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數學調查方式知識點
擴展閱讀
相鄰數的基礎是什麼 2024-09-23 00:16:42
什麼叫教育包含什麼 2024-09-23 00:15:42

數學調查方式知識點

發布時間: 2024-09-22 22:15:48

1. 初中七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

天才就是勤奮曾經有人這樣說過。如果這話不完全正確,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確的。學習,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不斷練習與記憶的。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七年級數學 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一數學知識點

1.不等式:用符號"<",">","≤","≥"表示大小關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分類:不等式分為嚴格不等式與非嚴格不等式。

一般地,用純粹的大於號、小於號">","<"連接的不等式稱為嚴格不等式,用不小於號(大於或等於號)、不大於號(小於或等於號)"≥","≤"連接的不等式稱為非嚴格不等式,或稱廣義不等式。

3.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4.不等式的解集: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集。

5.不等式解集的表示 方法 :

(1)用不等式表示:一般的,一個含未知數的不等式有無數個解,其解集是一個范圍,這個范圍可用最簡單的不等式表達出來,例如:x-1≤2的解集是x≤3

(2)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數軸上直觀地表示出來,形象地說明不等式有無限多個解,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兩點:一是定邊界線;二是定方向。

6.解不等式可遵循的一些同解原理

(1)不等式F(x)< G(x)與不等式 G(x)>F(x)同解。

(2)如果不等式F(x)< G(x)的定義域被解析式H(x)的定義域所包含,那麼不等式 F(x)< G(x)與不等式H(x)+F(x)

(3)如果不等式F(x)< G(x)的定義域被解析式H(x)的定義域所包含,並且H(x)>0,那麼不等式F(x)< G(x)與不等式H(x)F(x)0,那麼不等式F(x)< G(x)與不等式H(x)F(x)>H(x)G(x)同解。

7.不等式的性質:

(1)如果x>y,那麼yy;(對稱性)

(2)如果x>y,y>z;那麼x>z;(傳遞性)

(3)如果x>y,而z為任意實數或整式,那麼x+z>y+z;(加法則)

(4)如果x>y,z>0,那麼xz>yz;如果x>y,z<0,那麼xz

(5)如果x>y,z>0,那麼x÷z>y÷z;如果x>y,z<0,那麼x÷z

(6)如果x>y,m>n,那麼x+m>y+n(充分不必要條件)

(7)如果x>y>0,m>n>0,那麼xm>yn

(8)如果x>y>0,那麼x的n次冪>y的n次冪(n為正數)

初一下冊數學知識點

1.數據的整理:我們利用劃記法整理數據,如下圖所示,

2.數據的描述:為了更直觀地看出上表中的信息,我們還可以用條形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來描述數據。如下圖所示:

3.全面調查:考察全體對象的調查方式叫做全面調查。

4.抽樣調查:抽樣調查是,一種非全面調查,它是從全部調查研究對象中,抽選一部分單位進行調查,並據以對全部調查研究對象作出估計和推斷的一種調查方法。顯然,抽樣調查雖然是非全面調查,但它的目的卻在於取得反映總體情況的信息資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調查的作用。

5.抽樣調查分類:根據抽選樣本的方法,抽樣調查可以分為概率抽樣和非概率抽樣兩類。

概率抽樣是按照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原理從調查研究的總體中,根據隨機原則來抽選樣本,並從數量上對總體的某些特徵作出估計推斷,對推斷出可能出現的誤差可以從概率意義上加以控制。習慣上將概率抽樣稱為抽樣調查。

6.總體:要考察的全體對象稱為總體。

7.個體:組成總體的每一個考察對象稱為個體。

8.樣本:被抽取的所有個體組成一個樣本。為了使樣本能夠正確反映總體情況,對總體要有明確的規定;總體內所有觀察單位必須是同質的;在抽取樣本的過程中,必須遵守隨機化原則;樣本的觀察單位還要有足夠的數量。又稱「子樣」。按照一定的抽樣規則從總體中取出的一部分個體。

9.樣本容量:樣本中個體的數目稱為樣本容量。

10.頻數:一般地,我們稱落在不同小組中的數據個數為該組的頻數。也稱次數。在一組依大小順序排列的測量值中,當按一定的組距將其分組時出現在各組內的測量值的數目,即落在各類別(分組)中的數據個數。

如有一組測量數據,數據的總個數N=148最小的測量值Xmin=0.03,的測量值Xmax=31.67,按組距為△x=3.000將148個數據分為11組,其中分布在15.05~18.05范圍內的數據有26個,則稱該數據組的頻數為26.

11.頻率:頻數與數據總數的比為頻率。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了n次試驗,在這n次試驗中,事件A發生的次數n(A)稱為事件A發生的頻數。比值n(A)/n稱為事件A發生的頻率,並記為fn(A).用文字表示定義為:每個對象出現的次數與總次數的比值是頻率。

(1)當重復試驗的次數n逐漸增大時,頻率fn(A)呈現出穩定性,逐漸穩定於某個常數,這個常數就是事件A的概率.這種「頻率穩定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統計規律性。

(2)頻率不等同於概率.由伯努利大數定理,當n趨向於無窮大的時候,頻率fn(A)在一定意義下接近於概率P(A).頻率公式:頻數總體數量=頻率

12.組數和組距:在統計數據時,把數據按照一定的范圍分成若干各組,分成組的個數稱為組數,每一組兩個端點的差叫做組距。

初一數學方法技巧

1.請概括的說一下學習的方法

曰:「像做其他事一樣,學習數學要研究方法。我為你們推薦的方法是:超前學習,展開聯想,多做 總結 ,找出合情合理。

2.請談談超前學習的好處

曰:「首先,超前學習能挖掘出自身的潛力,培養自學能力。經過超前學習,會發現自己能獨立解決許多問題,對提高自信心,培養學習興趣很有幫助。」

其次,夠消除對新知識的「隱患」。超前學習能夠發現在現有的基礎上,自己對新知識認識的不妥之處。相反地,若直接聽別人說。似乎自己也能一開始就達到這種理解水平,實踐證明,並非這樣。

再次,超前學習中的有些內容,當時不能透徹理解,但經過深思之後,即使擱置一邊,大腦也會潛意識「加工」。當教師進度進行到這塊內容時,我們做第二次理解,會深刻的多。

最後,超前學習能提高聽課質量。超前學習以後,我們發現新知識中的多數自己完全可以理解。只有少數地方需藉助於別人。這樣,在課堂上,我們即能將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放「這少數地方」的理解上,即「好鋼用在刀刃上」。事實上,一節課,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並不太多。

3.請談談聯想與總結

曰:聯想與總結貫穿與學習過程中的始終。對每一知識的認識,必定要有認識基礎。尋找認識基礎的過程即是聯想,而認識基礎的是對以前知識的總結。以前總結的越簡潔、清晰、合理,越容易聯想。這樣就可以把新知識熔進原來的知識結構中為以後的某次聯想奠定基礎。聯想與總結在解題中特別有效。也許你以前並沒有這樣的認識,但解題能力卻很強,這說明你很聰明,你在不自覺中使用這種做法。如果你能很明確的認識這一點,你的能力會更強。

4.那麼我們怎樣預習呢?

曰:「先 說說 學習的目標:(1)知道知識產生的背景,弄清知識形成的過程。

(2)或早或晚的知道知識的地位和作用:(3)總結出認識問題的規律(或說出認識問題使用了以前的什麼規律)。

再說具體的做法:(1)對概念的理解。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通常要藉助具體的東西加以理解。有時藉助字面的含義:有時藉助其他學科知識。有時藉助圖形……理解概念的境界是意會。一定要在理解概念上下一番苦功夫後再做題。

(2)對公式定理的預習,公式定理是使用最多的「規律」的總結。如:完全平方公式,勾股定理等。往往公式的推導定理的證明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方法及相當有用的解題規律。如三角形內角平分線定理的證明。我們應當先自己推導公式或證明定理,若做不成再參考別人的做法。無論是自己完成的,還是看別人的,都要說出這樣做是怎樣想出來的。

(3)對於例題及習題的處理見上面的(2)及下面的第五條。


初中七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初中七年級數學知識點歸納整理

★ 七年級數學知識點整理大全

★ 初一數學課本知識點總結

★ 七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

★ 人教版初一數學知識點整理

★ 初一數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 初中數學知識點整理:

★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大全

★ 七年級下數學知識點總結

★ 初一數學知識點歸納與學習方法

2. 初二數學知識點歸納梳理

學習從來無捷徑,循序漸進登高峰。如果說學習一定有捷徑,那隻能是勤奮,因為努力永遠不會騙人。學習需要勤奮,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奮。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數學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 數學知識點

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全面調查:考察全體對象的調查方式叫做全面調查.

2.抽樣調查:調查部分數據,根據部分來估計總體的調查方式稱為抽樣調查.

3.總體:要考察的全體對象稱為總體.

4.個體:組成總體的每一個考察對象稱為個體.

5.樣本:被抽取的所有個體組成一個樣本.

6.樣本容量:樣本中個體的數目稱為樣本容量.

7.頻數:一般地,我們稱落在不同小組中的數據個數為該組的頻數.

8.頻率:頻數與數據總數的比為頻率.

9.組數和組距:在統計數據時,把數據按照一定的范圍分成若干各組,分成組的個數稱為組數,每一組兩個端點的差叫做組距.

