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史上最全中葯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柳營路中學教育怎麼樣 2024-11-23 19:09:34
動漫設計專業要多少人 2024-11-23 19:09:32

史上最全中葯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4-10-29 06:09:43

A. 中葯的基本知識

中葯是我國傳統葯物的總稱,是以天然葯物及其加工品為主要來源,包括植物葯、動物葯、礦物葯及部分化學、生物製品類葯物,由於以植物葯為最多,應用也最為廣泛,因而古代相沿把“中葯學”又稱為“本草”。

中葯的性能也稱葯性,是指葯物本身各自具有的與治療作用有關的若干特性。它是中葯作用的基本性質和特徵高度概括,是我國歷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逐漸探索歸納出來的,以中醫的陰陽五行、臟腑、經絡、治法治則等學說為指導,根據各種葯物的性質及所表現出來的治療作用總結出的用葯規律。

四性

四性是指葯物的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葯性,古代稱為“四氣”。其中溫熱與寒涼屬於兩類不同的性質,而溫與熱、寒與涼僅是葯性程度上的差異。寒涼屬陰,而涼次與寒;溫熱屬陽,而溫次與熱。葯物的寒熱溫涼,不能通過人的主觀感覺而感知,而是根據葯物作用於機體後所發生的不同反應和治療效果而作出的概括性歸納。如石膏、知母能治療大熱、煩渴、脈洪大等實熱證,便認為他們是寒性葯;附子、乾薑能治療畏寒、肢冷、脈遲等里寒證,便認為他們是熱性等。可見,葯物的寒熱溫涼是與病情的寒熱相對而言的,是葯物作用後,機體所表現出來的實際反應。寒涼葯多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養陰等作用,適用於陽證、熱證;溫熱葯則多具有溫陽、散寒、救逆等作用,適用於陰證、寒證;此外,還有一種平性,指葯性平和,寒熱偏性不明顯,寒證、熱證均可應用。但實際上仍有微溫或微涼的區別,故習慣上仍稱為四性。

五味

五味是指葯物有辛、甘、酸、苦、咸五種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五味不僅是葯物味道的反應,更重要的是對葯物性能、作用的概括。實際上,葯物的滋味不止五種,還有淡味和澀味。但是拘於五味入五臟的限制,

前人一般都將淡附屬於甘,澀附屬於酸,仍稱五味。根據各自作用來看,澀味與酸味相似,而淡味與甘味完全不同。故臨床實際葯味劃分為六種。

辛:即辣味,“能散、能行”,具有發散、行氣、活血、開竅、化濕等作用。

甘:即甜味,“能補、能和、能緩”,具有補益、和中、調和葯性、緩急止痛等作用。

酸:即酸味或兼澀味,“能收、能澀”,具有收斂止汗、斂肺止咳、澀腸止瀉、澀精止遺等作用。

苦:“能瀉、能燥”,具有清熱、瀉火、瀉下、燥濕、降逆等作用。

咸:“能下、能軟”,具有瀉下通便、軟堅散結等作用。

淡:“能滲、能利”,具有利水滲濕、通利小便的作用。

葯物的性、味各自從不同的側面顯示了葯物的部分性能。只有將葯物的性和味綜合起來進行分析,才能比較全面的理解葯物的性質和作用。如麻黃味辛能散,性溫能祛寒,故能發散風寒。

升降沉浮

升降沉浮是指葯物在肌體上下表裡作用的不同趨向而言。他對疾病的病機或證候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病勢趨向有特殊的調節作用。 升與降、浮與沉都是相對立的作用趨向。升指上升、升提;降是下降、降逆;浮是上浮、發散;沉是下沉、滲利。一般來講,升浮葯都能上行向外,促進人體氣機上行或達表,具有升陽舉陷,發散表邪、祛風散寒、宣毒透疹、涌吐開竅等作用;而沉降葯則能下行向內,促進人體氣機下行或內收,具有清熱瀉下、潛陽熄風、降逆止嘔、利水滲濕、重鎮安神、降氣平喘、消積導滯等作用。 升降沉浮對指導臨床用葯亦有重要意義,其基本應用原則是同病位而逆病勢。凡病變部位在上在表的,宜升浮而不宜沉降;病變部位在在里的,宜沉降而不宜升浮;如病勢上逆的,宜降而不宜升浮;若病變下陷的,宜升而不宜降。如果倒行逆施,往往導致不良後果。 升降沉浮與性味有真不可分割的關系,寓於葯物的性味之中。凡味辛、甘,性溫熱的葯物大都具有升浮作用;凡味苦、酸、咸、性寒涼的葯物大都具有沉降作用。

