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自閉症干預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如何用酷我放出歌詞 2024-11-28 04:09:48
女兒童短發型有哪些 2024-11-28 03:49:27

自閉症干預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4-10-16 05:30:40

⑴ 誰知道自閉症孩子怎麼進行認知訓練

智障兒童的認知訓練,和正常兒童的認知發育一樣,是有規律可循的。遵循這個規律,孩子就算學得慢,總是在沿著上坡走,科學研究表明,除了深重度的智力障礙是無法接受訓練的,中重度、中度和輕度的智障兒童都可以在科學連貫的訓練中得到進步,並把自身的潛力挖掘出來。 從認知訓練角度來說,孩子學習任何一個課題(項目),都要走「感知——理解——表達——泛化(擴展)」這條線路,以學顏色為例,孩子把紅色做為顏色學習的第一步,要先「感知」紅色是咋回事、再「理解」什麼是紅色、再用語言或非語言溝通方式「表達」紅色,再把紅色「泛化」到生活中,比如過馬路時見到紅燈知道停下來。如果不了解這個學習規律,要教顏色時,拿出一堆五顏六色的氣球,一個個教給孩子「這是紅氣球」、「這是綠氣球」、「這是藍氣球」、「這是黃氣球」,這種教法如果遇上一個連視知覺都有問題(無法分辨紅色與其它顏色的不同,就是說,他連紅色物體與紅色物體的配對這一關都過不了),孩子只會被一堆氣球搞興奮或搞迷糊。 說到這,必須要提ABA教學法了。我得承認,以前對ABA有點誤會,認為它是一種刻板地教孩子做這做那的訓練自閉症孩子的方法,大概就是指令發出了、孩子去執行。後來現ABA是個適合所有智障兒童的訓練方法,甚至在與正常孩子的溝通中,都可以運用ABA。上周末我去朋友家玩,與她四歲的聰明兒子玩了整整三個小時,全程使用ABA的教學課題,包括記憶搭積木、動物表演、講故事、木頭人游戲、視覺訓練之找不同,孩子大人都非常開心。舉一個例子,在玩「記憶搭積木」游戲時,我認為孩子很聰明,直接上六塊積木,中間一張白紙一擋,我搭好六塊積木後,打開白紙,讓孩子記憶十個數,再擋上白紙,發指令「跟我搭一樣的」,孩子的表現讓我知道這個課題設置難了,馬上後退,撤掉兩塊積木,變成四塊搭,明顯這個設置符合孩子的能力,他在記憶模型時說「太簡單了」,但真正搭時又忘掉了某個細節,我馬上給予輔助,再給他快速看一眼,他搭完後我把兩堆積木擺在一起,讓孩子自己去總結「哇,一樣的」,然後我們快樂地擊掌歡呼。等孩子稍微熟悉這個游戲規則後,我讓他也當當老師,他擺積木造型,我去記憶搭,而全程是由媽媽當裁判幫我們數數。這種快樂的三人合作游戲,真的再讓我們玩幾個小時都不會覺得厭煩。 那ABA到底是何方神聖?我大概描述一下,ABA是應用行為分析法的英文縮寫,通過一個個回合式教學來進行,精髓是分解課題、給予輔助、及時強化。 一、分解課題 課題是指孩子應該學會的一個能力,這樣說來,我們的孩子需要學習的課題成百上千,ABA強調把每個能力分成最小、最簡單的單元進行教學,這個過程就是「分解課題」。比如教認識顏色,從紅色開始教(先不教其它顏色),第一步應該是配對分類,讓孩子「把一樣顏色的放一起」,這就是剛才我說的學習規律的「感知」階段。說到這,可能有許多人要問「為什麼教顏色時不直接告訴孩子顏色的名稱,比如拿著紅氣球、紅杯子等教『紅色』,而是先讓孩子去配對去分類呢?」因為在認知發展規律中,知覺算是最基礎的能力,如果人在視覺上都無法分辨並理解一個物體與其它物體的不同,又怎能理解更復雜的物體命名和功用呢? 接著討論「分解課題」之學習顏色的例子,第一步是配對分類,如果孩子能在有干擾物的情況下把紅色與紅色物體快速正確地放在一起,說明孩子已經感知到了紅色,注意:隨著教學的深入,老師的指令語已經從最初的「一樣顏色的放一起」變成了「紅色的放一起」,在孩子具備這個能力後,進行第二步訓練——理解,就是讓孩子「拿紅色給老師」,如果孩子能在有多個其它顏色物體的干擾物中間快速正確地拿一個至多個紅色物體出來,說明孩子已經具備了理解紅色的能力,就進行第三步的訓練,讓孩子表達紅色,比如老師問「它是什麼顏色的?」孩子回答「紅色」。 