八年級數學知識點整理

統計的初步認識

1、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並進行簡單的預測。

2、折線統計圖的 方法 :在方格紙中,根據所給出的數據把點標出來,再用線將點連接起來,要順次連接。

3、能夠看出折線統計圖所提供的信息,並回答相關的問題。

補充內容:

1、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不同:條形統計圖用直條表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用折線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2、初步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能夠從中獲得相應的信息,回答提出的問題。

課後練習

1.統計學的基本涵義是(D)。

A.統計資料

B.統計數字

C.統計活動

D.是一門處理數據的方法和技術的科學,也可以說統計學是一門研究「數據」的科學,任務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這些數據,探索數據內在的數量規律性,對所觀察的現象做出推斷或預測,直到為採取決策提供依據。

2.要了解某一地區國有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則統計總體是(B)。

A.每一個國有工業企業

B.該地區的所有國有工業企業

C.該地區的所有國有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

D.每一個企業

3.要了解20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則總體單位是(C)。

A.20個學生

B.20個學生的學習情況

C.每一個學生

D.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

4.下列各項中屬於數量標志的是(B)。

A.性別

B.年齡

C.職稱

D.健康狀況

5.總體和總體單位不是固定不變的,由於研究目的改變(A)。

A.總體單位有可能變換為總體,總體也有可能變換為總體單位

B.總體只能變換為總體單位,總體單位不能變換為總體

C.總體單位不能變換為總體,總體也不能變換為總體單位

D.任何一對總體和總體單位都可以互相變換

6.以下崗職工為總體,觀察下崗職工的性別構成,此時的標志是(C)。

A.男性職工人數

B.女性職工人數

C.下崗職工的性別

D.性別構成

八年級下冊數學復習資料

零指數冪與負整指數冪

重點:冪的性質(指數為全體整數)並會用於計算以及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一些絕對值較小的數

難點:理解和應用整數指數冪的性質。

一、復習練習:

1、;=;=,=,=。

2、不用計算器計算:÷(—2)2—2-1+

二、指數的范圍擴大到了全體整數.

1、探索

現在,我們已經引進了零指數冪和負整數冪,指數的范圍已經擴大到了全體整數.那麼,在「冪的運算」中所學的冪的性質是否還成立呢?與同學們討論並交流一下,判斷下列式子是否成立.

(1);(2)(a?b)-3=a-3b-3;(3)(a-3)2=a(-3)×2

2、概括:指數的范圍已經擴大到了全體整數後,冪的運演算法則仍然成立。

3、例1計算(2mn2)-3(mn-2)-5並且把結果化為只含有正整數指數冪的形式。

解:原式=2-3m-3n-6×m-5n10=m-8n4=

4練習:計算下列各式,並且把結果化為只含有正整數指數冪的形式:

(1)(a-3)2(ab2)-3;(2)(2mn2)-2(m-2n-1)-3.

三、科學記數法

1、回憶: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們曾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一些絕對值較大的數,即利用10的正整數次冪,把一個絕對值大於10的數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數,1≤∣a∣<10.例如,864000可以寫成8.64×105.

2、類似地,我們可以利用10的負整數次冪,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一些絕對值較小的數,即將它們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數,1≤∣a∣<10.

3、探索:

10-1=0.1

10-2=

10-3=

10-4=

10-5=

歸納:10-n=

例如,上面例2(2)中的0.000021可以表示成2.1×10-5.

4、例2、一個納米粒子的直徑是35納米,它等於多少米?請用科學記數法表示.

分析我們知道:1納米=米.由=10-9可知,1納米=10-9米.

所以35納米=35×10-9米.

而35×10-9=(3.5×10)×10-9

=35×101+(-9)=3.5×10-8,

所以這個納米粒子的直徑為3.5×10-8米.

5、練習

①用科學記數法表示:

(1)0.00003;(2)-0.0000064;(3)0.0000314;(4)2013000.

②用科學記數法填空:

(1)1秒是1微秒的1000000倍,則1微秒=_________秒;

(2)1毫克=_________千克;

(3)1微米=_________米;(4)1納米=_________微米;

(5)1平方厘米=_________平方米;(6)1毫升=_________立方米.


初二數學知識點歸納梳理相關 文章 :

★ 初二數學知識點歸納

★ 初二數學知識點整理歸納

★ 八年級數學知識點整理歸納

★ 八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整理

★ 初二數學知識點復習整理

★ 初二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

★ 初二數學知識點歸納上冊人教版

★ 初二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 初二數學重點知識歸納整理

★ 初二數學下冊知識點歸納與數學學習方法

3. 初二數學知識點歸納

臨近考試了,各科都會整理好知識點復習。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二數學知識點歸納,希望大家喜歡!

初二數學知識點歸納一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三邊關系: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任意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

3、高: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所在直線作垂線,頂點和垂足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線:在三角形中,連接一個頂點和它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

5、角平分線: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的平分線與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6、三角形的穩定性:三角形的形狀是固定的,三角形的這個性質叫三角形的穩定性。

7、多邊形:在平面內,由一些線段首尾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叫做多邊形。

8、多邊形的內角:多邊形相鄰兩邊組成的角叫做它的內角。

9、多邊形的外角:多邊形的一邊與它的鄰邊的延長線組成的角叫做多邊形的外角。

10、多邊形的對角線:連接多邊形不相鄰的兩個頂點的線段,叫做多邊形的對角線。

11、正多邊形:在平面內,各個角都相等,各條邊都相等的多邊形叫正多邊形。

12、平面鑲嵌:用一些不重疊擺放的多邊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蓋,叫做用多邊形覆蓋平面,

13、公式與性質:

⑴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質:

性質1: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性質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⑶多邊形內角和公式:邊形的內角和等於·180°

⑷多邊形的外角和:多邊形的外角和為360°。

⑸多邊形對角線的條數:①從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可以引條對角

線,把多邊形分成個三角形。②邊形共有條對角線。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基本定義:

⑴全等形: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對應頂點: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頂點叫做對應頂點。

⑷對應邊: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邊叫做對應邊。

⑸對應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對應角。

2、基本性質:

⑴三角形的穩定性:三角形三邊的長度確定了,這個三角形的形狀、大小就全確定,這個性質叫做三角形的穩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邊邊邊():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⑵邊角邊():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⑶角邊角():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邊():兩角和其中一個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⑸斜邊、直角邊():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線:

⑴畫法:

⑵性質定理: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⑶性質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內部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在角的平分線上。

5、證明的基本 方法 :

⑴明確命題中的已知和求證。(包括隱含條件,如公共邊、公共角、對頂

角、角平分線、中線、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隱含的邊角關系)

⑵根據題意,畫出圖形,並用數字元號表示已知和求證。

⑶經過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證的途徑,寫出證明過程。

第十三章 軸對稱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基本概念:

⑴軸對稱圖形: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折疊,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這個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

⑵兩個圖形成軸對稱:把一個圖形沿某一條直線折疊,如果它能夠與另一

個圖形重合,那麼就說這兩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對稱。

⑶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經過線段中點並且垂直於這條線段的直線,叫做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⑷等腰三角形: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做腰,另一條邊叫做底邊,兩腰所夾的角叫做頂角,底邊與腰的夾角叫做底角。

⑸等邊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

2、基本性質:

⑴對稱的性質:

①不管是軸對稱圖形還是兩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對稱,對稱軸都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②對稱的圖形都全等。

⑵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

①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與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②與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⑶關於坐標軸對稱的點的坐標性質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①等腰三角形兩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頂角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相互重合。

④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三線合一(1條)。

⑸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①等邊三角形三邊都相等。

②等邊三角形三個內角都相等,都等於60°

③等邊三角形每條邊上都存在三線合一。

④等邊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是三線合一(3條)。

3、基本判定:

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麼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

等邊)。

⑵等邊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②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③有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4、基本方法:

⑴做已知直線的垂線:

⑵做已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⑶作對稱軸:連接兩個對應點,作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⑷作已知圖形關於某直線的對稱圖形:

⑸在直線上做一點,使它到該直線同側的兩個已知點的距離之和最短。

初二數學知識點歸納二

1.對稱軸:如果一個圖形沿某條直線折疊後,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那麼這個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2.性質:

(1)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2)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距離相等。

(3)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任意一點到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4)與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5)軸對稱圖形上對應線段相等、對應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

4.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互相重合,簡稱為「三線合一」。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對等邊。

6.等邊三角形角的特點:三個內角相等,等於60°。

7.等邊三角形的判定: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有兩個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8.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9.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

初二數學知識點歸納三

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全面調查:考察全體對象的調查方式叫做全面調查.

2.抽樣調查:調查部分數據,根據部分來估計總體的調查方式稱為抽樣調查.

3.總體:要考察的全體對象稱為總體.

4.個體:組成總體的每一個考察對象稱為個體.

5.樣本:被抽取的所有個體組成一個樣本.

6.樣本容量:樣本中個體的數目稱為樣本容量.

7.頻數:一般地,我們稱落在不同小組中的數據個數為該組的頻數.

8.頻率:頻數與數據總數的比為頻率.

9.組數和組距:在統計數據時,把數據按照一定的范圍分成若干各組,分成組的個數稱為組數,每一組兩個端點的差叫做組距.

初二數學知識點歸納四

數的開方

1.平方根的定義:若x2=a,那麼x叫a的平方根,(即a的平方根是x);注意:(1)a叫x的平方數,(2)已知x求a叫乘方,已知a求x叫開方,乘方與開方互為逆運算.

2.平方根的性質:

(1)正數的平方根是一對相反數;

(2)0的平方根還是0;

(3)負數沒有平方根.

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的平方根表示為 和 .注意: 可以看作是一個數,也可以認為是一個數開二次方的運算.

4.算術平方根:正數a的正的平方根叫a的算術平方根,表示為 .注意:0的算術平方根還是0.

5.三個重要非負數: a2≥0 ,|a|≥0 , ≥0 .注意:非負數之和為0,說明它們都是0.

6.兩個重要公式:

(1) ; (a≥0)

(2) .

7.立方根的定義:若x3=a,那麼x叫a的立方根,(即a的立方根是x).注意:(1)a叫x的立方數;(2)a的立方根表示為 ;即把a開三次方.

8.立方根的性質:

(1)正數的立方根是一個正數;

(2)0的立方根還是0;

(3)負數的立方根是一個負數.

9.立方根的特性: .

10.無理數:無限不循環小數叫做無理數.注意:?和開方開不盡的數是無理數.

11.實數:有理數和無理數統稱實數.

