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醫小兒保健知識和方法
中醫小兒保健知識和方法
中醫小兒保健知識和方法,孩子的成長需要小心呵護,很多在大人看起來沒什麼的小問題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可預估的影響,因此需要格外注意,下面和大家分享中醫小兒保健知識和方法。
中醫小兒保健知識和方法1
小兒處於不斷的生長發育過程中,五臟六腑的功能不夠完善,尤其表現為肺、脾、腎三臟不足,較成年人容易患病,因此應加強兒童日常保健。
一、0—3歲兒童日常保健
(一)飲食調養
嬰幼兒脾胃功能較薄弱,食物宜細、軟、爛、碎,營養均衡。 2、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避免偏食、縱兒所好,乳食無度。
(二)起居調攝
1、嬰兒衣著要寬松,不可緊束而妨礙氣血流通,影響骨骼發育。嬰幼兒衣者應寒溫適宜,避免過暖。
2、嬰幼兒要有足夠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間以睡眠為主、白天以活動為主的作息習慣。
3、經常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增強體質,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
二、4—6歲兒童日常保健
(一)飲食調養
1、食物品種應多樣化,以谷類為主食,同時進食牛奶、魚、肉、蛋、豆製品、蔬菜、水果等多種食物,注意葷素搭配。
2、要培養小兒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餐按時,相對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養獨立進餐的能力。
(二)起居調攝
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養生網 健康飲食 養生問題 母嬰保健 養生小常識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作息規律,定時排便。
2、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遵循古訓「四時欲得小兒安,常要一分飢與寒。」
(三)運動保健
1、保證每天有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鮮空氣。
2、加強鍛煉,適當運動,如跳繩、拍球等。 三、兒童飲食宜忌
1、大便干結:宜進食綠色蔬菜(芹菜、白菜、蘿卜等)、水果(香蕉、蘋果、火龍果等)、粗糧(玉米、燕麥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膩食品。
2、腹瀉:宜進食薏苡仁、山葯等;忌食生冷、油膩食品。
兒童飲食宜忌
1、大便干結:宜進食綠色蔬菜(芹菜、白菜、蘿卜等)、水果(香蕉、蘋果、火龍果等)、粗糧(玉米、燕麥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膩食品。
2、腹瀉:宜進食薏苡仁、山葯等;忌食生冷、油膩食品。
3、食慾不振:宜進食扁豆、蓮子、山楂等;忌食寒涼、煎炸、甜膩食品。
疾病預防: 提倡母乳喂養,加強體格鍛煉, 創造良好居住環境,減少屋塵。
少兒的保健要點
少兒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飲食、環境幾經變更,體格、心理發育會發生幾次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據此,少兒期可分為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幼童期、兒童期這五個階段,茲將各期的保健要點概述如下:
(一)新生兒期
自出生至滿月為新生兒期。以保溫、合理喂養和預防感染為保健重點,還應保證充足睡眠及良好的睡眠姿勢。
(二)嬰兒期
從滿月到周歲為嬰兒期。這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迅速的階段,被稱作人生中第一個飛躍時期。此期的保健重點是合理喂養,注意寒溫調護,按時進行各種預防接種。經常日中嬉戲,以促進飛躍式生長發育,提高抵抗力。
(三)幼兒期
從一周歲到三周歲為幼兒期。重視早期教育,促進智力增長,以啟蒙發萌。繼續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培養良好衛生、生活習慣。
(四)幼童期
從三周歲到七周歲為幼童期,亦稱學齡前期,應有計劃地進行幼兒園教育,開展適於幼童特點的各種活動,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加強醫護與教育,防止意外事故發生。要注意培養優秀品德及初步的獨立生活能力。
(五)兒童期
從七周歲到十二周歲為兒童期,亦稱學齡兒童期。應重視德、智、體、美教育,使之全面發展,繼續做好兒童保健,要特別注意預防近視、齲齒和脊柱變形,防止扁平足。加強體育鍛煉,使體格和智慧進一步發展。
中醫小兒保健知識和方法2
兒童中醫葯保健知識
