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數學課知識復盤
擴展閱讀
重慶朗沃教育怎麼樣 2024-11-29 10:38:44
新同學比較內向如何幫助 2024-11-29 10:29:40
tvb有什麼經典的連續劇 2024-11-29 10:08:41

數學課知識復盤

發布時間: 2024-03-29 07:21:24

Ⅰ 有關數學的小知識50字

1. 有關數學的小知識
有關數學的小知識 1. 數學小知識
1、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製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這種儀器就是司南。

2、最早使用小圓點作為小數點的是德國的數學家,叫克拉維斯。

4、「七巧板」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拼板玩具,由七塊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形的薄板組成,拼出來的圖案變化萬千,後來傳到國外叫做唐圖。

5、傳說早在四千五百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刻漏來計時。

6、中國是最早使用四捨五入法進行計算的國家。

7、歐幾里得最著名的著作《幾何原本》是歐洲數學的基礎,提出五大公設,發展為歐幾里得幾何,被廣泛的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教科書。

8、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祖沖之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了第7位數。

9、荷蘭數學家盧道夫把圓周率推算到了第35位。

10、有「力學之父」美稱的阿基米德流傳於世的數學著作有10餘種,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翹起地球。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有勇氣去尋找這個支點,要用於尋找真理。

(1)數學課知識復盤擴展閱讀

數學(mathematics或maths,來自希臘語,「máthēma」;經常被縮寫為「math」),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

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參考資料數學_搜狗網路
2. 關於數學的小知識
1,零

在很早的時候,以為「1」是「數字字元表」的磨衡悄開始,並且它進一步引出了2,3,4,5等其他數字。這些數字的作用是,對那些真實存在的物體,如蘋果、香蕉、梨等進行計數。直到後來,才學會,當盒子里邊已經沒有蘋果時,如何計數里邊的蘋果數。

2,數字系統

數字系統是一種處理「多少」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時代採用了各種不同的方法,從基本的「1,2,3,很多」延伸到今天所使用的高度復雜的十進製表示方法。

3,π

π是數學中最著名的數。忘記自然界中的所有其他常數也不會忘記它,π總是出現在名單中的第一個位置。如果數字也有奧斯卡獎,那麼π肯定每年都會得獎。

π或者pi,是圓周的周長和它的直徑的比值。它的值,即這兩個長度之間的比值,不取決於圓周的大小。無論圓周是大是小,π的值都是恆定不變的。π產生於圓周,但是在數學中它卻無處不在,甚至涉及那些和圓周毫不相關的地方。

4,代數

代數給了一種嶄新的解決間題的方式,一種「迴旋」的演年方法。這種「迴旋」是「反向思維」的。讓我們考慮一下這個問題,當給數字25加上17時,結果將是42。這是正向思維。這些數,需要做的只是把它們加起來。

但是,假如已經知道了答案42,並瞎渣提出一個不同的問題,即現在想要知道的是什麼數和25相加得42。這里便需要用到反向思維。想要知道未知數x的值,它滿足等式25+x=42,然後,只需將42減去25便可知道答案。

5,函數

萊昂哈德·歐拉是瑞士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歐拉是第一個使用「函數」一詞來描述包含各種參數的表達式的人,例如:y = F(x),他是把微積分應用於物理學的先驅者之一。
3. 關於數學的小知識
楊輝三角是一個由數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數表,一般形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 … … … …

楊輝三角最本質的特徵是,它的兩條斜邊都是由數字1組成的,而其餘的數則是等於它肩上的兩個數之和。其實,中國古代數學家在數學的許多重要領域中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中國古代數學史曾經有自己光輝燦爛的篇章,而楊輝三角的發現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頁。楊輝,字謙攔型光,北宋時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詳解九章演算法》一書中,輯錄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數表,稱之為「開方作法本源」圖。而這樣一個三角在我們的奧數競賽中也是經常用到,最簡單的就是叫你找規律。現在要求我們用編程的方法輸出這樣的數表。

同時 這也是多項式(a+b)^n 打開括弧後的各個項的二次項系數的規律 即為

0 (a+b)^0 (0 nCr 0)

1 (a+b)^1 (1 nCr 0) (1 nCr 1)

2 (a+b)^2 (2 nCr 0) (2 nCr 1) (2 nCr 2)

3 (a+b)^3 (3 nCr 0) (3 nCr 1) (3 nCr 2) (3 nCr 3)

. 。 。 。 。 。

因此 楊輝三角第x層第y項直接就是 (y nCr x)

我們也不難得到 第x層的所有項的總和 為 2^x (即(a+b)^x中a,b都為1的時候)

[ 上述y^x 指 y的 x次方;(a nCr b) 指 組合數]

其實,中國古代數學家在數學的許多重要領域中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中國古代數學史曾經有自己光輝燦爛的篇章,而楊輝三角的發現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頁。

楊輝,字謙光,北宋時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詳解九章演算法》一書中,輯錄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數表,稱之為「開方作法本源」圖。

而這樣一個三角在我們的奧數競賽中也是經常用到,最簡單的就是叫你找規律。具體的用法我們會在教學內容中講授。

在國外,這也叫做"帕斯卡三角形".
4. 有關數學的小知識
數學符號的起源

數學除了記數以外,還需要一套數學符號來表示數和數、數和形的相互關系。數學符號的發明和使用比數字晚,但是數量多得多。現在常用的有200多個,初中數學書里就不下20多種。它們都有一段有趣的經歷。

例如加號曾經有好幾種,現在通用"+"號。

"+"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義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後都變成了"+"號。

"-"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簡寫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在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 ",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 "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這個符號現在應用到 *** 論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斜起來寫,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最初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線)表示除。後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學》里,才根據群眾創造,正式將"÷"作為除號。

十六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用"="表示兩個量的差別。可是英國牛津大學數學、修辭學教授列考爾德覺得: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於是等於符號"="就從1540年開始使用起來。

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菱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才逐漸為人們接受。十七世紀德國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了"="號,他還在幾何學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於號"〉"和小於號"〈",是1631年英國著名代數學家赫銳奧特創用。至於≯""≮"、"≠"這三個符號的出現,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弧"{ }"和中括弧"[ ]"是代數創始人之一魏治德創造的。

數學的起源和早期發展:

數學與其他科學分支一樣,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通過人類的社會實踐和生產活動發展起來的一種智力積累.其主要內容反映了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結構.這可以從數學的起源得到印證.

