入。

急救辦法:如果患者已經神志不清或是呼吸困難,應迅速呼叫救護車,並准備好回答如下問題:攝入或吸入什麼物質,量是多少,患者體重、年齡以及中毒時間。 絕對禁止:直到症狀出現才叫救護車往往會延誤治療時間。

在等待救助過程中,不要給患者吃喝任何東西,也不要企圖幫助患者催吐,因為有些有毒物質在被吐出來的過程中可能會傷害到患者的其他器官。 亮警報:只要中毒發生,都需要迅速叫救護車搶救患者。

七、頭部「遇襲」 頭骨本身非常堅硬,所以一般的外力很少會造成頭骨損傷。倘若外力過於猛烈,則頸部、背部、頭部的脆弱血管就成為了「犧牲品」。

急救辦法:如果你的頭上起了個包,那麼用冰袋敷患處可以減輕水腫。如果被砸傷後頭部開始流血,處置方式和被割傷的方式一樣,即用干凈毛巾按壓傷口止血,然後去醫院縫合傷口,並檢查是否有內傷。

如果被砸傷者昏厥,那麼需要叫救護車速送醫院,一刻也不能耽擱。 絕對禁止:不要讓傷者一個人入睡。

在被砸傷的24小時之內,一定要有人陪伴傷者,如果傷者入睡,那麼每三個小時就要叫醒傷者一次,並讓傷者回答幾個簡單問題,以確保傷者沒有昏迷,沒有顱內傷,比如腦震盪。 亮警報:當傷者出現驚厥。
2.康復治療學所需的理論知識
中山醫學院康復治療學專業(四年制)

康復治療學專業(四年制):培養國際化康復醫學及相關領域物理治療學的高級人才。能從事現代物理治療學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及其教育、管理、專業媒體、專業設備銷售和研發等方面的職業,以及醫學和健康衛生相關領域工作。

開設的課程中大部分已經獲評國家級、省級和校級精品課程,專業課程選用世界物理治療聯合會建議的英文原版教材,同時借鑒香港、台灣等地物理治療學專業教材。具有雄厚的師資隊伍、技能教學實驗室、科研性實驗室和一流的臨床實習基地。實習單位除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二、三醫院,還包括北京、上海、南京等知名醫院。每年暑假安排兩批學生前往香港拿打素東區聯網醫院進行暑期見習。

專業課程教師均派送海外進行教學培訓,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已完成16位中青年教師前往香港理工大學進修培訓,同時聘請數名海外大學教授為客座教授,邀請香港專家親自給學生上專業課。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製作大量多媒體教學軟體供年輕教師和同學參考,建立了Bb專業課程的數字教學平台。

目前就業形勢良好,就業率高,工作層面也高,社會評價良好。積極推薦有條件的畢業生到境外繼續深造。

主要課程: : 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醫學心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康復醫學、運動機能學(Kinesiology)、神經肌肉骨骼檢查與測量(Neuromusculoskeletal Examination and Asses *** ent)、治療性運動(Therapeutic Exercise)、物理因子治療學、手法治療學(Manipulation)、運動醫學、殘疾康復學、神經物理治療學(Neurological Physiotherapy)、骨骼肌肉物理治療學(Musculoskeletal Physiotherapy)、心肺物理治療學(Cardiopulmonary Physiotherapy)、運動物理治療學(Sports Physiotherapy)、針灸學、推拿學與傳統功操。

其中:標注英文名稱的課程為英文教材。人體解剖學、生理學、葯理學、實驗生理科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醫學統計學、醫學影像學、外科學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內科學為省級精品課程。康復醫學、神經物理治療學和骨骼肌肉物理治療學為校級精品課程。

病原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醫學微生物學)為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3.請問康復醫學的內容包括哪些
康復醫學的內容包括康復預防、康復診斷和康復治療。

