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打理家庭葯箱記住四大原則
許多家庭都有自備的小葯箱或是專用的儲葯抽屜,備些能「對付」感冒發燒、呼吸道感染或腸胃不適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基本病的常用葯。不少人平常生病過後用剩的葯品也捨不得丟棄,悉數保存下來「以防萬一」,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打理家庭葯箱記住四大原則。
打理家庭葯箱記住四大原則1.葯品標簽應保留:
購進的瓶、袋、盒等原裝葯品,最好保留原標簽。非原裝葯,沒有標簽的葯品,應裝在棕色瓶中,外貼紙片,標明葯品名稱、用法、用量、裝入日期、出廠日期、葯品有效期、葯物的作用和慎用、禁忌證。
外用葯品,最好用紅色標簽或紅筆書寫,以便區分,防止誤用。消毒殺蟲驅蟲葯物,不能與內服外用葯放在一起,以免誤用中毒。
2.葯品存放宜分類:
一般應存放在避光、乾燥、陰涼處,不要放在潮濕、高溫和陽光直射的地方;內用葯與外用葯不要混合存放以免錯用;一般的中葯材不宜放在冰箱中貯存,因冰箱內潮濕,久置易發霉。另外,有的葯品「怕熱」,有些反而「怕冷」,在保存時千萬別搞混了。
3.葯物有效期要弄清:
服用過期失效的葯物,不僅達不到治療作用,還可能因為許多變質葯物產生或增加毒性反應和副作用,對人體造成危害。
比如,維生素C在空氣中放置時間過長,容易被氧化,而VC的氧化產物糠醛對人體有肝損害作用。磺胺類、青黴素類葯品過期,則容易引發過敏和休克。因此,對於家裡貯備的葯物,最好每三個月查一次,看看是否有過期失效的。對於剛過期的葯,不要抱著「影響不大」、「頂多葯效差一點」的想法繼續服用,以免誤服出問題。
4.葯品清理莫手軟:
在清理過程中,對那些國家明文規定的淘汰葯品、過期葯品、霉變葯品、劣質假冒葯品、包裝破損的葯品及標簽不全的葯品,再「值錢」都要及時清掉,莫手軟。
「怕熱」葯品:並非溫度越低越好
「怕熱」的葯品也有不同的存放要求,若要求藏於「陰涼處」,一般放在溫度不高於20℃的環境中即可;若要求「冷藏」,一般是在2℃~10℃的環境中,冰箱冷藏室就可滿足要求。但應記住:「怕熱」的葯品,並不是放在溫度越低的地方越好。冰凍後葯品的變質是不可逆轉的。
另外,需要「冷藏」的葯品,如生物製品一旦不慎暴露在高溫環境中,即使是很短一段時間後再冷藏,葯效也已打了折扣,因此這類葯應始終保存在相對穩定的貯存溫度。
針劑:一些暫時沒有用完的注射液,如胰島素等,可以冷藏但不可以冷凍,否則會影響療效。
搽劑:如酒精碘酒等,這些葯品放入冰箱時應擰緊瓶蓋,防止其揮發或氧化周圍東西。
液體外用葯品:滴眼液、洗劑等外用葯品,在夏季最好放置在冰箱中冷藏,以獲得較長的保存時間。
「怕冷」葯品:南方室溫存放就行
「怕冷」葯品在低溫下會變質或無法正常使用,因此在寒冷時節,特別是溫度降到零攝氏度以下時,應特別注意變換貯存地點。但在一年四季都少有大冷天的南方,一般只要在室溫下保存就行了。以下是常見的一些「怕冷」葯品:
乳膏劑:外用的乳膏保存溫度過低可引起基質分層,影響軟膏的均勻性與葯效。未過期的軟膏,如眼葯膏如果在大冷天擠出粗糙的顆粒狀物質,有可能是因溫度影響變質,就不要使用了。
液體制劑:如止咳糖漿、抗過敏糖漿、解熱鎮痛溶液或感冒糖漿等,這些制劑開瓶後一般不需要放在冰箱內,只要在室溫下保存即可。
氣霧劑、噴霧劑:冬天可因儲存環境溫度過低導致葯罐內外壓差太小,出現噴葯不暢或噴霧不均勻的現象,但這一般發生在冬天寒冷的北方,在南方基本不用擔心。
「怕潮」葯品:應放通風乾燥處
「怕潮」的葯物一般較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導致葯物被潮解失效,因此多數需要封存並放在通風乾燥處。特別是在南方的雨季,空氣濕度大時,這類葯品一定不要放在紙袋或紙盒裡,而應裝入密封罐,避免潮氣進入。「怕潮」的葯物有:
中成葯:大部分中成葯都怕受潮,熱天更容易發霉、生蟲。蜜丸不要多存久存,要放在通風、乾燥、陰涼處。
易吸濕葯片:如酵母片受潮易膨脹,復方甘草片、維生素B1片及各種糖衣片、膠丸或膠囊等受潮後易黏在一起,因此用過後要特別注意妥善封存。
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打理家庭葯箱記住四大原則的常識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網還有很多關於兒童疾病方面的知識,感興趣的可以繼續關注,讓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