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德行小知識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德行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4-12-06 04:37:44

❶ 學生道德常識

1.中學生應具有怎樣的道德品質和情操
一、自尊自愛,注重儀表 1、維護國家榮譽,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要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2、穿戴整潔、樸素大方,不燙發,不染發,不化妝,不佩戴首飾,男生不留長發,女生 *** 高跟鞋。 3、講究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 4、舉止文明,不說臟話,不罵人,不打架,不賭博。

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動和場所。 5、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兇殺、暴力、封建迷信的書刊、音像製品,不聽不唱不健康歌曲,不參加迷信活動。

6、愛惜名譽,拾金不昧, *** 不良誘惑,不做有損人格的事。 7、注意安全,防火災、防溺水、防觸電、防盜、防中毒等。

二、誠實守信,禮貌待人 8、平等待人,與人為善。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風俗習慣。

謙恭禮讓,尊老愛幼,幫助殘疾人。 9、尊重教職工,見面行禮或主動問好,回答師長問話要起立,給老師提意見態度要誠懇。

10、同學之間互相尊重、團結互助、理解寬容、真誠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學,不戲弄他人,發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評。 11、使用禮貌用語,講話注意場合,態度友善,要講普通話。

接受或遞送物品時要起立並用雙手。 12、未經允許不進入他人房間、不動用他人物品、不看他人信件和日記。

13、不隨意打斷他人的講話,不打擾他人學習、工作和休息,妨礙他人要道歉。 14、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答應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借他人錢物要及時歸還。

不說謊,不騙人,不弄虛作假,知錯就改。 15、上、下課時起立向老師致敬,下課時,請老師先行。

三、遵規守紀,勤奮學習 16、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 17、上課專心聽講,勤於思考,積極參加討論,勇於發表見解。

18、認真預習、復習,主動學習,按時完成作業,考試不作弊。 19、積極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其他活動,遵守活動的要求和規定。

20、認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園整潔優美。不在教室和校園內追逐打鬧喧嘩,維護學校良好秩序。

21、愛護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牆壁、課桌、布告欄等處亂塗改刻畫。借用公物要按時歸還,損壞東西要賠償。

22、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愛惜糧食,節約水電,服從管理。 23、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不自卑,不嫉妒,不偏激,保持心理健康。

四、勤勞儉朴,孝敬父母 24、生活節儉,不互相攀比,不亂花錢。 25、學會料理個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齊。

26、生活有規律,按時作息,珍惜時間,合理安排課餘生活,堅持鍛煉身體。 27、經常與父母交流生活、學習、思想等情況,尊重父母意見和教導。

28、外出和到家時,向父母打招呼,未經家長同意,不得在外住宿或留宿他人。 29、體貼幫助父母長輩,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關心照顧兄弟姐妹。

30、對家長有意見要有禮貌地提出,講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氣,不頂撞。 31、待客熱情,起立迎送。

不影響鄰里正常生活,鄰里有困難時主動關心幫助。 五、嚴於律己,遵守公德 32、遵守國家法律,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33、遵守交通法規,不闖紅燈,不違章騎車,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不跨越隔離欄。 34、遵守公共秩序,乘公共交通工具主動購票,給老、幼、病、殘、孕及師長讓座,不爭搶座位。

35、愛護公用設施、文物古跡,愛護莊稼、花草、樹木,愛護有益動物和生態環境。 36、遵守網路道德和安全規定,不瀏覽、不製作、不傳播不良信息,慎交網友,不進入營業性網吧。

37、珍愛生命,不吸煙,不喝酒,不濫用葯物,拒絕毒品。不參加各種名目的非法組織,不參加非法活動。

38、公共場所不喧嘩,瞻仰烈士陵園等相關場所保持肅穆。 39、觀看演出和比賽,不起鬨滋擾,做文明觀眾。

40、見義勇為,敢於斗爭,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發現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報告。 。
2.學生作為學生的德行有哪些
你好 有點多你可也針對性看一些 希望能幫到你 1、有知識的同時還有文化:知識和文化不同。

知識僅僅是專業知識,而文化是綜合人文素質,決定了一個人對知識的用運程度。可以說,知識是物,而文化是舟。

2、有文化的同時還有能力:能力表明你運用知識和文化的技巧與靈活程度,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3、有能力還有品味:品味和趣味不同。