摩腹
【部位】腹部
【操作】操作者洗凈雙手,兩手掌對搓至發熱,食、中、環三指並攏,將指腹面或手掌的掌面置於小兒腹部;按「摩腹繞臍」在腹部做環形、有節律的移動。
【注意】從操作宜勻速、緩慢、柔和,以小兒舒適為度。小兒肌膚嬌嫩,操作者須剪短之間。必要時,可用小兒爽身粉做介質。
捏脊
【部位】背部,脊椎兩側,督脈的大椎至尾骨末端處。
【操作】操作者兩手的拇、食指交替配合,按推、捏、捻、放的先後順序,沿脊柱兩側,自下而上,從小兒的尾骶部至項下大椎捏拿一遍。根據病情及體質可捏拿4-6遍。第2遍開始的任何一遍中,可根據不同臟腑出現的症狀,採用「重提」的手法,有針對性的刺激背部的臟腑俞穴,以加強療效。第六遍結束後,用雙手拇指指腹在腰部腎俞穴處,適當地按揉結合。
足三里穴
【位置】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丁下三寸(小兒的四橫指),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
四神聰穴
【位置】頭頂部,百會穴(兩耳尖直上與頭頂正中線的交點處)前後左右各旁開一寸處,共四穴。
兒童保健濫用退熱葯
發熱是人體必要的保護機制。有些年輕的媽媽認為孩子發了熱一吃退熱葯病就好了。因此,她們動不動就給孩子吃退熱葯。實際上,這樣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蓋症狀,使疾病難以診斷。
一般健康人的體溫約為37℃,高於37℃則為發熱。幼兒大腦發育尚未完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薄弱,因此,孩子一有病就發熱,而其它症狀不顯,如感冒、麻疹、肺炎、局部感染、葯物反應、風濕熱等。發熱成了孩子有病的信號。因此,發熱是診斷疾病的重要體征,如果熱一上來就用退熱葯把它壓下去,常常掩蓋了病情,給診斷事業困難,甚至到了疾病危急時才被確診。另外,有些退熱葯,如阿司匹林影響小兒凝血機制,導致皮膚、肺、腦等臟器出血;又如非那西丁可使新生兒血液中的低血紅蛋白變成高血紅蛋白,使紅細胞攜帶氧的能力下降,導致組織缺氧,嚴重的還會引起腦水腫、抽搐、昏迷等。因此,動不動就給退熱葯對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
小兒發熱時應查明原因,再作對症治療或病因治療。如果小兒體溫不超過38℃,一般不需要用退熱葯,在治療中密切觀察就行。當然,小兒體溫過高,如達39℃或以上就會嚴重影響孩子健康,且可發生驚厥、抽搐等。這種情況下,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可用退熱葯,同時採用物理降溫法,如酒精擦澡、冰袋鎮頭等。
兒童保健濫用抗生素
流行病學調查證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
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時常規應用抗菌素是不合適的,而且還會造成病原體對抗菌素產生抗葯性及其不良反應的威脅以及葯物的浪費。不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什麼原因便使用氯黴素、鏈黴素。如果長期使用鏈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會對聽神經造成影響,引起眩暈、耳鳴,甚至耳聾。使用氯黴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8歲以內的`孩子,特別是新生兒,服用四環素、土黴素容易引起牙齒變黃,並使牙釉質發育不良,所以小兒不用四環素、土黴素。
兒童保健一病多葯
孩子患一種病,家長往往多種葯物齊頭並進。殊不知,葯物過雜,互相之間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應卻相加,不僅療效不好,而且會出現不良反應。如將磺胺與Vc聯用,可加重腎臟中毒;青黴素與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黴素的抗菌功效。至於青黴素、氯黴素、磺胺葯一齊上,或青黴素、頭孢菌素與慶大黴素為伍,同樣有上述危險。
兒童保健體弱與補葯
時下給孩子服補葯的現象比比皆是。父母此舉的.初衷不外乎是增強孩子的體質,促進其發育,但因缺乏醫學知識,結果事與願違,補出了毛病。一位醫生報告,9名嬰幼兒服用人參後都出現了神經系統症狀,另一名兒童服用大劑量人參後發生抽風、昏迷,最後喪命。專家的建議是:健康孩子最好不服補品,5歲以上的體弱兒可酌服,但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家長不可自作主張,以防意外。
兒童保健忌濫用維生素
維生素在兒童的生長發育中確實起著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認為多多益善。不少葯用維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應,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用量過大或過久可能造成體內蓄積而中毒。如魚肝油(含Va與Vd)吃多了可引起發燒、厭食、煩躁、肝與腎臟功能受損。水溶性維生素雖較安全些,但也不可疏忽。如Vc服用過多可誘發尿路結石、脆骨症等。為此,營養學家強調,應以食物中的天然維生素為最佳選擇。
