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36歲教育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如何教育青少年女孩 2024-11-25 14:40:42
兒童學什麼對思維有好處 2024-11-25 14:22:23

36歲教育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4-09-05 20:01:52

Ⅰ ③下面這些詞語,有的是近幾十年出現的,有的是在原有含+基礎上有了新的含義

崑山美味的壽司人人都愛,但是如果處理過程或是出現質量問題時,往往會「病從口入」,可能導致腹瀉、嘔吐等典型的消化道症狀,有時候一些人「熬一熬」就過去了,但有些人可能就差點「熬不過去」。

日前,39健康從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獲悉,該院重症醫學科(ICU)救治了一例因食用大量壽司感染沙門氏菌並導致多臟器衰竭的女性患者。

美餐後反復腹痛腹瀉發熱,入院時已是病危狀態

家住深圳的阿芳(化名)今年36歲,平素身體健康,1個月前突然出現腹痛、腹瀉、發熱,自認為沒事便在網上查了些資料自行購葯服用,因疫情原因擔心被發熱門診隔離,「堅持」了三周,家人卻發現她精神狀態越來越差,終於因高熱(40℃)不退、嗜睡還反應遲鈍,不得不前往醫院就診,最終輾轉送至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經過發熱門診排除新冠肺炎相關發熱後,請胃腸外科二值陳春宇主治醫師急會診,發現阿芳精神狀態差,呼吸淺促(30-40次/分),意識淡漠,皮膚和眼結膜可見廣泛分布出血點,伴彌漫性腹膜炎體征,急查血常規提示白細胞37×109/L,血小板只有15×109/L,血壓80/60mmHg,心律140次/分,血氧飽和度不足90%,嚴重感染性休克,生命危在旦夕!可患者只能用睜眼、點頭回答醫生指令,家屬也無法提供對診斷有幫助的病史信息。病人已經出現了呼吸、循環、血液、腎臟、中樞、內環境、消化道等多個臟器系統的功能障礙,遂緊急將其收入ICU搶救治療。

阿芳在ICU的主管醫生石一鳴主治醫師介紹到,任何一個臟器系統功能的進一步衰竭都會造成致命的後果,而患者竟然已經出現七個臟器系統功能的障礙,隨著病情的進展還出現了嚴重的「死亡三聯征」——重度低體溫、嚴重酸中毒和凝血機能障礙。為了挽救這個年輕的生命,重症醫學科主任楊春華主任醫師聯系醫院開通綠色搶救通道,並組織重症醫學科、消化內科、胃腸外科、肝膽外科、血液內科、超聲科、檢驗科、輸血科等多學科團隊立即進行搶救治療——呼吸機、升壓葯、抗感染、血液凈化、輸血、液體復甦、血流動力學監測及線粒體數量監測等,很快患者被各種儀器設備圍繞,監護儀上的報警聲無時無刻不提示著,患者已經命懸一線。

20餘天搶救恢復生命體征,食用被沙門氏菌污染的壽司是誘因

由於腹部急診CT可見大量腹腔積液,病人伴腹膜炎體征,命懸一線,在病人和家屬的充分信任下,經多學科緊急會診後,麻醉科冒著極高風險進行麻醉保駕護航,胃腸外科緊急進行腹腔鏡探查,可惜均未發現臟器壞死或者穿孔病情,病人的診斷依然是個謎團!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年紀輕輕既往身體健康的阿芳的病情如此凶險呢?

原因終於找到了——檢驗科開通綠色通道,阿芳的血培養結果提示檢測到沙門氏菌屬,病理科骨髓閱片排除血液病!此時,醫生再次追問家屬患者的飲食習慣,原來阿芳平時喜歡吃壽司等生冷食物,此次發病前曾進食過大量壽司。

楊春華仔細診查患者,結合補充的病史和各項檢查結果,明確這次造成患者病情危重的元兇為沙門氏菌——由於患者食用了被沙門氏菌污染的生冷食物,大量的沙門氏菌經消化道入血,造成患者出現嚴重感染性休克,從而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