ABA強調無論教孩子什麼能力,比如物品認知、形狀、數學、說話、畫畫等,都要遵循這個分解課題、循序漸進的原理。也許有人會認為這種教學方法很刻板,但教學的執行者是誰?是老師。試問:你手上有一個孩子,你設計好了課題、把一步步課題分解得很細,進入教學後你發現孩子對這塊的能力超乎你的預期,他學得很快、掌握得很透徹,那你還會按照寫好的教案去一步一步細細教嗎?——肯定不會,水漲船高嘛。 二、給予輔助 智障兒童之所以學東西很慢,是因為大腦發育的問題,讓他們無法象正常兒童那樣順利地接受外界信息並輸出這些信息,他們很難通過觀察而自然地學習。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孩子一個新的課題時給予輔助,剛開始時可能是手把手的完全輔助,隨著孩子能力的不斷提高,逐漸減少輔助。這是ABA的一個主題原則。比如教孩子畫一個蘋果,一開始需要老師手把手地教他畫,然後不再手把手教、而是給他一個視覺提示,即蘋果圖片讓他照著畫。再是老師先示範畫一個蘋果,收走,讓孩子自己去畫。最後是直接讓孩子畫一個蘋果。細想一下,其實我們正常人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也經歷過無數別人的「給予輔助」,包括父母、老師、同伴,記得我小時候學包餃子,是媽媽手把手教並示範了許多回,我才學會。 做一個合格的特教老師,一定要掌握輔助的方法和技巧,不會輔助得太慢太晚而讓孩子失去學習的信心,也不會過多給予輔助而讓孩子產生了依賴心理。 三、及時強化 在課堂上聽的最多的幾句話,就是「耶」、「太棒了」、「你好聰明」,這就是強化。強化的意思就是在孩子做出一個正確反應後,老師給予的反饋。在孩子反應後,及時給予強化會讓孩子願意配合,更願意繼續學習那些新的、好的行為和能力。 其實「強化」這個概念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在我生孩子之前、在學校當老師時,系統學習過《教育心理學》,裡面就有一章專門講「強化」,在正常兒童的教育中,強化同樣是非常重要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小時候愛學哪門功課,主要是因為喜歡教那門課的老師,而為什麼喜歡那個老師,當然是那個老師對自己好總表揚自己了。 特殊孩子雖然在認知發育上存在多多少少的障礙,但愛聽表揚是全人類的共性。試想,如果一個孩子對你的要求有了正確反應,而你不強化他,他怎麼知道他的反應是正確不正確?如果他不確定這點,那為什麼還願意繼續跟隨你的教學呢? 分解課題、給予輔助和及時強化是ABA教學的內涵,了解這幾個基本概念後,我們來探討一下智障兒童認知訓練中有哪些課題可以去做呢? 按照兒童認知發育的規律,我把訓練步驟大概理一理—— 1、模仿:動作模仿、仿說、使用物件模仿,隨後進行聽指令的教學 2、視知覺:從配對和分類開始 3、搭積木(也可以和配對、分類同時進行):搭積木屬於使用物件的模仿,練習孩子的視覺空間、順序等。如果孩子搭積木不行,就要退回到動作模仿。 4、自己的認識(五官、名字等)、日常用品認知、水果蔬菜動物卡片認知、人物認知 5、功能性配對:比如了解牙刷和牙膏都是刷牙用的。 6、分類:先把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給歸歸類,再進行類別教學。 7、形狀(如果孩子對顏色敏感,也可以先教顏色) 8、顏色 9、對比性認知:大小、長短、粗細、高矮、厚薄等 10、方位詞:上下、里外、前後、左右、中間、旁邊 11、肯定與否定的教學 12、數的概念:唱數、任意起止數、點數報總數、按數取物、認識自然數、序數、量的多少、數的大小、數的分解與合成、加減運算、應用題 13、時間教學:鍾表、一天的時間、星期幾、年月 14、所有課題的結合(泛化),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這些課題只是特教專家和老師們根據多年實戰經驗總結出來的一個大致套路,並不表示孩子非要學會前一項、才能進行後一項的學習,有許多課題是可以穿插著同時進行的。而且孩子能學的課題絕不僅僅為上述十幾項,課題是無窮無盡的,只要老師和家長肯用心,就能從基本課題上演化出許多子課題,即縱向上可以不斷延伸。 