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鍏充簬鑸絀鴻埅澶╃殑鐭ヨ瘑
1銆1957騫10鏈4鏃ャ傚墠鑻忚仈鍙戝皠涓栫晫絎涓棰椾漢閫犲湴鐞冨崼鏄熴傚崐騫村悗錛岀編鍥界殑浜洪犲崼鏄熶笂澶┿
2銆1959騫9鏈12鏃ャ傚墠鑻忚仈鍙戝皠鈥滄湀鐞冣2鍙鋒帰嫻嬪櫒錛屼負涓栫晫涓婄涓涓鎾炲嚮鏈堢悆琛ㄩ潰鐨勮埅澶╁櫒銆
3銆1961騫4鏈12鏃ャ傚墠鑻忚仈瀹囪埅鍛樺姞鍔犳灄鎴愪負涓栫晫絎涓浣嶉炲叆澶絀虹殑浜恆
4銆1969騫7鏈20鏃ャ傜編鍥藉畤鑸鍛橀樋濮嗘柉鐗規湕涔樺潗鈥滈樋娉㈢綏鈥11鍙烽炶埞錛屾垚涓轟漢綾昏笍涓婃湀鐞冪殑絎涓浜恆
5銆1970騫12鏈15鏃ャ傚墠鑻忚仈鈥滈噾鏄熲7鍙鋒帰嫻嬪櫒棣栨″湪閲戞槦涓婄潃闄嗐
Ⅱ 航天知識內容簡短有哪些
航天知識內容:
1、宇宙飛船
雖然宇宙飛船是最簡單的一種載人航天器,但它還是比無人航天器(例如衛星等)復雜得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宇宙飛船與返回式衛星有相似之處,但要載人,故增加了許多特設系統,以滿足宇航員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多種需要。
例如,用於空氣更新、廢水處理和再生、通風、溫度和濕度控制等的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報話通信系統、儀表和照明系統、航天服、載人機動裝置和逃逸生系統等。
2、空間站
空間站是一種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長期居住和工作的大型載人航天器,其結構復雜,規模比一般航天器大得多。利用空間站可以充分開發空間資源,如高遠位置、微重力、高真空、超低溫、高潔凈和強輻射等,這不僅可以加速空間物質產品的開發,而且還能帶動許多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
3、太空梭
太空梭是火箭、載人飛船和航空技術綜合發展的產物,是一種有人駕駛的、可以重復使用的航天運載系統。它既能像火箭那樣以脫離地球的速度把衛星等人造天體送入太空軌道,又能在返回地球時像普通飛機那樣在機場安全著落。
Ⅲ 關於航空航天的知識有哪些
1、最早發明火箭的國家是(中國)。
2、為紀念一位傳奇式的人物,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用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名字是(萬戶)。
3、我國第一個火箭研究機構——國際部第五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長是(錢學森)。
4、世界上第一顆粒人造地球衛星是(前蘇聯)發射的,從而開創了人類航天的新紀元。
5、人類第一位成功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叫(尢里加加林),他是(前蘇聯)人。
6、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員是(阿姆斯特朗),他是(美國)人。他首先實現了人類登上月球的理想。
7、人類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在首次飛行時繞地球飛行了(一)圈,在太空飛行了(108分鍾)。
8、我國神舟號試驗飛船是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的。
9、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第三級所用的推進劑是(液氫和液氧)。
10、我國在(1980年)向太平洋發射了遠程火箭。
11、1975年,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這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
12、(長征三號)火箭把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靜止軌道通信衛星送上太空。
13、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三)級火箭。
14、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是在(1999年11月20日)發射成功的。
Ⅳ 簡短航天科學小知識
1.航天科技小知識
一、航空航天飛行器上電子設備的特點是:
①要求體積小、重量輕和功耗小;②能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長壽命。在高性能飛機和航天器上,這些要求尤為嚴格。飛機和航天器的艙室容積、載重和電源受到嚴格限制。衛星上設備重量每增加1公斤,運載火箭的發射重量就要增加幾百公斤或更多。導彈和航天器要承受嚴重的沖擊過載、強振動和粒子輻射等。一些航天器的工作時間很長,如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長達7~10年,而深空探測器的工作時間更長。因此,航空航天用的電子元器件要經過極嚴格的質量控制和篩選,而電子系統的設計需要充分運用可靠性理論和冗餘技術。
二、航握型空航天電子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是:
①充分利用電子計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提高航空航天電子系統的綜合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②提高實時信號處理和數據處理的能力和數據傳輸的速率;③發展高速率和超高速率的大規模集成電路;④發展更高頻率波段(毫米波、紅外、光頻)的電子技術;⑤發展可靠性更高和壽命更長的各種電子元器件。
2.關於航天的知識,短一點
航空航天技術 為航空航天活動的順利進行而創立的一系列高級復雜的施工作業程序。它涉及人力資源配置,設備儀器搭配與安裝使用等艱深的學術作業。是國家,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發展的高度追求。