12.實數的分類:(1) (2) .

13.數軸的性質:數軸上的點與實數一一對應.

14.無理數的近似值:實數計算的結果中若含有無理數且題目無近似要求,則結果應該用無理數表示;如果題目有近似要求,則結果應該用無理數的近似值表示.注意:(1)近似計算時,中間過程要多保留一位;(2)要求記憶: .

三角形

幾何A級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練運用、主要用於幾何證明)

1.三角形的角平分線定義:

三角形的一個角的平分線與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AD平分∠BAC

∴∠BAD=∠CAD

(2) ∵∠BAD=∠CAD

∴AD是角平分線

2.三角形的中線定義:

在三角形中,連結一個頂點和它的對邊的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AD是三角形的中線

∴ BD = CD

(2) ∵ BD = CD

∴AD是三角形的中線

3.三角形的高線定義:

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畫垂線,頂點和垂足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線.

(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AD是ΔABC的高

∴∠ADB=90°

(2) ∵∠ADB=90°

∴AD是ΔABC的高

※4.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定理:

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的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AB+BC>AC

∴……………

(2) ∵ AB-BC

∴……………

5.等腰三角形的定義:

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ΔABC是等腰三角形

∴ AB = AC

(2) ∵AB = AC

∴ΔABC是等腰三角形

6.等邊三角形的定義:

有三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 (如圖)

幾何表達式舉例:

(1)∵ΔABC是等邊三角形

∴AB=BC=AC

(2) ∵AB=BC=AC

∴ΔABC是等邊三角形

7.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及推論:

(1)三角形的內角和180°;(如圖)

(2)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如圖)

(3)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如圖)

※(4)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1) (2) (3)(4) 幾何表達式舉例:

(1) ∵∠A+∠B+∠C=180°

∴…………………

(2) ∵∠C=90°

∴∠A+∠B=90°

(3) ∵∠ACD=∠A+∠B

∴…………………

(4) ∵∠ACD >∠A

∴…………………

初二數學知識點歸納五

一次函數

(1)正比例函數: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數,k?0)的函數,叫做正比例函數,其中k叫做比例系數;

(2)正比例函數圖像特徵:一些過原點的直線;

(3)圖像性質:

①當k>0時,函數y=kx的圖像經過第一、三象限,從左向右上升,即隨著x的增大y也增大;②當k<0時,函數y=kx的圖像經過第二、四象限,從左向右下降,即隨著x的增大y反而減小;

(4)求正比例函數的解析式:已知一個非原點即可;

(5)畫正比例函數圖像:經過原點和點(1,k);(或另外一個非原點)

(6)一次函數: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數,k?0)的函數,叫做一次函數;

(7)正比例函數是一種特殊的一次函數;(因為當b=0時,y=kx+b即為y=kx)

(8)一次函數圖像特徵:一些直線;

(9)性質:

①y=kx與y=kx+b的傾斜程度一樣,y=kx+b可看成由y=kx平移|b|個單位長度而得;(當b>0,向上平移;當b<0,向下平移)

②當k>0時,直線y=kx+b由左至右上升,即y隨著x的增大而增大;

③當k<0時,直線y=kx+b由左至右下降,即y隨著x的增大而減小;

④當b>0時,直線y=kx+b與y軸正半軸有交點為(0,b);

⑤當b<0時,直線y=kx+b與y軸負半軸有交點為(0,b);

(10)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即要求k與b的值;

(11)畫一次函數的圖像:已知兩點;

用函數觀點看方程(組)與不等式

(1)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轉化為:當某個一次函數的值為0時,求相應的自變數的值;從圖像上看,這相當於已知直線y=kx+b,確定它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的值;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當一次函數值大(小)於0時,求自變數相應的取值范圍;

(3)每個二元一次方程都對應一個一元一次函數,於是也對應一條直線;

(4)一般地,每個二元一次方程組都對應兩個一次函數,於是也對應兩條直線。從「數」的角度看,解方程組相當於考慮自變數為何值時兩個函數的值相等,以及這個函數值是何值;從「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組相當於確定兩條直線交點的坐標;


初二數學知識點歸納相關 文章 :

1.

2. 初二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

3.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

4. 初二數學上知識點總結

5. 八年級數學上知識點歸納

6. 初二數學上冊知識點全總結

7. 人教版初二上數學知識點歸納

8. 初中數學知識點整理:

9. 初二數學上冊知識點梳理

4. 高中數學統計知識點

統計是一種數學方法,可以將數據做一定的處理,然後歸納,最後將結果清晰的呈現在人們面前。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高中數學統計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數學統計知識點:統計

1.1.1簡單隨機抽樣

1.總體和樣本

在統計學中 , 把研究對象的全體叫做總體.

把每個研究對象叫做個體.

把總體中個體的總數叫做總體容量.

為了研究總體 x 的有關性質,一般從總體中隨機抽取一部分:x₁,x₂……,xn 研究,我們稱它為樣本.其中個體的個數稱為樣本容量.

2.簡單隨機抽樣,也叫純隨機抽樣。就是從總體中不加任何分組、劃類、排隊等,完全隨 機地抽取調查單位。特點是:每個樣本單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樣本的每個單位完全獨立,彼此間無一定的關聯性和排斥性。簡單隨機抽樣是其它各種抽樣形式的基礎。通常只是在總體單位之間差異程度較小和數目較少時,才採用這種方法。

3.簡單隨機抽樣常用的方法:

(1)抽簽法;⑵隨機數表法;⑶計算機模擬法;⑷使用統計軟體直接抽取。在簡單隨機抽樣的樣本容量設計中,主要考慮:①總體變異情況;②允許誤差范圍;③概率保證程度。

4.抽簽法:

(1)給調查對象群體中的每一個對象編號

(2)准備抽簽的工具,實施抽簽

(3)對樣本中的每一個個體進行測量或調查

例:請調查你所在的學校的學生做喜歡的體育活動情況。

5.隨機數表法:

例:利用隨機數表在所在的班級中抽取10位同學參加某項活動。

1.1.2系統抽樣

1.系統抽樣(等距抽樣或機械抽樣):

把總體的單位進行排序,再計算出抽樣距離,然後按照這一固定的抽樣距離抽取樣本。第一個樣本採用簡單隨機抽樣的辦法抽取。

K(抽樣距離)=N(總體規模)/n(樣本規模)

前提條件:總體中個體的排列對於研究的變數來說,應是隨機的,即不存在某種與研究變數相關的規則分布。可以在調查允許的條件下,從不同的樣本開始抽樣,對比幾次樣本的特點。如果有明顯差別,說明樣本在總體中的分布承某種循環性規律,且這種循環和抽樣距離重合。

2.系統抽樣,即等距抽樣是實際中最為常用的抽樣方法之一。因為它對抽樣框的要求較低,實施也比較簡單。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種與調查指標相關的輔助變數可供使用,總體單元按輔助變數的大小順序排隊的話,使用系統抽樣可以大大提高估計精度。

1.1.3分層抽樣

1.分層抽樣(類型抽樣):

先將總體中的所有單位按照某種特徵或標志(性別、年齡等)劃分成若干類型或層次,然後再在各個類型或層次中採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用抽樣的辦法抽取一個子樣本,最後,將這些子樣本合起來構成總體的樣本。

兩種方法:

1.先以分層變數將總體劃分為若干層,再按照各層在總體中的比例從各層中抽取。

2.先以分層變數將總體劃分為若干層,再將各層中的元素按分層的順序整齊排列,最後用系統抽樣的方法抽取樣本。

2.分層抽樣是把異質性較強的總體分成一個個同質性較強的子總體,再抽取不同的子總體中的樣本分別代表該子總體,所有的樣本進而代表總體。

分層標准:

(1)以調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變數或相關的變數作為分層的標准。

(2)以保證各層內部同質性強、各層之間異質性強、突出總體內在結構的變數作為分層變數。

(3)以那些有明顯分層區分的變數作為分層變數。

3.分層的比例問題:

(1)按比例分層抽樣:根據各種類型或層次中的單位數目占總體單位數目的比重來抽取子樣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層抽樣:有的層次在總體中的比重太小,其樣本量就會非常少,此時採用該方法,主要是便於對不同層次的子總體進行專門研究或進行相互比較。如果要用樣本資料推斷總體時,則需要先對各層的數據資料進行加權處理,調整樣本中各層的比例,使數據恢復到總體中各層實際的比例結構。

高中數學統計知識點:概率

2.1.1—2.1.2隨機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義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條件S下,一定會發生的事件,叫相對於條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條件S下,一定不會發生的事件,叫相對於條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確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統稱為相對於條件S的確定事件; (4)隨機事件:在條件S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叫相對於條件S的隨機事件;

(5)頻數與頻率:在相同的條件S下重復n次試驗,觀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現,稱n次試驗中事件A出現的次數nA為事件A出現的頻數;稱事件A出現的比例為事件A出現的概率:對於給定的隨機事件A,如果隨著試驗次數的增加,事件A發生的頻率fn(A)穩定在某個常數上,把這個常數記作P(A),稱為事件A的概率。

(6)頻率與概率的區別與聯系:隨機事件的頻率,指此事件發生的次數nA與試驗總次數n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總在某個常數附近擺動,且隨著試驗次數的不斷增多,這種擺動幅度越來越小。我們把這個常數叫做隨機事件的概率,概率從數量上反映了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頻率在大量重復試驗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為這個事件的概率

2.1.3概率的基本性質

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並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麼稱事件A與事件B互斥;

(3)若A∩B為不可能事件,A∪B為必然事件,那麼稱事件A與事件B互為對立事件;

(4)當事件A與B互斥時,滿足加法公式:P(A∪B)= P(A)+ P(B);若事件A與B為對立事件,則A∪B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於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質:

1)必然事件概率為1,不可能事件概率為0,因此0≤P(A)≤1;

2)當事件A與B互斥時,滿足加法公式:P(A∪B)= P(A)+ P(B);

