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保護生態文明方法
保護生態的文明方法:
1.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 次性筷子又稱「衛生筷」、「方便筷」,是人類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和社會服務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曾被視為一種文明標志。然而,現實表明,其所謂「衛生」和 「方便」不過是人們一種虛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與「折枝為筷」本質相同,與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眾多生產基地和繁瑣運送過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衛生,也不方便。它的生產,是一種野蠻的掠奪行為,一株生長了20年的大樹,僅能製成6000—8000雙筷子。我國每年生產一次性筷子1000萬箱,其中 600萬箱出口到日、韓等國。日本人發明了一次性筷子,卻不用自己國土上的森林生產,而且用後回收用於造紙等。我國森林覆蓋率不足日本的1/4,每年為生產一次性筷子減少森林蓄積200萬立方米。
2.拒絕過分包裝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買來的食品或其他物品往往有兩三層的包裝,有時多達四五層。十年前的調查就表明,我國人年均包裝物為lO公斤,全國每年包裝垃圾將近 1000萬噸,而且這個數字隨著經濟的增長而急劇增加。
生產包裝需要耗費大量的金屬、玻璃、紙張和塑料,這些包裝品一次性用完後卻變成了垃圾。美國食品包裝垃圾的重量是家庭垃圾的一半,用於包裝的開支與農民的純收入相等。非常遺憾的是我國廢棄物回收率很低。紙的回收率只有15%;塑料的回收率是9.6%;鋁罐的世界平均回收率是50%,我國是1%。這樣既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又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完全拒絕包裝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做到拒絕多重包裝,拒絕過分的和豪華的包裝,不買包裝豪華又繁縟的食物或其他用品。
3.使用一張紙的正反兩面就等於把一張紙變成兩張來用
4.盡量購買本地產品
記住,這並非支持地方保護。現代社會,生活消費品供給線路的延長,也開列出了一張長長的生態賬單。盡管運輸成本逐年下降,生活消費品從農場、牧區、工業園區等運送到大城市的超級市場直至消費者手中,還是移動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長的路程。
以美國為例,一般的美國食品從農田到餐桌平均要運行2000 公里;供應加利福尼亞的新鮮食品40%是遠距離運輸品,從加利福尼亞用貨車運送一棵萵苣到紐約消耗的能量是種植一棵萵苣所消耗能量的三倍。雖然在許多地方,街頭副食店、麵包坊仍占據很重要的地位,但現在這些小超市正讓位於所謂的特大超市。集中購物不僅增加了貨品運輸的距離,也增加了人們行走的距離。從這個意義上講,購買本地產品就是保護環境。在住所附近買東西。光顧那些小商販,他們讓我們的城市更加多姿多彩。
5.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熱水器,而不是電熱水器
直接的陽光是所有能源中最豐富、潔凈的一種。每年由於太陽照射而到達地面的能量相當於1990 年全世界所消耗能量數的6000倍以上。而且太陽能比其它能源分布更廣,所有有陽光照射的地方都可以利用太陽能。太陽能特別適於在水的沸點或低於沸點時供熱,新型建築物若注意用太陽能採暖和製冷,它對普通能源的需求將可以削減80%以上。太陽能的直接轉換可能成為未來世界能源系統的基石。太陽能經濟比目前以石油為基礎的經濟更強大、更穩定、更少污染。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廣泛應用太陽能是擺脫礦物燃料對其經濟和環境制約的惟一出路。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安裝使用太陽能熱水器。
6.使用節能型燈具
應該淘汰家中的白熾燈泡。最新節能照明產品——小型熒光燈比白熾燈效率高3倍,壽命長9倍,而且發出的光的亮度相當。雖表面上一個普通40瓦白熾燈泡比同樣亮度的8瓦節能燈管要便宜10-20元,但如果按每日照明5小時來計算,每盞節能燈每年可以節約70度電。
目前全世界使用著大約5 億個小型熒光燈。如果同時使用的話,節約的電能相當於28座大型火力發電廠的發電量——約2.8萬兆瓦。除此之外,使用節能燈還可通過減少耗電量減輕由能源使用導致的環境副作用。如氣候變化、酸雨和煤炭燃燒時產生鉛、砷等有毒金屬。同時,使用電能涉及發電、送電,用電以及大型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所有步驟都會產生廢物。據估計,在美國,一支節能型的小型熒光燈最終將少產生90公斤固體廢物。
7.簡化房屋裝修
近年,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裝修自己的房屋,並以此作為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種標志。殊不知,過度裝修房屋不但浪費了大量資源,同時也把健康殺手帶進了房間。
讓我們來看看在新裝修的房屋中存在哪些危害健康的隱患:氡氣——存在於建築材料中,誘發肺癌;石棉——強致癌物質,存在於防火材料、絕緣材料、水泥製品中;甲醛——常見的室內污染物,引起皮膚敏感、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存在於傢具黏合劑、海綿絕緣材料、牆面木鑲板中;揮發性有機物——苯等,存在於裝修材料、油漆、清漆和有機溶劑中,多具有較大的刺激性和毒性,能引起頭疼、過敏、肝臟受損,甚至導致癌症。此外,一些過度的裝修還會造成房屋承重過大、抗震性減弱、易燃燒、易引發火災等致命的缺陷。
8.盡量少使用手機或使用輻射小的手機
現實生活和科學實驗均證明,手機輻射污染對身體健康帶來的危害遠比想像中可怕。
人們長期攜帶和使用手機,會對手機輻射污染產生過敏現象,通常包括頭痛、頭暈、嘔吐、皮疹、身體虛弱、關節或肌肉疼痛、耳鳴、疲勞、呼吸困難、失眠、多夢和脫發等症狀。
手機輻射污染除了以上常見的過敏現象外,甚至還會導致更為嚴重的後果。美國行動電話協會研究發現,長期使用手機,除了易得細胞癌外,還會造成細胞基因死亡。手機掛在腰間,對腎臟、卵巢等器官會造成嚴重傷害。
