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秋季養生小常識 秋季怎麼養肺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登高望遠的好時節。秋季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要以「不累」為標准。運動時間最好選在早晚,中午由於室外天氣仍然炎熱,要避免戶外活動
2. 立秋養生小常識 立秋怎麼吃才健康
秋天天氣逐漸變涼、陰長陽消。所以養生的關鍵在於「養收」,即吃些祛除燥氣、補氣潤肺、有益肝脾的食品,「少辛增酸」以保健康。
「少辛」指的是避免吃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食品。由於肺屬金,在金秋時節,肺氣較為旺盛,「少辛」的作用就是不讓肺氣過剩,以免傷及肝臟。立秋時節多食山楂、橄欖、葡萄、蘋果、柚子、石榴等酸味水果和蔬菜,對提高肝臟功能大有好處,避免肺氣傷肝。
很多人都有「秋瓜壞肚」的經歷,進入秋天以後,氣溫逐漸降低,如果大量吃生瓜果,會造成體內濕邪過盛,對脾胃產生不良的影響,引發腹部疼痛、腹瀉、痢疾等胃腸道疾病。
立秋過後可以適當食用一些有利於胃氣的「溫鮮」食物,使胃腸系統得以順利的運行。而適當地食用一些溫熱性質的新鮮瓜果有助於慢性胃腸道疾病的調養。另外,用餐時間也應有規律,並做到少量多飲,不沾煙酒,這對於增強胃腸的適應力很有好處。
3. 男人秋季養生小常識都有什麼
1、男人秋季養生小常識
1.1、鮮棗對付高壓工作
男性由於在工作、家庭以及社會中長期扮演承擔者的角色,因此長期處於高壓狀態,更需要補充營養。經常精神緊張的人,每天可吃3至5枚鮮棗,以補充維生素C,應付工作。
1.2、番茄保護前列腺
番茄紅素可清除前列腺中的自由基,保護前列腺組織。這種天然類胡蘿卜素主要存在於番茄、西瓜、葡萄柚等紅色食品中,一個成年人每天食用100―200克番茄,就能滿足身體對番茄紅素的需要,而熟番茄更容易被人體充分吸收。
1.3、呼吸新鮮空氣
新鮮空氣可以幫助血液暢行,促進肺活量和循環系統,是煥發精神活力和促進免疫系統的妙方。所以秋季要每天早晚半小時開窗通風,或經常到室外走走。
1.4、每天一個洋蔥
服用添加糖的洋蔥濃汁,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洋蔥中含有大量的天然抗生素,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白喉桿菌、痢疾桿菌、結核桿菌、大腸桿菌等都有殺滅和抑製作用。
男人秋季養生小常識
2、秋季養生吃什麼肉
2.1、豬肉:最補鐵的肉
豬肉肥瘦差別較大,肥肉中脂肪含量高,蛋白質含量少,多吃容易導致高血脂和肥胖等疾病;蛋白質大部分集中在瘦肉中,而且瘦肉中還含有血紅蛋白,可以起到補鐵的作用,能夠預防貧血。
2.2、羊肉:最滋補的肉
羊肉有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之功效,對氣喘、氣管炎、肺病及虛寒的病人相當有益。還能益腎壯陽,補虛抗寒,強健身體,是冬令的滋養食療珍品。
2.3、兔肉:蛋白質含量最高的肉
在所有的畜類肉里,兔肉算是蛋白質含量最高的了,高達70%;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卻很低,比我們常吃的豬肉要少19%。這也就意味著,如果那些「三高」人群想要滋補身體的話,兔肉絕對是個好選擇,而且在中醫看來,滋陰去火的兔肉特別適合放在秋冬季節來吃。
3、秋季養生進補吃什麼
3.1、黃芪
治療作用:黃者,色黃;芪者,長也。它是一種古老的中葯。產地在內蒙古、山西。黃芪的主要治療作用為補中益氣,固表止汗、托毒排膿、利水消腫四大功能。
男人秋季養生小常識
3.2、冬蟲草
治療作用:冬蟲草為菌科植物,主要產於雲南、甘肅、四川、青海、西藏五個省區,四十六個縣。它的功能為補肺益腎、止咳化痰止血。如老年人的氣管炎、肺氣虛、腎氣虛所引起的身體臟腑功能的失調,療效比較顯著。同時它還有降血脂的作用。
3.3、鹿茸
治療作用:鹿茸分為梅花鹿茸和馬鹿鹿茸,產地為吉林省雙陽縣,它有溫腎壯陽、補益精血和安胎的作用。可以治療陽虛所引起的四肢發涼、頭目眩暈、腰膝酸軟無力等症狀。對腎陽虛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用法:泡水、泡酒、燉肉或直接服用。
男人秋季養生補腎食譜
1、炒核桃仁
核桃仁10克,炒香嚼食。有補腎溫肺、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腎虛腰痛腳弱,或虛寒咳喘及便秘者。
2、杜仲腰
杜仲12克,煎煮過濾備用,豬腰一對,去內膜,切為腰花,用杜仲葯液做調料汁,加蔥姜食鹽爆炒後食用。有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的作用,適用於中老年人肝腎不足所致的腎虛腰痛、腰膝無力、頭暈耳鳴、高血壓。
3、鹿角膠粥
鹿角膠6克,粳米100克,將粳米煮成粥後,將鹿角膠打碎放入熱粥中溶解,加白糖適量。有補腎陽、益精血的作用,適用於腎陽不足,精血虛損所致的形體羸瘦、腰膝酸軟、疼痛、遺精陽痿等。
男人秋季養生小常識
4、枸杞豬腰粥
枸杞子10克,豬腎一個,粳米100克,蔥姜食鹽少許,同煮成粥。有益腎陰、補腎陽、固精強腰的作用,適用於腎虛勞損,陰陽俱虧所致的腰脊疼痛、腰膝酸軟、腿足痿弱、頭暈耳鳴等。
男人秋季養生的注意事項
1、防衰:多飲水多排尿
入秋天氣變冷,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氣潛藏體內的時候,所以秋季養生離不開「養收」二字。而具體到房事,就是「休心養性」。
2、防燥:朝鹽水晚蜂蜜
