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物動物知識小百科
生物動物知識小網路1
1、目前已知的動物約150萬種,按有無脊柱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按生活環境分為陸地生活動物、水中生活動物和空中生活動物。
2、水生動物最常見的是魚,此外,還有①腔腸動物,如海葵、珊瑚蟲;②軟體動物,如烏賊、章魚;③甲殼動物,如蝦、蟹;④海豚(哺乳動物)、龜(爬行動物)等其他水生動物。
3、魚適應水中生活最重要的兩個特點:①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魚是:青魚、鰱魚、草魚和鱅魚。
5、魚是較低等的脊椎動物。
6、魚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減少游泳阻力,適於游泳。魚體分三大部分:頭部、軀幹部和尾部。
8、魚在游泳時主要靠身體_軀幹部_和尾鰭_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前進的動力,其它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背鰭、胸鰭、和腹鰭都有維持平衡的作用,尾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
9、魚的感覺器官是側線(感覺水流、測定方向)。
10、魚鰓為鮮紅色,因為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鰓絲既多又細,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觸面積,促進血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12、水由魚口流入鰓,然後由鰓蓋後緣(鰓孔)流出。在水流經鰓絲時,水中溶解的_氧氣_進入鰓絲的毛細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鰓絲排放到水中;所以經鰓流出的水流與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3、魚類的主要特徵有:適於_水_中生活;體表被_鱗片_;用_鰓_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_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14、海馬是魚類,鯨、海豚、海豹是哺乳動物,龜、海龜是爬行動物。
生物動物知識小網路2
一、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動物與人類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動物,考試技巧。
二、我國的動物種類和珍稀動物
1、動物種類:據統計,我國的`脊椎動物有6300多種,佔世界動物種類總數的14%,其中哺乳有450多種,鳥類有1200多種,爬行類有300多種,兩棲類200多種,魚類有3000多種。
2、珍稀動物:我國有許多聞名世界的特產珍稀動物,如大熊貓、金絲猴、白唇鹿、白鰭豚、褐馬雞、黑頸鶴、揚子鱷、大鯢、白鱘、中華鱘等。
三、我國動物資源面臨的威脅
1、人類活動對動物資源的影響:由於人類活動引起的生態破壞,使動物物種的滅絕速度逐漸加快。據估計,鳥類和哺乳類在1600~1700年期間,大約每100年滅絕一種;在1850!1950年期間,大約每10年滅絕一種;20世紀後期以來,每3年就有兩種鳥類滅絕。
2、我國動物資源面臨的威脅:新疆虎、野馬在我國境內已經絕跡,大熊貓、金絲猴、野駱駝等野生動物的分布區域明顯減小,個體數量驟減或處於瀕臨滅絕狀態。長江中特有的白鰭豚已經成為我國最稀少的瀕危動物之一。
生物動物知識小網路3
1、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育都是從受精卵開始的。在發育過程中,受精卵通過細胞分裂新產生新細胞。這些細胞起初在結夠、形態方面都很相似,並且都具有分裂能力能力。後來,除了一小部分細胞仍然保持著分裂能力以外,大部分細胞失去了分裂能力,並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們在形態、結構上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的分化。細胞的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是由形態結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形成的,這樣的細胞群叫做器官。
2、動物體的結構層次從微觀到宏觀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個體。其中,動物體的四大組織分別為:上皮組織:由上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肌肉組織:主要由肌細胞構成,具有收縮、舒張功能。神經組織:主要由神經細胞構成,能夠產生和傳導興奮。結締組織:種類很多,具有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
3、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
生物動物知識小網路4
一、 先天性行為
1)概念:是動物生來就有的,不依賴於個體生活的經驗,通過遺傳、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行為,又叫本能行為。
2)特點:1所有動物都具有先天性行為,2是動物出生後每一次遇到的某一特定刺激能做出的反應。
3)舉例: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雞撫育小貓,哺乳動物幼崽吸吮乳汁等。
二、 動物的後天學習行為:
1)概念:動物在後天生活過程中,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後天學習行為。如鸚鵡學舌,小狗算數,猴做花樣表演。
2)意義:使動物對環境的改變作出有利於生存的反應。
3)特點:
1、大多數動物都具有學習行為,不同動物的學習行為有較大的差異。
2、最簡單的學習行為是一種習慣化,當同一刺激重復發生和連續多次作用於一隻動物時,該動物對這一刺激的反應就逐漸減弱直到消失。
⑵ 動物的科學小知識
動物也是一門學科,關於動物的科學小知識你知道多少?為了讓您在寫的過程中更加簡單方便,一起來參考是怎麼寫的吧!下面給大家分享關於動物的科學小知識,歡迎閱讀!
關於動物的科學小知識
青蛙吞食時為什麼要眨眼?
青蛙是一種捕食昆蟲的能手。它蹲坐在池塘邊上,一動不動,而且目不轉睛地盯著迎面飛來的各種小蟲子,也不動聲色。忽然,青蛙像一支離了弦的箭似的,騰身躍起,鞭子一樣的舌頭卷出口外,把蟲子吃到嘴裡,並且是百發百中。更有趣的是,青蛙每次吞咽食物的時候會眨眼睛;吞咽的食物越大,眨眼睛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多,直到這些食物全部吞下去為止。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青蛙有一張寬大的大嘴巴,它用那長長的舌頭將飛蟲給粘住後,再送進嘴裡。青蛙沒有牙齒,只可以「囫圇吞棗」,把整個食物都吞下肚去。它的眼眶底部也沒有骨頭,眼球與口腔之間只隔著一層薄薄的膜。每次吞咽食物的時候,青蛙的眼肌就會發生收縮,產生這種眨眼的動作;與此同時,眼球就向著口腔而突出,形成一種壓力,將食物推進食道。這樣的話,青蛙每當吞食的時候就常常眨眼睛了。
母雞生蛋後,為什麼要咯咯地叫?
母雞生蛋後會咯咯地叫,這是一種高興的行為,也是在向公雞通報。母雞生一個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短的要10~20分鍾,長的要4~5個小時。剛進產蛋窩的母雞,如果你去捉它會很快地逃出來。但是等它到一定時間時,即使你去捉它,它也不過是反毛豎起來寧可用嘴啄你的.手,也不願起立。因為這時候雞蛋已經到了泄殖腔口(腔門口),母雞正在集中集中精力把它生下來了呢!
同時,由於母雞生一個蛋要消耗不少體力,所以生蛋之後,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它才會離開窩。這時候,它的精神呈興奮狀態,因此就咯咯地叫個不停,除了體現母性的自豪,還在通知伴侶,讓公雞在母雞「高歌」的時候配種。
馬為什麼站著睡覺?
