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葯用葯小知識
1.內服中葯時的用葯常識有哪些
一、解表葯亦稱發汗葯
系指凡通過發汗解表令人體出汗,以至發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葯物,稱之為解表葯,如麻黃、桂枝、生薑、薄荷、紫蘇、桑葉等。
1.服用該類葯後,當立即卧床休息,根據季節如天氣冷者蓋厚棉被,熱天蓋毛巾被,或添加衣服,或用熱水袋保溫,目的是幫助出汗。夏季要注意空氣流通,以防室內悶熱,但應避免穿堂風;冬季服熱粥,或蔥白、姜湯或紅糖水等。凡發汗,只宜遍體微汗,不可大汗,以免損耗陽氣和津液,若以發汗達消腫者,只可適當多汗,此「汗為心之液」之故,尤其是溫熱毒邪受侵,汗過最易耗傷津液,應掌握分寸。對年老體弱者應慎用。嚴防汗過發生虛脫、厥逆等症。
2.若汗出不止,可用煅龍骨、煅牡蠣粉、生黃芪粉各9克,粳米粉30克,共混合過篩,均勻後用布包,撲之,汗後應用干毛巾擦乾,更換汗衣,但應嚴罩告圓防當風受涼。
3.服葯後應認真觀察有無汗出,出多少,汗液性質以及面色、體溫、脈象的變化。
二、瀉下葯
系指凡能引起腹瀉或滑利大腸,促使排便的葯物稱瀉下葯。根據其作用與適應證的不同,可分為攻下葯、潤下葯和峻下逐水葯三類。攻下葯如大黃、芒硝、番瀉葉等;潤下葯如大麻仁、郁李仁等;峻下逐水葯如甘遂、大戟、芫花及巴豆等。其中攻下逐水葯和峻下逐水葯瀉下作用峻猛,尤以後者為甚,潤下葯能潤滑腸道,作用緩和。
1.服峻下逐水葯後,可能出現劇烈腹痛、腹瀉或惡心嘔吐等毒性反應。服葯後患者應卧床休息。如患者精神緊張甚至恐懼不願意接受治療時,要認真做好解釋說服工作,以解除思想恐懼引起不必要的事情發生。
2.服葯後若腹痛劇烈,泄瀉不止,或腹瀉不多,但頻繁嘔吐,大汗淋漓,心慌氣短,面色蒼白,應及時到附近醫院向醫生說明,以便進行恰當有效的處理。
3.此類葯易傷胃氣,奏效即止,慎勿過劑。
三、涌吐葯亦稱催吐葯
系指凡以促進嘔吐為主要作用的葯物而謂之涌吐葯,如瓜蒂、藜蘆、常山等。
1.此類葯作用強烈,大都具有毒性,副反應較大。在使用時,當注意用量,一般可採用小量漸增的方法。
2.服葯前,用寬布條或長毛巾緊束脘腹,服葯後10~20秒鍾不吐時,可用潔凈的鵝毛或手指輕輕觸及咽喉部或多飲熱開水以助葯力,吐後松解皮帶。若昏眩或嘔吐不止,應及時予以解救。張子和指出解救方法道:「吐至昏眩,慎勿驚疑,……如發頭眩,可飲冰立解,如無冰時,新汲水亦可。」又說:「如藜蘆吐者,不止,以蔥白湯解之;以石葯吐者,不止,以甘草、貫眾解之;諸草木吐者,可以麝香解之。」
3.嘔吐以祛除病邪和積滯為度,切勿過量,以免過度耗津傷氣。心臟病、失血症患者或有吐、咯血病史及體質虛弱、老人、小兒、婦女胎前產後,以及素患頭眩、心悸、勞嗽喘咳等證,均當忌用。若非用不可,務必在醫護人員的指導和觀察下進行,以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4.吐後當休息,不宜馬上進食,尤其油膩、煎炸、質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俟腸胃功能恢復,再飲流質或易消化的食物,以養胃氣。
四、驅蟲葯
系指凡以驅除或殺滅寄生蟲為其主要作用的葯物,謂之驅蟲葯,如使君子、苦楝皮、檳榔、雷丸、蕪荑等。主要用於腸寄生蟲病,如蛔蟲病、蟯蟲病、絛蟲病、鉤蟲病等。
1.此類葯宜空腹時服,使葯力較易作用於蟲體,以收驅蟲之效。
2.服葯期間忌食生冷油膩之物,物塌如桃、李、香瓜,或豬、牛、羊肉等,以免影響葯效。
3.此類部分葯物具有相當大的毒性,應用時必須注意劑量,以免損傷正氣,而劑量不足時又達不到驅蟲目的,因此小兒用葯時應根據其體重、年齡而遣葯;在發熱或腹痛較劇時,暫時不宜使用。孕婦、老弱患者均應慎用。
4.此類葯損傷脾胃,故服後應注意調理脾胃,可服人參健脾丸,若有食積者,可服保和丸之類消導。飲食宜淡而又富有營養,進餐應少量多次,飲食宜溫熱,尤其是小兒,不可吃冷飯,以免再次損壞脾胃。
2.用葯安全知識200字
用葯葯品安全知識 1、怎樣用葯才適當? (1)適當的葯物。
根據身體狀況,選擇最為適當的葯物。 (2)適當的劑量。
嚴格遵照醫囑或說明書規定的劑量服葯。 (3)適當的時間。
有的葯物需要飯前服用,有的需要飯後服用,有的要在兩餐之間服用。友啟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隨意服用,就會影響效果或對胃造成 *** 。
(4)適當的途徑。患者適合用口服的葯物,就盡量不要採用靜脈給葯。
現在提倡一種序貫療法,即輸液控制症狀之後,改換口服葯物進行鞏固治療。 (5)適當的病人。
同樣一種病發生在兩個人身上,由於個體間的差異,即使使用同一種葯物,也要進行全面權衡,一個治療方案不可能適用於所有的人。 (6)適當的療程。
延長給葯時間,容易產生蓄積中毒、細菌耐葯性、葯物依賴性等不良反應的現象,而症狀一得到控制就停葯,往往又不能徹底治癒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適當的治療目標。病人往往希望葯到病除,徹底根治,或者不切實際要求使用沒有毒副作用的葯物。
