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七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歸納
很多同學都需要及時整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我整理了一些七年級的數學知識點,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數學知識點
第一章:有理數的運算:本章節主要介紹概念性知識,通過圖形或符號來區分數之間的關系。定義如下:
1、有理數的概念:正整數、0、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統稱為有理數;數軸與原點: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就叫做數軸,在這條直線上任取一個點表示0,這個點叫做原點,在原點的左邊或原點下邊的點到原點的距離用負數表示,在原點的右邊或上邊的數到原點的距離用正數表示,在數軸上與原點距離相反相等的兩個點代表的兩個數為相反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a到原點的距離叫這個數的絕對值。
2、有理數的加減法:同號的兩個數相加,符號不變,絕對值相加;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和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數的絕對值減較小的數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一個有理數減去另一個有理數,相當於加這個數的相反數;
3、有理數的乘除法:同號兩個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乘法的積為他們的絕對值相乘,除法為被除數乘以除數的倒數,除數不能為0;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0沒有倒數;整數的乘法交換率和結合率同樣適用於有理數;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做冪,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數,n叫做指數,寫作a∧n;
4、有理數的混合運算:先乘方,再乘除,最後加減;同級運算,從左到右進行;如有括弧,先做括弧內的運算,按小括弧、中括弧、大括弧依次進行。
5、科學記數法:把一個大於10的數表示成a×10∧n的形式叫做科學計數法,其中a大於或等於1且小於10,n為正整數。
第二章:整式的加減:整式的加減即是合並同類項的計算;在一個式子中,所含字母相同,並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幾個常數項也是同類項;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合並成一項叫做合並同類項,合並同類項後,所得項的系數是合並前各同類項的系數和,且字母連同他的指數不變;一般幾個整數相加,如果有括弧先去括弧,然後在合並同類項,如果括弧外的因數是正數,去括弧後原括弧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如果括弧外的因數是負數,去括弧後原括弧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反。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一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未知數的次數都是1,等號兩邊都是整數,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式子結果仍相等,方程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結果仍相等。
第四章:本章主要介紹立體圖形及幾何圖形的認識;點、線、面、體的關系的認識;直線、射線、線段的認識;不同角的概念及大小的比較。
1、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個平面內的幾何圖形叫做平面圖形;有些幾何圖形的各部分不在同一個平面上,它們被稱為立體圖形,如長方體、圓柱、圓錐等;有些立體圖形是由一些平面圖形圍成的,將它們展開成平面圖形,展開的平面圖形就叫做這個立體圖形的展開圖;
2、點、線、面、體的認識:幾何體叫做體,包圍著體的叫做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叫作線,線和線相交的地方叫做點,線由無數個點構成;
3、直線、射線、線段的認識:經過兩個點由且只有一條直線,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兩個點之間的連線,最短的叫做線段,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的距離,由線段向一端無限延長,叫射線;
4、角:如果兩個角的和等於90°,那麼這兩個角互為餘角;如果兩個角的和等於180°,那麼這兩個角互為補角;從一個角的頂點出發。把這個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的射線叫做這個角的平分線,把這3個相等角的兩條射線叫這個角的三分線。
七年級數學考點歸納
1.大於0的數叫做正數。
2.在正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做負數。
3.整數和分數統稱為有理數。
4.人們通常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做數軸。
5.在直線上任取一個點表示數0,這個點叫做原點。
6.一般的,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
7.由絕對值的定義可知:
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
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
0的絕對值是0。
8.正數大於0,0大於負數,正數大於負數。
9.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數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負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3)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11.有理數的加法中,兩個數相加,交換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12.有理數的加法中,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13.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14.有理數乘法法則: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向乘。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數中仍然有: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16.一般的,有理數乘法中,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相等。
17.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積相等。
18.一般地,一個數同兩個數的和相乘,等於把這個數分別同這兩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
19.有理數除法法則: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
20.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於0的數,都得0。
21.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做冪。在an中,a叫做底數,n叫做指數。
初一數學上冊知識點
1、幾個重要的代數式(m、n表示整數)。
(1)a與b的平方差是:a2-b2;a與b差的平方是:(a-b)2;
(2)若a、b、c是正整數,則兩位整數是:10a+b,則三位整數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數,則被5除商m余n的數是:5m+n;偶數是:2n,奇數是:2n+1;三個連續整數是:n-1、n、n+1;
(4)若b>0,則正數是:a2+b,負數是:-a2-b,非負數是:a2,非正數是:-a2.
