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有關體育的小知識
擴展閱讀
歌詞有什麼是堅持 2024-11-15 08:47:38

有關體育的小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4-20 08:45:30

① 體育小常識妙招

運動中防止扭傷的自我防護:

1、認真做好運動前的准備活動。 田徑運動很容易造成肌肉、關節和韌帶損傷,尤其下肢受傷的機會更多。防止的辦法是賽前的准備活動。

2、要正確掌握各種運動的動作要領。運動的動作要領是根據身體各部分的機理特徵科學總結出來的,違背了動作要領,採取一些不宜的違背科學的動作,就有可能造成身體部位的損傷。

3、做好場地設備的檢查,加強 安全防護。運動或比賽之前,老師應對場地設施進行認真檢查,運動或比賽時,在各個環節配置人員做好互相防護。

運動中的自我把握:

1、在中長跑運動中,多因准備活動不充分,容易發生腹痛情況,主要是由胃腸痙攣引起,此時學生切不可緊張,可用手按住痛的部位,減慢跑速,多做幾次深呼吸,堅持一段時間,疼痛就會消失。

2、注意劇烈運動後的「重力休克」.此種情況主要是劇烈運動中的突然停止引起,多是賽跑後立即坐下或躺下,造成腦部和其他部位缺血、缺氧。因此,賽後必須以逐步減少運動量來過渡,用慢跑、行走、放鬆體格及深呼吸運動來達到這一目的。

3、在運動中,如發生面色蒼白、嘴唇發紺、高度呼吸困難、胸悶、腳痛、背痛、以及嚴重的四肢無力、頭暈、氣短、出冷汗等,或出現對自己的動作難以控制等症狀時,應立即停止或禁止運動的進行。

4、運動或比賽前,學生應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體力的積蓄,賽前應控制過多的飲食和飲水,更不得飲酒。

