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論文中的數學知識
擴展閱讀
兒童腦軟化灶怎麼檢查 2024-10-25 00:21:23
動漫圖片人物怎麼分辨 2024-10-25 00:11:09
北京卡巴教育怎麼樣 2024-10-25 00:05:13

論文中的數學知識

發布時間: 2024-10-24 22:32:23

❶ 生活數學小論文

數學是現代生活的重要部分。數學思維影響我們生活的任何一方面,數學知識對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重要。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生活數學小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生活數學小論文篇一

提要:小學數學新課標要求,學習有用的數學,同時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數學知識來源於人類長期的勞動實踐活動,而積累起來的。在學習數學時,一定要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相結合,增加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數學 生活 運用所學知識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廣泛應用於生活。《新課程標准》強調,數學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來思考問題,並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實現了學以致用,體現了數學的實用價值,使數學走進了生活。

一、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學,只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煥發生命活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鍾面的認識》《圖形的認識》等,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如講故事、做游戲、看圖等,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更多體會到數學貼近生活。在教學"10以內各數的認識"時,我讓學生觀察教室里的環境布置,說說有幾扇窗、幾塊黑板、幾盞燈等,指導學生們用規范的語言表達物品的數量。又如在教學認識平均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在昨天進行的數學比賽中,一小隊9人總成績是810分,二小隊8人總成績是780分。我現在宣布:這次比賽一小隊獲勝,,二小隊的學生有的就說"老師,因為一小隊人數比我們多,當然總分就要比我們多了。就這樣算成績,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我趕緊問到"那怎樣算就公平了?"......在和孩子自然的對話中,引出了平均數、真正達到了課伊始、趣已生,讓孩子們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通過類似的與生活相貼近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用處真大,實現了學習由被動向主動的轉化。

二、讓數學知識回歸學生生活

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知識也只有運用才能被學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實踐運用中才能體現其價值。如在學習"認位置"後,回家觀察一下自己的卧室,並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內物體的相對位置關系,然後說給爸爸媽媽聽。觀察一下自家房屋周圍、村莊周圍都有些什麼,到學校後,和小夥伴交流。在學習了利息後,讓學生去銀行了解利息、利息稅等有關知識,讓學生當家長的小參謀:家中多餘的錢怎樣存最合算?並幫助家長計算利息。如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麼車輪的形狀是圓的,其它形狀的行不行?為什麼?又如在學習了"統計"後,問學生你准備統計什麼?這一環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學而有用的喜悅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指導於實踐。我們經常看到由於學生的感性知識缺乏,出現不符合客觀生活實際的數量意識。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更要注重聯系實際,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在學習了米、厘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通過上述活動,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學生獲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在這個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對於這一點,不必多說,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

總之,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它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來於生活、歸於生活的知識才是有價值的知識。把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數學的真諦。

生活數學小論文篇二

《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課程應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如何拉近數學與生活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成為了教師教學的重要方向。

一、數學來源於生活

數學是生活中的一分子,離開了生活這個集體,數學將是一片死海,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同樣,人類也離不開數學,離開了數學人類將無法生存。有人和學生做了這樣一個實驗,約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數學中的數字及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過這一天。我也採用了同樣的實驗,果然實驗後,我讓學生交流體會,他們大部分都是實驗的失敗者,因為他們在生活中隨時都在用數學,如有的學生說,打電話、看電視、玩游戲時要用到數字,到商場買東西付錢時也要用到數字;還有的說,放學回家要知道准確的方向和位置……。為了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我提倡學生寫數學日記,記錄生活中發現的數學問題,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日記中體現著他們對數學的應用與理解。

二、數學是生活的一部分

例如:①你要去文具店買5本練習本,每本3角錢, 一共要用多少錢?②47位師生去游樂場遊玩,門票每人5元,帶250元夠不夠?③家裡要裝修,估算要用多少塊瓷磚?在生活中,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與數學息息相關。

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各種實際問題的過程,體現了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它不僅包括數、式的運算,還包括推理、分析、判斷、選擇、估算、統計、繪制圖表、數據分析、及空間與圖形、優化方案等諸多方面。如設計活動方案過程中考慮的乘車路線的選擇、時間安排、人員分配、資金運用等,都蘊涵著豐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這些都離不開數學的應用。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應用觀,讓學生了解並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並具有自覺、主動地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如何實施數學教學“生活化”

