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需求價格彈性理論分析「谷踐傷農」「薄利多銷」寫一論文。
谷賤傷農的道理十分簡單,文化水平不高而且不知經濟學為何物的農民也會解釋:因為糧食太多,賣不上價錢,糧食多和糧食少的年份收入相當但是投入卻大得多,不劃算。 這么簡單的道理到了經濟學中就變得神秘兮兮,屬於大學本科的水平才能了解的東東了。 下面是摘自《西方經濟學》(高鴻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p57)的一段專門討論「谷賤傷農」問題的論述: 「谷賤傷農是我國流傳已久的一種說法,它描述的是這么一種經濟現象:在豐收的年份,農民的收入卻反而減少了。這種似乎難以理解的現象,可以用彈性原理加以解釋。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農產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價格彈性的商品,以圖2-24具體說明。圖中的農產品的需求曲線D是缺乏彈性的。農產品的豐收使供給曲線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彈性的需求曲線的作用下,農產品的均衡價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到P2。由於農產品均衡價格的下降幅度大於農產品的均衡數量的增加幅度,最後致使農民總收入量減少。總收入的減少量相當於圖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積之差。 The picture is: 類似地,在歉收的年份,同樣由於缺乏彈性的需求曲線的作用,農產品均衡價格數量的減少幅度將小於由它所引起的均衡價格的上升幅度,最後導致農民的總收入量增加」。 下面對此段論述進行一個評論: 描述的事實對象「谷賤傷農」,其前提是蘊含的「豐收」,如果不是豐年,谷賤也會傷農,但大家認為正常。所以豐收是這個話題的特定前提。 豐收,到底在供求理論看來應該意味著什麼?顯然,應該是「供給量」增加了。但是我們奇怪的是,農民是糧食的供應商,供給量增加引起的問題為何不用供給的價格彈性來解釋卻要用需求的價格彈性來解釋?同時,我們從「谷賤傷農」和隱藏條件「豐收」,根本無法得到需求量如何變化的信息,如果使用需求曲線就必然要增加其它條件,但這已經不是題中之意了。此乃其一。 其二,上面說「農產品的豐收使供給曲線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這就非常奇怪了。根據課本前面的敘述,需求線平移是價格不變時其它因素變化造成需求量的變動,這個其它因素包不包括供給量則閉口不談;而供給線的平移卻是需求不變時供給的變化造成的。單從文字表述就顯然缺乏對稱性,道理上更是胡扯八道。為何需求線的平移不是在供給不變時需求量的變化造成的?為何供給線的平移不是在價格不變時其它因素變化造成的?豐收是供給量增加的意思,供給量的變化為何不是點在一條供給線上的移動,卻變成了供給線的平移?如果供給變化會導致供給線平移,那麼供給線是干什麼用的?什麼情況下它才是點在線上的移動? 如果需求不變時供給變化會造成供給線平移,反過來說,就是需求不變供給也不變時供給線就不動,那麼我們要問:供給線究竟是反映什麼變化的?供給和需求都不變時豈不是只剩下一個價格因素了?一個因素還談什麼曲線? 可能有人會說:你沒有弄懂需求變化和需求量變化、供給變化和供給量變化的差異。非也。這是個學術陰謀。在極易混淆的概念之上,完全應該將供求變化另起一個稱謂,比如就叫做「需求線的移動」和「供給線的移動」就明明白白,對於三個變數Qs、Qd、P,我們利用三維圖形,很容易討論三者關系和線、面的移動,沒必要將注意力陷在人為的概念區分上。這種「A的變化不是A的量的變化」的彎彎繞邏輯不過是為胡扯八道找一個方便而已。 據此邏輯,我們可以造出更多所謂「知識」:勞動變化了不是勞動量變化了、價值變化了不是價值量增加或減少了、價格變化了不是價格值變化了、高變化了不等於高度變化了……讓博士也難以畢業的! 其三,文中說「圖中的農產品的需求曲線D是缺乏彈性的」,這種表述的含義就是曲線D就是一條缺乏彈性的曲線。但是我們可以證明,對於任何一條直線型的需求曲線上都同時有三種彈性存在。證明如下: 需求的價格彈性e=-(dQ/dP)×P/Q,將需求函數Qd=α-βP代入,就可以得到 e=α/Qd-1 令e=1,即α/Qd-1=1,即Qd=α/2,代入需求函數,得到P=α/2β,即在此點上是單位彈性的。 同樣有,e>1時,P>α/2β,富有彈性,而e<1時,P<α/2β,缺乏彈性的結論。 這在圖形上表示為,在Qd的取值范圍(0,α)的一半之處的彈性為1,此點向左則為富有彈性,此點向右則為缺乏彈性。但是無論怎樣,任何一條直線的需求曲線按照其價格彈性的定義,必定同時存在三種價格彈性。(其實教材中p42頁圖2-13a已經給出了這個三段圖,但是不知道為何前面講解時卻要列舉幾種不同彈性的線形。要知道不存在只有一種彈性的需求線) 那麼,再看回上面的論述,我們怎麼知道兩個均衡點E1、E2所在的位置都是處於缺乏彈性的區段呢?從圖中看它還恰恰是跨越單位彈性點的,這只能說明作者本身腦子里根本沒有「任何需求線都是三種彈性」的概念。 如何產品,如果可以畫出需求曲線,必然同時具有三種彈性。「農產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價格彈性的商品」的說法是毫無道理的無稽之談。 其四,豐收時如果谷一定賤,顯然依據是「物以稀為貴」的反面即「物以淫為賤」。但是「物以淫為賤」的數學表示恰恰是供給線是負斜率的,而非正斜率的,其形狀應該和需求線相同才能描述「供給量增加價格下降」,即和供給定律是矛盾的。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見解是物以稀為貴和物以淫為賤都是對的,而與之矛盾的供給定律是錯誤的,錯誤的原因是倒因為果。但是總是有人認為可以倒因為果或者說供求和價格可以互為因果。那麼不妨解釋一下這個問題的根源何在。 或許能夠推翻「物以稀為貴」之說?俺可是將這五個字稱為經濟學第一定律呢。 其五,至於「在歉收的年份,同樣由於缺乏彈性的需求曲線的作用,農產品均衡價格數量的減少幅度將小於由它所引起的均衡價格的上升幅度,最後導致農民的總收入量增加」之說就更加不敢苟同了。俺是農村長大的,知道農民都希望豐收,沒有希望歉收的。 高教授應該向國務院解釋這件事:是否要通過減少糧食產量的措施來提高農民的收入?國家一方面要提高農民收入,一方面要增加糧食產量,這種想法是否一廂情願的自我矛盾或者是違背經濟學規律的。 其實,谷賤傷農的「賤」不是價格一般的降低,而是指降到低於成本的水平。價格的波動是十分正常的,如果在成本之上,就必有利潤,只要有利潤,就是產量越大越好,這就是農民總是希望豐收的原因。如果賤是指價格低到成本之下,那麼「谷賤傷農」的道理不僅僅是對「谷」適用,而是對一切產品都一樣。 現實中的谷賤傷農多是由於政府強行以低價征購糧食對農民造成的政策性硬傷,此中沒有太多經濟學的道理好講的。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