雖然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移動通信工具,為了健康,我們應盡量少使用手機或使用輻射小的手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注意養成正確使用手機的好習慣,還可以防輻射,有利健康。比如:勿把手機掛在脖子上或腰間、通話時勿把手機緊貼耳朵、少煲「手機粥」、勿躲在牆角打電話、開機時遠離手機片刻、雨天盡量避免用手機打電話、在接通的瞬間讓手機遠離頭部等等。
9. 任何時候,都不要因物品免費而多取用,如廁所里的衛生紙,賓館里的熱水,自助餐店的食物
10.不隨意取土
我們都喜歡布滿綠樹、青草、野花的生機盎然的環境,而不喜歡溝壑縱橫,沒有生機的土地。各種植被生長都是依靠地表營養豐富的表層土,我們如果到路邊、山坡、草場等野地去挖土,不但破壞了原有的植被,而且帶走了表層土壤,就像在山體和草場上撕開了一條條的傷口,這些傷口在雨水和風力的沖刷下會越來越大,造成草場退化,嚴重的還會引起山地泥石流、滑坡等惡性生態事件。我國每年因為泥石流和滑坡損失達數億元,特別是公路和鐵路附近的泥石流和滑坡,每年造成幾百乃至上千人傷亡,損壞農田、鐵路和公路等設施,而這些與路邊、山坡上的植被破壞有直接關系。「千里長堤,潰於蟻穴」,我們應該避免哪怕是很小的破壞行為。
11.多用肥皂,少用洗滌劑
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鹼製成的。肥皂使用後排放出去時,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對來說,肥皂在生產和使用上,對環境的影響是輕微的。與肥皂相比,洗滌劑對環境的影響較大。合成洗滌劑的製造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廢水和廢氣,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鹽能刺激水藻的過分增長,水藻在死亡時會因其自身有機物質使水生態系統負荷過重,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等問題。被磷污染的水域含有供水藻生長的豐富肥料,水藻的過分生長又造成氧耗竭,以致水域里的魚蝦因為無力與水藻爭氧而死亡。被磷污染的江河湖海中,都會形成「死亡帶」。
12.不幹擾野生動物的自由生活
十幾年前,北京玉淵潭飛來一對疣鼻天鵝,美麗的大鳥是被這美妙的環境吸引,才從高空降落到粼粼碧波之上的。但正當它們優雅地游弋,水面上劃出兩道漣漪之時,突然一聲槍響打破了這詩畫般的意境,雪白的羽毛染上殷殷鮮血——一個貪婪的偷獵者打死了這對夫妻中的雄性,雌天鵝仰天長嘯,哀鳴而去。一個圓滿祥和的天鵝之家從此破鏡難圓。
由於人類的大規模獵殺,自然界中的野生動物已經越來越少,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已經被破壞殆盡,人類成了所有野生動物共同的天敵。因此,我們在動物眼中的形象有些恐怖。動物有腿能跑、有翅能飛、生性活潑,可謂「萬類霜天競自由」,可我們許多人往往貪婪、野蠻,見到自由的動物就想將其抓起來,甚至吃掉,表現出強烈的佔有欲。善待動物就是善待我們自己。
13.不吃田雞
田雞常被見利忘義之徒從水田中捕捉後到市場出賣,使之成為一些人的下酒菜。上小學,我們就明白青蛙是稻田衛士,一隻青蛙一個夏天可消滅害蟲上萬只。中國有一句農諺:「蛙滿塘,谷滿倉。」
另外,吃田雞有礙身體健康。蛙肉中常常寄生一種曼氏裂頭絛蟲,其幼蟲可隨著人們食用蛙肉而進入人體的軟組織和內臟,三周後便能發育成一米左右的成蟲,使寄主腹痛、嘔吐,軟組織發炎、溶解、壞死,嚴重的還能導致癱瘓或失明。另外,由於農田中施用了大量農葯,毒素在昆蟲體內聚集,蛙吃蟲後,又進一步將其富集於蛙體。據衛生部門測定:蛙肉內的有機磷含量是豬肉的31倍,農葯殘存物毒性大大超過豬肉,以致近年頻頻出現畸形蛙。
14.少使用發膠
臭氧層破壞是當前三大全球性環境問題之一,它直接影響著人類的身體健康與生物生長。導致臭氧層減少的原因,主要是排放至大氣中的一些氯氟烴物質 (CFC)。由於這類物質性質穩定、不易燃燒、易於貯存、無毒,價格又便宜,因此在許多行業中被廣泛使用。除在冰箱工業外,在氣溶膠工業中, CFC被作為噴霧、發泡產品的推進劑,而被廣泛地用於美容美發、消毒除蟲、清潔衛生、醫療醫葯、油漆裝潢、飲食、園藝等領域。我們平常使用的發膠就是一種氣溶膠製品。盡管相對來說,氣溶膠物質很容易被替代,但在其並沒有被完全替代之前,我們還應盡可能少使用發膠。
15.不寄或少寄賀卡
每年的新年來臨之際,大街小巷到處都在出售新年賀卡。用賀卡互表祝福本無可非議,卻帶來了相應的環境影響。統計數據表明,每製作4000 張賀卡就要砍掉一棵大樹,更不說印刷賀卡還要消耗油墨和能量,生產油墨和能量又要耗費資源,產生污染……若全國有1億人送賀卡,每人送2張,就要砍掉5萬棵樹。我國森林覆蓋率不到14%,人均佔有的森林蓄積量約8.5立方米,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1%。1998年長江特大洪災向我們警示:砍伐森林就會導致水土流失,洪水泛濫,野生動物滅絕。最終的受害者還是我們自己。
16.使用菜籃子或是布口袋
塑料袋之所以「糟糕」,是因為它大都由不可降解和再生的化學材料生產,處理這些塑料垃圾,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溫焚燒。據科學家測試,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 200年以上才會腐爛,並且嚴重 「謀害」土壤的生命力;而焚燒所產生的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則會造成大氣環境的污染。
塑料袋還沒有普及之前,市民總是習慣拎著菜籃子和挎著布袋子上菜場、商店。如今,這樣的「風景」已很少見了。使用菜籃子或是布口袋不僅更環保,而且你也在給自己節約開支。建議拒絕塑料袋,恢復既往的優良傳統。德國年輕人正以挎布袋購物為榮,讓我們也來追隨這種「綠色時尚」吧。
17.下次短途旅行時放棄坐飛機。僅從南京到杭州往返一次,每位乘客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高於一台冰箱一整年的排放量。
18.不穿野獸毛皮製作的服裝
有人說,每張野獸毛皮背後都可能是一樁謀殺案。這話聽似恐怖,但仔細琢磨,絕不過分。因為每頭野獸只有一張皮,「與虎謀皮」難道還能留得虎命嗎? 一些人追逐所謂的時尚(其實早已落伍),對野生生命卻冷漠無情。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女孩的母親買了件狐皮大衣,卻引起女兒傷心的聯想,因為書上說,母狐每年產約5—8隻幼狐。她便作了一幅畫,畫上有一群可憐巴巴的小狐狸張著大嘴向女孩哭訴:你媽媽為了穿狐皮大衣,把我們的媽媽殺了!後來,這幅畫被選入國際兒童環保繪畫比賽,組委會特為它印製了海報。海報上有一行醒目的大字:你的媽媽穿了一件狐皮大衣,100多隻小野獸卻失去了媽媽!