(一)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形式

1.做一做,指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學會生活。

如在學習了“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互換後,我讓學生用兩種計時法記錄自己雙休日中一天的活動情況,再嘗試為自己設計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在練習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兩種計時法的聯系和區別,並且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了思想教育,使學生感受到時間的寶貴,學會珍惜時間。作為教師,應堅持提供給學生綜合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喜悅,逐步養成從數學的角度認識生活,感受生活,並更加熱愛生活。

2.找一找,培養學生從數學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

生活本身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生活中客觀存在著大量有價值的數學現象。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從買東西、玩、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數學,能促使學生主動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思考生活問題。如在購物是計算一下要多少錢;在玩樂時比較一下多少、遠近;在家裡統計一下家庭開支情況等,都是讓數學生活化的體現。

3.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真正感受生活。

例如,在教學“立體圖形的認識”時,我讓學生帶了很多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立體幾何圖形的物體,通過分類,找出共同點以及不同點,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學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長方體,正方體等等的特徵了,而且能再把所學知識再返回到生活中去,告訴爸爸媽媽牙膏的包裝盒是個長方體了。

另外,我使用適當的教具輔助教學,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具有看的見,摸得到的優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有時能幫助理解問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也能將枯燥的數學寓於情景之中,吸引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從而使學生主動地獲取新知識。

(二)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語言、素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他們的特徵,選擇適當的素材,採用貼切的語言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比如講“一個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一定大於第三邊”。我就用一個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為什麼人人都想走近道兒,可以畫幾種走法讓學生們選,然後問他們為什麼都選那個最直接的路呢?他們會說那條路最近。為什麼它最近呢?怎麼證明呢?聯繫到學生生活中最常見到的、應用到的東西,他們才容易理解,也容易思考,甚至能很快地舉一反三。有學生舉這樣的例子,一條狗見到前面的骨頭總是沿直線向骨頭跑去,而不會繞幾個圈,或走曲線去吃骨頭,除非它是一條瘋狗。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於發現、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感悟所學習的知識。

(三)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先進的教學設備

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只靠傳統的粉筆加黑板是無法完全達到要求的。有許多圖片、圖象需要多媒體展示,許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需要電腦演示。在教學中我們會經常遇到用較多的語言說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現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活化這些現象,而且特別直觀、形象,從中不需要教師多言語學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數學知識。教師必須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和素材。只有當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學生才會主動感悟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服務。

總之,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創造條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景來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還要鼓勵學生善於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主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中的聯系,令數學教學生活化,令數學學習充滿生機。

❷ 對數學的認識論文

數學是人類 文化 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在人類文明與社會進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對於數學的真正認識又有多少呢?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對數學的認識論文的 範文 ,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對數學的認識論文篇1

淺談數學與應用數學

摘要: 新課程改革注重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觀點觀察社會、思考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重視聯系實際和數學應用意識。教師應加強數學應用教學,多讓學生自主學習,重視課外實踐,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關鍵詞: 數學應用 生活 經驗 學以致用

新課程改革注重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觀點觀察社會、思考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近年來,我堅持以新課程標准為指導思想,重視實踐,加強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做了一些探索,在此談談對這一問題的一點思考。

一、理論基礎

1.數學的發展就是數學應用的歷史。

從數學的早期發展來看,數學起源於人類實際生活的需要,人類在簡單的物品交換和重新分配中,產生了數的概念。在古埃及流傳下來的最早的數學著作《萊茵德紙 草書 》和《莫斯科紙草書》中,包含有許多幾何性質的問題,內容大都與土地面積和谷堆體積的計算有關;中國現存的最早的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中,主要成就是勾股定理及其在天文測量上的應用。

到了近現代,特別是現代,一方面,數學的核心研究變得越來越抽象;另一方面,數學的應用也變得越來越廣泛。數學除了在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大量應用,還在經濟學、社會學領域大展身手,在日益發展的信息社會中,即使一般的勞動者,也必須具備基本的數學運算能力以及應用數學思想去觀察和分析工作、生活乃至從事經濟、政治活動的能力――存款、利息、股票、投資、 保險 、成本、利潤、折扣、分期付款,以至文藝創作、心理分析、社會改革、哲學思辨等。可以說,數學是人類活動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2.新課程改革對加強數學應用的體現。

新課程標准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新課程標准強調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要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 方法 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實際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

