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汽車的動畫片有哪些
動畫系列《頭文字D》改編自重野秀一創作的同名賽車漫畫作品。[1]
電視動畫第一季(First Stage)由STUDIO COMET和GALLOP共同負責製作,於1998年4月19日至12月6日在富士電視台播出,全26集;第二季(Second Stage)由PASTEL負責製作,於1999年10月15日至2000年1月21日在富士電視台播出,全13集;第三季(Fourth Stage)由A.C.G.T.負責製作,於2004年4月17日至2006年2月18日在CS放送播出,全24集;第四季(Fifth Stage)由SynergySP負責製作,於2012年11月9日至2013年5月10日在CS放送播出,全14集;動畫第五季(Final Stage)繼續由SynergySP負責製作,於2014年5月16日在VOD發布,全4集。[2]
2集OVA《Extra Stage》由A.C.G.T.負責製作,分別於2001年3月22日和2008年12月5日發售;劇場版《Third Stage》由Studio DEEN負責製作,於2001年1月13日在日本上映;新劇場版《頭文字D》Legend1~3由SANZIGEN和LIDENFILMS共同製作,於2014~2016年在日本上映。
劇情簡介
藤原豆腐店的日常業務是,要在每天早晨把新鮮的豆腐送到各家各戶,這個任務自然不是由懶惰的老闆來做,而是落到了他的兒子——還是高中生的藤原拓海(三木真一郎 配音)身上。駕駛著老爸的舊款車AE86行駛於秋明山上的拓海日積月累練就了一手好車技,不管刮風還是下雨,都能做到不讓水杯里的水撒出來不讓豆腐變形,且速度極快。於是乎,「秋名山車神」的名號不脛而走,慢慢的吸引了各路賽車高手,想要和拓海一較高下。這其中包括了正式賽車隊的天才賽車手高橋啟介(關智一 配音)、擁有豪華跑車的中里毅(檜山修之 配音)等人。而拓海只是淡定的接受挑戰,展示高超的車技……
② 史上最全汽車入門知識圖解,看看你知道幾個
很多朋友都想了解更多的汽車知識,以加深對汽車的了解,但無奈汽車結構之復雜,機械知識之乏味,只能放棄。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了汽車入門知識圖解,希望對你有幫助。1、常見汽車的分類轎車
③ 如何用60分鍾講解汽車基礎知識
汽車基礎知識
[名詞解釋篇]
MT:手動檔 ABS:防抱死系統
AT:自動檔 EBD: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
ESP:電子穩定程序 DSG:雙離合器變速箱
CVT:無級變速 DSC:動態穩定控制系統
VDC:車輛動態控制 ETC:電子牽引力控制系統
TCS:全速牽引力控制系統 EBA:緊急制動輔助系統
EDS:電子差速鎖 MASR:牽引力防滑控制
[引擎篇]
先說說最普遍的現象,一般人都會認為馬力大就一定強一定快,但是同時卻沒有注意到以下問題:
最大輸出功率:一般用馬力(ps)或千瓦(kw)表示,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和轉速有和大聯系,轉速提高了發動機的輸出功率也會隨著提升,但是轉速達到一定程度後輸出功率會有所下降(這可能就是物極必反吧?哈!)最大輸出功率通常表示為r/min,280ps/7500r/min,就是在每分鍾7500轉時能輸出最大功率280匹.
最大扭矩:發動機輸出的力矩,扭矩(扭力)一般表示為N.m/r/min,例如100N.m/3000r/min即是說在每分鍾3000轉時能發揮最大扭拘100N.M
排氣量:氣缸工作容積是指活塞從最上端到最下端掃過的體積,也就是單缸排量,取決於缸徑和缸程(原理V=sh體積公式),發動機排量就是各缸排量的總和.