19.少用罐裝食品、飲品
世界范圍內日益膨脹的包裝消費,在飲料工業中表現得最為明顯。盡管在許多地方,自來水非常純凈且容易得到,但自來水的飲用量佔全部飲品量的比例逐年下降。美國人飲用的罐裝飲料比來自水龍頭的水還要多。消費者們正以日益上漲的速度飲用啤酒、汽水、瓶裝水和其他裝在一次性容器中的飲品。為了盛裝飲品每年製造和扔掉了至少2萬億個瓶子、罐頭盒、紙箱和塑料杯。美國是罐裝飲料的頭號消費者,美國以罐頭的形式扔掉的鋁幾乎比其他7個發達國家為各種目的所消耗的鋁還要多。在日本,製造飲料罐是增長最快的使用鋁的行業。包裝飲料和罐裝食品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資源。
20.不製作、購買動植物標本
標本採集製作是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興盛起來的一種認識生物、鑒別物種的手段,在生物學的研究、教學中有重要作用。但是,近年許多人在野外隨意大量捕鳥、扣蝶、拔草、採花……對研究對象構成了破壞。在自然生態環境完好、少數研究者只為研究目的採集標本時,採集標本對認識自然有益,也構不成對自然的破壞。如今,自然平衡已相當脆弱,大自然成了需要人類保護的對象,再隨意採集標本自然界已經難以承受。既然來到野外,就應當就地識別或拍照,看標本遠不如看活體效果好。一些商人以賺錢為目的,做其標本生意。把活的弄成死的,使無價之寶變成有價之貨,這對野生動物是又一種災難。一些大博物館、動物園有現成的標本栩栩如生,鼓勵大家盡可能到這些地方去觀摩,而不鼓勵自己去採集、製作和購買標本。
22.不鼓勵買動物放生
捕殺販賣野生動物是暴殄天物的作孽之舉,但買動物放生就算普度眾生了嗎?不是。一些好心人常在市場上買動物放生,以為救助了動物,卻被動物販子利用,使其變本加厲地不斷將自然界中原本自由的動物推向市場,大賺其錢。買贖放生者不了解這些動物的來源和該去之處,找個地方一放了之,任其自生自滅,這便出現了 「好心辦壞事」的結果。購買野生動物既違法、又變相鼓勵了動物販子捕捉動物,使動物從原來適宜生存之地妻離子散,又被天各一方地放到陌生之地,無食物、無棲所、無伴侶,或被天敵吃掉、或飢寒而死。這便是隨便買動物放生的惡果。一些長期人工飼養或非本地土生土長的動物更不宜貿然放生,這會加速被放生動物的死亡,或給本地生境帶來危害,如傳播疾病、生態失衡等。
23.不時嘗試一天遠離電腦、電視、手機等高科技產品的生活,除了省電,至少你的身體會少受到一天的電磁輻射。
24.做環保志願者
也許你認為關心環保、投入環保只是政府或環保團體的事,與你無關,那你就錯了。潔凈的空氣、幽雅的環境是我們共享的,每個人都應對環境保護盡一份義務。你也許會說自己不是環保專業,不懂環保知識,職業也和環保無關。這些都不是問題!只要你願意,來做環保志願者吧!你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參加環保宣傳、義務幫助環保組織工作,參加公益活動如籌款、植樹等等,你可以有很多選擇。做環保志願者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據報道,美國18歲以上的公民中有49%做過義務工作,每人平均每周義務工作4.2小時,相當於創造了2000億美元的價值。愛護環境,改善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
25.在房前屋後栽樹
一株有20 萬片葉子的山毛櫸每年可產生兩個人一年所需要的氧氣。樹木是我們的「綠色工廠」,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吸附粉塵、吸收有害氣體,如形成酸雨的二氧化硫等。此外,樹木還能吸納噪音,調節小氣候。據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為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的價值約為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的價值約為31200美元;涵養水源的價值約37500美元;為鳥類和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的價值約為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的價值約為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造價值約196000美元。所以,在房前屋後種樹既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又能起到樹木「綠色工廠」、「綠色衛士」的作用,保護我們的健康,又為我們提供納凉的場所。樹多了,鳥兒自然就會來。清晨伴著鳥鳴沐浴於晨光中,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一天都會有好心情。
26.垃圾分類回收
記者曾經聽到一個小故事,城裡的一些人將廢棄的葯瓶子不分類扔進垃圾桶,隨後這些不能回收的垃圾被倒在郊外,而旁邊就是農民的菜地,城裡人看著蔬菜旁邊的葯瓶子,問農民,「你吃這些菜嗎?」
「不吃,運給城裡人吃。」農民這樣回答。
惠普在公司大樓餐廳內分設藍色垃圾桶、橘色垃圾桶及電池回收盒,藍色垃圾桶用來丟棄剩飯、果皮等一般垃圾;橘色垃圾桶用來收集鋁罐、玻璃、金屬等資源垃圾。
從工業生態學的視角看,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是終將有一天可以使用的原料礦藏。混置為垃圾,分置為資源,許多垃圾因為沒有分揀而不能再利用。如果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對垃圾進行分類,可以大大降低這些成本,提高資源回收的價值。垃圾分類不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勢在必行。
27. 光照充足的情況下不開照明燈。
28.少用紙尿布
紙尿布的原料來自於樹木的纖維素,消耗著森林資源,製造過程中又要耗費大量的能源和水,其中一部分後來成為廢水。因此,大量生產紙尿布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另外,紙尿布用過丟棄後成為固體廢棄物,而且在掩埋時會產生污染問題(1/3 的紙尿布帶有排泄物,而且所有的紙尿布甚至一開始就含有病原體,即使加入少量氯化物消毒也無濟於事)。在美國,每個兒童在嬰兒期平均使用數千條紙尿布。在都市固體廢棄物中,又臟又臭的紙尿布佔了一大宗。美國每年用過的紙尿布已經多到「足以從地球到月球來回鋪上七趟」。我國傳統的育兒方式慣於用布尿布,這是一個好習慣,應該繼承發揚。
29.不追求計算機的快速更新換代
盡管信息技術被首推為「清潔工業」、「後工業」的代表,但它一定程度上也承襲了傳統工業的弊端。用來製作電腦「晶元」的硅需要相當高的純凈度,而硅凈化過程中需要浪費大量的原料和使用大量的有毒化學品。
由於新的高性能計算機的不斷涌現,許多舊型號的計算機被廢置。一般說來,一台PC 機在出廠12個月後就落伍了。在信息化程度很高的美國,已經有7000萬台舊PC機被束之高閣;我國現有的舊計算機也迅速增加;預計在今後10年中,全球還將有1.5億台計算機被淘汰。其實對許多使用者來說,舊計算機的性能完全夠用,沒必要過於跟時尚。如果你把每台計算機多用上一兩年,你就為節約資源、凈化環境做了貢獻。
30.支持有環保傾向的股票
31.生活工作在樓房四層以下的住戶或職員不使用或少使用電梯,更高層的人也可登樓梯,低層住戶登樓梯上下,既不會耽誤時間(想想等電梯時的煩躁吧),又鍛煉了身體,還節約了電能。
32.使用無鉛汽油
33.了解家鄉水體分布和污染狀況
34.支持環保募捐
35. 不將可以在電腦上查看操作的資料列印出來,以節約紙張。
36.及時舉報破壞環境和生態的行為
37.優先購買綠色產品
38.給鞋子重新釘個掌,而不是買雙新的。這么做既省錢還可以幫助街口的鞋匠維持生計。
39.夏天將空調溫度調高一度,冬天將空調調低一度
40.少駕私家車,盡量使用公共交通
41.時不時地提早一站下車。
42.在洗手打肥皂、洗澡打沐浴露、刷牙時把水龍頭關上
43.因為很難上街抗議,積極利用網路抗議環境污染事件!哪怕是來一句國罵!