新課程標准提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在實行新課程改革以來,新編教材在加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方面作了大量的改進,把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貫穿在教材編寫的始終,在各章的章頭圖或閱讀材料中,注意提供有實際背景的問題,教材的正文一般都注意從實際引入概念,從實際提出問題,例題、習題中增加了實際應用的內容。理論聯系實際,而聯系實際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增加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 教育 儲蓄》聯系經濟生活中的儲蓄,二次函數中聯系的課題《剎車距離與二次函數》,還有《數據的收集與處理》、《統計與概率》中就大量包含了與實際問題聯系非常密切的內容。新教材還增加了課題學習,目的是應用所學數學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過程中受到訓練和提高。

所以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注意在教學活動中加強數學應用教學,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合格、適用的人才。

二、教學實踐

1.加強直觀教學,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一些數學問題的引入應根據教學內容運用直觀手段向學生提供豐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如採用實物、模型、掛圖,或進行演示,引導學生觀察,並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以便讓學生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在教師生動形象地描述的基礎上,對今後學習、生活、工作有用的內容,教學中特別要使學生了解所學價值和背景,學生應當看到數學什麼時候被應用,以及如何應用,而不是得到它們將在某天被用到的許諾。在提出和研究問題時,教師應強調把數學應用到現實世界中及與中學生有關的其他環境中的問題上去。

例如,在講“解直角三角形”時,可利用這樣一個實際問題:修建某揚水站時,要沿斜坡輔設水管,從剖面圖看到,斜坡與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測角器測出,水管AB的長度也可直接量得,當水管鋪到B處時,設B離水平面的距離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員,如何測得B處離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學生提出從B處向C處鑽個洞,測洞深;有的學生反對,因為根據實際情況,這樣做費力;有的學生又說,這不是費力問題,C點無法確定。教學時應該注意從實際問題抽象出數學模型,運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識去解決:BC=AB.sinA(AB、∠A均已知)。又比如用不等式的知識求水池的最低造價,用三角函數計算台風影響的持續時間,用概率知識分析免費摸獎的秘密,等等。通過數學在其他科學以及社會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知道它既和人類的幾乎所有活動有關,又對每個真心感興趣的人有益。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留出時間,增強學生自主應用意識。

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他們學習數學的方法仍習慣於上課聽老師講解,認為聽老師講得越多,則自己會的就越多。學生在學習中雖然有所感知,基礎知識卻不扎實,硬性地接受大量知識信息,但理解卻不深不透,靈活運用更不到位,導致學生一旦脫離了教師,遇上一些富有拓展性或是研究性的問題就顯得力不從心、無從下手,於是放棄者居多。作為教師,應多給學生留出時間,加強引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在“合作”探索中加強對知識的應用,讓數學應用落到實處。

例如,我在復習軸對稱的知識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一條河l的同側有一個村莊A和一處倉庫B,某天倉庫突然失火了,村民們從家裡出發提著水桶到河邊拎水去救火,那麼應選擇怎樣的路線比較合適?因為前面做過類似的習題,所以學生們很快給出答案:作出點A關於小河l的對稱點A′,再連結A′B交l於點P,則折線APB即為村民行走的路線。我問學生們:“你們都是這樣想的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我也沒說什麼,只是說:“你們還可以再交流交流。”剛開始,教室里嚷聲一片,都說:“這有什麼好討論的,不就是APB嗎?”慢慢的,教室里的聲音小了一些,學生們開始投入思考交流當中,再後來,教室里的聲音又漸漸大了起來,這時我問:“同學們有沒有新的看法?”有十幾個學生舉起了手,我請其中一個學生發言,她說:“經過我們的討論,我們發現還有更合適的路線,考慮到裝滿水的水桶比較重,提著桶行走不便,應該縮短提水的路程,我們的做法是作BQ⊥l,垂足為Q,連結AQ,折線AQB為更合適的路線。”我說:“同學們贊同她的看法嗎?”絕大多數學生都表示了同意。經過這樣的問題的討論,學生們加強了實際應用的意識。

3.加強課外應用實踐。

實踐對於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起著重要作用。聽到的終會忘掉、看到的才能記住,親身體驗過的才會理解和運用,因此,要加強課外實踐活動。比如,“垂線段最短”性質學完了,利用體育活動時間讓學生 跳遠 ,並測出自己的跳遠成績;統計初步知識學完了,讓學生自己估算學習成績波動情況,等等。這樣做,學生既理解了知識,又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經常讓學生去實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就會逐漸形成,這也是課堂教學轉變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例如,在上完《數據的收集與處理》後,布置學生選擇適當的主題,自主設計調查方案、開展調查活動、進行數據的處理並寫出調查結果。教師在這期間起組織作用,並不做具體工作,但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調查活動,在學生親身經歷調查活動的全過程的基礎上,再一次提高認識,強化學生的統計意識、統計觀念,會運用統計的方法解決有關的問題,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總之,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培養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和分析周圍事物的習慣,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李文林.數學發展史.

