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第三單元知識點總結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第三單元知識點總結

發布時間: 2024-12-07 12:12:25

A.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測量總結怎麼寫

本節課的內容,是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在學生了解了長度單位和厘米的基礎上,學習毫米和分米。

在教學中我安排了一些讓學生量一量的活動。

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揮想像和邏輯推理,使他們體會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引導學生總結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

首先,我拿出准備好的銀行卡,讓學生先估計一下它有多厚,然後實際測量一下,學生一下犯難了,因為銀行卡的厚度不足1厘米,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並讓學生感受到了1毫米大約是一張銀行卡的厚度。

學生在直尺上認識了1毫米後,可以測量不是整厘米的較短的物體。

接下來我拿出10厘米長的硬紙條,讓學生先估計,再測量,從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

認識了「1分米」之後,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找一找」的活動,看誰能發現身邊「1毫米」、「1分米」長的物體。

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我讓他們分小組討論,推選代表發言,答案多種多樣,有的說身份證的厚度,硬幣的厚度,磁卡的厚度等大約是1毫米,還有個小朋友說出了10張紙的厚度大約也是1毫米,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深入地思考問題,在生活中學習了數學,這對於我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好的收獲。

人們經常說「備課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備教材容易,備學生卻難,因為人是活的,他的思維一直是變化當中。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對學生採用填鴨式教學,而要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你對學生的情況只能是把握一條主線「下要保底,上不封頂」。

只有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間,敢於放手讓他們實踐,「培養創造性思維」才不會只是一句空話。

通過這節課,我還充分體驗到了「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自始至終,學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學生的興致很濃。

當我在課堂小結時,有個學生自主提出了一問題,「還有比毫米小的單位嗎」,他的話還沒落音,有個同學馬上回答說:「有,是微米。」還有一個學生竟然說:「還有比微米小的是納米」,他們的回答讓我感到很意外,知識不僅僅局限於課堂,同學們的知識面還是很廣的。

B.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歸納(人教版)

第一單元 時 分 秒

1、鍾面上有3根針,它們分別是時針、分針、秒針,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針,走得最慢的是時針。(時針最短,秒針最長)

2、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鍾面上最長最細的針是秒針。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秒。

4、秒錶: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5、常用時間單位:時、分、秒。

6、時間單位:時、分、秒,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60。

1時=60分 1分=60秒 半時=30分 30分=半時

7、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

8、計算一段時間,可以用結束的時刻減去開始的時刻。

第三單元 測量

1、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m)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單位。

2、運動場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紐扣、鑰匙、身份證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量比較族野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5、1厘米中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6、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單位不同時,要先轉化成相同的單位再計算。

7、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量單位。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可以用「克」作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表示大型物體的質量或載質量一般用「噸」作單位。

8、常用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質量單位 :噸、千克、克,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第二、四單元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的幾位數和最小的幾位數:

的一位數是9, 最小的一位數是0.

的二位數是99, 最小的二位數是10

的三位數是999, 最小的三位數是100

的四位數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數是1000

的五位數是99999, 最小簡穗盯的五位數是10000

的三位數比最小的四位數小1。

2、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10,就向前一位進1;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當作10,加本位再減;如果前一位是0,則再從前一位退1。

3、兩個三位數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4、攔和加法公式:

加數 + 加數 = 和

和 - 另一個加數 = 加數

5、減法公式:

被減數 - 減數 = 差

差 + 減數 = 被減數 或 被減數 = 差 + 減數

被減數 - 差 = 減數

6、口算時:

例:(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2)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

或 先算72-30=42,再算42+2=44

7、問題中出現「大約」、「約」、「估一估」、 「估算」、 「估計一下」 「應准備」等詞語時,都是用估算。

第五單元 倍的認識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 用除法計算: 一個數÷另一個數=倍數