歸經

歸經是指某些葯物對於機體某些臟腑經絡的病變所起的選擇性作用,也就是即主要對某經(臟腑)或某幾經(臟腑)作用明顯,而對其它經(臟腑)則作用較小,或無作用。歸經指明了葯物治病的適用范圍,說明了葯效所在。

由於發病所在的臟腑經絡不同,臨床所表現的症狀也不相同。如肺經病變每見喘咳,肝經病變每見肋痛抽搐,心經病變每見心悸失眠等。而根據葯物對各臟腑經絡病變的特殊療效,即可確定其歸經。如桔梗、杏仁治咳喘胸悶,故歸肺經;羚羊角、鉤藤能熄風止搐,故歸肝經;硃砂、茯苓能安神定悸,故歸心經等。有的葯物適用范圍較廣泛,則其歸經也較多。如黨參既能補脾氣,又能補肺氣,故歸脾肺經;山葯既能致脾虛泄瀉,又能致肺虛咳喘,還能治腎虛遺精,故歸肺脾腎經。

毒性

古代人們對葯物毒性的認識不盡一致,既將葯物的毒性看作是葯物的偏性,把毒葯看作是一切葯物的總稱;又認為毒性是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標志。現在所稱的毒性,專門用來表示葯物的毒副作用。主要是指葯物對人體的傷害作用。中葯的毒性不容忽視,不可錯誤地認為中葯大都直接來源於天然葯材,因而毒性小,安全系數大。自建國後至今出現了大量中葯中毒的報道,固然有文獻記載大毒、劇毒葯物有中毒致死者;小毒、微毒甚至無毒的葯物,如服用不當,同樣也有中毒病例發生,故臨床應用必須加以重視。中葯中毒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劑量過大或服用時間過長;炮製或制劑不當;配無不妥;葯不對症等。


B. 中葯知識一速記口訣

  1. 當歸巧記方法:主根粗短支根長,質地柔軟色棕黃,斷面油點顯棕色,味甘帶辛氣濃香。



    6.全草:「金車辦公地」金錢草、車前草、半枝蓮、蒲公英、紫花地丁

    7.血竭巧記:外色黑似鐵,研粉紅似血,火燃嗆鼻腔,香像苯甲酸。

    C. 中葯知識必學:石斛

    中葯知識必學:石斛

    著名京劇大師梅派創始人梅蘭芳先生那回味悠長的“梅腔”不知令多少戲迷如痴如醉,而對於曲藝大家來說,擁有一副好嗓音是最為寶貴的。為什麼老年的梅先生依舊嗓音甜美動人?原來他的護嗓秘訣就是:長年煎水服用石斛,日常代茶飲用。梅蘭芳先生對石斛情有獨鍾,可以說他在年老之後嗓音依然甜潤動人正是拜石斛仙草所賜。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石斛的知識,歡迎閱讀。

    石斛與楓斗之得名

    石斛受雲霧滋潤,吸日月精華,多在山谷中,五月生苗,莖似竹節,七月開花,十月結實,其根細長糾結甚繁。陶弘景曰:“今用石斛,生石上”。此石斛之“石”也;《漢書•律歷志》載有:量者,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可見斛是很大的一個計量單位。據說在上世紀60~70年代,一公斤上等石斛在歐洲可以換回12噸小麥。從中足可見石斛之珍貴,此石斛之“斛”也。石斛之名由此而來。(註:古籍較早記載石斛為霍山石斛,因其產於安徽霍山而得名,現今產量較低。)人們又因其外觀形態和顏色而分別給予不同的命名,比如“鐵皮石斛”、“銅皮石斛”、“紫皮石斛”等等。

    石斛新鮮條莖經過去葉去根、選條、烘烤、旋轉定型、烘乾等等工序最終成型後便是楓鬥了,楓斗是石斛里的上品。部分完整留有根須(龍頭)和莖尖(鳳尾)且長度適中的石斛加工成的楓斗又稱為“龍頭鳳尾”,被認為石斛中的極品。葯農在採集石斛時正值秋冬交接之時,石斛此時多獲豐收,“豐”與“楓”同音,而其成品形似斗狀,楓斗之名由此而來,而用鐵皮石斛加工的就稱為“鐵皮楓斗”,以此又有“紫皮楓斗”等等。