古代非洲的尼羅河、西亞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中南亞的印度河和恆河以及東亞的黃河和長江,是數學的發源地.這些地區的先民由於從事農業生產的需要,從控制洪水和灌溉,測量田地的面積、計算倉庫的容積、推算適合農業生產的歷法以及相關的財富計算、產品交換等等長期實踐活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逐漸形成了相應的技術知識和有關的數學知識.
5. 【給幾個數學小故事、知識.簡短
唐僧師徒摘桃子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長時間,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回來.師父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悟空笑眯眯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2數字趣聯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年輕時與幾個學友進京考試.他們到達試院時為時已晚.考官說:"我出一聯,你們若對得上,我就讓你們進考場."考官的上聯是:一葉孤舟,坐了二三個學子,啟用四槳五帆,經過六灘七灣,歷盡八顛九簸,可嘆十分來遲.蘇東坡對出的下聯是:十年寒窗,進了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慾,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兩次,今日一定要中.考官與蘇東坡都將一至十這十個數字嵌入對聯中,將讀書人的艱辛與刻苦情況描寫得淋漓盡致.3點錯的小數點學習數學不僅解題思路要正確,具體解題過程也不能出錯,差之毫釐,往往失之千里.美國芝加哥一個靠養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醫院施行一次小手術後回家.兩星期後,她接到醫院寄來的一張帳單,款數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數字,不禁大驚失色,駭得心臟病猝發,倒地身亡.後來,有人向醫院一核對,原來是電腦把小數點的位置放錯了,實際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點錯一個小數點,竟要了一條人命.正如牛頓所說:"在數學中,最微小的誤差也不能忽略.。
6. 數學課外小知識
數學知識《幾何原本》幾 何原本《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是當時整個希臘數學成果、方法、思想和精神的結晶,其內容和形式對幾何學本身和數學邏輯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自它問世之日起,在長達二千多年的時間里一直盛行不衰.它歷經多次翻譯和修訂,自1482年第一個印刷本出版後,至今已有一千多種不同的版本.除了《聖經》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著作,其研究、使用和傳播之廣泛,能夠與《幾何原本》相比.但《幾何原本》超越民族、種族、宗教信仰、文化意識方面的影響,卻是《聖經》所無法比擬的. 公元前7世紀之後,希臘幾何學迅猛地發展,積累了豐富的材料.希臘學者們開始對當時的數學知識作有計劃的整理,並試圖將其組成一個嚴密的知識系統.首先做出這方面嘗試的是公元前5世紀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其後經過了眾多數學家的修改和補充.到了公元前4世紀時,希臘學者們已經為建構數學的理論大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歐幾里得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之上,對希臘豐富的數學成果進行了收集、整理,用命題的形式重新表述,對一些結論作了嚴格的證明.他最大的貢獻就是選擇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義的、最原始的定義和公理,並將它們嚴格地按邏輯的順序進行排列,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演繹和證明,形成了具有公理化結構的,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幾何原本》.《幾何原本》的希臘原始抄本已經流失了,它的所有現代版本都是以希臘評注家泰奧恩(Theon,約比歐幾里得晚七百年)編寫的修訂本為依據的.《幾何原本》的泰奧恩修訂本分13卷,總共有465個命題,其內容是闡述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及算術理論的系統化知識.第一卷首先給出了一些必要的基本定義、解釋、公設和公理,還包括一些關於全等形、平行線和直線形的熟知的定理.該卷的最後兩個命題是畢達哥拉斯定理及其逆定理.這里我們想到了關於英國哲學家T.霍布斯的一個小故事:有一天,霍布斯在偶然翻閱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看到畢達哥拉斯定理,感到十分驚訝,他說:「上帝啊!這是不可能的.」他由後向前仔細閱讀第一章的每個命題的證明,直到公理和公設,他終於完全信服了. 第二卷篇幅不大,主要討論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幾何代數學.第三卷包括圓、弦、割線、切線以及圓心角和圓周角的一些熟知的定理.這些定理大多都能在現在的中學數學課本中找到.第四卷則討論了給定圓的某些內接和外切正多邊形的尺規作圖問題.第五卷對歐多克斯的比例理論作了精彩的解釋,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數學傑作之一.據說,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位並不出名的數學家和牧師波爾查諾(Bolzano,1781-1848),在布拉格度假時,恰好生病,為了分散注意力,他拿起《幾何原本》閱讀了第五卷的內容.他說,這種高明的方法使他興奮無比,以致於從病痛中完全解脫出來.此後,每當他朋友生病時,他總是把這作為一劑靈丹妙葯問病人推薦.第七、八、九卷討論的是初等數論,給出了求兩個或多個整數的最大公因子的「歐幾里得演算法」,討論了比例、幾何級數,還給出了許多關於數論的重要定理.第十卷討論無理量,即不可公度的線段,是很難讀懂的一卷.最後三卷,即第十一、十二和十三卷,論述立體幾何.目前中學幾何課本中的內容,絕大多數都可以在《幾何原本》中找到.《幾何原本》按照公理化結構,運用了亞里士多德的邏輯方法,建立了第一個完整的關於幾何學的演繹知識體系.所謂公理化結構就是:選取少量的原始概念和不需證明的命題,作為定義、公設和公理,使它們成為整個體系的出發點和邏輯依據,然後運用邏輯推理證明其他命題.《幾何原本》成為了兩千多年來運用公理化方法的一個絕好典範.誠然,正如一些現代數學家所指出的那樣,《幾何原本》存在著一些結構上的缺陷,但這絲毫無損於這部著作的崇高價值.它的影響之深遠.使得「歐幾里得」與「幾何學」幾乎成了同義語.它集中體現了希臘數學所奠定的數學思想、數學精神,是人類文化遺產中的一塊瑰寶.哥德巴赫猜想 哥 德巴赫猜想 1742年德國人哥德巴赫給當時住在俄國彼得堡的大數學家歐拉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出兩個問題:第一,是否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能表示為兩個奇質數之和?如6=3+3,14=3+11等.第二,是否每個大於7的奇數都能表示3個奇質數之和?如9=3+3+3,15=3+5+7等.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它是數論中的一個著名問題,常被稱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 實際上第一個問題的正確解法可以推出第二個問題的正確解法,因為每個大於 7的奇數顯然可以表示為一個大於4的偶數與3的和.1937年,蘇聯數學家維諾格拉多夫利用他獨創的「三角和」方法證明了每個充分大的奇數可以表示為3個奇質數之和,基本上解決了第二個問題.但是第一個問題至今仍未解決.由於問題實在太困難了,數學家們開始研究較弱的命題:每個充分大的偶數可以表示為質因數個數分別為m、n的兩個自然數之和,簡記為「m+n」.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龍證明了「9+9」;以後的20幾年裡,數學家們又陸續證明了「7+7」,「6+6」,「5+5」,「4+4」,「1+c」,其中c是常數.1956年中國數學家王元證明了「3+4」,隨後又證明了「3+3」,「2+3」。

Ⅱ 兒童數學課前小知識(收集20個數學小常識)

1.收集20個數學小常識
1。

對頂角相等. 2。圓周率是一個無理數。

3。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 4。

多邊形內角和為(邊數-2)*180度 5。多邊形外角和恆等於360度 6。

一次函數的圖象是一根直線。 7。

正比例函數的圖象是一根過原點的直線。 8。

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是雙曲線。 9。

兩次函數的圖象是拋物線。 10。

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 11。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 12。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 13。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 14。

一個三角形的三條中線交於一點,這個點叫做重心。 15。

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的角平分線交於一點,這個點叫做內心。 16。

一個三角形三邊上的三條高交於一點,這個點叫做垂心。 17。

一個三角形三邊的中垂線交於一點,這個點叫做外心。 18。

同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19。

1+2+3+……+n=(1+n)*n/2 20。 Sin90=1,Cos90=0,Sin0=0,Cos0=1。
2.數學小知識
數學符號的起源 數學除了記數以外,還需要一套數學符號來表示數和數、數和形的相互關系。

數學符號的發明和使用比數字晚,但是數量多得多。現在常用的有200多個,初中數學書里就不下20多種。

它們都有一段有趣的經歷。 例如加號曾經有好幾種,現在通用"+"號。

"+"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義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後都變成了"+"號。

"-"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簡寫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在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 ",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

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 "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

可是這個符號現在應用到 *** 論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

他認為"*"是"+"斜起來寫,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最初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

直到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線)表示除。後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學》里,才根據群眾創造,正式將"÷"作為除號。

十六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用"="表示兩個量的差別。可是英國牛津大學數學、修辭學教授列考爾德覺得: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於是等於符號"="就從1540年開始使用起來。

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菱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才逐漸為人們接受。十七世紀德國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了"="號,他還在幾何學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於號"〉"和小於號"〈",是1631年英國著名代數學家赫銳奧特創用。至於≯""≮"、"≠"這三個符號的出現,是很晚很晚的事了。

大括弧"{ }"和中括弧"[ ]"是代數創始人之一魏治德創造的。 數學的起源和早期發展: 數學與其他科學分支一樣,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通過人類的社會實踐和生產活動發展起來的一種智力積累.其主要內容反映了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結構.這可以從數學的起源得到印證. 古代非洲的尼羅河、西亞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中南亞的印度河和恆河以及東亞的黃河和長江,是數學的發源地.這些地區的先民由於從事農業生產的需要,從控制洪水和灌溉,測量田地的面積、計算倉庫的容積、推算適合農業生產的歷法以及相關的財富計算、產品交換等等長期實踐活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逐漸形成了相應的技術知識和有關的數學知識.。
3.關於數學小知識急用
數學小知識 --------------------------------------------------------------------------------數學符號的起源 數學除了記數以外,還需要一套數學符號來表示數和數、數和形的相互關系。

數學符號的發明和使用比數字晚,但是數量多得多。現在常用的有200多個,初中數學書里就不下20多種。

它們都有一段有趣的經歷。 例如加號曾經有好幾種,現在通用"+"號。

"+"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義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後都變成了"+"號。

"-"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簡寫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在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 ",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