2、列代數式的幾個注意事項:
(1)數與字母相乘,或字母與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寫;
(2)數與數相乘,仍應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號;
(3)數與字母相乘時,一般在結果中把數寫在字母前面,如a×5應寫成5a;
(4)帶分數與字母相乘時,要把帶分數改成假分數形式,如a×應寫成a;
(5)在代數式中出現除法運算時,一般用分數線將被除式和除式聯系,如3÷a寫成的形式;
(6)a與b的差寫作a-b,要注意字母順序;若只說兩數的差,當分別設兩數為a、b時,則應分類,寫做a-b和b-a.
3、有理數比大小:
(1)正數的絕對值越大,這個數越大;
(2)正數永遠比0大,負數永遠比0小;
(3)正數大於一切負數;
(4)兩個負數比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5)數軸上的兩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
(6)大數-小數>0,小數-大數<0.
以上就是一些七年級數學的知識點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Ⅱ 初一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北師大版)
Nice to help you!
重點知識
1.一個n稜柱,有n條側棱,2n個頂點,3n條棱,(n+2)個面.
2.稜柱有n個面,最多就可以截出n邊形.
3.正方體可以截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五邊形、六邊形.
4.n邊形從某個頂點出發可分為(n-2)個三角形,從某個邊上出發可分為(n-1)個三角形,從內部出發可分為n個三角形.
以上為我平時的課上小計,供你參考.
Ⅲ 七年級上冊數學第一章《有理數》知識點總結
有理數是「數與代數」領域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現實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是繼續學習實數、代數式、方程、不等式、直角坐標系、函數、統計等數學內容以及相關學科知識的基礎。下面是由我為你精心編輯的七年級上冊數學第一章《有理數》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
一、正數與負數
1.在實際中表示意義相反的量 上升5米記為5米; -8米則表示下降8米。
2.正數:大於0的數。
3.負數:在正數的前面加上「-」。
4.0的含義:
①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②0在計數時表示沒有,比如0元;
③0表示某種量的基準,比如0℃表示溫度的基準
5.有理數的分類
②分數概念
(1)小學學的分數,百分數,有限小數,無限循環小數都可以轉化為分數,現統稱分數;
(2)無限不循環小數不屬於有理數,如:π=3.141592... 2.010010001...
③、「非」的概念
非負數:正數和0 非正分數:負分數
非正數:負數和0 非負分數:正分數
非負整數:正整數和0
非正整數:負整數和0
二、數軸
1.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通常原點用「O」表示,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單位長度為1.
2.如何畫數軸
①畫直線(一般畫成水平的),定原點,標出原點「O」;
②取原點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並標出箭頭;
③選適當的長度為單位長度,並標出-3,-2,-1,1,2,3……各點。
3.數軸上的點與有理數:
(1)數軸上的點與有理數一一對應 (2)左邊的數0>負數;
2.兩個負數比較
①右邊的點表示的數比左邊的點表示的數大。
②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三、有理數的運算
1.有理數的加法:
加法一般步驟:
①確定符號:同號取相同的符號。
異號取絕對值大的.加數的符號。
②確定絕對值:同號將絕對值相加。
異號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一個數與0相加,仍得這個數。
用字母表示加法的交換律a+b=b+a;加法結合律a+b+c=(a+b)+c=a+(b+c)。
三個或三個以上有理數相加,可以寫成這些數的連加式,對於連加式,根據加法
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可以任意交換加數的位置,也可先把其中的某幾個數相加。
根據算式的特徵,恰當地運用運算律,可以使運算簡便:
①符號相同的數先相加--同號結合法
②互為相反數的先相加--相反數結合法
③分母相同的數先相加--同分母結合法
④正數與正數,小數與小數相加--同形結合法
2.有理數的減法:
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加減法混合運算,把減法轉化為加法再計算。
3.代數和: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將加減法統一成加法運算,轉化為求幾個正數或負數的和。
在一個和式中,可以把各個加數的括弧和括弧前面的加號省略不寫,寫成省略加號的和的形式。
