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八年級數學下冊的重點知識
二次根式屬於「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方根、立方根等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對七年級上冊「實數」「代數式」等內容的延伸和補充。二次根式的運算以整式的運算為基礎,在進行二次根式的有關運算時,所使用的運演算法則與整式、分式的相關法則類似;在進行二次根式的加減時,所採用的方法與合並同類項類似;在進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時,所使用的法則和公式與整式的乘法運演算法則及乘法公式類似。這些都說明了前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本章的主要內容有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質,二次根式的運算(根號內不含字母、不含分母有理化)。
一、教科書內容和教學目標
本章的教學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簡單二次根式的字母取值范圍;
(2)了解二次根式的性質;
(3)了解二次根式的加、減、乘、除的運演算法則;
(4)會用二次根式的性質和運演算法則進行有關實數的簡單四則運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本章教材分析。
課本在回顧算術平方根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學習」的三個問題引出二次根式的概念,並說明以前學的數的算術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根式。在例題和練習的安排上,著重體現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二是求二次根式的值;三是用二次根式表示有關的問題。
對於二次根式的性質,課本利用第4頁圖1-2給出的。該圖的含義是如果正方形的面積為,那麼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就是;反之,如果正方形的邊長為,那麼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因此就有。從而得出二次根式的第一個性質。至於第二個性質,可以通過學生的計算來發現,所以課本安排了一個「合作學習」,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歸納。該節第一課時的重點在於對這兩個性質的理解和運用,例題和練習的設計就圍繞這兩個性質展開。第二課時是學習二次根式的另外兩個性質,課本安排兩組練習,意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嘗試,與同學的合作交流來發現這兩個性質。通過兩個例題和一組練習,使學生知道運用二次根式的性質,可以簡化實數的運算,也可以對結果是二次根式的式子進行化簡。課本第9頁的「探究活動」既是對二次根式的運用,更在於培養學生的一種探究能力,觀察、發現、歸納等能力。
第1.3節二次根式的運算,包含了二次根式的加、減、乘、除四種運算以及簡單應用,課本安排了3個課時,逐步推進,逐漸綜合。第一課時側重於兩個(相當於兩個單項式)二次根式的乘除,其法則是從二次根式的性質得到的,比較自然。例1是對兩個運演算法則的直接運用,讓學生有一個對法則的熟悉和熟練過程;例2是一個結合實際問題的運用,其中有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第二課時是二次根式的加減和乘除混合運算,出現了類似單項式乘以多項式、多項式乘以多項式(包括乘法公式、乘方)、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課本中沒有出現「同類二次根式」的概念,只是提到「類似於合並同類項」「相同二次根式的項」,這種類比的方法,學生是能夠理解的,也能夠與整式一樣進行運算。第三課時是二次根式運算的應用。例6的數字看上去比較復雜,其目的是為了二次根式的運算的應用;例7綜合運用了直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圖形的分割、面積的計算等,其解答過程較長,也是對二次根式知識的綜合運用。
二、本章編寫特點
注重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探究等能力的培養。
在本章知識的呈現方式上,課本比較突出地體現了「問題情境——數學活動——概括——鞏固、應用和拓展」的敘述模式,這種意圖大多通過「合作學習」 來完成。「合作學習」為學生創設了從事觀察、猜測、驗證交流等數學活動的機會。如第5頁先讓學生計算三組與的具體數值,再議一議與的關系,然後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質「=」。二次根式的其他幾個性質,課本中也是採用類似的方法。在學習了二次根式的有關性質後,課本又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通過化簡有關的二次根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表示規律、驗證規律,並與同伴交流。所有這些都是教材編寫的一種導向,以引起教與學方式上的一些的改變。
注重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教材力求克服傳統觀念上學習二次根式的枯燥性,避免大量純式子的化簡或計算,適當穿插實際應用或賦予式子一些實際意義。無論是學習二次根式的概念,還是學習二次根式的性質和運算,都盡可能把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重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如二次根式概念的學習,課本通過三個實際問題來引入,其目的就是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克服機械記憶概念的學習方式。又如,課本第3頁,用二次根式表示輪船航行的的距離,第11頁求路標的面積,第21頁花草的種植面積問題等。特別是在二次根式的運算中,專門安排了一節內容學習二次根式運算的應用,例6選取的背景是學生熟悉的滑梯,例7選取的背景是學生感興趣的剪紙條,以及作業中的堤壩、快艇問題等等。
充分利用圖形,使代數與幾何有機結合。
對於數與代數的內容,教材重視有關內容的幾何背景,運用幾何直觀幫助學生理解、解決有關代數問題,是教材的一個編寫特點,也是對教學的一種導向。本章中,如二次根式與直角三角形有關邊的計算密切相關,課本在這方面選取了一定量的問題,既豐富了勾股定理的運用,又學習了二次根式的計算。又如二次根式的引入,課本以圖形作為條件,讓學生通過計算給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在學習二次根式的性質時,課本通過讓學生讀圖1-2,從正反兩方面來理解其含義,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質。例題中結合圖形示意,幫助學生理解問題,解決問題;作業或課本練習中設計一些圖形中有關線段長度的計算;通過方格、直角坐標系來畫三角形、確定點的位置等等。課本在安排二次根式的運算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中的應用時,所選取的問題也在於體現學生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所學知識的整體性,不斷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建議
注意用好節前語。
本章的節前語不多,但都緊密結合本節學習的內容,提出一個具體的問題。教學中可以利用它們來創設問題情境,引入課題。如第1.1節「排球網的高AD為2.43米,CB為米,你能用代數式表示AC的長嗎?」短短的幾句話,既是一個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又是一個看似熟悉但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懷,與數學學習相聯系的問題,教師可以由此提出一個與本節課學習有關的問題。教學中不應忽視這種作用。
注意把握教學難度。
與以往的教材相比,二次根式已降低了要求。如運用二次根式的性質將二次根式化簡,只要求簡單的,不要出現過於復雜的式子,並且明確根號內不含字母。對二次根式的四則運算,也僅局限於簡單的,根號內不含字母,教學中不需補充超出課本題目要求的問題。當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體現一定的彈性。課本第15頁的作業題中的第7,8題,還可以藉助於計算器進行計算。
充分運用類比的方法。