[2]Robwert.Jstemberg等著.張原粲等譯.思維教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1.

對數學的認識論文篇2

淺談數學文化的教育價值

[摘 要]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在人類文明與社會進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數學文化的教育價值,在於它對人類 理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所作出的獨特貢獻。每一個現代人都需要接受數學教育,通過對數學的認識與理解,提高文化素質,從而創造出更有內涵、更有意義的人類文化。

[關鍵詞] 數學文化 教育 理性 創造性

數學具有一般文化的三條准則,即:相關性、相容性和大眾性。相關性主要是與現實相關,而不是懸浮在半空中的虛無縹緲的東西;相容性則不僅強調它作為邏輯封閉系統的一面,還體現了作為多元文化的一種活動模式;而大眾性則反映了對於學習和實踐的每個人來說都是開放的。除此之外,更主要的方面是數學與一般大眾文化比較所表現出來的特殊性,它構成了數學文化的個性,即獨特的語言系統、價值判定準則和發展模式,使數學自身構成一種獨立的文化體系,從而使得數學對象的人為性、數學活動的整體性,以及數學發展的歷史性充滿了人文價值,也更加凸現數學的文化意義。

數學與古代文化

中西方的數學,在漫長的古代,實質上可歸結為希臘與中國的數學,我們的比較也就因此限定為希臘和中國的數學與文化。

古希臘文化的一大特點是:崇尚理性――在數學方面就是崇尚演繹推理,將數學與哲學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古希臘數學家強調嚴密的推理以及由此得出的結論,他們所關心的並不是這些成果的實用性,而是教育人們去進行抽象的推理,激發人們對理想與美的追求。畢達哥拉斯提出的“圖形與信仰”,表明由幾何學習而上升到更高層次的人生信仰,即數學教育與數學學習不可以採取急功近利的態度。因此,古希臘優美的文學,極端理性化的哲學,理想化的建築與雕塑,所有這些成就在人類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而這些成就處處體現著數學的影響。

古希臘數學中的點、線、面、數,都是對現實的理想化和抽象,這種對現實理想化和抽象的偏愛在其文化中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的雕塑並不注意個別的男人和女人,而是注重理想模式的人,這種理想化和抽象的追求,導致了對身體各個部位比例的標准化的追求,希臘人不僅給出了標準的黃金分割0.618,而且任何一個手指和腳趾的比例都沒有忽視。希臘文化被公認為是人類歷史上輝煌的一頁,它深刻地影響著之後人類文化的發展。

中國古代的數學更看重實用性,要求把問題算出來,用現代的話說,就是更重視“構造性”的數學,而不是追求結構的完美與理論的完整。這種表述方式與中國古代哲學的表述方式有相似之處。馮友蘭在他的《中國簡史》中指出:“中國哲學家慣於用 名言 雋語、比喻例證的形式表述自己的思想。《老子》全書都是名言雋語,《莊子》名篇大都充滿比喻例證。”這些足以表明中國數學與中國文化之間的密切聯系。

數,在中國古代被賦予了倫理的意義。禮儀,常常被人稱之為“禮數”。由於有具體數字規定的“禮數”被視為倫理戒律,如《禮記・禮器》中有“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的規定,進而“禮教”被視為一種社會規律。由此出發,在中國文化中出現“天數”一詞,“天數”代表不可抗拒的命運。

“禮數”在中國文化中被視為“規矩”,有所謂“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中國人已用數學規律(用“規”來畫圓,用“矩”來畫直線。)來形容和描述政治、社會的運行,中國傳統數學的某些特徵已融入文化之中。數學在中國 傳統文化 中的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一套有關數字的崇拜體系。時至今日,這種體系仍深深紮根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無疑,數學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如美國《科學》雜志特約主編斯蒂恩說:“數學……在人類特性和人類的歷史中,它的地位絕不亞於語言、藝術或宗教。”數學的發展與所取得的成果,對於它所屬的文化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反之,在不同的文化中,數學也具有不同的文化價值及特徵。

數學教育與文化素質的培養

中國傳統數學本質上是功利主義的,只是作為“六藝”之一,因而也就不可能積淀為中華文化的理性結構,在相應的文化體系中也沒有太高的地位。探根尋源,這對我們研究“考試文化”背景下的我國數學教育也許有著借鑒作用。