認知訓練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除了用慈繩愛索牽引孩子外,家長和老師還需要掌握更多科學嚴謹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幫助到我們的孩子。給愛注入智慧,這份愛會更加有意義。 除了對認知訓練的步驟和課題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之外,最大的收獲就是明確了我家孩子下一步的路該怎麼走,再也不會盲目地跟隨別人的腳步。棟棟屬於復雜的腦損傷,醫學上診斷為「腦癱加自閉」,腦癱是主、自閉是輔,這就要求我這個當媽媽的,既要了解腦癱康復的知識,又要了解自閉康復的知識,這雙重的任務要求我除了對生活對生命繼續保持陽光樂觀的心態之外,還要更加努力上進,我學得越多,對棟棟的病情就會了解得越多,那對他的康復就會幫助得越多。 現在,我明確了目前棟棟要做的主要康復項目,包括運動訓練(PT)、感統訓練、中醫按摩以及DOMAN訓練(給予五大感官大量的持續的信息輸入)。 在跟一些病友交流中,有遇到和棟棟一樣情況的孩子,即基礎能力比較弱,連最簡單的「拍手」這樣的模仿都不會做、腦子里沒有相同物體的配對意識、「拿」和「放」這樣的指令都聽不懂,這樣的孩子要從哪些方面找到認知的切入點?我想從一些理論知識方面分析一下。 認知是一個大腦神經活動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了感覺、注意、記憶(經驗)、知覺、分析推理、策略生成、預估與調整、表達等。從這個定義不難看出,「感覺的訓練」 即感官通路的訓練是認知訓練的基礎,這包括了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本體覺和前庭覺的訓練,其實這些就是改善腦功能的訓練。借用一個好友對認知訓練的觀點「要想富、先修路」,這個路就是感官通路,關於感官通路方面的訓練,DOMAN方法值得大家去借鑒。 在認知的訓練上,注意力的集中是繼基礎感官能力訓練之後的又一個重要基礎,這些注意力的訓練包括視覺和聽覺方面的。 記憶是建立在不斷積累的感覺經驗上的,這些感覺經驗包括視覺的、聽覺的、觸覺的、嗅覺的和味覺的,大腦接收到新的感覺信息,透過對感覺記憶的解讀,從而形成了知覺,在知覺的基礎上,我們的大腦才有了形狀、顏色、方位、時間、大小、量度、質地等概念,到了這個階段,我們才可以說具備了一定的認知基礎。 因此,想要給孩子進行認知訓練,先要對孩子的情況進行客觀地分析,說句大實話,以棟棟目前的能力,即使他會走路,那些課程對他來說都是有難度的,這個難度是指他跳起來都很難夠到。既然如此,還是讓棟棟老老實實地先打好認知基礎吧,這個認知基礎就是修好感官通路。 還有一些病友總問我「我的孩子認知很差,怎麼辦呀?從哪方面入手教啊?」其實想給孩子進行認知訓練,最基本的前提是你已經清楚分析並了解了你家孩子的情況,就象我在文章開頭說的,如果你的孩子連顏色形狀這些概念都沒有搞明白時,學習數學是不現實的。因此,建議家長們多了解一些認知訓練方面的知識,知道學習一個課題(能力)的前提條件,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到你的孩子。舉幾個例子—— 模仿訓練的前提是孩子具有一定的視覺專注與視覺記憶、基本的互動意識、基礎的本體感意識、基本的慾望表達與動作能力。 配對訓練的前提是孩子具備拿和放的能力,並具備基礎的模仿和聽指令能力。 物品認知訓練的前提是孩子具備基本的配對和分類能力。 學習形狀和顏色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配合能力和模仿能力、分類及配對能力、一定的認知能力。 學習方位詞的前提是孩子有一定的語言理解能力、一定的認知能力、具備空間的概念、具備一定的身體形象感。 學習數概念的前提是孩子具備配對分類能力、具備顏色形狀大小長短等認知能力。 知道了每一個課題學習的前提條件,其實就是知道了認知發育的規律。按照孩子具備的基礎能力給他設計課題,讓他跳起來就夠得著,是比較科學並明智的。