4.有理數的乘法:
乘法步驟:1、確定符號:同號正,異號負。
2、絕對值:求積。
任何數與0相乘,都得0。任何數與-1相乘都得這個數的相反數。
多個有理數相乘的運算:
幾個非0有理數相乘時,當負因數個數是偶數時,積為正;負因數個數是奇數時,積為負;
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
5.有理數的除法:
除法步驟:1、確定符號:同號正,異號負。
2、絕對值:相除。
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數等於乘上這個數的倒數。
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於0的數都得0。
四、倒數
①乘積是1的兩個數叫作互為倒數。
②a的倒數是a分之1(a≠0)
③a與b互為倒數 ab=1
④正數的倒數還是正數,負數的倒數還是負數,0沒有倒數。
五、乘方
①求幾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
a·a·…·a=an
②底數、指數、冪
Ⅳ 七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第一章
學習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邊是付出,一邊是收獲,少付出少收獲,多付出多收獲,不勞必定無獲!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 七年級數學 上冊知識點 總結 第一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章有理數
一.正數和負數
⒈正數和負數的概念
負數:比0小的數 正數:比0大的數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注意: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數,當a表示正數時,-a是負數;當a表示負數時,-a是正數;當a表示0時,-a仍是0。(如果出判斷題為:帶正號的數是正數,帶負號的數是負數,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簡單判斷)
②正數有時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時「+」省略不寫。所以省略「+」的正數的符號是正號。
2.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若正數表示某種意義的量,則負數可以表示具有與該正數相反意義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為:+8℃;零下8℃表示為:-8℃
支出與收入;增加與減少;盈利與虧損;北與南;東與西;漲與跌;增長與降低等等是相對相反量,它們計數:
比原先多了的數,增加增長了的數一般記為正數;相反,比原先少了的數,減少降低了的數一般記為負數。
3.0表示的意義
⑴0表示「 沒有」,如教室里有0個人,就是說教室里沒有人;
⑵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線,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二.有理數
1.有理數的概念
⑴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為整數(0和正整數統稱為自然數)
⑵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為分數
⑶正整數,0,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都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這樣的數稱為有理數。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數的數才是有理數。①π是無限不循環小數,不能寫成分數形式,不是有理數。②有限小數和無限循環小數都可化成分數,都是有理數。
注意:引入負數以後,奇數和偶數的范圍也擴大了,像-2,-4,-6,-8…也是偶數,-1,-3,-5…也是奇數。
2. (1)凡能寫成形式的數,都是有理數.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正分數、負分數統稱分數;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注意:0即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a不一定是負數,+a也不一定是正數;p不是有理數;
(2)有理數的分類: ①按正、負分類:
②按有理數的意義來分:
總結:①正整數、0統稱為非負整數(也叫自然數)
②負整數、0統稱為非正整數
③正有理數、0統稱為非負有理數
④負有理數、0統稱為非正有理數
(3)注意:有理數中,1、0、-1是三個特殊的數,它們有自己的特性;這三個數把數軸上的數分成四個區域,這四個區域的數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數? 0和正整數;a>0 ? a是正數;a<0 ? a是負數;
a≥0 ? a是正數或0 ? a是非負數;a≤ 0 ? a是負數或0 ? a是非正數.