5、運動或比賽後,應做好放鬆活動,以盡快恢復體力和肌肉的力量。其方法是對身體各部分進行放鬆性的抖動、拍打,雙人合作互相按摩等。

② 體育小知識

1.運動創傷知識簡介
2.預防運動損傷的原則
3.運動損傷的治療原則
4.運動後機體的恢復手段
5.運動損傷後的康復訓練
6.運動後機體各個部位的恢復
7.運動損傷的具體處理方法
8.小腿抽筋怎麼處理
-------------------------------------------------------------------------------------------------------------
主題:1.運動創傷知識簡介
一、運動創傷分類
(1)運動技術傷。與運動技術特點密切有關。少數為急性傷,如肱骨投擲骨折,跟腱斷裂,多數為過勞傷。
(2)非運動技術傷。多數為意外傷。
二、運動創傷的防治重點
運動創傷由於運動項目很多,因而傷種很多。運動創傷的特點和防治重點,從發病率上看,各個項目及各個部位的創傷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小創傷多、慢性傷多,嚴重及急性傷少。根據2725例運動創傷病例分析,骨折僅2.5%,脫位0.5%。這些慢性小創傷,有的是一次急性損傷後處理不當,訓練過早而變成慢性的傷,而更多的是由於運動量安排不當造成局部過勞,許多細微損傷逐漸積累而成的過勞傷,屬於運動技術傷。這類小創傷對非運動員來說常常不算什麼傷,也不影響日常生活,而對運動員卻嚴重影響訓練計劃、成績提高及運動壽命。這些慢性小創傷一般都是病期較長治療不易,而且可發生於各種組織
(1)肌肉、肌腱及韌帶等慢性小創傷:這類慢性損傷主要的病理變化是纖維結締組織的損傷性炎症及變性。其中發生在腱止裝置部分的細微損傷,俗稱「末端病」,是治療最困難的運動創傷之一。例如肩袖損傷、棘間韌帶變性、臏腱損傷、半腱半膜股二頭肌腱損傷等等。表現為軟組織的玻璃樣變、纖維變、截斷變、小動脈增生及硬化,有時變性的組織中出現鈣化骨化現象,因而治療較困難。除上述者外,脂肪組織及滑囊也可因慢性細微損傷而發生炎症。例如膝的脂肪墊損傷,膝外側疼痛綜合症等。
(2)關節軟骨損傷:其主要病理表現為軟骨的退行性變。如髕骨軟骨(10.51%)、各個關節的骨性關節病等。這種損傷.可在一次急性外傷中發生(骨軟骨骨折、軟骨骨折、軟骨剝離),但大部系勞損致成。髕骨軟骨病約68%、足球踝64%、肘的骨關節病59%是因勞損所致。這種軟骨損害,到目前為止大多認為軟骨損傷後不能再生,或僅有不完全的再生,即一旦受傷就必然下永久性損害,因而治療也是較困難的。這也是目前影響運動員健康,妨礙成績提高與運動壽命的嚴重傷種。必須注意預防。
(3)骨組織的勞損:最多的是疲勞性骨膜炎及骨折。可發生於鎖骨、脛腓骨、跖骨、足舟骨,脊椎椎板、髕骨、股骨與第1、2肋骨等。骨勞損的另一類型是骨軟骨炎。如脛骨結節骨軟骨炎、跟骨骨骺炎、肱骨小頭骨骺炎、髂骨坐骨骨骺炎、足副舟骨損傷、脊椎椎體骨骺炎(不是青年性圓背)、手腕骨的骨軟骨炎(舟狀骨、月狀骨及頭骨)、恥骨骨軟骨炎等等。目前訓練多由獐開始,各種化骨中心的慢性損害的防治,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必須予以重視。
根據以上所述,在預防時,應抓新傷的及時而正確的處理,更重要的是正確的排運動員的訓練以防各種組織的勞損傷(包括日常及傷後訓練).
三、運動創傷的發病規律:
醫生、教練及運動員掌握運動創傷的發病規律,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對防治運動創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1)體操運動員易傷腰(腰部肌肉盤膜纖維炎、脊椎棘突骨膜炎以及椎板骨折)、肩(肩袖損傷及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膝(伸膝腱膜炎、髕骨軟骨病及半月板)損傷、腕(伸屈肌腱腱鞘炎)。
(2)投擲標槍運動員易傷肩(肩袖)損傷、肘(肘內側副韌帶損傷及骨關節病)及腰(肌肉盤膜纖維炎)。鐵餅運動員易傷膝(髕骨軟骨病)。
(3)籃球運動員易傷膝(髕骨軟骨病、半月板及副韌帶損傷)。
(4)跨欄運動員易傷大腿後部肌肉。
其他項目也是如此,特別是慢性損傷。為什麼會有這種規律呢?
(1)運動項目的特殊技術要求
(2)某些部位的生理解剖弱點
以上兩個因素如果由於某種主觀原因同時起作用,如訓練過度就容易發生運動專項損傷。例如,籃球運動員最易傷膝。就籃球的基本技術來看,主要特點是膝於半蹲位滑步、進攻、防守、制動、踏跳與上籃。這些動作都要求膝於半屈曲位(30度角)屈伸與扭轉,而膝的這個角度,又恰恰是它的生理弱點,因為膝的上下杠桿較長,半屈時膝的內、外及直字韌帶,以及兩側肌肉,都處於較鬆弛狀態,不能保護膝的穩定,因此,易於發生韌帶或半月板損傷;另外由於這時膝的穩定,主要是依靠四頭肌的作用來完成的。因此這時髕骨既要保護關節的穩定,又要根據籃球動作的特點伸膝「發力」,這就很易使髕骨軟骨磨損出現髕骨軟骨病。鐵餅運動員易發生此病的道理也是如此。
從另一角度來看,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如肩、肘、踝、膝、腕、腰等,其發病情況不完全相同,肩部肩袖損傷的發病率60.87%,肘內側副韌帶48.48%,腕的各種腱鞘炎43.98%,腰背部肌肉盤膜炎58%,膝部髕骨軟骨病40.48%,踝部外側副韌帶損傷55.77%等等,也說明這些發病率高的解剖部分是該部的易傷弱點,如果再加上運動特點的要求,自然就容易受傷。認識了這些規律,就可以在治療與訓練中注意。
四、運動創傷的直接原因:
人體的某些部分有解剖生理弱點,運動技術對身體某些部位有特殊要求這是客觀存在的,有了它只能說有了發生外傷的可能,但不一定都發生外傷。事實上,有不少運動員,經過多年訓練,成績穩步提高而未發生外傷。分析起來,直接引起外傷的原因如下:
(1)訓練水平不夠一般來說,「訓練」必須包括四個內容,即一般身體訓練、專項技術訓練、戰略戰術訓練及心理道德品質的培養。很多人對訓練內容不全面致成外傷或使外傷加重的原因卻認識不足。從生理學的角度講,無論那一中內容的訓練都是條件反射的建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專項技術訓練不夠,動作要領掌握不好(條件反射的定型還不鞏固),就容易發生外傷。一般身體訓練(包括力量、速度、耐力與靈敏)不夠,也是發生運動創傷的重要原因,卻往往被忽略。為什麼一般身體訓練不夠,也容易受傷呢?以體操為例,體操運動員的踝和肩最易受傷,這主要是由於這些部位的肌肉和腱力量不夠。如果力量強、肌肉的彈力大,就會使關節更穩定,減少該部肌腱拉斷與磨損的機會。「缺乏耐力」致傷的更多,常常看到某些體操運動員,比賽最後幾個項目時受傷,這主要是由於耐力不夠出現疲勞所致。這時由於大腦皮層的活動處於抑制狀態,致使已建立起來的鞏固的條件反向性聯系受到影響――心臟血管系統不能供應足夠的養料,肌肉關節反應遲鈍――結果動作失誤(甚至很有經驗的運動員也易失手)。「速度的培養不夠」也能致傷。總而言之,通過一般身體訓練,就可以在大腦皮層內建立各種各樣的條件反射性聯系,有了這個基礎,再學習新的技術,就容易掌握。因戰略戰術培養不夠而致傷的較少。因為它是通過個人技術表現出來的,也容易被忽略,如長跑時由於耐力速度的分配不當,而引起的過度緊張和外傷。根據上述,從生理上來講,無論哪一種訓練,都是條件反射性聯系的建立過程,要成為一個全面訓練的運動員,就需要一定的時間,要有長遠的訓練計劃,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2)比賽、教學或教練課組織得不好屬於這方面致傷的,有以下幾類:
1、 缺乏醫務監督:在比賽或訓練時,缺乏醫務監督,或因教練員、運動員不重視醫生的意見,允許傷病或過度疲勞的運動員參加比賽或訓練,常常容易引起創傷或促使運動員傷病加重,甚至引起更不幸的後果。
2、 不遵守訓練原則:訓練原則,包括自學性或積極性原則,直觀性原則,系統性和循序漸進性原則,個別對待和鞏固性原則。在教練過程中,不遵守這些原則也易發生創傷。循序漸進與系統性原則對預防傷害有很大意義。從一次訓練課或比賽來講,也需要循序漸進。我們知道,每一次課或一次比賽都要作準備活動。准備活動的意義有二:一是通過全身各關節肌肉的活動加血液循環,使肌肉得到充分的血液,增加力量和彈性,並免於受傷,二是恢復因休息而減退了的條件反向性聯系,例如要參加足球比賽,就必須練帶球、頂球與傳球。准備活動之後,肌肉彈性提高了,必要的條件反射恢復了,心跳與呼吸次數加快了,其他內臟系統也活躍起來,其程度已近似比賽狀態,這時參加比賽就容易適應。反之,不做好准備活動,肌肉僵硬、發揮技巧的條件反射未得到恢復,就會引起外傷。對不同性別、年齡和不同項目的運動員,無論傷病與否,都須要個別對待。如果不個別區別地給以同樣大的運動量與強度,學習同樣難度的動作,這樣,對素質較差的運動員就容易受傷,而對已傷的運動員也勢必加重。
(3)缺乏保護,競賽組織安排不當,場地器材、保護服裝的損壞或不符合要求。
(4)運動員的生理狀態不良如疲勞狀態或患病或病後恢復階段。
(5)不良的氣候因素。
(五)動創傷的治療原則:
合理安排傷後訓練這是治療運動創傷的首要內容,其意義在於:
(1) 保持運動員已獲得的良好訓練狀態,使一旦傷愈即能投入正規訓練。
(2) 防止因傷後停止訓練而引起的各種疾病。
(3) 運動外傷特別是慢性小創傷和訓練的技術動作有關。因此,在治療時應停止或新生活這些受傷動作的練習。否則邊治療,邊作受傷動作的訓練,自然創傷是很難治癒的。
(4) 訓練還能加強關節的穩定性、適應性、並改善傷部組織的營養代謝。