3)若事件A與B為對立事件,則A∪B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於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與對立事件的區別與聯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與事件B在一次試驗中不會同時發生,其具體包括三種不同的情形:(1)事件A發生且事件B不發生;(2)事件A不發生且事件B發生;(3)事件A與事件B同時不發生,而對立事件是指事件A 與事件B有且僅有一個發生,其包括兩種情形:(1)事件A發生B不發生;(2)事件B發生事件A不發生,對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高中數學統計知識點

1、科學記數法:把一個數字寫成的形式的記數方法。

2、統計圖: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數據的圖。

3、扇形統計圖:用圓和扇形來表示總體和部分的關系,扇形大小反映部分佔總體的百分比的大小;在扇形統計圖中,每個部分佔總體的百分比等於該部分對應的扇形圓心角與360°的比。

4、條形統計圖:清楚地表示出每個項目的具體數目。

5、折線統計圖:清楚地反映事物的變化情況。

6、確定事件包括:肯定會發生的必然事件和一定不會發生的不可能事件。

7、不確定事件: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不確定。

8、事件的概率:可用事件結果除以所以可能結果求得理論概率。

9、有效數字:對於一個近似數,從左邊第一個不是0的數字起,到精確到的數位為止的數字。

10、游戲雙方公平:雙方獲勝的可能性相同。

11、算數平均數:簡稱“平均數”,最常用,受極端值得影響較大;加權平均數12、中位數:數據按大小排列,處於中間位置的數,計算簡單,受極端值得影響較小。

13、眾數: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受極端值得影響較小,跟其他數據關系不大。

14、平均數、眾數、中位數都是數據的代表,刻畫了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

15、普查:為了一定目的對考察對象進行全面調查;考察對象全體叫總體,每個考察對象叫個體。

16、抽樣調查:從總體中抽取部分個體進行調查;從總體中抽出的一部分個體叫樣本(有代表性)。

17、隨機調查:按機會均等的原則進行調查,總體中每個個體被調查的概率相同。

18、頻數:每次對象出現的次數。

19、頻率:每次對象出現的次數與總次數的比值

20、級差:一組數據中最大數據與最小數據的差,刻畫數據的離散程度

21、方差:各個數據與平均數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數,刻畫數據的離散程度

22、方差計算公式

23、標准方差:方差的算數平方根刻畫數據的離散程度。

24、一組數據的級差、方差、標准方差越小,這組數據就越穩定。

25、利用樹狀圖或表格方便求出某事件發生的概率。

5. 二年級數學測量知識點

在學習數學基礎知識的每一個階段,集中主要精力各個擊破。通過較為淺易的基礎知識的學習來體會掌握 總結 普遍的重要的數學思想 方法 ,通過做數學來學數學。在做數學的過程中要深刻體會體驗領悟數學的思想方法。以下是我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各位同學可以在做題中提升自己的數學思想。

目錄

二年級數學測量知識點

二年級數學測量學習方法

二年級數學測量學習技巧

二年級數學 測量知識點

1、尺子是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寬度約有1厘米,伸開雙臂大約1米。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2、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3、測量物體長度時:把尺的「0」刻度對准物體的左端,再看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物體長度=較大數-較小數,例如:從刻度「0」到刻度「6」之間是6厘米(6-0=6),從刻度「6」到刻度「9」之間是3厘米(9-6=3);還可以用數一數的方法數出物體的長度。(算,數)

4、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5、畫線段的方法:從尺子的「0」刻度開始畫起,長度是幾就畫到幾。(找點畫線;有時還要先算出長度再畫線。如畫一條比6厘米短2厘米的線段。)

6、角有1個頂點,2條直邊。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鈍角比銳角大。銳角<直角<鈍角(鈍角>直角>銳角)。

7、用三角板可以畫出直角,直角要標出直角符號(也叫垂足符號)。

8、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個角,4個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10、每一個三角板上都有3個角,其中有1個是直角,另外2個是銳角。

11、角的畫法: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作角。)

練習:

1、1米21厘米=( )厘米 53厘米-18厘米=( )厘米;一棵大樹高10()。

2、我的身高是( )米( )厘米。

3、一個角有( )個頂點和( )條邊;一本書寬15()。

4、三角板中有三個角,有()個直角。

5、角的兩條邊越長,角就越大。( )

二、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知識點:

1、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法時:①要把相同數位對齊。②從個位加起。③如果個位滿10,向十位進1。

2、用豎式計算兩位數減法時:①要把相同數位對齊。②從個位減起。③如果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和個位組成兩位數再減,計算十位時要記得減去退掉的1。

3、加減混合運算,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有小括弧的,先算小括弧里的,用分步式計算。

4、求「一個已知數」比「另一個已知數」多多少、少多少?用減法計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

5、多幾的問題。未知數比誰多幾,就用誰加上幾。如:比29多17的數是多少?(29+17=46)

三、表內乘法知識點[一定要熟記乘法口訣並能熟練運用。]

1、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簡便。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寫,如:5+5+5+5寫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寫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記乘法口訣或口訣記不準時,可把乘法算式改寫成加法算式來計算。) 加法寫成乘法時,加法的和與乘法的積相同。

3、2×7=14 讀作:2乘7等於14;3乘4等於12寫作:3×4=12。

4、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因數)交換位置,積不變。如:8×4=4×8

5、看圖,寫乘加、乘減算式時: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減:先把每一份數都當作相同的數來算,寫成乘法,再把多算進去的數減去。如: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減:5×5-3=23

6、「求幾個幾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個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

練習:

1、5個6相加寫作乘法算式是()或()。

2、先看圖,再填空 ★★★ ★★★ ★★★ ★★★

(1)求一共有多少個的加法算式是: ;

(2)求一共有多少個的乘法算式是: ;

(3)第二行畫△是4個3:

第一行:○○○第二行:

(5)在8×6=48中,8和6都叫做( ),48叫做( )。

(6)先把乘法口訣填完整,再寫出兩個相應的乘法算式。

(1)( )八二十四 (乘法口訣要大寫)

(2)七( )六十三 (乘法算式要小寫)

3、根據算式寫出乘法口訣。8×7()6×9()

4、5+5+5+4=( )或( ) 8+8+8+8-7=( )或( )

四、觀察物體知識點[從正面、側面、上面看。]

1、從正面看一個立體圖形,看到的是長方形,這個立體圖形可能是長方體,還可能是圓柱。

2、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這個立體圖形可能是正方體,還可能是長方體。

3、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圓形,這個立體圖形可能是球,還可能是圓柱,圓錐。

4、面對面看到的物體形狀一樣,但方向相反。

5、觀察組合物體的表面時,與物體的高矮和是否對齊無關。

6、練習

(1)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一定不同。(×)(球)

(2)在同一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最多隻能看到3個面。(√)

(3)從正面看一個正方體,看到一個長方形。(×)

(4)小明從一個物體的上面看到一個正方形,那麼這個物體一定是正方形。(×)

(5)從一個長方體的任何一面觀察,都不可能看到正方形。(×)

(6)從不同的位置看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不一定)相同。

(7)從正面看一個正方體,只能看到一個(正方)形。

(8)從一個物體的上面看到一個正方形,它是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

(9)從一個長方體的任何一個面看,不可能看到(圓)。

五、認識時間知識點

1、1時=(60)分

2、鍾面上游(12)個數,這些數把鍾面分成了(12)個相等的大格,每個大格又分成了(5)個相等的小格,鍾面上一共有(60)個小格。

3、鍾面上有(2)根針,短粗一點的針叫(時)針,細長一點的針叫(分)針。分針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時針走1大格是(1)時。分針從12走到6,走了(30)分;時針從12走到6,走了(6)小時;時針從12開始繞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時。

4、(30)分也可以說成半小時,(15)分也可以說成一刻鍾。如8時30分是8時半,9時15分是9時一刻。

5、(3或9)時整,鍾面上時針和分針成直角。

6、寫出鍾面上的時間,畫分針:教材P101第3題,P105第12題。

六、數學廣角知識點

1、在排列和組合中,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才不會選重或選漏。排列與順序有關,如數字的組成,衣褲、早餐搭配,排隊等;組合與順序無關,如給數字求和,握手,調果汁等。

2、3個人中,每兩個人進行一次比賽或握手、照相等,共要進行3次。

3、用3個不是0的數,能組成6個十位與個位不相同的兩位數,如4、5、7能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個是0,能組成4個兩位數。如:0、4、7能組成40、47、70、74。

七、解決問題:

1、海洋館里有13條黃金神仙魚,花面神仙魚比黃金神仙魚多9條,透紅小丑魚比黃金神仙魚少8條。

(1)花面神仙魚有多少條?兩種神仙魚共有多少條?

(2)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並解答嗎?

2、 故事 書每本4元,連環畫每本7元,科學世界每本8元。

(1)買6本故事書和1本科技書一共要多少錢?

(2)買5本連環畫和1本科技書,50元錢夠嗎?

(3)你還能提出其他數學問題並解答嗎?

3、一輛公交車上原來62人,到站後下了25人,上了19人,現在車上還有多少人?