醫患雙方要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積極、正確、客觀的態度,達成共識。 2、「五先五後」的用葯原則 (1)先用食療後用葯。
例如喝薑片紅糖水可治療風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療後不見好轉,可考慮用理療、 *** 、針灸等方法,最後再用葯治療。
(2)先用中葯後用西葯。中葯多屬於天然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葯確有特效。
一般情況下,最好是先服中葯。 (3)先以外用後用內服。
為減少葯物對肌體的毒害,能用外用葯治療的疾病,比如皮膚病、牙齦炎、扭傷等外敷外用葯解毒、消腫,最好不用內服消炎葯。 (4)先用內服後用注射。
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針劑,以為用注射來得快,其實不然。葯劑通過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後進入心臟,直接危機血管壁和心臟。
因此,能用內服葯使疾病緩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劑。 (5)先用成葯後用新葯。
近年來,新葯不斷涌現,一般說來他們在某一方面有獨特的療效,但由於應用時間短,其缺點和毒副作用,尤其是遠期副作用還沒有被人們認識。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時最好先用中西成葯,確實需要使用新葯時,也要慎重,特別是對進口葯物尤其要慎重。
3.中葯配伍的常識是什麼
中葯是有毒性的,只是不同的葯物毒性大小不一樣,而且在葯用的劑量范圍內是安全的,超過葯用安全范圍可能就會引起毒副作用了,在治療中也常配伍使用,下面是中葯配伍的常識。
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葯性特點,有選擇地將兩味以上葯物配合同用。
前人把單味葯的應用同葯與葯之間的配伍關系稱為葯物為「七情」。「七情」的提法首見於《神農本草經》。其序例雲:「葯……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其中首先談到「單行」。單行就是指用單味葯治病。
病情比較單純,選用一味針對性較強的葯物即能獲得療效,如清金散單用一味黃芩治輕度的肺熱咳血;現代單用鶴草芽驅除絛蟲,以及許多行之有效的「單方」等。它符合簡便兼驗的要求,便於使用和推廣。但若病情較重,或病情比較復雜,單味葯力量有限,且難全面兼顧治療要求;有的葯物具有毒副作用,單味應用難以避免不良反應,因此往往需要同時使用兩種以上的葯物。葯物配合使用,葯與葯之間會發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強或降低原有葯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則能產生或增強毒副反應。因此,在使用兩味以上葯物時,必須有所選擇,這就提出了葯物配伍關系問題。前人總結的「七情」之中,除單行者外,其餘六個方面都是講配伍關系。現分述如下:
一相須
即性能功效相類似的葯物配合應用,可以增強原有療效。如石膏與知母配合,能明顯增強清熱瀉火的治療效果;大黃與芒硝配合,能明顯增強攻下瀉熱的治療效果;全蠍、蜈蚣同用,能明顯增強止痙定搐的作用。
二相使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雖然不相同,但是治療目的一致的葯物配合應用,而以一種葯為主,加一種葯為輔,能提高主葯療效。如補氣利水的黃芪與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時,茯苓能提高黃芪補氣利水的治療效果;黃連配木香治濕熱泄痢,腹痛里急,以黃連清熱燥濕、解毒止痢為主,木香調中宣滯、行氣止痛,可增強黃連治療濕熱瀉痢的效果;雷丸驅蟲,配伍瀉下通便的大黃,可增強雷丸的驅蟲效果。
三相畏
即一種葯物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葯物減輕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薑減輕或消除,所以說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薑。
四相殺
即一種葯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薑能減輕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說生薑殺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由此可知,相畏、相殺實際上是同一配伍關系的兩種提法,是葯物間相互對待而言的。
五相惡