⑵ 關於自閉症,我們應該知道什麼

每年的四月一日,你肯定知道這是「愚人節」。這一天,你或許被「愚」過,或許「愚」過人。無論如何,這都會是快樂的一天。

但,你是否知道,緊接著第二天,4月2日是什麼日子嗎?

2007年,聯合國大會決議,自2008年起,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關注日」。關於自閉症,網路這樣解釋:自閉症是一種因神經系統失調影響到大腦功能而引致的 終身發展障礙 ,症狀在三歲前出現,患者多為兒童。終身發展障礙意味著什麼?這是一種沒有治癒希望的病症。如果說癌症恐怖,它比癌症更加恐怖。癌症患者一般是生命後期才發病,患者還享受過人生快樂的時光。自閉症卻從出生就伴隨你而來,一輩子,不離不棄,如影隨形。

如果不是因為自己有了二胎寶寶,我也不會關注小孩子的發育狀況,可能永遠都不會關注到自閉症兒童這個領域。孩子教媽媽去學習、成長,這句話真的很對。我在關注孩子發育狀況的時候,看到了這本書《蝸牛牽我去散步——自閉症專家媽媽的育兒經》。這本書2012年出版。時隔四年,2016年再次印刷出版,由此可見,自閉症兒童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

本書的作者陳婕女士,是一位自閉症兒童的媽媽。她原本就是一位普通的媽媽,但是自閉症孩子齊齊讓她變得不普通。她在陪伴孩子康復訓練的成長道路上,一步步走來,留下每一個滲透著汗水和艱辛的腳步。

《蝸牛牽我去散步》並不是一部媽媽訴說自己辛苦養育自閉症孩子的辛酸史。這是一部科學嚴謹的自閉症兒童的康復指導書。書中列舉了自閉症孩子的各項表現障礙,以及用什麼樣的科學方法跨越這些障礙,讓孩子越來越好。書里穿插自己孩子齊齊和其他自閉症患兒的康復訓練經歷,讓讀者在看故事中學到康復知識。

我從三個方面介紹一下這本書的特點。

因為很多正常的孩子,在發育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大家的觀念都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持這種觀點的尤其老人居多。因為他們依據自己養孩子,看孩子經驗得來。畢竟正常孩子佔多數。這就會讓很多父母錯失了孩子干預的最好時機。

作為寶寶的第一養護人,媽媽,一定要多注意觀察寶寶的狀況。如果你的寶寶安靜乖巧的出奇,不要急著開心,認為自己生了一個好帶的寶寶。多注意觀察,寶寶是否和你有對視?對媽媽的聲音有沒有反應?對媽媽有沒有依戀?

陳婕女士在齊齊很小時候就發現孩子有些不一樣。比如齊齊總是往後挺,媽媽和外婆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抱住他。齊齊根本不和大人依戀。也不和大人有對視。

很多孩子小時候都往後挺。我家孩子也有這樣狀況。當時我非常緊張,大夫說沒有問題。看我不放心就讓孩子做一個視頻腦電圖,比普通腦電圖要耗時耗力的一項檢查,檢查前要剃光腦袋。我膽戰心驚地帶著寶寶做下來,中間有點小小的異常就趕緊記錄下來。一周後,厚厚一沓的腦電波報告出來,我只看到結果是:正常嬰兒腦電波!

