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學小知識簡短有哪些
數學小知識簡短:
1、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數是多少?
從數學意義來講並不存在最大的數,但目前為止宇宙中任何一個數都為超過古戈爾(gogul),它相當於10的100次方。但正式數學證明中使用過的最大數是葛立恆數,其最後12位數是262464195387。
2、「千禧年數學難題」每一個懸賞100萬美元
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於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宣布,經一眾數學家聯合評選,對七個「千禧年數學難題」的每一個懸賞一百萬美元。「千年大獎問題」公布以來,在世界數學界產生了強烈反響,研究和破解「千年大獎問題」已成為世界數學界的熱點。
3、哪四位數學家被譽為數學界的「莎士比亞」?
這四大數學家分別是歐拉、阿基米德、牛頓、高斯。
4、「哥倫布雞蛋」0到底由中國人還是印度人發明存在爭議
最早在古代巴比倫楔形文字就有零的記錄,只是他們還沒有把零看作一個數;印度人對零的最大貢獻是承認它是一個數,而不僅僅是空位或一無所有;婆羅摩笈多對零的運算有較完整的敘述:「負數減去零是負數,正數減去零是正數,零減去零什麼也沒有;零乘負數、正數或零都是零。……零除以零是空無一物,正數或負數除以零是一個以零為分母的分數」。
我們起初用空格來表示零,後來以○表示零,但數字0到底是由中國人發明還是是經由印度傳入中國現在依然有爭議。
5、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符號歸宿不同的數學家發明
加減乘除+、-、×(•)、÷等數學四則運算符號是我們每一個人最熟悉的符號,直到17世紀中葉這些符號才全部被廣泛接受。1544年,德國數學家施蒂費爾在《整數算術》中正式用「+」和「-」表示加減,這兩個符號逐漸被公認為真正的算術符號。
則英國數學家奧特雷德在1631年出版的《數學之鑰》正式創立了「×」號,只是後來萊布尼茲認為「×」容易與「X」容易混淆,就建議用「•」表示乘號;最後除法符號「÷」是英國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並最先在英國得到廣泛推廣。
㈡ 有哪些有趣的數學知識
1、如果我們去參加一場婚禮,人數超過367人,那麼其中必然有生日相同的人(並非同年)。把m個東西任意分放進n個空抽屜里(m>n),那麼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2個東西。由於一年最多有366天,因此在367人中至少有2人出生在同月同日。這相當於把367個東西放入366個抽屜,至少有2個東西在同一抽屜里。
2、冬天,貓睡覺時總是把身體抱成一個球形,是因為這樣身體散發的熱量最少。在數學中,體積一定,表面積最小的物體是球體。貓縮成一個球體,可以減小和外界接觸的面積,降低熱交換的速度,減少熱量損失的速度,節省能量,保持體溫。
3、「繆勒萊耶錯覺」,也叫箭形錯覺。假如一條線段兩端加上向外的兩條斜線,另一條線段兩端加上向內的兩條斜線,則前者要顯得比後者長得多。對於這種錯覺有一種理論,叫神經抑製作用理論,它認為當兩個輪廓彼此貼近時,視網膜上相鄰的神經團會相互抑制,結果輪廓發生了位移,產生錯覺。
4、車輪形狀是圓的。圓的中心叫圓心,圓上任何一點到圓心的距離都是相等的。把車輪做成圓形,車軸在圓心上,當車輪在地面滾動時,車軸離地面的距離,總是等於車輪半徑。因此,車里坐的人,就能平穩地被車子拉著走。假如車輪變了形,不成圓形了,輪上高一塊低一塊,到軸的距離不相等了,車就不會再平穩。
5、風扇的葉片都是奇數。這是因為奇數的葉片組合能比偶數的葉片組合帶來更多的性能優勢。
如果一旦葉片數量為偶數片設計,並形成對稱的排列方式的話,那麼不但使得風扇自身的平衡性難以調整,而且容易使風扇在高速轉時產生更多的共振,從而導致葉片無法長時間承受共振產生的疲勞,最終出現葉片斷裂等情況。因此,軸流風扇的設計多為不對稱的奇數片葉片設計。
同樣的設計理念在日常使用的電風扇或螺旋槳直升飛機的設計中都有體現。如果風扇是三葉結構,葉片製作較寬且葉片根部較強,各個部位的密度的等需均勻;如果為五葉結構,葉片較窄一些,厚度、強度也相對較低。
6、雙色球的中獎概率低。雙色球是由33個紅球和16個藍球組成,每次開獎基本上維持在6個紅球和1個藍球,所以雙色球一等獎的中獎率是1/17720000。也就說有千萬分之一的概率。雖然概率很低,但是因為我國的人口基數非常大,買彩票的人數相對比較多,所以理論上來講是有人能中一等獎的。
7、四葉草被稱為「幸運草」。
