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年級數學圖形對稱的手抄報 三年級數學手抄報
軸對稱圖形五年級上冊數學對稱圖形手抄報 五年級上冊手抄報安全手
初中軸對稱數學手抄報軸對稱圖形手抄報
奇妙的數學手抄報三年級數學軸對稱圖形手抄報 軸對稱圖形手抄報用
數學軸對稱圖形手抄報
對稱平移數學手抄報 軸對稱圖形手抄報
三年級數學千米和噸的手抄報三年級數學手抄報
三年級下冊數學軸對稱圖形手抄報怎麼做 利用對稱旋轉和平移的知識
小班認識圖形手抄報 數學圖形手抄報
數學認識圖形手抄報數學圖形小報一年級數學小報才
三年級數學間隔排列手抄報三年級數學手抄報
關於三年級數學的手抄報 三年級數學報內容三年級數學手抄報清晰
三年級數學歷史手抄報三年級數學手抄報
文明的手抄報六年級五班ω數學第十一小組手抄報合集圖形與幾何手抄報
8第八張三年級數學手抄報下冊7第七張三年級下冊數學手抄報6第六張
5第五張三年級數學手抄報簡單4第四張三年級數學面積手抄報簡單又
4第四張三年級數學面積手抄報簡單又漂亮3第三張三年級數學手抄報
三年級數學上冊七單元手抄報三年級數學手抄報
其它 三年級數學手抄報比賽 寫美篇 為提高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用數學
三年級數學手抄報圖片
⑵ 小學數學說課課件
《說課|小學數學說課|北師大版-教案》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knNAgBxGw_KAzm7vkv9dnA
說課|小學數學說課|北師大版-教案|1-小學說課示範語音|1-6年級人教版說課稿|小學說課講義.pdf|下載前必看,關注下載更多.jpg|下載前必看,關注下載更多免費實用教學資源.jpg|9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說課稿.doc|8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說課稿.doc|7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說課稿.doc|6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說課稿.doc|5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說課稿.doc|4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說課稿.doc|3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教案說課稿.doc
⑶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5篇
【 #三年級# 導語】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 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5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1.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厘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准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麼?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現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和面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麼呢?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麼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著問題自學。
提問: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麼規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紅筆塗出8平方厘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塗出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弧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厘米)
板書設計:
面積與面積單位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實踐感知中理解了面積的意義,認識了常用的面積單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並初步建立了這些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2.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活動,進一步鞏固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有關實際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對分數含義的理解和分數大小比較的演算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計算下面各題:
2/5+1/5=3/8+5/8=7/9-4/9=1-1/3=4/6+5/6=
7/8-7/8=10-4/4=14/30+5/30=12/28+16/28=
二、新授
1、塗色部分是幾分之幾?
2、塗一塗,比一比。
3、爸爸吃了六分之二,媽媽吃了六分之一。
(1)他們一共吃了這張餅的幾分之幾?
(2)還剩下幾分之幾?
4、分數計算
5、一個月餅平均分成8塊,兩個共吃了這個餅的幾分之幾?
6、有三個蘋果四個梨
蘋果佔全部水果的幾分之幾?
梨佔全部水果的幾分之幾?
蘋果占的分數比梨少幾分之幾?
7、陰影部分是這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8、(1)參加跳繩活動的共有幾人?
(2)男同學占總人數幾分之幾,女同學占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3)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9、數學故事
10、實踐活動:製作七巧板。
這是個具有實踐性和挑戰性的活動。「想一想」中要用到分數的知識。七巧板又變成了研究分數加減法的學具了。
一定要鼓勵學生親手製作七巧板,這不僅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更能使他們藉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問題。
11、做一做
(1)拿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一個的正方形,並剪下來。
(2)用剪下的正方形紙,按下面的順序製作七巧板,並塗上不同的顏色。
11、想一想
(1)1號圖形是原正方形的幾分之幾?2號呢?它們共占原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2)3號、4號、5號、6號、7號圖形分別占原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3)用七巧板中的圖形拼出長方形或正方形,估一估,量一量,算出它們的周長和面積大約是多少?