即兩葯合用,一種葯物能使另一種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如人參惡萊菔子,因萊菔子能削弱人參的補氣作用。相惡,只是兩葯的某方面或某幾方面的功效減弱或喪失,並非二葯的各種功效全部相惡。如生薑惡黃芩,只是生薑的溫肺、溫胃功效與黃芩的清肺、清胃功效互相牽制而療效降低,但生薑還能和中開胃治不欲飲食並喜嘔之證,黃芩尚可清泄少陽以除熱邪,在這些方面,兩葯並不一定相惡。
兩葯是否相惡,還與所治證候有關。如用人參治元氣虛脫或脾肺純虛無實之證,而伍以消積導滯的萊菔子,則人參補氣效果降低。但對脾虛食積氣滯之證,如單用人參益氣,則不利於積滯脹滿之證;單用萊菔子消積導滯,又會加重氣虛。兩者合用相制而相成,故《本草新編》說:「人參得萊菔子,其功更神。」故相惡配伍原則上應當避免,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由此可以解釋,為什麼歷代本草文獻中所列相惡葯物達百種以上,而臨床醫家並不將相惡配伍通作配伍禁忌對待。
六相反
即兩種葯物合用,能產生或增強毒性反應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葯物(見「用葯禁忌」)。
上述六個方面,其變化關系可以概括為四項,即在配伍應用的情況下:①有些葯物因產生協同作用而增進療效,是臨床用葯時要充分利用的;②有些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葯時應加以注意;③有些葯物則由於相互作用,而能減輕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應用毒性葯或烈性葯時必須考慮選用;④一些葯物因相互作用而產生或增強毒副作用,屬於配伍禁忌,原則上應避免配用。
基於上述,可知從單味葯到配伍應用,是通過很長的實踐與認識過程逐漸積累豐富起來的。葯物的配伍應用是中醫用葯的主要形式。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組合,並確定一定的分量比例,製成適當劑型,即為方劑。方劑是葯物配伍的發展,也是葯物配伍應用的較高形式。
4.求一篇關於中葯常識的文章
中葯的應用歷史源遠流長,至今長盛不衰,對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至今仍在中國人民的醫療保健中佔有重要地位。
中葯理論及實踐經驗反映了中國文化的特點,它不僅是中國醫葯學寶庫中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葯大多來源於天然葯,毒副作用小,且一味葯物多種成分,廣泛治療多種疾病。
中葯又多採取復方的形式應用,通過合理的配伍組方,既可適應復雜病情,又能提高葯效,降低毒副作用。 1、中葯方劑中的君臣佐使是怎麼回事? 中葯方劑中的君臣佐使是中葯方劑配伍的一種形式,是根據單味中葯在方劑中的作用而確認的,君是主的意思,君在方劑中常常是一味起主導治療作用的中葯。
如四君子湯是用以治療脾胃氣虛而引起的飲食減少,大便溏稀,小便清長,腹脹、面色蒼白或萎黃,語言低弱細微,四肢軟弱無力,脈細或沉細等症的,其方劑是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味中葯組成,而人參具有良好的補氣、健脾、助陽作用,百食慾不佳、大便溏稀、面色蒼白、四肢無力、脈細等諸多證候皆是因脾胃氣虛所引起,因此補益脾氣則是治療脾胃氣虛的重要原則。人參在四子湯中起君的作用。
白術也是健脾良葯具有良好的溫脾補脾作用但效果不如人參而且補氣力弱,是一味臣葯,佐葯則指茯苓,茯苓具有滲濕利尿作用,同時能健脾安神,中醫認為脾喜燥怕濕而茯苓能滲濕利尿,因此,此方中佐以茯苓則健脾作用更強。甘草是四君子湯中的使葯,能協君葯人參、臣葯白術、佐葯茯苓的治療作用,同時還可將諸葯引導到所需治療的臟腑和經絡,這樣使治療作用更有針對性。
也有些方劑中,如六一散、白虎湯等,不一定按君佐使的原則進行配伍,但其總的原則也是主葯和輔葯的關系;具體葯方如何配伍,應由醫生根據病情辨證而定。 2、什麼是中葯的四氣五味? 四氣又稱四性,就是寒熱溫涼四種葯性。
疾病有熱證和寒證之分,一般說來,能治熱證的葯物大多屬於寒性或涼性葯,如寒性的黃連、黃柏、大黃能清熱、降火、解毒。能夠治療寒證的大多屬溫性或熱性葯,如熱性的附子、乾薑、小茴香能暖中散寒。
溫與熱、寒與涼只是程度上的差異。寒涼葯多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常用於陽證、熱證疾病的治療。
溫熱葯多具有溫和、救逆、散寒等作用,常用於陰證、寒證的治療。有些平性葯物只是葯性比較緩和,但也具有偏寒或偏熱之性,因此也屬於四氣之內,如某些補葯、理氣葯、利尿葯等。
五味是指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而其味相同的中葯,作用也有共同之處,如辛味葯能發散、能行氣血,適用於表證和氣滯血瘀等證;苦味葯能瀉能燥,適用於熱證和濕證;酸味能收斂,適用於盜汗、遺精、久瀉等;咸能軟堅,適用於便秘、腫塊、瘰癘等症;甘即甜味,能補能緩,適用於虛弱或和緩,拘緊疼痛等症;但兩者必須綜合運用。