44.更多地購買生態棉服裝
45.少使用紙杯
46.不要將電器置於待機狀態下,這會耗費不必要的電。
47.每天只吃相當於一個漢堡包的肉量,以協助延緩全球變暖
48.把廢舊電器拿到回收站
49.賣掉你的越野車
50.盡量使用淋浴,不使用熱水器,而採用太陽能
Ⅱ 寫十條保護環境、珍愛生命的建議
1、不濫砍濫伐樹木,不隨意毀壞自然資源;
2、盡量節約紙張,不把沒用完的筆記本隨意扔進垃圾筒筒;
3、隨手關緊關好水龍頭,一學浪費一滴自來水;
4、盡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5、不隨地亂扔垃圾,特別是廢舊電池及塑料袋;
6、不污染水資源,不把臟水、廢水和有毒物質倒入河中,保護水中小生命;
7、隨手關閉電源,人不在時不開啟電燈、電視等家用電器,盡量節約每一度電;
8、不濫捕濫殺野生動物,與動植物和諧相處。
9、關注生態環境關注環境質量、自然生態和能源資源狀況,了解政府和企業發布的生態環境信息,學習生態環境科學、法律法規和政策、環境健康風險防範等方面知識,樹立良好的生態價值觀,提升自身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生態文明素養。
10、節約能源資源:合理設定空調溫度,夏季不低於26度,冬季不高於20度,及時關閉電器電源,多走樓梯少乘電梯,人走關燈,一水多用,節約用紙,按需點餐不浪費。
11、踐行綠色消費:優先選擇綠色產品,盡量購買耐用品,少購買使用一次性用品和過度包裝商品,不跟風購買更新換代快的電子產品,外出自帶購物袋、水杯等,閑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贈。
12、選擇低碳出行:優先步行、騎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家庭用車優先選擇新能源汽車或節能型汽車。
Ⅲ 什麼是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指的是: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生態文明建設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後人「乘涼」而「種樹」,就是不給後人留下遺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
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
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十八大報告第三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中指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十八大報告第八部分強調:「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
Ⅳ 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之後人類應對生態危機的唯一正確選擇,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更高階段。中共十七大首次將「生態文明」寫進黨的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上升為國家意志。這一戰略的實施,確立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地位,從生態文明領域邁上道德高地。在人類文明演進的轉折點,如何汲取發達國家工業化歷程中的經驗和教訓,走出一條以生態文明和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符合科學發展和中國國情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我們亟需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
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
人類在漫長的發展歷史中,憑借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燦爛的文明。不考慮私有財產、階級分化和國家制度,僅從人與自然的關系分析,隨著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由被動接受、初步探索、過度征服到和諧共處,人類文明大體上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的階段,現在開始向生態文明的階段邁進。
生態文明是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時期,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目前認識的最高境界。21世紀人類開始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勞動力素質提高和管理模式改進,全世界各國政府對保護地球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達成共識,標志著生態文明時代的開始。生態文明是一個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系統,是建立在知識、教育、科技高度發達和人的全面發展基礎上的文明,強調自然界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石,明確人類社會必須在生態基礎上與自然界相互作用、共同發展。生態文明不僅吸收人類以前的先進文明成果,也深刻反思工業文明犧牲環境的高成本代價。為此,生態文明也可稱作「綠色文明」。
建設生態文明的基本途徑
建設生態文明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辯證統一的過程。近些年,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已經逐步探索出相對完整或明晰的實踐途徑,但是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更具前瞻性、世界性的文明形態,面臨著許多有待開拓、創新的領域,包括思想觀念、戰略規劃、體制機制、產業發展等方面。
(一)建設生態文明首先要確立科學的價值觀、財富觀和消費觀
生態文明是一種全新的思想觀念。生態文明的價值觀認為不僅人是主體、有價值;自然也是主體、也有價值。人類、自然共同作為宇宙的成員,具有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的運行軌跡,人類企圖違背自然規律改變它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因此,生態文明的價值觀念已成為21世紀的先進理念和主流倫理。
生態文明的財富觀認為農業文明是以土地資產為主流的財富觀,工業文明是以有形和無形資本為主流的財富觀,而生態文明則是要求以綠色財富為主流的財富觀。綠色財富是指以資源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安全為前提,有利於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財富,具有生態性、和諧性、安全性、節約性和可持續性的特徵。比如,新鮮的空氣、潔凈的水、綠色的食品、宜居的環境,森林、濕地、草原等都是巨大的財富。按照世界銀行衡量的新標准,綠色財富包括綠色人造資本、綠色自然資本和綠色人力資本:如環保節能建築物、環保型交通工具是綠色人造資本;山清水秀、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是綠色自然資本;德才兼備、有創新意識,受過良好的綠色教育,具備生態環保人格的綠色人才稱為綠色人力資本。
生態文明的消費觀認為工業文明時代的生活方式是以物質主義為原則、以高消費為特徵。生態文明的消費觀則要求擴大「綠色文明」發展空間,倡導綠色消費。綠色消費要求消費無污染、質量好、有利於人類身心健康的產品,提供節能、環保、健康、安全、舒適的服務;要求轉變消費觀念、優化消費結構,形成生產、消費的良性循環;鼓勵人們更加關注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努力建設綠色家園。
(二)建設生態文明要進行系統的戰略規劃和設計
近年來,我國在黃土高原的綜合治理、青藏高原的生態保護、中部和東部的工業污染治理、熱帶生態和海洋生態的保護等方面,已啟動了一系列生態工程建設的有益探索;但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重大工程,仍需在發展方式、戰略布局、開發保護等戰略層面作出系統的規劃和設計。
發展方式主要是實現兩大轉變,即由高碳發展方式向低碳發展方式轉變,由粗放擴張的發展方式向集約環保的發展方式轉變。
一是應當創造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這是因為消費慾望的貪婪膨脹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不管貧富貴賤,人人都必須共同承受,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要求我們必須實施一系列在保護中有序開發自然資源和促進適度消費的戰略舉措。特別是中國生存著世界五分之一的人類,其發展方式和消費方式只能從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不可能去趕超美國。
二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總體水平和可支配財力,盡快健全城鄉統一的低標准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基本醫療、基本養老、免費義務教育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失業、醫療、養老、教育、住房等項目的保障力度。
三是充分發揮人力資本對資源環境的替代作用。將中國龐大的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優勢,全面提高國民素質。要淡化官本位觀念,優化創業環境,鼓勵千千萬萬優秀人才到基層、到企業去創造財富,特別是創造綠色財富;應當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制定提升我國人力資本優勢的戰略規劃,進一步加強對基礎性人力資本的投入,特別是對幼兒和青少年等基礎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投入,堅決革除應試教育的各種弊端;通過減免稅等措施,鼓勵企業和社會增加對各類人力資本的投入,逐步形成個人、企業、社會和政府共同參與、分別投入、各得其所的人力資本投資機制。
四是促進城市對農村人口的吸納與農村資源的佔有相協調,走集約式城鎮化道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進,對資源、環境構成巨大壓力。應該從13億人口的國情出發,結合人口發展趨勢制定科學的、合理的城鎮化政策;採取嚴格而系統的措施,扭轉盲目擴張、千城一面的建設格局,特別是各城市進行建設規劃時,應科學預測人口變化趨勢,合理控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留出彈性較大的生態用地規模,形成星羅棋布的中小城市群,使城市建設在綠色環境中,以便應對將來人口總量變化,確保城市對農村人口的吸納與農村資源的佔用同步協調推進,真正形成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格局。惠州、株洲、貴陽、徐州、唐山和北海等城市在這方面的經驗值得認真總結和推廣。
