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內容
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內容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動正常、心理素質好。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內容,一起來看一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心理健康知識有哪些
心理煩惱
心理煩惱是指有重大或者持久的心理刺激因素,或伴有不良教育及文化背景,導致出現暫時的情緒煩惱,但是自己可以識別、調節,身邊人可能沒有發現或者發現了完全能夠理解並提供有效幫助。
一般不會持續影響社會功能,不影響他人,包括日常生活中各種超出正常的情緒煩惱如天災人禍、生離死別等等,如果沒有刺激性社會因素,就不會出現情緒煩惱。這種明顯由社會因素引起的心理煩惱治療效果好,損害完全可逆,一般在一周以內緩解。
但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就有可能形成持續的心理問題,這種類型是心理咨詢的最佳選擇,一般不使用葯物治療,即使需要也是短期的,當然如果當事人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不一定需要專業幫助。
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是指不良教育或者文化背景造成一定的個性偏差,可能由一定的心理刺激因素誘發,出現暫時或局部的情緒問題,自己可以識別但是難以擺脫,必須需要旁人或者心理醫生調節,身邊人也許能發現但是發現了只能部分理解,正常人如果處於相同的環境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如果沒有刺激性社會因素,也許不會馬上出問題,但以後仍然可能出現。在局部輕度影響社會功能,不影響他人,中樞神經系統或許功能性異常、治療效果較好,損害是可逆的,一般在半年以內緩解,也有可能長期遺留少許症狀,這種類型是心理治療的主要選擇,如果配合葯物治療也是輔助手段。
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是指有明顯的個性偏差,伴隨一些輕度的心理刺激因素,出現持久的、較大范圍的情緒障礙,自己可以識別但是無法擺脫,因此主動求助,普通人難以提供幫助,一般需要心理醫生調節。身邊人經常可以發現異樣但是難以理解,正常人在相同處境下不會出現類似問題。
如果沒有刺激性社會因素,當事人也會出現情緒煩惱。部分影響自己的社會功能、一般不影響其他人,有中樞神經系統神經遞質障礙,治療效果尚可,部分損害有可能不可逆,但是程度較輕,這種類型可以叫神經症,葯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同樣重要。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指有明顯的生物學因素,出現認知、情感和意志行為等心理過程的障礙,精神活動和環境不協調,影響嚴重、廣泛而持久,一般病人自己無法識別和調節,也拒絕治療,嚴重影響社會功能,並且會影響他人。普通人可以很容易地識別這種異常,但是非專業的幫助可能無效甚至是有害的。
社會學、心理學因素不是主要原因,和遺傳變異、神經生化以及腦結構異常等關系密切。在社會干預下治療效果尚可,損害基本上是不可逆的,需要長期治療和社會監護,葯物治療是主要的,心理治療和社會支持在康復期是有效的,這種類型一般叫精神病。
二、什麼是心理學
「 心理學(英文名稱Psychology)的正式定義是:關於個體的行為及精神過程的科學的研究。定義中的關鍵部分:科學的,行為,個體,心理。心理學的科學性要求心理學結論要建立在依據科學方法原則收集到的證據的基礎上,而行為是有機體適應環境的方式,心理學分析的對象往往是一個個體——一個人或動物,同時不理解精神過程---人類精神過的活動---是不能理解人的行為的。心理學既研究動物的心理(研究動物心理主要是為了深層次地了解、預測人的心理的發生、發展的規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現象為主要研究對象。因此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的一門科學。」{引用於「網路」心理學}
心理學有許多分支,每一分支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心理現象。但是,任何一個分支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對心理和心理現象的總的看法,如心理學的對象和方法,心理的實質和心理現象的規律性等。對這些心理學一般理論問題的闡述,構成了普通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即心理學基本原理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對其他心理學分支有重大的意義。
在普通心理學中,心理學基本原理與心理現象一般規律的研究是兩個重要方面。心理學基本原理的研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以心理實質的問題為核心,涉及心理與客觀現實的關系,心理與腦、心理與社會、心理與實踐的關系,以及心理活動的規律性等 ,這些通常稱為心理學的哲學問題;另一類是以心理的結構問題為核心,涉及心理活動的層次組織,心理現象的分類,如各種心理現象的聯系等。這兩類研究是互相聯系的,有時統稱為心理學的方法論問題。對這些問題的不同觀點表現出不同的心理學的理論傾向。
在近代心理學史上,出現過許多重要的心理學思潮。如早期的構造心理學、機能心理學,以及行為主義心理學、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學和巴甫洛夫學說等。它們對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各有不同的論述,都對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普通心理學對心理學基本原理的研究與一定的哲學思想緊密地聯系著,同時也依賴於心理學的具體研究的發展,並常受到鄰近學科的影響。心理學的發展離不開基本原理的研究,而隨著心理學的科學材料的積累,某些心理學基本原理也將發生變化。
在普通心理學中,心理現象一般規律的研究常分為幾個領域:感覺與知覺;學習與記憶;思維與言語;情感與意志;人格與個別心理特徵。這些領域包括了人的心理活動的極為重要的方面。許多心理學家認為,普通心理學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動為研究對象。
從整體上看,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動達到心理發展的高級水平,體現出人類心理活動的特徵,具有典型性。但是,普通心理學並不研究人的某一年齡階段或人的某一特定社會生活頓域中的心理現象的特殊規律,而是研究心理現象的一般規律,如有關感受性的測量和各種感知覺的機制,學習與記憶的形式和過程,思維的各種操作,言語的知覺和理解以及能力的測量、人格的結構等。這些研究所得到的結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在一定程度上能適用於人的不同年齡和不同的活動領域。可以說,普通心理學主要是通過對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動的研究來揭示心理現象的一般規律的。
三、健康心理的標准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准描述為以下幾點:
①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②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④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⑤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准,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⑨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贊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准。
老人標准
良好的心理素質有益於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怎樣的心理狀態才算是健康呢?有關學者制定了10條心理健康的標准:
①充分的安全感。
②充分地了解自己。
③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④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⑤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
⑥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⑦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⑧能適度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
⑨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
⑩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范的情況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中年人標准
①感覺、知覺良好。判定事物不發生錯覺。
②記憶良好。能夠輕松地記住一讀而過的七位數字電話號碼。
③邏輯思維健全。考慮問題和回答問題時,條理清楚明確。
④想像力豐富。善於聯想和類比,但不是胡思亂想。
⑤情感反應適度。碰到突發事件時處理恰當,情緒穩定。
⑥意志堅強。辦事有始有終,不輕舉妄動,不壓抑傷悲,並能經得起悲痛和歡樂。
⑦態度和藹,情緒樂觀,能自得其樂,能自我消除怒氣,注重自我修養。
⑧人際關系良好。樂意助人,也受他人歡迎。
⑨學習愛好和能力基本保持不衰。關心各方面的信息,善於學習新知識、新技能。
⑩保持某種業余愛好,保持有所追求、有所嚮往的生活方式。
與大多數人的心理基本一致。遵守公德和倫理觀念。
保持正常的行為。生活自理能力強,能有效地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
青少年標准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緒的穩定性與協調性。
③有較好的社會適應性。
④有和諧的人際關系。
⑤反應能力適度與行為協調。
⑥心理年齡符合實際年齡。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個性特徵。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兒童標准
一、智力發育正常。
正常發育的智力指個體智力發展水平與其實際年齡相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
二、穩定的情緒。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樂觀、滿意等積極情緒體驗方面占優勢。盡管也會有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消極情緒出現,但不會持續長久,他們能夠適當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保持相對穩定。
三、能正確認識自己。
對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價值,對自己感到滿意,並且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完善。對自己的優點能發揚光大,對自己的缺點也能充分認識,並能自覺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對未來充滿信心,在學習、工作等各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四、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心理健康的兒童少年,有積極、良好的人際關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於學習他人的長處補己之短,並能用友善、寬容的態度與別人相處。他們在別人面前能做到真誠坦率,從而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並建立起融洽的人際關系。在集體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實。
五、穩定、協調的個性。
人格亦稱個性,人格表現為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並能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評價,能對自己的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節。
六、熱愛生活。
心理健康者熱愛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樂趣,積極憧憬美好的未來。能在生活中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潛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敗而對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確對待現實困難,及時調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為策略以適應各種不同的社會環境。
四、情緒變化不良導致軀體疾病
現代人遇到的各種事情比古人要多得多,所以面臨的心理困惑也實在多,容易產生了五花八門的復雜情緒,身心是一體的,現在疑難雜症多也就不足為奇了。
身體最喜歡處於心態平和之中,情緒在平靜的狀態下最有益於健康,平靜就是保持健康的屏障,無風不起浪,病邪在平靜面前束手無策,無縫可鑽。情緒起伏不定,好比風雨吹打著這道屏障,有隙可透,病邪乘虛而入。如果情緒大起大落,狂風暴雨般的心情使得身體門戶大開,病邪長驅直入,於是體內氣血大傷。
人在情緒大起大落的時候免疫力最差,往往一個事情鬧過了,才發現身體開始不舒服了。其實,在鬧情緒的時候,內環境就已經發生變化了。古人很早就意識到情緒的過極對五臟的損傷。大喜傷心,心腦血管病人往往高興過度容易發病,有人就是在麻將桌上倒下去的;大怒傷肝,右脅下岔氣作痛,引發肝火,使氣血上逆,頭暈目眩,甚則昏厥;大悲傷肺,憂傷過度,往往感到氣接不上來;大恐傷腎,恐懼使得二便失調,腎氣虛弱;多思傷脾,太執著於思考一件事,就會廢飲食,沒胃口,脾氣郁結。
我們再來看看患者的「患」字,上面一個「串」字,下面一個「心」字,便組成了「患」。心總是往上串,一會兒擔心,一會兒著急、一會兒憂慮、一會兒恐慌……心隨著外境的變化沒一刻平靜的,對待事物不能保持平常心,你的身體已經符合做患者的條件了,還能不生病嗎?