康復預防又稱預防康復醫學,為康復醫學的重要內容之 一,主要研究殘疾的流行病學、致殘原因及預防措施。殘疾 預防分三個層次進行:一級預防為預防能導致殘疾的傷、病、發育缺陷等的發生;二級預防為早期發現及治療已發生 的傷病,防止遺留殘疾;三級預防為輕度殘疾或缺陷發生 後,積極進行康復處理以限制其發展,避免發生永久性及嚴 重的殘障。

在前兩個階段,殘疾是潛在的危險,可以預防;在第三 個階段,殘疾在一定時間內尚屬可逆,康復措施如及早介人 可能杜絕或減輕殘疾;如果到疾病後期才採用康復醫學措 施,則功能障礙已不易改善,可能成為永久性殘障。因此, 康復醫學措施應在疾病的急性期介人,與治療學並列安排, 而不是到疾病後期才做的治療醫學的補充。

康復診斷即功能評定(functional asses *** ent),主要包 括:運動功能評定(如徒手肌力檢查法、關節活動度測定、步態分析、偏癱運動功能評定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 定、肌電圖及其他的神經肌肉的電生理測定、心肺功能測 定、心理測驗及職業評定等。 康復治療主要包括運動療法、物理療法、作業療法、言 語療法、心理療法、假肢和矯形器裝配、康復護理、文娛療 法、職業咨詢等。
4.康復治療師應具備什麼理論知識
1.具有本專業基礎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人體解剖學、運動學、生理學、人類生長與發育等)。

2.具有康復醫學及現代康復治療學的基本理論知識,並且較系統和深入地掌握物理治療學和作業治療學的基本理論。 3.具有與康復治療有關的神經科、骨科的一些疾病的臨床基本知識。

4.具有中醫理論的基本知識,較系統地掌握中醫康復治療(如推拿和中醫手法、針灸、太極拳等)的基本理論。 5.具有語言治療學、心理治療學、假肢及矯形器應用等的基本知識。

6.具有社會醫學、醫學倫理學、殘疾學的基本知識。 7.具有與運動功能障礙、日常生活活動障礙、認知障礙等有關的功能評定的基本理論知識。

8.具有一門外語知識及醫用統計學、計算機應用等基本知識。 9.具有相關的醫學法規和政策或行政指引的知識。

熟悉《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管理規范》等法規或行業指引。

⑷ 30 條醫學小知識你知道么

內科

1. 量血壓時,最好把左右手都測一下

通常以高的那個為准。

當然,一次測量也是不夠的,要多測幾次。

2. 每天梳頭 100 下並不能「健腦」

學一種樂器,學一門語言,學一個新手藝……這些對大腦更有好處。

不過梳頭 100 下也有好處,畢竟常用那隻手會更「壯」一些嘛。

3. 每天一杯紅酒,心臟也不會真的變好

大鼠實驗表明,紅酒中的白藜蘆醇可能對心臟有益。

16. 宮頸糜爛不是病

看到治宮頸糜爛的醫生,最好掉頭就跑,因為「宮頸糜爛」不是病,絕大多數情況都是正常的生理改變。

17. 孕期可以過性生活

只要是健康的孕婦,不存在各種懷孕的高危因素,那麼懷孕期間就可以過正常性生活。

18. 沒有「保大人還是保孩子」的說法

媽媽和寶寶的關系,當然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所以,沒什麼好選的,交給醫生來處理吧。

19. 傳統的「坐月子」有害

產後的媽媽的確需要護理,但絕對不要不洗頭、不洗澡、不刷牙、不下床、不出門……

兒科

20. 6 個月之內的寶寶不需要額外喝水,1 歲以內的寶寶也不用吃鹽

因為母乳和嬰兒配方食品里都有了。

21. 孩子也怕熱,不用里三層外三層地裹著

有一種冷,叫做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覺得你冷;有一種「病」,叫做「穿衣強迫症」。