在現代航空和航天工程中電子系統是重要的系統之一。
它按功能分為通信、導航、雷達、目標識別、遙測、遙控、遙感、火控、制導、電子對抗等系統。各種系統一般包括飛行器上的電子系統和相應的地面電子系統兩部分,這兩部分通過電磁波傳輸信號合成為一個系統。和這些電子系統有關的電子理論和技術有通信理論、電磁場理論、電波傳播、天線、檢測理論和技術、編碼理論和技術、信號處理技術等,而微電子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則是提高各種電子系統性能的基礎。它們的發展使飛行器上的電子系統進一步小型化和具有實時處理更大量數據的能力,進而使飛機的性能(機動能力、火控能力、全天候飛行、自動著陸等)大為提高,航天器的功能(科學探測、資源勘測、通信廣播、偵察預警等)日益擴大。
一、航空航天飛行器上電子設備的特點是:
①要求體積小、重量輕和功耗小;②能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長壽命。在高性能飛機和航天器上,這些要求尤為嚴格。飛機和航天器的艙室容積、載重和電源受到嚴格限制。衛星上設備重量每增加1公斤,運載火箭的發射重量就要增加幾百公斤或更多。導彈和航天器要承受嚴重的沖擊過載、強振動和粒子輻射等。一些航天器的工作時間很長,如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長達7~10年,而深空探測器的工作時間更長。因此,航空航天用的電子元器件要經過極嚴格的質量控制和篩選,而電子系統的設計需要充分運用可靠性理論和冗餘技術。
二、航空航天電子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是:
①充分利用電子計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提高航空航天電子系統的綜合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②提高實時信號處理和數據處理的能力和數據傳輸的速率;③發展高速率和超高速率的大規模集成電路;④發展更高頻率波段(毫米波、紅外、光頻)的電子技術;⑤發展可靠性更高和壽命更長的各種電子元器件。
3.航天 神舟 知識 簡短
據上海文匯報報道,據「神舟5號」載人航天飛船副總指揮、副總設計師施金苗介紹,世界上載人飛船有一艙式、二艙式、三艙式。中國研製的是復雜的三艙式飛船。
「神舟5號」於2003年2月17日開始總裝。載人飛船系統共有13個分系統,飛船除三艙外還有一個附加段。其中軌道艙和返回艙均為密封結構,是航天員活動的地方。
施金苗介紹說,承擔飛船研製任務的主要是兩家「航天巨頭」: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負責「兩艙」——軌道艙、返回艙研製工作;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負責「一個艙、三個子系統」——推進艙與推進系統、電源系統、天地測控系統的研製工作,其中包括天地話音、電視圖像、高速數據傳輸、飛船返回地球時啟動的船載小推力發動機,以及返回艙落地前啟動的緩沖小火箭等。
軌道艙位於返回艙前面,這是為了增加航天員的活動空間。它裡面裝有多種試驗設備和實驗儀器,可進行對地觀測。其兩側裝有可收放的段祥猜大型太陽能電池翼、太陽敏感器、各種天線,以及各種對接機構。
返回艙位於飛船中部,是航天員乘坐的艙段,也是飛船的控制中心。它不僅和其它艙段一樣要承受起飛、上升和軌道運行段的各種宴培應力和飛行環境,而且還要經受返回時再入大氣層階段的減速過載和氣動加熱。其為密閉結構,前端有艙門,供航天員進出軌道艙使用。
推進艙緊接在返回艙後面,通常安裝推進系統、電源、氣瓶和水箱等設備,起保障和服務作用,既為飛船提供動力,進行姿態控制、變軌和制動,並為航天員提供氧氣和水。推進艙的兩側還裝有20多平方米的主太陽能電池翼。
過渡段則在飛船頂部,用於與其它航天器對接或空間探測。
飛船頂部是一個高8米的逃逸救生塔。它裝有10台發動機。在發射飛船的火箭起飛前900秒到起飛後160秒期間(0——110公里),如發生故障,它能拽著返回艙和軌道艙與火箭分離,並落到安全地帶,使飛船上的航天員轉危為安。
飛船上的引導傘、減速傘和主傘的傘面是上海製作的,巨幅傘面達1200平方米,質量標準是既要牢,又要輕
4.航天小知識
呵呵,我也要參加這個比賽。
我查到了,所以。
不告訴你! 算了,還是告訴你吧!1.身體健康 每天都要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煉,至少跑步兩英里(約3.2公里),騎自行車15分鍾,50米的泳道游五個來回,不間斷地舉重15分鍾。 2.團隊合作 學會和他人相處。
太空船空間很小,你必須知道怎樣和其他機組人員在一起生活。 3.外語水平 懂基本的俄語。
但是這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曾經在02年花費巨資搭載俄羅斯太空飛船進行太空旅遊的南非富翁馬克-沙特沃思曾經表示,每天四個小時的俄語課程就像給大腦動手術還不上 *** 。
4.身體檢查 良好的健康狀況是必需的。心臟病人是絕對不允許上天的,但是像輕微的哮喘病等不會有影響。
5.心理檢查 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尤其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保持鎮靜的素質。一名宇航員可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危險,而在太空可沒有哪裡可以逃的。
6.超重耐力訓練 超重耐力訓練要求航天員在承受8倍於自身體重的重力條件下,保持正常的呼吸和思維能力。這種訓練通常會在高速旋轉的離心室或旋轉座椅上完成,訓練中最大的壓力是承受加速度,航天員的訓練則要求超載達到人體自重8倍重力的加速度,持續時間為40至50秒。
在載人航天飛行訓練中,超重耐力訓練是對航天員自我極限的最大挑戰,這是有名的魔鬼訓練,很多人為之卻步。 7.急救訓練 基本的急救知識是宇航員的常識,比如骨折後給腿部上夾板,還有給傷口上葯等。
8.陸地生存訓練 模擬太空梭在俄羅斯的野外意外墜毀,受訓者必須接受怎樣生火,怎樣搭建臨時住所,如何求救等基本生存訓練。 9.海上生存訓練 萬一發生意外,宇航員還應該做好在緊急降落黑海的准備。