戰略布局主要是對國土(包括海洋)空間作出准確的定位和科學的布局。
當前最重要的是盡快制定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並確立其法律地位,這是現有區域發展戰略的豐富和深化,是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百年大計,更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舉措。
在國家和省級層面制定主體功能區規劃,有利於保護資源環境和生態環境,按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維護未來15億人口的生態安全;有利於逐步縮小地區之間生活水平、福利水平的差距,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發展成果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應區分輕重緩急,重點突破。按照服從中央大局和地方發展的原則,一是優先編制和公布國家層面的主體功能區規劃;二是四類主體功能區中,優先開展禁止和限制開發區規劃工作;三是先行提高人口素質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並從空間的層次性、管理的有效性、運作的協作性以及健全法制體系等層面,正確處理好主體功能區規劃與其他規劃的關系,科學構建「部門分工與協作」的國土及城鄉空間管理框架。根據功能區的屬性,分類指導,制定切實可行的有關科學發展的綜合評價體系和考核辦法。
開發保護主要是保護好我國13億人口以至今後15億人口賴以生存的生態安全。
資源合理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是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如西部地區作為我國資源最豐富的地區,蘊藏天然氣、煤炭等多種資源;但是,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地區,位於內陸乾旱半乾旱地區、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制約西部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在國家制定生態資源補償政策的同時,可通過建設新型生態工業園區的模式,探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新途徑。生態工業園區是一種依據循環經濟理論和工業生態學原理設計的新型工業組織形態,遵從循環經濟的減量化(Rece)、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的3R原則,表現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經濟增長方式,通過廢物交換、循環利用、清潔生產等手段實現污染物「零排放」。
(三)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
一是建立決策咨詢體制。建議黨中央、國務院設立國家戰略咨詢委員會,把精力充沛、從政經驗豐富的部分領導幹部、著名專家學者組織起來,履行為黨中央、國務院就國家發展的戰略進行系統咨詢、研究和設計的職能,協調國家各種規劃之間的關系。
二是建立生態、資源、環境三大補償機制。建立以財政轉移為主要手段的生態、資源、環境三大補償機制。我國目前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融合自然的經濟政策,使用生態資源獲益方不必承擔生態環境惡化的責任,環境保護者沒有必要的經濟激勵。生態、資源、環境三大補償機制是重新調整各利益相關者生態、經濟成本與收益的必要措施,按照破壞者付費、使用者付費、受益方付費等原則,率先在森林、礦產資源開發、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自然保護區、重點流域及區域生態功能區等關鍵領域建立補償機制。積極推行市場化生態補償,在政府的引導下實現生態保護者與生態受益者之間自願協商的補償機制,積極探索資源使用權、排污權交易等市場化的補償模式;著重培育資源市場、開放生產要素市場,使資源資本化、生態資本化,促使環境要素的價格真正反映其稀缺程度。
三是建立區域統籌協調發展機制。構建區域管理的制度基礎,包括完善統籌區域發展的管理機構與組織,明確統籌區域發展規劃,規范統籌區域發展政策,統籌區域發展決策程序,確定不同類型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標准,有針對性地指導與評價各地生態文明建設。
發展綠色產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
發展綠色產業是保護和利用生態資源的戰略抉擇,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更是中國十幾億人口幸福指數得以提高的重要保證。
當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引起全世界有識之士的深刻反思,這是一件壞事,但也是一次難逢的重大機遇。可以肯定地說,全世界正在孕育著一場新能源、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環保技術為主要特徵的新的科技革命,或者叫綠色革命。因此,發展綠色產業無疑是引領世界潮流的朝陽產業,也是中華民族實現文明復興的科學跨越之路。
這些基礎工程包括:
(一)加強新能源開發與利用
(二)發展節能減排新技術、新產品
(三)發展高效優質綠色農業
(四)發展綠色旅遊等生態服務業
(五)發展生物工程
建設生態文明的政策體系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成功與否關鍵在於政治層面,在於中央決策層和地方領導層的意志和政策。需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生態觀;加強法制建設;重視生態行政建設;推進生態民主建設,並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教育、行政等各種手段,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節能減排,最終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環境。
Ⅳ 生態文明小知識內容有哪些
生態文明小知識內容:
1.關注環境質量、自然生態和能源資源狀況,積極傳播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理念,參加各類環保志願服務活動。
2.踐行綠色消費,優先選擇綠色產品和清潔能源,盡量購買耐用品,少購買使用一次性用品和過度包裝商品,不跟風購買更新換代快的電子產品。
3.堅持綠色出行,提倡步行、騎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家庭用車優先選擇新能源汽車或節能汽車,不開尾氣不達標的機動車輛上路行駛。
4.呵護自然生態,不破壞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不購買使用珍稀野生動植物製品,拒絕食用珍稀野生動植物。
Ⅵ 聯系實際談談我們怎樣建設生態文明
1、積極宣傳生態文明知識,提高全社會生態意識:要在全社會積極倡導和宣傳生態文明,要通過各種媒體,採取多種多樣的宣傳方式告訴廣大民眾,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們健康成長的物質條件和可靠保證,有益於人類的身心健康。
2、節約資源:減少對礦產、森林、水等資源的開發,使生態環境得到有力保護。
3、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比如人口與經濟的關系,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等,作為領導者或是執行者都要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只有各個方面均衡發展,才可以建設好生態文明。
建設生態文明的意義
生態文明建設關系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行,將產生變革性力量。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發展,改變傳統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使資源、生產、消費等要素相匹配相適應,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根本之策。
生態文明建設關系黨的使命宗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共產黨的奮斗目標。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干凈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生態環境等要求越來越高,只有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建設美麗新中國。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牢固樹立建設生態文明的四個自信、人民網-建設生態文明 打造美麗中國
Ⅶ 什麼是生態文明
試從人與自然的關系論述可持續發展戰略與建設生態文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唯物辯證法看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我們面對的現實世界,就是由人類社會和自然界雙方組成的矛盾統一體,兩者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人與自然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人由自然脫胎而來,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的存在和發展,一刻也離不開自然,必然要通過生產勞動同自然進行物質、能量的交換。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現在的自然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自然,而是到處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記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滲透越來越密切。人與自然之間客觀上形成的依存鏈、關聯鏈和滲透鏈,必然要求人類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推動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自覺地接受社會規律的支配,同樣要自覺地接受自然規律的支配,促進自然與社會的穩定和同步進化,推動自然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另一方面,人與自然之間又是相互對立的。人類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總是要不斷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狀態,並改變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復到自然狀態。