三葉草,學名苜蓿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小葉子,葉形呈心形狀,葉心較深色的部分亦是心形。四葉草是由三葉草基因突變而產生的,它只佔其中的十萬分之一。也就說在十萬株苜蓿草中,你可能只會發現一株是『四葉草』,因為機率太小。因此「四葉草」是國際公認為幸運的象徵。
8、井蓋基本都是圓形。
這是利用了同一個圓內的直徑都相等。只有圓形的井蓋找不到對角線,這樣不論怎麼移動井蓋,蓋子都不會掉下去,那麼在下面施工的工作人員就有安全保障了。如果設計成三角形或者正方形的,蓋兒雖然比窨井口大一些,但還是有掉下去的可能。其實除了安全以外,井蓋做成圓形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便於運輸。
9、天有不測風雲。
這涉及到一個數學定義——「混沌」,即「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常見的「蝴蝶效應」就是混沌的一種現象。在正常情況下,全局性的天氣模式基本上遵循著某些已知的合理進程,通過若干種不同的模擬方式,根據略有差異的初始條件,天氣預報工作者就能推測未來的天氣變化。
然而,天氣是由一系列復雜因素的組合而成的。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會使預報結果差異很大,這時,天氣已經進入了混沌區域,預報的時間越長,到達混沌點的可能性就越大,於是,天氣預報的准確率就越不好把握。
10、黃金分割0.618。
0.618,一個極為迷人而神秘的數字,也被稱為黃金分割律,它是古希臘著名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於2500多年前發現的。
有一次,畢達哥拉斯路過鐵匠作坊,被叮叮當當的打鐵聲迷住了。為了揭開這清脆悅耳的聲音中隱藏著的秘密。畢達哥拉斯測量了鐵錘和鐵砧的尺寸,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十分和諧的比例關系。回到家裡,他又取出一根線,分為兩段,反復比較,最後認定1:0.618的比例最為優美。
㈢ 數學小知識簡短有哪些
如下:
1、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製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這種儀器就是司南。
2、最早使用小圓點作為小數點的是德國的數學家,叫克拉維斯。
3、「七巧板」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拼板玩具,由七塊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形的薄板組成,拼出來的圖案變化萬千,後來傳到國外叫做唐圖。
4、傳說早在四千五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刻漏來計時。
5、中國是最早使用四捨五入法進行計算的國家。
6、歐幾里得最著名的著作《幾何原本》是歐洲數學的基礎,提出五大公設,發展為歐幾里得幾何,被廣泛的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教科書。
㈣ 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有哪些呢
生活中的數學知識例子有如下:
1、桌子問題:一張方桌,砍掉一個角還剩下幾個角。
2、切豆腐問題: 一塊豆腐切三刀,最多能切成幾塊。
3、切西瓜問題:一個西瓜用三刀切七份,吃完剩下八塊皮,如何做到。
4、竹竿問題:5米長的竹竿能不能通過一米高的門。
5、紙盒問題:邊長一米的方盒子能不能容下一米五的木棍。
6、時鍾問題:經過12小時,時鍾和分針重復多少次。
7、折紙問題:一張1毫米厚的紙,對折1000次,厚度有多高。
8、烙餅問題:烙一張餅用兩分鍾,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鍾,鍋里最多同時放兩張餅,那麼烙三張餅最少用幾分鍾。
9、學校操場大約的面積,一件物體(一袋鹽、幾個蘋果、一瓶墨水等)大概的重量,估計人或物的高度等。
10、為室內裝修戶測量並計算鋪地面用多少地板磚,粉刷四壁和屋頂要購買多少塗料,需多少材料費。
㈤ 有趣的數學知識有哪些
有趣的數學知識有如下:
1、沒有最大的質數。歐幾里得給出了優美而簡單的證明。
2、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個偶數都能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陳景潤的成果為:任何一個偶數都能表示成一個質數和不多於兩個質數的乘積之和。