    滋陰聖品

    石斛性微寒而味甘,歸肺、胃、腎經,其味甘可補虛,其性涼可以清熱,且甘寒益陰,為培養五臟陰分不足之葯,健胃生液卻無礙脾之慮,謂之益胃生津;雖是寒葯而又有補性,其性下行,相火得石斛之降而不升。《本草備要》載石斛可療夢遺滑精,功於水臟,謂之滋陰清熱。石斛在《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載其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贏瘦、強陰、久服厚腸胃,用於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干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等症。

    人陰常不足,陽常有餘;陰虛難治,陽虛易補。石斛妙在微寒,實為以瀉為補,服之可使氣液充旺,腎水自生,故而金元四大家之首朱丹溪贊其為“滋陰聖品”,惟石斛氣性寬緩而無捷奏之功,故而古人用之必久服頻飲。惟鮮石斛清熱生津力強,溫熱病邪入營血,高熱煩熱者當用,干石斛滋陰清補為長,熱病後期,陰虧虛熱者適宜。

    寬湯久煎

    由於石斛地生長具有植物中普遍的向上性,植物的根在地下汲取的養分源源不斷地向上端運輸,來維持地上部分所產生的`新細胞的生長所需,也就是說,越是靠近頂端其營養越充分。石斛在生長到兩年左右時由於頂部生長放緩,根部所汲取的養分就在莖部沉積,而此時細胞分解的速度是不減的,故而就會在莖部長出新芽,從而運走莖部的養分,而這些新芽就是做成楓斗的最佳原料,做成的石斛楓鬥口嚼之無渣滓,味濃而富脂膏,確為妙品,多泡水代茶飲;主幹莖因粗纖維較多、膠質較弱,因而嚼之口感較差。

    石斛細胞組織結構中最外層的角質層是不通透水分子的,這種結構是為了保護鐵皮石斛在乾涸的環境中不會失去組織中的水分,使其在懸崖缺水的環境中可以生存下去,因此石斛楓鬥打粉後服用後,它的有效成分是很難被人體直接吸收的,古人用“寬湯久煎”的方法來煎煮石斛是非常科學的(大量的水長時間煎煮)。

    品相與真偽鑒別

    石斛和山參、冬蟲夏草一樣是屬於貴細類葯材,價格較昂貴,是一味葯食皆嘉的好葯材。普通石斛飲片一般以表面金黃色或者棕黃色、有光澤、有深縱溝、切面黃白色者為佳。而楓斗是石斛屬植物的再加工品,最早石斛品種以霍山石斛楓斗為貴,始載於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霍山石斛僅出江淮霍山,形似釵斛細小,色黃而形曲不直,有成球者,彼土人以代茶茗,其嚼之微有漿、黏齒、味甘,形縮為真,而現在楓斗來源趨向於復雜,其中蘭科石斛屬植物有環草石斛、鐵皮石斛、馬鞭石斛和金釵石斛等就有40餘種,而其中現今多以鐵皮石斛為貴。楓斗歷史演變見表1。

    石斛的商品種類可以分為鮮石斛段、鼓槌石斛、金釵石斛、流蘇石斛、環草石斛、耳環石斛和石斛段等等。詳解見表2。

    常見偽品見表3。(註:假鱗莖為蘭科植物兩片葉子的結處產生的變態莖。)

    以下推薦四種比較簡單的方法來辨別鐵皮楓斗的優劣、真偽:

    一、用鼻聞。

    正品楓鬥草香氣獨特,無煙火味。

    二、用手摸。

    打蠟的楓斗手感滑膩,報紙搓過的楓斗手用勁捏壓會有灰油,染色的楓斗用濕手捏搓後就會退色。

    三、用嘴嚼。

    楓斗品級越高,膠質越多,黏性越強,纖維性剩渣越少。

    四、用鍋煮。

    正品楓斗湯色碧綠淳厚。

    入葯石斛本身種類較多,如今又有雜交和引進品種,故市場上多有冒充鐵皮楓斗,另有打蠟、染色、矯味、摻假等等伎倆層出不窮,內行人已很難細辨真偽,何況大多數購買楓斗的消費者,建議大家直接購買正規廠家包裝產品,物雖貴而必有其由,楓斗這個葯材是特別一分錢一分貨的。