三、小結
課後反思: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有關實際實際問題。
3.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
教學目標:
1、通過比一比使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比較幾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通過學生參與畫圖活動,進一步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4、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並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紅色長方形、黃色長方形、藍色長方形各一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學具若干,剪刀,直尺,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
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張兒童畫非常漂亮,我想把它裝飾一下,都需要什麼?(四周加上框,加膜等)四周加上框需要求它的什麼?(周長)再給它配上一塊玻璃,配多大的玻璃合適呢?還能用長短來表述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一)比一比,直觀感受面積的含義。
1、我們身邊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面,請你們找一找並摸一摸它們的。面,你發現了什麼?(大小有什麼不同)再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觀察鉛筆盒蓋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你發現了什麼?
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2、看課件比較數學書和練習本封面的大小,一元硬幣和一角硬幣表面的大小。
3、我們如果把黑板畫在紙上是什麼圖形?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課件演示)說一說這些圖形的面在哪裡?
4、(課件演示)觀察這幾個圖形,它們的面又在哪裡?讓學生體會封閉圖形才有面的大小。
5、課件出示:比較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
6、感知面積的含義。
剛才我們比較了什麼?所比較大小的部分有一個名字叫面積。
誰來說說面積指的是什麼呢?(引導學生理解、完善面積的含義)學生匯報後教師小結面積的定義。
(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學生齊讀兩遍定義。
7、下面這四個圖形中誰的面積?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人教版《面積的認識》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人教版《面積的認識》教學設計
(二)比一比,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1、每人都有三張不同顏色的彩紙,誰能不藉助學具很快比較出哪張彩紙的面積,哪張彩紙的面積最小。(學生活動)說說用的什麼方法。
2、指名匯報。
3、那麼這兩張彩紙的面積誰大誰小呢?(紅色和藍色)
意見不統一,如何准確地比較這兩張彩紙面積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麼好辦法?可以藉助你們的學具,動手試試。(四人小組活動)
4、小組匯報,交流反饋比較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5、學生看書,說說書上還介紹了哪些方法?
6、你認為哪種方法,說說你的理由。
(三)解決問題。
1、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練習十八第1題)
2、判斷方格紙中哪個圖形的面積?
3、判斷下面哪個圖案的面積大?
三、小結。
說說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哪些收獲?我們開始講的要給兒童畫配一塊玻璃,玻璃面的大小不能用長短來表述,要用什麼來表述?
四、圖案設計大賽。(體驗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3個面積等於7個方格的圖形,比一比誰畫得准確而有創意。
4.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
教學內容:
教材第61~62頁練習十四第6、9、10、11、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過估算步驟的推導,初步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能正確進行口算,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促進思維條理化。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淀數學意識;人人參與口算,使學生佯稱積極動腦、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6題。
比一比,那組摘得多?
2、練習十四第9題:奪紅旗小游戲。
以小組為單位,按箭頭號所指的方向開始計時。請優勝組代表說一說你怎樣估算的。
3、練習十四第12題。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二、估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7題。
(1)出示統計表,提出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練習十四第8題。
(1)理解題意。
(2)小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數據,估算結果。
(3)全班交流。
3、練習十四第11題。
(1)指導看圖,弄清題意。
(2)獨立完成。
(3)組織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通過練習,你有哪些收獲?
5.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範文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己喜愛的情境學習數據整理,感知數學在生活里的應用。
2、感受數據的整理的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初步的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應用的意識,體驗與同伴的合作。
4、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過生日嗎?今天,我們的好朋友大象奇奇也要過生日了,他還想跟我們一(3)班的小朋友一起過生日呢,你們願意嗎?看,奇奇來了。(大象: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別高興,因為我可以和小朋友們一起過生日。待會兒還有很多客人來為我慶祝生日,看,他們來啦!小動物們戴著頭飾唱生日歌邊依次入場
師: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來了小狗、小猴、小豬。
師:他們分別有幾只呢?
生:小猴有5隻,小狗有4隻,小豬有3隻。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現在容易數得清嗎?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什麼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分別有幾只?