3、費馬大定理:x的n次方+y的n次方=z的n次方,n>2時沒有整數解。歐拉證明了3和4,1995年被英國數學家 安德魯*懷爾斯 證明。
4、黃金分割提出者是畢達哥拉斯。有一次,畢達哥拉斯路過鐵匠作坊,被叮叮當當的打鐵聲迷住了。為了揭開這些聲音的秘密,他測量了鐵錘和鐵砧的尺寸,發現它們存在著十分和諧的比例關系。回家後,他取出一根線,分為兩段,反復比較,最後認定1:0.618的比例最為優美。這個比例被公認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稱為黃金分割。
5、假如一條線段兩端加上向外的兩條斜線,另一條線段兩端加上向內的兩條斜線,則前者要顯得比後者長得多。對於這種錯覺有一種理論,叫神經抑製作用理論。
它認為當兩個輪廓彼此貼近時,視網膜上相鄰的神經團會相互抑制,結果輪廓發生了位移,產生錯覺。
㈥ 有趣的數學知識有哪些
有趣的數學知識有如下:
1、假如「一拃」的長度為8厘米,量一下課桌的長為7拃,則可知課桌長為56厘米。如果每步長65厘米,上學時,數一數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從家到學校有多遠。
2、身高也是一把尺子。如果身高是150厘米,那麼抱住一棵大樹,兩手正好合攏,這棵樹的一周的長度大約是150厘米。因為每個人兩臂平伸,兩手指尖之間的長度和身高大約是一樣的。
3、要是想量樹的高,影子也可以幫助。只要量一量樹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長度就可以了。因為樹的高度=樹影長×身高÷人影長。
4、若去遊玩,要想知道前面的山距你有多遠,可以請聲音幫量一量。聲音每秒能走331米,那麼對著山喊一聲,再看幾秒可聽到回聲,用331乘聽到回聲的時間,再除以2就能算出來了。
5、「天象記錄員」珊瑚蟲科學家們發現,珊瑚蟲會在自己身上記錄時間:它們在體壁上每天「刻畫」一條環紋,一年「刻畫」365條,既不多也不少。
因此想知道它們的年齡,只要數數它們體壁上的環紋即知。科學家們還發現,3.5億年前的珊瑚蟲,每年「刻畫」在身上的環紋不是365條,而是400條。原因是,那時地球自轉一天僅為21.9小時,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㈦ 生活中最常用的數學知識
一、數學的簡單美
日常生活中離不開數,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跟數字打交道,紛繁復雜的數是由非常簡單的十個數字構成,即0到9這10個數字,構築起一個無限真與美的王國。這簡直太神奇了。數學,就是一個人造的宇宙。
二、幾何圖形的對稱美
蜜蜂的蜂窩構造非常精巧、適用而且節省材料。蜂房由無數個大小相同的房孔組成,房孔都是正六角形,每個房孔都被其它房孔包圍,兩個房孔之間只隔著一堵蠟制的牆。令人驚訝的是,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圓的,而是尖的。這個底是由三個完全相同的菱形組成。有人測量過菱形的角度,兩個鈍角都是109°28′而兩個銳角都是70°32′。令人叫絕的是,世界上所有蜜蜂的蜂窩都是按照這個統一的角度和模式建造的。
蜂房的結構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經過對蜂房的深入研究,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相鄰的房孔共用一堵牆和一個孔底,非常節省建築材料;房孔是正六邊形,蜜蜂的身體基本上是圓柱形,蜂在房孔內既不會有多餘的空間又不感到擁擠。
蜂窩的結構給航天器設計師們很大啟示,他們在研製時,採用了蜂窩結構:先用金屬製造成蜂窩,然後再用兩塊金屬板把它夾起來就成了蜂窩結構。這種蜂窩結構強度很高,重量又很輕,還有益於隔音和隔熱。因此,現在的太空梭、人造衛星、宇宙飛船在內部大量採用蜂窩結構,衛星的外殼也幾乎全部是蜂窩結構。因此,這些航天器又統稱為「蜂窩式航天器」。蜜蜂建造的蜂窩都是正六邊形的。
另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幾何圖形的對稱美成了造型藝術、建築美學的基礎。雪花的對稱性就是大自然的傑作,它的形狀,也是正六角形。多美的結構啊,線條流暢、美麗大方而且牢固結實。晶體的平面對稱極為精巧,並由此內含著深刻的物理性質。在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活實際中,小到衣物裝飾、首飾、生活用品,大到房屋建築(比如屋頂、窗格、地面、雕梁、畫棟等),幾乎到處都有美麗的對稱圖形裝飾,古代皇宮中壁畫的邊飾、項光和藻井,都含有極為壯麗的對稱美。