如同樣是寒性葯的黃連和浮萍,由於黃連味苦、浮萍味辛,因此,黃連能降火,浮萍卻能疏散風熱。同樣是甘味的黃芪和蘆根,溫性的黃芪能補氣、寒性的蘆根卻能清熱除煩。
3、中葯十八反十九畏 用葯禁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配伍禁忌: 中葯「配伍」一節中曾原則地提到,在復方配伍中,有些葯物應避免合用。《神農本草經》稱這些葯物之間的關系為「相惡」和「相反」。
據《蜀本草》統計,《本經》所載葯物中,相惡的有六十種,而相反的則有十八種。歷代關於配伍禁忌的認識和發展,在古籍中說法並不一致。
金元時期概括為「十九畏」和「十八反」,並編成歌訣,現將歌訣內容列舉於下。 (1)十九畏: 硫黃畏朴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川烏、草烏畏犀,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2)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萎、半夏、白蘞、白及;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葯。 此後的《本草綱目》及《葯鑒》等書所記,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十九畏歌那樣普遍認可和傳播習誦。
《神農本草經·序例》指出「勿用相惡、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爾,勿合用也」。自宋代以後,將「相畏」關系也列為配伍禁忌,與「相惡」混淆不清。
因此,「十九畏」的概念,與「配伍」一節中所談的「七情」之一的「相畏」,涵義並不相同。 「十九畏」和「十八反」諸葯,有一部分同實際應用有些出入,歷代醫家也有所論及,引古方為據,證明某些葯物仍然可以合用。
如感應丸中的巴豆與牽牛同用;甘遂半夏湯以甘草同甘遂並列;散腫潰堅湯、海藻玉壺湯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將丁香、鬱金同用;大活絡丹烏頭與犀角同用等等。現代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實驗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兩種葯合用時,毒性的大小主要取決於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劑量若相等或大於甘遂,毒性較大;又如貝母和半夏分別與烏頭配伍,未見明顯的增強毒性。
而細辛配伍藜蘆,則可導致實驗動物中毒死亡。由於對「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作較深入的實驗和觀察,並研究其機理,因此,目前應採取慎重。
5.怎麼吃葯最有效 服葯的小常識
1.服葯跟飯點很多人簡單地把「飯前」理解成「吃正餐以前」,零食、水果等都不算。
其實,但凡肚子里有了食物,就算是「飯後」了。是由於食物會影響葯物吸收。
註明飯後或餐時服用,多是因為此類葯物對消化道有 *** ,食物或可減輕這種不適,或其中含有的脂類物質能促進葯物吸收。一般飯前指的是在飯前半小時至1小時,空腹指的是進餐2—4小時後。
服葯頻率多為一天一次至一天三次,老百姓常把「一日三次」簡單地等同於跟著三頓飯走。其實,一天服葯幾次,多長時間服一次,是葯學家根據24小時內血液中葯物濃度的變化規律制訂出來的。
徐燕俠指出,如果服葯為「一日三次」,應每隔8小時服一次;若一日兩次,應每隔12小時服一次。考慮到多數人的作息習慣,一日三次可以安排在早上7點,下午2點—3點,晚上10點;一日兩次則應該安排在早上7點和晚上7點。
6.日常生活中安全用葯常識有哪些
1. 家裡應准備葯品:
①常見病用葯:如傷風感冒、哮喘、氣管炎等呼吸道病常用葯;拉稀嘔吐、食慾不振等消化道病常用葯;其他如魚肝油、鈣片、五官科及皮膚科病外用葯等。
②常用的葯:治療各系統病的葯種類很多,家裡應備的只能是常用的。作用相似的葯物很多,挑選一部分備用即可。
③安全的葯:兒童用葯要求較嚴,使用不當極容易發生不良後果。備用的葯應該是副作用少、毒性反應小、使用方法簡便的葯品。
④使用方便:家裡常備葯主要以口服葯、外用葯為主。注射葯盡量少用,因使用不當,掌握不好,容易發生過敏、中毒而造成不良後果。
⑤便於存放的葯:家庭常備葯存放的時間一般較長。這就需要存放的葯量少些,特別是容易變質失效的葯更應少備些。具體地說,應以葯片為主,水劑為輔。要選擇些包裝比較好的葯物存放。
⑥易於掌握的葯:各種葯都各有用量、用法、適應症和副作用,復雜的家長難以掌握。因此,應備用的葯要少而精,種類少些,易於記住,便於使用,可少出差錯。
2. 服感冒葯不宜吃甜食:醫學實驗證明,如果在空腹狀況下服用含有對乙醯氨基酚的感冒葯時,一般只需要20分鍾左右,血液里的葯物濃度就可以達到最高。而當患者胃裡有糖類食物時,感冒類葯物的吸收則會推遲2小時,影響其發揮作用。甜食進食過多,也會使大量糖分進入血液,從而導致患者食慾更差。此外,甜食中的糖分進入人體後,還可促進皮質醇分泌,皮質醇對免疫系統有抑製作用,會使得患者的機體抵抗力大幅降低,所以切記在感冒時不要服用甜食和甜飲料。