氣門數:氣門從字面上就能理解,就是進氣和出氣使的,當然是進引擎了啊.國內車一般都是用兩氣門的,一個進氣一個出氣,屬於最基本的配置了啊.國外車一般都是採用先進些的四氣門,就是兩個進氣門兩個出氣門這樣能提高進出氣效率,對提高發動機轉速和功率有很大幫助.現在已經有的車開始運用五氣門技術,3個進氣2個出氣,這樣能加大進氣量使燃燒更充分.但氣門也不是越多就一定越好,因為加工極其困難,結構過於復雜
氣缸排列形式:一般來講是有直列,V型,W型(由兩個V拼起來),水平對置,轉子引擎.排列方式不同也會影響所佔空間和車的重心.比較推薦直列6缸.
壓縮比:汽缸活塞最大行程容積與汽缸活塞最小行程容積的比.汽缸中活塞移動到最低點時此點稱為下止點,反之稱為上止點,有很多人喜換直接用最大高與最小高度直接比得出壓縮比,實際上是不正確的,因為汽缸的幾何外型不一定規則上蓋更不一定是規則平面所以在上止點時所剩的容積不能單純的按高的比簡單計算(壓縮比與所用汽油的型號有很大關系)
一般來講馬力的大小多數決定於所用的引擎:
L4(直列四缸)
L5(直列五缸)
V6(V型排列六缸)
L6(直列六缸引擎,性能很好屬於高檔車才採用的)
2 一些汽車的基本知識
V8(V型排列8缸)
W8(W型排列8缸)
V12(V型排列12缸)
W12(W型12缸)
V16(V型排列16缸發動機)
W16(一般是由兩部V8並列組成,很少數的豪華車使用,例:布加迪)
水平對置發動機(保時捷和SUBARU應用)
轉子發動機(馬自達應用,一般為RX型車)
缸數越多一般來說馬力也會越大,但同時最重要的一點也不要忽視那就是缸數越多它的質量就也會越大,佔用的空間同時也就增大了,而佔用空間大也就進一步意味著車身的加大以及質量的進一步增大.而質量問題不僅會影響車的操控性和靈活性更會影響車的加速性能,因此在選擇車型時一定要注意以上問題,不要盲目的看到車的馬力大就選擇,一般的民用車馬力不會超過200匹,高性能些的運動車普遍在280匹馬力左右,頂級的跑車會在500匹左右甚至更高.需注意的是一般頂級跑車都會運用碳纖維材料做車身,因此會很大程度減輕重量.而且賽車的內室通常會把沒有實際用途的內飾等都拆除以達到進一步減輕重量的目的,在看過以上粗略的講解或日後選擇車就要開始注意這個問題了.
扭矩(扭力)
車子的最基本性能之一,恐怕很多稍微玩過賽車游戲的人都會更重視扭矩而勝過馬力吧?而扭矩確實也是很關鍵的的一項指標,扭矩是發動機產生的扭轉力矩,扭矩從發動機傳送到車輛的變速器,再同變速器和差速器內幾組聯動的齒輪,將扭矩傳輸到車輪變速器在1檔時會比3檔傳輸更多的扭矩,因為1檔具有前進檔中最大的傳動比,其實說白了就是加速性能,車子的加速性能往往會在比賽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就像一般高級跑車都會有一項指標發布,就是0-100km/h加速時間,一般來講能在4秒左右的車子就一定屬於頂級車了。有極少數車可以在3秒以下。
這些車普遍都是馬力與扭矩兼備的。(法拉利,林寶堅尼,福特GT,布加迪,克萊斯勒,帕加尼風之子等等,據說EVO 8 MR100公里加速只需4.3秒)有些車在低速是扭力能發揮到最高,也就是低速時的加速性能好,而有些車則是在高速時能發揮最大扭力,具體看車型不同需要自己體會.在啟動時的快慢有時足以決定一場短距離比賽的勝負.而且在現今多彎道的賽道時代車子的加速性能更顯的是突出的重要,扭矩的大小和上面所提到的車身質量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就不用多解釋了吧?
因此各各廠家都在對自己的車做車身的輕量化.扭力可以說是動力之源,馬力的大小也是取決與扭力的,扭力配合轉速就可以計算出車的基本馬力了,而加速能力也不光只取決與扭矩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輪胎(輪胎是車子非常關鍵的一項配備在後面我會詳細講解).重要的一點,相同排量車字缸數越多越好,當然也是有限度的啊,至於什麼缸徑越小越好就不用說了,相同排量缸數多缸徑當然就小了啊.(最簡單的數學體積公式啊V=sh,V總=nV)等級分的細致了速度的分級也就更細膩了,操縱感也會更強.