二、展開新課:
1、初步認識統計
學生分組討論後匯報,引導學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的分類統計的方法。
師: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好不好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怎樣排隊比較整齊又容易看出每種動物有幾只?
學生上台操作。引導學生排不同的隊形。
師:小動物們還帶來了他們的照片,你們也能像剛才一樣給他們分組排列嗎?
小組合作,先討論怎麼分,怎麼排,然手動手理一理,貼一貼。
學生學習小組討論、操作,然後貼在黑板上展示。(學生可能有從左往右和從右往左橫排的、從上往下和從下往上豎排的,還有斜排的等多種情況。)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哪一組排得最整齊、最漂亮呢?
學生進行評價。教師指導學生以整齊、漂亮作為評價標准,恰當地評價同學的作品。適時引出課本第68頁例圖。請小朋友把每種動物的只數填在橫線下面的括弧里。(學生在書上填寫)
師:看了這張圖,你知道了什麼?(學生各抒己見)
師:小朋友們有這么多發現,都是通過我們自己動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這是一種很好的`統計方法。(揭示課題)
2、嘗試統計鮮花
這樣統計,我們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帶來了好多客人的情況。我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還給大象准備了生日禮物呢!你們准備了什麼呢?生答。原來是好多五顏六色的鮮花,你能告訴大象有哪些顏色的鮮花嗎?生出示鮮花圖片並介紹。你們也能用這樣的方法幫他統計一下嗎?
學生在音樂聲中把學具鮮花圖片分類整理,粘貼在課本第69頁例圖上,並統計出鮮花的數量,然後相互交流,學生可以在小組內交流。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一些學生作品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讓學生互相評價哪種貼法最清楚,最容易看出花的多少。
師: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嗎?把書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學生舉書本向老師、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
師:通過統計,你知道了什麼?(學生發表意見)
三、鞏固拓展:
1、統計水果
師:小朋友說得真好!看,大象奇奇跑來感謝你們了
大象:謝謝你們的幫助。我想買些水果給你們吃,你們愛吃什麼水果呀?學生交流。
師:水果店裡只有蘋果、桃子、梨、西瓜、草莓。你們想吃嗎?大象不知道哪些水果多買一些?哪些少買一些?怎麼辦呢?
學生交流,引導學生用小組統計的方法。
師提出活動要求:挑一個你最喜歡吃的水果。然後組長帶領大家在發給你們小組的紙板上統計你們小組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的情況。(學生在音樂聲中選水果並統計。)
各小組長上台展示交流,老師將各小組的統計圖一起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便於學生觀察)師:小朋友,你們能看出我們班小朋友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麼?大象,你現在知道買哪些水果了嗎?
師:小朋友還為大象准備了一首動聽的歌,現在就表演給大象聽好嗎?
生表演唱:假如幸福的話你就拍拍手
師:大象,你下次還願意來我們一(3)班過生日嗎?
2、統計各小組得的智慧星的數量。
談話:今天我們幫大象解決了兩個問題,每個小朋友都積極動腦,齊心協力,很多同學得到了老師頒發的智慧星,為自己的小組爭得了榮譽,那麼在今天的活動中哪一小組是冠軍呢?有什麼辦法知道結果?(生:統計每組有幾顆智慧星。)
教師請兩個小朋友上來統計一下。兩名學生統計黑板得獎欄中各組的得星情況。評出冠軍小組。
3、課堂小結:小朋友,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嗎?
今天學了統計,課後你准備統計什麼?生自由交流。
你們想得真多啊!課後選一項進行統計,然後我們再來交流統計的情況,好嗎?
⑷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什麼是面積》教學設計
《什麼是面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和圖形,認識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過程,體驗策略的多樣性,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認識面積
教學准備:課件、小方格、長方形、正方形
一、 創設情境,游戲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來了這么多聽課老師,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表示歡迎。好嗎?