3. 服抗生素不宜喝果汁、牛奶:中國人幾乎大病小病都要吃點抗生素才安心。無論服用抗生素的做法對不對,都要記得在服用抗生素前後2小時內不要飲用果汁或牛奶。這是因為果汁,尤其是新鮮果汁中富含的果酸,可以加速抗生素的溶解,會降低抗生素的葯效,還可能生成有害的中間產物,增加毒副作用;而牛奶則會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葯效無法充分發揮,也就達不到應有的療效。
4. 服止瀉葯不宜喝牛奶:腹瀉期間,我們的食慾也常常會隨之下降,為了補充丟失的營養,我們常常會飲用營養價值比較高的牛奶來代替食物,但你不知道的是,牛奶不僅降低止瀉葯葯效,牛奶中的乳糖成分還容易加重腹瀉症狀。因此,拉肚子期間千萬不能飲用牛奶。
5. 服布洛芬不宜喝咖啡、可樂:布洛芬就是我們常說的芬必得,它具有抗炎、鎮痛、解熱作用。頭痛、關節痛、牙痛、感冒發熱它都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但是,由於布洛芬本身對胃黏膜有較大 *** 性,為了避免疼痛加重,我們要盡量避免飲用如咖啡、可樂中等會 *** 胃酸分泌的飲品,以免加劇布洛芬對胃黏膜的毒副作用,甚至誘發胃出血、胃穿孔。
6. 服降壓葯不宜吃柚子:醫生建議,在服用降壓葯期間,最好不要食用柚子或者飲用柚汁。如果非要食用應該在食用柚子後的12小時後再服用相應的降壓葯。這是因為柚子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叫呋喃香豆素,它能夠影響肝臟的一種酶的功能,使這種酶對葯物的代謝作用大大減低,導致體內血葯濃度增加。同時,柚子中的柚皮素又會加快腸道對葯物的吸收。葯物吸收的過快,代謝的過慢會導致血液中葯物濃度過高。降壓葯與柚子同服,患者會出現葯物過量的一些反應,包括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嚴重的甚至出現休克。
7. 服利尿劑不宜吃香蕉、橘子:利尿劑是臨床上常用的葯物,但大家需要注意,服用利尿劑期間,鉀會在血液中滯留。而香蕉、橘子等水果,本身含鉀較高,患者服用後,體內鉀蓄積過多,容易誘發心臟、血壓方面的並發症。
7.醫葯小常識
醫葯小知識 阿司匹林與酒沖突。酒在體內先被氧化成乙醛,然後成為乙酸,而阿司匹林會妨礙乙醛氧化成乙酸,造成體內乙醛蓄積,加重發熱和全身疼痛等症狀,還容易引起肝損傷。 黃連素與茶沖突。茶水含有約10%的鞣質,在體內易被分解成鞣酸,而鞣酸會沉澱黃連素中的生物鹼,降低其葯效。因此,服用黃連素前後2小時內不能飲茶。
布洛芬與咖啡、可樂沖突。布洛芬(芬必得)對胃黏膜有 *** ,咖 啡中的咖啡因和可樂中的古柯鹼則會 *** 胃酸分泌,加重布洛芬對胃黏膜的副作用,甚至誘發胃出血、胃穿孔。 抗生素與牛奶、果汁沖突。服用抗生素前後2小時不要飲用牛奶 或果汁,因為牛奶會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葯效無法充分發揮;而果汁(尤其是新鮮果汁)富含的果酸會加速抗生素溶解,不僅降低葯效,還可能增加毒副作用。
鈣片與菠菜沖突。菠菜含有大量草酸鉀,進入體內後電解的草酸根離子會沉澱鈣離子,妨礙人體吸收鈣,還容易生成草酸鈣結石。服鈣片前後2小時內不要進食菠菜,或將菠菜先煮一下再食用。
抗過敏葯與乳酪、肉製品沖突。服用抗過敏葯期間忌食乳酪、肉製品等富含組氨酸的食物。因為組氨酸在體內會轉化為組織胺,而抗過敏葯抑制組織胺分解,造成組織胺蓄積,誘發頭暈、頭痛、心慌等不適症狀。
止瀉葯與牛奶沖突。服止瀉葯不能飲用牛奶,因為牛奶不僅降低止瀉葯的葯效,其含有的乳糖還容易加重腹瀉。
利尿劑與香蕉、橘子沖突。服利尿劑期間,鉀會在血液中滯留,如果食用富含鉀的香蕉、橘子,體內鉀蓄積過量,易誘發心臟、血壓方面的並發症。
維生素C與蝦沖突。服用維生素C前後2小時內不能吃蝦,因為蝦中的銅會氧化維生素C,使其失去葯效。蝦中的五價砷易與維生素C發生反應,生成具有毒性的「三價砷」。
降壓葯與西柚汁沖突。服降壓葯時不能飲用西柚汁,因為西柚汁的柚皮素會影響肝臟某種酶的功能,而這種酶和降壓葯的代謝有關,容易造成血液中葯物濃度過高,增加副作用。
② 中葯葯用知識一覽表,太難得了!家庭必備
最好的醫生,就是我們自己,因為沒人比我們更了解自己的身體~
中醫葯是中國的瑰寶,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可以用它們來對付百病,我們更可以將其用在食療之中,調養自己的身體~
每個中國家庭必備的十味中葯
靈芝: 固本祛邪,神仙上葯
人參: 每天吃一點, 健康 延年好福
山楂: 消食化瘀的好手
黃芪: 首屈一指的補氣葯
生薑: 御百邪,助陽氣,散一身寒濕
白茅根: 涼血止血的草根太醫
菊花: 現代人最佳保肝茶飲
薏苡仁: 不是珍珠勝似珍珠
甘草: 養人又養顏,平民百姓的補益葯
花椒: 麻辣醫生,驅寒很有性格
. ........................................................................................