    造化仙草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忙碌的生活和大壓力的工作,加上熬夜、過食辛辣、生育等因素,不知不覺中,一些女性衰老症狀也隨之出現,很多女性剛過30歲,面部就開始出現色斑、皺紋,並且皮膚乾燥、瘙癢,頭發枯黃乾燥,月經紊亂等等。甚而出現失眠健忘、煩躁多疑,手腳冰涼等隱性更年期症狀,並時有眩暈感、恐懼感等。這些症狀預示著人體衰老的提前,因而嚴重影響了女性的健康和美麗。

    唐代著名養生大師、六朝御醫葉法善所創以鐵皮石斛、藏紅花、靈芝三味葯之良方專供御用,具有養血滋陰、益氣活血之功效,而石斛之力功不可沒。武則天服用該方長達50年之久,在此方的滋養下她每天都容光煥發、神采奕奕,即使到了晚年依舊容顏不老。正是:

    造化出仙界,石斛飲耋耄。銀發生聃老,人間第一草。

    ;

    D. 中葯葯用知識一覽表,太難得了!家庭必備

    最好的醫生,就是我們自己,因為沒人比我們更了解自己的身體~

    中醫葯是中國的瑰寶,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可以用它們來對付百病,我們更可以將其用在食療之中,調養自己的身體~


    每個中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葯

    靈芝: 固本祛邪,神仙上葯

    人參: 每天吃一點, 健康 延年好福

    山楂: 消食化瘀的好手

    黃芪: 首屈一指的補氣葯

    生薑: 御百邪,助陽氣,散一身寒濕

    白茅根: 涼血止血的草根太醫

    菊花: 現代人最佳保肝茶飲

    薏苡仁: 不是珍珠勝似珍珠

    甘草: 養人又養顏,平民百姓的補益葯

    花椒: 麻辣醫生,驅寒很有性格

    . ........................................................................................

    中葯葯性之最

    清熱解毒之最—---金銀花;

    芳香化濕之最---—藿香;

    利水滲濕之最———茯苓 ;

    芳香開竅之最———麝香;

    清熱之最———石膏 ;

    瀉火之最———黃連 ;

    降氣之最———沉香 ;

    生津之最———石斛;

    化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

    辛涼之最———薄荷 ;

    止痛之最———元胡 ;

    止血之最———三七;

    補陽之最———鹿茸 ;

    補陰之最———女貞子;


    瀉下之最———大黃;

    涼血之最———犀角;

    理氣之最———枳實;

    舒肝之最———鬱金 ;

    活血之最———丹參;

    補氣之最———人參;

    補血之最———當歸;

    補脾之最———山葯;

    消食之最———神曲 ;

    清痰之最———貝母;

    退黃之最———茵陳 ;

    祛風之最———獨活;

    安神之最———棗仁;

    溫里之最———附子。


    好草葯讓女人美麗一生

    當歸: 養血聖物,保女人一生平安

    紅花: 活血養顏的女人花

    益母草: 女皇武則天的駐顏美容師

    雪蓮花: 冰山來客養出花樣年華

    艾草: 天然 養生 「舒膚佳」

    蘆薈: 埃及艷後靠它征服世界

    白芨: 草葯里的美白仙子

    葛根: 解熱生津的「女人參」

    白芍: 養陰補血的女性知音

    杏仁: 潤養肌膚,容顏不老白嫩嫩

    玉簪花: 養血祛斑,像花一樣美麗無瑕

    . ........................................................................................