我們要善於化解情緒,記住,是化解掉,而不是去壓抑。有人總以為我讓他什麼事都忍著,這又的一個誤解,忍下去還是在體內,郁結久了,危害更大。當情緒升起時,我們要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讓它自然滑過心間,不留一絲痕跡。
成長中七種不健康心理
1、憂郁:由於種種原因,青少年會出現悶悶不樂,愁眉苦臉,沉默寡言的現象。如果長時期地處於這種狀態,就應當予以充分重視。
2、狹隘:表現為斤斤計較,心胸太狹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別人。對小事也耿耿於懷,愛鑽牛角尖。
3、嫉妒:當別人比自己好時,表現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懷有敵意,更有甚者竟用打擊、中傷手段來發泄內心的嫉妒。
4、驚恐:對環境和事物有恐怖感,如怕針、怕暗、怕鬼怪。輕者心跳厲害、手發抖,重者睡不著覺、失眠、夢中驚叫等。
5、殘暴:有點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別人發泄,摔摔打打罵罵咧咧,有的則以戲弄別人為自己開心,對別人冷嘲熱諷,沒有溫暖之心。
6、敏感:即神經過敏,多疑,常常把別人無意中的話,不相乾的動作當做對自己的輕視或嘲笑,為此而喜怒無常,情緒變化很大。
7、自卑:對自己缺乏信心,以為在各方面都不如人家,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總把自己看得比別人低一等,抬不起頭來。這種自卑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情緒,對自己都缺乏情趣,壓抑感太強。
;❷ 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內容
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內容
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內容,理健康是一種良好而持久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內容。
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內容1
同學們: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斷言,從現在到21世紀中葉,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給人們帶來持續而深刻的痛苦。從疾病發展史來看,人類已進入「心理疾病」時代。在自然災害多發、社會正處在轉型期的中國,心理危機是十分現實的威脅。「中國人所面臨的心理危機不容忽視。如果沒有恰當的心理疏導,短期的心理危機會演變成長期的精神疾病。」浙江大學心理學系教師楊宏飛這樣告誡道。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和哈佛大學1993年就已預測:精神神經疾病佔中國疾病總負擔的比例,將從上世紀90年代的14.2%上升到2020年的15.5%,在中國疾病總負擔中佔到第一位。
西班牙《薈萃》月刊7月號發表的文章說,人類進入精神疾病時代。世界25%的人在其人生的某個階段出現精神障礙,精神疾病已經成為21世紀的重要疾病。精神障礙疾病今後幾年將大幅增加。世界衛生組織自2001年以來已把關注精神疾病問題作為它的主要任務之一。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今後10~20年內,全球將有1/5的人罹患各種心理疾病,排在前10位的死因中,有3項將源於心理因素。還有的統計結果表示,目前的青少年中有15.5%的人有自殺傾向。
據天津精神衛生國際論壇公布的數字,目前我國許多17歲以下的青少年正在受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未成年人的心理疾患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專家呼籲全社會都來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天津市安定醫院曾經對部分小學和初中在校生的精神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15.1%的中小學生有抑鬱心境,其中男孩多於女孩,並隨年齡的增長而明顯上升,面臨小學畢業和即將參加中考的孩子產生抑鬱的比例最高。中華醫學會精神分會的常務委員、天津市安定醫院馮志穎教授指出,現在絕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可許多孩子都認為,父母、老師、親戚、朋友期待的目光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一道道繩索、一座座大山。長期的壓力得不到宣洩,孩子就會進入心理亞健康狀態,出現自卑自責、喪失學習興趣、思維聯想困難、精力食慾減退,有的孩子甚至有自殺傾向。