其中一個訓練就是宇航員穿著太空服跳入水中,在水中應該學會自己給救生艇充氣。 10.失重訓練 在失重狀態下,一切日常任務如吃東西、喝水、上廁所、嘔吐等都需要重新學習,否則可能會給你和其他人帶來很多麻煩。
美國宇航局的醫學專家特意研究出一個名叫「嘔吐彗星機」的大型儀器,宇航員只要在上太空前,在這個儀器里「住」上100個小時,那麼,他上到太空後,就不會再發生嘔吐的現象了。而在這個不斷旋轉的機器里,宇航員還要學會在30秒內穿好太空服。
11.學會駕駛太空梭 太空旅行什麼意外都可能發生,因此如果自動控制系統出現故障導致意外,或其他機組人員全部遇難的話,必須有人能夠駕駛太空梭返回地球。 12.錢 最後可能也是最關鍵的一點,你應該擁有至少2000萬美金。
1.2007年11月24日我國首顆探月衛星發射成功,這顆衛星名稱是嫦娥一號。2.2007年11月24日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的運載火箭在西昌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3.目前我國有三個衛星發射基地,即將在文昌建設第四個發射基地,預計在2010年投入使用。4.2007年4月14日我國用「長三甲」運載火箭,成功將一顆北斗衛星送入太空,該衛星是我國「北斗計劃」中的一顆衛星,請問「北斗計劃」的主要目的是定位導航。
5 為紀念400年前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觀測星空這一壯舉,2007年3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確定2009年為國際天文學年,主題定為:「The Universe – yours to discover」。6.下列關於行星說法錯誤的是木星在我國古代被稱為『長庚』,它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質量最大的。
7.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發射了大量的探測器去考察太陽系內的其他行星,下列探測器和被探測的行星對應正確的是伽利略號 木星8.下面關於太陽系質量最大的前5個大行星,按質量從大到小排序正確的是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9. 獵戶座大星雲的梅西耶編號為 M4210.下列關於各節氣的含義描述不正確的是冬至那天太陽赤緯為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11.人類已給月球上的許多地方命名了,下列名稱不屬於月球的是奧林匹斯山12.月球的環形山大多數以天文學家的名字來命名的,其中也有我國古代的天文學家,下面人物中那位人名並沒有用來命名的是宋應星13.關於望遠鏡表述正確的是相比地平式望遠鏡,赤道式望遠鏡的優點是易於跟蹤天體的周日視運動14.月球繞地球轉動的軌道面和月球赤道之間的夾角大小為6度41分,這使得我們能夠在地球南北極看到一些月球背面。
15.下列關於彗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彗星靠近太陽時被加熱,彗星的光主要是由熾熱的氣體發出的。16.小行星的發現同提丟斯—波得定則的提出有密切聯系,根據該定則,在距太陽距離為2.8個天文單位處應有一顆行星,隨後皮亞奇果真在該處發現了第一顆小行星穀神星17.在太陽系內有的行星向外輻射的能量比其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量還要大,到目前為止,已知這樣的行星有木星和土星18.土星外圍的光環中間有一條黑暗的縫隙把光環分為內外兩部分,這條縫隙是以它的發現者的名字命名的,被稱為卡西尼環縫19.通過對月相的觀察我們可以大致的知道當天在該月份中的日期,如當月相為上弦月時,大概為每個月的農歷初八左右20.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有一顆行星的自轉方式非常獨特,它的赤道面與公轉軌道面的夾角為97度55分,幾乎是『橫躺』軌道平面上自轉,這是哪顆行星? 天王星21.下列天體哪個。
5.航天科技知識
第一位乘坐火箭的前蘇聯(現俄羅斯)的尤里·加加林 第一個登陸月球:美國的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 第一個在太空行走:前蘇聯宇航員阿列克謝·列奧諾夫 中國火箭為什麼叫「神舟」:中國的火箭是「長征」系列,中國的載人飛船是「神舟」系列,有兩層含義:一是音同「神州」,二是「神奇的船(宇宙飛船)」的意思 關於東方紅的知識:東方紅一號是我國於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謝謝!第一輪 問:人類是什麼時候登上月球的? 答: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
問:哪個國家的哪個宇航員第一登上月球? 答:美國的阿姆斯特朗(第一個踏上月球的是阿姆斯特朗) 問:關於月球的來源有哪些說法? 答:以前也曾對地球和月球上的岩石樣本進行過分析,說二者一模一樣,應該是起源於同一種物質。但就這樣草率地認為地球和月球本是一家,問題挺多。
比如說,月球和地球是怎麼同時從同一物質形成的。有說法是,早期地球轉得太快,以至於開始膨脹,最終破裂分離出月球,可惜這種說法信服的人不多。
據《新科學家》報道,瑞士科學家最近也比較了月球和地球的岩石樣本,結論卻與上述研究不同。他們使用質譜儀法,把樣本經過氬燃燒氣化,高精度地分析樣本里成分的重量,結果發現,雖然二者在多數方面極其類似,但月亮岩石樣本的鐵57對鐵54同位素的比率比地球上的要高一點。
科研人員說:「我們惟一可以解釋的就是,在月球和地球的形成過程中,它們部分氣化了。」只有「巨大行星相撞」理論才可能具有氣化原子所需要超過1700攝氏度的高溫環境。
太陽系誕生大約5000萬年後,一個像火星那麼大的行星(Theia)與地球發生了碰撞。這個災難性的碰撞威力巨大,可能是超過使得恐龍滅絕的那次行星碰撞所釋放能量的1億倍,足以融化、氣化地球的相當一部分,Theia同時也被完全摧毀了。
碰撞所產生的殘骸進入地球的軌道,最終合並形成了月球。 當氣化鐵原子時,質量相對輕點的同位素先蒸發掉。