馬都是站著睡覺、休息的,如果您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站著的時候並不是一動不動的,當它想休息時,他就會讓一條腿彎曲,改變身體重心。
馬被訓練成家畜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馬站著睡覺承襲了野馬的生活習性。野馬生活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草原地區,在遠古時期,它們既是人類的狩獵對象,又是豺狼等肉食動物的美味佳餚,而它們又不像羊、牛那樣可以用角與敵人斗爭,惟一的辦法就是靠奔跑來逃避。而豺狼等肉食動物白天都隱藏在灌木叢或岩石中休息,夜間才出來捕食。野馬為了迅速而及時地逃避敵害,在夜間不能安穩地卧地而睡,即使在白天也是站著打盹,隨時保持高度警惕。家馬雖然不像野馬那樣會受到天敵的襲擊,但是它們是由野馬馴化而來,站著睡覺的習性被保留了下來,如果預料沒有什麼危險,它便把頭搭在背上睡。習慣群體生活的馬,以及和母馬生活在一起的小馬,也都是把頭搭在背上,安心入睡。
由於馬現在已經馴化為家畜,生活環境有了很大改變,用不著時刻警惕,因此,野生的習性也正在喪失,個體之間有了很大差別,所以如果你有天看到一匹馬躺倒在地伸著脖子和腿入睡,甚至還打著呼嚕,可不要太驚訝哦。
馬的祖先是野馬,生活在遼闊的大草原上,常常受到猛獸的襲擊。野馬的戰鬥力很差,無法和猛獸搏鬥。它必須每時每刻保持高度警惕,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就能迅速逃走。所以現在的馬保留了祖先的習慣,連睡覺也是站著。
萌萌動物的科學小知識
1.跳蚤起跳的時候,它的加速度是太空梭起飛時的20倍。
2.大猩猩和土豆都比人類多兩條染色體。
3.非洲象的妊娠期是22個月。
4.汪星人的嗅覺比人類敏感1000倍。
5.考拉平均每天要睡22個小時,比樹獺(tǎ)還多2個小時。
動物的科學小知識相關 文章 :
★ 關於動物的科普知識
★ 動物科普知識資料
★ 動物科普知識小知識
★ 動物科普知識大全
★ 自然科學小常識
★ 科學小知識黑板報版面設計圖
★ 關於動物的冷知識大全
★ 動物知識大全
★ 動物冷知識100條
★ 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小知識
⑶ 關於小動物的知識
關於小動物的知識如下:
兔子用腿拍打地面的動作來傳遞信息,用後腿拍打地面的大多數是雄兔,這是它向雌兔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世界上最大的猴是狒狒,最小的猴子是倭狨。狗開心時,不停地搖動尾巴;狗憤怒時,就向後伸直尾巴;狗感到驚慌害怕時,就把尾巴夾起來。豹在樹上磨爪子;雄鹿在樹幹上蹭角;野豬經常在樹上磨自己的長牙。北極熊穿著厚厚的白色皮大衣,而海豹和海象有厚厚的脂肪,來保持身體的溫暖。「四不象」真正的名字叫麋鹿,是我國的珍奇動物。
⑷ 科學動物小知識有哪些
狗魚-最長壽的魚 x0dx0a智商最高-人 x0dx0a最小的鳥-蜂鳥 x0dx0a最危險的毒蜘蛛:雪梨漏斗網蜘蛛 x0dx0a最大的壁虎——大壁虎 x0dx0a咬力最強的動物-袋獅、袋獾 x0dx0a眼鏡王蛇——世界上最危險的蛇 x0dx0a壽命最短脊椎動物—蝦虎魚 x0dx0a最小的動物——一種代號為H39的原生動物 x0dx0a世界上最小的熊——馬來熊 x0dx0a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棕熊 x0dx0a鼻子最長的動物—亞洲象 x0dx0a珊瑚是最長命的動物 x0dx0a世界上最懶的動物——樹懶 x0dx0a最大的蠍子——熱帶蠍王(幾內亞) x0dx0a最大的千足蟲——赤馬陸 x0dx0a最大的蜘蛛——蜢蜘(蓋亞那) x0dx0a最大的陸龜--象龜 x0dx0a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 x0dx0a最長壽的動物 x0dx0a在哺乳動物中,最長壽的動物是大象,據說它能活六十到七十歲.當然野生場合和人工飼養是不同的,前者的壽命短些.據記載,哥拉帕格斯群島的長壽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歲. x0dx0a跑得最快的動物 x0dx0a跑得最快的動物當數獵豹,它追捕獵物時每小時,能跑一百一十公里.獵豹是肉食目貓科動物,以鹿類,羚羊為獵物.鹿類,羚羊等動物拚命跑時,每小時不超過七十公里,因此很快就會被捉住.但是,如果距離不是很短,獵豹就堅持不住最快的速度,所以它盡力捕捉近處的獵物. x0dx0a最強悍的動物 x0dx0a獅子被稱為"百獸之王",但它不去襲擊大象.不過,少數襲擊象崽的獅子也沒聽說被母象踩死過.但在印度襲擊大象的老虎,卻有被大象踩傷的,看來,最強悍的動物還是大象. x0dx0a最聰明的動物 x0dx0a哺乳動物中最聰明的是黑猩猩.和人類相近的有類人猿,還有動物學中屬類人猿科的大猩猩,波羅州等地產的猩猩,長臂猿以及黑暗猩猩等,其中最聰明的是黑猩猩.它大腦的大小雖然只有400毫升,不如大猩猩有500毫升.但是,它的腦功能卻特別顯著. x0dx0a最短命的動物 x0dx0a除了昆蟲以外,最短命的是一種生在北海道蝦夷沼澤地的老鼠,春天生下來,東天就死去,壽命只有八到十個月.然而將它放到室內喂養,可活到兩三年. x0dx0a最重的動物 x0dx0a最重的動物當然是鯨了,它相當於五六頭象.大象分印度象和非洲象,前者較小,體重約為四千到五千公斤,公象最重的有八千公斤.非洲象體重有六千到七千公斤,最高記錄達一萬二千公斤. x0dx0a最小的海蟹 x0dx0a生活在日本相模灣的豆蟹,甲3.8—4.2 毫米,只有一個米粒那麼大. x0dx0a最重的海蟹 x0dx0a產於澳大利亞巴斯海峽,重達14公斤. x0dx0a最大的龍蝦 x0dx0a是深海拖網船"赫斯勃"號於1934年捕到的.從尾端到鉗尖1.2 米,重19公斤多.這個大龍蝦陳列在美國波士頓科學館里. x0dx0a最長的水母 x0dx0a於1965年被海水沖到馬薩諸塞州海灘上,傘部直徑2.3米,觸手36.58米,若把觸手展平,竟長達74米. x0dx0a最小的龍蝦 x0dx0a是南非的角龍蝦,總長只有10厘米左右. x0dx0a最大的蝸牛 x0dx0a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近海發現的一種海兔蝸牛,平均重量3.2—3.6公斤,最重 6.8公斤. x0dx0a最大的法螺 x0dx0a一般殼高20餘厘米,最大可達40厘米. x0dx0a最名貴的海貝 x0dx0a貝類專家認為,生活在菲律賓海外的白齒瑪瑙貝稀少名貴,至今一共找到3隻.1975年11月,在菲律賓海外馬克里島捕獲1隻,以7000美元售給日本人. x0dx0a水中屏氣最長的動物 x0dx0a用肺呼吸的海洋動物中,在水下屏氣時間最長的海龜.它吸入一口氣,可在水下潛游幾個晝夜. x0dx0a最具破壞力的昆蟲 x0dx0a最具破壞力的昆蟲是分布於非洲和亞洲西部的荒地蚱蜢.某些天氣狀況可導致成群的蚱蜢將飛行途中遇到的幾乎所有植物吞噬一空.5000萬只蚱蜢一天內所吃掉的作物可供500人生活一年. x0dx0a最兇猛的鳥 x0dx0a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懸崖絕壁之間的安第斯兀鷹,體長可達1.2米,兩翅展開達3米.它有一個堅強而鉤曲的"鐵嘴"和尖銳的利爪,專吃活的動物,不僅吃鹿,羊,兔等中小型動物,甚至還捕食美洲獅等大型獸類,因此又有"吃獅之鳥"和"百鳥之王"的稱呼. x0dx0a其他的動物之最 x0dx0a最大的動物:藍鯨 ___ x0dx0a最長壽的動物:海龜_ x0dx0a最高的動物:長頸鹿 ____ x0dx0a腳最多的動物:千足蟲__ x0dx0a其他的動物之最 x0dx0a游泳冠軍:海豚_ x0dx0a沙漠之舟:駱駝 x0dx0a最大的陸地動物:象_ _ x0dx0a最大的兩棲動物:娃娃魚