三.數軸
⒈數軸的概念
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注意:⑴數軸是一條向兩端無限延伸的直線;⑵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是數軸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⑶同一數軸上的單位長度要統一;⑷數軸的三要素都是根據實際需要規定的。
2.數軸上的點與有理數的關系
⑴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正有理數可用原點右邊的點表示,負有理數可用原點左邊的點表示,0用原點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出來,但數軸上的點不都表示有理數,也就是說,有理數與數軸上的點不是一一對應關系。(如,數軸上的點π不是有理數)
3.利用數軸表示兩數大小
⑴在數軸上數的大小比較,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
⑵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正數大於負數;
⑶兩個負數比較,距離原點遠的數比距離原點近的數小。
4.數軸上特殊的最大(小)數
⑴最小的自然數是0,無最大的自然數;
⑵最小的正整數是1,無最大的正整數;
⑶最大的負整數是-1,無最小的負整數
5.a可以表示什麼數
⑴a>0表示a是正數;反之,a是正數,則a>0;
⑵a<0表示a是負數;反之,a是負數,則a<0
⑶a=0表示a是0;反之,a是0,,則a=0
6.數軸上點的移動規律
根據點的移動,向左移動幾個單位長度則減去幾,向右移動幾個單位長度則加上幾,從而得到所需的點的位置。
四.相反數
⒈相反數
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其中一個是另一個的相反數,0的相反數是0。
注意:⑴相反數是成對出現的;⑵相反數只有符號不同,若一個為正,則另一個為負;
⑶0的相反數是它本身;相反數為本身的數是0。
2.相反數的性質與判定
⑴任何數都有相反數,且只有一個;
⑵0的相反數是0;
⑶互為相反數的兩數和為0,和為0的兩數互為相反數,即a,b互為相反數,則a+b=0
3.相反數的幾何意義
在數軸上與原點距離相等的兩點表示的兩個數,是互為相反數;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在數軸上的對應點(0除外)在原點兩旁,並且與原點的距離相等。0的相反數對應原點;原點表示0的相反數。
說明:在數軸上,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點關於原點對稱。
4.相反數的求法
⑴求一個數的相反數,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負號「-」即可求得(如:5的相反數是-5);0的相反數還是0;
⑵求多個數的和或差的相反數是,要用括弧括起來再添「-」,然後化簡(如;5a+b的相反數是-(5a+b)。化簡得-5a-b);注意: a-b+c的相反數是-a+b-c;a-b的相反數是b-a;a+b的相反數是-a-b;
⑶求前面帶「-」的單個數,也應先用括弧括起來再添「-」,然後化簡(如:-5的相反數是-(-5),化簡得5);)相反數的和為0 ? a+b=0 ? a、b互為相反數
5.相反數的表示 方法
⑴一般地,數a 的相反數是-a ,其中a是任意有理數,可以是正數、負數或0。
當a>0時,-a<0(正數的相反數是負數)
當a<0時,-a>0(負數的相反數是正數)
當a=0時,-a=0,(0的相反數是0)
6.多重符號的化簡
多重符號的化簡規律:「+」號的個數不影響化簡的結果,可以直接省略;「-」號的個數決定最後化簡結果;即:「-」的個數是奇數時,結果為負,「-」的個數是偶數時,結果為正。
五.絕對值
⒈絕對值的幾何定義
一般地,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a的絕對值,記作|a|。
2.絕對值的代數定義
⑴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 ⑵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 ⑶0的絕對值是0.
可用字母表示為:
①如果a>0,那麼|a|=a; ②如果a<0,那麼|a|=-a; ③如果a=0,那麼|a|=0。
可歸納為①:a≥0,<═> |a|=a (非負數的絕對值等於本身;絕對值等於本身的數是非負數。)
②a≤0,<═> |a|=-a (非正數的絕對值等於其相反數;絕對值等於其相反數的數是非正數。)
3.絕對值的性質
任何一個有理數的絕對值都是非負數,也就是說絕對值具有非負性。所以,a取任何有理數,都有|a|≥0。即 (1)正數的絕對值是其本身,0的絕對值是0,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注意:絕對值的意義是數軸上表示某數的點離開原點的距離;絕對值是0的數是0.即:a=0 <═> |a|=0;
⑵一個數的絕對值是非負數,絕對值最小的數是0.絕對值可表示為:或 ;即:|a|≥0;絕對值的問題經常分類討論;
⑶任何數的絕對值都不小於原數。即:|a|≥a; ; ;
⑷絕對值是相同正數的數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即:若|x|=a(a>0),則x=±a;
⑸互為相反數的兩數的絕對值相等。即:|-a|=|a|或若a+b=0,則|a|=|b|;|a|是重要的非負數,即|a|≥0;注意:|a|·|b|=|a·b|,
⑹絕對值相等的兩數相等或互為相反數。即:|a|=|b|,則a=b或a=-b;
⑺若幾個數的絕對值的和等於0,則這幾個數就同時為0。即|a|+|b|=0,則a=0且b=0。
(非負數的常用性質:若幾個非負數的和為0,則有且只有這幾個非負數同時為0)
4.有理數大小的比較
⑴利用數軸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數軸上的兩個數相比較,左邊的數總比右邊的數小,或者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
⑵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異號兩數比較大小,正數大於負數。
(3)正數的絕對值越大,這個數越大;
(4)正數永遠比0大,負數永遠比0小;
(5)正數大於一切負數;
(6)大數-小數 > 0,小數-大數 < 0.