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 "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

可是這個符號現在應用到 *** 論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

他認為"*"是"+"斜起來寫,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最初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

直到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線)表示除。後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學》里,才根據群眾創造,正式將"÷"作為除號。

十六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用"="表示兩個量的差別。可是英國牛津大學數學、修辭學教授列考爾德覺得: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於是等於符號"="就從1540年開始使用起來。

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菱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才逐漸為人們接受。十七世紀德國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了"="號,他還在幾何學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於號"〉"和小於號"〈",是1631年英國著名代數學家赫銳奧特創用。至於≯""≮"、"≠"這三個符號的出現,是很晚很晚的事了。

大括弧"{ }"和中括弧"[ ]"是代數創始人之一魏治德創造的。 在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比如說:買菜、賣才算多少錢…… 下面是幾個關於數學的小故事。

1、高斯級數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數學天才高斯小時候的故事嗎?高斯在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老師教完加法後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求學生算算看,題目是: 1+2+3+4………+96+97+98+99+100=? 本以為學生們必然會安靜好一陣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麼算的嗎?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將1加至100與100加至1;排成兩排想加,也就是說: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但算式重復兩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於5050。 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過了其他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2、雞兔同籠你聽說過「雞兔同籠」的問題嗎?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1500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

書中是這樣敘述的:「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里,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隻腳。求籠中各有幾只雞和兔? 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

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隻變成了47隻;(2)如果籠子里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

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贊嘆不已。

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4.小學數學的知識點都有哪些
小學數學學習概述 數學學習主要是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這要以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基礎,以數學問題為誘因,以數學思想方法為核心,以數學活動為主線,遵循數學的內在規律和學生的思維規律開展教學.學習類型分析1.方式性分類 (1)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 定義:將學習的內容以定論的形式呈現給學習者的學習方式.模式:呈現材料—講解分析—理解領會—反饋鞏固 (2)發現學習 定義:向學習者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由學習者獨立操作而習得知識的學習方式. 模式:呈現材料—假設嘗試—認知整合—反饋鞏固.2.知識性分類一 (1)知識學習 定義:以理解、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為主的學習活動.過程:選擇—領會—習得——鞏固 (2)技能學習 定義:將一連串(內部或外部的)動作經練習而形成熟練的、自動化的反應過程.過程:演示—模仿—練習—熟練—自動化 (3)問題解決學習 以關心問題解決過程為主、反思問題解決思考過程的一種數學學習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過程3.知識性分類二 (1)概念性(陳述性)知識的學習 把數學中的概念、定義、公式、法則、原理、定律、規則等都稱為概念性知識.概念學習:同化與形成.利用已有概念來學習相關新概念的方式,稱概念同化;依靠直接經驗,從大量的具體例子出發,概括出新概念的本質屬性的方式,稱為概念形成.概念形成是小學生獲得數學概念的主要形式.(2)技能性(程序性)知識的學習 小學數學技能主要是運算技能. 運算技能的形成分為三個階段:①認知階段:「引導式」的嘗試錯誤.從老師演算例題或自學法則中初步了解運演算法則,在頭腦中形成運算方法的表徵.②聯結階段:法則階段,即按法則一步步地運算,保證算對(使用法則解決問題,陳述性知識提供了基本的操作線索)—程序化階段(將相關的小法則整合為整體的法則系統,此時概念性知識已退出),能算得比較快速正確.③自動化階段:更清楚更熟練地應用第二階段中的程序,通過較多的練習,不再思考程序,達到一定程序的自動化,獲得了運算的速度和較高的正確率.(3)問題解決(策略性知識)的學習 通過重組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找出解決當前問題的適用策略和方法,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學習.小學生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一是嘗試錯誤式(又稱試誤法),即通過進行無定向的嘗試,糾正暫時性 嘗試錯誤,直至解決問題;二是頓悟式(也稱啟發式),好像答案或方法是突然出現的,而實際上是有一 定的「心向」作基礎的,這就是問題解決所依據的規則、原理的評價和識別.4.任務性分類 (1)記憶操作類學習 如口算、尺規作(畫)圖和掌握基本的運演算法則並能進行准確計算等.(2)理解性的學習 如認識並掌握概念的內涵、懂得數學原理並能用於解釋或說明、理解一個數學命題並能用於推得新命題.(3)探索性的學習 如需要讓學生經過自己探索,發現並提出問題或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能總結出一個數學規律或規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過程而逐步形成新的策略性知識等.小學生數學認知學習 一、小學生數學認知學習的基本特徵1.生活常識是小學生數學認知的起點 要在兒童的生活常識和數學知識之間構建一座橋梁,讓兒童從生活常識和經驗出發,不斷通過嘗試、探索和反思,從而達到「普通常識」的「數學化」.2.小學生數學認知是一個主體的數學活動過程 數學認知過程要成為一個「做數學」的過程,讓兒童從生活常識出發,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去發現、了解、體驗和掌握數學,去認識數學的價值、了解數學的特性、總結數學的規律,去學會用數學、提高數學修養、發展數學能力.3.小學生數學認知思維具有直觀化的特徵 由於一方面兒童生活常識是其數學認知的基礎,另一方面兒童思維是以直觀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要以直觀為主要手段,讓兒童理解並構建起數學認知結構.4.小學生數學認知是一個「再發現」和「再創造」的過程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主要的不是被動的接受學習,而是主動的「再發現」和「再創造」學習的過程.要讓他們在數學活動或是實踐中去重新發現或重新創造數學的概念、命題、法則、方法和原理.二、小學生數學認知發展的基本規律1.小學生數學概念的發展 (1)從獲得並建立初級概念為主發展到逐步理解並建立二級概念 (2)從認識概念的自身屬性逐步發展到理解概念間的關系 (3)數學概念的建立受經驗的干擾逐漸減弱2.小學生數學技能的發展 (1)從依賴結構完滿的示範導向發展到依賴對內部意義的理解 (2)從外部的展開的思維發展到內部的壓縮的思維 (3)數感和符號意識的逐步提高,支持著運算向靈活性、簡潔性和多樣性發展3.小學生空間知覺能力的發展 (1)方位感是逐步建立的 (2)空間概念的建立逐漸從外顯特徵的把握發展到對本質特徵的把握 (3)空間透視能力是逐步增強的 4.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 (1)語言表述階段 (2)理解結構階段 (3)多級推理能力的形成 (4)符號運算階段 小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 一、數學能力概述1.能力概述 能力是指個體能勝任某種活動所具有的心理特徵2.數學能力 數學能力是順利完成數學活動所具備的,。
5.小學數學課前小游戲
2排方格(每排的方格要連在一起的啊),每排在7到10個左右吧,2排格子個數可以一樣,也可以不一樣。

2個人分別在格子中畫「圈」和「叉」,一個人先,一個人後,一個人從左到右畫,另一個人從右到左畫(不能一個隔一個畫)。

每個人每次只能在一排里畫,個數不限。

假如一個人畫到最後,沒有格子可畫時,這個人就輸了。

這是2個人比賽。

這個考驗的是邏輯思維,掌握秘訣就行了。

記得以前和數學老師玩時不知道訣竅,所以每次都輸。

還有就是每個人0、1、2。。.這樣報下去。每當這個數字中有3 或為3的倍數就拍手。不該拍手時的拍手,該拍手時沒拍手,就隨意怎麼處置。

以前玩的時候,記得到30之後全亂了,因為31、32、33。。39都要拍手,所以很多人反應不過來。
6.關於數學的小知識
數學小知識

--------------------------------------------------------------------------------

數學符號的起源

數學除了記數以外,還需要一套數學符號來表示數和數、數和形的相互關系。數學符號的發明和使用比數字晚,但是數量多得多。現在常用的有200多個,初中數學書里就不下20多種。它們都有一段有趣的經歷。

例如加號曾經有好幾種,現在通用"+"號。

"+"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義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後都變成了"+"號。

"-"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簡寫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在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 ",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 "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這個符號現在應用到 *** 論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斜起來寫,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最初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線)表示除。後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學》里,才根據群眾創造,正式將"÷"作為除號。

十六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用"="表示兩個量的差別。可是英國牛津大學數學、修辭學教授列考爾德覺得: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於是等於符號"="就從1540年開始使用起來。