進入秋季以後空氣變得乾燥,中醫有「秋燥傷肺」之說,呼吸系統疾病如鼻炎、咽炎、支氣管炎、哮喘、支氣管擴張發病增高。
3、防膘:巧搭配攝粗糧
秋季氣候乾爽,汗液減少,睡眠時間增長,為了迎接寒冷的冬季,機體會積極地儲存脂肪,因此一不小心就會發胖。對於不少已經日漸發福的男子來說,體內脂肪的積累不僅有礙美觀,而且容易引起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等多種疾病,這對本身肥胖者來說更加危險。
4. 入秋後我們該如何養生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年有四季,每個季節的氣候都不同,所以,養生方法也不相同。初夏秋冬都有自己的養生之道,那麼關於秋季養生之道是什麼呢?秋季的養生不僅僅只是飲食,生活的每個細節都應該注意。現在我來教你幾種入秋後日常養生方法。
1.秋季養生之道—— 秋後蘿卜賽人參
秋冬季洗澡的時間不要太長、太勤,這樣會使皮膚表層的油脂失去保護,讓皮膚更加的乾燥瘙癢,導致表皮變弱,受到細菌和真菌的侵入,造成其他皮膚感染。建議盆浴時間20分鍾最好,淋浴的話3至5分鍾即可。很多人很喜歡熱水澡,但水溫過高會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讓毛細血管擴張,加劇皮膚的乾燥。建議洗澡水溫在24度至29度最佳。
7.秋季養生之道—— 穿衣注意保暖
一早一晚天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這是胃腸道的一種自然反應。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嚴實點。
8.秋季養生之道——要適當運動
金秋季節,秋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但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隨自然環境的變化處於“收”的階段,即陰精陽氣都處在收斂內養的狀態,故運動養生也要順應這一原則,也就是說不要做運動量太大的項目,以防汗液流失,陽氣傷耗。應根據人體的生理特點來選擇運動項目,如登山、慢跑、散步、做早操、練氣功等。隨著天氣逐漸轉冷,運動量可適當增加,在嚴冬來臨之前,體質會有明顯提高、大大增強抗寒耐凍的能力。
5. 男人秋季養生小常識
秋季的特點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所以,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主要。適宜食物
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
大米、小米、玉米、蕎麥、大麥、小麥、糯米、糙米、高粱、豆腐、豆漿、扁豆等;
2肉蛋奶的選擇
羊肉、牛肉、鴨肉、魚類、豬腰子、豬肺、鱉肉、烏骨雞、鮑魚、鱔魚、蛋類、奶類等;
3蔬菜的選擇
豆芽、菜花、菠菜、胡蘿卜、茄子、蓮藕、甘薯、馬鈴薯、山葯、芋艿、小白菜、萵苣、洋白菜、菱角、南瓜、百合、香菇等;
4水果的選擇
橘、柚、葡萄、柿子、梨、蘋果、香蕉、棗、山楂、草莓等;
5其它
栗子、胡桃、花生、芝麻、蜜蜂、枸杞子、白木耳、田螺等;
飲食禁忌
在秋季,應多食溫食,少食寒涼食之物,以保護頤養胃氣。如過食寒涼之品或生冷瓜果,會導致溫熱內蘊,毒素滯留體內,引起腹瀉、痢疾等,故有「秋瓜壞肚」之民諺。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尤其要注意。
1秋季忌食辛辣香燥的食物:蒜、蔥、生薑、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品,多食助燥傷陰,可以加重內熱,使燥邪侵犯人體。
2秋季忌食油膩煎炸的食物,如炸雞腿等,以為秋季食用後,難以消化,容易積於腸胃之內。加之脾胃功能較弱,食用油膩煎炸的食物會加重體內積滯之熱,不利於人體適應秋季乾燥的特性。
3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秋季是大部分水生植物收獲的季節,也是囊蚴最多的季節。如葧薺、菱角、茭白等,它們大都質白鮮脆,清涼爽口,吃起來味道很美,並有清熱解毒、開胃消食、化痰止咳等醫用功效。但是,生吃這些水生植物,極容易造成囊蟲的感染,使腸粘膜發炎、出血、水腫,甚至形成潰瘍,一般常伴有腹瀉、食慾不振;兒童感染後,會出現臉部浮腫、發育遲滯、智力減退等現象;少數情況嚴重者,可因衰竭或虛脫,導致死亡。
4秋季忌吃肥甘食物。中醫認為,秋季主肺氣,肺主辛味。如果肺氣太過,往往會導致肝氣抑鬱。秋燥易傷津液。因此,秋季在飲食方面,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主,忌吃肥甘食品。
備註:
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因此,秋季注意以下幾點:
1調理飲食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早起早睡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舒達陽氣。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適當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起床前適當多躺幾分鍾,舒展活動一下全身,對預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義。這類疾病在秋末冬初發病率極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這是因為在睡眠時血液在腦血管的流動速度變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3增強體力秋天氣候漸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過多,有意讓機體凍一凍,經受一些寒涼之氣的鍛煉,這也是增強機體對冬季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尤其要重視耐寒鍛煉,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4預防疾病秋末氣候轉涼,這個時期是中風和心肌梗死發病的高峰期,極容易導致猝死。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肺心病的人,對氣候的變化也很敏感,很容易導致復發、病情惡化。因此患有這類疾病的患者應特別注意提高警惕加強預防,家中應備有急救與治療葯品,以防萬一。
5預防秋燥秋天氣候乾燥,因而皮膚水分蒸發很快,故易造成皮膚乾裂、皺紋增多、咽喉燥痛、大便秘結等,因此秋天預防秋燥是重要的保健原則。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重視補充機體水分,要避免過勞和劇烈運動使津氣液耗損。為了防止皮膚乾燥可塗擦各種護膚霜,但應注意口唇乾裂不可擦甘油,更不可用舌頭經常舔口唇,否則會使口唇乾燥皸裂加重。
6慎食瓜果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於造成疫患,且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7適時進補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葯。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葯才能有益於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葯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鱉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葯配伍,則功效更佳。
8多飲湯水秋季空氣乾燥,把進補的物品製成糖水服用比較適宜。一般人宜用食補,即選擇新鮮的白菜、蘿卜、蓮藕等加入魚、肉等製成湯,如花生雞爪湯、蓮藕牛肉湯、菠菜豬肝湯、蘿卜排骨湯等。還可食用有利尿解熱作用的寒涼類水果,如蘋果、雪梨、柑橘、葧薺、葡萄等,可補充大量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秋季氣候乾燥,口渴感強,但不宜多飲含氣體的飲料,可選用胖大海加冰糖或白菊花加蜂蜜浸泡,頻頻飲服,既可補充體內水分,又可起保健治療作用。
6. 入秋後有哪些要注意的養生要點,「春捂秋凍」、「貼秋膘」等養生方式正確么
入秋後我們主要應該注意防止肺胃火,盡量多吃一些有益於清肺火的食物,比如說用冰糖水煮白梨等等,這些食物都有利於我們保養呼吸系統及肺部,清除秋燥給我們體內帶來的火氣,達到秋天養生的效果。至於」春捂秋凍」、「貼秋膘」也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我個人認為這更適合以前的環境養生,這兩句話具體代表以下兩個意思:
其實,我認為以上2點養生短語,很大程度上是根據我們以前的生活而總結來的,並不太適用於我們現在的生活,打個比方說,如果春天氣候變化比較大,那麼我們可以隨時的增減衣物,甚至可以直接買一件穿上,在冬天那就更不用說了,而且現在科技比較發達,很多衣服的保暖透氣性能特別好,一件衣服就可以適應大部分氣候。
7. 立秋怎麼養生 立秋養生小常識
立秋要防秋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結的人食用。要盡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立秋要養肺
立秋後,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於衰弱階段,而立秋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時可適當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另外,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立秋要祛暑降溫
立秋後,盡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有時暑氣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溫要繼續,不能有絲毫怠慢。
措施有三:首先,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一般來說,此類飲食能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因此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二是寒涼飲食要減少。經過一個長夏後,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弱,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例如:西瓜、梨、黃瓜、葡萄等,其性味寒涼,多食可能傷及脾胃,所以要少吃。三是飲食營養要加強。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於清淡。事實上,到了立秋可適當吃肉食,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能清暑熱,又可補益,可放心食用。