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主要包括情緒障礙、行為問題、人格缺陷、心理障礙等幾種類型,這些問題正威脅著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發展。馮教授認為,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一個系統工程,家長能夠做到的就是給孩子減壓,同時接受一些「心理調養」方面的教育,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並進行疏導。他警告說,過大的學習壓力只能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更嚴重的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北京10萬大學生患抑鬱症。衛生局健康播報:北京10萬大學生患抑鬱症。北京市衛生局發布本周(6月6日至11日)健康播報稱,近期一項北京地區抑鬱障礙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有60萬人曾經或正在患抑鬱症,而在北京地區的大學生中,抑鬱症患者不少於10萬人。其中62.9%從未求診或接受治療。很多抑鬱症患者寧可自己忍受痛苦而不願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害怕因「精神病」而受歧視,結果延誤了治療,導致抑鬱障礙更加嚴重。
(一)我國兒童心理存兩大缺陷
目前,我國兒童的心理發展普遍存在著兩大缺陷:一是創造力低於計算能力,二是對長輩及他人的施愛行為反應遲鈍、冷淡,共情能力差。這是著名心理學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兒童心理與行為研究」課題中引人注目的結論。
近年來,國內外很多專家都對我國兒童心理與行為進行過不同方式的調查和測試,取得了上萬條數據。「兒童心理與行為研究」是教育部重點研究課題,沈德立主持這項研究已達十年之久,出版相關專著300多萬字。沈德立說:「創造力與共情能力差作為共性問題出現,表明在少年兒童身心成長過程中,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的認知普遍存在誤區。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到國民素質的提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大量調查結果表明,目前我國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認知存在八大誤區,正是這八個誤區導致大人對孩子「愛」之愈深,孩子對大人「拒」之愈切。大人給孩子包辦一切,且過分地關注孩子表面的東西,造成兩個結果:一是沒有給孩子搭建發展創造力的空間,二是使本來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子女更加重了自我意識。
學校、家庭教育的八個誤區
重成功輕失敗:關注成功重於面對失敗(忽視了失敗對於成功的奠基作用)
重物質輕精神:關注物質需求重於精神需求(忽視了高層次的精神領域的.發展)
重結果輕過程:關注學習結果重於學習過程(忽視了成長和積累的過程)
重智商輕情商:關注智力因素重於非智力因素(忽視了情感和意志品質的培養)
重答案輕問題:關注『是什麼』重於『為什麼』(忽視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重行為輕心理:關注外顯行為重於內隱心理(忽視內在的心理因素)
重共性輕個性:關注共性問題重於個性問題(忽視兒童的個性化表達)
重說教輕交流:關注單向說教重於雙向交流(忽視孩子的主體地位)
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內容2
幼兒健康的心理包括
良好的個性、良好的處事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幼兒良好情緒的培養是十分的重要的,培養好幼兒良好情緒才能保證幼兒的心裡健康!
幼兒良好情緒的培養:
(一)、涉及幼兒情緒培養的課程:
1、測量情緒概念的游戲:沒人和我玩、有人弄壞了我心愛的東西。
2、情緒配色游戲,當我快樂的時候,選擇什麼樣的顏色表現我的情緒呢?
3、拍下幼兒的情緒,讓幼兒理解。
4、教幼兒學會控制情緒。
(二)、滿足幼兒對積極情緒的體驗
當幼兒的情緒體驗要求不被滿足的時候——他們的外在表現:分心、不安、給老師搗亂——對此切忌批評。
(三)、營造逾越積極溫馨的教育環境要求我們:
設定合理規范
為由而創造與夥伴交往機會的條件
避免暴力武力色情等場景在幼兒面前出現
教師與幼兒、教師與家長之間關系要融洽
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
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內容3
培養兒童健康心理10不要