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菱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才逐漸為人們接受。十七世紀德國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了"="號,他還在幾何學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於號"〉"和小於號"〈",是1631年英國著名代數學家赫銳奧特創用。至於≯""≮"、"≠"這三個符號的出現,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弧"{ }"和中括弧"[ ]"是代數創始人之一魏治德創造
7.幼兒數學教學中有哪些知識點
1. 幼兒數學教育的基本觀點 1.幼兒學習數學開始於動作 自從皮亞傑提出「抽象的思維起源於動作」後,這已成為幼兒數學教育中廣為接受的觀點: ① 我們經常能觀察到,幼兒在學習數學時,最初是通過動作進行的。

例如「對應排列相關聯的物體」活動,隨著幼兒動作的逐漸內化,他們才能夠在頭腦中進行這樣的對應。 ② 幼兒表現出的這些外部動作,實際上是協調事物之間關系的過程,這對於他們理解數學中的關系是不可或缺的。

在幼兒學習某一數學知識的初級階段,特別需要這種外部的動作。對於那些表現出抽象思維有困難的幼兒,也需要給予他們充分擺弄的機會,這既符合他們的心理需要,也有助於他們的學習。

2.幼兒數學知識的內化需要藉助於表象的作用 ①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開始於外部的動作,但是要把它們變成頭腦中抽象的數學概念,還有賴於內化的過程,即在頭腦中重建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表象的作用即在於幫助幼兒完成這一內化的過程。

②但把表象的作用無限誇大也是不適當的做法。 3.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要建立在多樣化的經驗和體驗基礎上。

由於數學知識是一種抽象的知識,它的獲得需要擺脫具體事物的其他無關特徵。而幼兒對於數學知識的抽象意義的理解,卻是從具體的事物開始。

所以幼兒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所依賴的具體經驗越豐富,他們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因此,為他們提供豐富多樣的經驗,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抽象意義。

4.幼兒抽象數學知識的獲得需要符號和語言的關鍵作用 ①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幼兒學習數學,最終要從具體的事物中擺脫出來,形成抽象的數學知識。但幼兒頭腦中往往只是保存著一些具體的經驗,要使之變成概念化的知識,則需要符號體系的參與。

② 語言在幼兒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也很重要。數學是一種精練的語言,而語言則是思維的工具。

5.幼兒數學知識的鞏固有賴於練習和應用的活動 幼兒數學知識的掌握是一個持續不斷地過程。幼兒用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內化外部世界,同時也建構著新的知識。
8.數學小知識
看看[楊輝三角]吧!

楊輝三角是一個由數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數表,一般形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 … … … …

楊輝三角最本質的特徵是,它的兩條斜邊都是由數字1組成的,而其餘的數則是等於它肩上的兩個數之和。其實,中國古代數學家在數學的許多重要領域中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中國古代數學史曾經有自己光輝燦爛的篇章,而楊輝三角的發現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頁。楊輝,字謙光,北宋時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詳解九章演算法》一書中,輯錄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數表,稱之為「開方作法本源」圖。而這樣一個三角在我們的奧數競賽中也是經常用到,最簡單的就是叫你找規律。現在要求我們用編程的方法輸出這樣的數表。

Ⅲ 數學課外小知識大全(課外數學小知識)

1.課外數學小知識
一、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德國人哥德巴赫給當時住在俄國彼得堡的大數學家歐拉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出兩個問題:第一,是否每個大於4的偶數都能表示為兩個奇質數之和?如6=3+3,14=3+11等。

第二,是否每個大於7的奇數都能表示3個奇質數之和?如9=3+3+3,15=3+5+7等。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它是數論中的一個著名問題,常被稱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 二、在很久以前印度有個叫塞薩的人,精心設計了一種游戲獻給國王,就是現在的64格國際象棋。

國王對這種游戲非常滿意,決定賞賜塞薩。國王問塞薩需要什麼,塞薩指著象棋盤上的小格子說:「就按照棋盤上的格子數,在第一個小格內賞我1粒麥子,在第二個小格內賞我2粒麥子,第三個小格內賞4粒,照此下去,每一個小格內的麥子都比前一個小格內的麥子加一倍。

陛下,把這樣擺滿棋盤所有64格的麥粒,都賞給我吧。」國王聽後不加思索就滿口答應了塞薩的要求。

但是經過大臣們計算發現,就是把全國一年收獲的小麥都給塞薩,也遠遠不夠。賽薩的話沒有錯,他的要求的確是滿足不了的。

根據計算,棋盤上六十四個格子小麥的總數將是一個十九位數,折算為重量,大約是兩千多億噸。國王擁有至高無尚的權力,卻用其無知詮釋著知識的深奧。

三、古希臘的智者是怎樣測量金字塔的高度的 先在地上立一竹竿,在有太陽的同一時刻分別測量竹竿的影子和金字塔的影子的長度,然後計算出竹竿長度與竹竿影子長度的比例,這個比例就是金字塔高度與金字塔影子的長度的比例。用這個比例和金字塔影長就可以計算出金字塔的高度。
2.關於數學的小知識
數學小知識

--------------------------------------------------------------------------------

數學符號的起源

數學除了記數以外,還需要一套數學符號來表示數和數、數和形的相互關系。數學符號的發明和使用比數字晚,但是數量多得多。現在常用的有200多個,初中數學書里就不下20多種。它們都有一段有趣的經歷。

例如加號曾經有好幾種,現在通用"+"號。

"+"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義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後都變成了"+"號。

"-"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簡寫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乘號曾經用過十幾種,現在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 ",最早是英國數學家赫銳奧特首創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 "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這個符號現在應用到 *** 論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斜起來寫,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最初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線)表示除。後來瑞士數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學》里,才根據群眾創造,正式將"÷"作為除號。

十六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用"="表示兩個量的差別。可是英國牛津大學數學、修辭學教授列考爾德覺得: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於是等於符號"="就從1540年開始使用起來。

1591年,法國數學家韋達在菱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才逐漸為人們接受。十七世紀德國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了"="號,他還在幾何學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於號"〉"和小於號"〈",是1631年英國著名代數學家赫銳奧特創用。至於≯""≮"、"≠"這三個符號的出現,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弧"{ }"和中括弧"[ ]"是代數創始人之一魏治德創造
3.數學趣味小知識 簡短的 20到50字左右
趣味數學小知識

數論部分:

1、沒有最大的質數。歐幾里得給出了優美而簡單的證明。

2、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個偶數都能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陳景潤的成果為:任何一個偶數都能表示成一個質數和不多於兩個質數的乘積之和。

3、費馬大定理:x的n次方+y的n次方=z的n次方,n>2時沒有整數解。歐拉證明了3和4,1995年被英國數學家

安德魯*懷爾斯

證明。

拓撲學部分:

1、多面體點面棱的關系:定點數+面數=棱數+2,笛卡爾提出,歐拉證明,也稱歐拉定理。

2、歐拉定理推論:可能只有5種正多面體,正四面體,正八面體,正六面體,正二十面體,正十二面體。

3、把空間翻過來,左手系的物體就能變成右手系的,通過克萊因瓶模擬,一節很好的頭腦體操,

摘自:/bbs2/ThreadDetailx?id=31900
4.數學小知識50字以上,200字以下
1、數學是無窮的科學. ——外爾(Weil)

2、問題是數學的心臟.—— 哈爾默斯(P.R.Halmos )

3、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 它就充滿著生命力, 而問題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展的終止或衰亡.—— 希爾伯特(Hilbert )

4、數學中的一些美麗定理具有這樣的特性: 它們極易從事實中歸納出來, 但證明卻隱藏的極深.——高斯 (Gauss)

5、數學是科學6、數學比喻: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號稱"悖論之父",他有四個數學悖論一直傳到今天。他曾講過一句名言:"大圓圈比小圓圈掌握的知識要多一點,但因為大圓圈的圓周比小圓圈的長,所以它與外界空白的接觸面也就比小圓圈大,因此更感到知識的不足,需要努力去學習"。

7、把數學當成一門語言學習,學會每一個術語的用法,熟悉每一個符號的意義

8、不要放過任何一道看上去很簡單的例題——他們往往並不那麼簡單,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識點。

9、會用數學公式,並不說明你會數學。

10、如果不是天才的話,想學數學就不要想玩游戲——你以為你做到了,其實你的數學水平並沒有和你通關的能力一起變高——其實可以時刻記住:學數學是你玩「生活」這個大游戲玩的更好!

