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國葯養生知識講座
擴展閱讀
佛山九龍教育集團是什麼 2024-11-21 01:12:20
童年的歌曲有哪些經典的 2024-11-21 00:59:11

國葯養生知識講座

發布時間: 2022-12-31 06:44:38

A. 養生保健知識講座

養生保健知識講座然計較破綻現在就有臉上盪漾起一陣清波

B. 「夏至養生 健康相伴」-中醫夏至養生專題講座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夏日炎炎,陽氣旺盛、往往易讓人心煩意亂,而煩則更熱,影響人體的功能活動,動靜失宜,從而產生許多精神軀體方面的不良影響。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易發霉,人體也會覺得不舒服,此時更要注重養心安神,合理利用身體,動靜相宜。2022年6月20日下午,淝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合肥市愛鄰 社會 工作服務社共同開展夏至節氣主題活動,宣傳中醫夏季 養生 知識, 增強居民 健康 意識,提升居民 健康 素養,營造有利於居民們的 健康 生活 社會 環境。
養生 健康相伴」——中醫夏至養生專題講座" img_height="600" img_width="800" data-src="//imgq8.q578.com/ef/0623/97a71214316c446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黃老師首先就夏至到來 健康 養生 的重要性進行了講解,闡述夏季飲食 養生 的重要性,介紹了一些夏季時令食物的 養生 功效,如西瓜可以除煩止渴、清熱解暑,苦瓜味甘苦性寒,能除熱邪、解勞乏、清心明目。同時,還向居民講解了夏季高發的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傳染病的成因及相關防治知識,並提醒居民夏季要注意合理膳食,夏季防暑和定期檢查身體。
養生 健康相伴」——中醫夏至養生專題講座" img_height="600" img_width="800" data-src="//imgq8.q578.com/ef/0623/d7e3bd8be2b70c1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此次講座不僅僅有黃醫生為居民們答疑解惑,同時還鏈接社區 美食 班為前來聽講的居民們提供夏季解暑飲品。讓大家在暑熱難耐中,度過一個清涼、 健康 的下午時光。 養生 健康相伴」——中醫夏至養生專題講座" img_height="600" img_width="800" data-src="//imgq8.q578.com/ef/0623/9675c21ff26b5b0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養生 健康相伴」——中醫夏至養生專題講座" img_height="2273" img_width="8225" data-src="//imgq8.q578.com/ef/0623/da08872c45bfd3e5.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C. 中醫四季養生健康知識講座的意義和目的

健康養生講座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大家通過養生保健的方法,達到強健身體、預防疾病、延緩衰老、增長壽命的目的。由此可見,養生保健的重要性。

D. 養生保健知識講座

養生保健知識講座話開來起來范德法特作為一名中場球員夠闖進世界盃的

E. 老年人中醫保健知識講座內容

老年人中醫保健知識講座內容: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現狀以及老年人在秋冬交替季節應該注意的合理飲食習慣及運動習慣,普及老年人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與方法。
使中老年朋友增強了自我保健意識,提高了科學保健水平,使老年朋友們受益非淺,深受中老年朋友的好評。發揮中醫葯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的作用,倡導科學生活方式和習慣。

F. 三伏天中醫養生知識 三伏天如何養生

1、防中暑

三伏天最易發生的疾病就是中暑。據中醫葯康博會調查和介紹,除了暴曬高溫的室外環境導致人中暑外,悶熱潮濕的室內也是多發地。另外,中暑與個人體質、營養狀況等都有關聯,三伏天應保持室內通風順暢、散發濕氣,合理安排出行。

2、勿貪涼

中醫葯健康知識講座指出,夏天人體陽氣最重,中醫養生講究的原則之一就是順應自然規律,夏季切勿貪涼,用冷飲解暑降溫、食用冷盤未嘗不可,但不知節制則對身體有害無益了。至於是否要趁三伏天喝熱水逼出體內累積的寒氣,專家也認為要視個人體質而行,不必非要遵循所謂的養生教條。

