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關於bim的小知識
擴展閱讀
關於稅率的數學知識 2024-11-22 10:16:04
經典實木沙發多少錢一套 2024-11-22 09:31:00
智能教育費用多少 2024-11-22 09:12:39

關於bim的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4-11-12 11:43:27

⑴ 建築bim技術是什麼

建築BIM技術是一種數字化建築信息模型技術


BIM,即建築信息模型,是一種集成了數字化設計、建造、運營等全過程的智能化工具。它通過構建三維數字模型,將建築工程的各個階段的信息集成在一起,形成一個共享的數據平台。以下是關於BIM技術的詳細解釋:


一、BIM技術的核心


BIM技術的核心在於其數字模型的構建和使用。這個模型包含了建築物的所有信息,如幾何形狀、材料屬性、設備參數等。通過這一模型,建築師、工程師、承包商和業主可以在項目各階段進行信息共享和協同工作。這種協同工作的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信息錯誤和重復工作。


二、BIM技術的應用范圍


BIM技術廣泛應用於建築設計的各個階段。在規劃階段,可以利用BIM技術進行初步的設計分析和規劃優化。在設計階段,BIM可以幫助設計師進行更精確的設計建模和材料選擇。在施工階段,BIM技術可以進行施工模擬和進度管理。在運營階段,BIM可以提供維護管理和資產管理等解決方案。


三、BIM技術的優勢


BIM技術的優勢在於其能夠提供全面的、一致性的數據支持。通過數字化的方式,BIM技術可以精確地模擬建築物的各種屬性和行為。這使得建築師和工程師能夠更准確地預測項目的結果和潛在問題,從而減少項目的風險。同時,BIM技術還可以提高項目的可視化程度,使得項目各方能夠更好地溝通和理解項目情況。此外,BIM技術還可以提高項目的協同工作能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減少重復工作。這對於大型復雜的建築項目尤為重要。


總的來說,建築BIM技術是一種強大的數字化工具,它通過構建三維數字模型來集成和管理建築項目的所有信息。這種技術可以提高項目的效率、准確性和協同工作能力,是現代建築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⑵ 什麼是 BIM,它的具體作用是什麼