⑸ 關於動物的知識
基本含義
編輯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但是不同於微生物。
動物是不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只能以有機物為食物,會並且靠吃東西,由細胞構成,細胞有細胞核,沒有細胞壁,會動,基質,的一類生命體。
因此動物具有與植物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進行攝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感覺、運動和繁殖生命活動。
動物學根據自然界動物的形態、身體內部構造、胚胎發育的特點、生理習性、生活的地理環境等特徵,將特徵相同或相似的動物歸為同一類。
主要分為脊索動物和無脊索動物兩大類;根據水生還是陸生,可將它們分為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根據有沒有羽毛,可將它們分為有羽毛的動物和沒有羽毛的動物;根據體內有無脊柱,我們可以將所有的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
原始生命出現後,隨著生存環境的變化,千百萬物種不斷地出現、消亡,只有能適應環境變化的物種倖存下來並繁衍至今。這種物種不斷演化的過程在生物學上被稱為進化。
動物是生物的一個主要類群,稱為動物界(Animalia)。
鷹
2.新陳代謝旺盛,體溫恆定。高而恆定的體溫,促進體內新陳代謝的速度。恆溫減少了動物對外界溫度條件的依賴性,獲得夜間活動的能力和在極地大陸上存活的能力。
3.具有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官。鳥類的大腦、小腦、中腦都很發達。大腦半球較大,這主要是由於大腦底部紋狀體的增大。在鳥類中,紋狀體是管理運動的高級部位,也和一些復雜的生活習性相關。實驗證明:切除鳥的一部分紋狀體後,它的正常的興奮和抑制就被破壞,視覺受影響,求偶、營巢等習性喪失。鳥類的大腦皮層並不發達,小腦很發達,這與鳥類飛翔運動的協調和平衡相關。
4.具有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為(築巢、孵卵和育雛)。
包括:
1.平胸總目:後肢強大,胸扁平,無龍骨突,不具飛翔能力;羽毛分布全身,無羽區及裸區之分,羽枝不具羽小鉤,因而不形成羽片。常見種類有鴕鳥。
2.企鵝總目:潛水生活的中、大型鳥類,具有一系列適應潛水生活的特徵。前肢鰭狀,適於劃水。具鱗片狀羽毛(羽軸短而定,羽片窄),均勻分布於體表。尾短,腿短而移至軀體後方,趾間具饃,適應游泳生活。在陸上行走時軀體近於直立,左右搖擺。皮下脂肪發達,有利於在寒冷地區及水中保持體溫。骨骼沉重而不充氣。胸骨具有發達的龍骨突起,這與前劃水有關。游泳快速。該目分布限在赤道及南半球。代表為帝企鵝。
3.突胸總目:通常翼發達,善於飛翔,龍骨突發達,最後4~6枚尾椎癒合為一塊尾綜骨。一般具有充氣性骨骼,正羽發達,構成羽片,體表有羽區、裸區之分。雄鳥絕大多數不具交配器官。該總目的鳥類種類繁多,為了研究方便,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討論它們的類群:
一個方面是根據生態類型分為:
游禽:喙扁闊或尖長,腿短而具蹼,翼強大或退化。
涉禽:喙細而長,腳和趾均很長,蹼不發達,翼強大。
鶉雞:啄短而強,足和爪強健,翼短圓。
鳩鴿:喙短、基部具蠟膜,足短健,翼發達。
攀禽:喙強直,足短健、對趾型,翼較發達。
猛禽:喙強大呈鉤狀,足強大有力,爪銳鉤曲,翼強大善飛。
鳴禽:喙外形不一,足短細,翼較發達。
另一個方面是根據形態結構特點分為:
鵜形目:四處向前,處間具全噗;嘴端成鉤狀,具發達的喉囊,雛鳥屬於晚成鳥,游禽類,如鸕鶿等。
鸛形目:頸長、喙長、腿長、趾三前一後,四趾在同一平面上,幼鳥屬晚成烏,涉禽類,常見種類有白鷺等。
雁形目:嘴扁平,具加厚的嘴甲,邊緣具櫛狀突起;腿短後移,趾三前一後,前趾間具蹼,雄性翼上常具翼鏡;雄鳥具交配器;雛鳥為早成鳥,游禽類。常見種類有天鵝、綠頭鴨。
隼形目:嘴具利鉤,爪發達,飛翔力強;視覺敏銳,猛禽類,雛鳥為晚成鳥。常見種類有鳶、紅隼、金雕等。
雞形目:體結實;喙短,為圓錐形;翅短圓,善走;雄鳥頭頂有肉冠,羽色鮮艷;繁殖期行為復雜,鶉雞類,幼鳥屬早成鳥。如褐馬雞、紅腹錦雞等。
鶴形目:喙長,頸長和腿長,趾三前一後,趾間蹼不發達,後趾著生位置較高,與其他三趾不在同一平面上,幼鳥為早成鳥,涉禽類。常見種類有丹頂鶴、灰鶴等。
鴿形目:嘴短、具蠟膜;四趾位於同一平面上,足短健、善走;嗉囊發達,雛鳥為晚成鳥或早成鳥,鳩鴿類。常見種類有原鴿、毛腿沙雞等。
鴞形目:俗稱貓頭鷹。嘴爪強大而鉤曲;頭大,眼大向前,眼周羽毛形成面盤;耳孔大,具耳羽,聽覺敏銳; 第四處能向後反轉; 幼鳥屬晚成鳥, 屬猛禽類。主要種類有長耳鴞、 短耳鴞等。
鴷形目:嘴呈錐狀,適於啄木;舌長具角質小鉤;趾兩前兩後;幼鳥屬晚成鳥,攀禽類。常見種類如斑啄木鳥。
……
五、哺乳動物
即哺乳綱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溫血動物,用母乳喂養後代是它們最顯著的特徵之一。
包括:
1.原獸亞綱:下轄單孔目
2.真獸亞綱:下轄食肉目、靈長目、奇蹄目、偶蹄目等
3.後獸亞綱:即有袋類動物。
行為
編輯
防禦
動物的防禦行為是動物為對付外來侵略、保衛自身的生存、或者對本族群中其他個體發出警戒而發生的行為。
貯食
動物攝取食物,從根本上說,就是為了攝取構成軀體的營養——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以及進行各種生理活動所必需的能量。這是動物的攝食行為。故食物豐富時,有些動物會貯存一些食物等飢餓時再取來食用。這樣的行為稱為貯食行為。
攻擊
動物的攻擊行為是指同種個體之間所發生的攻擊或戰斗。在動物界中,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常常由於爭奪食物、配偶,搶占巢區、領域而發生相互攻擊或戰斗。
繁殖與發育
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會進行某種類型的有性生殖。成熟的個體是雙倍體或多倍體的。它們有一些特化的生殖細胞,進行減數分裂以產生較小可游動的精子或較大不可動的卵子。精子和卵子會結合成為受精卵,且發育成新的個體。
許多動物也能夠進行無性生殖。這可能發生在孤雌生殖(成熟卵沒有經過交配而產生),或一些經由斷裂生殖。
受精卵一開始會發育成一個小球,稱之為胚胎,在此進行重整和分化。在海綿里,胚胎幼體會游到一個新的位置上並發育成一個新的海綿。而在其他大多數的類群中,胚胎則會進行更為復雜的重整。胚胎一開始會內套以形成具有消化腔的原腸胚和兩個各別的胚層-外胚層和內胚層。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還會有個中胚層在兩者之間。這些胚層接著分化成各式組織和器官。
⑹ 關於動物科普小知識
動物,大家都知道的一個詞。你可否知道在動物身上你也可以學到很多小知識的。為了讓您在寫的過程中更加簡單方便,一起來參考是怎麼寫的吧!下面給大家分享關於動物科普小知識,歡迎閱讀!