目前,我國的數學教育往往以使學生能夠高分通過考試為目的,並由此去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這種短期的、功利性的教育理念能夠造就思維嗎?一旦學生不需要考試時,數學的功能在他們身上即壽終正寢。這樣的數學教育對人的素質的培養又有多大意義呢?在我看來,一個人的潛能如何,關鍵是看他能否處理明天的問題。數學教育應作為受教育者個人文化底蘊不可缺少的一塊基石伴隨他的一生,就如同學了語言更善表達,學了藝術更會欣賞,學了數學應使他更會理性地思考、辨析。

1.理性思維的培養

數學作為人類理性思維的特殊形式,基本特徵是:邏輯性;抽象性;對事物主要的、基本的屬性的准確把握。

數學的邏輯形式是指數學中非常嚴密的思維,從條件(原因)到結論(結果),環環緊扣,因果關系十分清楚,這種思想方法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實現某個重要的目標(為什麼要實現這個目標),具體的 實施方案 (如何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具備(創造)什麼條件,存在(潛在)哪些問題,最主要的風險來自何處,防範或化解風險的手段是什麼,等等,這些與幾何邏輯十分相似。數學思維的這一特徵,對於訓練人的素質十分重要,而善於推理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只有通過教育,才能使人在這方面的潛能得到發展。

抽象並非數學獨有的特性,但數學的抽象卻是最為典型的。數學的抽象舍棄了事物的其他一切方面而僅保留某種關系或結構。當我們從物理現象、化學現象、生物現象以及社會現象中,採取某種定量的方法進行分析,去揭示事物之間的聯系,進而會發現有些看來毫不相關的物質、毫不相關的事、毫不相關的人,其實是相互關聯的。比如,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中的正態分布, 這種分布表明,各種隨機事件的誤差並不是隨意出現的,而總是遵循一定的統計規律。

例如,一場普通的考試,如果考試的成績沒有呈正態分布,那麼可以認為,在某個環節(比如,教學質量、試卷難度、評分標准、考場紀律……)出現了異常現象。而“普通的考試”可泛指為線性代數、英語、 企業管理 ,等等。再如,人們發現,人的各種精神或生理特徵,是遵循正態分布的。這一點給人類文化學者研究人類不同民族的素質、氣質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也為醫葯、葯理學提供了重要的參數。

數學中找出所考慮問題的主要屬性,是指善於抓住問題最本質的內容,它反映在人們處理問題時,要抓根本問題。霍尼韋爾國際總裁兼CEO拉里・博西迪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復雜的戰略,存在的只是對一項戰略的復雜的認識。一份業務部門的戰略 報告 ,如果不能夠在20分鍾內用一種簡單而平實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戰略的話,你實際上等於沒有制定出任何戰略計劃。”如果說,善於抓住問題的根本,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是一種智慧的體現。那麼,一篇 工作報告 ,在受過數學訓練的人手中,他至少會剔除一些與結論毫無關系的廢話、套話。

數學對於人類理性思維的發展作出了特殊的貢獻。古希臘的數學教育,推崇的是數學作為理智、思維能力的訓練。認為算數是為了認識數的本質,為了追求真理並非做買賣;幾何學是為了對思維進行訓練,為了培養哲學家。他們把實用目的僅僅作為數學教育的一個微不足道的方面,而理性的培養才是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正是依靠這種教育,理性才為人類文明開辟了道路。

近代西方文明的復興,本質上是數學精神的復新。文藝復興時代及其以後的歐洲人不僅學習、掌握了古希臘人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向他們學習了人類推理能力。歐洲人繼承了自然界具有數學設計的思想,相信理性可以應用於人類的各種活動。正是西歐的賢哲們掌握了理性精神、把握了數學精神之後,近代西方文明誕生了。

現代社會中“拋棄理性思維的傾向是群眾不安定和政治不穩定的標志”。在構建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界和諧的社會過程中,一刻也不能沒有理性思維,而培養理性思維的最有效途徑是數學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加強數學教育,使人們理解數學、重視數學和正確運用數學,這對於開發智力、提高我們民族的科學技術水平和思維能力,是有戰略意義的事情。”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理性思維是一種歷史的、科學的、富有哲理的思考,是批判的思維,是求同存異的思維,是一種在更高層次上的道德推理。經過數學理性思維的培養,將有助於學生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盲從、有條理、善思辯,樹立起既不強人從己,也不屈己從人的意志。