中醫小兒保健知識和方法3
如何調理孩子脾胃?先找原因再進行調理。
一、原因
1、飲食不節。小兒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脾胃功能還不健全。所以如果飲食上不加節制,飢一頓,飽一頓,不按時吃飯,或零食太多,都可影響脾胃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調,脾胃虛弱等症,日久則「面黃肌瘦」。
2、過食寒涼。小兒本為「陽盛」主體,易產生內熱,所以喜食寒涼。如果不加以節制,過食寒涼之物,就易損傷脾胃,造成脾胃虛寒,功能下降,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營養的攝取。
3、不合理的用葯。小兒患病後,家長非常著急,就在很短的時間內服大量葯物,尤其是一些消炎、鎮痛的西葯,如阿斯匹林、撲熱息痛、消炎痛、紅黴素等,這些葯都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並引起惡心、嘔吐等症,這樣,病雖治好,卻留下了胃受損傷的後患。長期下去則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營養不良而致「面黃肌瘦」。
4、人體微量原素的缺乏。如缺鋅可導致腹瀉、厭食症;缺鈣導致生長停滯、抽搐等;缺鐵等致貧血、厭食、生長發育停滯。以上這些都可使人體營養物質吸收不足,日久則使小兒「面黃肌瘦」。
5、營養失衡。小孩子沒有自控能力,吃東西沒有節制,一旦吃得過多,就會損傷到脾胃,出現消化紊亂,吸收不好,面黃肌瘦。有些家長以為孩子營養不夠,變本加厲給孩子做好吃的,結果反而增加了腸胃負擔,脾胃進一步受損,進入惡性循環。
二、調理
1、飲食:雜糧健脾和胃
脾胃虛弱的小兒,夏季飲食應以清淡,富有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為主,不要吃過於油膩的食品。烹調採用湯、粥、羹、膏等情勢,以利於脾胃消化和吸收。家長要注意食有控制,避免過飽傷及脾胃。要給小兒多吃些五穀雜糧,如小米有健脾和胃作用,合適脾胃虛熱有反胃的小兒。小米粥上的一層黏稠的「米油」營養極為豐盛,對恢復胃腸消化功能很有輔助。此外,玉米有健脾利濕,開胃益智功能,多吃玉米可進步小兒胃腸功能及助智力開發;薏米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作用,其含蛋白質高,且易消化。
另外,還要多吃一些豆類或豆類製品,如黃豆也有健脾益氣作用,豆腐、豆漿等對脾胃虛弱的小兒頗有益;赤豆有健脾補血作用,特別適合脾虛兼有貧血的小兒。
家長給脾虛小兒吃雜糧可採用多種方式,如在大米中加小米或豆類;做麵食時在麵粉中加些玉米粉或黃豆粉;將玉米粉做成玉米糊、玉米餅等,使小兒容易接收。
2、葯物:中葯分型調節
脾胃運化不良型:厭食伴有噯氣、惡心、腹脹,大便多有不消化物。常用蒼術9克,陳皮4。5克,枳殼9克,雞內金6克,谷芽9克,麥芽9克。煎服。
脾胃虛弱型:以消瘦、進食少為主,伴有面色蒼白、精力不振、大便粘稠。常用茯苓12克,山葯15克,炒白術9克,黨參9克,神曲9克。煎服。
胃陰不足型:納呆,多飲,大便干結,手足心熱,易焦躁,入睡不好。常用沙參9克,麥冬9克,石斛9克,太子參12克,火麻仁6克,谷芽9克。煎服。
3、保健:按摩按摩穴位
按摩足三里穴足三里位於兩小腿外側,膝眼下三橫指脛骨外,為全身性強壯穴。家長逐日給小兒推拿足三里穴5~10分鍾,可使小兒消化體系功效茂盛,消化接收率增添,面黃肌瘦好轉。
捏脊法對嬰幼兒可採取捏脊法。家長站在小兒右側,讓他俯卧,用雙手捏起脊柱兩旁的皮膚,從尾骶部逐步向上挪動,直捏到頸部,反復十多回,天天2次。捏脊有健脾助消化和強壯作用,能夠改良食慾、減少感冒、加強體質。
4、食療:脾胃虛弱 喝粥最佳
A、紅棗大麥粥
紅棗8~10枚,大麥適量,用溫水浸泡後旺火熬煮食用。
B、紅棗焦秫米粥
秫米適量,先用少量水浸泡後,上鍋炒,炒至略呈黃色,再加入浸泡後的小棗8~10枚,旺火熬爛食用。
C、蓮子粥
蓮子去皮去芯,溫水浸泡後,用旺火熬煮而成,加糖少量食之。
D、苡米粥
苡米適量,或加少量秫米,溫水浸泡後用旺火熬粥食用。
E、肉湯類
用雞或牛肉、排骨煮湯,加入丁香、茴香、桂皮等,調入食鹽少量食之。
倡議:脾胃虛弱的,喝粥最佳!假如可能做到每天喝上山葯、茯苓、薏米其中任何一種熬的粥,就可起到補脾健胃作用。
雖然現在的孩子不缺吃,但是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導致了孩子脾胃失調,以上如何調理孩子脾胃,詳細而准備,希望對家長朋友有所幫助。
『貳』 兒童中醫保健知識內容
兒童中醫保健知識內容
兒童中醫保健知識內容,我們都知道每一個孩子成長發育非常快速,但是也容易出現身體免疫力下降,這樣對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和成長都是非常不利的。下面給大家分享兒童中醫保健知識內容。
兒童中醫保健知識內容1
一、0—3歲兒童日常保健
(一)飲食調養
1.嬰幼兒脾胃功能較薄弱,食物宜細、軟、爛、碎,營養均衡。