原因找到,那就好辦了!經過針對性治療和積極對症支持治療,在ICU、胃腸外科、血液內科、超聲科、消化內科、輸血科、檢驗科等多個學科的積極配合和共同努力下,經過20餘天的奮力救治,終於逆轉「死亡三聯征」,阿芳各器官功能逐步好轉,生命體征也逐步穩定,並脫離床邊血透機、呼吸機、升壓葯等器官功能支持,最終好轉出院。

楊春華介紹到,沙門氏菌屬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常寄生在人類和動物的消化系統當中,肉蛋奶以及相關製品等均可被污染。然而沙門氏菌屬不分解利用蛋白質,難以通過肉眼或者氣味判斷食物是否被污染。沙門氏菌屬為形態以及構造相似的一大類細菌,已發現的菌種超過兩千種,其中包括傷寒桿菌。沙門氏菌屬在糞便中存活可超過1月,在水中可存活超過2周。患者、無症狀攜帶者、家養以及野生動物均可成為沙門氏菌屬的傳染源。發病者通常在接觸感染源的1到3天內出現發燒、腹瀉、腹痛等症狀,既往報道中出現過血液感染的患者,會出現嚴重並發症預後不佳甚至死亡。因此他提醒,如出現有嘔吐、腹瀉或發熱等不適症狀,應盡快至醫院就診。

這樣做,可以預防沙門氏菌感染

1、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廚房用具要分開,在冰箱里也要避免把生熟食物放在同一個區域,同一層當中。上層放熟食物,下層放生食物,嚴防交叉污染。

2、生食蔬果前,一定要用流動自來水洗凈。

3、熟食最好在10℃以下低溫保存,食用前必須用80℃以上高溫加熱15分鍾以上。

4、在日常生活中講究手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

5、不吃生肉或未經徹底煮熟的肉,不生吃雞蛋,不喝生奶。

Ⅱ 語文高考作文萬能素材大全

高考 作文 要求「材料鮮活」,社會 熱點 人物和焦點事件成了考生的新寵,但採用歷史人物、事件關照現實,翻出了新意,還展現了個性,肯定獨樹一幟,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語文高考作文萬能素材,希望對你有幫助。

【語文高考作文萬能素材一】

林語堂——兩腳踏東西 文化 ,一心評宇宙 文章

林語堂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很多作品成為東西方文學界、文化界所推崇的經典名著,版本眾多、流傳甚廣,他曾被美國文化界列為「二十世紀智慧人物」之一。林語堂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成為論語派主要人物。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風聲鶴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藝術》,在法國寫《京華煙雲》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他將孔孟老莊哲學和陶淵明、李白、蘇東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學作品英譯推介海外。林語堂是第一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也是集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於一身的著名學者。林語堂一生曾3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他的《生活的藝術》在美國被重印40次,並被譯成英、法、意、荷等國文字,成為歐美各階層的「枕邊書」。同時他本人也是發明家,曾發明過打字機,獲得了美國專利。

林語堂把自己的書房命名為「有不為齋」。他受儒家「有為」的思想影響,也欣賞道家的「無為」;生活態度是以「有為」為中心,但也往往有「不為」的事。他為自己寫了一副 對聯 :「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林語堂自稱,成功的秘訣是寫的東西必須是心得之言,有見地,有力量。魯迅在世時,常把林語堂罵得狗血噴頭。可在魯迅去世以後,林語堂這樣寫道:「魯迅顧我,我喜相知;魯迅棄我,我亦無悔。」

林語堂的兩個姐姐因家庭困難只好過早地輟學,回鄉嫁人。林語堂後來回憶說,他離家去上海讀書時,二姐送給他四毛錢,並對他說:「和樂,你到上海要好好念書,做個好人,做個名人,我們是沒有希望了。」這種真情厚望,林語堂終身沒有忘記。

在《生活的藝術》中,他寫道: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裡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優閑陶醉於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麼輕松,好像在天橋行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