二年級數學測量 學習方法

一預習、聽課、復習、作業的方法

與數學課堂教學相適應的學習方法,就是預習、聽課、復習、作業的方法等的基本方法。

1、預習的方法

預習是上課前對即將要上的數學內容進行閱讀,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於掌握聽課的主動權。預習是獨立學習的嘗試,對學習內容是否正確理解,能否把握其重點、關鍵,洞察到隱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時在聽課中得到檢驗、加強或矯正,有利於提高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所以它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一環。

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連貫性,新知識往往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因此,預習時就要找出學習新知識所需的知識,並進行回憶或重新溫習,一旦發現舊知識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時,就要及時採取 措施 補上,克服因沒有掌握好或遺忘帶來的學習障礙,為順利學習新內容創造條件。

預習的方法,除了回憶或溫習學習新內容所需的舊知識(或預備知識)外,還應該了解基本內容,也就是知道要講些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採取什麼方法,重點關鍵在哪裡,等等。預習時,一般採用邊閱讀、邊思考、邊書寫的方式,把內容的要點、層次、聯系劃出來或打上記號,寫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與問題,最後確定聽課時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或打算,以提高聽課的效率。在時間的安排上,預習一般放在復習和作業之後進行,即做完功課後,把下次課要學的內容看一遍,其要求則根據當時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多思考一些問題,鑽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練習題或習題;時間不允許,可以少一些問題,留給聽課去解決的問題就多一些,不必強求一律。

2、聽課的方法

聽課是學習數學的主要形式。在教師的指導、啟發、幫助下學習,就可以少走彎路,減少困難,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數學知識,否則事倍功半,難以提高效率。所以聽課是學好數學的關鍵。

聽課的方法,除在預習中明確任務,做到有針對性地解決符合自己的問題外,還要集中注意力,把自己思維活動緊緊跟上教師的講課,開動腦筋,思考教師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特別要從中學習數學思維的方法,如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演繹、一般化、特殊化等,就是如何運用公式、定理,了解其中隱含著的思想方法。

聽課時,一方面理解教師講的內容,思考或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要獨立思考,鑒別哪些知識已經聽懂,哪些還有疑問或有新的問題,並勇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課內一時不可能解決,就應把疑問或問題記下,留待自己去解決或請教老師,並繼續專心聽老師講課,切勿因一處沒有聽懂,思維就停留在這里,而影響後面的聽課。一般,聽課時要把老師講課的要點、補充的內容與方法記下,以備復習之用。

3、復習的方法

復習就是把學過的數學知識再進行學習,以達到深入理解、融會貫通、精煉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復習應與聽課緊密銜接、邊閱讀教材邊回憶聽課內容或查看課堂筆記,及時解決存在的知識缺陷與疑問。對學習的內容務求弄懂,切實理解掌握。如果有的問題經過較長時間的思索,還得不到解決,則可與同學商討或請老師解決。

復習還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找出其重點、關鍵,然後提煉概括,組成一個知識系統,從而形成或發展擴大數學認知結構。

復習是對知識進行深化、精煉和概括的過程,它需要通過手和腦積極主動地開展活動才能達到,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提供了發展和提高能力的極好機會。數學的復習,不能僅停留在把已學的知識溫習記憶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去努力思考新知識是怎樣產生的,是如何展開或得到證明的,其實質是什麼,怎樣應用它等。

4、作業的方法

數學學習往往是通過做作業,以達到對知識的鞏固、加深理解和學會運用,從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發展智力與數學能力。由於作業是在復習的基礎上獨立完成的,能檢查出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能考查出能力的水平,所以它對於發現存在的問題,困難,或做錯的題目較多時,往往標志著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上存在缺陷或問題,應引起警覺,需及早查明原因,予以解決。

通常,數學作業表現為解題,解題要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因此,在做作業前需要先復習,在基本理解與掌握所學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否則事倍功半,花費了時間,得不到應有的效果。

解題,要按一定的程序、步驟進行。首先,要弄清題意,認真讀題,仔細理解題意。如哪些是已知的數據、條件,哪些是未知數、結論,題中涉及到哪些運算,它們相互之間是怎樣聯系著的,能否用圖表示出來,等等,要詳加推敲,徹底弄清。

其次,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探索解題的途徑,找出已知與未知,條件與結論之間的聯系。回憶與之有關的知識方法,學過的例題、解過的題目等,並從形式到內容,從已知數、條件到未知數、結論,考慮能否利用它們的結果或方法,可否引進適當輔助元素後加以利用是否能找出與該題有關的一個特殊問題或一個類似問題,考察解決它們對當前問題有什麼啟發;能否把分開,一部分一部分加以考察或變更,再重新組合,以達到所求結果,等等。這就是說,在探索解題過程中,需要運用聯想、比較、引入輔助元素、類比、特殊化、一般化、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方法,並從解題中學會這一系列探索的方法。

第三,根據探索得到的解題方案,按照所要求的書寫格式和規范,把解的過程敘述出來,並力求簡單、明白、完整。最後還要對解題進行回顧,檢查解答是否正確無誤,每步推理或運算是否立論有據,答案是否說盡無遺;思考一下解題方法可否改進或有否新的解法,該題結果能否推廣(事實上中學課本中不少題目是可以推廣的)等,並小結一下解題的 經驗 ,進而發展與完善解題的思想方法,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來。

二「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方法

「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是數學家華羅庚多次提到的治學方法,他認為學習要經過「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過程。「由薄到厚」是理解和弄懂所學的數學知識,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學習不僅要理解和記住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等,而且還要想一想它們是如何得來的,與前面的知識是怎樣聯系著的,表達中省略了什麼,關鍵在哪裡,對知識是否有新的認識,有否想到其他的解法等等。這樣細加分析、考慮後,就會對內容增添某些註解,補充一些的解法或產生新的認識等,出現了「書越讀越厚」。

但是學習不能到此止步,還需要把學過內容貫串起來,加以融會貫通,提煉出它的精神實質,抓住重點、線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組織整理成精煉的內容,這就是一個「由厚到薄」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不是量的減少,而是質的提高,所以具有更重要的作用。通常在總結一章、幾章或一本書的內容時,就要有這種要求,運用這種方法。這時由於知識出現高度概括,就更能促進知識的遷移,也更有利於進一步學習。

「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它具有不同的層次和要求,學習中需要經過從低到高多次的運用,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這一學習方法體現著「分析」與「綜合」、「發散」與「收斂」的辯證統一,就是說數學學習需要這兩者統一起來。

三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相結合的方法

數學學習應是有意義接受學習和有意義發現學,如何使兩者互相配合、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各自和綜合的效力這是學習方法的一個重要方面。

接受學習,不論是聽系統的講授,還是以定論的形式給出的教材,都不涉及任何的獨立發現。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並非只是單純的接受,他們總不斷地向自己提出問題,如定理是如何發現或產生的,證明的思路是怎樣想出來的,中間要攻破哪幾個關鍵的地方。許多數學家都十分強調「應該不只脹到書面上,而且還要看到書背後的東西。」在進行接受學習時,還要增添某些發現學習的萬分,從中學習創造、發明的思想和方法,而不僅僅停留在知識的接受上。

發現學習,是依靠自己對所提供的材料或問題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等,獨立地了現的解決某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在解決問題時,要真正理解問題中所涉及的要領、原理、公式、定理和法則,懂得每步操作的意義,以及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的目的等。解決問題,總需要聯想以往學習過和知識與方法,一時回憶不起來的,還要重新復習,以求進一步理解的應用。有是遇到困難問題,甚至還在查看參考書或請教老師者能解決。可見,這期間也穿插著接受學習。


二年級數學測量學習技巧

數學學習既需要接受學習,以便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前人積累起來的寶貴知識財富,也需要發現學習,以利於思維、培養創造能力。因此,學習要根據自身的年齡、學習能力特點和教學內容的要求,使兩者緊密結合起來。

學好數學的三大法寶正確的 思維方式 +良好的學習習慣+刻苦的學習精神便是學好數學的三大法寶。

所謂正確的思維方式,通俗點講就是同學們平時說的解題思路,很多學生抱怨道一看到數學題就完全沒有思路,不知道該從何入手。這說明學生還沒有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首先課堂上要緊隨老師思路,特別是在老師講解習題時,不要僅僅把精力放在最後的結果上,更應該注重老師講解的過程和思維的切入點。其次應該勤於 思維訓練 ,比如說課後進行相似習題的思考,這里切忌照葫蘆畫瓢,一定要按照正確的思路從頭來一邊。最後還應積極的參與新問題的研究和討論,其實與同學討論甚至爭論都是幫助你不斷完善思維方式的有效手段,在討論中發現自己沒有想到的點,積累同一問題的多個思維角度。

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僅是在數學的學習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它可能會成為你一生中許多事情成敗的決定因素。筆記是否記錄詳實,卷面是否書寫工整,課後是否及時復習等等,都是是否建立良好學習習慣的體現。有些同學會說,課堂上的知識當時都明白了,為什麼還要記筆記呢?請注意當時明白並不代表以後明白,筆記是為了今後復習時有案可查。還有一些同學會說,復習時再向其他同學借不就好了,殊不知每個同學在記筆記的過程中會有不同的側重點,甚至是自己標注的特殊符號,這些並不一定是你的側重點,同時你也失去了一次鍛煉自己歸納總結能力的機會。其實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很多,這完全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慢慢摸索體會,關鍵在於將學習變成一種有規律,可持久的習慣,然後樂在其中。

刻苦的學習精神並不是簡單的學習時間的累加,其實它真正表達的是一種不懈的精神。對於自己沒有理解清楚,沒有徹底掌握的地方是否馬虎應付,還是不停鑽研直到弄透?為了提高自己的計算速度和准確率,是否會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計算練習。舉個最簡單的例子,1+1=2同學們都可以非常迅速的回答,但95+36=?能很快給出答案嗎?其實這並不是因為1+1簡單,而是因為這個結論已經熟於心中,無需計算。因此,只要每個同學可以樹立合理的目標,並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最終是可以實現的,甚至是別人稱為「奇跡」的目標。


二年級數學測量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二年級數學上冊概念知識點整理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

★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重點知識整理

★ 蘇教版二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的知識點

★ 二年級數學復習要點

★ 二年級數學期末復習知識點

★ 二年級數學重要的知識點

★ 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6. 初中七年級數學知識點歸納整理

數學已成為許多國家及地區的 教育 范疇中的一部分。它應用於不同領域中,包括科學、工程、醫學、經濟學和金融學等。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初中 七年級數學 知識點歸納,供大家閱讀參考。

初中七年級數學知識點歸納

第一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鄰補角: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有公共頂點且有一條公共邊的兩個角是鄰補角。