36是4的幾倍? 36÷4=9

已知一個數的幾倍是A,求這個數。 用除法計算: A÷倍數=這個數

已知一個數的5倍數是35,求這個數? 35÷5=7

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 用乘法計算: 一個數×倍數= 結果

9的6倍是多少? 9×6=54

第六單元 多位數乘一位數

1、多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依次去乘多位數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數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在乘法里,乘數也叫做因數。

3、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數相乘還得這個數。

4、三位數乘一位數:積有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第七單元 長方形和正方形

1、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長方形或正方形時,拼成的圖形長和寬越接近(或長、寬相等)時,周長最短。

2、四邊形的特點:有4條直的邊,有4個角。

3、長方形的特點:對邊相等,有4個直角。

4、正方形的特點:4條邊都相等,有4個直角。

5、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6、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7、在一個長方形中剪出一個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寬就是這個正方形的邊長。

第八單元 分數的初步認識

1、 分數的意義: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幾份的數就是分數。

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兩份

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2、比較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數就大。

(2)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就大。

3、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C.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最後一課,怎麼學

掌握該單元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單元學習重點為: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間的進率。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噸和千克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D.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1~4單元知識點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l 知識要點:

(一)認識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方向。

1.知道辨認方向的方法:可以藉助太陽等身邊事物辨別方向,也可以藉助指南針等工具辨別方向。

2.能根據一個方向確定其它七個方向,知道哪些方向是相對的。南←→北,西←→東;西北←→東南,東北←→西南。

3.會辨別地圖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書:練習一第3、4題;)

4.了解繪制簡單示意圖的方法:先確定好觀察點,把選好的觀察點畫在平面圖的中心位置,再確定好各物體相對於觀察點的方向。在紙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用箭頭「↑」標出北方。(書:練習二第2題。)

5.並能看懂地圖。(p4例2:知道建築或地點在整個地圖的什麼方向,地圖上兩個地點之間的位置關系:誰在誰的什麼方向等)(大本p1雙基訓練)。

(二)看簡單的路線圖描述行走路線。

1.看簡單路線圖的方法:先要確定好自己所處的位置,以自己所處的位置為中心,再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律來確定目的地和周圍事物所處的方向,最後根據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確定所要行走的路線。

2.描述行走路線的方法:以出發點為基準,再看哪一條路通向目的地,最後把行走路線描述出來(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時還要說明路程有多遠。(書:p5做一做;p9做一做;)(大本:p3 左邊第1、2題;右邊第1、2、3題;)

3.綜合性題目:給出路線圖,說出去某地的走法,並根據信息求出所用時間、應該按什麼速度行駛、或幾時能到達、付多少錢買車票等等。(大本:p5 第1、3題。)
第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l 知識要點: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P14 例1)

(1)用表內除法計算:用被除數0前面數除以一位數,算出結果後,看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算出的結果後添幾個0。

(2)先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數乘多少等於被除數,乘的數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估算方法(P16 例2):

(1)除數不變,把三位數看成幾百幾十或整百的數,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計算。

(2)想口訣估算:想一位數乘幾最接近或等於被除數的最高位或前兩位,幾百或幾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筆算除法

1.牢固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步驟與格式,尤其是商中間、末尾有0的筆算算式的寫法。(p29 例6;p31 例7)

2.會判斷商是幾位數。(p24 第5題)

3.知道除法的驗算方法:

(1)沒有餘數的除法:商×除數=被除數;

(2)有餘數的除法: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4.熟記關於0的一些規定:

(1)0不能作除數。

(2)相同的兩個數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這個數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三)特別提醒:

1.口算、估算、筆算,其中中間、末尾有0的要特別注意。

2.應用題看清要求,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口算題可以直接列式計算;估算題要注意書寫格式:124÷3≈40;筆算題最好寫出除法豎式。(書p35 第1、2、3題)

第三單元《統計》

l 知識要點:

1.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及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完成的統計圖上一定要標數據。

2.能根據統計圖表進行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應用題)。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簡單的問題,並進行解答。如書P45第2題。

3.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內容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如書P39。