2.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由於數學嚴密性的特點,很少有人懷疑數學結論的正確性,數學的結論往往成為真理的典範。事實上,數學結論的真理性是相對的,即使像1+1=2這樣簡單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例如,在布爾代數中,1+1=0。而布爾代數在電子線路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常言道:學貴有疑。疑就是一種批判精神,也是創新的前提。

在線性代數的教學過程中,我在講解矩陣概念時強調它是數表而不是數,但是在分塊矩陣運算中又突破了這種思維框框。

上述計算過程的思想是復雜的,然而從計算的角度看,它極大地提高了高階矩陣乘積的運算效率,有著實際運用價值。在一般情況下,人們總是慣用常規的思考方式,因為它可以使我們在思考同類或相似問題的時候,能省去許多摸索和試探的步驟,能不走或少走彎路,從而可以縮短思考的時間,減少精力的消耗,似乎可以提高思考的質量和成功率。正如一位心理學家說過:“只會使用錘子的人,總是把一切問題都看成是釘子。”

然而,這樣的思維定勢往往會起到一種妨礙和束縛作用,它會使人陷入在舊的思考模式的無形框框中,難以進行新的探索和嘗試。常規是人們解決問題的一般性思維,它能憑經驗輕車熟路地完成一些工作,解決一些平常的一些問題,但是總用思維定勢來看待事物,那就是傻瓜一個。當然,變化、革新需要很大的勇氣,有的人即使意識到了變革的必要性,也沒有變革的勇氣。因為變革一旦失敗,他將受到很大的傷害。但他卻沒有看到問題的另外一面:如果不進行變革,他同樣會在未來遭受巨大的損失,而變革就有成功的可能,成功的變革將為他的事業開創出一片嶄新的領域。

在高等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向教室的大門走,每次走所在距離的二分之一,問我能否走到大門?回答一:不要說走到大門,就是走出大門也不成問題。回答二:由於條件“每次走所在距離的二分之一”,因此人與大門之間的距離始終存在,那麼,永遠走不到大門。回答三:可以走到。因為人與大門之間的距離可以縮短到要多小有多小,並且可以無限變小的程度。回答三正確。此問題體現了高等數學中的核心思想――極限。它向人腦提出了挑戰,激發了人的 想像力 。極限顯得既生疏又熟悉,似乎超出了我們的領悟能力,又自然而易於理解。在征服它的過程中,需要調動人的推理能力,詩一般的想像力、創造力,以及求知的慾望。

類似以上的問題,若干年之後,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最終問題本身可能並不重要了,但是數學創造過程中想像以及超長思維的應用,可以使他們打破常規,學會變通,事情做得別開生面,並在潛意識中積蓄了創造和發明的沖動,能夠從容地面對困難,欣然地面對未來.

數學教育作為訓練人們思維的一種最有效的工具,在培養組織才能、敏感性、直觀性和洞察力方面是再恰當也沒有了。不論學生將來的職業選擇如何,促進智力的一般發展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而數學教育的終極目標,並不是單純地給學生提供求解某些具體問題的工具,也不僅僅是為現有的專業課教學鋪路,而是培養學生對理性(真理)的追求,造就一種精神,一種腳踏實地、不畏艱險的探索精神。

數學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每一個有文化的人的思維,它促進了人的思想解放,提高了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可以這樣說:一種沒有相當發達的數學的文化是註定要衰落的,一個不掌握數學作為一種文化的民族是註定要衰落的(齊民友語)。

參考文獻:

[1]孫小禮.數學・科學・哲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

[2][美]拉里・博西迪.執行[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1. 數學文化論文3000字

2. 數學小論文3000字

3. 數學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4. 數學學習心得體會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數學的 畢業 論文”

❸ 數學小論文300字。將一件關於生活中的數學題目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總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後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我曾看見過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教授問一群外國學生:「12點到1點之間,分針和時針會重合幾次?」那些學生都從手腕上拿下手錶,開始撥表針;而這位教授在給中國學生講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就會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評論說,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數學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搬到腦子中,不能靈活運用,很少想到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從這以後,我開始有意識的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一次,媽媽烙餅,鍋里能放兩張餅。我就想,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嗎?烙一張餅用兩分鍾,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鍾,鍋里最多同時放兩張餅,那麼烙三張餅最多用幾分鍾呢?我想了想,得出結論:要用3分鍾: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鍾後,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鍾,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後放第二張餅的反面,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3分鍾就全部搞定。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她說,實際上不會這么巧,總得有一些誤差,不過演算法是正確的。看來,我們必須學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數學就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有人說,現在書本上的知識都和實際聯系不大。這說明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正因為學了不能夠很好的理解、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對數學不重視。希望同學們到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現,其實數學很有用處。