2.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避免偏食、縱兒所好,乳食無度。
(二)起居調攝
1.嬰兒衣著要寬松,不可緊束而妨礙氣血流通,影響骨骼發育。嬰幼兒衣者應寒溫適宜,避免過暖。
2.嬰幼兒要有足夠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間以睡眠為主、白天以活動為主的作息習慣。
3.經常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增強體質,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
二、4—6歲兒童日常保健
(一)飲食調養
1.食物品種應多樣化,以谷類為主食,同時進食牛奶、魚、肉、蛋、豆製品、蔬菜、水果等多種食物,注意葷素搭配。
2.要培養小兒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餐按時,相對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養獨立進餐的能力。
(二)起居調攝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作息規律,定時排便。
2.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遵循古訓「四時欲得小兒安,常要一分飢與寒。」
(三)運動保健
1.保證每天有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鮮空氣。
2.加強鍛煉,適當運動,如跳繩、拍球等。
兒童中醫保健知識內容2
(一)飲食調養
1、 養成良好的哺乳習慣,盡量延長夜間餵奶的間隔時間。
2、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避免偏食,節制零食,按時進食,提倡「三分飢」,防止乳食無度。
3、食物宜細、軟、爛、碎,而且應品種多樣。
4、 嚴格控製冷飲,寒涼食物要適度。
(二)起居調攝
1、 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逐步養成夜間睡眠、白天活動的作息習慣。
2、 養成良好的小便習慣,適時把尿;培養每日定時大便的習慣。
3、 衣著要寬松,不可緊束而妨礙氣血流通,影響骨骼生長發育。
4、 春季注意保暖,正確理解「春捂」;夏季納涼要適度,避免直吹電風扇,空調溫度不宜過低;秋季避免保暖過度,提倡「三分寒」,正確理解「秋凍」;冬季室內不宜過度密閉保暖,應適當通風,保持空氣新鮮。
5、 經常到戶外活動,多見風日,以增強體質。
(三)推拿方法
1、 摩腹
(1)位置:腹部。
(2)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示指、中指、環指的指面附著於小兒腹部,以腕關節連同前臂反復做環形有節律的移動,每次1~3分鍾。
(3)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大人在平時生活中很多葯物及時產生副作用,對身體的傷害不會特別大,但是很多小孩由於各部分器官發育不完全,就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所以我一定要特別的注意,上面就是對兒童中醫保健的方法的介紹,希望很多人能多掌握一些這樣的常識,這樣才能對寶寶更好照顧。
兒童中醫保健知識內容3
春意融融,室外活動
入春之後,天氣由寒轉溫,大地開始解凍,草木逐漸萌發新芽,明媚的春光照在身上格外溫暖,綠地的負氧離子也在增加。而且經過了一冬的閉藏,人體的氣血也隨著春天的到來開始萌動、流通,孩子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也活躍起來,這時候增加室外活動,帶孩子到室外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正好可以促進氣血的運行,舒展筋骨,促進生長。暖融融的陽光照在身上,還能幫助孩子更好地獲得維生素D,攝取鈣和磷,讓骨骼長得結實,對增強免疫能力也有好處。
春寒料峭,莫忘春捂
早春氣候多變,冷暖莫測,晝夜溫差大。春寒雖然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寒冷,但由於春天機體氣血流通,汗孔張開,皮膚不像冬天那麼緊致,對外界病邪的防禦能力相對降低了,如果冬裝脫下太快,遇到倒春寒反而更容易引起不適。而且入春後,外界的病菌、病毒也滋生、活躍起來,流感、手足口病、腮腺炎、流腦、水痘、麻疹、風疹等疾病的春季發病率都比較高,所以不要讓孩子太快脫下冬裝,衣服要隨著外界冷熱的變化及時增減。
寒從腳下起,腳的保暖很重要,這時穿衣要注意下厚上薄。頭是陽經會合之處,陽氣旺盛,除了囟門未閉的小寶寶需注意頭部保暖外,大點的孩子就不用再捂著厚帽子了,頭可以涼些,以便祛散內火。
春氣升發,芽菜春餅