趣味使你自我有個性,而品味是一個社會認同的綜合價值觀。品味低下會使你失去發展的空間。

4、具備綜合素質:這決定了你今後的發展趨向和潛力。 思想道德修養 教育是培養人、造就人的社會活動。
3.大學生的禮儀常識
中國自古以來一直有「禮儀之邦」之美譽。在大理提倡社會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講文明, 講禮儀,講禮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須具體的社會公德。本文著重探討當代大學生禮儀修養 的重要性及當代大學生的禮儀現狀等。 關鍵詞:禮儀 修養 禮貌 大學生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講「禮」懂「儀」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優良傳統。源遠流長的禮儀文化是前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的遺產。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際交往的日趨頻繁和密切,作為交往潤滑劑的禮儀也越加顯得重要。在走向全面小康的當今社會中,崇尚禮儀是社會對其成員的基本要求,也是社會成員的精神要求。注重禮儀,對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文明有著重要的作用。 講究禮儀,遵從禮儀規范,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與魅力,更好地體現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認知水平和尊重程度,從而使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適度、恰當的禮儀不僅能給公眾以可親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慾望,而且會使與公眾的合作過程充滿和諧與成功。 一個知書不達禮,知識水準和道德水準嚴重不協調的學生,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人才。一個優秀人才,不僅應當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還必須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和禮儀修養。禮儀是良好品德修養的表現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質養成重要途徑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質需用彬彬有禮的方式去體現。盡管禮儀的研究和教育在國內已經有所發展,特別是職業與禮儀的結合已成大勢所趨。可是禮儀教育,還未引起高校的足夠重視,大多數高校還未開設禮儀課程。 大學生是知識層次較高的群體,在如今的中國社會已經算得上是知識分子,也是中國明日發展的引領者、頂樑柱,在道德水準上,在禮儀修養方面應當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個性是當代年輕人的特點,在追求突出個性過程中,卻有一些大學生把醜陋當成了個性。許多不文明、不禮貌,甚至醜陋、陳腐、粗俗的東西都被當做了「新潮」、「瀟灑」,在現在的大學校園裡面,經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為不端者、張口罵人者、隨地吐痰者,其他的不講禮不懂儀的現象亦不鮮見,如關門之時聲震如雷、打電話從不自我介紹、不再禮讓教師、端著飯盒邊走邊吃等等。這些不良現象已經不再是個別,而且有著愈加普遍的趨勢。 造成一些大學生禮儀素養低下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中學時代的應試教育副作用。在這個層面上,家長,教師,乃至整個教育體系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高考的指揮捧的魔力使中小學的教育是以「分數」和「考試」為中心的教育,德育和美育長期受到不應該的冷落。學生把分數看成是「命根」,老師把分數看成是「法寶」,家長只看學生的成績,不關心學生的心理和品格的全面發展。這種只用學習成績的名次來衡量學生的優劣,就決定只在教學上下工夫而在塑造孩子的靈魂方面卻很少花費時間和精力。看來教育的制度是要大力的投入,不斷借鑒古今中外的教育制度中的合理的成分,不斷地完善一個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教育體系。 第二點:社會的轉型。當社會初於價值的轉型,倫理,道德,觀念,都處系亂狀態之中,作為社會的一部分的大學生,也是難作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大學城已非伊甸園般的凈土。作為一個典型的亞文化圈,大學城必然要受到社會大文化的影響和侵蝕。在商品化和傳煤化的社會里出,不吃人間煙火的象牙塔早已不復存在。當代的中國正面臨著相似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國的大學生正經歷著一個痛苦的「斷奶」歷程,如何判斷真、善、美,是他們的是他們急待禰補的課程。 第三點:社會的不良的風氣的影響。就大學生身邊的就很多的不良風氣,像如「課桌文學」,「廁所文學」的泛濫,圖書館的書被亂圖亂寫,某些大學教授抄襲他人的學術論文被揭露,有些教師為了創收而對上課敷衍了事……,還有是社會上的兇殺,色情,受賄,貪污,蒙騙…… 由此大學生們應吸取傳統文化的精髓,提高文化道德修養,學習一些必要的禮儀常識,方可立足於社會、立足於風潮的前端,方可得到人們更多的肯定。 其實,不知道大學們是否曾想過:當你在社會交往中用禮貌的語言與人交談;用文明的舉止與人交往;用得體的文書與人交流,人們一定會感觸到你彬彬有禮的氣度,落落大方的氣質,文明道德的修養,都會平生出幾分敬意。優雅合理的談吐,親切整體的儀容,會是人感到一股溫馨的春風吹來一股熱情洋溢周身。 禮儀貫穿著人際交往的始終,為交往的內涵服務;不重視禮儀必然會影響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由於禮儀的缺憾而影響交往是在是因小失大。不獨對外交往,我們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視禮儀,養成習慣,自然成為一種修養也有助於提高自己的品味。
4.學校德育包括哪些方面的教育
學校德育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自覺紀律教育、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心理健康。

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質的教育。

思想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的政治觀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教育。可以說,我國德育是一種涵蓋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大德育」。

然而,品德的發展,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政治覺悟的提高,各屬於不同層面的問題,其過程機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樣的手段、方法,通過一樣的途徑,遵循一樣的原則,來實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1)德行小知識擴展閱讀德育原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過程的規律性,是對德育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

中小學的德育原則主要有: 其一,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並重。又稱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知行統一的原則。

其二,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 嚴格要求是指嚴格按照教育方針和德育任務,對學生進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關心學生的成長,尊重學生的人格,信任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展。

其三,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相結合。保證所有學生的發展同社會發展的總方向相一致,又要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其四,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並舉。通過集體來教育個人,又要通過個別教育來加強和影響學生集體。

其五,學校教育和社會影響相統一。既要重視學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又要重視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相互配合,協調一致。

❷ 有德行的善知識請來開示

諸比丘。譬如恆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諦觀分別。諦觀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如是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起一滅。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水泡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受。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受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春末夏初。無雲無雨。日盛中時。野馬流動。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野馬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想。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想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明目士夫。求堅固材。執持利斧。入於山林。見大芭蕉樹。[月+庸]直長大。即伐其根。斬截其峰。葉葉次剝。都無堅實。諦觀思惟分別。 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芭蕉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行。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彼諸行無堅實故。

諸比丘。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於四衢道頭。幻作象兵馬兵車兵步兵。有智明目士夫。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以彼幻無堅實故。如是比丘。諸所有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比丘諦觀思惟分別。諦觀思惟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識無堅實故。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
想如春時焰 諸行如芭蕉
諸識法如幻 日種姓尊說
周匝諦思惟 正念善觀察
無實不堅固 無有我我所
於此苦陰身 大智分別說
離於三法者 身為成棄物
壽暖及諸識 離此余身分
永棄丘冢間 如木無識想
此身常如是 幻偽誘愚夫
如殺如毒刺 無有堅固者
比丘勤修習 觀察此陰身
晝夜常專精 正智繫念住
有為行長息 永得清涼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