立秋後少吃秋瓜
立秋之後還要謹記「秋瓜壞肚」。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夏令大量食瓜雖不至於造成脾胃疾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後再大量生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立秋要預防感冒
立秋後,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會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發感冒等。專家提醒,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
有些朋友習慣於在家赤膊睡覺,再加上空調溫度設定太低,夜晚睡眠時寒氣侵體,體質下降,誘發感冒、肩頸疼痛等疾病。專家表示,立秋過後,天氣將逐漸轉涼,提醒廣大市民在居家環境中不宜24小時空調全開,尤其是夜間,盡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另外,出門當心淋雨,容易引起身體不適。提醒出門時最好隨身攜帶雨具,或備件衣物,以備不時之需。
立秋還須防治「空調病」
炎熱季節,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 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
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姜湯。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三是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 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易開空調。必要時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
立秋運動要適量
立秋後濕熱仍沒有完全消退,在這個時節進行健身鍛煉應該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過於劇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著點。相同的環境,相同的運動強度,中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要低於年輕人。受傷、受損、心腦血管意外等發生的可能性要遠遠大於年輕人。所以體力消耗過大的運動項目不適合中老年人。
像游泳、太極拳這些運動項目還是比較適合中老年人的。尤其是太極拳,柔中帶動,重心轉移的流暢有助於肌肉的協調和平衡的訓練,是很好的運動。注意運動前要有5至10分鍾的暖身運動,運動後也要有數分鍾的緩和運動。總之,這個季節進行運動要注意幾點:最好選擇一早、一晚進行鍛煉;太陽照射下不宜運動過久,以防體力消耗過大,暴曬灼傷皮膚;在高溫濕熱中不宜運動過於劇烈。
立秋起居要調養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具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因而著衣不宜太多,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易受涼感冒。
8. 秋季疾病預防 有哪些養生的小常識
1、調理脾胃
立秋之後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
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4、預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攝氏度至27攝氏度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5、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於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因此,入秋之後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2、皮膚病預防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濕潤,注意居室衛生,保持清潔,飲食均衡,多食用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遇到過敏情況要及時查找過敏原。
3、骨性關節炎預防
注意防寒保暖,均衡飲食,補充鈣、維生素;還要補充軟骨營養,抑制和消除骨關節炎症,使關節和機體免疫力得到提高,避免過分活動使關節勞累,採取散步、太極拳等運動,多用熱水泡腳。
(8)入秋養生小知識擴展閱讀:
適合秋季食用的食品有:
百合:有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和潤燥止咳的作用。
山葯:其特點是補而不滯,不熱不燥,不論男女老幼、有病無病、體健體弱,都適合食用。