另外,空調溫度不宜過低,最好根據體質調溫,老人、體虛者、幼兒最好將室溫控制在28℃左右。

中醫葯健康教育講座特別提及,勿貪涼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不宜大量飲用含有菊花、金銀花、荷葉等祛火成分的中葯的涼茶類飲料。

3、多補水

補水養生是三伏天的重中之重。冬為陰,夏為陽,夏季陽盛陰衰,陽氣欲升欲旺,體內寒氣易解,三伏天稍動就大量出汗,繼而產生強烈的口渴感,按出汗量飲水,不能等到口渴才想到喝水,而要定時喝水,白開水、茶水等

G. 精正福源堂講座時間

精正福源堂講座時間是中午1:00多,晚上5:00多。精正福源堂汲取《易經》、《黃帝內經》等中國古代醫學智慧,秉承「讓國醫國葯,惠及千家萬戶。讓上古養生之法,惠及芸芸眾生」的理念,致力於播中國傳統養生文化,是精正人為廣大中老年人健康長壽而服務終生的神聖殿堂。

H. 秋季中醫養生講座

入秋後,天氣也漸漸變涼,中醫秋季養生有秘訣,我現在就告訴你秋季中醫養生講座,快來看看這篇 文章 了解詳情吧。

秋季中醫養生的知識
一、99%的人都不知道這5個養生小秘訣

1. 此時三伏天雖已近尾聲,但白天仍較炎熱,頗有”秋老虎,毒如虎“的感覺。人體的陽氣開始內收,很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秋乏“,適當午睡利於化解秋乏。

2. 立秋 時飲食宜”增咸減辛“,以養脾胃。少吃薑,蔥,辣椒,可適當吃胡蘿卜,芥菜,番茄,蓮藕,豆角,玉米,梨,哈密瓜等黃綠色果蔬。

3. 處暑 時節氣候逐漸乾燥,身體里肺經當值,飲食上適當食用銀耳,百合,蓮子,蜂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等”清潤“食物,以防秋燥。

4. 此時正是夏秋之交,自然界陽氣由疏泄轉向收斂,日常起居也要相應調整,注意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睡眠。早睡以避免秋天肅殺之氣,早起有助於肺氣的舒展。

5. 處暑後晝夜溫差大,夜晚別貪涼。

二、要想體質好,運動不可少!

晨起可做吐納練習或者鳴天鼓等保健運動,不宜做運動量太大,出汗過多的運動,以保全陽氣。 游泳 仍然是首推的鍛煉項目,但即使天熱,入池前也要熱身。

三、如何吃出健康 大咖教你做靚湯

魚頭冬瓜湯(清熱潤燥)

原料:草魚頭、冬瓜、姜、料酒、香菜

做法:

①1冬瓜去皮,洗凈切薄片;

②魚頭洗凈,從魚肚白處切開相連的兩片;

③鍋中熱油,油熱倒入拍碎的姜,將魚煎制兩面金黃;

④撈出魚將魚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熱水,大火燒開,撇干凈浮末,淋入料酒繼續大火燉煮十五分鍾,湯汁變成奶白色加入冬瓜;

⑤大火燒開轉小火燉煮15分鍾,冬瓜成透明狀加入適量鹽,撒入少許香菜,美味的魚湯營養健康;

沙參麥冬湯(潤肺生津)

原料:排骨、沙參、麥冬、百合

做法:

①排骨洗凈飛水;

②沙參、麥冬、百合用水泡洗干凈;

③沙參麥冬和排骨一起下鍋,加入清水武火煮開,轉文火慢燉30分鍾;

④最後下百合再煮60分鍾;下鹽調味即可;

雪耳百合湯(潤燥養顏)

原料:銀耳、百合、枸杞、蓮子、冰糖。

做法:

①銀耳用清水發開,百合剝開洗凈,枸杞、蓮子洗凈;

②蓮子不容易熟,所以要先單獨先煮著;

③等到蓮子熟軟了之後,把銀耳、枸杞、百合放進去一起煮。加冰糖;

④等到百合變軟了就可以關火拉!