5.絕對值的化簡
①當a≥0時, |a|=a ; ②當a≤0時, |a|=-a
6.已知一個數的絕對值,求這個數
一個數a的絕對值就是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到原點的距離,一般地,絕對值為同一個正數的有理數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絕對值為0的數是0,沒有絕對值為負數的數。
六.有理數的加減法.
1.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⑴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⑵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⑶互為相反數的兩數相加,和為零;
⑷一個數與0相加,仍得這個數。
2.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
⑴加法交換律:a+b=b+a
⑵加法結合律:(a+b)+c=a+(b+c)
在運用運算律時,一定要根據需要靈活運用,以達到化簡的目的,通常有下列規律:
①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先相加——「相反數結合法」;
②符號相同的兩個數先相加——「同號結合法」;
③分母相同的數先相加——「同分母結合法」;
④幾個數相加得到整數,先相加——「湊整法」;
⑤整數與整數、小數與小數相加——「同形結合法」。
3.加法性質
一個數加正數後的和比原數大;加負數後的和比原數小;加0後的和等於原數。即:
⑴當b>0時,a+b>a ⑵當b<0時,a+b
4.有理數減法法則
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用字母表示為:a-b=a+(-b)。
5.有理數加減法統一成加法的意義
在有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中,根據有理數減法法則,可以將減法轉化成加法後,再按照加法法則進行計算。
在和式里,通常把各個加數的括弧和它前面的加號省略不寫,寫成省略加號的和的形式。如:
(-8)+(-7)+(-6)+(+5)=-8-7-6+5.
和式的讀法:①按這個式子表示的意義讀作「負8、負7、負6、正5的和」
②按運算意義讀作「負8減7減6加5」
6.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中運用結合律時的一些技巧:
七.有理數的乘除法
1.有理數的乘法法則
法則一: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專指「兩數相乘」的情況,如果因數超過兩個,就必須運用法則三)
法則二: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法則三:幾個不是0的數相乘,負因數的個數是偶數時,積是正數;負因數的個數是奇數時,積是負數;
法則四:幾個數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數為0,則積等於0.
2.倒數
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其中一個數叫做另一個數的倒數,用式子表示為a·=1(a≠0),就是說a和互為倒數,即a是的倒數,是a的倒數。
互為倒數: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注意:0沒有倒數;若 a≠0,那麼的倒數是;倒數是本身的數是±1;若ab=1? a、b互為倒數;若ab=-1? a、b互為負倒數.
注意:①0沒有倒數;
②求假分數或真分數的倒數,只要把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點顛倒位置即可;求帶分數的倒數時,先把帶分數化為假分數,再把分子、分母顛倒位置;
③正數的倒數是正數,負數的倒數是負數。(求一個數的倒數,不改變這個數的性質);
④倒數等於它本身的數是1或-1,不包括0。
3.有理數的乘法運算律
⑴乘法交換律:一般地,有理數乘法中,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相等。即ab=ba
⑵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積相等。即(ab)c=a(bc).