既然變成月球的殘骸曾經被徹底氣化,它有可能損失較多較輕的鐵同位素,也就是說月球鐵57對鐵54的比例要比地球高一點。科學家所以有上述之解釋就是根據這一點。
關於月球的起源此前還有一種理論,該理論認為是路過的天體被地球引力「抓住」了。月球起源之謎引起了不少科學家的興趣。
今年歐洲航天局將用衛星發射一台重3公斤、烤箱大小的壓縮影像展示X射線光譜儀,儀器將沿著離月球表面僅1公里的橢圓形軌道繞月球運行,監測並記錄不同的光波數據。其中,由它測定的首張完整的高解析度月球地圖以及獲取的有關鎂和鐵比例的數據等,將有望告訴我們月球到底起源於哪裡。
問:月球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資源? 答:土壤、岩石、硬金屬、放射性物質、磁場等. 問:人造月亮是怎麼回事? 答:用巨大的反光鏡反射太陽光到地球背光面 問: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遠? 答:38萬多公里 問:月球是海嗎?為什麼? 答:不是,是平原.因為暗色和較少特徵的月球平原叫「月海」,這是由於古代的天文學家認為上面是海洋的緣故。事實上,月海由巨大隕石撞擊後從月幔流出並覆蓋表面的玄武岩岩漿形成。
問:最大的月海叫什麼? 答:最大的海是風暴洋,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 問:月球與地球的年齡哪個大? 答:月球大 問:月球的半徑是多少? 答:1738公里 問:為什麼會發生日食現象? 答:每當月球運行至地球與太陽之間,三個天體連成一線時,日食便會發生。月球阻擋了太陽光,在地球上造成陰影,使某些地區不能接受到部份或全部陽光。
至於觀測者看到太陽給遮蓋了多小,則要視乎他們身處的地方相對月球陰影的位置。如觀測者在半影區內,他們會看到日偏食,而身處本影區的人則會看到日全食。
問: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麼回事? 答:隕石砸的。正常情況下(比如地球,外圍有大氣層,當隕石穿過大氣層的時候,和空氣產生磨擦作用,這種熱量足以將隕石燃燒掉,有少數很大的或含某種特殊物質的,沒有充分燃燒掉,落到了地面) 而月亮外圍沒有大氣層,隕石就直接落向月球表面,形成了這種環形山,你看看它的形狀像不像一個石頭落向水面時的情況。
問:人到了月球為什麼那麼輕? 答:因為月球引力小 問:月球為什麼會有圓缺變化? 答:是由於日、地、月三者的運行造成的自然現象 問: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建築嗎? 答:能(萬里長城) 問:月球是行星嗎? 答:不是,它是地球的衛星 問:你能說出哪些天文儀器? 答:天文望遠鏡、射電望遠鏡 問:天文台為什麼建在山上? 答:地勢高、視線好、便於觀察 問:天文台為什麼是圓的? 答:觀察面廣,便於確定位置 問:我國戰國時代著名的的作者是誰? 答:甘德和石申 問:歲差現象是由誰發現的? 答:虞喜 問:祖沖之編定的歷法叫什麼名字? 答:《大名歷》 問:唐朝是誰主持測定了午線長度? 答:僧一行 問:我國古代最精確的歷法是由誰編定的?這個歷法叫什麼? 答:是由郭守敬編定的、這個歷法叫《授時歷》 問: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鍾是什麼? 答:水運儀象台 問:水運儀象台是在哪部書中有記載? 答:《新儀象法要》 問:的作者是誰? 答:蘇。
6.收集五條簡單的太空小知識
太空是高寒的環境,平均溫度為零下270.3℃. 在太空中,各種天體也向外輻射電磁波,許多天體還向外輻射高能粒子,形成宇宙射線.如太陽有太陽電磁輻射,太陽宇宙線輻射和太陽風,太陽宇宙線輻射是太陽在發生耀斑爆發時向外發射的高能粒子,而太陽風則是由日冕吹出的高能等離子體流. 許多天體都有磁場,磁場俘獲上述高能帶電粒子,形成輻射很強的輻射帶,如在地球的上空,就有內外兩個輻射帶.由此可見,太空還是一個強輻射環境. 太空還是一個高真空,微重力環境.重力僅為百分之一到十萬分之一g (g-重力加速度) ,而人在地面上感受到的重力是1g.所以 *** 太空服人類無法在太空生存。
7.簡短一點的航空航天的知識、趣聞有哪些
飛行器在地球大氣層內的航行活動為航空。
氣球,飛艇是利用空氣的浮力在大氣層內飛行,飛機則是利用與空氣相互作用產生的空氣動力在大氣層內飛行。飛機上的發動機依靠飛機攜帶的燃料(汽油)和大氣中的氧氣工作。
航空與航天是20世紀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進程中最活躍、最有影響的科學技術領域,也是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重要標志。 人類在征服大自然的漫長歲月中,早就產生了翱翔天空、遨遊宇宙的願望。
在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水平都很低下的時代,這種願望只能停留在幻想的階段。雖然人類很早就做過種種飛行的探索和嘗試,但實現這一願望還是從18世紀的熱空氣氣球升空開始的。
自從20世紀初第一架帶動力的、可操縱的飛機完成了短暫的飛行之後,人類在大氣層中飛行的古老夢想才真正成為現實。經過許多傑出人物的艱苦努力,航空科學技術得到迅速發展,飛機性能不斷提高。
Ⅳ 航天航空的知識有哪些
飛行器在地球大氣層內的航行活動為航空。氣球,飛艇是利用空氣的浮力在大氣層內飛行,飛機則是利用與空氣相互作用產生的空氣動力在大氣層內飛行。飛機上的發動機依靠飛機攜帶的燃料(汽油)和大氣中的氧氣工作。
航空與航天是20世紀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進程中最活躍、最有影響的科學技術領域,也是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重要標志。
人類在征服大自然的漫長歲月中,早就產生了翱翔天空、遨遊宇宙的願望。在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水平都很低下的時代,這種願望只能停留在幻想的階段。雖然人類很早就做過種種飛行的探索和嘗試,但實現這一願望還是從18世紀的熱空氣氣球升空開始的。
自從20世紀初第一架帶動力的、可操縱的飛機完成了短暫的飛行之後,人類在大氣層中飛行的古老夢想才真正成為現實。經過許多傑出人物的艱苦努力,航空科學技術得到迅速發展,飛機性能不斷提高。