註:百合不可煮過久,否則會化掉的,只要煮軟就行了。

荸薺牛奶飲(健脾養陰)

原料:馬蹄、牛奶、白糖

做法:

①荸薺洗凈、去皮、切片;

②把荸薺放入燉杯內,加清水,武火燒沸,文火燉煮25分鍾;

③牛奶裝入奶鍋,中火燒沸,待用;

④把牛奶、荸薺、白糖同放燉杯內,燒沸即可;
秋季中醫養生的 方法 :泡腳的好處
1、調整血壓

中醫學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足浴終止點,踝關節以下就有六十多個穴位。

採用中葯泡腳治療高血壓,可有效地防止葯物的毒副反應,且效果較好,由於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服葯,要減少葯物對人體的激素刺激一般採用外用中葯法效果比較好。

2、改善血液循環

足浴可以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環。水的溫熱作用,可擴張足部血管,增高皮膚溫度,從而促進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環。有人做過測試,一個健康的人用40℃-45℃的溫水浸泡雙足30-40分鍾,其全身血液的流量增加女性為10-13倍。

3、促進新陳代謝

足浴可促進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環,由於血液循環量的增加,從而調節各內分泌的機能,促使各內分泌腺體分泌各種激素,如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素,這些激素均能促進新陳代謝。

4、消除疲勞

足浴的最大作用就是消除疲勞,古人從實踐中早已 總結 出熱水足浴來消除疲勞。

5、改善睡眠

足浴可通過促進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環,加速血流,驅散足底沉積物和消除體內的疲勞物質,消除疲勞使人處於休息狀態從而改善睡眠。
秋季中醫養生的飲食知識
秋季飲食調養應遵循“養陰防燥”的原則,飲食宜養陰,滋潤多汁,具體方案如下:

養肺為要: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骨雞、豬肺、豆漿、飴糖、鴨蛋、蜂蜜、龜肉、橄欖。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此外還可適當食用一些葯膳,如:參麥團魚、蜂蜜蒸百合、橄欖酸梅湯等。

少辛增酸: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所以秋天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宜多吃粥: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濕,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又可帶來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

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進補導致肥胖,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鯽魚、帶魚、青魚、鯉魚、草魚、泥鰍: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

I. 孔令謙教女性如何養生【中醫健康養生講座系列01】

孔令謙女性養生說到女性養生要杜絕八字:憂思忿怒,形寒飲冷。這篇孔令謙女性養生是整理版,平安健康網中醫頻道對於孔令謙說到女性養生的一些問題做了更深入的解讀。在孔令謙《會吃才健康》中說:女性養生與男性的區別主要表現為四個字:經、帶、胎、產。經,主要指的是月經;帶,指的是女性的帶下;胎和產顧名思義就是十月懷胎和生孩子。女性養生,只要斷絕八個字,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這八個字就是:憂思忿怒,形寒飲冷。一起來具體看一下憂思忿怒這四個字。 更多健康養生講座,請關注持續更新的中醫健康養生講座系列 孔令謙女性養生中提到的憂思忿怒到底是指的是什麼呢?女性本身就心思細膩,憂患意識強,這是好事,但是也不能過分。比如和老公吵了半天架,或者在外面碰到了什麼事情,很生氣,憋在心裡,或者發之於外,就是忿怒了。一些年輕的姑娘,好像什麼病都沒有,就是月經不調,去醫院檢查,什麼也查不出來。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憂思忿怒,幾乎所有相關情況的女性,在月經異常的前一段時間,情緒上都會有一些大的壓力或波動。 中醫說憂思傷脾。在中醫上講,脾統血。《黃帝內經》中說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受於肝,宣布於肺,施瀉於腎,這是中醫對氣血的一個基本闡述,我們可以看出,脾是血之源頭,氣血從脾中生化出來以後,上行則化為乳汁,下行則化為經血。 如果你憂思過度,傷了脾,相當於把一條河的源頭給斷了,氣血生化出了問題,那肯定就不會通暢,月經滯後、閉經等也就自然發生了。同理,如果哺乳期的媽媽憂思過度的話,很可能會乳汁分泌減少。所以,女子以養血為主,而脾是氣血生化之源,所以女子應該特別重視調養脾胃。 我們都知道,坐月子的時候,如果乳汁不足,喝一些鯽魚湯,可以幫助 下奶,這是因為鯽魚入脾經,有補脾的作用,氣血生化順利,同時協調各臟腑的工作,上行化為乳汁,起到催乳的作用。同樣,月經不調或痛經的女性朋友也可以吃一些補脾的食物,可以通過使氣血通暢,從根本上解決痛經問題。 孔令謙女性養生說到女性養生要杜絕八字:憂思忿怒,形寒飲冷。