⑶乘法分配律:一般地,一個數同兩個數的和相乘,等於把這個數分別同這兩個數相乘,在把積相加。即a(b+c)=ab+ac
4.有理數的除法法則
(1)除以一個不等0的數,等於乘以這個數的倒數;注意:零不能做除數,
(2)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於0的數,都得0
5.有理數的乘除混合運算
(1)乘除混合運算往往先將除法化成乘法,然後確定積的符號,最後求出結果。
(2)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如無括弧指出先做什麼運算,則按照『先乘除,後加減』的順序進行。
八.有理數的乘方
1.乘方的概念
求n 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做冪。在 中,a 叫做底數,n 叫做指數。
(1)a2是重要的非負數,即a2≥0;若a2+|b|=0 ? a=0,b=0;
(2)據規律 底數的小數點移動一位,平方數的小數點移動二位
2.乘方的性質
(1)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的正數;注意:當n為正奇數時: (-a)n=-an或(a -b)n=-(b-a)n , 當n為正偶數時: (-a)n =an 或 (a-b)n=(b-a)n .
(2)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0的任何正整數次冪都是0。
九.有理數的混合運算
做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時,應注意以下運算順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後加減;
2.同級運算,從左到右進行;
3.如有括弧,先做括弧內的運算,按小括弧,中括弧,大括弧依次進行。
十.科學記數法
把一個大於10的數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n是正整數),這種記數法是科學記數法
近似數的精確位:一個近似數,四捨五入到那一位,就說這個近似數的精確到那一位.
有效數字:從左邊第一個不為零的數字起,到精確的位數止,所有數字,都叫這個近似數的有效數字.
混合運演算法則:先乘方,後乘除,最後加減;注意:怎樣算簡單,怎樣算準確,是數學計算的最重要的原則.
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題目要求的數代入,並驗證題設成立而進行猜想的一種方法,但不能用於證明.
等於本身的數匯總:
相反數等於本身的數:0
倒數等於本身的數:1,-1
絕對值等於本身的數:正數和0
平方等於本身的數:0,1
立方等於本身的數:0,1,-1.
七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第一章相關 文章 :
★ 高一數學必修三第一章復習題
★ 高一數學必修1第一章測試題含答案
★ 7年級下冊生物思維導圖
★ 八年級上冊數學手抄報內容
Ⅳ 初一第一單元數學知識總結歸納
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說,數學是很重要的一門學科,我整理了數學第一單元的知識點。
正數和負數
1、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書叫做負數。
2、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
3、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
4、在同一個問題中,分別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義
有理數
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分數。
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
數軸
1、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2、數軸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達。
注意事項:(1)數軸的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2)同一根數軸,單位長度不能改變。
一般地,設是一個正數,則數軸上表示a的點在原點的右邊,與原點的距離是a個單位長度;表示數-a的點在原點的左邊,與原點的距離是a個單位長度。
相反數
1、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
2、數軸上表示相反數的兩個點關於原點對稱。
3、在任意一個數前面添上「-」號,新的數就表示原數的相反數。
絕對值
1、一般地,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
2、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的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
3、比較有理數的大小
(1)正數大於0,0大於負數,正數大於負數。
(2)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數的運算
1、有理數的加法:
(1)有理數加法法則:
①同號兩數相加,去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②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③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結果為0;
④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2)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
加法的交換律:a+b+c=a+(b+c);
加法的結合律:(a+b)+c=a+(b+c)
用加法的運算路進行簡便運算的基本思路是:先把互為相反數得數相加;把同分母的分數先相加;把相加得整數的數先相加。
2、有理數的減法:
(1)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2)有理數減法常見錯誤:顧此失彼,沒有顧到結果的符號;仍用小學計算的習慣不把減法變加法;只改變運算符號,不改變減數的符號,沒有把減數變成相反數。
(3)有理數加法混合運算步驟:先把減法變成加法,再按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運算。
3、有理數的乘法
(1)有理數乘法的法則:兩個有理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任何數與0相乘都得0。
(2)有理數乘法的運算律:交換律:ab=ba;結合律:(ab)c=a(bc);交換律:a(b+c)=ab+ac
(3)倒數的定義:乘積是1的兩個有理數互為倒數,即ab=1,那麼a和b互為倒數;倒數也可以看成是把分子分母的位置顛倒過來。
4、有理數的除法
有理數除法法則:除以一個數,等於乘上這個數的倒數,0不能做除數。這個法則可以把除法轉化為乘法;除法法則也可以看成是:兩個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於0的數都等於0.5。
以上是我整理的數學的知識點,希望能幫到你。
Ⅵ 七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知識總結
第一章 整式的運算
一. 整式
※1. 單項式
①由數與字母的積組成的代數式叫做單項式。單獨一個數或字母也是單項式。
②單項式的系數是這個單項式的數字因數,作為單項式的系數,必須連同數字前面的性質符號,如果一個單項式只是字母的積,並非沒有系數.