航空航天技術 為航空航天活動的順利進行而創立的一系列高級復雜的施工作業程序。它涉及人力資源配置,設備儀器搭配與安裝使用等艱深的學術作業。是國家,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發展的高度追求。
航空航天電子技術 航空航天電子技術(electronics for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概述
應用於航空工程和航天工程的電子與電磁波理論和技術。在現代航空和航天工程中電子系統是重要的系統之一。
組成
它按功能分為通信、導航、雷達、目標識別、遙測、遙控、遙感、火控、制導、電子對抗等系統。各種系統一般包括飛行器上的電子系統和相應的地面電子系統兩部分,這兩部分通過電磁波傳輸信號合成為一個系統。和這些電子系統有關的電子理論和技術有通信理論、電磁場理論、電波傳播、天線、檢測理論和技術、編碼理論和技術、信號處理技術等,而微電子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則是提高各種電子系統性能的基礎。它們的發展使飛行器上的電子系統進一步小型化和具有實時處理更大量數據的能力,進而使飛機的性能(機動能力、火控能力、全天候飛行、自動著陸等)大為提高,航天器的功能(科學探測、資源勘測、通信廣播、偵察預警等)日益擴大。
特點
一、航空航天飛行器上電子設備的特點是:
①要求體積小、重量輕和功耗小;②能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長壽命。在高性能飛機和航天器上,這些要求尤為嚴格。飛機和航天器的艙室容積、載重和電源受到嚴格限制。衛星上設備重量每增加1公斤,運載火箭的發射重量就要增加幾百公斤或更多。導彈和航天器要承受嚴重的沖擊過載、強振動和粒子輻射等。一些航天器的工作時間很長,如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長達7~10年,而深空探測器的工作時間更長。因此,航空航天用的電子元器件要經過極嚴格的質量控制和篩選,而電子系統的設計需要充分運用可靠性理論和冗餘技術。
二、航空航天電子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是:
①充分利用電子計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提高航空航天電子系統的綜合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②提高實時信號處理和數據處理的能力和數據傳輸的速率;③發展高速率和超高速率的大規模集成電路;④發展更高頻率波段(毫米波、紅外、光頻)的電子技術;⑤發展可靠性更高和壽命更長的各種電子元器件。
Ⅵ 關於航天小知識15條
1. 關於航天小知識(關於航天的知識)
關於航天小知識(關於航天的知識) 1.關於航天的知識
航天活動包括航天技術(又稱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三大部分。航天技術是指為航天活動提供技術手段和保障條件的綜合性工程技術。
空間應用是指利用航天技術及其開發的空間資源在科學研究、國民經濟、國防建設、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各種應用技術的總稱。
空間資源系指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可為人類開發和利用的各種環境、能源與物質資源,入空間高遠位置、高真空、超低溫、強輻射、微重力環境、太陽能以及地球以外天體的物質資源等。
(6)航空航天小知識擴展閱讀:
太空資源:
太空資源泛指太空中客觀存在的、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環境和物質。主要包括:相對於地面的高遠位置資源,高真空和超潔凈環境資源,微重力環境資源,太陽能資源,月球資源,行星資源等。
太空上可利用的資源比地球上可利用的資源要豐富的多。僅從太陽系范圍來說,在月球、火星和小行星等天體上,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在類木行星和彗星上,有豐富的氫能資源;在行星空間和行星際空間,有真空資源、輻射資源、大溫差資源,那裡的太陽能利用有效率也比地球上高的多。
目前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高真空和高潔凈是外層空間的顯著特徵,是進行許多科學實驗、發展航天技術、生產電子產品和高級葯品的理想環境,尤其它是人類的航天活動的先決條件。
高真空、超潔凈環境資源取得了相當大的實際效果,但微重力資源和太陽能資源的利用還處於試驗、研究和創造條件的階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航天
2.航天的小知識
航空航天技術 為航空航天活動的順利進行而創立的一系列高級復雜的施工作業程序。它涉及人力資源配置,設備儀器搭配與安裝使用等艱深的學術作業。是國家,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發展的高度追求。
航空航天電子技術 航空航天電子技術(electronics for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編輯本段]概述
應用於航空工程和航天工程的電子與電磁波理論和技術。在現代航空和航天工程中電子系統是重要的系統之一。
[編輯本段]組成
它按功能分為通信、導航、雷達、目標識別、遙測、遙控、遙感、火控、制導、電子對抗等系統。各種系統一般包括飛行器上的電子系統和相應的地面電子系統兩部分,這兩部分通過電磁波傳輸信號合成為一個系統。和這些電子系統有關的電子理論和技術有通信理論、電磁場理論、電波傳播、天線、檢測理論和技術、編碼理論和技術、信號處理技術等,而微電子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則是提高各種電子系統性能的基礎。它們的發展使飛行器上的電子系統進一步小型化和具有實時處理更大量數據的能力,進而使飛機的性能(機動能力、火控能力、全天候飛行、自動著陸等)大為提高,航天器的功能(科學探測、資源勘測、通信廣播、偵察預警等)日益擴大。