    保佑我們的先天之本

    何首烏: 溫補腎陽,再活500年還是黑發飄飄

    枸杞子: 古人的四季 養生 不老丹

    冬蟲夏草: 世間有、天上無的陰陽雙補葯

    三七: 起死回生「金不換」

    芡實: 對脾腎忠心耿耿的水中仙子

    女貞子: 補肝益腎,完美的天人合一

    杜仲: 雙向調節血壓第一葯

    菟絲子: 溫和補養,在媽媽的肚子里就可以開始

    後天之本的 健康 源泉

    白茯苓: 健脾補中,連慈禧都能「返老還童」

    山葯: 神仙葯食,養足我們的後天之本

    番木瓜: 「萬壽果」保你腸胃平安

    陳皮: 身邊最常見的健脾良葯

    藿香: 助脾胃正氣,讓你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丁香花: 香噴噴的暖胃好手

    常見病不求人

    板藍根: 治感冒的經典葯方

    桔梗: 讓大長今微笑的止咳葯膳

    羅漢果: 可以降血糖的甜果子

    桃仁: 最擅長活血祛瘀、潤腸通便

    紫蘇: 散寒暖胃,吃海鮮絕對少不了它

    南瓜子: 每天吃一把,不用擔心前列腺

    檳榔: 消食化積,南葯第一名

    茱萸: 外用降血壓的最佳選擇

    冬桑葉: 止盜汗、自汗之妙品

    款冬: 久咳不愈肺寒患者的首選良葯

    落地生根: 傣家跌打損傷聖葯

    石菖蒲: 善入心經,冠心病患者的福音

    大薊: 無論外用還是內服,都是止血良葯

    卷柏: 消炎止血的還魂草

    仙鶴草: 讓人迅速恢復體力

    蒲黃: 可以降血脂的花粉


    健腦安神大法

    天麻: 聰明人一輩子不糊塗的保護神

    酸棗仁: 失眠去無蹤,美夢伴一生

    紅棗: 補血安神,每天都可以當零食吃

    黃花菜: 健腦清心,樂而忘憂

    桂圓: 養血安神、益智強身,說不完的好處

    蓮花: 清心養神,固精氣、強筋骨的寶貝

    遠志: 治療驚悸健忘、失眠多夢的特效葯

    . ........................................................................................

    輕輕鬆鬆草本排毒

    金銀花: 有了它,炎炎夏日也清涼

    蒲公英: 身上長了無名腫毒就用它

    魚腥草: 消炎解毒,小草葯有大作用

    決明子: 歷史 上使用最早的眼科葯

    枇杷葉: 清肺熱的常用葯

    梔子: 擅長解全身熱毒

    夏枯草: 清熱瀉火,治淋巴結核第一葯

    紫花地丁: 解毒消癰要葯

    牡丹: 涼血妙品,花中神葯

    鳳仙花: 外用可以清熱解毒的「女兒花」

    黃連: 清五臟濕熱,世間第一苦



    餐桌上的素淡美味


    銀耳: 潤肺滋陰的最佳食物

    百合: 補益五臟,怎麼做都好吃

    薺菜: 「三高」患者的極品蔬菜

    薄荷: 清咽利喉的芳香療法

    茴香: 慢性胃炎的緩解葯

    白果: 治療咳喘,當仁不讓

    車前草: 前列腺炎患者的最佳食療

    . ........................................................................................

    消食葯

    消化食積楂曲麥,內金矢藤谷芽萊。

    山楂消化肉食積,治胸腹痛能化瘀。

    麥芽消化米面積,回乳消脹解肝鬱。

    萊菔消食兼理氣,食積脹滿痰喘宜。

    內金消積化結石,各種食積及滑遺。

    安神葯

    重鎮安神硃砂磁,琥珀龍骨與龍齒。

    養心安神柏棗仁,遠志合歡夜交藤。

    硃砂解毒清鎮心,驚悸不眠神不寧。

    磁石安神鎮心肝,聰耳明目定虛喘。

    龍骨鎮驚安心神,固澀平肝治眩暈。

    酸棗仁養心益肝,療血虛不眠多汗。

    遠志開心竅祛痰,健忘癲癇及咳痰。


    解毒殺蟲燥濕止癢葯

    白礬蛇床雄硫磺,大風土荊蒜蜂房。

    雄黃解毒殺腸蟲,濕疹蛇傷癰疔腫。

    硫磺止癢治疥癬,內服壯陽通大便。


    化痰止咳平喘葯

    化痰半夏星白附,芥子皂莢花旋覆,

    白前前胡桔二貝,瓜蔞三竹黃瀝茹,

    大海黃葯瓦楞礞,浮石蛤殼藻昆布。

    止咳平喘杏冬花,蘇子百部矮地茶,

    紫菀兜鈴桑白杷,葶藶白果洋金花。


    半夏辛溫燥濕痰,散結消痞治嘔眩。

    桔梗化痰靠升宣,祛痰排膿利喉咽。

    川貝化痰又潤肺,燥痰熱痰及瘰癧。

    浙貝化痰散郁結,熱痰癭瘤瘰癧解。

    瓜蔞清肺化熱痰,寬胸散結通大便。


    杏仁苦降止咳喘,滋潤腸道通大便。

    蘇子降氣又化痰,痰多咳喘及便難。

    百部潤肺治諸咳,滅虱殺蟲蟯滴疥。

    桑白瀉肺治熱喘,利水消腫治腫滿。

    葶藶瀉肺又利水,痰壅咳喘飲停積。


    這么全的中葯表很難找到,趕緊收藏吧!也給朋友們看看,讓更多人從中受益!