一個富有良知、擔當道義的作家,應在著作里展示美好與希望,創造更多詩意的生活和空間,猶如他在長篇小說《京華煙雲》里,塑造的道家女子形象姚木蘭那樣,身在亂世,始終「正直自持,則外邪不能侵」。就是說,如果外部世界是邪惡的,只要自身周正,也能夠安然度過災患。

林語堂先生有這樣一段關於搏渣文學閱讀的精彩感悟:「一個人如果沒有自己所喜愛的作家,即等於一個飄盪的靈魂,他始終是一個不成胎的卵子,不結子的雄蕊。所喜愛的作家或文學愛人,就是他靈魂的花粉。」那麼你有喜愛的作家嗎?你有「文學愛人」嗎?你的靈魂在飄盪嗎?你的精神家園在哪裡?

●多維解讀

1. 生活的藝術

林語堂把吾國吾民,看得何其之「藝術」!他說:「我覺得藝術、詩歌和宗教的存在,其目的,是輔助我們恢復新鮮的視覺、富於感情的吸引力和一種更健全的人生意識。」林語堂作為主流價值之外的邊緣「智者」,其思想情懷和人生態度啟示著人文領域的現代知識分子與世界「對話」的方式。林語堂引領著我們在儒、道、佛、____世界中游歷跋涉,在物質、精神、科學、人文的海洋中沉浮,智慧之火花頻頻閃爍,妙語疊出,精彩紛呈。

2. 快樂的真諦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認為:以道德、教養為規范的享樂是人生至善之境。快樂是一種美德,因為它不但表現自己對世界的欣賞與贊美,也給周圍的人帶來溫暖和輕快。快樂就是幸福,一個人能從日常平凡的生活中發現快樂,就比別人幸福。快樂是幸福生活的開始和終結,林語堂這位哈佛博士快樂、智慧的生活態度在如今喧囂的塵世里更加顯得有趣、可貴,也似乎更加讓人難以企及。

【適用話題】

靈魂、尊重、文化交流、人生趣味、精神家園、生活的藝術、敏銀嘩科學和人文、文科與理科、快樂的真諦、萬物靜觀皆自得、活出幸福的感覺……

【語文高考作文萬能素材二】

胡適——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

胡適被稱為「胡博士」,他一生共獲得35個榮譽博士頭銜,中外罕見。胡適先生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話可以做一 總結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認真做事,嚴肅做人。」蔣介石評價胡適是「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這是頗值得玩味的。胡適先生著述豐厚,在哲學、文化研究成果方面值得後人研究、借鑒的東西很多,他的墓誌銘由台灣著名學者毛子水撰文,具體如下:「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殫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里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2010年,在北大中文系百年系慶之際,北大設立了「胡適人文講座」,以此歡迎胡適先生「回家」,但是,以胡適名義冠名的講座,能在多大程度上承續他的人文情懷,傳播他的自由理念,並契合時代精神,從而真正請回胡適一代人所代表的精神、氣質和操守,尚需觀察。

多維解讀

1.寬容的價值

胡適代表的正是「五四」海納百川、兼容並包且帶有一點兒浪漫色彩的人文精神,足見在思想世界中,自由、人權、民主這些概念是不分地域的;在人性的領域中,寬容和尊重這些價值也是穿越時空的,它們共同促成了人與人之間相互信賴、幫助和感念,從而設定了人類文明的高度道德規范。

2.有人味的社會

「只有自由民主才能造就有人味的社會」是胡適一生的民主訴求,也是「美麗中國」應有的人文內涵。法國哲人伏爾泰說得最好,「你說的話,我一個字也不贊成,但是我要拚命力爭你有說這話的權利。」這是多麼有人味的容忍態度!自己要爭自由,同時還得承認別人也應該享受同等的自由,這便是容忍。容忍,既是個人品德,也是政治德行。人與人之間的寬容,是有人味的體現;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寬容,則是社會文明的標志。胡適的時代已遠,胡適的墓木已拱,但自由、民主與科學這些理想的內涵意義與落實途徑,始終有待思索實踐。