主題:2.預防運動損傷的原則

預防運動損傷的原則為:
1.加強訓練工作,遵守訓練原則。
2.加強運動中的保護與幫助:教練員保護與幫助的方法不當(如體操),或缺乏保護與幫助,都會引起外傷,對運動員來說也應學會摔倒時的各種自我保護方法,如落地時用適當的滾翻動作以緩沖外力等。另外,運動員還應學會各種支持帶與保護帶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各種保護器材護具及場地也應合乎防傷的要求。例如海綿坑、墊等是體操訓練高難動作不可缺少的設備。
3.加強對運動員的醫務監督工作
主題:3.運動損傷的治療原則

由於運動技術的難度高、強度大,對骨關節的負擔重,又要按期比賽,爭取最好成績的任務,因此,運動損傷治療的要求很高。其原則是:
①合理安排傷後訓練:這是治療運動損傷的首要內容。為了使運動員能保持已經獲得的訓練水平,一旦傷愈即能迅速投入正規訓練,防止因傷後突然停訓而引起的「停訓綜合症」。通過肌力練習防止傷部肌肉萎縮,加強關節穩定,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改善傷部組織代謝與營養,消除粘連,縮短修復時間,運動員受傷後應晝避免完全停止訓練。為達到合理安排的目的,必須採用三結合的工作方法,亦即醫師根據傷情、損傷機理、解剖弱點等,提出應避免或減少哪些動作,應加強哪些肌肉的練習,然後教練提出全面及傷部訓練的具體計劃交運動員研究試用,並詳細記錄其反應,以後再共同制訂新的計劃。只有這樣反復實踐才能使訓練安排較為合理。
②使用粘膏支持帶或保護帶:其目的是防止再傷和保護已傷關節,使運動員能迅速投入訓練。
③局部治療「如按摩、理療、外敷葯、局部封閉(常用的有奴佛卡因、可的松類葯物、透明質酸酶、糜蛋白酶、生理鹽水、10%葡萄糖液、當歸注射液等),其作用是消炎止痛、改善傷部代謝、消除水腫、加速癒合、消除於痕粘連與攣縮等。均有一定效果,但應用必須適時適當,尤其是封閉類葯物不可經常使用,否則會引起粘連,軟組織的脆性增加,更加容易受傷。
④注意全身治療:運動損傷的發生常與全身狀態不良有關。治療時也應注意改善全身狀態,如內服中葯,補給維生素B、C、E等。
主題:4.運動後機體的恢復手段

1.醫學生物學的恢復手段:水浴,按摩,蒸氣浴,電興奮,鹽浴,電睡眠,蘇打碳酸浴,紅外線照射等.
2.增加營養加速恢復:這里需要注意的兩個問題:一是機體在承受不同負荷後,缺什麼補什麼,而不時吃的越多越好.二是人們在試圖尋找既能提高運動能力,又對審議無副作用的營養劑.例如:麥胚油.運動員長期服用對增強體力,加速恢復都有良好的作用.還應當注意各種營養素的合理搭配.例如運動後吃不同的糖,對身體不同部位糖儲存的恢復就有不同的影響.果糖有利於肝糖元的恢復,葡萄糖和澱粉有利於肌糖元的恢復.一般人每天沒千克體重攝入一克蛋白質就夠了,運動員則要增加一倍,舉重運動員則要更多,因為肌肉的增長主要靠蛋白質,若供應不足就會造成運動性疲勞.維生素更是運動員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運動能力的恢復有著密切的關系,維生素在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須由事物供應,所以要注意食品的種類和數量.
當前有些運動員靠興奮劑來加速身體的恢復,因其副作用大,應當禁用!!!
3.教育學的手段和方法:為了加速運動員的機體恢復,應當根據負荷的性質,決定間歇的時間和方式;在訓練課中穿叉和採用一些輕松愉快,富有節奏性的訓練手段,以利於恢復;根據人體生物鍾的規律,安排好每天的訓練時間,成為一種習慣性的定型,節省神經能量,也有利於機體的恢復.
4.心理恢復手段:主要利用心理暗示,放鬆訓練,氣功,生物反饋等手段進行恢復.還可以利用運動員的業余愛好,豐富其文化生活來轉移注意力和精神緊張.
5.利用活動性休息來加速恢復:休息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靜止性休息,一種是活動性休息,為了加速身體疲勞後的恢復,應當兩種方式相結合.從代謝的角度來看,當運動致精疲力竭後,如果在恢復過程中能進行輕微的活動,肌肉和血液中的乳酸消除比運動後靜止休息要快的多.所以說,運動後的積極性休息能加速恢復,有利於在下一次運動或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主題:5.運動損傷後的康復訓練
運動損傷後的康復訓練
運動損傷的治療其重要的任務是使傷者早日恢復訓練,按時參加比賽。因此,傷後的康復訓練較一般人更具有特殊意義。
急性運動損傷的康復訓練 不同的組織有不同的損傷病理,康復訓練原則也不盡同。
(1)韌帶損傷:捩傷者傷後1~2日即可粘膏支持帶保護下開始練習。韌帶部分斷裂固定3周,全斷裂固定3~6周。時間長天資因部位而不同,踝短、膝長。固定期間除應作全嶴活動外,局部關節周圍的肌肉也應作一定活動,運動量逐漸增加。例如膝側副韌帶斷裂,早期應行股四頭肌抽動練習,每日兩組,各30~40次,數日後作直抬腿練習。去固定後應行直抬腿負重練習,膝屈曲練習(被動和主動),蹬自行車練習,伸膝抗阻練習及負重蹲起。踝韌帶斷裂固定期應做趾的伸屈練習,去固定後注意增強踝周圍肌力特別是後部肌群的練習,如提踵、足尖站、足尖走等,以增加踝的穩定性。陳舊損傷未經修補者成尤應注意這些鍛煉。
運動損傷後的康復訓練:
(2)肌肉斷裂:肌肉完全斷裂的訓練原則與肌腱斷裂時相同。肌肉部分斷裂則不同,道德應將傷肢放在將損傷肌肉拉長的位置,用石膏固定或行姿勢治療。目的是使傷肌纖維不致因瘢痕攣縮而變短,以致運動時道德受拉,而正常肌肉纖維卻不能發揮作用。以國繩肌部分斷裂為例,受傷一周後即可開始行拉長傷肌的練習,取坐位,傷膝伸直,健足放患腿下向前彎腰,漸使瘢痕拉長。也可俯卧位行增加國繩肌肌力的抗阻練習。傷後一個月可正式訓練。
(3)關節軟骨損傷:傷在非持重區,手術切除關節游離骨片後,傷口癒合即可持重。並練習屈伸及肌肉力量。一個月後可參加正式訓練。傷在持重區,如為無錯位的骨軟骨骨折應固定六周,同時做全身及關節周圍肌力練習。損傷或手術的部位在關節持重區,由於新生的肉芽創面要通過壓磨才能形成玻璃軟骨,又不能因活動引起組織脫落或出血,故傷後或術後二周即應做不負重的關節伸屈活動。4至5周後下地持重,約半年後傷部軟骨面轉化為正常關節軟骨,始可開始正規訓練。
慢性損傷康復訓練 其運動量,可根據症狀輕重、損傷病理、個人特點及項目技術要求進行安排。以肩袖損傷為例,僅某一動作痛,准備活動後不痛者可正常訓練 。平時痛准備活動後不痛者應減量訓練,准備活動後仍痛者應局部停訓。
糾正錯誤動作的練習:如投槍肘患者應強調投擲時前臂旋前屈腕出槍,以防肘的過伸與外展。俯卧式跳高時,制動腿的起跳角應為170度或稍大。小於140度易患髕腱腱圍炎,改進角度即可使髕腱腿圍炎患者傷痛減輕或漸愈。
發展代償功能的練習:如患投擲肘較重,肘部不能伸直者,即應改變訓練內容,重點發展前臂腹、肩、腰、膝等部位的暴發力,成績常可繼續提高,肘傷也不致加重。
加強關節穩定性的肌力練習:如肩袖損傷時應加強三角肌肌力的訓練以保護肩袖肌群,方法是屈肘,肩側平舉,置杠鈴片作大重量負重練習,既可保證正規訓練,又可促使損傷痊癒;輕度髕骨軟化症患者常可通過120度角靜蹲來發展肌力,並消除症狀。蹲的時間由三分鍾開始,漸增至20分鍾,先空身蹲,後負重蹲。
消除粘連改進血運的訓練:如跟腱腱圍炎可用全腳掌慢跑治療,距離100米開始,漸增至200米。
發展肌力協調性的訓練:如國繩肌易傷者應注意發展國繩肌肌力,使與股四頭肌肌力保持比例平衡。
主題:6.運動後機體各個部位的恢復