[評析:藉助拍手的情境導入新課。
二、初步感知,認識面積
1.揭示面積的含義。
師:我們拍手的時候,兩只手碰擊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誰來摸一摸老師的手掌面?(學生摸老師的手掌面)
師:你們的手掌面在哪兒?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學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師:(摸數學書的封面)這是數學書的封面。老師的手掌面和數學書的封面比,哪一個面大?
生:數學書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師:把剛才的話說完整,好嗎?
生:數學書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小。
師:伸出你們的小手,也擺在數學書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數學書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小。
師:數學書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個面大呢?
生:數學書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大。
師:(指黑板面)像這里,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板書:面積)你能說一說什麼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嗎?
生: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
2.摸一摸,說一說。
師: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桌子、凳子、練習本、文具盒等等。這些物體都有面,這些面的面積有大有小。現在,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兩個面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大,哪個面的面積小?
生1:課桌面的面積比凳子面的面積大。
生2:練習本封面的面積比課桌面的面積小。
……
三、 操作實驗,比較大小
1.塗一塗。
師:我們研究了這么多物體表面,看過了,也摸過了,想不想再動手塗一塗呢?(想)好,全班分成兩大組,來個塗色比賽。請聽清兩個要求:第一,發給你們的圖形要塗滿,不能有空隙;第二,老師說「開始」,才可以動筆塗,時間1分鍾。請小組長打開1號信封,每人發一張紙。(小組長按要求發給每個學生一張白紙)
師:准備好了嗎?開始!
學生塗色。
師:時間到,塗好的同學請舉手。下面,我隆重宣布比賽結果:××小組獲勝。獲勝的小組,把你們的作品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生1:太不公平了!我們不服氣。
生2:他們塗的紙比我們的小多了。
生3:看看我們的紙,比你們的大多了。
師:你們小組的紙大,他們小組的紙小,也就是你們小組要塗的什麼大?
生:我們小組要塗的面積比他們小組要塗的面積大得多。
2.練一練。
(1) 「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同一幅中國地圖上描下來的四個省的圖形。
師:這是從同一幅中國地圖上描下來的四個省的地圖。你能看出哪個省的面積最大,哪個省的面積最小嗎?
生:四川省的面積最大,江蘇省的面積最小。
(2)畫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師:下面請大家動動手,畫出兩個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生按要求畫兩個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選擇3~4幅在展示,並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師:同學們畫出的這些圖形,都能比較出面積的大小嗎?(能)
(3) 「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校園平面圖。
師:咱們再來看一幅校園平面圖。選擇其中兩個圖形,比一比所佔土地面積的大小。
生1:運動場的面積比生活區的面積大。
生2:水池的面積比花壇的面積小。
生3:辦公樓的面積和生活區的面積差不多。
……
師:到底是辦公樓的面積大,還是生活區的面積大呢?能一眼看出來嗎?
生:看不出來。
師:怎樣比較這樣看上去面積差不多的兩個圖形的面積呢?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4) 比較圖形的面積。
師:(出示面積接近的正方形和長方形)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呢?(學生意見不一)
師:咱們光用眼睛看,難以准確地做出判斷。你們能不能想想其他的辦法?
學生在小組內議論。
師:為了方便大家比較,老師為你們提供了一些材料:4個小方塊、紙條、尺子。大家可以藉助這些材料,想辦法比較它們的大小。
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教師巡視。
組織反饋。(略)
四、 實踐運用,解決問題
1. 「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圖形。
師:下面四個圖形,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一些?你們有比較的辦法嗎?
生:數格子!
師:那麼,我們就用數格子的方法來比較這些圖形的大小。
學生在書上數出結果,寫在每個圖形旁邊。
學生獨立完成後,組織匯報。(數梯形的面積時出現了分歧,有少數學生的答案是20格。)
師:究竟哪一個答案正確?
生:應該是18格,梯形中的4個半格合起來是2格。
師:通過數格子,我們知道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
生:梯形的面積最大。
2.出示下圖:
師:小明家用方磚鋪地,還剩下兩個部分沒有鋪,如果鋪滿這兩塊空地,哪塊空地用的方磚多?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各自的想法。
師:兩塊空地各用多少塊方磚?