【適用話題】

寬容、自由、回歸、別樣的輝煌、有人味的社會……

【語文高考作文萬能素材三】

陳寅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陳寅恪海外 留學 23年,既未獲得學士學位,也沒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名聞遐邇的學者。他享有「蓋世奇才」的美譽,精通近20個國家的語言,在語言學、史學、佛學等多領域都有極高的造詣。「「」」時成為「寂寞銷魂人」,含冤離世。

沒有博士頭銜的陳寅恪,卻被稱為清華園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36歲即和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出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陳寅恪上課有「三不講」,幽默風趣,聽課的教授遠比學生多。先生具有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軍麵粉,拒絕台灣提供的優厚待遇。在大災難面前,陳寅恪始終恪守著民族的史學傳統:「國可以亡,史不可斷,只要還有人在書寫她的歷史,這個民族的文化就綿延不絕。」在嚴酷的抗戰環境中,陳寅恪頑強地為後世留下了他對中國唐代歷史的系統研究。「家亡國破此身留,客館春寒卻似秋」,在幾乎沒有參考書籍的情況下,陳寅恪撰寫了兩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在國際漢學界具有廣泛影響的《劍橋中國史》提到陳寅恪時,給予了異乎尋常的褒獎:「解釋這一時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個大貢獻是偉大的中國史學家陳寅恪做出的,他提出的關於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觀點,遠比以往發表的任何觀點扎實、嚴謹和令人信服。」

建國後沉浸於學術研究的陳寅恪,拒絕出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二所所長一職。他說:「我的思想、我的主張完全見於我所寫的王國維紀念碑的碑文中。」陳寅恪在碑文中表達了這樣的思想:讀書治學,只有掙脫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發揚。陳寅恪認為,包括他和王國維在內的任何人,在學術上都會有錯,可以商量和爭論,但如果沒有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發揚真理,就不能研究學術。在這個意義上,他說:「我要請的人、要帶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獨立精神,不是這樣,即不是我的學生。」

晚年雙目失明的陳寅恪耗費整整10年時間完成85萬字的巨著《柳如是別傳》,這部「痛哭古人,留贈來者」的書,展示了百年中國的一位大學者的大手筆。一個倚門賣笑的弱女子,在明清易代之際,竟比五尺男兒更看重家國大義。他為這個被士大夫輕蔑的奇女子立傳,以此表彰「我民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通過這樣一個人物,把明末清初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以 網路 全書式的視野展現出來。

陳寅恪沒有遺囑,但他取得的學術成就卻垂範著後世的中國。他留下的著作,以繁體字豎排出版,一如他生前期望的那樣。這些文字,烙刻著以學術為生命的獨特印記,「留贈來者」。季羨林這樣回憶陳寅恪:他繼承了中國「士」的優良傳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多維解讀

1.學術標桿

真正的學者,一定有士人的風骨。其表現,就是堅持學術的標准,堅守學者的良知與良心。陳寅恪可謂中國史學史上的一顆明珠,也是民國學人的標桿式人物。寶劍磨礪出,臘梅凌寒發。就深刻與廣博而言,現代養在深閨中的學者們確實無法與那一場腥風血雨中苦熬出來的陳寅恪們相比擬,而當代人談到陳寅恪,流傳最廣的3句話為:「大師之後再無大師」;「三百年來僅此一人而已」;「我們是沒有資格談陳寅恪的」。誠如易中天先生在《勸君免談陳寅恪》中說:「陳寅恪是了不起,可惜我們學不來。」理由有三:首先是「頂不住」,其次是「守不住」,第三是「耐不住」。有了這「三不住」,陳寅恪還真是免談的好,因為談了也是白談。我想,易中天先生說的是實話,惟其說了實話,讓我們看到了斯文在現實中的尷尬處境。

2.人格獨立

在那個學人身不由己的時代,陳寅恪能夠過濾凈化自己的心靈,堅持獨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文心,具有正直的士大夫情操和博學深思的中國文化習養。作為一代文史巨擘,觀其一生,很難用幾句話評價陳寅恪其人,或許正如其在王國維墓碑上所寫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用這兩句話來評價他最為合適吧。陳寅恪自始至終將知識分子的人格、氣節放在第一位。尤其在「十年動亂」期間,意識形態的高壓管制也沒有讓陳寅恪在學術上做出絲毫讓步。相反,他提出,做學問不應該受到政治的影響。沒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是談不上「現代化」的,更談不上「世界之公民」。