1.運動後能源物質的恢復
從有機體對物質能量的消耗與恢復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運動時能量物質的消耗大於恢復,所以能量物質減少,各器官工作能力下降;第二階段:運動後能量物質的恢復大於消耗,所以能量物質和各器官工作能力逐漸恢復到原來的水平;第三階段:超量恢復階段.運動時消耗的能量物質不僅恢復到原來的水平,而且在一段時間內甚至超過了原來的水平,只是過一段時間後又逐漸回到原來的水平.
運動後,人體能量物質的恢復和各器官生理功能恢復過程的長短,以及超量恢復的程度,與負荷的大小(消耗程度),運動性質,運動強度與持續時間,運動員的訓練水平,各器官系統的機能狀態,以及年齡和恢復措施的安排等因素密切相關.
超量恢復機制是訓練----提高----再訓練----再提高的生理生化基礎.研究表明,超量恢復現象是客觀存在的.
2.心血管功能的恢復
運動員在負荷是的心率最高可達220次左右,每搏輸出量可達212毫升,每分輸出量(心率*每搏輸出量)可達40升.這時由於運動負荷時心率和每搏輸出量皆增加,從而提高了每分輸出量.而血壓的變化在運動一開始時收縮壓升高,隨著運動強度逐漸增加,直到最高值.舒張壓保持不變或略下降,這是為了保證機體運輸各種物質的需要.
心血管功能的恢復具有一種特殊的規律:即負荷的即刻和前一半的恢復過程很快,約占恢復值的70%左右,而後一半的恢復過程很慢.例如:跑400米,跑後的心率為200次,如果測量每分鍾的脈搏,就會發現前2分鍾的脈搏很快降到每分鍾120次左右,而完全達到運動前的水平,則要十分鍾左右.掌握了這一規律,對安排符合間歇,確定訓練手段是很有意義的.例如,間歇訓練法的間歇時間,往往都是以心率作為恢復的客觀指標,一般間歇心率不得而知低於120-130次,即進入下一次練習,才會得到較好的訓練效果.
3.呼吸功能的恢復
運動訓練使呼吸功能發生變化是保證氧運輸的重要條件之一.經過訓練,安靜時呼吸頻率可由原來的每分鍾16-18次,減少到8-12次,呼吸深度增加300多毫升,膈肌的升降幅度可增大兩厘米左右,呼吸差可由原來的5-7厘米增加到9-15厘米,這些變化都可以使呼吸表面積擴大,彌散氣體的能力提高.經研究證明,運動員在呼吸功能恢復過程中,血液的氧合作用的恢復比非運動員快的多.
為了加速運動後呼吸功能的恢復,使機體獲得更多的氧氣和呼出二氧化碳,必須講究呼吸方法.有些運動員在運動後只做些表淺的過度換氣,這樣起不到什麼作用,重要的是加深呼吸,深度要達到本身肺活量的60%以上,要特別注意加深呼氣,只有把氣呼出去,肺內的氣體容積減少了,才有可能使吸氣的容積增加,才能吸進更多的新鮮空氣,消除運動時的乳酸,償還氧債,加速身體機能的恢復.
4.肌肉系統功能的恢復
訓練後除了觀察到肌肉的體積及形態的改變之外,同時也有生物化學的化.ATP,CP和糖元的濃度,肌紅蛋白的濃度等指標都會有顯著變化.
加速肌肉恢復的方法很多,如按摩,淋浴,理療等.但是特別要提到的是運動員主動的自我放鬆練習,實踐證明,採用這種方法的運動員,肌肉僵硬現象消失的快,肌肉酸痛顯著減輕.
5.神經系統功能的恢復
就人體的器官而言,疲勞首先出現在神經系統因此恢復首先也是在神經系統,心血管及呼吸功能的恢復次之,最後才是肌肉的恢復.了解了這一順序,對合理安排各種訓練內容和手段有著實際意義.
運動員都有過在比賽中心理緊張的體驗,心理活動來源於大腦皮層的高級神經活動.當大腦皮層發生疲勞時,注意力,反應力,應變能力都會下降,為此研究神經系統的恢復可採用測反應速度,及建立分化抑制的准確程度等指標來評定大腦皮層的恢復情況.
對於協調性和技術難度特別高的練習,在每次練習之間應注意神經系統的恢復.但是有些教練員和運動員往往只注意肌肉的恢復.人是一個整體,中樞神經是控制系統,而肌肉和內臟是被控制器官.所以神經系統功能的恢復也很重要.
主題:7.運動損傷的具體處理方法