兒童時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黃金時期,各種習慣和行為模式,都在這時奠定基礎,如果在此時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衛生,那麼,孩子成人後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較困難。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呢?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則來訓練孩子。
1、不要過分關心孩子,過分關心孩子容易使孩子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賄賂孩子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3、不要太親近孩子應該鼓勵孩子與同年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4、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養起來的,強迫他們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5、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說謊、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6、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後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7、不要在小夥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過分誇獎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贊許即可,過分誇獎會使孩子沾染沽名釣譽的不良心理。另外,贊許必須針對具體的事,讓孩子知道自己優點的同時感到你的贊許是真誠的,而不是虛的、哄他的。
9、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家長對待孩子時如果自己的情緒總是不穩定,喜怒無常,孩子會感到無所適從,變得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10、不要在孩子面臨困境時不聞不問要幫助孩子對目前的困境進行分析,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幫助孩子解決困難,但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
❸ 鍏蟲敞鏈鎴愬勾浜哄績鐞嗗仴搴
涓灝忓﹀績鐞嗗仴搴鋒暀鑲蹭綔涓哄湴鏂硅劇▼鍦ㄥ悇涓灝忓︽櫘閬嶅紑璁撅紝宸茬粡鎴愪負瀹炴柦緔犺川鏁欒偛錛屽姞寮哄拰鏀硅繘鏈鎴愬勾浜烘濇兂閬撳痙寤鴻劇殑鏈夋晥閫斿緞錛屽緱鍒板悇涓灝忓︾殑楂樺害閲嶈嗐備腑灝忓﹀績鐞嗗仴搴鋒暀鑲茬殑妯″紡涔熶粠閽堝瑰皯鏁伴棶棰樻垨楂樺嵄鍎跨ョ殑絳涙煡騫查勬ā寮忥紝閫愭ラ潰鍚戝叏浣撳︾敓鐨勫彂灞曟фā寮忚漿鍙橈紝鍙栧緱浜嗚緝濂界殑鏁堟灉銆備絾鏄鐩鍓嶆垜浠涓灝忓︽牎鍙楁牎鑸嶆潯浠躲佸笀璧勬潯浠朵互鍙婃暀鑲茶傚康鐨勫埗綰︼紝涓灝忓﹀績鐞嗗仴搴鋒暀鑲茶繕瀛樺湪鐫涓浜涢棶棰橈紝搴旇ュ紩璧鋒垜浠鏁欒偛宸ヤ綔鑰呯殑娉ㄦ剰銆
銆銆涓鏄涓灝忓﹀績鐞嗗仴搴鋒暀鑲叉病鏈夐傚疁鐨勫満鎵銆傚敖綆℃垜浠灝嗕腑灝忓﹀績鐞嗗仴搴鋒暀鑲插垪涓哄湴鏂硅劇▼錛岀敤璇劇▼鏍囧噯鏉ヤ績浣垮︽牎閲嶈嗘ら」宸ヤ綔錛屼絾鏄涓灝忓﹀彈鍏跺姙瀛︽潯浠剁殑闄愬埗錛屾垨鍙楀叾鍔炲︾悊蹇電殑褰卞搷錛屼笉灝戜腑灝忓︿粛灝嗗︾敓蹇冪悊鍜ㄨ㈠や笌鍗鐢熷ゅ悎騫訛紝涓涓灞嬪瓙鎸備袱鍧楃墝瀛愶紝浣嗘槸灞嬪唴鐨勭幆澧冭劇疆鍒欏畬鍏ㄦ寜鐓у崼鐢熷ょ殑甯冪疆鏉ヨ繘琛岋紝涓寮犲簥銆佷竴涓鑽鍝佹煖錛屼竴涓浣撻噸縐わ紝姣忎竴浠剁墿鍝佷笂榪橀兘鐩栫潃鐧藉竷錛岃繖縐嶇函鍖婚櫌鐨勭幆澧冨緢瀹規槗浣垮︾敓浜х敓緔у紶鎯呯華錛屼笉鍒╀簬甯堢敓鐨勬矡閫氫笌浜ゆ祦銆傚洜姝ゅ︽牎鐨勫績鐞嗗挩璇㈠ゅ艦鍚岃櫄璁撅紝鍓嶆潵鍜ㄨ㈢殑瀛︾敓瀵ュユ棤鍑狅紝鎴愪負搴斾粯涓婄駭媯鏌ョ殑鎽嗗紡銆
銆銆浜屾槸涓灝忓﹀績鐞嗗仴搴鋒暀鑲茬己灝戣凍澶熺殑涓撲笟甯堣祫銆傜幇鍦ㄤ腑灝忓﹀彈鍏剁紪鍒跺獎鍝嶏紝娌℃湁璁句笓鑱岀殑蹇冪悊鍜ㄨ㈡暀甯堬紝涓鑸鏄鐢卞ぇ闃熻緟瀵煎憳銆佸洟濮斾功璁扮敋鑷蟲槸鏍″尰鍏間換銆傝繖浜涗漢鍛樻病鏈夊彈榪囦笓闂ㄧ殑蹇冪悊鍋ュ悍鏁欒偛鐨勫煿璁錛屾病鏈変笂宀楄祫鏍艱瘉錛屼笉鑳界郴緇熸妸鎻″績鐞嗗︾悊璁猴紝涓嶄簡瑙e︽牎蹇冪悊鍋ュ悍鏁欒偛鐨勫師鍒欍佸唴瀹癸紝涓嶈兘鍑嗙『銆佸強鏃跺湴涓哄︾敓鎻愪緵甯鍔┿傝屼笖瀛︽牎鐨勫ぇ闃熻緟瀵煎憳銆佸洟濮斾功璁版垨鏍″尰涓嶅傜彮涓諱換涓庡︾敓鐨勬帴瑙︽椂闂撮暱錛屽傛灉鍐嶆病鏈変笓涓氱殑蹇冪悊鍜ㄨ㈢悊璁哄拰鏂規硶錛屽緢闅句笌瀛︾敓娌熼氾紝瀛︾敓涓嶈兘鐪熷績涓庤佸笀浜ゆ祦錛岃佸笀浠呴潬瑙傚療寰堥毦鍋氬嚭鍑嗙『鍒ゆ柇銆傛湁鐨勫︽牎璁炬湁鐭ュ績濮愬愪俊綆便佸︾敓蹇冪悊鍜ㄨ㈠ょ瓑錛屼絾鏄鐢變簬鏁欏笀娌℃湁鍙楄繃涓撲笟鐨勫績鐞嗗挩璇㈠煿璁錛屽瑰︾敓涓鍑虹幇鐨勯棶棰樹笉鑳藉熷㈣傚湴銆佸叏闈㈠湴銆佺郴緇熷湴鍒嗘瀽錛屽線寰鈥滃ご鐥涘尰澶淬佽剼鐥涘尰鑴氣濓紝鏁欒偛瀵圭瓥涓庢暀鑲叉晥鏋滀笉鏄庢樉錛岄暱姝や互寰錛屽︾敓瀵瑰︽牎鐨勫績鐞嗗挩璇㈠け鍘諱俊蹇冦