J. 中醫葯文化知識宣傳——什麼是養生(養什麼怎麼養)

吳文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

1. 什麼是 養生


1 .1 養生

原指道家或通過各種方法頤 養生 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 養生 」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1.2 養生 還是一個不斷自我超越過程

人生是做人的過程, 養生 就是一個不斷自我超越過程。 養生 只說不做是不行的,其關鍵在於生活中持之以恆地練習與實踐。

養生 的內容豐富多彩,無論怎麼講, 談 養生 就要回答的兩個基本問題,一是「養什麼?」(理論),二是「怎麼養?」(方法)。


2. 養生 養什麼?

中醫認為生命有三個要素,那就是精、氣、神。所以 養生 就要養精、養氣、養神。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來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適量運動、戒煙限酒,是 健康 長壽的基礎;而我們中國人的三大 養生 法寶——養精、養氣、養神,是對長壽之路更高深的總結。在實行四大基石的基礎上,大家還應當向三大法寶邁進.

2.1 養精

精是構成人體與營養人體的物質,是人體的三寶之一。貫穿人的生長、發育、壯盛衰老的全過程。精在人體內不斷地消耗,又不斷地得到補充和滋生,維持了人體的生命。一個人的 健康 程度怎樣,就要看人體內的腎精是否充足,也就是說,腎精直接影響著人的 健康 和生命,所以,保精是 養生 的關鍵。

類經 ·卷一》中說:「善 養生 者,必定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從中可以看出,古人把精、氣、神看作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就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因為精是氣的根,而氣又是精所化生的,如果精衰,必然氣虛,人有氣即生,無氣即死。精又是神之源,人有精才能有神,神充足必然身強壯,如果神衰,自然是身體虛弱。精、氣、神三者皆不能少,缺一不可,但最根本的是腎精,腎精是人體生命的主宰者。

2.2養氣

大家知道,氣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是人體三寶之一,所以說「氣」是生命之根。"氣聚則形成,氣散則形亡",氣主宰著生命。不論是體表可以見到的皮膚、毛發、五官和人體的生命活動現象,還是內在的肌肉骨骼、五臟六腑,都是由"氣"構成的。另外,每一個人只要活在世上都要呼吸。人活的就是一口氣,不呼吸了,就是「斷氣」, 表示生命活動的結束。故 養生 必養氣!

2.3養神,

人有精、氣、神三寶,神由形體產生,精與氣是其物質基礎,但神一旦產生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導地位,尤其在 養生 之中,神是精氣的綜合表現,精氣足則神旺,精氣衰則神怯,神可以反應出生命的總貌。故有「 養生 先養神」。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這是中醫 養生 祛病的一句著名格言。「神去離形謂之死……神行則氣行,神住則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往」(《胎養經》)。《淮南子》中說:「神清志平,百節皆寧,養性之本也;肥肌膚,充腸腹,供嗜欲,養性之末也。」也就是說,如果人們只注意加強營養,不懂得養神的話,也是難以 健康 長壽的。這些都說明養神是非常的重要。

養神有如下含義:(1)古人養神:是把心裡的各種雜念清掃出去,使身體不受到人為意識影響,讓身體回歸自然的這個過程。(2)現代養神:使自己的身體與心理處於平靜狀態,排除雜念,靜心守神不胡思亂想,以此來恢復精神和體力。

3.怎麼養?