【適用話題】

標桿、平淡、堅守、操守、良知、沉潛、憂與愛、平凡之美、文化傳承、人格獨立、摒棄浮躁、學術自由、過濾心靈、人生的作業、寂寞與輝煌、看不見與看得見、這也是一種美麗……

【語文高考作文萬能素材四】

馮友蘭——力爭學術自由,反抗思想統制

1939年前後,陳立夫以國民政府 教育 部長身份三度訓令西南聯大必須遵守教育部新規定,聯大教務會議決定致函抗辯。抗辯函的執筆者即馮友蘭先生,馮教授說得不卑不亢:「部中重視高等教育,故指示不厭其詳,但准此以往則大學將直等於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一科,同人不敏,竊有未喻。」 陳寅恪紀念王國維的雄文,為學者立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境界,而馮友蘭的這篇雄文,則被後人贊為銘刻了一所大學「力爭學術自由,反抗思想統制」的光榮品質。其另一雄文《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被公認為最能彰顯西南聯大的精神及其特殊歷史意義。碑文有言:「聯合大學以其兼容並包之精神,轉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獲民主堡壘之稱號,違千夫之諾諾,作一士之諤諤…… 」 此碑永存,而它所代表的學術自由精神在當今學術界卻日漸消逝了。

然而,在20世紀的學者中,受到見諸文字批判最多的也是馮友蘭;談起20世紀的中國哲學,唯一繞不過去的人還是馮友蘭。一個事實是,外國人因有馮友蘭而知中國哲學。李慎之曾經評價說,馮友蘭是一位可超而不可越的人。只有站在他的肩上,才能看得更遠。就如坎坷動盪的近代中國的命運一樣,馮友蘭的一生,坎坷與矛盾並生,苦難與責任共存。馮友蘭開始寫《中國哲學史新編》時已80多歲,年老多病,「耳目喪其聰明,為書幾不成字」,150多萬字的著作,一字一句,全由老人口述,助手筆錄而成。他的最後15年,一切都圍繞著《中國哲學史新編》的寫作。寫作中間多次生病住院,他甚至說,「現在治病,是因為書未寫完。等書寫完了,再生病就不必治了」。馮友蘭是拼著性命在寫這本他人生最後的大書。果然書成後4個月,他安然而去。

●多維解讀

1.人生的作業

古代先哲莊子曾經發出過「人生如白駒過隙」的感嘆,形容人生短暫。但是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則因人而異。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完成好人生的作業至關重要。馮友蘭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後15年,一切都圍繞著《中國哲學史新編》的寫作,拼著性命寫這本他人生最後的大書,實現了人生價值,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終極作業,含笑九泉。

2. 學術自由和精神自由

學術自由是學者治學精神自由的一種表現,提倡學者治學要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學者要以懷疑的精神建立學術批評的民間立場,要敢於對行政干預說「不」。面對國民政府的三度訓令,馮友蘭慷慨陳詞,執筆抗辯,其抗辯雄文被後人贊為銘刻了一所大學「力爭學術自由,反抗思想統制」的光榮品質,為學術自由樹立了典範。