銆銆涓夋槸涓灝忓﹀績鐞嗘暀鑲茬己灝戝樊寮傛с傞殢鐫鍦版柟璇劇▼鐨勮劇疆錛屼腑灝忓﹀績鐞嗗仴搴鋒暀鑲插︾戝寲鐨勫懼悜瓚婃潵瓚婃槑鏄俱傛暀甯堟牴鎹璇炬湰鍐呭瑰皢蹇冪悊瀹炶返媧誨姩澶勭悊鎴愯懼爞璁茶堪鍐呭癸紝浠ヤ紶緇熺殑璇懼爞璁茶堪鍚戝︾敓鐏岃緭蹇冪悊璁よ瘑銆佸績鐞嗘劅鍙楋紝瀛︾敓鍦ㄨ炬湰涓婂嬀鍕懼垝鍒掞紝璇懼悗鍐嶆昏扮‖鑳岋紝榪欎笌蹇冪悊璇懼紑璁劇殑鍒濊》鑳岄亾鑰岄┌銆傚彟涓鏂歸潰錛屽︽牎蹇冪悊鍋ュ悍鏁欒偛鍏蟲敞瀛︾敓鍏ㄩ潰鍙戝睍錛岄氳繃緹や綋鎬х彮闃熶細銆佽插駭銆佽ㄨ烘椿鍔ㄥ悜瀛︾敓榪涜岀Н鏋佸湴鍙戝睍鎬у績鐞嗗仴搴鋒暀鑲叉槸蹇呰佺殑錛屼絾鏄姣忎竴涓瀛︾敓鎴愰暱鐨勭幆澧冦佽儗鏅涓嶅悓錛岀敓媧葷粡楠屽拰浠峰艱傚康涓嶅悓錛屽績鐞嗘劅鍙楁槸鏈夊樊寮傜殑銆傚績鐞嗗仴搴鋒暀鑲茬殑綺鵑珦灝辨槸瑕佷嬌瀛︾敓鐨勫樊寮傛с佺嫭鐗規ф渶鍚堥傝屽畬緹庡湴灞曠ず鍑烘潵銆傚己璋冨樊寮傛у氨瑕佹眰瀛︽牎蹇冪悊鍋ュ悍鏁欒偛瑕佸悓瀛︽牎鏁欒偛鏁欏﹀伐浣滀竴鏍鳳紝鍥犳潗鏂芥暀錛屾湁鐨勬斁鐭銆傝侀愭ュ艦鎴愭棦閲嶈嗙Н鏋佸湴鍙戝睍鎬у績鐞嗘暀鑲詫紝鍙堣兘澶熼拡瀵瑰︾敓瀹為檯錛岃В鍐沖︾敓鐨勫疄闄呭洶闅劇殑鍚堢悊鍦板績鐞嗗仴搴鋒暀鑲叉ā寮忥紝淇冧嬌瀛︾敓鐨勫仴搴峰叏闈㈠拰璋愬彂灞曘
銆銆涓灝忓﹀績鐞嗗仴搴鋒暀鑲叉槸涓涓紺句細緋葷粺宸ョ▼錛屾槸鎴戜滑鍏ㄩ潰瀹炴柦緔犺川鏁欒偛錛屽姞寮哄拰鏀硅繘鏈鎴愬勾浜烘濇兂閬撳痙寤鴻懼伐浣滅殑閲嶈佺粍鎴愰儴鍒嗭紝鍏鋒湁寰堝己鐨勭戝︽с佺煡璇嗘с佷笓涓氭у拰鎶鏈鎬с傞壌浜庢わ紝絎旇呰や負錛屽簲璇ヤ互鏀跨瓥鎴栬屾斂鏂囦歡鐨勫艦寮忕粏鍖栦腑灝忓﹀績鐞嗗仴搴鋒暀鑲茬殑鎵ц屾爣鍑嗐傛牴鎹鍦板尯鏁欒偛鍙戝睍鐜扮姸錛岄伒寰蹇冪悊鍋ュ悍鏁欒偛鐨勫師鍒欙紝瀵瑰︽牎蹇冪悊鍜ㄨ㈠ゅ緩璁俱佸竷緗鎻愬嚭寤鴻炬х殑鎰忚侊紱鍒跺畾涓灝忓﹀績鐞嗗仴搴鋒暀甯堝矖鍓嶅煿璁銆佽冩牳銆佽ゅ畾鍒跺害錛岃矗鎴愪笓涓氬煿璁鏈烘瀯瀵逛腑灝忓﹀績鐞嗗仴搴鋒暀鑲叉暀甯堣繘琛屽煿璁銆佽ゅ畾錛涙垨鑰呭儚涓婃搗涓鏍峰皢涓灝忓﹀績鐞嗗仴搴鋒暀鑲叉暀甯堜綔涓轟竴欏逛笓涓氳亴縐拌繘琛屽畾鏈熻瘎瀹°佽冩牳錛屽惛寮曞笀鑼冮櫌鏍″績鐞嗗︿笓涓氱殑瀛︾敓鍒板︽牎鎷呬換蹇冪悊鍋ュ悍鏁欏笀銆傚姞寮哄瑰︽牎蹇冪悊鍋ュ悍鏁欒偛媧誨姩鐨勬寚瀵間笌寮曞礆紝澶氳捐′竴浜涘︾敓縐鏋佸弬涓庣殑蹇冪悊浣撻獙媧誨姩錛屾彁楂樺績鐞嗘暀鑲茬殑閽堝規с佸疄鏁堟с
❹ 2019年中學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
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
有強迫症狀的學生總在想一些沒必要的事情,如老想考不好怎麼辦,總是反復檢查作業做得對不對;女生總擔心自己衣服是否整齊,總要照鏡子。
人際關系敏感方面有問題的學生總感覺別人對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當別人看到他或議論他時總感覺不痛快;有人與異性在一起感覺不自在。
有敵對傾向學生的表現是常發脾氣,摔東西、大叫;常與人抬杠;有理不讓人,無理攪三分;有扔摔東西的沖動;想控制自己但控制不住。有偏執傾向學生的表現是總感覺自己想法和別人不一樣;總覺得別人在背後議論自己;覺得大多數人不可信、不可靠;很難與他人合作。
有焦慮傾向學生的表現是總感到莫名的緊張、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心裡煩躁、不踏實。
有適應不良問題的學生表現為不喜歡學校的課外活動,對學校生活不適應。這些在高一和初一學生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因此學校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以幫助學生克服不適應性。
有情緒不穩定問題的學生比例僅次於學習壓力感,其表現是心情時好時壞,學習勁頭時高時低,對父母、老師一會兒親近、一會兒疏遠。有心理不平衡的學生的表現是看別的同學考得比自己好、比自己有錢或穿名牌服裝時就覺得不舒服。另外總感覺老師和家長對自己不公平。
一、學習類問題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其問題有:
1.中學生負擔過重,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2.厭學是目前
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達不到家長和教師的期望,常常產生厭學心理,青少年常因厭學而造成親子關系緊張,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
切,對學習差的子女教育不當,要求不嚴,有的家長對子女學習失去信息,放任不管,這些做法都只會給青少年造成反感,而不能解決問題。
「國家教育委員會的一位負責同志在一次會議上說,中學生厭學的有30%,有的縣甚至高達60%」。可見,厭學是一個普遍問題。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