入春之時,陽氣初升,萬物隨陽而生,但力有不足。傳統習俗認為,芽苗類的食物最具有升發之性,入其時節吃這些食物,有助於陽氣勃發,生機旺盛,加強升發的力量。民間有立春吃春餅、春卷的習俗,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早春時節可適當選擇一些芽苗類的蔬菜給孩子吃,如豆芽、香椿芽、薺菜、春筍等。此外,古人還有「造五辛盤、以五香沐浴」的習俗,我們也可以效仿,給孩子佩帶一個小香囊,嗅嗅花香之氣,或者用白芷、桃枝皮、青木香等煮水給孩子洗澡,既可以養生,又可以增加生活情趣。
春風和煦,調暢情緒
中醫認為,肝臟氣機舒暢與人的情緒好壞關系非常密切。肝臟對應的是春季,也需要升發。如果情緒抑鬱、煩惱會傷及肝。
人的心情變化就好像天氣一樣,春風和煦、微風輕拂時,情緒也開朗、舒暢;如果心情不好,就像狂風大作的天氣那樣,會吵鬧,會抑鬱。春天人的情緒容易興奮,起伏較大。孩子的.臟腑稚嫩,調控能力不足,情緒波動會更厲害。知道了這一特點,我們更要多包容孩子,盡量幫助他穩定情緒,消除不安,多給他一些關注、愛撫,而不要過多地挑逗孩子,以免把他惹惱了。遇到孩子哭鬧時,不必責備他、懲罰他,你的不冷靜會令孩子更加不安。
春暖花開,慎防過敏
春天生機盎然,百花爭艷,春風拂動,這一切美好的景象,卻也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春天空氣中花粉、粉塵的含量會明顯升高。再加上剛剛換季,人體的調節還沒有完全適應,外出活動又增多,所以春季是容易引發過敏的季節。有些比較敏感的孩子,遇到花粉、灰塵、冷風或刺激氣味,就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涕、喘粗氣、拉肚子、皮膚上起小紅疹或紅斑等過敏反應。如果孩子對粉塵敏感,要注意遠離致敏的粉塵或刺激物,外出時可以戴上口罩,減少皮膚的祼露。另外,通過改善體質,大多數孩子都能降低敏感性,減少嚴重過敏病症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合理膳食,積極鍛煉身體,身體的免疫力提高了,過敏的機會也會隨之降低。
春干風燥,潤膚喝水
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越小,體內的含水量就越大,所需要不斷地補充水分。
但春季風干物燥,北方地區尤其嚴重,而此時陽氣萌動,代謝活也開躍,孩子又愛動,一刻也閑不住,這些都會消耗大量的水分,但他們又不會自己找水喝,所以容易出現口唇乾裂、皮膚乾燥的情況,這個時節的補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每次給孩子洗臉、洗澡後,都要及時給他塗抹柔和的潤膚霜,特別是臉頰、手背、腳踝等常暴露的部位。還要讓孩子經常喝白開水,並適當增加新鮮的蔬菜、水果的攝入量。不過,高甜度、高濃度的飲料或果汁不要喝太多。
春色滿園,遠眺明目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在春天肝氣旺盛的時候,做些有益明目 的 事 情 可 以 事 半 功 倍 。 天 暖 和了,要經常帶孩子到戶外,看看遠處的花草、樹木,還可以帶著孩子到 郊 外,看看綠色田野,如畫山水,一起放放風箏,這不僅能調節視力,放鬆身心,更能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親子時刻。春天給孩子適當吃些動物肝,既可以補肝,對眼睛的發育也有好處。要引導孩子從小養成好的用眼習慣,不要讓他花太多的時間看電視、玩電腦和手機游戲,炫目的動態畫面雖然很漂亮,對孩子的吸引力也大,但很容易讓孩子的眼睛疲勞。而戶外柔和的靜態美景則可以讓眼睛休息一下,讓人們放鬆情緒,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好處。
『叄』 二十四節氣 | 立冬養得好,來年生病少:兒童冬季中醫養生
按民間習俗,「立冬」之日要進補以增強體質,這樣到了酷寒的冬天,人才不會怕冷。寶寶在冬天收藏積蓄足夠的能量,來年春天升發之季,就能更好地生長,正所謂「立冬養得好,來年生病少」。
「冬令膏方」是立冬進補的首選方法,中醫「虛則補之」的治療原則同樣適用於小兒,有虛證的小兒應根據「虛」之所在,合理進補。
1.先天不足、身體發育緩慢的兒童
2.平時體弱多病,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兒童
3.脾胃虛弱、食慾差、容易腹瀉的兒童
膏方葯味多,一付膏方可以由幾個方共同組成,照顧到孩子各方面的問題;加工更精細,經過煎煮濃縮,葯性滋潤,作用更加穩定持久,尤其適合患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需長期服葯者或體質虛弱者。
小兒膏方不同於成人膏方。為了適合小兒長期服用,必須改善口感,基本上用糖類來矯正口味,膏方中常用冰糖、紅糖、飴糖收膏。小兒膏方避免用溫腎壯陽葯及血肉有形之品,所以也叫「清膏」。
小兒膏方消補兼施。因兒童是「稚陰稚陽」之體,用葯以平為貴,少用滋膩礙胃之品;在補益葯中,適當加入理氣消導的葯物,做到補中有消,消中進補。尤其在兒科反復呼吸道感染、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生長發育遲緩、厭食、疳證、遺尿、自汗盜汗、小兒抽動症等慢性疾病中作用顯著。