動物科普:捷足先登的海龜
現在,世界上共有七大類海龜,它們都以大海為家。可是它們的祖先卻是在陸地上生活的。從生命的演化史來看,爬行動物起源於兩棲動物,是因為它們能生出羊膜卵而區別於兩棲動物的,由於羊膜卵的產生,動物就可以到陸地的腹地繁衍生息。所以最早期的爬行動物正是由於能夠完全在陸地上生活,才被稱為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因此,海龜肯定是從在陸地上生活的早期祖先進化而來的。海龜被稱為次生下海的脊椎動物。
現在的海龜終生生活在大海之中,體型較大,長達1米以上,體重超過100公斤,最大的可達2米以上,體重有500公斤。四肢已經從適合於陸地生活的腿和腳演變成適合於 游泳 的、槳狀的鰭腳,前前肢大於後肢。和許多陸生的龜不同,它們的頭和四肢都不能縮入巨大的龜甲內。海龜的 潛水 能力也特別長,有的能夠在水下呆上一晝夜或更長的時間。
海龜平時性情溫順,但到了每年的發情期,活動非常頻繁,爭先恐後地去尋找自己的伴侶。每年4-6月份是海龜的繁殖旺季,成群結隊的海龜從千里之外回到故鄉的小島上產卵。雌龜常常在風靜月明的夜晚隨著漲潮的海水,爬上沙灘,尋找適宜的產卵地點。
海龜每年都沿著一定的回遊路線,作長距離的往返遊行,從不迷失方向。就連從未出過門的幼龜也能沿著母親走過的路,游回到原來的棲息地,據專家研究,海龜的這種本領是由海龜體內的生物鍾所控制的,它可以根據太陽的位置,參照海流和水溫來校正它們的前進方向。科學家正在努力探索這一奧秘,以便根據它的原理來研製新的導航儀器。
我國北起山東沿海,南至南海諸島都有海龜的分布。海龜的龜板及脂肪可以入葯,血液和膽汁也有葯用價值,是一種珍貴的保護動物,嚴禁捕殺。
動物科普:藍血活化石--鱟
看看這種奇怪的動物,長的好像個瓢似的,知道它是什麼動物嗎?告訴你們吧!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鱟!
鱟,是曾經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動物,但是龐大的恐龍最終沒有逃過白堊紀末期的大災難,全部的滅絕了,而這個怪模怪樣的動物,歷經了地球的滄桑卻生存了下來。根據化石資料研
究,它們在地球上生存了這么長的時間,但是身體的結構卻沒有多大的變化,所以被人們稱為「活化石」。另外,從鱟的發育過程來看,它的幼蟲與幾億年前在海洋中繁盛的三葉蟲長得十分相似,於是可以推斷鱟與三葉蟲有著十分密切的親緣關系,很可能鱟就是三葉蟲的後代。
鱟,是海洋中一種的節肢動物,最大的有60厘米長。一般生活在海底的泥沙當中,主要吃一些蠕蟲和沒有殼的軟體動物。從外表上看,鱟的整個身體像個瓢,全身棕褐色,灰不溜逑的,惟獨有一個長長的,好像劍一樣的尾巴,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其實,鱟的身體仔細看可以分為頭胸部、腹部和劍尾三部分。在頭胸部長有6對足,其中後5對圍繞在嘴巴周圍,當它吃東西的時候,這5對足就像「牙齒」一樣,幫助它咀嚼食物。所以,把它們歸屬於節肢動物門、肢口綱。在鱟的腹部長有堅硬的腹甲和腹足,這樣它不僅可以用胸足在泥沙上爬行,還可以利用腹足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泳行並且藉助劍尾的幫助鑽入泥沙中。它那長長的劍尾不僅是一種有利的工具,還是它防禦敵人的有利武器。堅硬的劍尾就像寶劍一樣,可以刺入敵人的身體,給敵人重重的一擊,至敵人於死地。
鱟,現今共有5種,其中最常見的要屬中國鱟了。夏天,無論是在沙灘上還是在海底,經常能看到鱟總是一大一小的生活再一起。其實,當雄鱟發育成熟後,頭胸部的第二對足末端就會長出一對彎曲的小鉤,它用這對小鉤牢牢的「抱」住雌鱟,趴在雌鱟的身上。從此,它們「倆人」就「婦唱夫隨」,共同生活在一起,恩恩愛愛地相守一生。所以,人們給了它們一個好聽的名字??「海底鴛鴦」。但是胖胖的妻子總要背著這個瘦小的丈夫一起生活,不免有些受氣。
鱟的特別之處不僅在於以上介紹的這些,最值得人們注意的是??它的血液是蘭色的!眾所周知,我們人類和大多數動物的血液是紅色的,這是因為在我們的血液當中含有鐵離子,當鐵離子和氧結合後,形成血紅蛋白,使血液呈紅色。而鱟的血液當中含有銅離子,當銅離子和氧結合後,形成血藍蛋白,使血液呈藍色。而且, 這種藍色的血液一旦接觸細菌,就會凝固。這種血液應用於醫學當中,能馬上檢查出病人是否有細菌感染,為急症病人的診治做出快速診斷。
這就是奇特的藍血活化石,有機會大家來博物館領略一下它的風采吧!
動物科普:美麗的珊瑚
珊瑚是腔腸動物門里的一個大家族,稱為珊瑚蟲綱,也叫「花蟲綱」,它們生活在溫暖的海洋里,擁擠地固著在岩礁上。新生珊瑚蟲就在死去的珊瑚骨骼上生長,有的成樹枝狀,枝條優美柔韌,有象一個個蘑菇的石芒珊瑚;有象人的大腦一樣的石腦珊瑚;有象鹿角的鹿角珊瑚;有似喇叭狀的筒狀珊瑚等等,真是五花八門,五顏六色。其實,人們平時看到的各種珊瑚,只不過是珊
瑚蟲的「住室」,由珊瑚蟲的外骨骼構成。珊瑚蟲本身很小,呈小短管子的形狀固著生長在海底,向上邊開的口既是它的口,又是它的肛門,這個口周圍有許多觸手, 珊瑚的觸手很小,觸手的數目分別為6或8的倍數,因此,珊瑚被分成兩大類:八放珊瑚和六放珊瑚。
它的「肚子」里被分隔成若干個小房間(消化腔),房間的數目和觸手的數目是相對應的。當海水流過時,食物被帶進消化腔吸收。珊瑚蟲有從海洋里吸收鈣質製造骨骼的本領。日積月累,它們的石灰質骨骼就形成了珊瑚礁、珊瑚島。如我國的西沙、南沙群島就是珊瑚島、珊瑚礁組成的。
動物科普:提燈女神
大家千萬不要誤會,這里說的提燈女神可不是那位著名的護理學家—佛羅倫薩?q南丁格爾。我說的是,在自然界中總是舉著一把小燈籠的?c?K魚。(音:安康)
?c?K魚,別看名字好聽,它可是一種長得很難看的魚。胖胖的身體、大大的腦袋、一對鼓出來的大眼睛、大嘴巴里長著兩排堅硬的牙齒,相貌十分醜陋。它不僅長相難看,就連它發出的聲音
也好象是老爺爺咳嗽一樣,所以,海邊的漁民也稱它為「老頭魚」。它全身惟一的亮點就要算頭上的那盞小燈籠了。那麼這個小燈籠到底是干什麼的呢?