    E. 中葯知識一速記口訣

    給大家介紹一本速記中醫的好書,幽默葯膳賦。

    本書是中醫葯性速記書,是繼《葯性賦》和《白話四百味釋》之後的一部曲、方體裁。適應了時代快速發展的要求,使葯性速記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這本書的特點是「快」和「准」。「快」就是記的快。《幽默葯歌》這本書讓你在幾天內記住600種中葯的葯性。【准】就是記憶准確。每味葯的四氣(寒、熱、溫、平)和五味(酸、苦、甜、辛、咸、苦、酸、苦、苦、苦、苦、苦、苦、咸、苦、咸、甜、咸),

    經絡(肝、心、脾、肺、腎、肝心、肝脾、肝肺、肝腎、心脾、肺腎、肝心脾、肝心腎、肝脾腎、肝肺腎、心脾肺、心脾腎、心脾腎、心肺腎、脾肺腎、脾肺腎——對於600多種中葯來說,絕對沒有錯。

    這本書的第一章論述了記憶規律。即一個「字」代表每味中葯的葯性(四氣、五味、歸經),稱為一個「字標」。它的作用就像機器的「標志」,一眼就能知道。其統治以《資標圖》為代表,可查閱。以後有什麼新發現的中葯,可以按葯性填,性狀可以自己定。這將為未來越來越多的新葯開發和對其性質的記憶留下廣闊的前景。

    本書前一兩章講基礎知識,第三四章是學習題目,第五章是附錄,供參考。

    對於想快速掌握數百種葯性的中醫系學生和從業者來說,這本書真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幾百年來難以記住葯物性質的苦腦,未來將一掃而空。趕緊買一本,成功在向你招手!

    -

    【前景】如果中央中醫葯管理部門採用本發明,全國范圍內所有的『中葯名稱』都將改為『帶標簽的中葯名稱』,一夜之間,困擾中醫葯界千百年的『葯難記』的苦惱將不復存在。一輩子記不住各種葯的屬性的教授、老師、學生、醫生都解脫了。他們不用再去記憶『葯性』了。例如,「DC柴胡」變成了「DC全柴胡」。一看到【全】字,就知道『柴胡DC』是治療肝、心、脾經疾病的葯;其味苦,善於祛濕、消炎、通便;其氣性寒,寒能清熱瀉火,寒能涼血養陰。【鄭】的拼音為【Zhěng】:其聲母為【Zh】為入肝、心、脾,韻母為【eng】為苦味,第四聲為【第三聲(√)】為寒涼。中國人不僅一眼就知道自己是外國人,只要會念拼音,還是可以自學的。可見【發明】對於中醫在國內的普及和中醫在國外的推廣的意義不言而喻。而且要達到這個目的也太簡單了。只需要政府下一個通知(即日起,全國所有中醫主管部門將『中葯』更名為『帶標簽中葯』);想學醫的人背兩首小曲(聲母代表返經之歌,韻母代表五味之歌)大概需要兩天時間。

    其次,背宋公式:每天背一句,112天就能記住700味中葯的性質。比起一輩子背100種口味的速度,簡直是天壤之別。

    給大家介紹一本可以快速記憶葯性的書。

    中醫至今面臨兩大難題:辨證不能切脈,治療不能用葯。

    不能把脈是學習方法的問題,不能用葯是因為葯物的性質太難記了。

    為什麼性愛很難記住?這是因為每種葯有三種1125種(25×15×3=1125)。盲目記憶很容易,多了就很難記住了。就像記住一件外套的尺寸一樣,它有以下尺寸:衣身長64cm,衣領尺寸42cm,肩寬50cm,胸圍114cm,袖長53cm等。記住一個很容易,但是記住兩三個的大小就可以了。要想正確記住三十塊和五十塊,很難。這就是記住葯物屬性的困難。醫學有25種可能的歸經和15種可能的味,至少可以分為寒熱和三種氣。比較容易盲記,但是記住兩三種口味也可以。想記住30味和50味而不記錯是很難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人為後人寫了《葯性賦》和《葯性白話文四百味釋》。人類認識2500多種葯物時,編纂了《葯性賦》,記載了240種常用葯物。後來人類認識了五千多種葯物,就編著了《白話文四百味釋義》,記載了四百種常用葯物。今天,人們已經知道了一萬多種葯物。如果常用葯和現有葯的總數是8%,那麼人們要掌握800種常用葯才能與時俱進。因此,必須創造新的記憶方法來適應時代的要求。這就是我編撰幽默葯膳賦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