2.對頂角:一個角的兩邊分別是另一個叫的兩邊的反向延長線,像這樣的兩個角互為對頂角。

3.垂線: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叫做另一條的垂線。

4.平行線: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5.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同位角:∠1與∠5像這樣具有相同位置關系的一對角叫做同位角。

內錯角:∠2與∠6像這樣的一對角叫做內錯角。

同旁內角:∠2與∠5像這樣的一對角叫做同旁內角。

6.命題: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叫命題。

7.平移: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圖形的這種移動叫做平移平移變換,簡稱平移。

8.對應點:平移後得到的新圖形中每一點,都是由原圖形中的某一點移動後得到的,這樣的兩個點叫做對應點。

9.定理與性質

對頂角的性質:對頂角相等。

10垂線的性質:

性質1: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性質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11.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論: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線的性質:

性質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質2: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性質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13.平行線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判定2: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判定3:同旁內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本章使學生了解在平面內不重合的兩條直線相交與平行的兩種位置關系,研究了兩條直線相交時的形成的角的特徵,兩條直線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兩條直線平行的長期共存條件和它所有的特徵以及有關圖形平移變換的性質,利用平移設計一些優美的圖案. 重點:垂線和它的性質,平行線的判定 方法 和它的性質,平移和它的性質,以及這些的組織運用. 難點:探索平行線的條件和特徵,平行線條件與特徵的區別,運用平移性質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系,以及進行圖案設計。

第二章 平面直角坐標系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有序數對:有順序的兩個數a與b組成的數對叫做有序數對,記做(a,b)

2.平面直角坐標系:在平面內,兩條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點的數軸組成平面直角坐標系。

3.橫軸、縱軸、原點:水平的數軸稱為x軸或橫軸;豎直的數軸稱為y軸或縱軸;兩坐標軸的交點為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原點。

4.坐標:對於平面內任一點P,過P分別向x軸,y軸作垂線,垂足分別在x軸,y軸上,對應的數a,b分別叫點P的橫坐標和縱坐標。

5.象限:兩條坐標軸把平面分成四個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時針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標軸上的點不在任何一個象限內。

平面直角坐標系是數軸由一維到二維的過渡,同時它又是學習函數的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另外,平面直角坐標系將平面內的點與數結合起來,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掌握本節內容對以後學習和生活有著積極的意義。教師在講授本章內容時應多從實際情形出發,通過對平面上的點的位置確定發展學生創新能力和應用意識。

第三章 三角形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三邊關系: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任意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

3.高: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所在直線作垂線,頂點和垂足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線:在三角形中,連接一個頂點和它的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

5.角平分線: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的平分線與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6.三角形的穩定性:三角形的形狀是固定的,三角形的這個性質叫三角形的穩定性。

6.多邊形:在平面內,由一些線段首尾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叫做多邊形。

7.多邊形的內角:多邊形相鄰兩邊組成的角叫做它的內角。

8.多邊形的外角:多邊形的一邊與它的鄰邊的延長線組成的角叫做多邊形的外角。

9.多邊形的對角線:連接多邊形不相鄰的兩個頂點的線段,叫做多邊形的對角線。

10.正多邊形:在平面內,各個角都相等,各條邊都相等的多邊形叫做正多邊形。

11.平面鑲嵌:用一些不重疊擺放的多邊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蓋,叫做用多邊形覆蓋平面。

12.公式與性質

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質:

性質1: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性質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多邊形內角和公式:n邊形的內角和等於(n-2)·180°

多邊形的外角和:多邊形的內角和為360°。

多邊形對角線的條數:(1)從n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可以引(n-3)條對角線,把多邊形分詞(n-2)個三角形。

(2)n邊形共有 條對角線。

三角形是初中數學中幾何部分的基礎圖形,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動腦動手,發現和探索其中的知識奧秘。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情操和幾何思維能力。

第四章 二元一次方程組

一.知識結構圖

二、知識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指數都是1,像這樣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是 ax+by=c(a≠0,b≠0)。

2.二元一次方程組:把兩個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

3.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4.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兩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

5.消元:將未知數的個數由多化少,逐一解決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6.代入消元:將一個未知數用含有另一個未知數的式子表示出來,再代入另一個方程,實現消元,進而求得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這種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簡稱代入法。

7.加減消元法:當兩個方程中同一未知數的系數相反或相等時,將兩個方程的兩邊分別相加或相減,就能消去這個未知數,這種方法叫做加減消元法,簡稱加減法。

本章通過實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培養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學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兩種解法.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

第五章 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用符號「<」「>」「≤ 」「≥」表示大小關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兩邊都是整式,只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1,像這樣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般地,關於同一未知數的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組成6.了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7.定理與性質

不等式的性質: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1: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式子),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2: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3: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

本章內容要求學生經歷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這樣的數學模型並應用它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不等式(組)的特點和作用,掌握運用它們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創新精神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第六章 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

一.知識框架

全面調查

抽樣調查

收集數據

描述數據

整理數據

分析數據

得出結論

二.知識概念

1.全面調查:考察全體對象的調查方式叫做全面調查。

2.抽樣調查:調查部分數據,根據部分來估計總體的調查方式稱為抽樣調查。

3.總體:要考察的全體對象稱為總體。

4.個體:組成總體的每一個考察對象稱為個體。

5.樣本:被抽取的所有個體組成一個樣本。

6.樣本容量:樣本中個體的數目稱為樣本容量。

7.頻數:一般地,我們稱落在不同小組中的數據個數為該組的頻數。

8.頻率:頻數與數據總數的比為頻率。

9.組數和組距:在統計數據時,把數據按照一定的范圍分成若干各組,分成組的個數稱為組數,每一組兩個端點的差叫做組距。

本章要求通過實際參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活動,經歷統計的一般過程,感受統計在生活和生產中的作用,增強學習統計的興趣,初步建立統計的觀念,培養重視調查研究的良好習慣和科學態度。

數學考試拿高分的竅門

一、對照法

如何正確理解和運用數學概念?小學數學常用的方法就是對照法。根據數學題意,對照概念、性質、定律、法則、公式、名詞、術語的含義和實質,依靠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記憶、辨識、再現、遷移來解題的方法叫做對照法。

二、公式法

運用定律、公式、規則、法則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它體現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繹思維。公式法簡便、有效,也是小學生學習數學必須學會和掌握的一種方法。但一定要讓學生對公式、定律、規則、法則有一個正確而深刻的理解,並能准確運用。

三、比較法

通過對比數學條件及問題的異同點,研究產生異同點的原因,從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叫比較法。

四、分類法

根據事物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將事物區分為不同種類的方法,叫做分類法。分類是以比較為基礎的。依據事物之間的共同點將它們合為較大的類,又依據差異點將較大的類再分為較小的類。 分類即要注意大類與小類之間的不同層次,又要做到大類之中的各小類不重復、不遺漏、不交叉。

怎樣才能學好數學

1.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執著和溫故知新的毅力,被某個知識點或者某道題難住,就把它擱置,問題越來越多就積重難返了。

2.不會的問題當即解決最好,解決的方法有查資料或者請教他人等;對已經解決的問題和重要知識點,要定期復習,復習時要思考有無更好的方法。

3.學會一題多解,從各個方面來了解題目的含義,鍛煉孩子的變式思維;要敢於創新,老師可在講課過程中故意出錯,讓學生來思考,矯正,使學生處於主動思考的狀態。


初中七年級數學知識點歸納整理相關 文章 :

★ 初一數學知識點梳理歸納

★ 七年級數學知識點整理大全

★ 初一數學的知識點梳理

★ 初一數學知識點歸納梳理

★ 初一數學學習方法總結

★ 初一數學的知識點歸納

★ 初一數學考試知識點總結

★ 數學七年級下冊知識點總結之變數之間的關系

★ 七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7. 人教版初一數學下冊知識點

關於人教版初一數學下冊課本中的知識點有哪些呢?學習從來無捷徑,循序漸進登高峰。這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初一數學下學期的知識點,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人教版初一數學下冊知識點第五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
5.1 相交線

對頂角相等。

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簡單說成:垂線段最短。本知識點可會出現的填空題中來考)。

5.2 平行線 (重點知識必考)

1、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2、 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3、直線平行的條件:

4、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麼兩直線平行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相叢沖等,那麼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5、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旁內角互補,那麼兩直線毀肢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5.3 平行線的性質 (重點知識必考)

1、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3、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叫做命題(本考點可能會出現在填空題中命題的改寫和選擇題中判斷命題的真假性)。

本章知識考點分析:

1、平行線的性質及判定必考內容

2、命題的真假性、將命題改寫

3、證明題(完型填空、自主證明)

4、選擇題、填空題中相關知識的考點(相交線、平行線的性質;垂線段最短、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平行於已知直線)
人教版初一數學下冊知識點第六章 實數
6.1 平方根

若一個數的平方等a,那這個數叫做a的平方根;(即若x2=a,那麼x叫做a的平方根,其中a為非負數,即a≥0.表示方式為x2=ax=a,其中xa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本知識考點重點出現在填空題、選擇題與計算題中相關的應用)。

6.2立方根

若一個數的立方等a,那麼這個數叫做a的立方根(即若x3=a,那麼x叫做a的立方根,表示方式:x3=axa立方根只有一個),(本知識考點重點出現在填空題、選擇題與計算題中相關的應用)。

6.3 實數

無限不循環小數又叫做無理數。

有理數和無理數統稱實數。

考點分析:

1、有理數與無理數在填空和選擇題可能會出現

2、一個數的平方根和一個代數式的平方根的區別(細心點呀)

3、一個正數的平方根有兩個且這兩個平方根互為相反數(即它們的和等於0)

4、唯一性:平方根等於它本身的數只有0;立方根等於它本身的數有1、-1和0共三個;算術平方根等於它本身的數有1和0兩個。
人教版初一數學下冊知識點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標系
7.1 平面直角坐標系

含有兩個數的詞來表示一個確定的位置,其中兩個數各自表示不同的含義,我們把這種有順序的兩個數a和b組成的數對,叫做有序數對。

本章知識考點可能會出現在:

1、判斷某個點在第幾象限或某個點在第幾象限再求相應未知數的值;

2、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某個圖形作一次或兩次平移後求出平前或平移後各對應點的坐標。
人教版初一數學下冊知識點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組
8.1 二元一次方程組

1、方程中含有滲余殲未知數(如:x和y),並且未知數的指數(或未知項的次數)都是1,像這樣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本知識考點會出現在填空題和選擇題中,注意次數為1和系數不為0)。

2、把兩個含有相同未知數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

3、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兩個未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可能會出現在選擇題中驗根問題)。

4、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兩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可能會出現在選擇題中驗根問題)。

8.2 消元

5、將未知數的個數由多化一(最終解一元一次方程然後反代解決二元三元、逐一解決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6、本章知識考點

a、計算題

b、選擇、填空

c、應用題
人教版初一數學下冊知識點第九章 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9.1 不等式

1、用小於號或大於號表示大小關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能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圍,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解集。

4、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次數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不等式的性質:

不等式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式子),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兩邊乘(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兩邊乘(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

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

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6、把兩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起來,就組成了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7、本章知識考點

a、選擇題

b、計算題)

c、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應用題
人教版初一數學下冊知識點第十章 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
一、知識要點

1、全面調查:對全體對象的調查叫做全面調查(優點:調查結果比較精確; 缺點:費時、費力)。

2、抽樣調查:只抽取一部分對象進行調查,然後根據調查數據推斷全體對象的情況,這種調查 方法 叫做抽樣調查(優點:投入少、操作方便,而且有時只能用抽樣的方式去調查;缺點:調查結果與總體的結果可能有一些誤差)

3、總體:要考察的全體對象稱為總體.

4、個體:組成總體的每一個考察對象稱為個體.

5、樣本:被抽取的那些個體組成一個樣本.

6、樣本容量:樣本中個體的數目稱為樣本容量.

7、簡單隨機抽樣調查:抽取樣本的過程中,總體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有相等的機會被抽到,像這樣的抽樣方法是一種簡單的隨機抽樣。

二、統計圖的分類:

1.條形統計圖——適用於顯示不同對象之間的數量特徵,根據長方形(條形)的高度能直觀地看出被統計對象的量的大小、多少等。

2.折線統計圖——適用於顯示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數量變化特徵,根據折線的變化能直觀地看出事物的變化(如上升或下降、增長快慢等)趨勢。

3.扇形統計圖——用圓代表整體,能直觀地顯示各部分(不同的統計對象)所佔的百分比,適用於顯示不同對象之間數量上的比例關系。

注意:求圓心角度數=所佔百分比×3600

4.頻數分布直方圖——對收集得到的數據,可通過“劃計”的方法整理成頻數分布表,畫出頻數分布直方圖.它①能夠顯示數據的分布情況,②易於顯示各組之間的頻數差別.製作頻數分布直方圖的步驟為 :①找出所有數據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並算出它們的

極差極差或組距差(極差=最大值-最小值).②決定組距和組數(組數=).③列出頻組距組數數分布表.④畫頻數分布直方圖。

5.本章知識考點分析:

1、總體、樣本、個體與樣本容量會在選擇題出現

2、四類統計圖的考點中重點注意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和直方圖的補全及頻數的補全等。

8. 初一數學知識點總結

第一冊

第一章 有理數
1.1正數和負數
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書叫做負數。
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
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
在同一個問題中,分別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義

1.2有理數
1.2.1有理數
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分數。
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
1.2.2數軸
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數軸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達。
注意事項:⑴數軸的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數軸,單位長度不能改變。
一般地,設是一個正數,則數軸上表示a的點在原點的右邊,與原點的距離是a個單位長度;表示數-a的點在原點的左邊,與原點的距離是a個單位長度。
1.2.3相反數
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
數軸上表示相反數的兩個點關於原點對稱。
在任意一個數前面添上「-」號,新的數就表示原數的相反數。
1.2.4絕對值
一般地,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
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的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
在數軸上表示有理數,它們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從小到大的順序,即左邊的數小於右邊的數。
比較有理數的大小:⑴正數大於0,0大於負數,正數大於負數。
⑵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數的加減法
1.3.1有理數的加法
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⑴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⑵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⑶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加法交換律:a+b=b+a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面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加法結合律:(a+b)+c=a+(b+c)
1.3.2有理數的減法
有理數的減法可以轉化為加法來進行。
有理數減法法則:
減去一個數,等於加這個數的相反數。
a-b=a+(-b)
1.4有理數的乘除法
1.4.1有理數的乘法
有理數乘法法則:
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
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幾個不是0的數相乘,負因數的個數是偶數時,積是正數;負因數的個數是奇數時,積是負數。
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相等。
ab=ba
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積相等。
(ab)c=a(bc)
一個數同兩個數的和相乘,等於把這個數分別同這兩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
a(b+c)=ab+ac
數字與字母相乘的書寫規范:
⑴數字與字母相乘,乘號要省略,或用「」
⑵數字與字母相乘,當系數是1或-1時,1要省略不寫。
⑶帶分數與字母相乘,帶分數應當化成假分數。
用字母x表示任意一個有理數,2與x的乘積記為2x,3與x的乘積記為3x,則式子2x+3x是2x與3x的和,2x與3x叫做這個式子的項,2和3分別是著兩項的系數。
一般地,合並含有相同字母因數的式子時,只需將它們的系數合並,所得結果作為系數,再乘字母因數,即
ax+bx=(a+b)x
上式中x是字母因數,a與b分別是ax與bx這兩項的系數。
去括弧法則:
括弧前是「+」,把括弧和括弧前的「+」去掉,括弧里各項都不改變符號。
括弧前是「-」,把括弧和括弧前的「-」去掉,括弧里各項都改變符號。
括弧外的因數是正數,去括弧後式子各項的符號與原括弧內式子相應各項的符號相同;括弧外的因數是負數,去括弧後式子各項的符號與原括弧內式子相應各項的符號相反。
1.4.2有理數的除法
有理數除法法則:
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
a÷b=a• (b≠0)
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於0的數,都得0。
因為有理數的除法可以化為乘法,所以可以利用乘法的運算性質簡化運算。乘除混合運算往往先將除法化成乘法,然後確定積的符號,最後求出結果。

1.5有理數的乘方
1.5.1乘方
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做冪。在an中,a叫做底數,n叫做指數,當an看作a的n次方的結果時,也可以讀作a的n次冪。
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
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0的任何正整數次冪都是0。
有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⑴先乘方,再乘除,最後加減;
⑵同級運算,從左到右進行;
⑶如有括弧,先做括弧內的運算,按小括弧、中括弧、大括弧依次進行
1.5.2科學記數法
把一個大於10的數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數數位只有一位的數,n是正整數),使用的是科學記數法。
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一個n位整數,其中10的指數是n-1。
1.5.3近似數和有效數字
接近實際數目,但與實際數目還有差別的數叫做近似數。
精確度:一個近似數四捨五入到哪一位,就說精確到哪一位。
從一個數的左邊第一個非0 數字起,到末位數字止,所有數字都是這個數的有效數字。
對於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數a×10n,規定它的有效數字就是a中的有效數字。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從算式到方程
2.1.1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元),未知數的指數都是1(次),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利用其中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是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方法。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號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這個值就是方程的解。
2.1.2等式的性質
等式的性質1 等式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式子),結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質2 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結果仍相等。

2.2從古老的代數書說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⑴
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後移到另一邊,叫做移項。

2.3從「買布問題」說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⑵
方程中有帶括弧的式子時,去括弧的方法與有理數運算中括弧類似。
解方程就是要求出其中的未知數(例如x),通過去分母、去括弧、移項、合並、系數化為1等步驟,就可以使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向著x=a的形式轉化,這個過程主要依據等式的性質和運算律等。
去分母:
⑴具體做法:方程兩邊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⑵依據:等式性質2
⑶注意事項:①分子打上括弧
②不含分母的項也要乘

2.4再探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章 圖形認識初步
3.1多姿多彩的圖形
現實生活中的物體我們只管它的形狀、大小、位置而得到的圖形,叫做幾何圖形。
3.1.1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
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圓錐等都是立體圖形。此外稜柱、棱錐也是常見的立體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都是平面圖形。
許多立體圖形是由一些平面圖形圍成的,將它們適當地剪開,就可以展開成平面圖形。
3.1.2點、線、面、體
幾何體也簡稱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球、稜柱、棱錐等都是幾何體。
包圍著體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兩種。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線。
線和線相交的地方是點。
幾何圖形都是由點、線、面、體組成的,點是構成圖形的基本元素。

3.2直線、射線、線段
經過兩點有一條直線,並且只有一條直線。
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點C線段AB分成相等的兩條線段AM與MB,點M叫做線段AB的中點。類似的還有線段的三等分點、四等分點等。
直線桑一點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線。
兩點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簡單說成: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3角的度量
角也是一種基本的幾何圖形。
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單位。
把一個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記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分的角,記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秒的角,記作1。
3.4角的比較與運算
3.4.1角的比較
從一個角的頂點出發,把這個角分成相等的兩個角的射線,叫做這個角的平分線。類似的,還有叫的三等分線。
3.4.2餘角和補角
如果兩個角的和等於90(直角),就說這兩個角互為餘角。
如果兩個角的和等於180(平角),就說這兩個角互為補角。
等角的補角相等。
等角的餘角相等。
本章知識結構圖