[編輯本段]特點
一、航空航天飛行器上電子設備的特點是:
①要求體積小、重量輕和功耗小;②能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長壽命。在高性能飛機和航天器上,這些要求尤為嚴格。飛機和航天器的艙室容積、載重和電源受到嚴格限制。衛星上設備重量每增加1公斤,運載火箭的發射重量就要增加幾百公斤或更多。導彈和航天器要承受嚴重的沖擊過載、強振動和粒子輻射等。一些航天器的工作時間很長,如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長達7~10年,而深空探測器的工作時間更長。因此,航空航天用的電子元器件要經過極嚴格的質量控制和篩選,而電子系統的設計需要充分運用可靠性理論和冗餘技術。
二、航空航天電子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是:
①充分利用電子計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提高航空航天電子系統的綜合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②提高實時信號處理和數據處理的能力和數據傳輸的速率;③發展高速率和超高速率的大規模集成電路;④發展更高頻率波段(毫米波、紅外、光頻)的電子技術;⑤發展可靠性更高和壽命更長的各種電子元器件。
3.航天小知識
呵呵,我也要參加這個比賽。
我查到了,所以。
不告訴你! 算了,還是告訴你吧!1.身體健康 每天都要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煉,至少跑步兩英里(約3.2公里),騎自行車15分鍾,50米的泳道游五個來回,不間斷地舉重15分鍾。 2.團隊合作 學會和他人相處。
太空船空間很小,你必須知道怎樣和其他機組人員在一起生活。 3.外語水平 懂基本的俄語。
但是這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曾經在02年花費巨資搭載俄羅斯太空飛船進行太空旅遊的南非富翁馬克-沙特沃思曾經表示,每天四個小時的俄語課程就像給大腦動手術還不上 *** 。
4.身體檢查 良好的健康狀況是必需的。心臟病人是絕對不允許上天的,但是像輕微的哮喘病等不會有影響。
5.心理檢查 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尤其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保持鎮靜的素質。一名宇航員可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危險,而在太空可沒有哪裡可以逃的。
6.超重耐力訓練 超重耐力訓練要求航天員在承受8倍於自身體重的重力條件下,保持正常的呼吸和思維能力。這種訓練通常會在高速旋轉的離心室或旋轉座椅上完成,訓練中最大的壓力是承受加速度,航天員的訓練則要求超載達到人體自重8倍重力的加速度,持續時間為40至50秒。
在載人航天飛行訓練中,超重耐力訓練是對航天員自我極限的最大挑戰,這是有名的魔鬼訓練,很多人為之卻步。 7.急救訓練 基本的急救知識是宇航員的常識,比如骨折後給腿部上夾板,還有給傷口上葯等。
8.陸地生存訓練 模擬太空梭在俄羅斯的野外意外墜毀,受訓者必須接受怎樣生火,怎樣搭建臨時住所,如何求救等基本生存訓練。 9.海上生存訓練 萬一發生意外,宇航員還應該做好在緊急降落黑海的准備。
其中一個訓練就是宇航員穿著太空服跳入水中,在水中應該學會自己給救生艇充氣。 10.失重訓練 在失重狀態下,一切日常任務如吃東西、喝水、上廁所、嘔吐等都需要重新學習,否則可能會給你和其他人帶來很多麻煩。
美國宇航局的醫學專家特意研究出一個名叫「嘔吐彗星機」的大型儀器,宇航員只要在上太空前,在這個儀器里「住」上100個小時,那麼,他上到太空後,就不會再發生嘔吐的現象了。而在這個不斷旋轉的機器里,宇航員還要學會在30秒內穿好太空服。
11.學會駕駛太空梭 太空旅行什麼意外都可能發生,因此如果自動控制系統出現故障導致意外,或其他機組人員全部遇難的話,必須有人能夠駕駛太空梭返回地球。 12.錢 最後可能也是最關鍵的一點,你應該擁有至少2000萬美金。
1.2007年11月24日我國首顆探月衛星發射成功,這顆衛星名稱是嫦娥一號。2.2007年11月24日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的運載火箭在西昌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3.目前我國有三個衛星發射基地,即將在文昌建設第四個發射基地,預計在2010年投入使用。4.2007年4月14日我國用「長三甲」運載火箭,成功將一顆北斗衛星送入太空,該衛星是我國「北斗計劃」中的一顆衛星,請問「北斗計劃」的主要目的是定位導航。
5 為紀念400年前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觀測星空這一壯舉,2007年3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確定2009年為國際天文學年,主題定為:「The Universe – yours to discover」。6.下列關於行星說法錯誤的是木星在我國古代被稱為『長庚』,它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質量最大的。
7.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發射了大量的探測器去考察太陽系內的其他行星,下列探測器和被探測的行星對應正確的是伽利略號 木星8.下面關於太陽系質量最大的前5個大行星,按質量從大到小排序正確的是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9. 獵戶座大星雲的梅西耶編號為 M4210.下列關於各節氣的含義描述不正確的是冬至那天太陽赤緯為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11.人類已給月球上的許多地方命名了,下列名稱不屬於月球的是奧林匹斯山12.月球的環形山大多數以天文學家的名字來命名的,其中也有我國古代的天文學家,下面人物中那位人名並沒有用來命名的是宋應星13.關於望遠鏡表述正確的是相比地平式望遠鏡,赤道式望遠鏡的優點是易於跟蹤天體的周日視運動14.月球繞地球轉動的軌道面和月球赤道之間的夾角大小為6度41分,這使得我們能夠在地球南北極看到一些月球背面。