漆黑的海底,一群魚兒在自由自在的游動,無憂無慮地尋找著食物,只見深海處一閃一閃的亮光,吸引了魚兒們的目光,「好奇心」的驅使,使魚兒游向發光處,它們卻不知道這時危險就在它們的面前。?c?K魚正在深海中休息,頭上的小燈籠時不時地發出亮光,這時發現遠處一群小魚向這邊游來,它不動聲色,當小魚游到面前時,就突然張開自己的「血盆大口」,把這群小傢伙吞到了肚子里。這回大家知道了吧!這個小燈籠是它「垂釣」用的「誘餌」。但是在生物學上把這個小燈籠稱為擬餌。
小燈籠是由?c?K魚的第一背鰭逐漸向上延伸形成的。前段好象釣竿一樣,末端膨大形成「誘餌」。小燈籠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在燈籠內具有腺細胞,能夠分泌光素,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與氧作用進行緩慢的化學氧化而發光的。深海中有很多魚都有趨光性,於是小燈籠就成了?c?K魚引誘食物的有利武器。但有的時候也會給它惹來一些小麻煩。
閃爍的燈籠不僅可以引來小魚,還可能吸引來兇猛地敵人。當遇到一些兇猛的魚類時,?c?K魚就不敢和它們正面作戰了,它會迅速的把自己的小燈籠塞回嘴裡去,頓時海洋中一片黑暗,?c?K魚趁著黑暗轉身就逃。本身沖著?c?K魚來的大魚,在黑暗中也無所適叢,只得悻悻離去。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c?K魚都有這個小釣竿,雄?c?K就沒有。一般雌?c?K的體形較大,而雄?c?K卻相反,只有它的六分之一大。當它們結為夫婦後,雄魚就會吸附在雌魚的身體上一起生活,而且當它們相親相愛久了,有的雄魚還可能與雌魚連為一體,這樣即使雄魚沒有釣竿,捕起食來也不用太費力起,這回知道我們為什麼把它稱為「提燈女神」了吧!
動物科普:天生的「科學家」
不起眼的小昆蟲身上,卻蘊藏著無限的科學道理,來看看這些天生的「科學家「吧!
蜻蜓--飛機。第一架飛機誕生的時候,人們發現它在空中飛行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翻轉的現象。原來是因為飛機的機翼在飛行中出現了有害的振動。飛翔的蜻蜓使科學家眼前一亮。蜻蜓透明翅的前端有一塊小黑痣,叫做翅痣。它能夠保證蜻蜓在飛行中的`平穩。於是科學家模仿蜻蜓的
翅痣在機翼前端處加厚重量,終於克服了顫振,使人們可以安穩的坐在飛機中飛翔在藍天里。
蒼蠅可以說是臭名遠洋了。它的「鼻子」能夠搜集漂浮在空中的各種氣味,甚至能夠聞到40公里以外食物的氣味。科學家們根據蒼蠅的嗅覺系統,研製除了電子鼻和氣體分析儀。電子鼻可以用在戰場上預測敵方是否釋放毒氣,還可以在地震後的廢墟中尋找受難者。而氣體分析儀在潛艇、飛機、太空梭內,用來測定氣體的成分和含量。比如,測試機艙內二氧化碳的含量,以保證機組人員安全。
人造絲的發明家——蜘蛛。它雖不是昆蟲,可是算得上是位小有名氣的「科學家"呢!蛛絲的強度和出色的彈性,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好的防彈衣的原料。可是蛛絲的來源極為有限,加拿大的科學家們經過研究,將山羊乳液與蛛絲蛋白聯系起來,成功的模仿了蜘蛛吐絲的最新技術。研製出的這種新人造絲!即可以製成盛裝洗發液的高強度塑料,也可以用於編制海洋 捕魚 的拖網。
建築家--蜜蜂。蜜蜂的家--蜂巢,可以稱得上世界上最講究的建築物了。它們的家冬暖夏涼,而且每間屋子的大小都是一樣的!仔細看看,這些房子是由許多六角形的柱狀體按照嚴格的順序構築的。六角形在建築學上是一種最經濟的形狀,具有最小的面積和最大容量的特點。所以建房子用的材料也是最少的,它給人們在建造房子時的收益非淺。
生活中的昆蟲「科學家」還有很多,比如蝴蝶翅膀的散熱功能幫助人們研製電腦晶元的散熱裝置;氣步甲放臭屁,為人類解決過氧化氫的保存提供了幫助;以及「 跳遠 冠軍」跳蚤,輕輕一越能就達到身長的100倍……千奇百怪的大自然中,這些昆蟲「科學家」能給你什麼啟示嗎?
動物科普:鴕鳥
鴕鳥是現在世界上生存著的最大的鳥。但是它們卻不會飛。鴕鳥堅硬的腳爪補償了這一缺陷,鴕鳥每小時可以奔跑70公里。鴕鳥的腿長而健壯,它的雙翼卻很小。由於它們象駱駝那樣,可以在熱帶沙漠中奔跑,所以它們被稱做「鴕鳥」。
人們中有「鴕鳥政策」的說法,說是鴕鳥平時膽子很小,遇到危險時,就把頭鑽進沙堆里,自己什麼也看不見了,就以為別人也看不見它,以此來躲避危險。其實,這是一種誤傳。鴕鳥的膽子確實不大,但是它們有強大的自衛武器——那雙健壯而有力的腿,可以向任何進犯它的敵人反擊,用腿踢敵人。再加上每隻腳上有長達 17厘米的腳趾去摳抓敵人。有時鴕鳥確實把頭插入沙子里,但那決不是害怕,只是想吃點沙子,以幫助食物在胃中的消化。鴕鳥一般以有漿汁的植物為食,有時也吃些蜥蜴和其他甲殼類單位充飢。
盡管大自然的進化「剝奪了鴕鳥飛翔的權利」,它們還是憑借強有力的雙腿,在生存競爭中爭得了自己得生存空間。
動物科普小知識相關 文章 :
★ 動物科普知識資料
★ 關於動物的科普知識
★ 動物科普知識小知識
★ 動物科普知識大全
★ 關於動物的冷知識大全
★ 動物知識大全
★ 恐龍知識大全:告訴你關於恐龍的一切
★ 生活科普小常識
★ 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小知識
★ 兒童科普知識大全
⑺ 動物的小知識內容
有關動物的小知識
1、剛出生的小熊貓跟茶杯一樣重。
2、巴布亞企鵝會用一顆漂亮的石頭向喜歡的對象求婚。
3、大象具有同情心,除了人類以外的其它動物都沒有那麼明顯。
4、當小狗狗互相打鬧時,公狗會刻意讓母狗贏。
5、海豚懂得互相叫對方的名字。
6、蜜蜂會利用跳“搖臀舞”來傳達訊息,告訴同伴花的位置。
7、小雞還在蛋殼的時候,就會和兄弟兄妹對話了。
8、水瀨會在睡著時手牽著手,這樣就不會在水上飄離對方。
9、兔子很興奮。開心的時候,會跳一段兔子舞。
10、海龜可以透過它的屁股呼吸。
動物的比較冷門的小知識
1、“hoka-hoka”是倭黑猩猩(Pan paniscus)百合時特有的行為,兩只倭黑猩猩女生緊緊貼在一起,然後用力摩擦敏感部位。