【適用話題】

典範、精神自由、學術自由、老當益壯、站在巨人的肩上、活著的意義、人生的作業、要勇於說「不」……

【語文高考作文萬能素材五】

梅貽琦——清華的名片

梅貽琦先生由教授到校長,連續為清華服務近半個世紀,這在中外教育史上是罕見的。他出任清華校長後創造了清華的黃金期,全面提升了清華的素質和聲譽,厥功至偉,被譽為清華的「終身校長」。《易經》上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梅貽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這樣一位中西合璧的真君子。在清華大學校長就職典禮上,梅貽琦留下了中國大學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話:「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他不拘一格攬人才,被「三破格」的華羅庚就是典型一例。他強調對學生操行的培養,要求教授在指導學生讀書、做學問時,必須指導學生如何做人。他本人從來沒有被稱為「大師」,但在他的任內,卻為清華請來了眾多的大師,並為後世培養出了眾多的大師。「生斯長斯,吾愛吾廬」,梅貽琦用這八個字概述了他與清華的血緣之親,也表達了他對清華的摯愛。梅貽琦逝世後,其弟梅貽寶含淚回憶說:「五哥長我11歲,生為長兄,業為尊師,兼代嚴父。」在紀念「九·一八」事變一周年的紀念會上,面對東北地圖變色的悲劇,他堅信「不甘淪為奴隸的民眾,將群起而圖之」。他信心十足:「東北三省雖亡,東北人心未死……有此民族精神存在,則東北將不致終亡。」在西南聯大時,到梅貽琦家做客的人,梅夫人都會捧出一盤自製的叫「定勝糕」的點心招待大家,米糕上嵌有「定勝糕」三個字,表達他們對抗戰勝利的信心。

●多維解讀

1. 大樓與大師

大學有了一流的豪華大樓,並不等於有了一流的辦學質量。當年,蔡元培執掌北京大學時,北大並沒有大造崇樓巍宇,他的身邊雲集著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馬寅初、劉半農等一大批學術巨擘,他依靠這支群星璀璨的導師隊伍,一舉奠定了北京大學的基本品格。誠然,為使當下數量激增的大學生有良好的深造環境,添置必需的設備本無可厚非,然而,由於我們的大學缺乏辦學自主權,來自行政的干預過多,看一所大學辦得如何,往往不看其內質,而注重於可視可觸的「硬體」。隨著物質主義、消費主義時代的到來,大學早已不是凈土,「學術腐敗」事件層出不窮。被稱為清華「永遠的校長」的梅貽琦先生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言猶在耳,斯人已去,反觀現實,惜哉痛哉!

2. 厚德載物

真正的君子具有包容世間萬物的博大胸懷,他們甘心在別人耀眼的光芒下刻苦鑽研。梅貽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這樣中西合璧的真君子。在清華百年的校史上,正是有了這樣的幕後英雄,才有了清華學術星光大道上的光彩與榮譽。他本人雖然從來沒有被稱為「大師」,在任內,卻為清華請來了眾多大師,並為後世培養出了眾多大師。正是這樣淡泊寧靜的心胸、包容曠達的厚德,成就了清華百年的別樣輝煌,梅貽琦本人也成了清華的名片而享譽全球。

【適用話題】

名片、豐碑、大師、愛國、信心、樂觀、破格、大學精神、厚德載物、大樓與大師、不拘一格攬人才……

【語文高考作文萬能素材六】

梅汝璈——「孤寂」的大法官

梅汝璈這位晚年「孤寂」的大法官,曾書寫過現代中國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東京審判。 1946年3月19日,受命擔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的梅汝璈博士離開上海,遠赴東京。梅博士曾慷慨激昂地表示:「如今系法治時代,必須先審後斬。否則,我真要先斬他幾個,方雪我心頭之恨……對這些戰犯必予嚴懲,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萬冤死的同胞。我既受國人之託,定將勉力依法行事,斷不使戰爭元兇逃脫法網!」梅汝璈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在這場歷時達兩年半之久、人類司法史上罕見的大規模審判中,受審的28名日本甲級戰犯受到了應有的懲處。這位慷慨激昂於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大法官,曾經的一席話至今在我們耳邊徘徊不去:「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於把日本帝國主義者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賬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多維解讀

1.正義之劍

法理之劍舞「遠東」,梅汝璈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他代表中國人民參與的東京軍事法庭審判,不僅為中國人民贏得了正義,也對發展和維護國際的正常秩序起到了歷史性的作用。在中日釣魚島爭端愈演愈烈之時,我們需要另一把法理之劍再舞「遠東」。

2.銘記歷史

列寧說過,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那場如同硝煙一般逝去的歷史審判,讓中國人有了揚眉吐氣的機會。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梅大法官之言擲地有聲,發人深省。

【適用話題】

責任、諾言、正義、忘記與銘記、回望身後的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