白扁豆: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湯服,可消暑熱、化暑濕、健脾胃、增食慾。
藕:生藕能清熱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開胃益血。有「暑天宜生藕,秋涼宜熟藕,生食宜鮮嫩,熟食宜壯老」的說法。
黃鱔:入秋食鱔,不但補益力強,對人體血糖還有一定的調節作用,燒鱔段、清燉黃鱔、炒鱔絲、黃鱔粥等均可。
栗子:有健脾養胃、補腎壯骨的作用。
胡桃:能補腎固精、溫肺定喘,又能益氣養血、潤燥潤腸。
花生:深秋後花生成熟,用鮮花生仁研沫煮湯服或水煮食用,不宜炒吃。
紅棗:秋食紅棗,是滋陰潤燥、益肺補氣的清補食品,如能與銀耳、百合、山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苦瓜:苦瓜有清熱祛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的作用。
蓮藕:蓮藕味甘,性平,有消炎化淤、清熱解燥、止咳化痰之功效
此外,秋季還適合食用梨、荸薺、海蟄、胡蘿卜、薺菜、平菇、海帶、番茄、兔肉,進補則適宜用黃芪、人參、沙參、枸杞子、何首烏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秋季養生
9. 秋冬季節養生有什麼小常識
秋冬季如何養生?
1、養陰注意多喝水
乾燥的秋冬季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補水必不可少。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雖然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推薦每天多多飲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違反生理需求,就會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體必要量,細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脹,最壞的結果會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確的飲水量要根據個人每天的日常活動量進行調節,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飲用1.5~2L水。每次的飲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較粗心,天冷了沒有及時添加衣服;有的人為了漂亮,本來穿得就少,還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是胃腸道的一種自然反應,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嚴實點。
選擇冬裝的首要標准就是保暖。在眾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綸、腈綸、蠶絲、醋脂粘膠棉保暖性最高,而錦綸、丙綸、滌綸的導熱性較高,不太適合用於禦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織物和蠶絲含空氣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3、朝喝鹽水晚喝蜜
入秋後會經常覺得口渴,光喝白開水,不能抵禦秋燥。人體水分,很快會被蒸發或排泄出體外,所以,應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舉三得。
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利於降火益腎,保持大便通暢,改善腸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覺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溫開水調服,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此外,鹽水和蜂蜜水還有防止血壓升高的效果。
4、飲食注意預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卜、胡蘿卜。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
10. 分享一些秋天養生小知識
1、健康飲食
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
2、調理脾胃
立秋之後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3、預防秋乏
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但要注意循序漸進;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預防秋燥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乾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乾燥症」,比如皮膚乾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酸角、西番蓮、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