的皇後,而數論是數學的皇後 ——高斯(Gauss)
5.關於數學的小知識
1,零

在很早的時候,以為「1」是「數字字元表」的開始,並且它進一步引出了2,3,4,5等其他數字。這些數字的作用是,對那些真實存在的物體,如蘋果、香蕉、梨等進行計數。直到後來,才學會,當盒子里邊已經沒有蘋果時,如何計數里邊的蘋果數。

2,數字系統

數字系統是一種處理「多少」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時代採用了各種不同的方法,從基本的「1,2,3,很多」延伸到今天所使用的高度復雜的十進製表示方法。

3,π

π是數學中最著名的數。忘記自然界中的所有其他常數也不會忘記它,π總是出現在名單中的第一個位置。如果數字也有奧斯卡獎,那麼π肯定每年都會得獎。

π或者pi,是圓周的周長和它的直徑的比值。它的值,即這兩個長度之間的比值,不取決於圓周的大小。無論圓周是大是小,π的值都是恆定不變的。π產生於圓周,但是在數學中它卻無處不在,甚至涉及那些和圓周毫不相關的地方。

4,代數

代數給了一種嶄新的解決間題的方式,一種「迴旋」的演年方法。這種「迴旋」是「反向思維」的。讓我們考慮一下這個問題,當給數字25加上17時,結果將是42。這是正向思維。這些數,需要做的只是把它們加起來。

但是,假如已經知道了答案42,並提出一個不同的問題,即現在想要知道的是什麼數和25相加得42。這里便需要用到反向思維。想要知道未知數x的值,它滿足等式25+x=42,然後,只需將42減去25便可知道答案。

5,函數

萊昂哈德·歐拉是瑞士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歐拉是第一個使用「函數」一詞來描述包含各種參數的表達式的人,例如:y = F(x),他是把微積分應用於物理學的先驅者之一。
6.數學小知識
1.、王菊珍的百分數

我國科學家王菊珍對待實驗失敗有句格言,叫做「幹下去還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幹便是100%的失敗。」

2、托爾斯泰的分數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在談到人的評價時,把人比作一個分數。他說:「一個人就好像一個分數,他的實際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對自己的估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則分數的值就越小。」

1、數學的本質在於它的自由. 康扥爾(Cantor)

2、在數學的領域中, 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 康扥爾(Cantor)

3、沒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無窮那樣深深的觸動人的情感, 很少有別的觀念能像無窮那樣激勵理智產生富有成果的思想, 然而也沒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無窮那樣需要加以闡明. 希爾伯特(Hilbert)

4、數學是無窮的科學. 赫爾曼外爾

5、問題是數學的心臟. P.R.Halmos

6、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 它就充滿著生命力, 而問題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展的終止或衰 亡. Hilbert

7、數學中的一些美麗定理具有這樣的特性: 它們極易從事實中歸納出來, 但證明卻隱藏的極深. 高斯

3、雷巴柯夫的常數與變數

俄國歷史學家雷巴柯夫在利用時間方面是這樣說的:「時間是個常數,但對勤奮者來說,是個『變數』。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小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59倍。」

二、用符號寫格言

4、華羅庚的減號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談到學習與探索時指出:「在學習中要敢於做減法,就是減去前人已經解決的部分,看看還有那些問題沒有解決,需要我們去探索解決。」

5、愛迪生的加號

大發明家愛迪生在談天才時用一個加號來描述,他說:「天才=1%的靈感+99%的血汗。」

6、季米特洛夫的正負號

著名的國際工人運動活動家季米特洛夫在評價一天的工作時說:「要利用時間,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麼,是『正號』還是『負號』,倘若是『+』,則進步;倘若是『-』,就得吸取教訓,採取措施。」

三、用公式寫的格言

7、愛因斯坦的公式

近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談成功的秘訣時,寫下一個公式:A=x+y+z。並解釋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的勞動,y代表正確的方法,Z代表少說空話。」

Ⅳ 如何有效地復習整理數學知識點

數學的邏輯性很強,知識往往分散在不同階段,學生對這些知識理解容易割裂。在階段學習的基礎上需對各領域內容進行系統整理與復習。整理與復習是要把平時相對獨立進行教學的知識,其中特別重要的是把帶有規律性的知識,以再現、整理、歸納等方法串聯起來,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溝通。它既不同於新授課,更不同於練習課。其基本任務就是整理知識,使之系統化、清晰化,並具有拓展性。
它的重要特點就是在系統原理的指導下,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使之形成一個較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有利於知識的系統化和對其內在聯系的把握,便於融合貫通,做到梳理——訓練——拓展,有序發展,真正提高復習的效果。
如何進行有效地復習與整理呢?
一、梳理歸納,溝通聯系,強化基礎
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創新能力的高樓必須建立在扎實的雙基基礎之上,只有具備扎實的數學基礎,學生才會出現創新的可能。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回顧與整理,使學生在平時學習的基礎上溝通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在回顧與整理時,應以雙基為基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整理知識,形成知識網路,體驗數學的系統性。
但是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必須注意兩個問題:一是由於小學生受到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的限制,學生所要整理、溝通的知識內容的切人點一定要小,做到小而精,提出的學習要求要明確,以便學生能更好地進行整理;二是在學生整理時,教師應適當給予一些幫助,學生的整理盡管是不完整或粗糙的,教師也應給予充分地評價,並結合學生的整理,取其精華概括出較合理的知識網路圖。
在平時的學習中,有些學生可能對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夠重視,有些學生則會在理解法則上有些模糊。對於易混淆的知識點,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事例進行理解,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同時對學生已能熟練記憶的基礎知識,再要求學生加強理解,弄清知識間的聯系,分清類似知識點的區別,從而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如果學生對鈍角的概念只是機械記憶,只記概念「大於90度,小於180度的角是鈍角」,沒有準確理解鈍角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會認為「鈍角大於90度」是正確的。對於商不變規律「被除數和除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零除外),商不變」。學生往往會把0除外忽視,還會影響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學習。
二、合理訓練,提高能力,發展思維
在回顧與整理的基礎上,需要通過合理的訓練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只有通過合理的訓練、反饋,才能暴露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同時訓練可以鍛煉學生如何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具體的數學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回顧與整理中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與技能,那麼在鞏固與應用環節的訓練中,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讓他們學會合理地應用已有知識和常見的解題策略來解決數學問題。鞏固與應用中的訓練應注重訓練量的合理,這就要求教師在訓練中精選習題,注重習題的創新性,同時適當加強訓練題的趣味性和生活味,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節學生心理。
從教學實踐來看,有時一些具有一定思維難度的數學題,也會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是平常教學,更是復習時很重要的教學手段:即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奮點,讓學生在復習時也有新鮮感,從而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投人到復習中,避免以往復習課那種沉悶的氣氛及面面俱到的「炒冷飯」般的復習方式。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思維活動是數學學科的特徵,任何數學教學活動都不能缺少思維活動,復習課同樣不例外。因此在復習的全過程中,教師必須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標,注重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高,在發展與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解題的靈活性與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解題的靈活性,可通過一題多解進行,例如在解決「5米長的鐵絲重250克,2500克的一捆鐵絲有多長?」時,學生可能會先求出每米鐵絲的重量再求這捆鐵絲的重量或先求出每克鐵絲的長度再求這捆鐵絲的長或根據重量比與長度之比求出鐵絲的長度。在這種一題多解的訓練中,讓學生體驗解題的靈活性,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同時,一題多解的訓練,還可培養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當某種思路受阻時,可以換一種思路來解決問題。此外教師要在課堂上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讓他們的想像得到充分的展現。讓學生提數學問題,解決生活實際的問題。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益
在復習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提高學習,而且一生受益。
總之,整理和復習課的形式要多樣化,運用多種方法和策略,揭示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並幫助學生掌握相關規律,認識事物的本質,達到整理有序和復習有效的目的,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思維能力、個性品質、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Ⅳ 數學知識講座內容