生:第一塊空地要用16塊方磚,第二塊空地要用18塊方磚。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可以數空的格子。
師:怎樣才能把這兩塊地的空格數准確呢?
生:可以把空出的格子先畫出來再數。
師:你來試一試。
學生到投影前操作。(畫出格線,數出空格)
師:哪一塊空地的面積大?
生:第二塊空地的面積大。
師:這兩塊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塊方磚?
生:16 + 18 = 34(塊)。
3.游戲(猜猜看)。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喜歡)好,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規則是:同學們分兩組,分別看老師出示的圖形。一組同學看圖形時,另一組同學不能看。
師:(出示一個較大的被分成4格的圖形)請第一組同學看,這個圖形一共有幾格?
生:(齊)4格。
師:(出示一個較小的被分成6格的圖形)請第二組同學看,這個圖形有幾格?
生:(齊)6格。
師:大家來猜一猜,哪個組同學看到的圖形面積大?
生1:6格比4格多,當然6格的圖形大。
生2:不一定。說不定6格的圖形格子小。
師:究竟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呢?想不想看看這兩個圖形。(出示兩個圖形)為什麼4格的圖形,面積反而大?
生1:4格的圖形,每個格子大。
生2:6格的圖形,每個格子小。
師:看來,用數格子的辦法來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格子的大小要一樣。專門用於計量面積的這種小方格,就是「面積單位」,我們下節課再來研究。
反思:
這節課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玩中學,學中練,在活動中體驗新知,在解決問題中提煉新知。教者在吃透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利用廣泛的課程資源,選取學生熟悉的事例,作為教學內容。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實現教材預期的教學目標,把數學課上活。
第二,強化面積概念的教學。「面」在小學和初中都是不定義的概念。在教學中,學生很容易把面積和周長混同。關於面積計量,學生先要根據面積概念和面積單位的意義掌握面積的直接計量法(即數方格的方法),然後推導出幾個面積公式,從面積的直接計量過渡到間接計量。所以在面積概念的教學中,要注意滲透「全等形等積」和「面積的可加性」兩個公理,為直接計量法打好基礎。為了防止「面積」和「周長」混同,往往用對比題組對學生進行訓練。
第三,注重把握探索時機,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引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者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活動中,逐步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學設計注意從解決問題中提升概念、方法和規律,並有效發揮活動的作用。
⑸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什麼是面積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第六冊冊第39——41頁的內容。 教材分析: 「什麼是面積」是北師大版第六冊第四單元面積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以及它們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數學課程標准》中「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面積的概念。北師大版數學教材把面積概念獨立教學,目的是改變以往偏重面積計算及單位換算,不重視培養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現象。「面積」的概念是學生學習幾何形體的基礎,因此要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這一概念。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操作的實踐活動中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學會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正方體、長方體。 學具准備: 硬幣、剪刀、彩色正方形和長方形、2厘米的小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導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聽故事對嗎?