2、花喜鵲是唯一能從鏡子里認出自己的'非哺乳動物。
3、樹袋熊一天要睡18個小時。
4、達爾文吃過美洲獅的肉,他說味道跟小牛肉一樣。
5、氣步甲(Brachinus favicollis)噴出的毒液溫度可達100℃。
6、藍鯨的喉嚨可以吞下一隻沙灘排球。
7、雄蜘蛛沒有陰莖,它把精液排出來,用嘴邊叫做須肢(palpus)的器官,像灌鋼筆水一樣吸進去,給雌蜘蛛注射。須肢看上去像觸角,實際跟蜘蛛的腿是同源的。
8、有一種寄生蠅(Ormia ochracea)的耳朵長在胸前,它對蟋蟀求偶的聲音特別敏感,因為它的卵產在蟋蟀體內。
9、渦蟲的腦袋和尾巴砍掉都可以再生,而且再生腦袋的速度比再生尾巴快。
10、大王烏賊沒有攻擊人的可靠記錄。
11、母非洲水雉(Actophilornis africana)有後宮,一般由四隻公水雉組成,她保衛領地,而他們負責孵蛋。
12、花斑鶲(Ficela hypoleuca)是一夫一妻的鳥類,但有39%的雄花斑鶲在老婆之外有外遇。
13、母豬前面的奶頭比後面的奶多,小豬會為誰吃前面的奶頭而打架,母貓後面的奶頭比前面的奶多,因而小貓也會為誰吃後面的奶頭而打架。
14、兼嘴垂耳鴉(Heteralocha acutirostris)是唯一一種雌雄鳥喙不一樣的鳥,雄鳥的喙是直的,雌鳥的喙是彎鉤形的,這樣兩者能吃不同的食物,減少競爭。
15、老鼠有貞操帶,ML之後,公老鼠會分泌一種黏液把母老鼠塞上。看來像八
16、九帶犰狳(Dasypus novemcinctus)每窩都是四胞胎。
17、人類是現存唯一有語法的動物。
18、貓頭鷹的耳朵是左右不對稱的,這樣便於判斷老鼠發出聲音的位置。
19、模仿章魚(Thaumoctopus mimicus)可以模仿至少十五種動物,包括海蛇,蓑鮋,比目魚,海蛇尾,巨蟹,海貝,刺魟,水母,海葵和螳螂蝦。
20、魚鰾是由原始魚類的肺進化而成。
21、有一種已滅絕甲殼動物叫做“微乳哈爾濱介(Harbinia micropapillosa)”,它的主要奇特之處是,精子長度相當於體長10倍。
22、大齒猛蟻(Odontomachus bauri)嘴巴一咬僅需時1/3000秒。
⑻ 科學動物小知識有哪些
狗魚-最長壽的魚
智商最高-人
最小的鳥-蜂鳥
最危險的毒蜘蛛:雪梨漏斗網蜘蛛
最大的壁虎——大壁虎
咬力最強的動物-袋獅、袋獾
眼鏡王蛇——世界上最危險的蛇
壽命最短脊椎動物—蝦虎魚
最小的動物——一種代號為H39的原生動物
世界上最小的熊——馬來熊
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動物--棕熊
鼻子最長的動物—亞洲象
珊瑚是最長命的動物
世界上最懶的動物——樹懶
最大的蠍子——熱帶蠍王(幾內亞)
最大的千足蟲——赤馬陸
最大的蜘蛛——蜢蜘(蓋亞那)
最大的陸龜--象龜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
最長壽的動物
在哺乳動物中,最長壽的動物是大象,據說它能活六十到七十歲.當然野生場合和人工飼養是不同的,前者的壽命短些.據記載,哥拉帕格斯群島的長壽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歲.
跑得最快的動物
跑得最快的動物當數獵豹,它追捕獵物時每小時,能跑一百一十公里.獵豹是肉食目貓科動物,以鹿類,羚羊為獵物.鹿類,羚羊等動物拚命跑時,每小時不超過七十公里,因此很快就會被捉住.但是,如果距離不是很短,獵豹就堅持不住最快的速度,所以它盡力捕捉近處的獵物.
最強悍的動物
獅子被稱為"百獸之王",但它不去襲擊大象.不過,少數襲擊象崽的獅子也沒聽說被母象踩死過.但在印度襲擊大象的老虎,卻有被大象踩傷的,看來,最強悍的動物還是大象.
最聰明的動物
哺乳動物中最聰明的是黑猩猩.和人類相近的有類人猿,還有動物學中屬類人猿科的大猩猩,波羅州等地產的猩猩,長臂猿以及黑暗猩猩等,其中最聰明的是黑猩猩.它大腦的大小雖然只有400毫升,不如大猩猩有500毫升.但是,它的腦功能卻特別顯著.
最短命的動物
除了昆蟲以外,最短命的是一種生在北海道蝦夷沼澤地的老鼠,春天生下來,東天就死去,壽命只有八到十個月.然而將它放到室內喂養,可活到兩三年.
最重的動物
最重的動物當然是鯨了,它相當於五六頭象.大象分印度象和非洲象,前者較小,體重約為四千到五千公斤,公象最重的有八千公斤.非洲象體重有六千到七千公斤,最高記錄達一萬二千公斤.
最小的海蟹
生活在日本相模灣的豆蟹,甲3.8—4.2 毫米,只有一個米粒那麼大.
最重的海蟹
產於澳大利亞巴斯海峽,重達14公斤.
最大的龍蝦
是深海拖網船"赫斯勃"號於1934年捕到的.從尾端到鉗尖1.2 米,重19公斤多.這個大龍蝦陳列在美國波士頓科學館里.
最長的水母
於1965年被海水沖到馬薩諸塞州海灘上,傘部直徑2.3米,觸手36.58米,若把觸手展平,竟長達74米.
最小的龍蝦
是南非的角龍蝦,總長只有10厘米左右.
最大的蝸牛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近海發現的一種海兔蝸牛,平均重量3.2—3.6公斤,最重 6.8公斤.
最大的法螺
一般殼高20餘厘米,最大可達40厘米.
最名貴的海貝
貝類專家認為,生活在菲律賓海外的白齒瑪瑙貝稀少名貴,至今一共找到3隻.1975年11月,在菲律賓海外馬克里島捕獲1隻,以7000美元售給日本人.
水中屏氣最長的動物
用肺呼吸的海洋動物中,在水下屏氣時間最長的海龜.它吸入一口氣,可在水下潛游幾個晝夜.
最具破壞力的昆蟲
最具破壞力的昆蟲是分布於非洲和亞洲西部的荒地蚱蜢.某些天氣狀況可導致成群的蚱蜢將飛行途中遇到的幾乎所有植物吞噬一空.5000萬只蚱蜢一天內所吃掉的作物可供500人生活一年.
最兇猛的鳥
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懸崖絕壁之間的安第斯兀鷹,體長可達1.2米,兩翅展開達3米.它有一個堅強而鉤曲的"鐵嘴"和尖銳的利爪,專吃活的動物,不僅吃鹿,羊,兔等中小型動物,甚至還捕食美洲獅等大型獸類,因此又有"吃獅之鳥"和"百鳥之王"的稱呼.