陳婕女士總結自閉症兒童的四大特徵:一語言交流發展有問題。二,社交上,沒有對家人的親近感。三,行為上難以配合。四、有特殊的愛好。自閉症孩子一般都會在36個月前有症狀表現出來。所以,家長一定要密切注意孩子的發育成長情況。

我曾經在兒童醫院見過一位媽媽,二胎孩子已經14歲了。她說孩子小時候她就覺得孩子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樣,但是老人一直都說孩子沒事,長大就好了。現在青春期了,發現孩子越來越不正常,這才來醫院檢查。

「長大就好了」,這樣的觀念安慰的是一時,害的卻是一生。所以,寶媽寶爸們一定要有科學育兒觀。按時到醫院保健科給孩子做發育評估,有問題及早發現,及時干預,不要錯過孩子最好的發育期。

自閉症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理解力差。有怪異行為。(電影《海洋天堂》里文章飾演的自閉兒就總是晃動自己的手指),社交能力弱或者幾乎沒有社交能力。要改善孩子這些狀況,就要從最基礎最根本的鍛煉入手,那就是感統運動訓練。

《蝸牛牽我去散步》中陳婕女士多次提到孩子的感統運動訓練。她的兒子齊齊剛開始在家裡因為場地有限,她只注重語言刺激訓練,但收效甚微。後來創辦了訓練中心,齊齊就加大了運動訓練量,齊齊的各項能力也得到快速提高。

陳婕女士介紹自閉症兒童一般都是通過視覺來接收外界信息。比如他們喜歡看光線、物體直角邊、斜眼看人等,這些孩子語言發育都很晚。讓孩子開口說話不是單純語言刺激就好。還要輔助感統運動。例如讓孩子練習前滾翻,這是刺激孩子前庭語言的發展,也會促進口部肌肉的發育。還有盪鞦韆、跳躍、吹紙片、吹氣球,用吸管,這都會鍛煉口部小肌肉的發育。

很多父母把關注點盯在孩子「開口說話」上,其實說話分兩個階段,第一是「防說」。你說什麼孩子跟著說什麼。第二個階段就是語言理解力。有很多自閉症孩子停留在「防說」的階段,鸚鵡學舌,根本不理解。

要提高孩子的理解力,就要從鍛煉孩子的視知覺能力入手。雖然陳婕女士說過很多自閉症孩子都是通過視覺來接收外界信息,但只是視覺使用頻率高而已,能力卻很低。提升孩子的視知覺能力,就要大量的感統運動。滑滑梯、仰卧起坐、走平衡木、單腳站立、手撐地、排球、跳繩、踢毽子等等。這些看起來就是玩兒,其實就是感統運動。

除此之外,還要做的視知覺訓練有塗色、走迷宮。兩點連線、剪紙。稍大孩子可以跟畫點圖、格圖、對稱圖等。

在家長看來,感統訓練不就是帶孩子「玩」嗎!這不是漫步目的散漫地玩耍,這是有目的有意識地玩兒。在玩兒的過程中提高孩子的大運動發展能力,同時提高孩子的小運動精細動作的發展。而且在玩兒的過程中學會了配合、遵守規則。

正常人社交主要是兩點:語言和規則。自閉兒童的語言能力發展起來,懂得了配合和規則,也就提高了社交能力。

家有自閉兒,是每個父母心上的一顆硃砂痣。孩子的無意識,不僅不能照顧自己,還會闖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禍端。父母除了無奈,還得到處跟人道歉,獲取別人的理解。《蝸牛牽我去散步》中齊齊有一次故意伸腳去絆倒一個外國人,那位外國人特別生氣地拉著齊齊找陳婕女士告狀。陳婕女士猶豫再三,終於鼓起勇氣說:我的兒子是自閉兒!

向社會公開大方承認自己孩子有問題,是個自閉兒,就像逼著自己大聲對別人說:我的孩子是個傻瓜一樣難受。可是,不這樣做又如何?孩子自閉了,家長不能自閉。相信這個世上好人多,相信很多人都會理解並幫助你,幫助這個來自星星的孩子。

《蝸牛牽我去散步》這本書中,陳婕女士在經歷了風雨之後,真誠地告訴大家,父母敞開心胸,真誠接納孩子,接納孩子的缺失和不足,欣賞孩子的進步和閃光點。用心去過好自己的生活,用陽光平和的心態感染孩子健康成長。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樣的心態和生活觀,不是自閉兒的家長才要有,我們普通的正常孩子的家長也應該有。教孩子學會感恩,是每一位父母永久的責任。

最後,讓我們看一組數據。2015年4月2日,《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指出,自上世紀以來, 自閉症在中國經歷了由罕見病到流行病的轉變; 自閉症患者已超1000萬,0到14歲的兒童患病者達200餘萬。自閉症患病率約為1%。也就是平均約100人就有一個自閉症患者。這些數字讓人觸目驚心。同時也提示我們,關注自閉症患兒,多了解學習自閉症的常識,用客觀公正的眼光看待自閉症,不要歧視,要接納,伸手幫助,是我們應該做的。