小兒膏方「量體裁衣」。根據個體情況,辨證組方,具有治療保健,強身健體,整體調治,預防疾病的作用,治中寓補,補中寓治的劑型,實現了《素問遺篇.刺法論》所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足浴,以中醫葯理論為指導,煎煮中葯,利用葯液先熏蒸,後淋洗、浸浴足部的一種療法。祖國醫學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腳部都有相應的投影。腳是足三陰經的起點,又是足三陽的終點,在踝關節以下共有60多個穴位,足浴通過溫熱的刺激和葯物的功用,可促進氣血的流通,調整臟腑的功能而收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基本原理: ①熱刺激:利用葯液產生的高溫蒸汽熏蒸,擴張皮膚毛細血管、打開毛孔,加快血液、局部淋巴循環,改善新陳代謝;②局部葯效:葯液直接作用於病變皮膚,產生療效;③整體調節:通過局部刺激、部分揮發性成分的吸入等調節機體狀態,達到「以外調內」目的。
方法: 將雙腳放入38-39 C左右的溫熱水中浸泡,水量一般以淹過踝部為度;一般浸泡15-20分鍾,每日一次,3-7天為一療程。
適應症: 手足多汗、睡眠不安、腹痛、小兒遺尿、小兒腹瀉、女童痛經等。
蘭穎,沈陽市兒童醫院中醫科主任,副主任醫師,中醫學碩士研究生。遼寧省中醫葯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省中醫葯學會脾胃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委、省針灸學會小兒推拿外治專業委員會常委、省中醫葯學會綜合醫院中醫葯學科建設專業委員會常委、省細胞生物學學會兒童疾病康復專業委員會理事,沈陽市 健康 教育專家庫專家、市 健康 教育講師團成員。精通中醫的內外治法,辯證論治兒科呼吸、消化、腎系及腦系疾病,擅長中醫的特色療法眼針、舌針、撳針等。
『肆』 兒童中醫葯保健知識
兒童中醫葯健康管理服務是國家中醫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我為大家整理的兒童中醫葯保健知識,歡迎喜歡的朋友們來查閱。
兒童中醫葯保健知識
摩腹
【部位】腹部
【操作】操作者洗凈雙手,兩手掌對搓至發熱,食、中、環三指並攏,將指腹面或手掌的掌面置於小兒腹部;按「摩腹繞臍」在腹部做環形、有節律的移動。
【注意】從操作宜勻速、緩慢、柔和,以小兒舒適為度。小兒肌膚嬌嫩,操作者須剪短之間。必要時,可用小兒爽身粉做介質。
捏脊
【部位】背部,脊椎兩側,督脈的大椎至尾骨末端處。
【操作】操作者兩手的拇、食指交替配合,按推、捏、捻、放的先後順序,沿脊柱兩側,自下而上,從小兒的尾骶部至項下大椎捏拿一遍。根據病情及體質可捏拿4-6遍。第2遍開始的任何一遍中,可根據不同臟腑出現的症狀,採用「重提」的手法,有針對性的刺激背部的臟腑俞穴,以加強療效。第六遍結束後,用雙手拇指指腹在腰部腎俞穴處,適當地按揉結合。
足三里穴
【位置】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丁下三寸(小兒的四橫指),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
四神聰穴
【位置】頭頂部,百會穴(兩耳尖直上與頭頂正中線的交點處)前後左右各旁開一寸處,共四穴。
兒童保健濫用退熱葯
發熱是人體必要的`保護機制。有些年輕的媽媽認為孩子發了熱一吃退熱葯病就好了。因此,她們動不動就給孩子吃退熱葯。實際上,這樣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蓋症狀,使疾病難以診斷。
一般健康人的體溫約為37℃,高於37℃則為發熱。幼兒大腦發育尚未完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薄弱,因此,孩子一有病就發熱,而其它症狀不顯,如感冒、麻疹、肺炎、局部感染、葯物反應、風濕熱等。發熱成了孩子有病的信號。因此,發熱是診斷疾病的重要體征,如果熱一上來就用退熱葯把它壓下去,常常掩蓋了病情,給診斷事業困難,甚至到了疾病危急時才被確診。另外,有些退熱葯,如阿司匹林影響小兒凝血機制,導致皮膚、肺、腦等臟器出血;又如非那西丁可使新生兒血液中的低血紅蛋白變成高血紅蛋白,使紅細胞攜帶氧的能力下降,導致組織缺氧,嚴重的還會引起腦水腫、抽搐、昏迷等。因此,動不動就給退熱葯對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
小兒發熱時應查明原因,再作對症治療或病因治療。如果小兒體溫不超過38℃,一般不需要用退熱葯,在治療中密切觀察就行。當然,小兒體溫過高,如達39℃或以上就會嚴重影響孩子健康,且可發生驚厥、抽搐等。這種情況下,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可用退熱葯,同時採用物理降溫法,如酒精擦澡、冰袋鎮頭等。
兒童保健濫用抗生素
流行病學調查證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