22. 寶寶感冒發燒,不要用酒精擦浴,也不要「捂汗」

寶寶的皮膚嬌嫩,酒精擦浴可能引起酒精中毒。

出汗是退熱的結果,並不是退熱的原因,捂得太緊,熱壞了、脫水了,孩子可就更慘了。

口腔科

23. 對付磨牙,你需要一副牙套,而不是打蟲葯

磨牙的原因很多很復雜,就算一時半會弄不明白,先戴上定製的牙套保護牙齒總沒錯。

24. 80 歲的老人也能有 20 顆健康的牙

是的,不要再覺得「老掉牙」是宿命,只要你定期看牙醫,堅持護牙。

皮膚科

25. 住酒店不會傳染性病

性接觸才是最主要的傳染途徑。

26. 吃再多膠原蛋白也不能美容

吃進去就成了氨基酸,並不能直接變成皮膚上的膠原蛋白。塗在臉上也沒用,因為皮膚吸收不了這種大分子物質(蛋白質)。

好好吃飯多喝水,這才是皮膚變好的基礎。

27. 防曬不僅能防止變黑,還能少得皮膚癌

陽光中紫外線可能引發惡性皮膚腫瘤,所以,別曬太狠。

五官科

28. 關燈玩手機、看電視、看電子書……對眼睛傷害更大

既然關了燈,就安心睡覺吧。

29. 卡了魚刺不要吞飯

試著咳出來、夾出來,不行就去看醫生。

腫瘤科

30. 打疫苗也能預防癌症

一些病毒感染與相關癌症有明確的關系,比如乙肝病毒感染和肝癌有關,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和宮頸癌有關。

因此,及時打疫苗能夠明顯減少得肝癌、宮頸癌的機會。

⑸ 誰能告訴我一些有關醫學的小常識,越多越好,謝啦!

醫學常識大全 醫學生活小常識 醫學基本常識
1. 正常心率:每分鍾75次
健康成年人安靜狀態下,心率平均為每分鍾75次。正常范圍為每分鍾60-100次。成人安靜時心率超過100次/分鍾,為心動過速;低於60次/分鍾者,為心動過緩。心率可因年齡、性別及其他因素而變化,比如體溫每升高1℃,心率可加快12-20次/分鍾,女性心率比男性心率稍快,運動員的心率較慢。

2. 正常體溫:36.3℃-37.2℃(口測法)

臨床上通常用口腔溫度、直腸溫度和腋窩溫度來代表體溫。口測法(舌下含5分鍾)正常值為36.3℃-37.2℃;腋測法(腋下夾緊5分鍾)為36℃-37℃;肛測法(表頭塗潤滑劑,插入肛門5分鍾)為36.5℃-37.7℃。在一晝夜中,人體體溫呈周期性波動,一般清晨2-6時最低,下午 13-18時最高,但波動幅度一般不超過1℃。只要體溫不超過37.3℃,就算正常。

3. 血紅蛋白(HbB):成年男性(120-160克/升),成年女性(110-150克/升)

臨床上以血紅蛋白值佐為判斷貧血的依據。正常成人血紅蛋白值90-110克/升屬輕度貧血;60-90克/升屬中度貧血;30-60克/升屬重度貧血;白細胞計數(WBC):4-10*(10的9次方)個/升

白細胞計數大於10*(10的9次方)個/升稱白細胞增多,小於10*(10的9次方)個/升稱白細胞減少。一般地說,急性細菌感染或炎症時,白細胞可升高;病毒感染時,白細胞會降低。感冒、發熱可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細菌感染引起,為明確病因,指導臨床用葯,醫生通常會讓你去查一個血常規。

5. 血小板計數(PLT):100-300*(10的9次方)個/升

血小板有維護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當血小板數減少到50*(10的9次方)個/升以下時,特別是低至30*(10的9次方)個/升時,就有可能導致出血,皮膚上可出現瘀點瘀斑。血小板不低皮膚上也常出現「烏青塊」者不必過分緊張,因為除了血小板因素外,血管壁因素,凝血因素,以及一些生理性因素都會導致「烏青塊」的發生,可去血液科就診,明確原因。