③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
※2.多項式
①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做多項式.在多項式中,每個單項式叫做多項式的項.其中,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項.一個多項式中,次數最高項的次數,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②單項式和多項式都有次數,含有字母的單項式有系數,多項式沒有系數.多項式的每一項都是單項式,一個多項式的項數就是這個多項式作為加數的單項式的個數.多項式中每一項都有它們各自的次數,但是它們的次數不可能都作是為這個多項式的次數,一個多項式的次數只有一個,它是所含各項的次數中最高的那一項次數.
※3.整式單項式和多項式統稱為整式.
二. 整式的加減
¤1. 整式的加減實質上就是去括弧後,合並同類項,運算結果是一個多項式或是單項式.
¤2. 括弧前面是「-」號,去括弧時,括弧內各項要變號,一個數與多項式相乘時,這個數與括弧內各項都要相乘.
三. 同底數冪的乘法
※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 (m,n都是正數)是冪的運算中最基本的法則,在應用法則運算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法則使用的前提條件是:冪的底數相同而且是相乘時,底數a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數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個單項或多項式;
②指數是1時,不要誤以為沒有指數;
③不要將同底數冪的乘法與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對乘法,只要底數相同指數就可以相加;而對於加法,不僅底數相同,還要求指數相同才能相加;
④當三個或三個以上同底數冪相乘時,法則可推廣為 (其中m、n、p均為正數);
⑤公式還可以逆用: (m、n均為正整數)
四.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
※1. 冪的乘方法則: (m,n都是正數)是冪的乘法法則為基礎推導出來的,但兩者不能混淆.
※2. .
※3. 底數有負號時,運算時要注意,底數是a與(-a)時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則化成同底,
如將(-a)3化成-a3
※4.底數有時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區別(ab)n與(a+b)n意義是不同的,不要誤以為(a+b)n=an+bn(a、b均不為零)。
※6.積的乘方法則:積的乘方,等於把積每一個因式分別乘方,再把所得的冪相乘,即 (n為正整數)。
※7.冪的乘方與積乘方法則均可逆向運用。
五. 同底數冪的除法
※1. 同底數冪的除法法則:同底數冪相除,底數不變,指數相減,即 (a≠0,m、n都是正數,且m>n).
※2. 在應用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法則使用的前提條件是「同底數冪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數,所以法則中a≠0.
②任何不等於0的數的0次冪等於1,即 ,如 ,(-2.50=1),則00無意義.
③任何不等於0的數的-p次冪(p是正整數),等於這個數的p的次冪的倒數,即 ( a≠0,p是正整數), 而0-1,0-3都是無意義的;當a>0時,a-p的值一定是正的; 當a<0時,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負的,如 ,
④運算要注意運算順序.