現在,我們創建衛生城市、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等等。街道兩旁門面房的門頭、樓房外的亮化設施,全部都是統一的矩形,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矩形既簡單又對稱,所以很美觀。
㈧ 生活中有趣的數學知識有哪些
生活中有趣的數學知識有如下:
1、騎自行車的時候用腳蹬一圈腳踏板自行車行走的米數。我們可以去測量車輪的半徑,再用圓的周長公式求出來。
2、原始社會,人類智力低下,當時把石塊放進皮袋,或用貝殼串成珠子,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計算需要計數的物品。
3、面積的計算。自家的住房面積,公園的佔地面積,操場的活動面積等等。
4、統計學的計算。遲到的時候需要在執勤人員那裡登記,要求寫下年級班級姓名。這樣學校就會知道這個星期哪個班的遲到人數最多,哪個班遲到人數最少。
5、工資的計算。財務收入與支出,日常的消費管理等等。
6、計算機相關工作者,數學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C語言寫程序,就需要運用排序演算法(如快速排序,插入排序,堆排序,歸並排序,基數排序,希爾排序,桶排序,錦標賽排序等等)如果掌握《數據結構》的相關知識,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㈨ 有趣的數學科普小常識有哪些
有趣的數學科普小知識如下:
一、阿拉伯數字
阿拉伯數字是古代印度人發明的,後來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到歐洲,歐洲人誤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伏昌神就把它們叫做「阿拉伯數字」。因為流傳了許多年,人們叫得順口,所以缺虧至今人們仍然將錯就錯,把這些古代印度人發明的數字元號叫做阿拉伯數字。
二、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乘法口訣。遠在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代,九九歌就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在當時的許多著作中,都有關於九九歌的記載。最初的九九歌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為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所以取名九九歌。
大約在公元五至十世紀間,九九歌才擴充到「一一如一」。大約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紀,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和現在所用的一樣,從「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現在我國使用的乘法口訣有兩種,一種是45句的,通常稱為「小九迅掘九」;還有一種是81句的,通常稱為「大九九」。
三、莫比烏斯環
莫比烏斯環是一種拓撲學結構,它只有一個面和一個邊界。可以用一根紙條扭轉成180度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就形成了莫比烏斯環。
莫比烏斯環沿著中線剪開,第一次,可以得到一個更大的環;第二次及以後,每次都會得到兩個互相嵌套的環。中間永遠不會斷開,這也是莫比烏斯環的神奇之處。
四、克萊因瓶
在1882年,著名數學家菲利克斯·克萊因發現了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瓶子」:克萊因瓶。克萊因瓶就像是一個瓶子,但是它沒有瓶底,它的瓶頸被拉長,然後似乎是穿過了瓶壁,最後瓶頸和瓶底圈連在了一起。有趣的是,如果把克萊因瓶沿著它的對稱線切下去,竟會得到兩個莫比烏斯環。
五、黃金分割
黃金分割提出者是畢達哥拉斯。
有一次,畢達哥拉斯路過鐵匠作坊,被叮叮當當的打鐵聲迷住了。為了揭開這些聲音的秘密,他測量了鐵錘和鐵砧的尺寸,發現它們存在著十分和諧的比例關系。回家後,他取出一根線,分為兩段,反復比較,最後認定1:0.618的比例最為優美。這個比例被公認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稱為黃金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