6. 尿量:1000-2000毫升/24小時

24小時尿量>2500毫升為多尿。生理性多尿見於飲水過多或應用利尿葯後。病理性多尿見於糖尿病、尿崩症,腎小管疾病等。

7. 24小時尿量夜尿量:500毫升

夜尿指晚8時至次日晨8時的總尿量,一般為500毫升,排尿2-3次。若夜尿量超過白天尿量,且排尿次數明顯增多,成為夜尿增多。生理性夜尿增多與睡前飲水過多有關;病理性夜尿增多常為腎臟濃縮功能受損的表現,是腎功能減退的早期信號。除腎功能減退以外,夜尿增多還可能是男性前列腺增生、老年女性子宮脫垂、泌尿系統感染、糖尿病、精神緊張等原因所致。

8. 尿紅細胞數(RBC)正常值:0-3個/高倍視野

尿紅細胞>3 個/高倍視野,稱為鏡下血尿。

尿紅細胞尿白細胞計數(WBC)正常值:5個/高倍視野,稱為鏡下膿尿。尿中若有大量白細胞,多為泌尿系統感染,如腎盂腎炎、腎結核、膀胱炎或尿道感染。

10.精子存活時間:72小時。卵子存活時間:24小時。

安全期避孕遭遇安全期不安全的麻煩,除了把排卵期搞錯以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由於精子在女性體內可存活3天之久,因此即使當天不是排卵日,只要 處於受孕期(排卵前4天至排卵後2天),女性依然很有可能受孕。

11.兩大血型系統:ABO和Rh

ABO血型系統將血液分為4型:A型、B型、AB型和O型。Rh血型系統將血型分為兩型:Rh陽性型和Rh陰性型。在白種人中,85%為Rh陽性血型,15%為Rh陰性血型。在我國,99%的人屬Rh陽性血型,Rh陰性屬於稀有血型。

A-A:A、O ; A-B:A、B、O、AB ; A-AB:A、B、AB ; A-O:A、O

B-B:B、O ; B-AB:A、B、AB ; B-O:B、O ; O-AB:A、B

O-O:O ; AB-AB:A、B、AB 雙方若有一人為AB型,寶寶就不可能是O型。雙方若都是O型,則寶寶只能是O型。

12. 體重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18.5-23.9屬正常

13.體重指數最佳減肥速度:每月減重1-2千克

體重超標的人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減輕體重。減肥過快、過猛會導致體重反彈、厭食症、貧血、營養不良、月經不調、脫發、記憶力減退、骨質舒松等不良反應。

14.腰圍: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為腹型肥胖

腰圍是判斷腹部脂肪蓄積,幾腹型肥胖(也稱為「蘋果型肥胖」)的指標。腹型肥胖目前被認為是冠心病、代謝綜合症的重要危險因素。如果體重指數尚未達到肥胖程度,但腰圍已超標,說明你屬於腹型肥胖。腹型肥胖比全身肥胖的人更危險,更容易受冠心病、糖尿病的「青睞」。

15.肥胖信號:一個月增重1.5千克

在體重剛開始往上「長」的時候就及時發現,並採取減肥措施,往往能收到顯著效果。出現下列情況,常提示有體重增加趨勢:稍稍運動就喘不過氣來,有疲倦無力感,動不動就汗流浹背,出現下背,髖部及膝關節疼痛。

16.血壓值:正常時,收縮壓糖尿病診斷標准:空腹血糖>7.0毫摩/升,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11.1毫摩/升

如果符合上述標准,則已是糖尿病患者,應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降糖治療,千萬不要因為糖尿病「沒什麼感覺」而拒絕治療。血糖如果不好好控制,全身各器官都會受累。

18.糖尿病排除標准:空腹血糖>6.1毫摩/升,和(或)餐後2小時血糖>7.8毫摩/升

19.糖尿病前期診斷標准:6.1毫摩/升11.1毫摩/升

如果血糖值高於正常,但還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准,說明正處於糖尿病前期,如不提高警惕,不積極干預,很快會發展為糖尿病。