對於經常參加健身運動的人們來說,各種各樣的運動意外傷害都有可能發生。對付常見的運動損傷的方法是:「冷敷」「熱攻」,中西醫結合,而且一定要注意治療時機。
「冷敷」就是利用比人體溫度低的冷水、冰塊等刺激患處進行初期治療,有止血、退熱、鎮痛、麻醉和消腫的作用。方法是將毛巾浸透冷水後放在傷部,兩分鍾左右換一次;或者將冰塊裝入塑料袋內進行外敷。在遭到挫傷、關節韌帶扭傷、早期肌肉拉傷等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時,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抑制感覺神經,緩解症狀。冷凍療法適用於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如挫傷、關節韌帶扭傷、早期肌肉拉傷等。受傷後24至48小時以內,採用這一方法比較有效,但超出這一時間,就應該採取熱敷的治療方法。」
「熱攻」就是通過熱療,促使局部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促進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具有消腫、散淤、解疼、鎮痛、減少粘連和促進損傷癒合的作用。常用方法是將毛巾浸透熱水或熱醋後放於傷部,每次敷30分鍾左右。熱敷法適用於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中期、後期和慢性損傷。
「冷敷」「熱攻」能夠較好地對付早期運動損傷。但對於一些舊傷,就需要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才能更好地祛除病根。這些方法包括中醫葯物療法和西醫手術治療。
中醫葯物療法主要是利用各種草葯的不同葯理葯性,通過外敷,實現退熱、消腫、止痛、舒筋、續斷生新的功效,一般來說,內服雲南白葯、跌打丸、七厘散、三七片、傷痛寧片等中成葯,可以起到活血散淤、消腫止痛的作用。
主題:8.小腿抽筋怎麼處理
抽筋在運動生理學上叫「肌肉痙攣」,是指肌肉不由自主地強直收縮。體育鍛煉中,最容易發生痙攣的肌肉是小腿腓腸肌。主要原因是:
(1)體內失鹽過多。在進行劇烈運動時,由於身體大量出汗使體內鹽分失去過多,破壞了體內電解的平衡,由於體內氯化鈉含量過低,引起肌肉神經的興奮性增高而使肌肉發生痙攣。
(2)肌肉收縮與舒張失調。運動中,由於肌肉快速連續收縮,放鬆的時間太短,破壞了肌肉收縮與舒張交替進行的協調關系,引起肌肉痙攣。這種強烈收縮抑制舒張的痙攣情況在肌肉疲勞時更易發生。
(3)冷刺激。在寒冷的環境中進行體育活動時,如果沒有充分的准備活動,肌肉受到寒冷刺激的時候,常引起肌肉痙攣。
發生肌肉痙攣時,局部肌肉堅硬或隆起,劇烈疼痛,且一時不易緩解。有的緩解後,仍有不適感並易再次發生痙攣。
肌肉痙攣發生時,一般通過慢慢加力、持續牽拉的方法,就可使痙攣的肌肉得到放鬆並消除疼痛。小腿抽筋時,可平躺地上,用異側手抓住前腳掌,伸直膝關節用力拉;也可平坐或仰卧,伸直膝關節,同伴雙手握其足部抵於腹,痙攣者軀干前傾適度用力,同伴用手促其腳背緩慢地背伸,同時推、揉、捏小腿肌肉,就可以使痙攣緩解。

③ 關於體育方面的知識

你是想要知道關於保護的還是怎樣運動?
如果是運動的話: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經常練習即可,當然這也缺不了好的同伴!和好朋友一起去吧!
如果是保健方面的話: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對神經系統有什麼作用?
可以改善神經系統對各器官的調節作用,從而使各器官系統的活動更加靈活和協調,並能提高運動和學習效率,以及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少年體育鍛煉衛生應注意哪些方面?
(1)體育鍛煉前,要做好准備活動;鍛煉結束時,要做好放鬆性的整理活動。
(2)運動量不宜過大,持續時間不要太長。應按照「提高——適應——再提高——再適應」的規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對機體的要求。
(3)要養成正確的站、走、跑、跳、投等姿勢。不宜多在堅硬的水泥、瀝青場地上反復進行跑、跳練習,不要做過多高處跳下的動作。從高處跳下時,應該用前腳掌先著地,並同時屈膝,以增加緩沖,減少身體震動,防止發生脊柱、骨盆和下肢骨變形。
(4)鍛煉的內容要多樣化,以全面鍛煉。
(5)要掌握用鼻呼吸或鼻吸口呼等合理的呼吸方法。
(6)鍛煉後,要避免身體受涼。
(7)要遵守組織紀律,做好運動場地、器材或服裝的安全檢查,預防傷害事故發生。此外,要減少運動量,要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時間,並注意合理的營養。
、體育鍛煉要注意哪些營養衛生?
(1)講究膳食平衡。
(2)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3)合理安排進餐與體育鍛煉的時間。
(4)在體育活動中要控制喝水,做到喝水或不喝水。
(5)根據科學研究,運動時以糖類提供能量為最好。
、每天膳食中糖類、脂肪、蛋白質各占總能量的百分之幾?
糖類60-70%,脂肪20-25%,蛋白質10-14%
、日光浴的兩種方式,以及注意事項?
一是專門的日光浴,多在海濱、游泳池或家庭的院子里進行。
二是在體育活動和勞動是順便進行日光浴。專門的日光浴要選擇在塵埃少的地方;不要看書或睡覺;時間以上午9-11時,下午4-6時為好。夏天,要預防日光浴直接照射頭部時間過長或氣溫較高而發生中暑。出現皮膚潮紅、有燒灼感、搔癢、發痛時應停止日光浴,發生中暑,應及時處理。
、中暑的應急處理?
(1)在通風陰涼休息
(2)降溫,解開衣服,頭部冷敷或酒精擦身。
(3)吃消署葯
(4)嚴重者送醫務所

④ 體育小知識(20條)

1、人的一生中有哪兩次生長發育較快的突增期?