1. 二年級數學小知識講座
二年級數學小知識講座 1.小學數學知識整理
小學一年級 九九乘法口訣表。

學會基礎加減乘。小學二年級 完善乘法口訣表,學會除混合運算,基礎幾何圖形。

小學三年級 學會乘法交換律,幾何面積周長等,時間量及單位。路程計算,分配律,分數小數。

小學四年級 線角自然數整數,素因數梯形對稱,分數小數計算。小學五年級 分數小數乘除法,代數方程及平均,比較大小變換,圖形面積體積。

小學六年級 比例百分比概率,圓扇圓柱及圓錐。必背定義、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公式 S= a*a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公式 S= a*b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內角和:三角形的內角和=180度。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公式:V=abh 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公式:V=abh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公式:V=aaa 圓的周長=直徑*π 公式:L=πd=2πr 圓的面積=半徑*半徑*π 公式:S=πr2 圓柱的表(側)面積:圓柱的表(側)面積等於底面的周長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底面的周長乘高再加上兩頭的圓的面積。公式:S=ch+2s=ch+2πr2 圓柱的體積:圓柱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

公式:V=Sh 圓錐的體積=1/3底面*積高。公式:V=1/3Sh 分數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

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後再加減。分數的乘法則:用分子的積做分子,用分母的積做分母。

分數的除法則:除以一個數等於乘以這個數的倒數。讀懂理解會應用以下定義定理性質公式 一、算術方面1、加法交換律:兩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和不變。3、乘法交換律:兩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4、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三個數相乘,它們的積不變。5、乘法分配律: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

如:(2+4)*5=2*5+4*56、除法的性質: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數都得O。

簡便乘法:被乘數、乘數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參加運算,有幾個零都落下,添在積的末尾。7、么叫等式?等號左邊的數值與等號右邊的數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質: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等式仍然成立。8、什麼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麼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次 數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學會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計算。

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並計算。10、分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分的數,叫做分數。

11、分數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後再加減。

12、分數大小的比較:同分母的分數相比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異分母的分數相比較,先通分然後再比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數乘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14、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為分母。

15、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等於分數乘以這個整數的倒數。16、真分數: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

17、假分數: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於或等於1。

18、帶分數:把假分數寫成整數和真分數的形式,叫做帶分數。19、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20、一個數除以分數,等於這個數乘以分數的倒數。21、甲數除以乙數(0除外),等於甲數乘以乙數的倒數。

數量關系計算公式方面1、單價*數量=總價2、單產量*數量=總產量3、速度*時間=路程4、工效*時間=工作總量5、加數+加數=和 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被減數-減數=差 減數=被減數-差 被減數=減數+差 因數*因數=積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被除數÷除數=商 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有餘數的除法: 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一個數連續用兩個數除,可以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用它們的積去除這個數,結果不變。例:90÷5÷6=90÷(5*6)6、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噸=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1公頃=10000平方米。

1畝=666.666平方米。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7、什麼叫比:兩個數相除就叫做兩個數的比。

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8、什麼叫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6=9:189、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外項之積等於兩內項之積。10、解比例:。
2.小學二年級數學有哪些內容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

上冊目錄

1.長度單位

統一長度單位

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認識米 用米量

認識線段

畫線段

長度單位的合理選用

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1)加法

100以內的數的加法(不進位)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

兩位數加兩位數(練習課)

(2)減法

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

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

兩位數減兩位數(練習課)

用數學——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

用數學——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和

連加、連減

加減混合

綜合練習

簡單的兩步加減法應用題

整理和復習

3.角的初步認識

角的初步認識

直角的初步認識

銳角和鈍角

活動課——用三角尺拼角

4.表內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認識

乘法的初步認識(一)

乘法的初步認識(二)

(2)2~6的乘法口訣

5的乘法口訣

5的乘法口訣(練習課)

2、3、4的乘法口訣

乘加、乘減

6的乘法口訣

6的乘法口訣(練習課)

解決問題——懲罰和假發應用題的區別

整理和復習

5.觀察物體(一)

觀察物體

觀察立體圖形

觀察物體(練習課)

6.表內乘法(二)

7的乘法口訣

7的乘法口訣(練習課)

綜合練習(運用2~7的乘法口訣)

8的乘法口訣

8的乘法口訣(練習課)(一)

8的乘法口訣(練習課)(二)

用乘法解決問題

9的乘法口訣

9的乘法口訣(練習課)(一)

9的乘法口訣(練習課)(二)

乘法豎式

用數學(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乘法口訣表

整理和復習

量一量比一比

7.認識時間

認識時間(一)

認識時間(二)——用數學

認識時間(練習課)

8.數學廣角——搭配(一)

排列

組合

9.總復習

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的復習

表內乘法的復習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復習

觀察物體的復習

認識視角的復習
3.小學的數學知識點總結歸納
1、數與代數: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式與方程、比和比例。

2、空間與圖形:線與角、平面圖形、立體圖形、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3、統計與可能性:量的計量、統計、可能性。

4、實踐與綜合應用:探索規律、一般復合應用問題、典型應用問題、分數和百分數應用問題、比和比例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綜合應用問題。(5)數學課知識復盤擴展閱讀:整數1、整數的意義:…像-4,-3,-2,-1,0,1,2,3,…這樣的數叫整數。

2、自然數:我們在數物體的時候,用來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叫做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

3、計數單位 一(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都是計數單位。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這樣的計數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4、數位 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佔的位置叫做數位。

5、數的整除:整數a除以整數b(b≠0),除得的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我們就說a能被b整除,或者說b能整除a。如果數a能被數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數,b就叫做a的約數(或a的因數)。

倍數和約數是相互依存的。因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數,7是35的約數。

7、什麼叫比:兩個數相除就叫做兩個數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8、什麼叫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9、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外項之積等於兩內項之積。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解比例的依據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11、正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就叫做正比例關系。如:y/x=k(k一定)或kx=y12、反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就叫做反比例關系。

如:x*y=k(k一定)或k/x=y 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13、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後面添上百分號。其實,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只要把這個小數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14、把分數化成百分數,通常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再把小數化成百分數。

其實,把分數化成百分數,要先把分數化成小數後,再乘以100%就行了。把百分數化成分數,先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15、要學會把小數化成分數和把分數化成小數的化法。16、最大公因數:幾個數都能被同一個數一次性整除,這個數就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或幾個數公有的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約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最大公約數。)

17、互質數:公因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18、最小公倍數: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19、通分:把異分母分數的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數,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數)20、約分: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約分用最大公因數)21、最簡分數:分子、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分數計算到最後,得數必須化成最簡分數。

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能被2整,即能用2進行 約分。個位上是0或者5的數,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進行約分。

在約分時應注意利用。22、偶數和奇數:能被2整除的數叫做偶數。

不能被2整除的數叫做奇數。23、質數(素數):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24、合數: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8、利息=本金*利率*時間(時間一般以年或月為單位,應與利率的單位相對應)29、利率: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

一月的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30、自然數:用來表示物體個數的整數,叫做自然數。

0也是自然數。31、循環小數: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的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

32、一天的時間:一天有24小時,一小時60分,1分60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小學數學知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小學數學。
4.二年級的數學知識
二年上數學知識點整理 一、乘除法 1、加法與乘法的互換: 一道加法算式可以改寫成兩道乘法算式,因為交換兩個乘數的位置積不變。

如:5+5+5+5=5X4=4X5(這里有一些特殊情況如:3+3+3=3X3這樣的加法只能寫出一道乘法算式) 一道乘法算式可以改寫成兩道加法算式,因為一道乘法算式有兩種含義。 如:4X6=4+4+4+4+4+4(表示6個4相加) =6+6+6+6 (表示4個6相加) (這里也有一些特殊情況,如:5X5=5+5+5+5+5 這樣的乘法算式只能寫出一道加法算式。)

2、乘除法各部分名稱 5 X 6 = 30 乘數 乘號 乘數 等號 積 30 ÷ 5 = 6 被除數 除號 除數 等號 商 被除數=商*除數 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積÷一個乘數=另一個乘數 3、乘除法含義 3*2=6 2個3相加的和是6。 3的2倍是6。