六. 整式的乘法
※1. 單項式乘法法則:單項式相乘,把它們的系數、相同字母分別相乘,對於只在一個單項式里含有的字母,連同它的指數作為積的一個因式。
單項式乘法法則在運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積的系數等於各因式系數積,先確定符號,再計算絕對值。這時容易出現的錯誤的是,將系數相乘與指數相加混淆;
②相同字母相乘,運用同底數的乘法法則;
③只在一個單項式里含有的字母,要連同它的指數作為積的一個因式;
④單項式乘法法則對於三個以上的單項式相乘同樣適用;
⑤單項式乘以單項式,結果仍是一個單項式。
※2.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
單項式乘以多項式,是通過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轉化為單項式乘以單項式,即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就是用單項式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積是一個多項式,其項數與多項式的項數相同;
②運算時要注意積的符號,多項式的每一項都包括它前面的符號;
③在混合運算時,要注意運算順序。
※3.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
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中的每一項乘以另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要防止漏項,檢查的方法是:在沒有合並同類項之前,積的項數應等於原兩個多項式項數的積;
②多項式相乘的結果應注意合並同類項;
③對含有同一個字母的一次項系數是1的兩個一次二項式相乘 ,其二次項系數為1,一次項系數等於兩個因式中常數項的和,常數項是兩個因式中常數項的積。對於一次項系數不為1的兩個一次二項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到
七.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兩數和與這兩數差的積,等於它們的平方差,
※即 。
¤其結構特徵是:
①公式左邊是兩個二項式相乘,兩個二項式中第一項相同,第二項互為相反數;
②公式右邊是兩項的平方差,即相同項的平方與相反項的平方之差。
八.完全平方公式
¤1. 完全平方公式:兩數和(或差)的平方,等於它們的平方和,加上(或減去)它們的積的2倍,
¤即 ;
¤口決: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積在中央;
¤2.結構特徵:
①公式左邊是二項式的完全平方;
②公式右邊共有三項,是二項式中二項的平方和,再加上或減去這兩項乘積的2倍。
¤3.在運用完全平方公式時,要注意公式右邊中間項的符號,以及避免出現 這樣的錯誤。
九.整式的除法
¤1.單項式除法單項式
單項式相除,把系數、同底數冪分別相除,作為商的因式,對於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作為商的一個因式;
¤2.多項式除以單項式
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先把這個多項式的每一項除以單項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點是把多項式除以單項式轉化成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所得商的項數與原多項式的項數相同,另外還要特別注意符號。
Ⅶ 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地第一章的知識總結
初一數學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一、正數和負數
1、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做負數。
2、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
3、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零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
4、在同一個問題中,分別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義。
二、有理數
1、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分數。
2、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
3、把一個數放在一起,就組成一個數的集合,簡稱數集。
三、數軸
1、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2、數軸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達。
3、注意事項:⑴數軸的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數軸,單位長度不能改變。
4、性質:(1)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
(2)正數都大於零,負數都小於零,正數大於負數。
四、相反數
1、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
2、數軸上表示相反數的兩個點關於原點對稱。
3、零的相反數是零。
五、絕對值
1、一般地,在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記做|a|。
2、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
六、有理數的大小比較
1、正數大於0,0大於負數,正數大於負數。
2、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七、有理數的加法
1、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1)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零。
(4)一個數同零相加,仍得這個數。
2、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
(1)加法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即a+b=b+a
(2)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面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即 (a+b)+c=a+(b+c)
八、有理數的減法
1、有理數減法法則
減去一個數,等於加這個數的相反數。即a-b=a+(-b)
九、有理數的乘法
1、有理數的乘法法則
(1)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
(2)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3)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4)幾個不是0的數相乘,負因數的個數是偶數時,積是正數;負因數的個數是奇數時,積是負數。
(5)幾個數相乘,有一個因數為零,積就為零。
2、有理數的乘法的運算律
(1)乘法交換律: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相等。即ab=ba
(2)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積相等。即(ab)c=a(bc)
(3)乘法分配律:一個數同兩個數的和相乘,等於把這個數分別同這兩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即a(b+c)=ab+ac
十、有理數的除法
1、有理數除法法則
(1)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
(2)零不能作除數。
(3)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除。
(4)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於0的數,都得0。
十一、有理數的乘方
1、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做冪。在an中,a叫做底數,n叫做指數,當an看作a的n次方的結果時,也可以讀作a的n次冪。
2、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
3、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0的任何正整數次冪都是0。
十二、有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後算加減;
2、同極運算,從左到右進行;
3、有括弧,先做括弧內的運算,按小括弧、中括弧、大括弧依次進行
十三、科學記數法
1、把一個大於10的數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數數位只有一位的數,n是正整數),使用的是科學記數法。
2、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一個n位整數,其中10的指數是n-1。
十四、近似數和有效數字
1、接近實際數目,但與實際數目還有差別的數叫做近似數。
2、精確度:一個近似數四捨五入到哪一位,就說精確到哪一位。
3、從一個數的左邊第一個非0 數字起,到末位數字止,所有數字都是這個數的有效數字。
4、對於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數a×10n,規定它的有效數字就是a中的有效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