第一次在2歲以前;第二次在青春發育期,年齡在10——11歲至14——15歲。

2、在第二次突增期結束的時候男女學生身體素質能力分別可以達到成人的百分之多少?

90.6%和94.6%。

3、各類身體素質的增長速度快慢順序如何?

速度、靈巧、柔韌素質發展較早,其次是力量和一般耐力,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發展較晚。

4、運動系統的組成

由骨、關節、肌肉組成。

5、脊柱一般在什麼年齡才鞏固?

20——21歲。

6、經常從事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對運動系統有什麼作用?

可以使骨變得更加粗壯和堅固;可以使關節伸展性增加,關節活動范圍加大,靈活而牢固;可以使肌肉逐漸變得結實,肌肉力量增加;可以促進人體長高,四肢發達,胸圍增大,肌肉中脂肪減少,體型也變得更加勻稱而健美。

7、心血管系統的組成

由心臟、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組成。

8、少年時期心血管系統的特點?

少年時期的心臟及其神經支配的發育還未完善,心肌收縮力還比較弱,心臟重量、容積及每次心臟收縮所排出血液的絕對值比成人小。安靜時的心率較快,血壓也較低。

9、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對心血管系統有什麼作用?

能使心血管系統的機能得到明顯提高;使心臟變得肥厚和發達;安靜時心跳頻率減慢,可以使心臟得到更多的休息時間;輕度運動時心跳頻率和血壓變化幅度比一般人小,使人不易疲勞,而且恢復較快。

10、呼吸系統的組成

由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組成。

11、少年時期呼吸道的抵抗力還較弱,容易發生什麼?

容易發生充血、感染。

12、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對呼吸系統有什麼作用?

可以使呼吸肌增強,因而胸圍增大,也可以增大肺活量,還能使呼吸深而緩慢,因此工作耐久,不易疲勞。

13、神經系統的組成

由腦、脊髓和分布全身的神經。

14、少年期神經系統的特點?

少年期大腦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較高,抑制能力較弱,興奮與抑制的轉換快,所以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對具體、形象的講解和示範,容易理解和學會,因此掌握技術動作較快,具有較強的模仿性;能量物質的貯備較少,肌肉活動時的神經支配不夠完善,所以動作還不夠協調和正確,容易發生疲勞,但消除疲勞也較快。

15、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對神經系統有什麼作用?

可以改善神經系統對各器官的調節作用,從而使各器官系統的活動更加靈活和協調,並能提高運動和學習效率,以及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16、少年體育鍛煉衛生應注意哪些方面?

(1)體育鍛煉前,要做好准備活動;鍛煉結束時,要做好放鬆性的整理活動。

(2)運動量不宜過大,持續時間不要太長。應按照「提高——適應——再提高——再適應」的規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對機體的要求。

(3)要養成正確的站、走、跑、跳、投等姿勢。不宜多在堅硬的水泥、瀝青場地上反復進行跑、跳練習,不要過多做高處跳下的動作。從高處跳下時,應該用前足掌先著地,並同時屈膝,以增加緩沖,減少身體震動,防止發生脊柱、骨盆和下肢骨變形。

(4)鍛煉的內容要多樣化,以全面鍛煉。

(5)要掌握用鼻呼吸或鼻吸口呼等合理的呼吸方法。

(6)鍛煉後,要避免身體受涼。

(7)要遵守組織紀律,做好運動場地、器材或服裝的安全檢查,預防傷害事故發生。

此外,要減少運動量,要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時間,並注意合理的營養。

17、營養素包括哪些物質?

包括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維生素、纖維素和水。

18、營養素功能?

具有構成機體組織、供給熱能和調節生理功能的功能。

19、體育鍛煉要注意哪些營養衛生?

(1)講究膳食平衡。

(2)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3)合理安排進餐與體育鍛煉的時間。

(4)在體育活動中要控制喝水,做到喝水或不喝水。

(5)根據科學研究,運動時以糖類提供能量為最好。

20、每天膳食中糖類、脂肪、蛋白質各占總能量的百分之幾?

糖類60-70%,脂肪20-25%,蛋白質10-14%贊同0| 評論

⑤ 有關體育保健的小知識

1、在體育鍛煉活動中,了解和掌握動作要領及方法,不僅能夠在運動過程中發揮好技術動作,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而且還能消除心理上的恐懼,增強自信心,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2、要了解熟悉掌握器材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要嚴格遵守相關操作規程,在一些體育器械 ( 如鉛球、實心球等 ) 的使用中,要注意選擇適當場地,確保自身安全,同時還要注意不要傷及他人安全。

3、選擇最佳運動量例如指數評定法、心率評定法、庫珀評定法、菲克斯評定法、疲勞評定法、簡便評定法、階段評定法等等。

由於每一個人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安靜心率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選擇最佳運動量應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職業特點、體力狀況、健康水平、體育基礎、生活環境、目的任務等不同情況來決定。

4、整理活動,在體育鍛煉後,所採用的一系列放鬆練習和運動後按摩等恢復手段,目的是消除疲勞,恢復體能,提高鍛煉效果。

整理活動可以使緊張的肌肉得到放鬆,在運動中,肌肉毛細血管大量開放,肌肉高度緊張,如果激烈運動後立即靜止不動,肌肉內淤積的血液就不能及時流回心臟,肌肉僵硬,疲勞不易消除。

相反,運動後做一些整理活動,使運動慢慢緩和下來,或通過按摩擠壓肌肉和穴位,就可以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鬆和休息。

5、參加比賽也經常需要一天連續出賽兩三次,包括預賽、准決賽、和決賽,例如田徑和游泳,或是在短短數天中每天連續出賽,例如籃球,這時運動後的營養補充就變得非常重要,對於下次練習的成效或是比賽的結果有絕對的影響。

對運動員而言,運動後的恢復不應該是順其自然,而應該是主動積極補充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和營養,為緊接而來的比賽或訓練做好准備。