講解一下大家比較感興趣的渦輪增壓和轉子發動機:
渦輪增壓技術:
提高壓縮比是提高發動機功率的措施之一,而提高壓縮比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花費較大的改變汽缸形式(不作講解)另一種即是我們所常見的增加進氣量的方法,渦輪增壓就是牽制加大空氣的輸入輸出量.
渦輪增壓器實際上是一種空氣壓縮機,通過壓縮空氣來增加進氣量,它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慣性沖力來推動渦輪室內的渦輪,渦輪有帶動同軸的葉輪,葉輪壓送由空氣濾清器管道送來的空氣,使之增壓進入汽缸.當反動機轉速增快,廢氣排出速度與渦輪轉速也同步增快,葉輪就壓縮更多的空氣進入汽缸,空氣的壓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燒更多的燃料,相應增加燃料量和增加發動機轉速,即能增加輸出功率.
[驅動篇]
車輛的驅動形式分為多種.個人了解共分為下列幾種:
FF:前置引擎前輪驅動,前重後輕,前後重量分配不均勻不屬於高性能驅動方式
FR:前置引擎後輪驅動,有良好的操控性比較靈活(後面有詳細介紹)
4WD:4輪驅動,也有前置和中置之分,越野性能好(後面有詳細介紹)
MR:中置引擎後輪驅動,連F1都採用的驅動方式,不用再多說了吧?性能理想穩定.
3 一些汽車的基本知識
RR:後置引擎後輪驅動,由於重量集中在後面所以容易發生甩尾現象.
由於大家比較常用的和關注的是FR和4WD所以在此做稍微細致的介紹:
FR:最快的運動方式通常都是依靠後面提供動力產生沖刺的能量而前面提供精準的控制,這一條大家不用有什麼疑問,這個是物理學和幾何學的基本法則之一,汽車的運動是需要能量的這一點誰都知道,而所需要的這大量的能量不管是加速,制動,還是轉向,都必須通過4個輪胎很小的接觸面來提供和傳遞,每個輪胎都會提供一定的抓地力,而抓地里的大小則取決與接觸面的尺寸,材料及花紋,還有附加在上面的重量和與路面的摩擦力,如果某一個前論正在為加速提供所需的能量那根據能量守衡同時這個輪提供給轉向的摩擦里就會降低,這種情況回導致轉向不組,就是平時在過彎的時候如果速度過快總會覺得車往彎道外側偏離(應該有這個感受吧?有些賽車游戲確實沒有這感覺...就不舉例了)高速的形式也會導致重量向後移,這樣會提高後輪的抓地里,50/50的前後重量分配應該是最佳的比例.
4WD:AWD也屬於4WD范圍,只是全時4驅的意思.但日常的4WD通常是指分時4驅這套系統通常只能應用在低速牽引力的情況.扭矩的認識也是4WD理解的關鍵,前面有講解.輪邊差速鎖:對於分時4WD而言通常在前輪頭上有,平時2驅行駛時前輪沒有驅動力,在接通4WD是分動器接通了前驅動軸,同時還要將輪邊差速鎖關閉才能變為4WD.結構:4WD的主要不見就是兩個差速器和一個分動器.差速器分別位於前後兩輪之間,傳輸扭矩,在轉彎時車輪按照差速器輸出的速度旋轉,在轉彎時4個輪按照不同的輪速行走,差速器允許例外輪速度不同.
工作原理:通常用開放式離合能將扭矩平均分配到4輪上,但是如果2個論中的一個離開了地面或者在光滑面上行走時力矩就會變為0,導致相對應的另一個輪也會變為0,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既是兩個輪都沒有了牽引力,後果不用再說了吧?可以鎖止後差速器,就算有一個輪離地也能繼續前進.4WD車起步穩,越野性能佳,但是質量過大導致速度感不強.