我國的教育體制還不夠完善,絕大部分是普通中學,學生在中學所學的知識基本上是為考大學而准備的,實際上升入大學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學生面臨的是升學難、就業難、出路窄的現象,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後進生更是感到升學無望。一種畢業後無出路的憂愁和恐慌感控制著他們,這一種情況反映在學習上,就是感到學習的沉重,討厭學
習,考試焦慮。教育結構的不合理性還表現出教學內容過難,「據人民教育出版社調查,80%的中學生學習理科教材有困難」。這種情況導致了一些學生由厭惡學習發展到逃避學習,脫離學校去尋求不正當刺激,從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礙。目前一些學校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影響下,學校當中分好、差班,考試排名次,搞題海戰術,採取一些違反心理健康原則的教育方法,教學手段和教育措施。這種情況,一方面,使學生的心理整天處於一種智力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致使學生腦神經衰弱、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另一方面,對分數的錯誤看法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師的嘲諷,同學的輕視甚至家長的埋怨和打罵,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於是厭學出現了,焦慮產生了。另外,不當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學方法不靈活,帶有懲罰性,也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種種問題。
二、人際關系問題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中學時期,
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
生則會失望。更有甚者,「教師對學生缺乏尊敬,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使學生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往往病態地感知這一切,這也是師
生間發生沖突的原因」。這種情況下,學生有一種壓仰感,消極情緒產生,師生關系日趨緊張。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由於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而又不知該怎樣去做。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有研究認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會給兒童在心理問題上造成更大傷害,因為他們在父母那裡看到了人際關系的惡劣性。不和父母對中學生的心理影響是多方面的,「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並有可能變得抑鬱,敵對,富於破壞性,……還常常使得他們對學校作業和社會生活不感興趣」。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父母給自己帶來並製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接觸越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願望也日益變得強列,與家庭的關系逐漸疏遠,不再事事聽從父母指揮,他們對父母和老師的教導產生質疑,對家庭的一些傳統習慣不願適應,尤其當家長或老師仍從對待兒童的方式對待他們而使其自尊心受傷害時,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對抗心理並表現在言論和行為方面,另外,在經濟上,青少年由於社交需要,很希望自己支配一些錢和物,但他們的經濟又沒有獨立,這種獨立與依附的矛盾心理常使青少年的情緒不愉快,甚至形成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緊張。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於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並存於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因而閉鎖心理問題主要是指處於消極情況下的心理而言的。
(2)情緒情感
激盪、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盪。這種動盪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然而他們
內心裡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