二次根式的運算以整式的運算為基礎,其法則、公式都與整式的類似,特別是二次根式的加減,課本沒有提出同類二次根式的概念,完全參照合並同類項的方法;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運算類似於整式的乘除、乘方運算。因此對於二次根式的四則運算的教學應充分運用類比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其算理和演算法,提高運算能力。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科書內容和課程學習目標
(一)教科書內容
本章包括三節:
2.1 一元二次方程;
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3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
其中2.1節是全章的基礎部分,2.2節是全章的重點內容,2.3節是知識應用和引申的內容。另外,閱讀材料介紹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發展,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史。
(三)課程目標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會用直接開平方法解形如(b≥0)的方程;
(2)理解配方法,會用配方法解數字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會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會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使學生能夠根據方程的特徵,靈活運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種解法求方程的根。
(3)體驗用觀察法、畫圖或計算器等手段估計方程的解的過程。
(4)能夠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能夠列出一元二程方程解應用題,能夠發現、提出日常生活、生產或其他學科中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來解決的實際問題,並正確地用語言表達問題及解決過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
(5)結合教學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通過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事物可以轉化的認識。 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命題的判斷證明、四邊形
B.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數學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主要包括正弦和餘弦以及幾何圖形等幾大板塊。
C. 八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浙教版
學習八年級數學上我們應注意重要的知識點。我整理了關於八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浙教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八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浙教版(一)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注意:(1)若a0這個條件不成立,則 a不是二次根式;(2)是一個重要的非負數,即;a ≥0.
2.重要公式:(1)((a0)a ;注意使用a(a)2(a0).
a)2a(a0),(2)a2aa(a0)
ab(a0,b0),積的算術平方根等於積中各因式的算術平方根的積;注意:本章中的公式,對字母的取值范圍一般都有要求.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則: abab(a0,b0).
5.二次根式比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數移入二次根號內,然後比大小;
(3)分別平方,然後比大小.
以除式的算術平方根. a(a0,b0),商的算術平方根等於被除式的算術平方根除b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則: (1)a(a0,b0);(2)abab(a0,b0); b
(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號叫做分母有理化;具體方法是: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乘
分母的有理化因式,使分母變為整式. 8.常用分母有理化因式:
它們也叫互為有理化因式. 與,ab與ab, manb與manb,
八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浙教版(二)
一元二次方程
1、認識一元二次方程:
概念: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可以化為ax2bxc0 (a,b,c為常數,a0)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構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三個重要條件:
①、方程必須是整式方程(分母不含未知數的方程)。
22 如:x230是分式方程,所以x230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八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浙教版
②、只含有一個未知數。
③、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2次。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bxc0 (a0),系數a,b,c中,a一定不能為0,b、c則可以為0,
所以以下幾種情形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①、如果b0,c0,則得ax2c0,例如:3x220;
②、如果b0,c0,則得ax2bx0,例如:3x24x0;
③、如果b0,c0,則得ax20,例如:3x20;
④、如果b0,c0,則得ax2bxc0,例如:3x24x20。
其中,ax2叫做二次項,a叫做二次項系數;bx叫做一次項,b叫做一次項系數;c叫做常數項。任何一個一元二次方程經過整理(去括弧、移項、合並同類項…)都可以化為一般形式。
八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浙教版(三)
數據分析初步
1、平均數
平均數是衡量樣本(求一組數據)和總體平均水平的特徵數,通常用樣本的平均數去估計總體的平均數。
平均數:把一組數據的總和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所得的商。平均數反映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平均數分為算術平均數和加權平均數。
1(x1x2x3xn)一般的,有n個數x1,x2,x3,xn,我們把n叫做這n個數的算術平
均數簡稱平均數,記做x(讀作“x拔”)
(定義法)
當所給一組數據中有重復多次出現的數據,常選用加權平均數公式。
且f1+f2+……+fk=n (加權法),其中f1,f2,f3fk表示各相同數據的個數,稱為權,“權”越大,對平均數的影響就越大,加權平均數的分母恰好為各權的和。
當給出的一組數據,都在某一常數a上下波動時,一般選用簡化平均數公式
其中a是取接近於這組數據平均數中比較“整”的數;• ,
2、眾數與中位數
平均數、眾數、中位數都是用來描述數據集中趨勢的量。平均數的大小與每一個數據都有關,任何一個數的波動都會引起平均數的波動,
當一組數據中有個數據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數來描述整體趨勢則不合適,用中位數或眾數則較合適。中位數與數據排列有關,個別數據的波動對中位數沒影響;
當一組數據中不少數據多次重復出現時,可用眾數來描述。
眾數: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有時不止一個),叫做這組數據的眾數 中位數:將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把處在最中間的一個數(或兩個數的平均數)叫做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例1、 求下面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眾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