中葯葯性之最
清熱解毒之最—---金銀花;
芳香化濕之最---—藿香;
利水滲濕之最———茯苓 ;
芳香開竅之最———麝香;
清熱之最———石膏 ;
瀉火之最———黃連 ;
降氣之最———沉香 ;
生津之最———石斛;
化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
辛涼之最———薄荷 ;
止痛之最———元胡 ;
止血之最———三七;
補陽之最———鹿茸 ;
補陰之最———女貞子;
瀉下之最———大黃;
涼血之最———犀角;
理氣之最———枳實;
舒肝之最———鬱金 ;
活血之最———丹參;
補氣之最———人參;
補血之最———當歸;
補脾之最———山葯;
消食之最———神曲 ;
清痰之最———貝母;
退黃之最———茵陳 ;
祛風之最———獨活;
安神之最———棗仁;
溫里之最———附子。
好草葯讓女人美麗一生
當歸: 養血聖物,保女人一生平安
紅花: 活血養顏的女人花
益母草: 女皇武則天的駐顏美容師
雪蓮花: 冰山來客養出花樣年華
艾草: 天然 養生 「舒膚佳」
蘆薈: 埃及艷後靠它征服世界
白芨: 草葯里的美白仙子
葛根: 解熱生津的「女人參」
白芍: 養陰補血的女性知音
杏仁: 潤養肌膚,容顏不老白嫩嫩
玉簪花: 養血祛斑,像花一樣美麗無瑕
. ........................................................................................
保佑我們的先天之本
何首烏: 溫補腎陽,再活500年還是黑發飄飄
枸杞子: 古人的四季 養生 不老丹
冬蟲夏草: 世間有、天上無的陰陽雙補葯
三七: 起死回生「金不換」
芡實: 對脾腎忠心耿耿的水中仙子
女貞子: 補肝益腎,完美的天人合一
杜仲: 雙向調節血壓第一葯
菟絲子: 溫和補養,在媽媽的肚子里就可以開始
後天之本的 健康 源泉
白茯苓: 健脾補中,連慈禧都能「返老還童」
山葯: 神仙葯食,養足我們的後天之本
番木瓜: 「萬壽果」保你腸胃平安
陳皮: 身邊最常見的健脾良葯
藿香: 助脾胃正氣,讓你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丁香花: 香噴噴的暖胃好手
常見病不求人
板藍根: 治感冒的經典葯方
桔梗: 讓大長今微笑的止咳葯膳
羅漢果: 可以降血糖的甜果子
桃仁: 最擅長活血祛瘀、潤腸通便
紫蘇: 散寒暖胃,吃海鮮絕對少不了它
南瓜子: 每天吃一把,不用擔心前列腺
檳榔: 消食化積,南葯第一名
茱萸: 外用降血壓的最佳選擇
冬桑葉: 止盜汗、自汗之妙品
款冬: 久咳不愈肺寒患者的首選良葯
落地生根: 傣家跌打損傷聖葯
石菖蒲: 善入心經,冠心病患者的福音
大薊: 無論外用還是內服,都是止血良葯
卷柏: 消炎止血的還魂草
仙鶴草: 讓人迅速恢復體力
蒲黃: 可以降血脂的花粉
健腦安神大法
天麻: 聰明人一輩子不糊塗的保護神
酸棗仁: 失眠去無蹤,美夢伴一生
紅棗: 補血安神,每天都可以當零食吃
黃花菜: 健腦清心,樂而忘憂
桂圓: 養血安神、益智強身,說不完的好處
蓮花: 清心養神,固精氣、強筋骨的寶貝
遠志: 治療驚悸健忘、失眠多夢的特效葯
. ........................................................................................
輕輕鬆鬆草本排毒
金銀花: 有了它,炎炎夏日也清涼
蒲公英: 身上長了無名腫毒就用它
魚腥草: 消炎解毒,小草葯有大作用
決明子: 歷史 上使用最早的眼科葯
枇杷葉: 清肺熱的常用葯
梔子: 擅長解全身熱毒
夏枯草: 清熱瀉火,治淋巴結核第一葯
紫花地丁: 解毒消癰要葯
牡丹: 涼血妙品,花中神葯
鳳仙花: 外用可以清熱解毒的「女兒花」
黃連: 清五臟濕熱,世間第一苦
餐桌上的素淡美味
銀耳: 潤肺滋陰的最佳食物
百合: 補益五臟,怎麼做都好吃
薺菜: 「三高」患者的極品蔬菜
薄荷: 清咽利喉的芳香療法
茴香: 慢性胃炎的緩解葯
白果: 治療咳喘,當仁不讓
車前草: 前列腺炎患者的最佳食療
. ........................................................................................