20.糖尿病預警信號:空腹血糖>5.6毫摩/升

當空腹血糖超過該標准時,糖尿病的發病率會顯著增加,缺血性心臟病等心血管時間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21.糖化血紅蛋白正常值≤6.5%

糖化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結合的產物,能反映采血前三個月的年個斤微億 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壞最有效、最可靠的指標。糖尿病患者應將糖化血紅蛋白≤7.0%作為治療達標的標准之一,老年人可略放寬標准(7.0%-7.5%),中青年人應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或更低。糖化血紅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關並發症可減少20%。

22.骨密度最高期:30-40歲

每個人一生中骨密度最高(骨峰值)的時期一般出現在30-40歲,受出生後營養、發育和遺傳等因素的影響,骨峰值有高有低。男性一般從40歲開始,女性一般從35歲開始,骨峰值開始下降,女性在絕經後5年內,男性在70歲以後,骨量丟失最快。骨峰值高的人,其骨內含鈣量高,年老以後發生骨質疏鬆的程度較輕、時間較晚。因此,40歲之前的人應該把握機會,保證每天足夠的營養和鈣的攝入,並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努力提高自己的骨峰值。

23.每人每日用油25克為宜

烹調時最好用植物油,以為植物油含對心臟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由於油的熱量比較高,因此用量不宜過多,否則熱量過剩,也會轉化為體內脂肪,讓人變胖。

24.每天食鹽量不宜超過6克

鹽是引發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口味較重的人應特別注意。每天的食鹽量還應包括醬油、腌菜、鹹蛋等中的含鹽量。

25.每天吃蔬菜400-500克

每天實用的蔬菜一半以上應為有色蔬菜,如綠葉蔬菜、紅黃色蔬菜。蔬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熱量又很低。

26.每日攝入鈣:健康成人600-800毫克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鈣供給量:成人600-800毫克/天,孕婦1200毫克/天,乳母2000毫克/天。乳及乳製品含鈣豐富,吸收率高。水產品中,蝦皮、海帶,豆製品含鈣較多。為促進鈣的吸收,應適當補充維生素D並多曬太陽。

27.每天飲水1500毫升以上

飲水量包括每天攝入的茶水、湯、水果等食物的總含水量。飲水的方式很有講究,口不渴也要飲水,不要一次 大量飲水,應飲白開水或清茶,不要用含糖飲料代替水等。

28.中風康復最佳時機:腦梗死後3天,腦出血後5-7天

29.丙氨醯轉氨酶(GPT或ALT)正常值甲胎蛋白(AFP)中風溶栓「時間窗」:起病後3小時

腦梗死發生後,若能在起病後3小時內給於靜脈內溶栓治療,可最大限度地疏通堵塞血管,拯救瀕死的腦細胞,有效減少並發症和後遺症的發生。

30.18-45歲、近視度數1200,眼部有活動性病變(如炎症、青光眼、乾眼症等);角膜中央厚度B超檢查:40歲以上,每年一次

超聲檢查具有無創、無輻射、便捷及准確等優點,不僅可發現結石、囊腫、脂肪肝等常見疾病,還能早期發現某些腫瘤。受超聲波無力性質所限,超聲檢查較適合實體器官,如肝、脾、腎等,一般不適合含氣器官(比如腸胃)和骨骼系統。

31.鉬靶攝影:40歲以上女性,每年查一次

乳腺鉬靶攝影對乳腺疾病,特別是對早期乳腺癌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臨床上將其作為除體檢之外首選的影像學診斷方法。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用從35歲開始煤田接受一次鉬靶攝影檢查。40歲以後根據醫生意見適當增加檢查次數。

32.骨密度檢測:女性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每年測一次

我國6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的患病率,女性為30%-35%,男性為10%-20%。骨質舒松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引起腰酸背痛、身材變矮、駝背和骨折等。