第四章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是數據處理的基本過程。
4.1喜愛哪種動物的同學最多——全面調查舉例
用劃記法記錄數據,「正」字的每一劃(筆畫)代表一個數據。
考察全體對象的調查屬於全面調查。
4.2調查中小學生的視力情況——抽樣調查舉例
抽樣調查是從總體中抽取樣本進行調查,根據樣本來估計總體的一種調查。
統計調查是收集數據常用的方法,一般有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兩種,實際中常常採用抽樣調查的方式。調查時,可用不同的方法獲得數據。除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外,查閱文獻資料和實驗也是獲得數據的有效方法。
利用表格整理數據,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數據的分布規律。利用統計圖表示經過整理的數據,能更直觀地反映數據規律。
4.3課題學習 調查「你怎樣處理廢電池?」
調查活動主要包括以下五項步驟:
一、 設計調查問卷
⑴設計調查問卷的步驟
①確定調查目的;
②選擇調查對象;
③設計調查問題
⑵設計調查問卷時要注意:
①提問不能涉及提問者的個人觀點;
②不要提問人們不願意回答的問題;
③提供的選擇答案要盡可能全面;
④問題應簡明;
⑤問卷應簡短。
二、實施調查
將調查問卷復制足夠的份數,發給被調查對象。
實施調查時要注意:
⑴向被調查者講明哪些人是被調查的對象,以及他為什麼成為被調查者;
⑵告訴被調查者你收集數據的目的。
三、處理數據
根據收回的調查問卷,整理、描述和分析收集到的數據。
四、交流
根據調查結果,討論你們小組有哪些發現和建議?
五、寫一份簡單的調查報告

第二冊

第五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
5.1相交線
5.1.1相交線
有一個公共的頂點,有一條公共的邊,另外一邊互為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叫做鄰補角。
兩條直線相交有4對鄰補角。
有公共的頂點,角的兩邊互為反向延長線,這樣的兩個角叫做對頂角。
兩條直線相交,有2對對頂角。
對頂角相等。
5.1.2
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那麼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
注意:⑴垂線是一條直線。
⑵具有垂直關系的兩條直線所成的4個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況。
⑷垂直的記法:a⊥b,AB⊥CD。
畫已知直線的垂線有無數條。
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簡單說成:垂線段最短。
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

5.2平行線
5.2.1平行線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沒有交點,則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記作:a∥b。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關系只有兩種:相交或平行。
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5.2.2直線平行的條件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在兩條被截線的同一方,截線的同一旁,這樣的兩個角叫做同位角。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在兩條被截線之間,截線的兩側,這樣的兩個角叫做內錯角。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在兩條被截線之間,截線的同一旁,這樣的兩個角叫做同旁內角。
判定兩條直線平行的方法:
方法1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簡單說成: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方法2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相等,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簡單說成: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方法3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旁內角互補,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簡單說成: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5.3平行線的性質
平行線具有性質:
性質1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質2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性質3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簡單說成: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同時垂直於兩條平行線,並且夾在這兩條平行線間的線段的長度,叫做著兩條平行線的距離。
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叫做命題。
5.4平移
⑴把一個圖形整體沿某一方向移動,會得到一個新的圖形,新圖形與原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
⑵新圖形中的每一點,都是由原圖形中的某一點移動後得到的,這兩個點是對應點,連接各組對應點的線段平行且相等。
圖形的這種移動,叫做平移變換,簡稱平移。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標系
6.1平面直角坐標系
6.1.1有序數對
有順序的兩個數a與b組成的數對,叫做有序數對。
6.1.2平面直角坐標系
平面內畫兩條互相垂直、原點重合的數軸,組成平面直角坐標系。水平的數軸稱為x軸或橫軸,習慣上取向右為正方向;豎直的數軸稱為y軸或縱軸取2向上方向為正方向;兩坐標軸的交點為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原點。
平面上的任意一點都可以用一個有序數對來表示。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標系以後,坐標平面就被兩條坐標軸分為了Ⅰ、Ⅱ、Ⅲ、Ⅳ四個部分,分別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標軸上的點不屬於任何象限。
6.2坐標方法的簡單應用
6.2.1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
利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繪制區域內一些地點分布情況平面圖的過程如下:
⑴建立坐標系,選擇一個適當的參照點為原點,確定x軸、y軸的正方向;
⑵根據具體問題確定適當的比例尺,在坐標軸上標出單位長度;
⑶在坐標平面內畫出這些點,寫出各點的坐標和各個地點的名稱。
6.2.2用坐標表示平移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點(x,y)向右(或左)平移a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a,y)(或(x-a,y));將點(x,y)向上(或下)平移b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y+b)(或(x,y-b))。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如果把一個圖形各個點的橫坐標都加(或減去)一個正數a,相應的新圖形就是把原圖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個單位長度;如果把它各個點的縱坐標都加(或減去)一個正數a,相應的新圖形就是把原圖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個單位長度。

第七章 三角形
7.1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
7.1.1三角形的邊
由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相鄰兩邊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內角,簡稱三角形的角。
頂點是A、B、C的三角形,記作「△ABC」,讀作「三角形ABC」。
三角形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7.1.2三角形的高、中線和角平分線
7.1.3三角形的穩定性
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7.2與三角形有關的角
7.2.1三角形的內角
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
7.2.2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邊與另一邊的延長線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與它不相鄰的任何一個內角。
7.3多邊形及其內角和
7.3.1多邊形
在平面內,由一些線段首尾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叫做多邊形。
連接多邊形不相鄰的兩個頂點的線段,叫做多邊形的對角線。
n邊形的對角線公式:
各個角都相等,各條邊都相等的多邊形叫做正多邊形。
7.3.2多邊形的內角和
n邊形的內角和公式:180(n-2)
多邊形的外角和等於360。
7.4課題學習 鑲嵌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組
8.1二元一次方程組
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指數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具有相同未知數的兩個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
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兩個未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兩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8.2消元
由二元一次方程組中的一個方程,將一個未知數用含有另一未知數的式子表示出來,再代入另一方程,實現消元,進而求得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這種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簡稱代入法。
兩個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數的系數相反或相等時,將兩個方程的兩邊分別相加或相減,就能消去這個未知數,得到一個一元一次方程。這種方法叫做加減消元法,簡稱加減法。
8.3再探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

第九章 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9.1不等式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用「<」或「>」號表示大小關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取值范圍,叫做不等式解的集合,簡稱解集。
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次數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9.1.2不等式的性質
不等式有以下性質:
不等式的性質1 不等式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式子),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的性質2 不等式兩邊乘(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的性質3 不等式兩邊乘(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的方向改變。
9.2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據等式的性質,將方程逐步化為x=a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則要根據不等式的性質,將不等式逐步化為x<a(或x>a)的形式。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把兩個不等式合起來,就組成了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幾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們所組成的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就是求它的解集。
對於具有多種不等關系的問題,可通過不等式組解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時。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數軸可以直觀地表示不等式組的解集。
9.4課題學習 利用不等關系分析比賽

9. 八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梳理

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恆心。任何科目 學習 方法 其實都是一樣的,不斷的記憶與練習,使知識刻在腦海里。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級 數學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下冊數學知識點 總結

抽樣調查

(1)調查樣本是按隨機的原則抽取的,在總體中每一個單位被抽取的機會是均等的,因此,能夠保證被抽中的單位在總體中的均勻分布,不致出現傾向性誤差,代表性強。

(2)是以抽取的全部樣本單位作為一個「代表團」,用整個「代表團」來代表總體。而不是用隨意挑選的個別單位代表總體。

(3)所抽選的調查樣本數量,是根據調查誤差的要求,經過科學的計算確定的,在調查樣本的數量上有可靠的保證。

(4)抽樣調查的誤差,是在調查前就可以根據調查樣本數量和總體中各單位之間的差異程度進行計算,並控制在允許范圍以內,調查結果的准確程度較高。

課後練習

1.抽樣成數是一個(A)

A.結構相對數B.比例相對數C.比較相對數D.強度相對數

2.成數和成數方差的關系是(C)

A.成數越接近於0,成數方差越大B.成數越接近於1,成數方差越大

C.成數越接近於0.5,成數方差越大D.成數越接近於0.25,成數方差越大

3.整群抽樣是對被抽中的群作全面調查,所以整群抽樣是(B)

A.全面調查B.非全面調查C.一次性調查D.經常性調查

4.對400名大學生抽取19%進行不重復抽樣調查,其中優等生比重為20%,概率保證程度為95.45%,則優等生比重的極限抽樣誤差為(A)

A.40%B.4.13%C.9.18%D.8.26%

5.根據5%抽樣資料表明,甲產品合格率為60%,乙產品合格率為80%,在抽樣產品數相等的條件下,合格率的抽樣誤差是(B)

A.甲產品大B.乙產品大C.相等D.無法判斷

初二數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1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2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5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連接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7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8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0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1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14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15定理三角形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16推論三角形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

17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

18推論1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19推論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20推論3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

22邊角邊公理(SAS)有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3角邊角公理(ASA)有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4推論(AAS)有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5邊邊邊公理(SSS)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6斜邊、直角邊公理(HL)有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這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28定理2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

29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

八年級數學三角證明知識點

第一章三角形的證明

1、等腰三角形

(1)三角形全等的性質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也相等判定:SSS、SAS、ASA、AAS、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質及推論

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

判定:有兩個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對等邊)

推論:等腰三角形頂角的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線合一」)

(3)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及判定定理

性質定理: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都相等,並且每個角都等於60度;等邊三角形的三條邊都滿足「三線合一」的性質;等邊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有3條對稱軸。

判定定理:有一個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或者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4)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邊的性質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於30度,那麼它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兩邊的平方和等於第三邊的平方,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之間的關系

定理: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互余。

逆定理:有兩個銳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邊的定理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於30度,那麼它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逆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條直角邊是斜邊的一半,那麼這條直角邊所對的銳角是30度。

(4)命題與逆命題

命題包括已知和結論兩部分;逆命題是將倒是的已知和結論交換;正確的逆命題就是逆定理。

(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定理: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HL)

3、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1)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及判定

性質: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判定:到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八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梳理相關 文章 :

★ 八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整理

★ 初二數學下冊知識點歸納與數學學習方法

★ 八年級數學下冊知識點整理

★ 八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歸納

★ 八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總結歸納

★ 八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梳理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數學復習提綱

★ 八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總復習

★ 初二數學下冊知識點總結歸納

★ 八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