6、運動後不能立即洗澡這樣會導致心臟和腦部供血不足以致於頭暈眼花渾身無力,還有由於身上的乳酸過多的積累使全身酸痛。

7、參加體育運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在運動後(運動前也應適當補充能量)要科學飲食,保證身體的需要,確保取得最佳的鍛煉效果。

(5)有關體育的小知識擴展閱讀:

參加體育活動,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要學會自我監督,隨時注意身體功能狀況變化,若有不良症狀要及時向教師反映情況,採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切忌有心臟病或其他不適合參與體育活動的疾病而隱瞞病情,勉強參加活動。

要認真檢查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消除安全隱患,要注意場地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場地是否平整,要清除石頭土塊,檢查沙坑的鬆散度、是否有石子雜物等,檢查體育設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不冒險,確保自身安全。

科學而安全地進行體育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愉悅身心,相反,體育運動如果做不到科學、合理、安全,就不能達到運動目的,運動不當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因此,我們懂得一些體育運動安全常識,掌握一定的安全防範知識,養成良好的安全運動習慣,就會達到健康身心的目的。

⑥ 小學學生必備的體育健康知識

小學生體育健康小知識
在少年兒童時期,人體生長發育最快,父母若能引導孩子從小鍛煉身體,可以為他們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他們的身體能更快更好地發育成長。

為了讓身體健康,就要使身體全面得到發展,不斷改善新陳代謝,增強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環器官的機能,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靈活性和穩定性,發展勻稱而健壯的肌肉,培養動作的速度、靈巧、力量、耐久力和柔韌性等身體素質。為了做到上述要求,必須根據少年兒童的解剖生理特點,積極開展體育鍛煉,進行游戲、體操、跑步、跳躍、投擲、平衡、通過障礙物、游泳、滑冰、小足球等多樣化的體育活動。

少年兒童的脊柱彈性較大,但肌肉和韌帶力量較弱,要是坐立不正,彎腰屈背,容易使身體發生畸形。所以孩子們應經常糾正自己的坐立姿勢,經常做保健操練習,如仰卧起坐、棍棒操等,以加強脊柱兩則的肌肉和韌帶的力量。

少年兒童時期骨骼系統成長得很迅速,骨內礦物質的含量少,而有機物質多,因此骨骼脆弱,容易變形,不適於負擔過重的體育鍛煉,如過多的舉重或搬運重物等活動。

少年兒童的心臟血管系統的調節機能不穩定,節奏不如成年人,因此在鍛煉時要避免緊張持久的練習,也不應做憋氣多的練習和時間過長的靜力性練習,否則心臟負擔過重,會使身體受到損害。

少年兒童的肌肉發育較弱,不適於做單調的、長時間的運動,不適於使身體長時間維持一種姿勢,這會使他們很快感到疲勞。他們的大腦皮層容易興奮,也容易產生疲勞,同樣的動作反復做久了,就失去了興趣,導致注意力渙散。因而在進行鍛煉時,應盡量圍繞中心要求,使活動多樣化,並帶有一定的競賽性。這樣才能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另外,在進行鍛煉時,為了糾正少年兒童生長發育方面的弱點,應採用發展落後肌肉群的練習。

少年兒童的呼吸器官尚未發展完善,應採用游泳、跑步等運動項目來加大肺活量,促進呼吸器官成長。

⑦ 有哪些體育健康小知識

一定記得運動前熱身,而且不是做完一套熱身就足夠,要熱身到「熱身」,每一個關節都有照顧到,微微出汗的狀態才算基本熱身,尤其是很久沒運動突然准備運動的一定做好熱身,不然很容易拉傷和扭傷。我高中練團側時沒熱身,拉到膝蓋內側韌帶,到現在還是會酸痛。