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鬱。
(3)早戀。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
矛盾。中學生由於受認識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制,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使得中學生的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所以自認為認真的、朦朧狀態下的戀愛出現了,盡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卻是一個令人十分觀注的問題。
(4)易有不良
習慣和沾染不良嗜好,青少年的好奇心及模仿性強,這種心理狀態使他狀態使他們很容易受別人影響,例如吸煙,中學時期常受家庭、夥伴、社會的影響,比其他時期更容易學會吸煙。他們常由於煩惱,想從吸煙中得到精神放鬆和樂趣,又認為吸煙可以顯出魅力,成熟,認為男青年吸煙顯得有男子漢氣概,女青少年吸煙意味著男女平等,與成人不同的是,青少年吸煙還常伴有學習成績下降或無心學習,同時沾染喝酒習慣,以及其他不良習慣等很容易走下坡。
四、挫折適應問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系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面對挫折造成的困難與痛苦,中學生們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的反應與積極的反應。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
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問題了。
❺ 2016年4月9日重慶科教頻道於丹《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教育專題講座視頻
今天,我准時收看了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於丹主講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教育專題節目這個講座的欣賞性和教育性很強,看完之後我體會很深,下面總結一些我的觀後感。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講座主要講了三個主題: 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
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正確引導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技巧; 三是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自強、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個主題中講到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孩喜歡在一棵大樹下玩,他每天都來,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滿面地對大樹說:「你看別的孩子都上學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沒有」。大樹說:「你把我結的果子摘了去賣,你就有玩具了。」以後,孩子只有秋天才會來大樹下。過了幾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有房子了,都有家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的樹枝砍了做房子。」又過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漂洋過海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我的樹干砍了做獨木舟。」他把獨木舟推進海里走了。漸漸的孩子長出了一根根白發,他來到樹樁前,樹樁問他:「我已經是一個沒有用的樹樁了,你也不會理我了吧?」孩子說:「不,我會一直陪你曬太陽,這是我的心願,一生的心願。」
這正是父母完成了對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們的一生中無私而又不求回報的養育著我們。孝為德之本,我們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擔愛與責任。
要想成就別樣的人生,就要點亮自信的明燈,對自身的力量懷抱堅定的信念。
看完講座,我對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