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鮮的知識
酷夏里的海鮮大餐
1、螃蟹。螃蟹有三個部位是不能吃的:①蟹腮,在螃蟹殼內,形狀像牙,質感比較柔軟;②蟹腸,裡面有蟹的排泄物非常臟,掰開蟹身之後,看到蟹黃、蟹肉處有一根根黑色的東西連著蟹胃的就是蟹腸,要取掉;③蟹胃,在蟹黃里的三角包內,也有蟹的排泄物,隱藏在蟹蓋上的蟹黃堆里。
2、海虹。說起海虹,大家都愛吃,清蒸海虹和蒜泥最配,蒜泥具有殺菌解毒的功效,對海虹中可能殘留的一些有害細菌起到一定的殺除作用,還可以增加海虹的香味,一定要注意海虹裡面的里黑黑的絮狀物需要摘掉,因為那個黑黑的絮狀物是一種纖維物質,在腸胃裡很不容易消化。
3、帶魚。新鮮帶魚不要刮鱗,我們平時吃魚都喜歡刮鱗,事實上帶魚是不需要刮鱗的。研究表明,帶魚表面的一層銀白色物質,不是鱗,而是一種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和卵磷脂等營養物質的脂肪。這一層銀白色的脂肪不僅有營養,還能起到一種保護作用,使帶魚在烹調時不易破碎。
4、貝類要吃鮮活的,熟透的。貝類食材容易感染諾羅病毒和霍亂弧菌。因此,吃貝類的時候一定要蒸熟,熟透,以避免生貝中含有的致病菌危害健康。另外,購買貝類的時候,要擦亮眼睛,選新鮮的活貝。最好少吃冰凍的。扇貝只有貝丁可以食用的,裙邊和腸子都是藏污納垢的地方,謹慎食用。
5、海螺的頭不能吃,神經分泌的物質會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吃海螺前記得把頭部去除咯。
6、鮑魚的內臟是有毒的,而且呈季節性,有毒時期在每年的2-5月份。鮑魚的內臟器官含有光致敏毒素,是海藻葉綠素衍生物的分解產物。這種毒素一般在春季聚集在鮑魚的肝臟中,具有光化活性,如果有人吃了含有這種化合物的鮑魚,然後又暴露於陽光中的話,會引起皮膚的炎症和毒性反應,症狀為臉和手出現紅色水腫,過敏體質者症狀更甚。為了保險起見,不管什麼季節,吃鮑魚都應去除內臟。
㈡ 生抽、老抽、醬油有何區別了解調味料的4個冷知識,吃得更安心
作為廚房小白,很多人到了超市,看到瓶瓶罐罐的調料,總是無從下手。想著每一種都買一個放在家裡,萬一需要,就不用單獨買了。做菜的時候也是老抽放一點,生抽放一點,蚝油放一點,畢竟調味很重要。但你知道嗎?這些五花八門的「抽」都是醬油,想知道哪種更好吃嗎?不妨看下去。
老抽、生抽、醬油,到底有什麼不同?
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老抽和生抽,還有超市裡賣的味極鮮都屬於醬油。裡面含有一定的 谷氨酸鈉、肌苷酸、鳥苷酸 ,能夠產生「鮮味」,從而激發食物的香味。
而醬油裡面的這個「抽」字,其實是叫做「抽取」,抽取原料發酵後的醬油,經過三次發酵後,分別取出一定量的醬油調和後,就成了「生抽」。沒有其他的製作工藝,達到味道較為鮮美,更清爽一些, 適合炒菜、涼拌 。
味極鮮 其實也算是一種「 特製生抽 」,裡面額外添加了一些 鮮味劑 ,能夠產生類似「味精」的調味效果,吃起來也有更香一些。如果你平時口味比較挑剔,就能發現味極鮮比普通的生抽更好吃一些。
而「老抽」是 進階版的醬油 。將原料發酵後的醬油抽取出來後,還需要經過濃縮,產生的「老抽」質地更加粘稠, 顏色會比較深 。平時燒肉、燒魚的時候上色用的就是「老抽」。而老抽吃起來香氣更濃厚,味道也會比較咸。
現在你能分清楚花樣百出的醬油了嗎?其實除了醬油的分類有講究,怎麼吃這些醬油也各有不同。接下來就分享一些關於調味料的冷知識,了解清楚吃的才能更安心。
冷知識一:味極鮮不宜和味精、雞精一起吃
生抽、味極鮮大多用於炒菜、涼拌、蒸菜的時候調味,因為製作的工藝並未濃縮,味道也不會很重,如果覺得口味比較淡,可以再加一些鹽。但是要提醒的是,味極鮮中本身就有一定的鮮味劑,在搭配其他調料時, 最好避開味精、雞精 ,不然鮮味過重,就可能出現 苦味 ,吃起來也影響口感。
冷知識二:吃醬油並不會讓人變黑
有些愛美的人群在減肥、美白期間,不敢吃醬油。看到它黑黑的顏色就擔心,生怕會因此越吃越黑。還有一些有寶寶的家庭也不敢吃醬油。但是醬油中的黑色都是食物來源的色素,並 不會影響皮膚中的黑色素細胞分泌黑色素 ,自然也就不會讓人變黑了。
有寶寶的家庭不建議吃醬油,並不是出於美白之類的考慮,而是醬油中的鹽分不低。對新生兒或者沒有到輔食階段的寶寶來說,過多的鈉鹽攝入,會 對腎臟代謝增加負擔 ,更容易出現 上火 、 尿黃 等問題。
冷知識三:醬油等避光保存,蚝油要冷藏保存
醬油是一種發酵後抽取出的調味料,保存的時候最好避光、陰涼處保存。並且要注意不能碰到生水。接觸生水後,如果保存不當很可能出現變質,發酵的問題。當你發現醬油表面有 白色的漂浮物 ,或者 吃起來發酸 的時候,很可能就已經變質了。 底部出現沉澱物 ,也是醬油變質的標志。
而 蚝油 其實也算是一種和醬油用處差不多的調味料,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蚝油是要 冷藏保存 的。因為裡面有比較高的蛋白質,而且不屬於發酵調味品,如果不冷藏保存很可能 變質 、 腐敗 、 結塊 。這些大多也會寫在瓶身上,只是很多人忽視了。
冷知識四:有些人不適合吃醬油
存在腎病、腎功能不全、高血壓等問題的人群,平時對鹽分攝入都有限制。他們會刻意減少鹽分的攝入,卻忘了醬油中也可能含有較多的鈉元素。比如1克普通食鹽中的鈉含量大約是0.4克,換算後大約 5毫升的醬油中也含有0.4克的鈉 。就算你用醬油代替食鹽來調味,也可能引發血壓波動,對腎臟造成傷害。
生抽、老抽、味極鮮、蚝油等調味料可不僅僅是味道不同,吃的方法也有講究。在購買調味品前,先了解4個冷知識,吃的才能更安心。
㈢ 有哪些非常冷門的冷知識
生活中,處處皆學問。其實,知識沒有冷熱之分,有時正是對小問題的關注和探究才解決了大問題,從而改變了人類的歷史進程。而且,知識越「冷」,就越有趣,越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