3個2相加的和是6。 2的3倍是6。

6÷2=3 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 6裡面有2個3。

6是3的2倍。 把6每2個一份,可以分成3份。

6裡面有3個2。 6是2的3倍。

4、乘法口訣:根據一句口訣寫出兩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三四十二 4*3=12 表示3個4相加 3*4=12 表示4個3相加 12÷4=3 表示把12平均分成4分,每份是3. 12÷3=4 也就是12裡面有4個3. 表示把12每4個一份,分成了3分 也就是12裡面有3個4 乘除法算式的含義要根據題中所給的圖形表述,不能死記硬背。

5、乘除法應用題:能正確解答乘除法應用題:把幾個相同部分和在一起求總數的時候用乘法計算。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相等的小份就用除法計算。

6、乘除法算式互換:能進行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的相互改寫。在改寫的過程中,乘法算式中的積做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數,而乘法算式中的乘數則做除法算式中的除數和商。

30÷5=6 5*6=30 6*5=30 4*6=24 24÷4=6 24÷6=4 7、倍數問題:先找到關鍵的句子「 是 的 倍」。是前邊的是大數,是後邊的是小數。

也就是大數是小數的 倍。如果求大數就用乘法,求小數就用除法,求倍數也用除法。

(1)「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紅球有8個,白球有2個,紅球的個數是白球的幾倍?8÷2=4 (2)「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紅球有8個,白球的個數是紅球的2倍。白球有多少個?8*2=16(個) (3)「已知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用除法計算。

紅球有8個,是白球個數的2倍。白球有多少個?8÷2=4(個) 8、有餘數除法: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時候就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表示。

34÷5=6……4 讀作34除以5等於6餘4.其中4叫余數。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但是余數不一定比商小。

如:99÷10=9……9 10÷6=1……4 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除數=(被除數—余數)÷商 二、觀察物體 站在一個角度,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正面、上面、側面) 側面分左側和右側,在生活中左右兩側看到的物體是不同的。

一個正方體從正面、側面和上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能正確畫出不同方位看到的平面圖形。

三、方向與位置 1、生活中的方向 早晨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按照順時針方向依次是東南西北。(要求學生能在生活中找到這四個方向) 當你面向東時,你的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當你面向西時,你的後面是東,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當你面向北時,你的後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

當你面向南時,你的後面是北,左面是東右面是西。 2、圖紙中的方向:一般圖紙都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在圖紙上會有一個向上的箭頭標明北。在回答問題前先在圖紙上下左右四個方位標上北南西東四個字,然後再回答題中的問題。

如果圖紙中出現了其他方向的箭頭,請先找到北,並把北面轉向上,然後再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法找到其他方向,然後再回答問題。 四、時、分、秒 1、鍾面上的知識 鍾面上有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鍾面上時針走1大格是1時。 分針走1小格是1分,分針走1大格是5分。

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時針走1大格分針走1圈,1時=60分。

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1圈,1分=60秒 在1天當中,時針轉2圈,分針轉24圈。 2、我們學習過的計量單位有: 時間單位:1時=60分 1分=60秒 1日=24時 半小時=30分 1刻鍾=15分 1星期=7天 長度單位:1m=100cm 人民幣單位: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高級單位 低級單位 時 分 秒 M cm 元 角 分 3、單位名稱的轉換: 單名數 單名數:把高級單位轉換成低級單位*進率 把低級單位轉化成高級單位÷進率 3m=( )cm 想:1m=100cm 3m就是3個100cm, 100*3=300 所以3m=300cm 50角=( )元 想:10角=1元 50÷10=5,50角里有5個10角,所以50角=5元 單名數 復名數:單名數÷進率=高級單位……低級單位 130分=( )時( )分 想:60分=1時 130÷60=2……10 所以130分=1時10分 205cm=( )m( )cm 想:100cm=1m 205÷100=2……5 所以205cm=2m5cm 65分=( )角( )分 想:10分=1角 65÷10=6……5 所以65分=6角5分 復名數 單名數:高級單位*進率+低級單位 3時55分=( )分 想:1時=60分 3*60+55=235 所以3時55分=235分 2m9cm=( )cm 想:1m=100cm 2*100+9=209 所以2m9cm=209cm 3元4角=( )角 想:1元=10角 3*10+4=34 所以3。
5.小學數學學習經驗分享:小學生如何學好數學思維
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給予很多的幫助,對於人類經濟以及社會的進步也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因此學好數學對我們是至關重要的。而小學數學是我們數學學習的基礎,打好基礎有限的極為重要,下面來聽聽專家的意見吧。

低年級的家長朋友請注意—小朋友如何學好數學思維? 很多家長朋友問我,一、二年級的小孩子需要學數學思維嗎,需要上輔導班嗎,對他們來說是不是太難了?您有這樣的疑問並不奇怪,因為您還不了解一、二年級學的是什麼,心中自然有困惑。其實要解決這樣的疑問並不難,只要親身感受一下課堂,一個不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場所,一個啟迪智慧,培養興趣的好途徑。

其實,一、二年級的教學都是以故事、詩歌、謎語為載體來開展教學的,對孩子來說是在娛樂中學習,並沒有您想像中的枯燥、乏味。在各大教學點我們會陸續開辦免費的公益講座,希望您能多帶孩子來參加,解開心中的疑惑,了解和體會小學生的課堂。

小孩子要學習數學,究竟要怎麼做呢,家長朋友又該注意些什麼呢?其實,很簡單,任何階段的學習都有這樣的特點:反復練習。一遍是遠遠不夠的,溫故而知新嘛,更何況對於學的快又忘得快的小傢伙呢。

他們的耐性當然是不及成年人,一小會兒可能就厭煩了,這時候就要看家長朋友們的了,陪同他定時定點的學習有助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培養堅持不懈意志品質。這其中學習的形式應該是多樣化的,家長與孩子比賽呀,讓小朋友當老師作講解呀,或者一同作益智游戲呀。

家長朋友們對待小朋友一定要寬容,看到這您一定笑我,自己的孩子能不疼嗎。雖然如此,但我們的家長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高人一等,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態無可厚非,但不可急於求成,過分強求。

比如,您或許會要求您的孩子上課注意聽講,不要溜號,其實小朋友的心理、生理尚未發育完全,他不可能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這時只要老師抓准孩子精力、注意力集中的黃金時間段,把一堂課的主體內容講解透徹,其他時間孩子即使會有小小放鬆也不必緊張,不會影響他的學習效果與質量。 家長朋友要允許孩子們的小馬虎,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不是精密的實驗儀器,怎麼能夠不犯錯呢?關鍵是找出錯誤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斥責,如果是知識點沒掌握,必須要及時地與老師交流反饋,以便重新講解進而學習。

如果只是偶爾的失誤則可以通過適當的練習加強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再者,家長朋友一定不要拿別人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比,小孩子自尊心強,不要因激勵孩子,反而傷害了他。

只要他相對自己是有進步的,就要誇他,鼓勵他!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最後,我想對各位家長說,凡事順其自然,莫強求;如果孩子有興趣,就多學一些知識,重要的是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給他快樂的童年!! 12參與越多,收獲越多!你可能還感興趣的相關文章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在平面幾何學中,正方形是具有四條相等的邊和四個相等內角的多邊形。正方形是正多邊形的一種,即正四邊形。

若S為正方形的面積,C為正方形的周長,a為正方形的邊長,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S =a*a(即a的2次方或a的平方),或S=對角線*對角線÷2.不可錯過的原版數學啟蒙讀物:Mathstart第3級系列匯總三年級上冊數學應用題大全(138題)三年級數學應用題大全(72題)小學三年級數學應用題精選。
6.二年級數學學習內容有哪些
從課前、上課、作業、閱讀等幾個方面對二年級學生提出應重點培養的學習習慣方面的內容。

1、課前:

學生須將數學課本、課堂練習冊、演草本、學慣用具等准備好並擺放在課桌上;在老師指導下,合理組建學習小組,並復習與本節課有關的舊知識。

2、上課:

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邊聽邊想,分清重點、非重點;以一定速度默讀,邊讀邊思考;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回答問題要完整,學會完整地口述解題思路;能獨立思考問題,思考時有條理、有根據,敢於質疑問難;能用較准確的數學語言回答問題。小組內學會發揮集體智慧,理順總結探究過程,小組之間互提建議,在交流中互相學習。

3、作業:

先復習再作業,看清楚題目要求,弄懂題意;作業整潔,書寫工整、規范、美觀;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無抄襲現象;做作業要專心,不邊做邊玩;能按要求進行檢驗,掌握驗算的一般方法,中高年級做到自覺驗算,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合理地進行驗算。

4、閱讀:

閱讀有詳有略,有重點、非重點之分;根據自己的興趣有選擇地閱讀自己喜歡的數學課外讀物。養成自覺閱讀教科書和課外讀物的習慣;閱讀後同學之間能互相交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喜歡鑽研數學問題。

在實施中,每位數學老師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上、中、下三類,按照三個層次對他們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一個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對於後進生,教師要針對其不良的習慣,如,計算不仔細,讀題不認真,上課不聽講等做耐心細致的工作,多接觸、多輔導、多鼓勵他們,從改變不良的習慣入手,以養成良好的習慣為突破口,促進其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習成績的提高。

現從下面幾方面對二年級學生數學閱讀提出具體的要求:

二年級:

①會看懂課文中的註解、法則、結語,並能用准確的數學術語正確表達計算方法、解題思路。

②在閱讀過程中初步體驗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

③初步養成在閱讀課本後試做課後習題的習慣。

④在課堂上初步學會帶著問題閱讀課文,並學著針對自學提綱展開對例題的討論。

⑤初步學會默讀課文。

⑥初步培養克服學習中困難的意志。

Ⅵ 初中數學學習哪些知識簡要概括,便於記憶

以下內容純手打,望採納,謝謝

初中數學分為兩部分:幾何、代數

一、幾何
線、角、多邊形(三角形、四邊形等)、圓、全等、相似

二、代數實數

  1. 數與式:

    實數:有理數和無理數的統稱。

    整式:單項式和多項式的統稱。

    分式: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A/B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麼稱為分式。

    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a的代數式叫做二次根式。

  2. 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最高次數為1且兩邊都為整式的等式。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一元),並且未知數項的最高次數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是指含有兩個未知數(例如x和y),並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的方程。

  3. 函數:

    一次函數:一般形如y=kx+b(k,b是常數,k≠0)

    二次函數:一般地,自變數x和因變數y之間存在如下關系:一般式:y=ax2+bx+c(a≠0,a、b、c為常數),則稱y為x的二次函數。

    反比例函數:一般的,如果兩個變數x,y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示成(k為常數,k≠0,x≠0)

望採納,謝謝

Ⅶ 初三數學上冊課本知識點總結

課堂臨時報佛腳,不如 課前預習 好。其實任何學科都是一樣的,學習任何一門學科,勤奮都是最好的 學習 方法 ,沒有之一,書山有路勤為徑。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數學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三數學課本知識點

數學—函數

1、二次函數的三種表達式

一般式:y=ax^2+bx+c(a,b,c為常數,a≠0)

頂點式:y=a(x-h)^2+k[拋物線的頂點p(h,k)]

交點式:y=a(x-x?)(x-x?)[僅限於與x軸有交點a(x?,0)和b(x?,0)的拋物線]

註:在3種形式的互相轉化中,有如下關系:

h=-b/2ak=(4ac-b^2)/4ax?,x?=(-b±√b^2-4ac)/2a

2、二次函數的圖像

在數學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作出二次函數y=x^2的圖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數的圖像是一條拋物線。

iv.拋物線的性質

1.數學拋物線是軸對稱圖形。對稱軸為直線x=-b/2a。

數學對稱軸與拋物線唯一的交點為拋物線的頂點p。特別地,當b=0時,拋物線的對稱軸是y軸(即直線x=0)

2.拋物線有一個頂點p,坐標為:p(-b/2a,(4ac-b^2)/4a)當-b/2a=0時,p在y軸上;當δ=b^2-4ac=0時,p在x軸上。

3.數學二次項系數a決定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和大小。

當a>0時,拋物線向上開口;當a<0時,拋物線向下開口。|a|越大,則拋物線的開口越小。

4.一次項系數b和二次項系數a共同決定對稱軸的位置。

當a與b同號時(即ab>0),對稱軸在y軸左;

當a與b異號時(即ab<0),對稱軸在y軸右。

5.常數項c決定拋物線與y軸交點。

拋物線與y軸交於(0,c)

初三新學期數學知識點

一元一次方程:

①在一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指數是

1、這樣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或乘以或除以(不為0)一個代數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

去分母,移項,合並同類項,未知數系數化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組:兩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適合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組未知數的值,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中各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減消元法。

2、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不等式:

①用符號」=「號連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整式,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③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者除以一個正數,不等號方向不變。

④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兩邊都是整式,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未知數的次數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①關於同一個未知數的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這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組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組。

九年級數學 知識點歸納

一、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論:

1.定理: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2.推論:平行於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3.推論的逆定理:如果一條直線截三角形的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那麼這條線段平行於三角形的第三邊。

二、相似預備定理:

平行於三角形的一邊,並且和其他兩邊相交的直線,截得的三角形的三邊與原三角形三邊對應成比例。

三、相似三角形:

1.定義: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性質:(1)相似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對應線段(邊、高、中線、角平分線)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長比等於相似比,面積比等於相似比的平方。

說明:①等高三角形的面積比等於底之比,等底三角形的面積比等於高之比;②要注意兩個圖形元素的對應。

3.判定定理:

(1)兩角對應相等,兩三角形相似;

(2)兩邊對應成比例,且夾角相等,兩三角形相似;

(3)三邊對應成比例,兩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邊與另一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一條直角對應成比例,那麼這兩個直角三角形相似。

初三數學復習知識點

有理數、整式的加減、一元一次方程、圖形的初步認識。

(1)有理數:是初中數學的基礎內容,中考試題中分值約為3-6分,多以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的形式出現,難易度屬於簡單。

【考察內容】復數以及混合運算(期中、期末必考計算)數軸、相反數、絕對值和倒數(選擇、填空)。

(2)整式的加減:中考試題中分值約為4分,題型以選擇和填空題為主,難易度屬於易。

【考察內容】

①整式的概念和簡單的運算,主要是同類項的概念和化簡求值

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的幾何意義

③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分解因式。

(3)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一學習重點內容,主要學習內容有(歸納、 總結 、延伸)應用題思維、步驟、文字題,根據已知條件求未知。中考分值約為1-3分,題型主要以選擇和填空題為主,極少出現簡答題,難易度為易。

【考察內容】

①方程及方程解的概念

②根據題意列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題型:追擊、相遇、時間速度路程的關系、打折銷售、利潤公式。

(4)幾何:角和線段,為下冊學三角形打基礎

相交線和平行線、實數、平面直角坐標系、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和不等式組和資料庫的收集整理與描述。

(1)相交線和平行線:相交線和平行線是歷年中考中常見的考點。通常以填空,選擇題形式出現。分值為3-4分,難易度為易。

【考察內容】

①平行線的性質(公理)

②平行線的判別方法

③構造平行線,利用平行線的性質解決問題。

(2)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考試題中分值約為3-4分,題型以選擇,填空為主,難易度屬於易。

【考察內容】

①考察平面直角坐標系內點的坐標特徵

②函數自變數的取值范圍和球函數的值

③考察結合圖像對簡單實際問題中的函數關系進行分析。

(3)二元一次方程組:中考分值約為3-6分,題型主要以選擇,解答為主,難易度為中。

【考察內容】

①方程組的解法,解方程組

②根據題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經濟問題。

(4)不等式和不等式組:中考試題中分值約為3-8分,選擇,填空,解答題為主。

【考察內容:】

①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不等式(組)解集的數軸表示,不等式(組)的整數解等,題型以選擇,填空為主。

②列不等式(組)解決經濟問題,調配問題等,主要以解答題為主。

③留意不等式(組)和函數圖像的結合問題。

(5)資料庫的收集整理與描述

分值一般在6-10分,題型近幾年主要以解答題出現,偶爾以選擇填空出現。難易度為中。

初三數學上冊課本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九年級數學上冊重要知識點總結

★ 初三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 初三數學知識點上冊總結歸納

★ 九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歸納整理

★ 初三上冊數學知識點歸納

★ 九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歸納

★ 初中數學必備知識點總結初三數學上冊一二章知識點

★ 初三數學上學期學習總結

★ 九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

★ 初三上冊數學知識點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