⑶ 怎樣治療兒童的自閉症

兒童孤獨症也稱為兒童自閉症,是一類起病於3歲前、與社會交往障礙或溝通障礙、局限性、刻板性、重復性的行為為主要特徵的心理發育障礙,是廣泛性發育障礙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兒童自閉症的治療:

自閉症的治療:

1、現代康復治療

① 感統訓練

給予前庭、肌肉、關節、皮膚觸摸、視、聽、嗅等多種刺激,並與運動相結合,增強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在指導下感覺到自己對軀體的控制,由原來焦慮的情緒變為愉快。

② 言語訓練

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提高聽覺和言語能力的活動。以鍛煉受訓練者對言語活動中的聽覺或視覺信號的分辨力和理解力,形成和發展其言語感受和表達能力。 ③ 認知訓練

系統結合被訓者的現狀及心理發展特點,主要對注意力、感知覺、記憶力、思維力、情緒能力、認知靈活性等6大認知能力進行訓練,幫助提升認知水平。

④ 注意力訓練

使用特定方式培養訓兒童集中注意力,既可提高其學習能力,亦可改善興趣與行為異常,提升語言和社會交往能力。給予必要的觸覺引導,是吸引自閉症兒童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2、物理治療

經顱磁刺激治療儀——無痛、無創的綠色治療方法,磁信號可以無衰減地透過顱骨而刺激到大腦神經。

腦循環治療儀——可以明顯調整大腦供血,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智力。

多參數生物反饋治療儀——是一種發展迅速且已經逐漸成為治療兒童神經系統疾病的主要方向。

磁場刺激治療儀YRD——直接作用在腦細胞和腦血管上,改善細胞活性,加速腦神經功能的恢復。

腦神經綜合修復治療儀——長期堅持治療有助於改善患兒認知功能障礙,提高自主能力和行為認知。

經絡生物靶向治療——促使神經遞質長期平衡分泌,從根本控制疾病逐步達到臨床效果。

⑷ 孩子得了自閉症家長應該怎麼辦

很多新媽媽對兒童自閉症都感喚握到束手無策,不知道怎麼治療,也找不到很好的方法治療,其實兒童自閉症是可以通過日常行為來改善的,所以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慢慢來改變。那麼,若家中孩子不幸患上自閉症該怎麼辦呢?家長除了要帶孩子接受治療外,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做好護理。

一、盡量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集體活動包括鄰居小朋友相邀的 游戲 、做作業;包括學校、班級統一組織的文體活動;包括祝賀同學生日、歡送老師等等。從集體活動中培育孩子的性格,從集體活動中體驗友誼、智慧與溫暖。

二、別把孩子過分封閉於一味學習的小圈子,城市居住的現代化使許多人搬進了高樓,而一戶一門的高樓容易給孩子造成封閉的環境,因此,應允許或鼓勵孩子從高樓走下來到庭院中,與鄰居或附近小朋友玩耍、交往,建立友誼。

三、家長要有愛心、耐心、恆心、信心、決心,還要有一點點「狠心」。家長起初進行干預時,孩子處在一種自我的狀態中,可能會產生抗拒心理,甚至發脾氣、大哭。家長此時千萬不能因為心軟而放棄,因為干預是一個漫長的過和譽慶程,一定要相信自己和家庭的力量。

四、不斷學習並付諸行動,不要等待診斷過後再進行干預。哪怕是有一點點懷疑孩子患有自閉症,家長都可以進行干預。如果還沒有學到很多干預知識,那麼至少要虛輪做到一點——從今天開始,不要再讓孩子一個人獨自玩耍,而是轉變方式,和他們快樂密集的互動。

五、家長要學會怎樣正確宣洩自己的情緒。有研究表明,家長的情緒控制也會影響自閉症兒童的情緒感知與情緒表達。家長不應該在家整日以淚洗面,而是應該振作起來積極找尋專業幫助,結合自己孩子實際的障礙程度和專業人員建議制定出孩子的康復計劃。

有了明確的目標、計劃後,家長會減少恐懼感,多些自信心,孩的障礙問題才能及早地得到正確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