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時常規應用抗菌素是不合適的,而且還會造成病原體對抗菌素產生抗葯性及其不良反應的威脅以及葯物的浪費。不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什麼原因便使用氯黴素、鏈黴素。如果長期使用鏈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會對聽神經造成影響,引起眩暈、耳鳴,甚至耳聾。使用氯黴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8歲以內的孩子,特別是新生兒,服用四環素、土黴素容易引起牙齒變黃,並使牙釉質發育不良,所以小兒不用四環素、土黴素。
兒童保健一病多葯
孩子患一種病,家長往往多種葯物齊頭並進。殊不知,葯物過雜,互相之間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應卻相加,不僅療效不好,而且會出現不良反應。如將磺胺與Vc聯用,可加重腎臟中毒;青黴素與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黴素的抗菌功效。至於青黴素、氯黴素、磺胺葯一齊上,或青黴素、頭孢菌素與慶大黴素為伍,同樣有上述危險。
兒童保健體弱與補葯
時下給孩子服補葯的現象比比皆是。父母此舉的初衷不外乎是增強孩子的體質,促進其發育,但因缺乏醫學知識,結果事與願違,補出了毛病。一位醫生報告,9名嬰幼兒服用人參後都出現了神經系統症狀,另一名兒童服用大劑量人參後發生抽風、昏迷,最後喪命。專家的建議是:健康孩子最好不服補品,5歲以上的體弱兒可酌服,但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家長不可自作主張,以防意外。
兒童保健忌濫用維生素
維生素在兒童的生長發育中確實起著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認為多多益善。不少葯用維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應,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用量過大或過久可能造成體內蓄積而中毒。如魚肝油(含Va與Vd)吃多了可引起發燒、厭食、煩躁、肝與腎臟功能受損。水溶性維生素雖較安全些,但也不可疏忽。如Vc服用過多可誘發尿路結石、脆骨症等。為此,營養學家強調,應以食物中的天然維生素為最佳選擇。
『伍』 兒童中醫保健知識_中醫小兒保健方法
提高 兒童 健康素質,增加中醫保健知識是必需的,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兒童中醫保健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兒童中醫保健知識
小兒處於不斷的生長發育過程中,五臟六腑的功能不夠完善,尤其表現為肺、脾、腎三臟不足,較成年人容易患病,因此應加強兒童日常保健。
一、0—3歲兒童日常保健
(一)飲食調養
嬰幼兒脾胃功能較薄弱,食物宜細、軟、爛、碎,營養均衡。 2、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避免偏食、縱兒所好,乳食無度。
(二)起居調攝
1、嬰兒衣著要寬松,不可緊束而妨礙氣血流通,影響骨骼發育。嬰幼兒衣者應寒溫適宜,避免過暖。
2、嬰幼兒要有足夠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間以睡眠為主、白天以活動為主的作息習慣。
3、經常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增強體質,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
二、4—6歲兒童日常保健
(一)飲食調養
1、食物品種應多樣化,以谷類為主食,同時進食牛奶、魚、肉、蛋、豆製品、蔬菜、水果等多種食物,注意葷素搭配。
2、要培養小兒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餐按時,相對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養獨立進餐的能力。
(二)起居調攝
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養生網 健康飲食 養生問題 母嬰保健 養生小常識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作息規律,定時排便。
2、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遵循古訓“四時欲得小兒安,常要一分飢與寒。”
(三)運動保健
1、保證每天有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鮮空氣。
2、加強鍛煉,適當運動,如跳繩、拍球等。 三、兒童飲食宜忌
1、大便干結:宜進食綠色蔬菜(芹菜、白菜、蘿卜等)、水果(香蕉、蘋果、火龍果等)、粗糧(玉米、燕麥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膩食品。
2、腹瀉:宜進食薏苡仁、山葯等;忌食生冷、油膩食品。
兒童日常中醫保健知識飲食調養
1、嬰幼兒脾胃功能較薄弱,食物宜細、軟、爛、碎,營養均衡。食物品種應多樣化,以谷類為主食,同時進食牛奶、魚、肉、蛋、豆製品、蔬菜、水果等多種食物,注意葷素搭配。