(生:對)那三隻小豬的故事聽過嗎?(生:聽過)三隻小豬呀齊心協力的趕走了大灰狼。(出示課件)可是豬大哥的草房子被大灰狼吹壞了,豬二哥的木頭房子也被它推倒了。所以呀,這小哥倆商量著決定用磚重新去砌新房子呢!(出示課件)瞧,這就是它們倆剛剛圈好的地,可都爭著說自己家所圈的這塊地大,你們覺得呢? 生1:我覺得豬大哥圈的地大。 生2:我覺得豬二哥圈的地大。 生3:我覺得他們倆圈的地同樣大。 師:到底是怎樣的呢?咱們一塊兒學了今天的知識就知道了。 二、緊貼生活,結合實例,理解含義。 (一)實物感知,認識物體表面的大小 1. 感知黑板的表面和課本的封面的大小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的學習活動就從這一本數學書開始。 師:請舉起數學書,用手摸一摸課本的封面,也就是這一個面。 (師指導摸的方法:摸面的時候,手放在封面上,認真地、慢慢地摸這一個面的全部,靜靜感受它的大小。) 生:進行摸面。 師:再看看我們的老朋友---黑板,它的表面也是一個面。誰來比一比,這兩個面誰大誰小? 生:黑板的面大,數學書的封面小。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我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 2.感知手掌面的大小 (1)摸手掌面。 師:伸出你們的小手,這是我們的手掌面,摸一摸。 師生共同感受。 (2)抽一個學生和老師擊掌,比較老師與學生手掌面的大小。 師: 現在看一看,老師的手掌面和這位同學的手掌面比,誰大誰小? 生:老師的手掌面大。 (3)學生和學生擊掌,比較學生與學生手掌面的大小。 師:剛才已經和老師比過了,現在同桌兩個小夥伴也互相比一比你們的手掌面,看看誰的手掌面大,誰的手掌面小。 生1: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同桌的手掌面大。 3.總結。 師:其實剛才我們接觸的黑板的表面、課本的封面、還有手掌面等等,這些都可以統稱為物體的表面。 板書:物體的表面。 師:我們剛才比較了物體表面的什麼? 生:物體表面的大小。 板書:大小。 師:物體表面的大小,在數學中有一個名字叫面積。我們就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積。 板書:面積。 4.結合生活實物,感受物體表面的面積 (1)比較桌子和凳子表面的大小。 師:伸出手摸一摸咱們的課桌表面,再摸一摸凳子的表面,比一比它們的面積,誰大誰小? 生:課桌表面的面積大,凳子表面的面積小。 (2)找一找,說一說。 師: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的物體,你能不能從身邊的事物中找到兩種物體比一比它們面積的大小呀? 生1:黑板的面積大,橡皮的面積小。 生2:文具盒的面積小,課桌的面積大。 生3:門的面積大,椅子的面積小。 (二)親身體驗,認識封閉圖形的大小 1.進行摸面游戲。 師:同學們,喜歡游戲嗎?下面我們進行一個「摸一摸「的游戲,游戲規則是:找一個同學上來,閉上眼睛來摸兩個面,然後根據自己的感覺判斷一下,你摸的第一個面大?還是第二個面大?還是兩個面同樣大?誰願意來挑戰一下? 師:抽一個學生。 師:拿出一個長方體盒子,並指導孩子摸兩個面。(第一個面大,第二個面小) 師:如果她說對了請同學們掌聲鼓勵,如果說錯了我們幫幫它。 生:摸面。 師:感覺到了嗎?請你說給大家聽。 生:我覺得第一個面大。 生:鼓掌。 師:誰願意再來挑戰一下? 師:再抽一個學生。 師:再次拿出一個正方體盒子,讓學生摸。(摸兩次相同的面) 師:請你說說剛才摸的兩個面大小怎麼樣? 生:一樣大。 生:鼓掌。 2.認識封閉圖形。 師:如果老師把他們剛才摸到的面畫在黑板上,看,這一個面就變成了什麼? 生:正方形和長方形。 師小結:我們就把這樣首尾相連、密不透風的圖形稱作封閉圖形。 板書:封閉圖形。 師:封閉圖形也是有大小的,我們就把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做他們的面積。 3.比較這兩個封閉圖形的大小。 師:誰來比較一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誰大?誰小? 生:長方形的面積大,正方形的面積小。 4.認一認。 師:我們來看這幾個圖形,找一找哪個圖形不能找到面積。(課件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和一個未封閉的圖形) 生:最後那個圖形沒有面積。 師:為什麼? 生:因為它不是封閉圖形。 師:其他同學同意嗎? 生:同意。 師:你的眼力真厲害。 (三)揭示面積的概念。 師:誰來根據黑板上的板書來總結一下什麼是面積? 生:進行總結。 師:引導學生逐步完善。 課件出示: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生:齊讀面積的含義。 三、實際操作,探究方法,比較大小。 1.猜一猜。 師:同學們剛才的表現真不錯,現在老師決定讓大家一起去暢游數學王國,但要進入數學王國,不能缺少了機靈狗,因為今天是機靈狗帶領我們走進數學王國。