消食葯
消化食積楂曲麥,內金矢藤谷芽萊。
山楂消化肉食積,治胸腹痛能化瘀。
麥芽消化米面積,回乳消脹解肝鬱。
萊菔消食兼理氣,食積脹滿痰喘宜。
內金消積化結石,各種食積及滑遺。
安神葯
重鎮安神硃砂磁,琥珀龍骨與龍齒。
養心安神柏棗仁,遠志合歡夜交藤。
硃砂解毒清鎮心,驚悸不眠神不寧。
磁石安神鎮心肝,聰耳明目定虛喘。
龍骨鎮驚安心神,固澀平肝治眩暈。
酸棗仁養心益肝,療血虛不眠多汗。
遠志開心竅祛痰,健忘癲癇及咳痰。
解毒殺蟲燥濕止癢葯
白礬蛇床雄硫磺,大風土荊蒜蜂房。
雄黃解毒殺腸蟲,濕疹蛇傷癰疔腫。
硫磺止癢治疥癬,內服壯陽通大便。
化痰止咳平喘葯
化痰半夏星白附,芥子皂莢花旋覆,
白前前胡桔二貝,瓜蔞三竹黃瀝茹,
大海黃葯瓦楞礞,浮石蛤殼藻昆布。
止咳平喘杏冬花,蘇子百部矮地茶,
紫菀兜鈴桑白杷,葶藶白果洋金花。
半夏辛溫燥濕痰,散結消痞治嘔眩。
桔梗化痰靠升宣,祛痰排膿利喉咽。
川貝化痰又潤肺,燥痰熱痰及瘰癧。
浙貝化痰散郁結,熱痰癭瘤瘰癧解。
瓜蔞清肺化熱痰,寬胸散結通大便。
杏仁苦降止咳喘,滋潤腸道通大便。
蘇子降氣又化痰,痰多咳喘及便難。
百部潤肺治諸咳,滅虱殺蟲蟯滴疥。
桑白瀉肺治熱喘,利水消腫治腫滿。
葶藶瀉肺又利水,痰壅咳喘飲停積。
這么全的中葯表很難找到,趕緊收藏吧!也給朋友們看看,讓更多人從中受益!
③ 中醫養生飲食健康知識大全
飲食與人的健康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錯誤的飲食習慣會給人的身體健康帶來許多危害。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中醫養生飲食健康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中醫養生飲食健康知識:注意七個飲食誤區
誤區一:食物相剋要當心
蒜蔥同食傷胃、酸奶香蕉一起吃致癌、海鮮遇到維生素C會生成砒霜……食物相剋理論一直流傳甚廣。醫生表示:“這些說法95%以上是胡說八道,4%有點道理,但經不起推敲,1%可能成立但完全不必在意。”
專家舉例說,有人說海洋污染嚴重,海產品多含有重金屬五價砷,果蔬富含的維生素C,會助其在體內發生還原反應,形成砒霜。但真相是:首先,海洋污染並沒有如此嚴重,即使海產品含砷,也是微量的;另外,人體不像試管,食物也不是純化學物質,相互間發生反應的程度是微弱的,根本不必過於擔心。
誤區二:晚餐最豐盛
快節奏的生活中,很多人早餐、午餐往往隨便湊合,晚上回家就吃得十分豐盛。
對此,美國營養專家表示,一日三餐都很重要,無法分出主次,忽視早餐和午餐將直接影響白天的工作狀態,太看重晚餐則會導致肥胖、影響睡眠。專家建議,一日三餐應進行合理分配,一般來說,早餐應佔全天總能量的25%~30%,午餐和晚餐均佔30%~40%。調查顯示,國人的早餐質量普遍不高,需格外重視。
誤區三:食物分“好”和“壞”
就像人們習慣把人分為“好人”、“壞人”,食物也常常被扣上“好食物”或“壞食物”的帽子。
營養師認為這種說法太武斷了,“沒有絕對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飲食習慣”。專家對此表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脂肪。”很多人認為攝入太多脂肪會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但這只對脂肪攝入超標的人群具有指導意義,對於偏遠、貧困地區營養不良的孩子就不太適用。脂肪也有“好”的一面,適當補充可以促進生長發育,提供能量。
誤區四:精米白面最養人
精米白面口感細膩,的確更招人喜歡。但在美國營養專家看來,長期食用精米白面無益健康,吃點兒粗糧反倒更好。專家表示,米面加工過細會損失大量營養,特別是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人們每天適當吃些粗糧(50克~100克為宜)才是明智的選擇。
誤區五:越貴越有營養
營養和價格成正比嗎?營養專家並不認同。專家指出,燕窩、魚翅、鮑魚等價位高的食物,其營養價值並不突出。
以鮑魚和雞蛋為例,兩者營養成分沒有多大差別,但價格卻差距懸殊。還有很多人青睞進口水果,認為其營養價值更高,事實並非如此。國產水果和進口水果在營養價值上是一樣的,反而進口水果漂洋過海,維生素C含量會大打折扣。因此,選購食物時,不要迷信價格,當地、應季、新鮮的食物更好。
誤區六:少吃主食更健康
近年來,我國居民主食吃得越來越少,與20年前相比,每人每天少吃了2兩多主食。這一問題在美國同樣存在。
美國專家表示,主食是飲食的基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並不科學,可能會導致口臭、腹瀉、疲勞等。中國專家也表示,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營養物質,對構成機體組織、維持神經和心臟功能、增強耐力、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成人每天應吃250克~400克主食。
誤區七:水果含糖量太高