33.預產期計算:末次月經日期的月份加9或減3,為預產期的月份數;天數加7,為預產期的日期數

由於每個女性月經周期長短不一,因此計算出來的預產期與分娩日期可能會有1-2周的誤差。

34.產前檢查:9次最佳

除孕早期需檢查一次以確定懷孕外,自孕中期起至足月妊娠,約需9次產前檢查。一般孕20周-36周,每4周檢查一次;孕36周後,每周檢查一次。9次檢查時間分別是20周、24周、28周、32周、36周、37周、38周、39周、40周。正規產前檢查一般為9次,但對具有某些高危因素的孕婦而言,可能需要隨時增減檢查次數和項目。

35.孕期體重增加不宜超過15千克

孕前體重正常的婦女,孕期體重可增加11.25-15千克。孕前體重偏輕的婦女,孕期體重可增加2.6-18千克。孕前體重偏重的婦女,孕期體重增加應有一定的控制,為6.75-11.25千克。孕期體重增加會影響到胎兒的生長速度和體重。孕期體重臟家過多多快,不僅會增加巨大兒的發生率,還會增加產後減肥的難度。反之,若體重增加過少,則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

36. 孕婦用葯:停經5-10周用葯最危險

在受孕受的最初2周,受精卵若收到葯物影響可能有兩種結局:一種是自然流產;另一種是受精卵自我修復損傷,並繼續發育成一個正常胎兒。因此,如果孕婦不小心在這個階段服了葯,可以採取靜觀其變、順其自然的態度。但受孕後3-8 周(即停經5-10)周是胚胎器官分化發育的關鍵階段,此時若接觸有害葯物,胚胎器官可能會因此致畸。由於大多數葯物對胎兒的影響都集中在孕早期,而此時有相當多的孕婦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懷孕了,為確保安全,准媽媽們應該在准備懷孕階段就開始考慮用葯安全問題。

37.足月產:妊娠滿37周至不滿42周分娩者

早產:妊娠滿28周至不滿37 周間分娩者。過期產:妊娠達42周或超過42周分娩者。孕38周的時候生產,雖未到達預產期(孕40周),也算足月產。

38.新生兒體重:正常是2500-4000克

出生體重4000克,稱巨大兒。巨大兒不但會增加難產率、剖宮產率,而且孕期增加體重過多,會是孕婦感到不適、妊娠期並發症發生率增高,並且產後要減掉這些多餘的體重也很困難。低體重兒主要包括早產兒和小樣兒。這些孩子因「先天不足」,並發症很多,圍產期死亡率高。為杜絕這「一大一小」現象,定期產檢,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干預非常重要。

39. 新生兒身長:足月的約50厘米

小兒出生後第一年身高增長最快,全年約增長25厘米。1歲以後增長速度減慢,全年約增長10厘米。2歲以後增長更慢,平均每年增長5厘米。2-3歲小兒身高計算公式:身高=年齡*6+77厘米。如果2歲孩子的身高在一年裡幾乎沒怎麼增加,應提高警惕,盡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排除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問題。

40. 乳牙萌出:6個月時,第一顆乳牙萌出

小兒出牙一般為6-7個月,可有早於4個月,最遲不要超過10個月。乳牙共20顆,最晚於2歲半出齊,恆牙於6歲時開始長出。11月大的孩子未出牙,或者兩歲半以上孩子牙未出齊皆屬異常,應查明原因。克汀病,佝僂病,營養不良患兒出牙較晚。

41.「地包天」最佳治療期:4歲

矯正「地包天」的原則是消除病因,早期矯治防止畸形。國外正畸醫師主張從4歲起開始治療「地包天」,一直持續到18歲。乳牙期的「地包天」危害很大,不僅會妨礙小兒口腔、顏面和頜骨的正常生長發育,還會對小兒的咀嚼、發音、社交,乃至心理造成不良影響,應盡早治療。