❹ 生活中的數學論文

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是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之一。下面是關於生活中的數學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生活中的數學論文1

最近,我們學習了圓柱、圓錐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式。我認真學習了課內知識,並做了一些課外練習鞏固所學知識。綜合學習和練習情況,我對相關知識進行了總結和歸納:此方面的考好主要有一線六個方面:

一是卷。就是把一個長方形形狀的紙捲成圓柱的形狀,然後算圓柱的最大體積。例如:一個長12,56米、寬9。42米的長方形,捲成一個圓柱,重疊部分忽略不計,求圓柱的最大體積。這種題目有兩種可能,以長為圓形或以寬為圓形。因此,要把這兩種可能都算出來,然後比較。這種題目要注意的是:必須看清楚是用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捲成圓形。

二是轉。就是把一個長方形的紙,延一條邊旋轉3600,求所得形狀的體積或面積。舉個例子:一個長方形長8厘米,寬5厘米,以長為軸旋轉一周,算得到的形狀的體積。一個長方形的紙,旋轉一周得到的形狀是圓柱體,然後利用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就能得到答案。這種題目要注意是用什麼形狀的紙旋轉的。

三是削。就是一種形狀的物體,按一定規則消除一些部分,計算剩下形狀的體積或表面積,這種題目要注意的是:要把所有的可能全部計算出來,不能偷懶只計算一種。

四是鑄。就是把一種形狀的物體融化成液體,然後重新澆鑄成另一個形狀的物體。這種題目要抓住形狀雖然變化,但體積不會這一關鍵點來考慮。

五是增。就是在一種形狀上再繼續增加一種形狀。這種題目路要注意增加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六是切。就是吧把一種形狀切成幾段,然後告訴你增加了什麼,增加了多少,讓你計算原理的,這種題目要看清楚是怎麼切的,切了以後有什麼變化,面積如何增加,等等。

以上是我對近期學習內容的總結和思考,大家說數學是不是很神秘而又充滿趣味呢?

生活中的數學論文2

數學源於生活,又廣泛應用於生活。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是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之一。新課程標准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就是通過將數學教材中枯糙、脫離學生實際的數學知識還原,取之於學生生活實踐並具有一定真實意義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學,只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煥發生命活力。

1、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如教學循環小數概念時,我先給學生講永遠講不完的故事:「從前,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說從前山上有座廟……」,通過實例讓學生初步感知「不斷重復」,再舉出自然現象「水→汽→雲→水」的循環引出「循環」的概念,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

2、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和法則都是在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因此概念法則的`教學也就必須在生活實際中找到相應的實例,並引導學生從直觀入手從而抽象出來,逐步加深理解和運用。例如:在教學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時,學生對於「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中的「工作效率」不易理解。為此,我在教學前,在班裡舉行了一次口算比賽和跳繩比賽。教學新課時,聯系兩次比賽活動,學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工作效率」這一抽象而又陌生的概念:即指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工作量。又如在學習「接近整百整十數加減法的簡便演算法」中,有這樣一題:128-96=128-100+4,學生對減100時要加上4 難以理解。我便設計了一個「買東西找零錢」的生活實際:我要過生日了,媽媽帶了128元錢去商店買一個96元的布娃娃准備送給我。媽媽付給營業員一張百元鈔票(應把128元減去100元),營業員找回4元,(應加上4元)。所以,多減去的4應該加上。

這樣的「生活教學」例子,通過生活經驗驗證了抽象的運算,而具體的經驗更提煉上升為理論(簡便運算的方法),學生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記。

讓數學回到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用的、有必要的,從而激發學好數學的願望。

二、讓數學知識回歸學生生活。

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知識也只有運用才能被學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實踐運用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後,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的情境。例如,在學習了利息後,讓學生去銀行了解利息、利息稅等有關知識,讓學生當家長的小參謀:家中多餘的錢怎樣存最合算?並幫助家長計算利息和利息稅。

2、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麼車輪的形狀是圓的,其它形狀的行不行?為什麼?