15.下列關於彗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彗星靠近太陽時被加熱,彗星的光主要是由熾熱的氣體發出的。16.小行星的發現同提丟斯—波得定則的提出有密切聯系,根據該定則,在距太陽距離為2.8個天文單位處應有一顆行星,隨後皮亞奇果真在該處發現了第一顆小行星穀神星17.在太陽系內有的行星向外輻射的能量比其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量還要大,到目前為止,已知這樣的行星有木星和土星18.土星外圍的光環中間有一條黑暗的縫隙把光環分為內外兩部分,這條縫隙是以它的發現者的名字命名的,被稱為卡西尼環縫19.通過對月相的觀察我們可以大致的知道當天在該月份中的日期,如當月相為上弦月時,大概為每個月的農歷初八左右20.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有一顆行星的自轉方式非常獨特,它的赤道面與公轉軌道面的夾角為97度55分,幾乎是『橫躺』軌道平面上自轉,這是哪顆行星? 天王星21.下列天體哪個。
4.航天科技小知識
一、航空航天飛行器上電子設備的特點是:
①要求體積小、重量輕和功耗小;②能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長壽命。在高性能飛機和航天器上,這些要求尤為嚴格。飛機和航天器的艙室容積、載重和電源受到嚴格限制。衛星上設備重量每增加1公斤,運載火箭的發射重量就要增加幾百公斤或更多。導彈和航天器要承受嚴重的沖擊過載、強振動和粒子輻射等。一些航天器的工作時間很長,如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長達7~10年,而深空探測器的工作時間更長。因此,航空航天用的電子元器件要經過極嚴格的質量控制和篩選,而電子系統的設計需要充分運用可靠性理論和冗餘技術。
二、航空航天電子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是:
①充分利用電子計算機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提高航空航天電子系統的綜合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②提高實時信號處理和數據處理的能力和數據傳輸的速率;③發展高速率和超高速率的大規模集成電路;④發展更高頻率波段(毫米波、紅外、光頻)的電子技術;⑤發展可靠性更高和壽命更長的各種電子元器件。
5.關於航天員生活的小知識有什麼
很少有人知道在太空生活是什麼樣子,迄今為止,只有538個人有機會繞地球軌道飛行,這538人與全人類70億人相比,只能看作是滄海一粟,而在太空上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據美國沃克斯網站報道,近幾年先後有5位航天員在社交新聞網站Reddit上接受了「問我任何問題(AMA)」的采訪,他們的回答向人們講述了在太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從太空俯視地球這般令人震撼甚至改變人生的經歷,也包括流汗、吃飯、打噴嚏這些細枝末節的生活小事。
這5名航天員分別是:自1986年起參加過6次太空飛行的傑夫·霍夫曼、剛從國際空間站返回數月的邁克·霍普金斯、加拿大第一位太空航天員克里斯·哈德菲爾德、以在執行第一次載人登月任務阿波羅11號時成為第二位(在尼爾·阿姆斯特朗之後)踏上月球的人巴茲·奧爾德林、美國退役航天員羅恩·加蘭。
被發射進太空既令人害怕又激動人心
霍夫曼寫道:「在1985年的第一次太空飛行中,當我們的速度超過1馬赫時,我被越來越強烈的震動嚇住了,有那麼一分鍾,我不停地想,肯定是哪裡出現了問題。但是,後來我意識到,以前也曾經歷過非常多次的短途飛行,而且,飛機最終也沒有散架,所以,我放下心來,開始享受我的飛行。」
空間站的味道最先引起你的注意
去年6月,剛從空間站返回數月的邁克·霍普金斯寫道:「當飛船停靠在空間站時,它與空間站之間有一點『空間』。一旦壓力平衡,艙門打開,你會聞到一股金屬電離那樣的味道,這種氣味非常獨特,令人難忘。」克里斯·哈德菲爾德則表示:「氣塞聞起來就像臭氧或者粉末的味道。」
失重讓你覺得自己像超級英雄
哈德菲爾德說,他在國際空間站內的失重環境下最愛做的事情就是:「飛行、起身,從空間站的一端神奇地滑向另一端,每次我這么做的時候,都會偷笑不已。」
他在返回地球後第二次接受采訪時寫道:「我們甚至擺出超人的姿勢拍照。但是,國際空間站內部實在是太小了,不夠超人舒展身姿,一不小心就會撞到牆壁上。」
蝦仁蘸醬在太空中格外香
當被問道在執行「阿波羅」登月任務期間最喜愛的食物時,巴茲·奧爾德林說,脫水的蝦仁蘸醬是他的最愛。他說:「這一食物大多數都是凍干狀態,因此,我們必須加水。我們的蝦很少,而且,有一點點雞尾酒汁,當這些蝦仁蘸醬接觸水時,真的是非常非常美
6.關於航天的趣味小知識
1.nbsp;在失重情況下航天員是否很難進入睡眠狀態?nbsp;這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因為影響睡眠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要分航天員在太空的工作是一班制還是二班制。在國際空間站和大多數太空梭上,所有的航天員都是同時睡覺,他們將睡袋掛在自己喜歡睡的地方,如牆上、牆角、天花板上等等。
當航天員實行倒班工作制時,像包括空間實驗室在內的一些太空梭上,航天員睡在一個小的鋪位上,將它關閉後,可以隔絕工作室傳來的噪音。開始,航天員有些不安的感覺,覺得自己躺在一個狹窄的鞋盒中,而且大多數航天員出現10-15秒的背部感到舒適的錯覺。
nbsp;然而,當你打算睡覺的時候,你需要習慣你的背部和側面沒有感覺,事實上你是在睡袋中漂浮著,只是用繩子將你倒掛著,因而那種使得你昏昏欲睡的重力感覺是不存在的,也有些航天員對此還不太適應。他們毫無睡意,緊張得必須吃安眠葯才能睡著。