42.性早熟:女孩8周歲以前乳房開始發育或10周歲以前出現月經,男孩9周歲以前出現陰莖、睾丸增大

除器質性病變(顱內腫瘤)引起的性早熟需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外,性早熟對兒童的最大危害是長不高,因為性激素提前分泌將使骨骼提早閉合。另外,從社會角度看,性早熟孩會給孩子帶來腹面的心理影響。營養過剩、盲目進補是導致目前兒童性早熟越來越多的重要原因。家長們切莫因為怕孩子營養不夠,而不斷給孩子亂補營養,亂吃補品,以免「因愛成害」。

43.弱視:矯正視力 ≤0.8

弱視是一種眼科檢查無異常病變,但矯正視力低於0.8的眼病。弱視患者無完善的立體視覺功能,不能從事精細工作。弱視的療效與年齡密切相關。一般認為,4-6歲為治療最佳時期,12歲以後療效逐漸降低,成年後基本無治癒可能。由於弱視小兒雙眼的外觀與正常兒童無異,光靠觀察很難發現異常,因此建議4周歲以上的孩子定期去醫院檢查視力,以便早期發現弱視。

44.小兒隱睾:最晚手術不能遲於4歲

隱睾是一種常見的睾丸先天性異常,患者的一側或者雙側睾丸未能正常降入陰囊,若不及早診治,將會造成不育或睾丸腫瘤等嚴重問題。目前主張隱睾要早期治療。1歲以內的隱睾,應耐心觀察,等待其自然下降;1歲以後的隱睾,應首先進行內科治療,若療效不佳,可施行外科手術治療。多數專家認為,生後1-2年做隱睾手術最好,最晚不應超過4周歲。

45.冠脈狹窄>70%,需做介入治療

一般認為,冠狀動脈狹窄70%,則需做介入治療。若有明顯症狀,狹窄聽力損失60分貝左右,佩帶助聽器效果最好

一般地說,單側耳聾或輕度耳聾不需戴助聽器;聽力損失35-85分貝者,建議使用助聽器;聽力損失核素檢查30次=拍1次X線胸片

檢查心臟、甲狀腺、肺、消化道等疾病中經常需要用到放射性核素檢查,是和平利用原子能的一項技術,帶有一定的放射性,不少患者因此對該項檢查頗有顧慮。其實,受檢者在接受該檢查時所受的輻射劑量僅為拍攝X線胸片的1/30,不會對健康造成任何影響.

⑹ 「生活護理中的醫學知識:你不得不知的8個小常識」

常識1:手部衛生

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手部衛生有多重要嗎?手是我們最常接觸外界的部位,也是最容易傳播病菌的地方。所以,經常洗手是預防感染疾病的基礎。尤其是在飯前、便後、處理生食後應及時徹底洗手。

常識2:防曬

許多人都非常關注防曬,但你了解SPF指數的含義嗎?SPF防曬指數的縮寫,它代表了防曬霜抵抗紫外線的能力。一般來說,SPF越高,代表防曬能力越強,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完全忽略補擦防曬霜的頻率。

常識3:眼部護理

現代人因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眼部疲勞和不適已經成為常見問題。因此,眼部護理尤為重要。適當的用眼休息遠離電子屏幕定期檢查視力是保護眼睛健康的關鍵。

常識4:睡眠質量

良好的睡眠質量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一般成年人每晚應保持7-9小時的睡眠時間,養成規律作息的習慣,對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有益處。

常識5:健康飲食

科學的飲食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多攝入蔬果、控制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避免過量攝入鹽分和糖分,對預防很多慢性病有很大的幫助。

常識6:運動方式

運動有利於增強身體素質,但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和強度很關鍵。長期堅持適當的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能夠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代謝水平。

常識7:心理調節

生活中的壓力不可避免,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十分重要。適當的放鬆方式尋求心理咨詢都對緩解壓力和改善心情有積極作用。

常識8:常規體檢

定期進行體檢可以幫助早期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及時採取干預措施。對於不同年齡段的人群來說,常規的體檢項目也會有所不同。

感謝您閱讀本文所介紹的醫學小常識,相信這些知識對您的生活和健康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