美國飲食家說,這個問題並不需要過於擔心。他表示,水果中的確含糖,約佔5%~10%,但也含有很多營養物質,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K、葉酸等水溶性維生素,花青素、葉黃素等植物化合物,以及大量膳食纖維和礦物質。總體來看,適量吃水果有利於身體健康。醫生建議,最好養成每天吃水果的習慣,但要控制好量,每天攝入200克~400克。
中醫養生飲食健康基本知識
1中醫養生保健是:
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各種方法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目的的保健活動。
2中醫養生理念:
順應自然、陰陽平衡、因人而異。
3中醫養生的四大基石:
情志、飲食、起居、運動
4中醫養生保健強調的是:
全面保養、調理,從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恆。
5中醫治未病思想:
涵蓋健康與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一是“未病先防”,預防疾病的發生;二是“既病防變”,防止疾病的發展;三是“瘥後防復”,防止疾病的復發。
6中葯保健應注意:
中葯保健是利用中葯天然的偏性調理人體氣血陰陽的盛衰。服用中葯應注意年齡、體質、季節的差異。
7葯食同源的有哪些:
常用葯食兩用的中葯有:蜂蜜、山葯、蓮子、大棗、龍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薑、菊花、綠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8中醫保健五大要穴:
膻中、三陰交、足三里、湧泉、關元。
9自我穴位按壓的基本方法:
點壓、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擊、捶打。
10刮痧的作用:
活血、舒筋、通絡、解郁、散邪。
11拔罐的作用:
散寒濕、除瘀滯、止腫痛、祛毒熱。
12艾灸的作用:
行氣活血、溫通經絡。
13煎服中葯應注意:
避免使用鋁、鐵質煎煮容器。
中醫養生健康生活小知識
1.早餐一定要吃好
你知道嗎?吃飯一定要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現在的人相反了,早上馬虎,中午對付,晚上大吃大喝,這就是百病之根。早上這頓飯,等於吃補葯,是最重要的一頓飯,一定要吃營養早餐。營養早餐必須具備四樣東西:谷類、豆漿、雞蛋或肉,主食必須要有蔬菜加水果。假如只有兩種以下的早餐,就屬於低質量早餐。現在我們中國人20%不吃早餐,50%-60%不會吃早餐,早餐營養不好,中午、晚上是補不回來的。
2.全世界最不好的習慣是抽煙
全世界最不好的五種習慣,第一號不好的習慣就是抽煙。一生吸煙的人,要少活20年到25年,吸一次煙,少活11分鍾。我為什麼比較年輕,比較健康,我一輩子沒抽過煙。誰在我面前抽煙,對不起,請你到外頭抽,你可以自殺,你不能殺人。大清早一起床就抽煙,尤其危害大。抽煙的人,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最後肺癌,這是死亡三部曲。
3.一天吃東西有規律
每天兩個水果
每天三勺清油,不要超過25克
每天四兩米飯或四個饅頭
每天五種優質高蛋白,肉、蛋、奶、魚、豆,但有量規定,一兩肉,一個雞蛋,牛奶半斤,豆腐一塊或者一碗豆漿、豆腐腦,肉、蛋、魚30克不要超過一兩
六杯水或者六克鹽
現在講八杯水,每天一定要喝八杯水。因為水就是人的生命。現在很多人不會喝水,渴了才喝。錯了,一定有空就喝,不是渴了再喝。八杯茶行嗎?茶不行,八杯咖啡呢?飲料、咖啡、啤酒都不能代替水。要喝茶也喝淡茶,不能喝濃茶。千萬記住,水是人的生命。
4.人不是老死、病死的,是氣死的
人哪能不生氣?人是感情動物,喜怒憂思悲恐驚。高興就要笑,不高興就要哭,生起氣來還要罵兩句呢,這是人感情豐富的表現。假如人只有一種感情,這個人就不健康。一個人感情很豐富,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但是你千萬記住:第一個不要過度,第二個過度了但是不要長時間,很快就調整過來,這才是健康的。《黃帝內經》早就講得很清楚:“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憂思傷脾,驚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講得很絕。很多人說老實話,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氣死的。當不了官,氣死了;提不了教授,氣死了;賺不了錢,氣死了;很多老年人為很小的事,氣死了。所以說人“不能不生氣,但一定要會生氣,一定不要當情緒的俘虜,一定要做情緒的主人,一定要去駕馭情緒,不要讓情緒駕馭你。”記住情緒是人們生氣的指揮棒,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