[懸掛篇]
還是先要明確概念,所謂懸掛就是車架或者叫承載式車身與車橋(也就是車輪)之間的一切傳力裝置的總稱,它包括了彈性元件,避震器和傳力裝置等三個部分,根據結構又可以分為獨立懸掛和非獨立懸掛這兩種基本的類型.非獨立懸掛一般是和整體車橋配合使用的,越野車的後懸掛一般都是採用非獨立懸掛這種方式的,非獨立懸掛的左右論是不互相獨立的,也就是說當一側的車輪由於某些原因位置發生變化時另一側的車輪也會隨之變化,而獨立懸掛則相反,一般是與斷開式車橋配合使用的,在轎車上比較普遍應用.兩側的車輪是互相獨立的,即使一側的車輪位置和運動方式發生變化另一側的車輪也不回發生變化.
知道了基本概念,我們現在開始了解它的原理和作用,懸掛最關鍵的是彈簧和避震器.
彈簧
彈簧的功能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啦,通過自身的伸縮來減緩路面所帶來的震動.我們都應該知道,在平時生活中要是使勁壓一下彈簧的話鬆手後彈簧彈起來的長度會比原長度還長一些,因此無法控制彈簧的回彈就回使汽車變的顛簸更厲害,避震器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啊,避震器就是用來控制彈簧回彈的,當車開過不平的路面時,彈簧回是汽車彈起來,這樣車胎就會離開地面,導致車本身失去抓地力,避震器就可以在著個時候一直彈簧把輪胎壓在地上使汽車與路面保持平穩的接觸.
汽車懸掛的偏軟或偏硬主要是由選擇的彈簧所決定的,偏軟的彈簧無疑就能提高駕駛的舒適性可以吸收地面的顛簸,而且可以保持良好的抓地力,而偏硬的彈簧可以減少車身的晃動,增強車的操控性能,一般跑車和運動車都會採用便硬彈簧.改裝彈簧就可以提高操控性,改裝主要就是選用偏硬和偏短的彈簧,偏硬的好處上面已經說過了,短的好處就是降低車身,從而降低重心,提升汽車過彎時候高速的穩定性.
避震器
避震器與避震筒,活塞,阻尼油,閥門等部件組成,工作原理:在受力需要壓縮或回彈時,利用活塞上下應動,推擠阻尼油通過閥門的小孔,而將此產生的熱能用來抵消避震筒受到的震動.控制彈簧回彈的阻力我們稱之為阻尼.如果避震器產生了較大的阻尼那麼該避震器就較硬,運動車一般都需要吸收很大的車身晃動,為了同時能獲得良好的操控性,會採用阻尼交大的偏硬避震器.
4 一些汽車的基本知識
避震器的改裝與彈簧類似,為了更出色的操控性能,一般都選用阻尼大的避震器.想要改變阻尼的大小改變阻尼油通過閥門小孔的孔徑就可以了.賽車和平時大家見的民用車採用唯一的阻尼設置都是不好的.
採用可調式避震器才是正確的選擇.可調式避震器採用彈簧與避震器一體的設計,
高度可調阻尼可調,,調整高度可以降低重心增強高速穩定性阻尼可調,可以調整壓縮力和回彈力,可以精確轉向增強操控性.
調校,低速彎:入玩時轉向不組可以降低前吸震筒的阻尼同時提高後吸震筒阻尼,轉向過度相反調試即可.出彎給油時轉向不足.FF車可調硬後吸震筒,FR車則減低前吸震筒.中高速彎:入彎轉向不足可以提高後吸震筒阻尼,轉向過度則相反.出彎給油轉向不足可以調整後吸震筒硬度.高度:前低後高傾向轉向過度,前高後低則轉向不足.
[車身篇]
許多喜歡改裝人的最愛,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只是喜歡它的外觀所帶來的視覺沖擊,但沒有了解它存在和安裝的真正意義和作用
擾流板就是安裝在汽車車身上的一些板類不見,用來改善和平衡汽車高速行駛是的動力和穩定性.在空氣動力學上,空氣的流速與空氣的壓力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空氣的流速越快所受的壓力即越小,反之則越大.