2、養成良好飲食習慣,避免偏食、縱兒所好,乳食無度。要培養小兒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餐按時,相對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養獨立進餐的能力。
起居調攝
1、嬰兒衣著要寬松,不可緊束而妨礙氣血流通,影響骨骼發育。嬰幼兒衣者應寒溫適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2、嬰幼兒要有足夠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間以睡眠為主、白天以活動為主的作息習慣。
3、經常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增強體質,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
運動保健
1、保證每天有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鮮空氣。
2、加強鍛煉,適當運動,如跳繩、拍球等。
兒童飲食宜忌
1、大便干結:宜進食綠色蔬菜(芹菜、白菜、蘿卜等)、水果(香蕉、蘋果、火龍果等)、粗糧(玉米、燕麥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膩食品。
2、腹瀉:宜進食薏苡仁、山葯等;忌食生冷、油膩食品。
3、食慾不振:宜進食扁豆、蓮子、山楂等;忌食寒涼、煎炸、甜膩食品。
疾病預防: 提倡母乳喂養,加強體格鍛煉, 創造良好居住環境,減少屋塵。
少兒的保健要點少兒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飲食、環境幾經變更,體格、心理發育會發生幾次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據此,少兒期可分為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幼童期、兒童期這五個階段,茲將各期的保健要點概述如下:
(一)新生兒期
自出生至滿月為新生兒期。以保溫、合理喂養和預防感染為保健重點,還應保證充足睡眠及良好的睡眠姿勢。
(二)嬰兒期
從滿月到周歲為嬰兒期。這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迅速的階段,被稱作人生中第一個飛躍時期。此期的保健重點是合理喂養,注意寒溫調護,按時進行各種預防接種。經常日中嬉戲,以促進飛躍式生長發育,提高抵抗力。
(三)幼兒期
從一周歲到三周歲為幼兒期。重視早期 教育 ,促進智力增長,以啟蒙發萌。繼續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培養良好衛生、生活習慣。
(四)幼童期
從三周歲到七周歲為幼童期,亦稱學齡前期,應有計劃地進行幼兒園教育,開展適於幼童特點的各種活動,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加強醫護與教育,防止意外事故發生。要注意培養優秀品德及初步的獨立生活能力。
(五)兒童期
從七周歲到十二周歲為兒童期,亦稱學齡兒童期。應重視德、智、體、美教育,使之全面發展,繼續做好兒童保健,要特別注意預防近視、齲齒和脊柱變形,防止扁平足。加強體育鍛煉,使體格和智慧進一步發展。
『陸』 幼兒養生保健知識15條
1、要養好孩子,現代家長必須注意飲食不要過精、營養過高,要以五穀為主,以粗糧為主。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們都一味提高兒童們飲食檔次,進食過精、營養過高。食品過精影響了孩子的納吐機能,營養過高會使孩子早熟,兩者均有害。
2、兒童在飲食的時候也要注重七分飽。兒童養生保健常識:讓孩子「三分飢寒七分飽」是最好的。嬰幼兒的飲食不要以飽為度,應以「七分飽」為度。因為嬰幼兒的臟器嬌嫩,脾胃的運化功能尚未健全,如果飲食不加節制,就會損傷脾胃。
3、小兒睡覺時都會微微出汗,如果一味地加 以嚴密捂蓋,就會讓孩子的汗得不到揮發,身體常處於濕潤狀態中。兒童養生保健常識:因此,孩子上身的被子衣服不宜捂得太緊。反而,要特別注意孩子足部的保暖,因為這是保護好 關節的關鍵。
4、不要讓她肆意接觸玩弄涼水。水之於人是離不開之物,夏天尤甚,與水打交道的頻率那叫一個高。小孩子幾乎個個樂意賴在水裡玩。可是對於女孩兒,爸媽要監督禁止著點,不能由著她玩。游泳的時候要注意衛生,不要長時間泡在水裡。特別是冬季,不要用涼水洗手洗東西,容易導致手蛻皮不說,還有可能中涼,落下病根以後出毛病。
5、不要讓她太貪涼。冷飲不要由著喜好可勁吃,空調不能由著性子可勁吹,不然容易感冒,影響健康,對膚色也不好,還可能會發胖。特別是進入青春期後,更要提醒她多加註意,涼物盡量少接觸。
6、注意不要讓她吃太多甜食和肥肉。因為,據說甜食和肥肉是很容易使人發胖的東西。還有,甜食吃多了,對牙齒也不好;肥肉吃多了,會膩,影響胃口和行動。如果孩子一旦胖起來,再想減肥就有點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