其他的動物之最
最大的動物:藍鯨 ___
最長壽的動物:海龜_
最高的動物:長頸鹿 ____
腳最多的動物:千足蟲__
其他的動物之最
游泳冠軍:海豚_
沙漠之舟:駱駝
最大的陸地動物:象_ _
最大的兩棲動物:娃娃魚
⑼ 關於動物的科普知識
自然界大約有150多萬種動物,從肉眼看不到的原生物到龐然大物的藍鯨,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動物科普知識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動物科普知識——動物的構造
細胞是動物體最基本的結構單位。
有的動物只有一個細胞,就能完成全部生命活動,這種動物叫單細胞 動物,是最低等的動物。絕大多數動物是由多細胞構成的。
由細胞形成組織;由組織構成器官;再由器官組成系統,才能完成整 個動物的生命活動。
動物體內的細胞,總是與形態、結構相同的同伴組合在一起,擔負著 共同的機能,就形成了組織。高等動物體(如人體)一般由四大組織構成, 即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上皮組織主要起保護、分 泌、吸收和排泄作用;結締組織具有支持、連接和提供營養等多種作用; 肌肉組織主要由收縮性很強的肌細胞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運動;神經組 織是組成腦、脊髓的基本成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並使動物各部 分的活動協調起來。
一種組織還需要與其他組織聯合起來,才能產生一定的生命活動。不 同類型的組織聯合起來,具有一定形態特徵和一定生理機能的結構,叫做器官。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態,並且可以相對獨立地從事某種活動。
單獨的器官仍然不能構成動物體,它們需要排列起來,完成相同的生 理活動,這樣就形成了系統。動物的口、食道、胃、腸等器官以及各種消 化腺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消化系統,才能共同完成消化食物的工作。高 等動物體有許多系統,如運動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神 經系統等,這些系統互相聯系,相互制約,各自執行不同的生理機能,並在神經系統的統一指揮、協調下,完成整個生命活動。
動物科普知識——動物的體溫
當你用手摸雞或哺乳動物的身體時,會感到熱乎乎的;可是摸到魚類、 青蛙等兩棲類、爬行類動物的身體時,卻感到冷冰冰的。前一類動物的體 溫因具有完善的體溫調節機制,能在環境溫度變化的情況下,保持體溫的相對穩定,所以稱恆溫動物或溫血動物。後一類動物的體溫隨著環境溫度 的改變而變化,所以叫變溫動物或冷血動物。
除鳥類、哺乳類動物以外,其他動物都是變溫動物,它們的體溫能隨 著外界生活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夏天,蛇的體溫清晨是25℃,可是到了烈日炎炎的中午卻猛升到40℃。變溫動物體內雖則沒有完善的體溫調節 機制,但有辦法對付過低或過高的氣溫。在氣溫變化劇烈的環境中,它們 會把自己隱藏起來,以減少溫度的影響。如昆蟲、爬行動物等,在氣溫較低的清晨往往不大活動,要到陽光充足的地方曬熱身體,才能恢復活力。 魚類、兩棲類動物到了冬天,可以不吃不喝進行冬眠,以躲過寒冷環境的 影響。像海參、蝸牛等變溫動物,總是通過夏眠來躲避高溫環境的影響。
恆溫動物的身體保持著一定的溫度。鳥類體溫一般在37.0—44.6℃范 圍內,哺乳類動物一般約為25—37℃,從而減少了對環境的依賴性。恆溫 動物體內有完善的體溫調節機制,如發達的呼吸循環系統,厚厚的皮毛, 發達的汗腺等,而且每種動物又都有各自獨特的保持恆定體溫的巧妙方法。如生活在嚴寒南極的企鵝、海豹,有濃密而厚實的羽毛和厚厚的脂肪能抵 御嚴寒;生活在熱帶的大象卻早、晚活動,中午「避暑」,通過皮膚輻射散熱,也通過皮膚滲透水分和四隻大腳掌與溫度較低的地面接觸來散發熱 量,同時大象非常愛洗澡,用鼻子向身上噴水,巧妙降溫。生活在熱帶的 猴子,會利用長長的尾巴來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而散熱,冷天又能用它 的尾巴來減少體內熱量的散失。人們常常看見在炎熱的夏日狗伸著長舌喘 氣,因為狗的汗腺長在舌頭上,只能通過長長的舌頭散發體內熱量。
恆溫動物為了保持體溫,需要通過消耗體內的能量物質來維持,所以 恆溫動物的食量比冷血動物多。鳥類每天要吃下和自己體重相等的食物, 才能保持恆溫。重量相等的豬與大蟒蛇,如果豬每天消耗150份重量的能源 物質的話,蛇只要一份就夠了。
動物科普知識——動物的血液
一般動物的血液都是紅的,是因為血液中紅細胞的主要成分是含有鐵 元素的血紅蛋白,鐵元素與其他化合物形成復合物呈現紅色。但是,並非 所有動物的血液都是紅色的。一些低等動物,如軟體動物中的河蚌、田螺。 節肢動物中的對蝦、沼蝦等的血液中含血青素,血液是無色透明的,節肢 動物中的鱟的血液中含有銅元素,因此它的血液是藍色的。這些動物的血 液中都沒有血紅蛋白。
高等動物的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漿是微黃色的液體,血細胞 懸浮在血漿中 。血細胞又分為紅細胞、白細胞和凝血細胞(哺乳動物的凝 血細胞又叫血小板)。
紅細胞內含血紅蛋白,在血液中執行運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機能。血 紅蛋白很容易和氧結合,形成氧合血紅蛋白。它又很容易分解,當紅細胞 隨血液流到各組織中時,把各種營養物質,如氧氣、蛋白質、糖、脂肪運 送到全身各個組織細胞中,同時把全身各部分組織細胞代謝的廢物,送到 肺、腎、皮膚然後排出體外,使動物能及時地吸收營養和排泄廢物。
血液還有防禦和保護作用。如白細胞是防護衛士,能把外來微生物和 體內壞死組織吞噬分解掉,以保護機體。血小板參與血液的凝固,當動物 體某處受傷出血時,在血小板參與下傷口很快凝固。
⑽ 動物生活小小知識
在生活中和動物接觸的時間也比較多,那麼@動物生活小小知識有哪些?下面我給大家提供相關的內容,歡迎閱讀!
動物生活小小知識一
1、 老鼠並不喜歡吃乳酪
美國麻州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證實:如果不是飢不擇食,嚙齒類動物並不喜歡吃乳酪,而是喜歡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巧克力。
2. 響尾蛇尾巴發出的響聲,並不是戰前的號角
響尾蛇用尾巴發出響聲,只是向其它動物或人類發出虛假警示信號,其實是自己身處危險,沒有足夠時間逃跑時的本能反應。如果它們要進行攻擊,一定會相當安靜,不會如此高調。
3. 貓貓「喵喵」叫是在和同類交流?