3、加強操作,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的能力。

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指導於實踐。我們經常看到由於學生的感性知識缺乏,出現不符合客觀生活實際的數量意識。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更要注重聯系實際,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活動。在學習了米、厘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通過上述活動,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學生獲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在這個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在生活中用。

學習了平均數問題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選專題,展開活動,如:測量計算班級同學的平均身高、平均體重、平均年齡,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數、教師平均年齡,附近菜場某一蔬菜的平均價格等。學生在互相協作活動中,自然而然地鍛煉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能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從而不斷體驗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生活中的數學論文3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也有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哦。

一天,我的家人帶著我一起去超市買東西,我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十分興奮。

進入後,逛了一段時間,我們就拿了四袋洗衣液。在走到文具區時,奶奶問我需不需要些什麼文具。我走到貨架前看了看……

到了收銀台,我們一共買了如下商品:四袋洗衣液,一袋18。5元;十包衛生紙,一包4。5元;一支自動鉛筆,一支2。5元;三支鋼筆,一支5。5元。

突然,在結賬後,我的爺爺問我:「你最近不是學了關於小數的知識么?能不能先用筆算出今天買的每種商品的總價,再算出一共花了多少元?」

「能,怎麼不能?一定不會錯的!」我胸有成竹的回答他。

說干就干。我拿了一張超市的廣告紙,再拿出隨身攜帶的筆,立即在空白處算了起來。

我的思路是這樣的:洗衣液一共四袋,每袋18。5元,所以直接用乘法就行了;衛生紙一共十包,每包4。5元,只需要把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來算便行了;自動鉛筆只有一支,在最後時加上便可以了;還有三支鋼筆,也用乘法來算。

於是,我算了起來。我先用4×18。5=74元(老師說過,整數乘一位小數等於一位小數,但如果兩數末尾相乘的得數末尾是零,那麼結果就是整數)算出洗衣液的總價;接著,用10×4。5=45元(一個小數乘10,把這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是這道算式的結果)算出衛生紙的總價;然後,又用3×5。5=16。5元算出鋼筆的總價。今天買的每種商品的總價都算出來了,該算一共花的錢了。一道綜合算式74+45+16。5+2。5=138(元)(在講小數加法時,老師特別強調過,列豎式時,相同數位要對齊)便算出了所有花的錢。

當我把紙遞給爺爺並講了我的思路後,他直誇我聰明,我也樂開了花。

我真誠地對大家說:「你們也好好學數學吧,難道不會受益終生么?」我想:學數學,真有用啊,我以後肯定會好好學數學的!

生活中的數學論文4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比比皆是,我們平時走路、乘車、購物……等,其中都包含著數學問題和知識,只要注意觀察就能發現,連航空、航海、航天都與數學有著密切的關系。

數學可以鍛煉我們的思維體操,我們不僅能從數學中學到知識,還能從數學中找到一些樂趣。

在我過去的記憶中,發生過有關數學的趣事。有一天在奶奶家,當時有爺爺、奶奶、姐姐和我共四個人在看電視,奶奶到廚房拿來洗好的三個蘋果說:「只有這三個,你們一人一個吧。」爺爺說:「那怎麼行,叫他倆分,每人一份。」這下我傻眼啦!我說:「少一個怎麼分?姐姐說:」我來分。「她拿起刀,把每一個蘋果十字切開,切成了12塊,三塊一份,正好四份,當時我邊吃邊想,怎麼也沒想到分蘋果還有學問,這件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學奧數做題時有次遇到了難點,題目是:徐師傅鋸木頭鋸了五次,每段一百二十厘米,問原來這根木頭長多少厘米?看題後我想鋸五次是五段嗎?這樣理解對不對?突然想到老師教的畫圈法,於是用尺子先畫一條直線,用筆在直線上畫五個段點,表示鋸了五次,一看是六段,用120乘6結果是720厘米,這是十我的心情很輕松自信,對老師教的線段圖解法印象深刻,非常高興。

「免費午餐」的故事,爺爺聽人講,過去有個飯店開業這天,為了吸引顧客,在門口的招牌上寫有「免費午餐」四個大字引來很多人圍觀,前面的人還看見四個大字下面有幾行小字,上寫著「答題正確免費午餐」,題目是:「飯店來了一群人,一人一碗飯,兩人一碗菜,三人一碗湯,一共用了55隻碗,飯店來了多少人?」爺爺讓我算算飯店來了多少人,我想了很久才想到人數必須被2、3整除,用能被2、3同時整除的數6試算,6人6+3+2=11不行,用12人,24+12+8=22不行,用18人,18+9+6=33也不行,用24人,24+12+8=44不對,用30,30+15+10=55對了。我終於算出來了。飯店來了30人。爺爺高興的問我:做題時你是怎麼想的?我說:求的是人數,那有一半的人呀!所以想到被2、3整除。爺爺說:這是解題的關鍵被你找到了,加上多次試驗做出來的,你可別忘啦!我說分蘋果的事我還記住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