最近BIM在國內炒的比較火,但提到什麼是BIM,說的最多的概念跟bim_里的內容差不多。
這種對BIM的認識,是屬於BIM的狹義認識,也就是Little BIM。這個概念我覺得看看就差不多了。
但BIM實際上的內涵要比這個豐富的多。
本文重點講的是BIM的本質,也就是Big BIM
我們先來聊聊B、I、M三個單詞所代表的意義,再來聊聊BIM的含義。
B是building,國內直接的翻譯是建築。但其實這是不準確的翻譯。Building所代表的不是建築,而是土建類(或者稱為建設領域),那什麼叫土建類?引用的話,就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關的基礎建設的計劃、建造和維修,包括城市規劃,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等學科。包括建築學,城市規劃,土木工程,交通工程 ,涉外工程,環境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建築技節能技術與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歷史建築保護工程,景觀建築設計,水務工程,農業工程,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建築設施智能技術,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築電氣與智能化,景觀學,風景園林,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工程管理。
所以B代表的是BIM的廣度,也就是整個建設領域,它可以是建築的某一具體部分(如水暖電、土方工程等),可以是單體建築,也可以是社區,更可以是一個城市,甚至可以大到人與自然的關系。
舉例來說,土方工程使用civil 3d就是具體部分,使用revit來建立整棟大樓的三維模型等就是單體建築;CIM(關於CIM現在有兩種說法,一種是City Intelligent Model,城市智慧模型,這種說法在大陸比較常見;一種說法是日本提出的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Modeling/Management,這種代表的是非建築工程類的BIM,而讓BIM專屬於建築工程類 ),就是社區及城市(雖然實際功能達不到城市的范圍);帝國理工的Blue-Green Dream(將BIM和環境工程結合起來)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然後是I。I是information,也就是信息。雖然美國有種觀點認為,I代表的是integration,也就是集成,但我更傾向於使用information。因為我覺得information更能代表BIM的本質。
關於I,要分三部分來回答。
第一部分是,到底什麼才算是information呢?也就是I的含義。我認為這里應該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信息(名詞),也就是建設領域中所包含的各種信息;二是信息化(動詞),也就是建設領域的方方面面都講會採用信息化的方法和手段。
信息好理解,比如說梁的參數、項目的進度、項目的說明之類的,都是建設領域的信息;信息化,也就是利用計算機、人工智慧、互聯網、機器人等信息化技術及手段,來實現建設領域的信息化及智能化。
第二部分是,I的范圍。I的范圍是基於建設項目(注意是建設項目,不是單體建築,而是整個建設領域)全生命周期(從概念產生到項目報廢)的信息化過程。(可以參見文章「淺談BIM應用工具(一):序曲/謝尚賢」BIM 工程資訊模擬與管理研究中心)
具體的應用就是:
項目概念階段:項目選址模擬分析、可視化展示等等;
勘察測繪階段:地形測繪與可視化模擬、地質參數化分析與法案設計等等;
項目設計階段:參數化設計、日照能耗分析、交通線規劃、管線優化、結構分析、風向分析、環境分析等等;
招標投標階段:造價分析、綠色節能、方案展示、漫遊模擬等等;
施工建設階段:施工模擬、方案優化、施工安全、進度控制、實時反饋、工程自動化、供應鏈管理、場地布局規劃、建築垃圾處理等等;
項目運營階段:智能建築設施、大數據分析、物流管理、智慧城市、雲平台存儲等等;
項目維護階段:3D點雲、維修檢測、清理修整、火災逃生模擬等等;
項目更新階段:方案優化、結構分析、成品展示等等;
項目拆除階段:爆破模擬、廢棄物處理、環境綠化、廢棄運輸處理等等。
詳情也可以參加BIM Handbook 中Chapter 4-Chapter 7的相關內容。
當然BIM所能做的事遠不止這些,筆者這里只是選取部分來舉例而已。
第三部分,是I的趨勢。斯坦福大學CIFE中心的研究表明(BIM Handbook英文原版 第10頁),1964-2009年這45年間,同非農業產業相比,建築業的勞動生產率並沒有顯著提高,反而有下降。
為什麼會這樣?
Handbook台譯版第9頁的原文表述是「雖然施工生產力明顯減少的原因尚未被完全了解……顯然使製造業更有效率的自動化、資訊系統、更好的供應鏈管理、和改良的協作工具,尚未實踐在工地的施工上」
也就是生產力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術方法並沒有有效使用在施工領域。這其實嚴重製約了施工的生產力的發展。為了更有經濟效益、更有生產效率,建設領域,更准確的說是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趨勢,都會朝著信息化與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斯坦福大學在15年前就在做智能吊車自動建設房屋的研究,就是根據房屋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給吊車編程,像搭積木一樣自動把房屋搭建起來。像國立台灣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新加坡國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也在進行建設機器人的研究開發,也就是讓更具智能化的機器人來替代人進行建設。又如澳大利亞科廷大學所做的track and sensing方面的研究,就是希望藉助谷歌眼鏡,讓帶眼鏡的工人知道在什麼時候、走哪條路線、精確到有具體坐標的位置、在貨物架的第幾行第幾個、去拿一個什麼樣的貨物、走哪條路線、在什麼時候、送到哪裡去、交給誰。而日本的一些公司正在進行裸空氣3D全息投影設備的研究開發,這項技術一旦普及開發,那麼以後就可以藉助該類設備直接看到全方位立體的模型,做到哪裡不會做了直接看全方位立體模型就好了。
所以未來的建設領域,必然是一個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過程。這點美國已經遠遠走在了我們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