人與自然之間這種否定與反否定,改變與反改變的關系,實際上就是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如果對這兩種「作用」的關系處理得不好,特別是自然對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發性,這種自發性極易造成人與自然之間失衡。此外,由於人類改造自然的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具有雙重性,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如果人類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自然規律,恰當地把握住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就能不斷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強人類對自然的適應能力,提高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對自然界更深層次的本質聯系尚未認識到,人類與自然一定層次上的某種聯系尚未把握住的情況下,改造自然,其結果要麼自然內部的平衡被破壞,要麼人類社會的平衡被破壞,要麼人與自然的關系被破壞,因而受自然的報復也就在所難免。恩格斯曾就此告誡過人們 「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恩格斯還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變成沙漠為例論證了自己的觀點。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協調發展關系,實現人類與自然界關系的全面、協調發展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首先必須確立大自然觀。現代意義上的自然觀,真正視人類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整體,從整體上把握住規律,並以此作為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礎。其次,必須走出「人類中心」的誤區,建立人與自然全面和諧共處和協調發展的關系。科學證明人類不過是眾多生物種類中的一種,人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萬物的尺度,同時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類的認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況且人類的認識正確與否、能否得到完善和發展,一點也不能離開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動(即實踐),尤其是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更是離不開人與自然的聯系,在當今世界變革的大潮中,新出現的諸如「大科技觀」、「持續發展觀」、「生態價值觀」等等,就是對「人類中心論」的否定。其三,必須全方位的探討自然的價值。不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從自然中獲取有利於人類發展的使用價值;同時要善待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要樹立大價值觀念,即在評價一切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時,不僅要考慮其經濟價值,而且要考慮其生態價值;不僅要考慮眼前價值,而且要考慮長遠價值;不僅要考慮從自然中所得,還要考慮如何回報自然等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協調發展。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內涵和本質和諧是指系統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間配合得勻稱和得當。一個生態系統,尤論是在全球、地區,還是局部區域,都是復雜的牛物群落與所處的環境(包括水、大氣、土、岩石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對穩定又有自組織功能的一個系統,水是其中最活躍、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在潤澤萬物的同時,水又以其自身的豐枯規律、動力特性,影響著整個自然界的演進和變化。生態系統所有生命要素因水而生,依水而存,對水的量變和質變十分敏感。興水利、除水害,人類社會在與水的相依相伴中,在與水的抗爭中,得到了繁衍和發展。在治水中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已經成為人類持續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任務。所謂治水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指以人為本,堅持人與自然關系的平衡與協調。在整個流域生態系統的框架下,處理好人類活動與水利水害的關系,合理地趨利避害,正確對待洪水、乾旱等自然災害,降低水污染等人為災害,在將水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承受的同時,盡可能降低人類活動對水體循環的干擾,減少人對水的侵害;處理好人類取用水與自然界其他用水的關系,將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控制在能夠保持水體基本功能、水資源可以持續利用的狀態,使水在為人類造福的同時,能夠為整個自然界造福。在治水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反映出價值取向的變化。由「以人為中心」和人控制自然、統治自然的價值理念,轉變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共同進步。在治水中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體現了思維方式的變化。由孤立的、單目標的思維模式,轉變為系統的、全面的、辯證的思維模式,由以往的經濟增長為唯一目標,轉變為經濟增長與生態系統保護相協調,統籌考慮各種利弊得失,在改造自然滿足人類需要的同時,約束人類自身的行為,兼顧自然界的和諧與穩定。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涉及治水的方方面面,從思路、對策、措施,到規劃、設計、管理,都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創新。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階段的必由之路,是人類總結經驗教訓後的必然選擇在工業革命之前的漫長歷史中,生產力水平相對較低,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較小,人與自然保持著相對和諧的狀態。在哲學上,強調「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為」 的相通、相類和統一的觀點。莊子認為,「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與天本來合一;孔子提倡「天命論」,把「天命」奉為萬物的主宰,要人們「尊天命」「畏天命」;老子主張 「自然無為」,認為人在自然和社會面前是無能為力的。這種樸素的「天人合一」的觀點,造成了中國占代一種人與自然親近和諧的關系。在對待洪水方面,「擇丘陵而處之」「順水所向,遷城邑以避之」進行避洪,「疏九河」進行分洪,在大河兩旁留出足夠空間使水「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寬緩而不迫」進行行蓄洪,這些都足這種思想的反映。在水土資源開發上,先秦時期,強調「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不樹者無槨」,對於保護植被、植樹育林等起到很好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的急劇增加,人類經驗和知識的積累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工業革命以後,人類改造自然、影響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人定勝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強,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肆無忌憚地掠奪式開發利用,同時把自然界看成是一個無底的垃圾箱,毫無顧忌地向其中排放廢水、廢渣、廢氣。近幾十年來,我國「改天換地」行動空前,為了負載過多的人口,爭取更多的空間,生產足夠的糧食,人們侵佔河灘,圍湖造田,毀林(草)開荒;為了滿足快速增長的用水需求,人們建起一個又—個蓄引提工程,可以讓黃河斷流,讓海河乾涸,把地下含水層疏干,利用每一滴水;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污水、廢水不經處理,隨意排人江河湖泊。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指出,人類可以通過改變自然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但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記住,人類統治自然界決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日益深人人心的今天,面對我國水資源領域存在的種種問題,由「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轉變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成為治水實踐的必然選擇。當然,這種選擇不是遙遠過去的簡單重復和回歸,而是全面的發展和升華,是基於對治水規律更深的理解和把握,是基於對可持續發展的追求和渴望。三、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必須在治水中把堅持尊重自然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緊密結合起來,走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路子日月運轉不止,江河奔流不息,大自然有其自身運行的規律;人類取水、用水、排水,水進入了人類社會,治水活動又需要遵循社會規律。只有在治水實踐中不斷發現規律、認識規律,並遵循規律、利用規律,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1.在整個流域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的框架下,統籌考慮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的對策流域是水資源的載體,任何河流、湖泊等水體都與其所在的流域休戚相關。健康的河流、湖泊必須有健康的流域生態系統作為基礎和支撐。治水實踐不能就水論水,要從整個流域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的框架下,考慮水資源問題的解決。流域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既包括湖泊、河流、濕地等水生態系統,也包括森林、草地、農田等陸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和恢復。