另一些人即使是在這種特殊環境下也能睡得很香。nbsp;需要補充的是:如果睡覺的時候你的頭部處在不通風的地方,呼出的二氧化碳會聚集在你的鼻子附近,當你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腦後部的一個報警系統就會發出警告,使你驚醒,會感覺呼吸急促。
這時,你走幾步或換個地方,又可以沉睡了。nbsp;2.nbsp;航天員在太空中穿衣服時會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嗎?nbsp;航天員的航天服除了在舒適性和安全性上有特殊要求以外,通常和我們在地球上穿的沒什麼差別。
例如,衣服必須由防火材料製作。當在失重情況下穿航天服的時候,航天員實際上就是在衣服內漂浮,只有當衣服碰觸到肌膚的時候,才會感到是穿著衣服。
nbsp;3.nbsp;太空中漂浮很有意思么?nbsp;航天員們都認為一旦適應微重力環境後,在太空中漂浮是非常有趣的。順便說一下,科學家們不喜歡將微重力稱為零重力,這是因為除非你正好站在圍繞地球做自由落體運動太空船的中心位置,此外你就不可避免的受到來自微小的加速度和潮汐的影響,即使它們的作用很小,只有地球引力的百萬分之一,我們也不能認為它是無重力或0重力。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稱之為失重的原因。nbsp;在微重力環境下生活是很有趣,不同人的感覺也不同。
第一次參加太空飛行的航天員,在進入太空後的頭兩三天,約有30%-40%的人出現「空間適應性綜合症」(它是運動病中的一種),其他人不會出現這種症狀。血液流向上身,使鼻竇和舌充血,影響人的感覺,一周左右的時間,航天員體內就會出現適應失重的反應。
nbsp;在失重情況下,脊椎由於沒有重力的作用而變長了,使得人變高了(長高1-2英寸)。在失重情況下,當所有的肌肉放鬆的時候,就會出現大腿輕輕的向上抬起,胳膊向前方舒展開,身體略微弓著,彷彿是在水中一般。
由於沒有「上」或「下」的感覺,需要依靠別的標志來確定「上」和「下」,在太空梭內部設計時,考慮用天花板和地板的不同來定位。nbsp;在微重力的情況下,航天員常常產生錯覺。
當航天員告訴自己的大腦哪個方向是「上」,它立刻會認為那是錯覺。這樣,在太空定位、轉移或運動等感覺與在地面上不一樣。
在太空行走是非常輕松的,航天員很快就習慣到處行走和用固定足的方法將自己固定在空間站上。穿上航天服在太空中行走變得困難得多,這是因為工作服體積大,就像套上一個氣球,視覺和觸覺都受到了限制。
nbsp;4.nbsp;你可以穿多長時間的航天服?nbsp;一般可以穿5-7小時。當然也要視航天服的中的可消耗材料的情況,例如氧、電量、冷卻水等。
航天服簡直就是小型太空船,穿航天服工作是很辛苦的。穿著的時間也與穿著者對舒適性和耐磨性要求有關。
nbsp;5.如果在太空中遇到骨折或重病如何處理?nbsp;幸運的是,美國宇航局上天的120名航天員從來沒有碰到這種情況。在早期曾發生過阿波羅13號航天員佛瑞德尿感染的問題及小規模的流感的問題。
太空船上總會帶上足夠的葯品以應付這些突發事件。一旦在圍繞地球飛行過程中發生意外,不管是在太空梭上或在國際空間站,都要以最快速度將航天員送回地球。
美國宇航局也為國際空間站開發了一個大型的七人座的返回艙,是為在特別情況下作為「太空救護車」使用的。nbsp;如果發生骨折,在太空船上也准備了固定骨骼的器材。
當人類出發進入外太空,比如在探險火星的時候,太空船上將攜帶醫療設備,有一名或多名航天員是經過良好的醫學知識訓練的,他們可以進行救護和治療。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短期內返回地球是不可能的。
可能情況下,飛船上將配備經驗豐富的醫生。nbsp;6.nbsp;空間站可以能容納多少人?nbsp;國際空間站最多能容納7名。
Ⅶ 鑸澶╃煡璇嗗唴瀹圭畝鐭
1銆佸畤瀹欓炶埞錛岀洰鍓嶄負姝錛屽畤瀹欓炶埞涓昏佹湁涓ょ嶏紝涓縐嶆槸鐜緇曞湴鐞冭建閬撻炶岀殑椋炶埞錛屽傝嫃鑱旂殑涓滄柟鍙楓佽仈鐩熷彿鍜岃繘姝ュ彿椋炶埞錛屼互鍙婄編鍥界殑鍙屽瓙鏄熷駭鍙楓佹按鏄熷彿椋炶埞絳夛紝鍙︿竴縐嶆槸鑴辯誨湴鐞冭建閬擄紝浠ヨ澆浜虹櫥鏈堜負鐩鐨勭殑椋炶埞錛屽傜編鍥界殑闃挎嘗緗楀彿椋炶埞銆2003騫達紝鎴戝浗鐨勭炶垷浜斿彿椋炶埞鎴愬姛瀹炵幇杞戒漢椋炶岋紝浣挎垜鍥芥垚涓虹戶淇勭綏鏂銆佺編鍥戒箣鍚庯紝鍙堜竴涓灝嗕漢綾婚佸叆澶絀虹殑鍥藉躲
2銆佺┖闂寸珯錛岀┖闂寸珯鏄涓縐嶅彲渚涘氬悕鑸澶╁憳宸¤褲侀暱鏈熷眳浣忓拰宸ヤ綔鐨勫ぇ鍨嬭澆浜鴻埅澶╁櫒錛屽叾緇撴瀯澶嶆潅錛岃勬ā姣斾竴鑸鑸澶╁櫒澶у緱澶氥傚埄鐢ㄧ┖闂寸珯鍙浠ュ厖鍒嗗紑鍙戠┖闂磋祫婧愶紝濡傞珮榪滀綅緗銆佸井閲嶅姏銆侀珮鐪熺┖銆佽秴浣庢俯銆侀珮媧佸噣鍜屽己杈愬皠絳夛紝榪欎笉浠呭彲浠ュ姞閫熺┖闂寸墿璐ㄤ駭鍝佺殑寮鍙戱紝鑰屼笖榪樿兘甯﹀姩璁稿氱幇浠g戝︽妧鏈鐨勯為熷彂灞曘
3銆佽埅澶╅炴満錛岃埅澶╅炴満鏄鐏綆銆佽澆浜洪炶埞鍜岃埅絀烘妧鏈緇煎悎鍙戝睍鐨勪駭鐗╋紝鏄涓縐嶆湁浜洪┚椹剁殑銆佸彲浠ラ噸澶嶄嬌鐢ㄧ殑鑸澶╄繍杞界郴緇熴傚畠鏃㈣兘鍍忕伀綆閭f牱浠ヨ劚紱誨湴鐞冪殑閫熷害鎶婂崼鏄熺瓑浜洪犲ぉ浣撻佸叆澶絀鴻建閬擄紝鍙堣兘鍦ㄨ繑鍥炲湴鐞冩椂鍍忔櫘閫氶炴満閭f牱鍦ㄦ満鍦哄畨鍏ㄧ潃钀姐
Ⅷ 簡短航天小知識有哪些
航天小知識:
1、天氣條件對於航天發射至關重要。在凌晨,天氣狀況比較穩定,雲層更少,有利於火箭發射及信號的傳播。同時,可更好地利用望遠鏡等天文設備,對觀察到的發射情況做出總結。
此外,由於凌晨整體環境亮度較低,火箭噴射火焰飛向太空時非常顯眼和突出,有利於地面光學和測量設備跟蹤到目標,收集相關信息。
2、航天員的航天服除了在舒適性和安全性上有特殊要求以外,通常和我們在地球上穿的沒什麼差別。當在失重情況下穿航天服的時候,航天員實際上就是在衣服內漂浮,感覺不到衣服的存在。
3、一套艙內的宇航服一般需要20多萬的人民幣,重量為20公斤左右,一套艙外的宇航服的造價通常需要2億多的人民幣,重量也達到了120多公斤。
4、設立「中國航天日」旨在宣傳我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一貫宗旨,大力弘揚航天精神,科學普及航天知識,激發全民族探索創新熱情,唱響「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主旋律,凝聚實現中國夢航天夢的強大力量。
5、2019年中國航天日是我國第四個航天日,主題是「逐夢航天,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