那麼機靈狗到底在哪兒呢?(課件出示)它就藏在其中的一個圖形中,想知道他在哪個圖形里嗎? 生:(齊答)想! 師: 老師給你們一些提示,排除一些錯誤答案。 (出示課件) 師:它不在面積最小的圖形里,那它不在哪個圖形里? 生:不在圓形里。 師:它也不在面積最大的圖形里,那它不在哪個圖形里? 生:不在三角形里。 師:現在還剩下兩個圖形,它就在其中面積較大的那個圖形里。猜一猜,此時機靈狗在哪個圖形里? 生1:在長方形里。 生2:在正方形里。 2.小組合作,探索比較方法。 師:光靠猜測是不行的,必須有科學的依據。下面請你們小組合作,充分利用你們手中的學具,來進行驗證。 生:進行小組驗證。 師:巡視指導。 (數分鍾後) 師:下面請各小組進行匯報。 組1:我們組採用的是擺硬幣的方法,長方形里可以擺10個硬幣,正方形里可以擺9個硬幣,所以長方形的面積大。 組2:我們組採用的是擺小方格的方法,長方形里可以擺10個小方格,正方形里可以擺9個小方格,所以長方形的面積大。 組3:我們組採用的是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 組4:我們組採用的是畫小方格的方法,長方形里畫了10個小方格,正方形里畫了9個小方格,所以長方形的面積大。 3.總結。 師:大家剛才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長方形的面積大,你們認為在這些方法中,哪種方法更好呢? 生交流得出:數格子的方法是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長方形的面積大,那你們知道機靈狗在哪個圖形里嗎? 生:(齊答)在長方形里。 師:機靈狗現在就在裡面,我們快點請他出來吧!(課件出示) 師:現在就讓我們跟隨機靈狗一起進入數學王國,運用一些好辦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吧! 四、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基礎練習。(出示一幅中國地圖,比較兩個省份的面積大小) 師: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東西? 生:中國地圖。 師:對,這就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圖。現在,請你們從這幅地圖上找出兩個省,來比一比它們的面積。 生1:新疆的面積比山西的面積大。 生2:西藏的面積比台灣的面積大。 …… 2.鞏固練習。(解決豬兄弟的問題。) 師:學到這兒,告訴老師,你會解決豬兄弟的問題了嗎?(課件出示) 生:會。 師:你覺得用什麼方法最好呢? 生: 數方格。 師: 打開數學書41頁,數一數豬大哥的地和豬二哥的地分別佔了幾個方格。 生:豬大哥的地佔了10個方格,豬二哥的地也佔了10個方格。它們所圈的地一樣大。 師:對,它們兩家圈的地是一樣大的,只是所圈的地的形狀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形狀不同的兩個圖形,面積也可能是相同的。 3.深化練習。 (1)說一說,下面哪個圖案的面積大?(練一練的第4題。) 生獨立完成,然後交流。 生:第一個圖案佔了16個方格,第二個圖案佔了14個方格,所以第一個圖案的面積大。 (2)創意大比拼 師:在方格紙上畫3個面積為7個方格的圖形,比比看誰的圖形最有創意。 師:展開你想像的翅膀,開始畫吧! 教師巡迴指導,展示作品。 五、課堂小結 1.談收獲。 師:說一說你們這節課有什麼收獲? 生1:我知道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生2:我會比較圖形的面積。 …… 2.小結 今天,我們幫豬兄弟家解決了問題,其實呀,數學就是這么神奇,它還能幫我們解決生活的許多問題呢!所以,我們在學知識的同時還要懂得怎樣去用它。最後,老師送給大家四個字——「學以致用」,希望它能在今後的學習中給你們帶來幫助。 教學反思: 新課程提倡以自主性,合作性,探索性的學習方式為主,把思考還給學生,讓創新走進課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這三個方面來體現: 1.在緊密聯系生活的基礎上學習數學 教學伊始,創設三隻小豬的故事情境, 學生都很感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在交往合作中學習數學 小組合作,面積比較方法的探究,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形式比較豐富,體驗到合作的樂趣。 3.在自主探究中學習數學 在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環節中,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選用不同的方法來比較,教師參與其中,適時引導,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想法的機會,使探究學習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