主要是指對流域內的水、土地、濕地、植被等自然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限制或消除引起生態系統退化的各種干擾,實現水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流域內植被、濕地等保護和修復,對於緩解洪澇、乾旱災害,減輕土壤流失和水污染問題將發揮一定作用。從水文學的角度看,森林植被及其下面的土壤,就像海綿一樣,當降雨發生時,可以吸納一定數量的雨水(洪水),然後逐漸釋放出來,流人河流或滲入地下含水層。如果森林植被遭到破壞,土壤涵養水源的能力減弱,雨水匯人河流的速度加快,對於我國降雨在時間上分布極不均勻的現實而言,這無疑加重了汛期洪水和非汛期乾旱缺水的程度。另外,植被的退化,也將使土壤受到雨水侵蝕的程度加重,增加了江河湖庫的淤積,加重了洪災,也對水資源開發利用造成不利影響。濕地具有類似的作用,在雨季涵養洪水,在旱季可以逐步利用。有研究表明,流域每增加1%的濕地面積,河流的洪峰就會減少近4%。同時,植被、沼澤和其他形式的濕地,可以自然地過濾水流中的污染物和過量養料,阻滯沉澱物,提高水體的抗污染能力。近幾年,在植被恢復中,強調利用自然規律,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結合局部的人工措施,許多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實踐表明,一些退化土地封育三五年後,植被的覆蓋度可大於0.6。對於大規模的退耕還林 (草)、封山禁牧、退牧還草等生態修復工程,雖然可以從大的區域范圍內考慮其經濟效益問題,但是必須從長計議,解決好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問題,建立良性發展機制。通過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淤地壩、坡改梯、小水窖、集雨水櫃等措施,建設一定數量的高標准農田,解決農民吃糧和發展問題;通過發展人工草地灌溉的「牧區水利」,解決休牧、禁牧後的牧業發展問題;通過發展小水電代燃料、太陽能、沼氣、薪炭林,解決農村能源問題,使大面積植被恢復可以持續進行下去。98 洪水以後,在長江中下游等地區進行了大面積的退田還水(江、湖),保護濕地和水域,使入水爭地問題的解決有了良好開端。但是,我國畢竟是人口大國,土地資源寶貴,需要做好水體、濕地利用的文章,在利用中保護,在保護中利用。利用好水體、濕地,需要統籌考慮水土資源利用,核心是利用好水,如種植水生經濟作物、水產養殖、發展旅遊農、業和濕地牛態旅遊等,形成洪水經濟和濕地產業,使人與水找到新的平衡。近幾年來,我國加強了涵養水源工程建設,對地下水超采區進行回灌、補給利保護,對生態脆弱區的牛態系統調水進行修復,對乾旱濕地進行補水等,這些有益的嘗試和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洪澇災害不可避免,洪災損失可以減輕,建立人水共存的洪水管理模式我國江河下游約有100萬km2的沖積平原,是江河洪水泛濫、泥沙淤積的產物,也是我國受洪水威脅最大的地區。由於土地肥沃、地勢平坦、交通便利,許多地區如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已經成為我國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我國業已形成的人口分布、生產力布局,不可能、也沒有辦法作大的調整和變化。洪水泛濫、河流改道所造成的損失和影響是當今社會所無法承受和容忍的。因此,那種讓河流不加約束、任意流淌、回歸自然狀態的思路是不現實的,也絕不是人與自然和諧的表現。洪水足不可能根治的,即使防禦洪水的標准達到了規劃設定的標准,仍有發生超標准洪水的可能性,況且我國江河的防洪標准還很低。因此,必須抓緊水土保持、水庫、堤防、蓄滯洪區、調度體系等防洪安全體系建設,將防洪安全標准提高到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程度,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在易被洪水侵害的地區,要建立有利於減輕洪災損失的生活模式、經濟模式和水土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在與洪水的抗爭中,學會人與水共享空間,減輕洪災損失。此外,研究洪水規律和特性,利用洪水的沖刷和造床功能來減少淤積,治理河流,如黃河的調水調沙試驗;加強水庫汛限水位的研究,提高雨洪資源化利用程度等,都是利用洪水、變害為利的探索。3.乾旱問題不可根治,缺水問題可以緩解,建立合理協調的用水模式乾旱是我國尤其是北方地區的主要自然災害。由於可更新利用水資源的有限性和豐枯變化,十旱問題不可避免,也不可能完全根除。在我國乾旱、半乾旱等生態系統卜分脆弱的地區以及半濕潤地區,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充分考慮流域內生態系統的用水需求,統籌考慮生活、生產、牛態和環境的用水需求,維系基本的生態系統平衡。要緩解乾旱導致的缺水問題,必須採取綜合對策,需要從人、經濟、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來構建水資源的合理配置體系,從開源、節流、保護的齊抓共管來構建水資源的供需平衡體系,從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互配合來構建降低旱災損失的保障體系。我國年用水量已經佔到全國年可更新水資源量的 20%左右,但是流域間很不平衡,許多地方還存在開發利用的潛力。適當建設雨水集蓄工程、調水工程,可以有效緩解水資源供需壓力和水資源區域不平衡的問題。同時,擴大對非傳統水源,如洪水、污水、劣質水、海水等的開發利用規模和范圍,將是一條有效的途徑。而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建立適應當地水資源條件的用水模式,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是緩解缺水問題的根本舉措。此外,必須進行一系列必要的防旱非工程措施建設,通過制訂和實施防旱規劃、應急預案和應急管理、旱情監控、信息研究與旱情預報、旱災救助、公眾教育等措施,提高整個社會抵禦乾旱的能力。4.水污染問題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對水體的侵害,應該也能夠得到解決如果說洪水、乾旱還有部分天災的因素,水污染則純粹是人禍。水體的嚴重污染不僅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給國民經濟造成嚴重損失,也影響了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不同,我國在低發展階段和較短的時期內遭遇了嚴重的水污染問題。美國和日本在20 世紀60年代後期著手進行污染防治時,人均 GDP要高出我國現在水平的10多倍,我國面臨著經濟社會持續高速發展和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的雙重壓力。控制和治理水污染,恢復業已受到污染的水體,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需要做出長期、艱苦努力。首先,要控制污染源,減少污染物的排放,要明確責任,嚴格執法,改變目前「以交納排污費或超標排污費」來換取「合法」排污權的做法,杜絕行政管理機關的不作為和排污企業的不作為。二是增加水體的環境承載能力。通過科學合理地進行河湖疏浚,減輕內源污染;加強水庫、閘壩的科學調度,保持水體的適當流動,達到流水不腐的目的,增加水體的自凈能力;探索大面積修復污染水體的技術可行性。三是加大對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一把化肥催綠一片莊稼,一瓶農葯保證糧棉豐收。但是,過量化肥、農葯的使用,導致了土壤酸化、板結,地力下降,有益生物大量死亡,造成水體嚴重污染。要大力提高廣大農民的環保意識,積極推行綠色農業,推行綠色的耕種方式。5.辯證地看待人類治水活動的利與弊,樹立全面、長遠、辯證的觀念治水活動的出發點無疑是為人類造福,但相對於不同的參照系、不同的目標、不同的時間,對人類治水活動利弊得失的評判可能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隨著認識水平逐步提高、科學技術的發展、追求目標的變化,對治水活動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目前,對水利工程的要求已經提高到不僅要對人類有利,而且要對生態有利,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近幾年,我國在堤防建設中,進行了生態保護、環境美化等方面的實踐,如避免使用不透水材料對河道護砌、重視河流與岸上的聯系、尊重河流的多樣性等等,積累了一定經驗。在國外,一些激進的環保主義者,要求拆除大壩、讓河流回歸自然的做法,又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當然是不可取的。治水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關鍵是遵循自然規律,尊重和慎重處理人與整個流域的關系。對於水資源問題,從流域整體可持續發展的層面上,從陸地、水系、生物圈共同組成的復雜動態系統和諧發展上,思考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應該說,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利益應該也必須得到必要的保護和滿足,但是,從長遠看,保護了整個自然界、保護了生態
Ⅷ 關於環保的小知識 急急急!!!!!!!!!!!!!!!!!!!!!!
1、垃圾----你對我的遺棄,等於將你的道德也給丟棄了。
2、不圖自己「順便」,且為綠色校園行個方便。
3、小草——清不要把您高貴的腳壓在我的身上,因為我也會哭泣的。
4、草木——如果我香消玉隕,就無法裝扮校園的美麗校園.如果你憐香惜玉,請您給我們一些關愛吧!
5、誰說草木我無情,校園增添光彩我亦行。
6、保護環境就是選擇了寧靜。
7、小草—--少了我,花兒就變得黯然。
8、校園是我家,衛生靠大家!
===================以上是校園的,下面是別的關於保護環境,也可以參考一下================
保護環境 就是保護生產力
水-----20億人生命之所系
既要金山銀山 更要青山綠水
提倡綠色生活 實施清潔生產
樹立節水意識 反對浪費水源
保護環境 抗擊非典
提高環境道德水平 建設文明小康城區
保護環境 造福後代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同心共創美好家園
當環保衛士 做時代公民
讓大氣清新、讓天空蔚藍、讓河山碧綠
企業求發展 環保須先行
別讓眼淚成為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
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愛護我們共有家園
天藍水清 地綠居佳
合理利用資源 保護生態平衡
環境保護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切實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節約用水就是珍惜生命。
2.水資源是有限的,生命之河是無限的。
3.節電環保標語:節約能源,大有可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4.保護綠地標語:不要踩我啊。我也會疼的。。。
5.珍惜資源永續利用,綠化環境凈化心靈。
6.創建環保模範城市 建設環保綠色家園
7.8.節約為本,治污優先
9.珍惜水,保護水,讓水造福人類。
10.建環保模範城市 創美好幸福生活
11.水孕育和維持著地球上的生命,誰來關愛水的生命!