3.1 養生 原則

(1)順應自然(順時 養生 、因地 養生 );(《靈樞·本神》):「智者之 養生 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2)形神共養:形神合一,形神相因,是中醫學的生命觀。靜以養神,動以養形,動靜結合,剛柔相濟,以動靜適宜為度。形神共養,動靜互涵,才符合生命運動的客觀規律,有益於強身防病。(3)保精護腎(養先天之本):保精護腎是指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來調養腎精,使精氣充足,體健神旺,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4)調養脾胃(養後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強弱是決定人之 壽天 的重要因素。通過飲食調節、葯物調節、精神調節、針灸按摩、氣功調節、起居勞逸等調攝,以達到健運脾胃,調養後天,延年益壽的目的。

3.2怎麼養精?

強腎保精的辦法品種很多,如飲食、葯物、針灸、氣功等。依據不同狀況選擇相應辦法保健,都可收到良好成果。下面引見幾種簡單易行,成果明顯,不出偏向的功法,只要保持錘煉,堅持不懈,就能夠到達強腎保精,祛病延年的目標。

( 1)寡慾養腎:寡慾養腎,意欲太過,雖不交合則精自走,這可稱為暗耗陰精,照樣傷腎,損生折壽。精神內守,養腎保精,貴在寡慾。(2)節勞養血: 養生 之道,還要節勞,勞逸適度,才是保精之法。(3)息怒養筋骨:人若時常發怒必傷肝,肝、腎二臟有相火,肝主疏泄,腎主閉藏,相火妄動肝臟疏泄太過,腎不得封藏,雖無房事也傷陰精,故養精必息怒。(4)節精補腦:可內守神志,固護精氣,還能使耳目聰明,有益於 養生 。(5)其他:叩齒咽津翕周法;按摩下肢湧泉法;雙掌摩腰法;暢通任督法。

3.3怎麼養神?

3.3.1神志 養生 法:是指通過內心世界的自我調節,排除貪念,保持心態平和,使之 健康 長壽的方法。(1)養神先養德(性);少私寡慾、知足常樂、心胸豁達、「多行善事」(2)養心與調神:養心、保護心臟

3.3.2情志 養生 法:(1)戒驕戒躁(2)善調情緒(3)避生三氣(4)養肝與調暢情志

3.3.3睡眠與養神: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這充分說明了睡覺的重要性。

3.3.4以靜養神: 養生 必須養神,因為神是生命的主宰,而養神又要以「靜神」為首務,只有神志安靜,才能「病安從來」。 養生 還要調神,以避免各種情志的過激刺激。此外,「以恬愉為務」也必須牢記,只有精神永遠保持樂觀、開朗,體內氣血才能正常運行,否則「百病生於氣」。這便是《黃帝內經》所說的神宜靜,而不宜躁的意思。

3.4怎樣養氣?

3.4.1補養元氣:元氣是所有氣的根本,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無求以培元氣,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有奢求。另外,女性 養生 也必須培補元氣,補養元氣就是要調補臟腑陰陽之氣血,調暢情志使心情暢舒,調節飲食使脾胃健旺。《黃帝內經》便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其內容便是要順應四季氣候的變化而進行人體自身的調節,使自身的元氣充足。

3.4.2固護精氣: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精的盈虧,決定人的生長、發育、衰老及至死亡的全過程,為此養氣必須節欲養精。特別在女性的性生活中,就要注意固護精氣,不能縱欲過度。性生活要有規律,要順其自然,而不能強行而為。身體虛弱時,更要注意固護精氣,以免其外泄。這樣才能保證先天腎精的充足。

3.4.3養脾胃之氣:脾胃是人體氣血生化之源,人體的各種氣都需要脾胃的水谷精氣來滋養。養氣一定要養胃。「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暴飲暴食等不 健康 的飲食習慣會影響脾胃的功能,而最終影響到全身的 健康 。

3.4.4平心靜氣:心平以和氣, 中醫認為人的 健康 與精神情志關系密切。遇事不急躁、不賭氣、不發脾氣,始終保持心平氣和,這樣才能陰陽調和,氣機通暢,益壽延年。

3.4.5運動養真氣:中醫認為,真氣要運行通暢,人體才能不受疾病侵襲。促使真氣運行的方法有:一是調息運行真氣,即調整呼吸的方法;二是通過鍛煉形體以促進真氣運行,從而提高機體抗病的能力,達到 健康 長壽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