並不完全是。貓咪智商很高,它們的「喵喵」聲其實是專為和主人交流開發的「語言」,通過這個叫聲傳達自己的需求。與同類和其它動物交流時,它們「說的話」人耳根本沒辦法聽到。
4. 綿羊不是最笨的動物
實際上,綿羊具有學習能力,還可以記住某些技巧。它們可以記住主人,看管自己的牧羊犬,以及自己的「食譜」。綿羊還對其它物種很敏感,並且比海豚還聰明。非洲科學家研究發現,海豚大腦含大量神經膠質細胞,可以高效感知溫度變化,但並沒有與智力相關的神經元細胞。
5. 牙齒最多的動物不是鯊魚
其實蝸牛的牙齒最多,藏在它們嘴裡的「粉碎機」有2.5萬顆牙齒,而鯊魚一般只有約3000顆牙齒,只不過說個子比較大而已。
6. 狗兒並不是純色盲
直到如今,還有很多科學家堅持,狗狗看不見任何顏色,生活在黑白世界裡(像《忠犬八公》里刻畫的那樣)。但美國有科學家已經證明,狗兒雖然對紅色和橙色沒有任何感覺,但卻能辨別黃-綠和藍-紫這兩對顏色。
7. 狼不是在朝月亮嚎
狼確實能嚎,但不關月亮半毛事。狼嚎只在召集其它狼一起獵食。
8. 大象的皮不是最厚的
大象只有在臀部和身體側面的皮才厚,其它地方比人的皮膚還薄,所以它們能感受到撫摸,也很容易被曬傷。
9. 盡管體色對比太明顯,斑馬也能很好地藏身
斑馬採用的群體偽裝術。當一群斑馬一起奔跑時,看起來就像一個大灰團,捕食者很難集中注意力。
10. 受驚的鴕鳥並不會把頭埋進沙子
實際上,當鴕鳥受驚後確實會放低頭的高度,讓捕食者誤以為自己是棵小樹或者白蟻丘,但絕對不會把頭埋進沙子。它們有時確實會把頭埋進沙子,不過只是為了吃些小石子,好幫助消化。
動物生活小小知識二
蝴蝶救了澳洲大陸
澳洲有一種專門在夜間活動的蝴蝶,翅長4厘米,灰褐色可別小看這種夜蝴蝶其貌不揚,遠不如其他花蝴蝶五彩繽紛,招人喜愛,但正是它們曾在本世紀初從仙人掌毀滅性的侵害中拯球了世界第五大洲1860?1870年間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從美國南部一些州引進了兩種仙人掌,當地人本是為了用它們作為牧揚四周的綠籬柵的,可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這種生命力極強的多刺植物一遇到當地異常適宜的生長條件,便以驚人的速度繁衍起來。
幾顆種子不用多久便長成一大片「帶刺的叢林」,十年功夫幾千公頃面積的牧場便成了一片荒野1887年在澳大利亞北部展開了同仙人掌的大規模斗爭,人們用刀砍,用火燒,連根拔,但都收效甚微沒等老的除凈,新的又冒出來了。
在昆士蘭州甚至成立了專門委員會領導這場斗爭,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它的工作中斷了戰後,回到家園的農場主們被四周的景象驚呆了:3000萬公頃土地全被這可惡的多刺植物侵沒了,而且它們還以每年50萬公頃的速度向外蔓延,使大片沃土變成對畜牧業和農業毫無用處的荒地。
後來,在用盡了各種辦法之後,陷入困境的試驗者將眼光轉向專吃仙人掌的昆蟲,可是在澳洲本土卻難以找到能發揮特大效力的仙人掌剋星年輕的昆蟲學家阿連?鐸特決定請夜蝴蝶一試他從阿根廷收集了2750枚夜蝴蝶在這里迅速繁殖,「像火與劍一樣」掃盪了仙人掌世界。
到1935年,3000萬公頃土地又重新成了農耕地和牧場如今澳大利亞早已不存在仙人掌肆虐的問題了,雖然在一些按樹林地偶爾還留有它們的蹤跡,但夜蝴蝶決不會給它們大量繁衍的機會感恩不盡的農場主們為了對澳洲大陸的.大救星表示崇敬之情,在當初放養第一批夜蝴蝶的地方豎立了紀念碑,又在布納爾格城建造了紀念館,讓人們永遠紀念這段有趣的歷史。
蛇給兵家的啟示
蛇的視力近乎零,可它卻異常靈活分布在南美洲的響尾蛇多在夜間活動,它卻能在漆黑的夜間及時發現並准確地捕獲在幾十米以外活動的田鼠科學家們在對蛇研究時發現,蛇是借用它的眼睛與鼻孔之間的一頰窩,進行「熱定位的」。
它能在相當遠的距離上感知目標1‰℃的溫度變化,而反應時間不超過1/10秒科學家稱其為「熱眼」在蛇的「熱眼」功能啟示下,聰明的軍事仿生學家設計出了種種紅外線自動跟蹤裝置,其靈敏度已遠在眾蛇之上無論槍炮、艦船,還是夜航的飛機,乃至軍事衛星上,它們都可以大顯身手。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人造儀器的「個頭」尚遠遠大於蛇之「儀器」美國經過多年的研究試驗,製造出了「響尾蛇」導彈這種彈裝有「熱眼」?紅外線自動跟蹤制導系統它不僅可藉助發動機發出少量熱量來追蹤飛機與艦艇,而且還能根據目標在空中或水中留下的「熱痕」,跟蹤追擊,直到擊中目標。
貓對科學的貢獻
貓捉老鼠有功於世,可是它對科學的貢獻更是不可磨滅人類開始用紫外線治病這一療法的發現,是一隻貓曬太陽給了科學家的啟迪而研究成功的一天,丹麥科學芬森看到一隻貓靜靜地躺在露天位置曬太陽,每當出現陰影時,便挪動一下身子,芬森細心觀察,發現貓身上有一個流膿的傷口。
原來,貓是在利用陽光進行治療芬森經過研究證明,光中只有紫色的部分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由於這一發現,他於1930年獲得諾貝爾獎金無獨有偶法國科學家貝爾納?庫圖瓦在他的化學實驗室工作台前吃早餐時,一隻頑皮的貓突然從他肩上跳下來,把台桌上的兩個瓶子碰倒在地上,一個是酒精浸著的海生植物,一個是硫酸泡著的一塊生鐵。
兩個瓶子中的液體溶合在一起,產生化學反應,一團團紫色的蒸汽升騰起來,當蒸汽消失時,庫圖瓦發現鄰近的一些物體上掛滿了點點結晶體貓又幫助人發明了游離碘酒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貓在空中完成轉體時,僅需要1/8秒時間,利用這種「貓旋」現象,美國專家設計了一套奇特的「太空操」。
鴨腳不凍之謎
有人以為,鴨的雙腳在冰水裡浸泡一定會變凍其實,即使在氣溫低達華氏零度,野鴨的腳趾溫度降至華氏37度時,野鴨體溫仍然可以保持在華氏106度左右其奧秘何在?一般說來,熱血動物大都靠動脈把溫熱、含氧充足的血液傳送到四肢,其靜脈則把凍下來的「舊血」送回心臟及肺部。
然而,禽鳥類不大相同鴨腿有一個動、靜脈網路,進入腿部的血液在這個密集的管網中流動與動脈毗鄰的靜脈里,充滿著冷下來的迴流血液這些血液與被載有熱血的動脈進行熱交換由此,禽鳥類體內的熱量很少散失,其耗費的熱量僅足以保持腳部不受凍。
三峽啼猿之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這首情景交融、有聲有色的絕句,表達了詩人輕松愉快的心情, 也反映出輕舟飛駛的狀態隨著這首詩的傳揚,有人開始對三峽兩岸「啼不住」的猿聲進行了研究?為什麼「兩岸猿聲啼不住」呢?前幾年,英國科學家波爾?傑丁通過到熱帶叢林實地考察並用儀器測量,終於揭開了猿啼的秘密。
每天清晨,當第一道陽光照射到樹梢上的時候,長臂猿的早晨大合唱便打破了森林的靜謐,雄猿首先領唱,幾分鍾後,雌猿也加入伴唱,直到太陽升起時才結束早飯後,合唱繼續進行波爾?傑丁發現,猿啼與它們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關。
一般猿每隔兩三年產子猿,子猿長到七八歲時,才開始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已經成熟的雄猿為了求偶就要不停地發出求偶的啼鳴,直到鄰近的雌猿聞聲進入它的地盤與其結成夫妻、建立家庭為止這個家庭還有個規矩:未成熟的小雄猿在家中不許單獨啼鳴,以免招來異性。
當然,「父母」不在家時,小雄猿有時也會偷偷地叫上幾聲建立家庭後的母猿,仍會不斷地啼鳴,一是為了保衛家庭的地盤和維護一夫一妻制,而不許別人侵犯,而且是呼喚離家子猿的一種語音另外,人們還弄清了,那一歷史時期的長江三峽確實有過長臂猿活動,不過不是「兩岸」,而是「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