12.保障飲水安全,維護生命健康
13.堅持團結治水,構建和諧流域
14.堅持人水和諧,建設生態文明
15.改善民生,共享水利發展成果
16.珍惜水資源,保護水環境,防治水污染
17.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推進水利協調發展
保護環境隨手可做的100件小事
1 使用布袋
我們去商店或農貿市場購物,幾乎每樣物品都會隨贈一個塑料袋, 回到家後,這些塑料袋往往立即被扔進垃圾箱。作為垃圾,塑料袋離開了 我們的家,但是它們並沒有在這個世界上消失。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 是隨處可見塑料袋,遇到刮鳳的天 氣,它們就會在空中飛舞,降落在樹 枝上、河流中,影響衛生和市容。塑 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數量,佔用耕地,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更為嚴重的是塑 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若進 行焚燒,又會產生有毒氣體。僅圖一 時方便,卻把垃圾遺棄給子孫後代。 這樣做合適嗎?以北京為例,若人均 每天消費一個塑料袋(約0.4克重),每 天就要扔掉4噸塑料袋,僅原料就價 值4萬元。小小塑料袋的害處真夠大。 我們從前也是用可以重復使用的菜籃 子和布袋子購物買菜的,普遍使用塑 料袋只是近幾年的事。我們應該恢復 既往的優良傳統。德國年輕人正以挎 布袋購物為榮,讓我們也來追隨這種 「綠色時尚」吧。
2 盡量乘坐公共汽車
美國洛杉磯的居民,在1943年發現空氣中有一種微白的薄霧,有時 帶有黃褐色,刺激人眼疼痛和流淚,這種薄霧日趨嚴重,但直到10年後才 找到真正的禍首——汽車。1955年和1970年洛杉磯又兩度發生光化學煙 霧事件,前者有40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後者使全市3/4 的人患病。汽車排放的廢氣,在每年5-10月份的強烈陽光作用下,形成 光化學煙霧,引起眼病、喉頭炎和頭疼,還降低了大氣能見度,使車禍和 飛機墜毀事件增加。如今,汽車廢氣的治理已取得相當的成功,但數量的 急劇增長,使汽車仍是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據報道,近年國內某些 大城市也出現過光化學煙霧污染。不僅如此,製造汽車的過程中也要消耗 自然資源,也要排放污染物,汽車還產生雜訊等危害。而且日益增加的汽 車給城市交通造成重大壓力,造成交通擁堵。這些都嚴重地困擾著我們的 生活,而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少乘小汽車,提倡乘坐公共汽車。
3 不要過分追求穿著的時尚
4 不進入自然保護核心區
5 倡步行,騎單車
6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7 不燃放煙花爆竹
8 雙面使用紙張
9 節約糧食
10 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
11 消費肉類要適度
12 隨手關閉水龍頭
13 一水多用
14 盡量購買本地產品
15 隨手關燈,節約用電
16 拒絕過分包裝
17 使用節約型水具
18 拒絕使用珍貴木材製品
19 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2O 盡量利用太陽能
21 盡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22 使用節能型燈具
23 簡化房屋裝修
24 修舊利廢
25 不隨意取土
26 多用肥皂,少用洗滌劑
27 不亂佔耕地
28 不焚燒秸桿
29 不幹擾野生動物的自由生活
3O 不恫嚇、投喂公共飼養區的動物
31 不吃田雞,保蛙護農
32 提倡觀鳥,反對關鳥
33 不撿拾野禽蛋
34 拒食野生動物
35 少使用發膠
36 減卡救樹
37 不穿野獸毛皮製作的服裝
38 不在江河湖泊釣魚
39 少用罐裝食品、飲品
4O 不用聖誕樹
41 不在野外燒荒
42 不購買野生動物製品
43 不亂扔煙頭
44 不亂採摘、食用野菜
45 認識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
46 不鼓勵製作、購買動植物標本
47 不把野生動物當寵物飼養
48 觀察身邊的小動物、鳥類並為之提供方便的生存條件
49 不參與殘害動物的活動
50 不鼓勵買動物放生
51 不圍觀街頭耍猴者
52 動物有難時熱心救一把,動物自由時切莫幫倒忙
53 不虐待動物
54 見到誘捕動物的索套、夾子、籠網果斷拆除
55 在室內、院內養花種草
56 在房前屋後栽樹
57 節省紙張,回收廢紙
58 垃圾分類回收
59 舊物捐給貧困者
60 回收廢電池
61 回收廢金屬
62 回收廢塑料
63 回收廢玻璃
64 盡量避免產生有毒垃圾
65 使用無氟冰箱
66 少用紙尿布
67 少用農葯
68 少用化肥,盡量使用農家肥
69 少用室內殺蟲劑
70 不濫燒可能產生有毒氣體的物品
71 自己不吸煙,奉勸別人少吸煙
72 少吃口香糖
73 不追求計算機的快速更新換代
74 集約使用物品
75 優先購買綠色產品
76 私車定時查尾氣
77 使用無鉛汽油
78 不向江河湖海傾倒垃圾
79 選用大瓶、大袋裝食品
80 了解家鄉水體分布和污染狀況
81 支持環保募捐
82 反對奢侈,簡朴生活
83 支持有環保傾向的股票
84 組織義務勞動,清理街道、海灘
85 避免旅遊污染
86 參與環保宣傳
87 做環保志願者
88 認識草原危機
89 認識荒漠化
90 認識、保護森林
91 認識、保護海洋
92 愛護古樹名木
93 保護文物古跡
94 及時舉報破壞環境和生態的行為
95 關注新聞媒體有關環保的報道
96 控制人口,規勸超生者
97 利用每一個綠色紀念日宣傳環境意識
98 閱讀和傳閱環保書籍、報刊
99 了解綠色食品的標志和含義
100 認識環保標志
鄙視抄襲!!!!!!!!!!!!!!!!!!
Ⅸ 生態文明小知識內容是什麼
1、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就是指人類生存和發展所依賴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沒有了解自然環境,沒有了空氣、水,沒有了土地、陽光,沒有其他生物與人類共存於地球,人類便無法生存呢?毋庸置疑,生態環境是生存之本、發展之源,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對於我們必不可少、至關重要。
環境保護指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收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
2、環境保護的舉報熱線電話
12369是中國統一的環保舉報熱線電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發現環境污染或者生態破壞事項時,可以通過撥打12369環保舉報熱線電話向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舉報和請求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處理。
3、城市綠地——人類之肺
城市綠地至少有三大功能:
一是凈化空氣。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氟化氫、氨、氯等有毒有害氣體,100平方米草地10個小時可吸收二氣化碳1500克,同時放出氧氣100克。
二是調節大氣溫度。1公頃草坪每天約蒸發水份6300千克,使空氣溫度增加5-9%。
三是吸塵殺菌。綠地較大的廣場能降低雜訊20-30分貝。
4、室內空氣污染有哪些?
人的一生大約有80%以上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你知道一般空氣污染有哪些嗎?
(1)燃燒物:煤爐、煤氣爐灶、室內吸煙產生有毒有害氣體;
(2)生物學物質:冰箱、冷卻系統內繁殖的細菌、空調過濾器滋生的真菌、塵埃中生長的塵蟎以及室內外帶進的花粉等;
(3)化學殘留物:各類殺蟲劑、家庭裝潢或傢具膠合板中釋放的苯、甲醛等;
(4)放射物質:房屋建築和裝修中使用的水泥、大理石等材料中釋放氡(據調查人類目前所知的放射性污染有54%來自氡);
(5)石棉:石棉做外殼的管道,石棉瓦楞紙做的通風管道等,因磨損、風化脫落造成室內污染。
室內空氣污染最簡單的治理辦法就是通風,門窗常開,清風常進,健康常在。
5、家庭雜訊——看不見的污染
從生物學角度講,一切令人不愉快的聲音都是雜訊。在人們越來越關心室外環境是否安靜舒適的同時,也應關心一下居室內的聲環境是否環保。據預測,家庭中使用的電視機、收錄機產生的雜訊可達60-80分貝,洗衣機為42-70分貝。
臨床醫學統計,若在80分貝以上的雜訊環境中生活,有50%的人會耳聾,85分貝則會使人感到心煩意亂,工作效率下降。所以家庭居室,應嚴格控制家用電器和其它發聲器具的音量和開關時間。
(9)生態文明小知識擴展閱讀:
綠色環保從我做起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創建放在了突出位置,倡導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強環境保護,建設美麗中國,需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