運動過程中不要突然大口喝水。很容易氣喘,深呼吸會忍不住咳嗽。

運動完要拉伸放鬆,做一些舒緩運動,有利於體力的恢復和減少肌肉酸痛。

還有記得,運動要堅持,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是培養好習慣。

⑧ 體育小常識

劇烈運動時和運動後不可大量飲水
劇烈運動時,體內鹽分隨大量的汗液排出體外,飲水過多會使血液的滲透壓降低,破壞體內水鹽代謝平衡,影響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甚至還會發生肌肉痙攣現象。由於運動時,需要增加心跳、呼吸的頻率來增加血液和氧氣,以滿足運動需要。而大量飲水會使胃部膨脹充盈,妨礙膈肌活動,影響呼吸;血液的循環流量增加,加重了心臟負擔,不僅不利於運動,還會傷害心臟。
此外,大量飲水會使胃酸濃度降低,影響食物消化。長期大運動後飲水容易得胃病。
以下是幾個不宜運動的時間:
進餐後進餐後需要較多的血液流到胃腸道,幫助食物消化與養分吸收,如果這時參加運動就會造成血液流向四肢,妨礙胃腸的消化,時間一長就會導致疾病。體弱者進餐後血壓還會降低,稱為餐後低血壓,外出活動容易跌倒。長期餐後運動容易得盲腸炎。
擇地:在不適當的地點運動會帶來傷害
由於運動的基本功能是通過呼吸從外界攝入大量新鮮氧氣,以滿足健康的需求,故運動前一定要選擇好地點,以平坦開闊,空氣新鮮的公園、河灘、體育場等處最佳。
不要在情緒不好的時候運動
運動不僅是身體的鍛煉,也是心理的鍛煉。當你生氣、悲傷時,不要到運動場上去發泄。運動醫學專家的解釋是:人的情緒直接影響著身體的生理機能,而情緒的變化又產生於大腦深部,並擴散到全身,在心臟及其他器官上留下痕跡,這種痕跡將影響人體機能的健康。
選擇最佳運動量
選擇最佳運動量的方法很多:例如指數評定法、心率評定法、庫珀評定法、菲克斯評定法、疲勞評定法、簡便評定法、階段評定法等等。由於每一個人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安靜心率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選擇最佳運動量應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職業特點、體力狀況、健康水平、體育基礎、生活環境、目的任務等不同情況來決定。為了使大家學會選擇最佳運動量的方法,現將世界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方法(計算公式)簡介於後:通常我們選擇最簡單的心率測定法(靶心率測定)靶心率=(220—年齡)×(70%—85%)。如20歲的靶心率是140—170(次/min)。來參考運動量的大小。
整理運動的好處
整理活動,是指在體育鍛煉後,所採用的一系列放鬆練習和運動後按摩等恢復手段,目的是消除疲勞,恢復體能,提高鍛煉效果。
整理活動可以使緊張的肌肉得到放鬆。在運動中,肌肉毛細血管大量開放,肌肉高度緊張。如果激烈運動後立即靜止不動,肌肉內淤積的血液就不能及時流回心臟,肌肉僵硬,疲勞不易消除。相反,運動後做一些整理活動,使運動慢慢緩和下來,或通過按摩擠壓肌肉和穴位,就可以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鬆和休息。
運動後營養的補充與恢復
運動員經常是每天都要訓練,接近比賽時甚至一天訓練兩次,參加比賽也經常需要一天連續出賽兩三次,包括預賽、准決賽、和決賽,例如田徑和游泳,或是在短短數天中每天連續出賽,例如籃球,這時運動後的營養補充就變得非常重要,對於下次練習的成效或是比賽的結果有絕對的影響。對運動員而言,運動後的恢復不應該是順其自然,而應該是主動積極的補充運動所消耗的能量和營養,為緊接而來的比賽或訓練做好准備。
運動後的營養補充著重於三方面:
1.補充因流汗而損失的水份和電解質
2.補充運動中消耗的肝醣(glycogen)
3.修復受傷的肌肉和組織
電解質的補充
汗液中主要的電解質是鈉和氯離子,還有少量的鉀和鈣。除了非常長時間的運動,例如鐵人三項,或是在酷熱的天氣下連續劇烈運動數小時以上,大部分的運動員只會流失體內非常小部份的電解質,體內儲存的電解質會自動的釋放到血液中,維持電解質的恆定。因此在運動後不需要特別補充電解質。對於前述的例外情形,可以在運動後以稀釋的鹽水,或是運動飲料補充水份和電解質。
常見運動損傷及應急處理方式
運動損傷多見於年輕人群,他們熱愛運動,積極參與各項體育活動,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運動訓練衛生知識和出現運動損傷後的應急措施,而對傷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嚴重者甚至導致終身遺憾。
一、 擦傷 --- 即皮膚的表皮擦傷。如擦傷部位較淺,只需塗紅葯水即可;如擦傷創面較臟或有滲血時,應用生理鹽水清創後再塗上紅葯水或紫葯水。
二、 肌肉拉傷 --- 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主要由於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可根據疼痛程度知道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鍾,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及熱敷。
三、 挫傷 --- 由於身體局部受到鈍器打擊而引起的組織損傷。輕度損傷不需特殊處理,經冷敷處理24小時後可用活血化瘀叮劑,局部可用傷濕止痛膏貼上,在傷後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熱敷。約一周後可吸收消失。較重的挫傷可用雲南白葯加白酒調敷傷處並包紮,隔日換葯一次,每日2-3次,加理療。
四、 扭傷 --- 由於關節部位突然過猛扭轉,擰扭了附在關節外面的韌帶及肌腱所致。多發生在踝節、膝關節、腕關節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傷,其治療方法也不同。
1、 急性腰扭傷可讓患者仰卧在墊得較厚的木床上,腰下墊一個枕頭,先冷敷,後熱敷。
2、 關節扭傷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扭傷時,將扭傷部位墊高,先冷敷2-3天後再熱敷。如扭傷部位腫脹、皮膚青紫和疼痛,可用陳醋半斤燉熱後用毛巾蘸敷傷處,每天2-3次,每次10分鍾。
五、 脫臼 --- 即關節脫位。一旦發生脫臼,應囑病人保持安靜、不要活動,更不可揉搓脫臼部位。如脫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彎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掛在頸上,再用一條寬頻纏過腦部,在對側腦作結。如脫臼部位在髖部,則應立即讓病人躺在軟卧上送往醫院。
六、 骨折 --- 常見骨折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不破,沒有傷口,斷骨不與外界相通,稱為閉合性骨折;另一種是骨頭的尖端穿過皮膚,有傷口與外界相通,稱為開放性骨折。對開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納,以免引起骨髓炎,應用消毒紗布對傷口作初步包紮、止血後,再用平木板固定送醫院處理。骨折後肢體不穩定,容易移動,會加重損傷和劇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將肢體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如一時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關節固定於軀幹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於對側的肢體上。懷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卧在門板或擔架上,軀干四周用衣服、被單等墊好,不致移動,不能抬傷者頭部,這樣會引起傷者脊髓損傷或發生截癱。昏迷者應俯卧,頭轉向一側,以免嘔吐時將嘔吐物吸入肺內。懷疑頸椎骨折時,需在頭頸兩側置一枕頭或扶持患者頭頸部,不使其在運輸途中發生晃動。

⑨ 體育運動小常識順口溜有哪些

1、活動全部結束後,整理運動做做好。

2、用力憑感覺,自己找適度。

3、運動前後喝點水,劇烈運動要適量;

4、鍛煉前,作準備,伸伸胳膊彎彎腰;

5、多動更有益,快慢需量力。

6、運動規范講文明,危險動作杜絕掉;

7、動比不動好,堅持才有效。

8、千步是把尺,活動有量度。

9、循序加時間,漸進增步速。

10、內容任選擇,追求在萬步。

⑩ 關於體育方面的知識有哪些呢

跑步是最常見的鍛煉方式。跑步前的熱身活動包括膝關節和踝關節的屈曲和伸展、環狀運動、肩環狀運動和髖關節扭轉運動,以及通過快走或慢跑來熱身。跳繩的熱身活動與跑步類似,但由於跳繩依賴於手腕搖晃繩子,因此應加強手腕的活動,以避免受傷。籃球熱身活動主要針對手指、手腕、腰關節、膝蓋、腳踝等部位。手指可以用雙手互相按壓,提高手腕韌帶的彈性,手腕可以多方向旋轉,提高手腕韌帶的彈性;腰椎關節可以通過旋轉運動,膝關節和踝關節可以做弓箭步、蹲下和轉圈,以提高韌帶和肌肉的活動性。

天氣轉涼了。如果你想養成洗冷水澡的習慣,就從這個時候開始。洗冷水澡有很多好處。它不僅鍛煉你的體格,還培養你堅強的信心和勇氣。在早上和晚上,洗澡時要慢慢來。不要放熱水。慢慢擦洗,逐漸增加水量。你習慣洗冷水澡了。堅持下去,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