汽車的側面外型會造成高速行駛中存在下大上小的氣流壓力,如此就會有一個上下壓力差而產生上升力,車速越快壓力差就會越大,也就是上升力會增大,會越來越明顯.它是車在行駛中所受空氣阻力的一部分,上升力不但會消耗車本身的動力最關鍵的是會減少車輪與地面的附著力,這樣會使車子發飄,行駛時的穩定性也會變差了,所以現在才會有各種各樣的擾流板出現,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是高速行駛的車獲得額外的下壓里是輪胎能更好的抓緊地面,行駛更加穩定.
尾翼
根據以上所講,當車速超過60公里/時的時候,空氣阻力對車的影響就非常明顯了,使用了汽車尾翼即可產生一種附加的作用力,即下壓力.也就是對地面的附著力,它能抵消一部分上升力,控制汽車上浮,減小風阻影響使車輛緊貼路面行駛,從而提高穩定性,加裝尾翼也可以節省燃料一般來說小排氣量車不要加裝尾翼,因為自身車速還達不到尾翼所能發揮正面作用的時速,反而只是增加了車身的質量,大排量車安裝尾翼還是有必要的.
現在的尾翼基本有3種材料製成,一種是原車配備的玻璃鋼材料,比較貼合車身曲線美,一種是鋁合金材料製成的,一般外觀比較誇張,但導流效果確實不錯,但是質量過大也是一大缺點,最佳材料可以說是碳纖維材料的尾翼,具有高剛性和高耐久性並且質量小外型美觀.尾翼上擾流板的位置有些可調,調節方式有手動和自動兩種,自動調校有液壓力住,可根據車速自動調節角度,手動調校比較方便,尾翼並不是越大越好,因為主要作用是提供下壓力使車子高速行駛更穩定,所以只要有最佳的擾流效果即可,不必增加多餘的質量負擔.
④ 有關車的動畫片
汽車總動員、烈焰與怪物卡車、小小救生隊、工程車湯姆、四驅兄弟等等。
《汽車總動員》是一部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的一部動畫電影,講述的是一輛名叫「閃電麥坤」的賽車在為趕往加州參加比賽的路上,誤打誤撞闖入已經被廢棄的66號公路旁一個貌不驚人的陌生小鎮。
橫沖直撞的他毀了鎮民不少財產,為了盡快上路,麥坤不得不答應做義工,和小鎮居民打成一片的故事。影片另有同名游戲。
劇情簡介
時髦拉風的賽車「閃電」麥坤,一直夢想在賽車大賽中脫穎而出,麥坤輕裝上路,准備到達加利福尼亞,贏得閃亮的獎牌。
一路飆車的麥坤卻在途中意外迷路,闖入了已經被廢棄的66號公路旁一個貌不驚人的陌生小鎮,橫沖直撞的他毀了鎮民不少財產,為了盡快上路,麥坤不得不答應做義工,和小鎮居民打成一片。
於是他結識了很多不按規則辦事的新朋友:直爽漂亮、2002年產的時髦保時捷莎莉,有著神秘歷史的1951年產藍天老爺車博士(哈德森博士),滿身鐵銹但值得信任的拖車板牙(拖線)以及鎮上形形色色的汽車們。
最初不以為然的麥坤卻發現小鎮上實際卧虎藏龍,在這個奇幻的汽車世界裡,他們共同經歷了一段超乎想像的神奇旅程。麥坤最終發現生命真正可貴的是旅程,而不是沖過終點線的瞬間,勝利、榮譽和名聲遠遠不是生活的真諦。
影片評價
王者皮克斯的老闆約翰·拉塞特親自打點的票房巨制,即便從維護Boss的地位和尊嚴的角度出發,亦絕不允許影片的銷路有半點差池。將故事的主人公選為孩子們痴迷的汽車,創意階段便已成功了一半。
當然,皮克斯的動畫從來是老少咸宜的,青年影迷對皮克斯作品的票房貢獻,較之兒童層,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一言以蔽之,《汽車總動員》的發行前景一片光明、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