4.理解平均數的含義,給出一組數據會求它們的平均數。如:3個女生身高:135厘米、140厘米、132厘米,求平均身高。熟記平均數的格式,總數量除以總份數:( + + …… + )÷ 並脫式計算p42。會檢查平均數的對錯,平均數一定介於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

5.會用平均數來比較兩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如:書45頁第4題。會求哪種餅干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銷售量多,多多少。分析乙種餅干銷售量越來越大的原因。

6.給出平均數和幾個數據,求另一個數據。如:小明三科成績的平均分是85分,其中外語83分,數學80分,求語文多少分。

7.與時間、速度等知識點結合的綜合性題目。

請參考課本中的統計圖的樣子

第四單元《年月日》

l 知識要點:

(一)年、月、日部分

1.熟記每個月的天數,知道大月一個月有31天,小月一個月有30天。平年二月28天,閏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個月,7個大月,4個小月。

可藉助歌謠記憶:一、三、五、七、八、十、臘(即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冬即十一月)

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二月二十九。

2.熟記全年天數:平年365天,閏年366天。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閏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184天)。

3.知道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會計算每個季度有多少天,連續幾個月共有多少天。連續兩個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連續兩個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4.給出一個天數會計算有幾個星期零幾天。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個星期零( 1)天。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 )個星期零(1)天。

5.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一般情況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斷平年閏年。年份除以4有餘數是平年,沒有餘數是閏年。如:1978÷4=494……2,1978年是平年。

1988÷4=497,1988年是閏年。

6.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閏年。參見書P49。

7.給出一個人出生的年份,會計算這個人多少周歲;給出一個人的年齡會計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如:小華1994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15歲)。小華今年12歲,他是(1997年)出生的。

8.熟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的時間是1949年10月1日,會計算到今年(或任一年)建國多少周年。如:到1999年是建國(50周年);到今年10月1日是建國(60周年)。

(二)24時計時法部分

1.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會把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進行互化。

如:普通計時法 24時計時法

上午9時 9時

晚上9時 21時

普通計時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綴。

2.會計算經過時間、開始時刻、結束時刻。認識時間與時刻的區別。如:火車11:00出發,21時30分到達,火車運行時間是(10時30分),注意不要寫成(10:30)。

正確的列式格式為:21時30分-11時=10時30分,不能用電子表的形式相減。

再如:火車19時出發,第二天8時到達,火車運行時間是(13小時)。像這種跨越兩天的,可以先計算第一天行駛了多長時間:24-19=5(時),再加上第二天行駛的8個小時:5+8=13(時)

又如:一場球賽,從19時30分開始,進行了155分鍾,比賽什麼時候結束?先換算,155分=2時35分,再計算。

3.會根據給出的信息製作月歷和年歷。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製作8月份的月歷。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製作5月份月歷。

E.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思維導圖怎麼畫

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思維導圖如下:

1、在紙上白紙上畫一個文字框。

2、在文字框里邊寫上「三年級第三單元」。

3、在兩側畫二級標題,之後在二級標題上,添加「三年級第三單元」的相關內容。

4、在分支上再添加幾個更小的分支,添加相關內容,關於「三年級第三單元」的思維導圖就做好了。

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是關於測量的知識,在這個單元,我們會學習到毫米、分米、千米的認識和他們之間的單位換算,以及噸的知識點。

常用的重量單位,從小到大: 克、千克、噸,每相的兩個重量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平常我們多用克與千克表示(如食物、人體重量等),計量較重的物體時,用噸做單位(比如大型貨物、汽車、輪船、飛機等的載)。

單位換算方法:在熟記單位進率的基礎上。

小單位化大單位:小單位的數-進率=大單位的數。

大單位化小單位:大單位的數x進率=小單位的數。

記憶方法

結合生活經驗,熟記進率,超市裡購物,多觀察包裝袋上所標重量,多用克作單位,人的體重用千克作單位二年級的學生一般體重在25千克左右,成人體重大約在50-80千克左右:大型貨物與車船載重一定用噸作單位熟記進率: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