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紅珊瑚的鑒定與保養 紅珊瑚常識 什麼是紅珊瑚
紅珊瑚屬有機寶石,色澤喜人,質地瑩潤,生長於遠離人類的100至2000米的深海中。與珍珠、琥珀並列為三大有機寶石,在東方佛典中亦被列為七寶之一,自古即被視為富貴祥瑞之物。天然紅珊瑚是由珊瑚蟲堆積而成,生長極緩慢,不可再生,而紅珊瑚只生長在幾個海峽(台灣海峽、日本海峽、波羅地海峽、地中海),受到海域的限制,所以紅珊瑚極為珍貴。紅珊瑚製成的飾品,極受收藏者的喜愛,並且精品紅珊瑚增值十分迅速,被收藏界人士所看重。
紅珊瑚品質:
珊瑚的英文名稱為Coral,來自拉丁語。古羅馬人認為珊瑚具有防止災禍、給人智慧、止血和驅熱的功能。
在中國古代,紅珊瑚就被視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貴權勢,所以又稱為「瑞寶」,是幸福與永恆的象徵。著名珊瑚鑒賞家周末說:「珊瑚,大海的精靈。」印第安人認為:「貴重珊瑚為大地之母。」日本天皇也視紅珊瑚為其國粹。從古今中外的歷史來看,紅珊瑚具有崇高的地位。清朝二品官上朝穿戴的帽頂及朝珠系由貴重紅珊瑚製成;西藏的喇嘛高僧多持紅珊瑚製成的念珠。現在珍貴的紅珊瑚數量稀少,得之不易,特別是高達二尺以上得珊瑚樹更為罕見。在當前,珊瑚的重要性也被人們漸漸的認識。由於珊瑚的稀有及不可再生性,使它極具收藏價值。天然紅珊瑚飾品更受到人們的喜愛。
物質成分:
由無機質和有機質兩部分組成。無機質:高鎂方解石、少量磷灰石,碳酸鈣,碳酸鎂,少量水,氧化亞鐵,羥基磷酸鈣。有機質:以角質為主。
珊瑚品種:
紅珊瑚的顏色多種多樣,有深紅、赭紅、桃紅、肉紅、粉紅、桔黃、乳黃、乳白等。業內認可的紅珊瑚色彩范圍:
一、AKA:暗紅,深紅色,價值最高,多產自日本和台灣。
二、沙丁:鮮紅色,市場上常見的正紅色,多產自義大利。
三、MOMO:桃紅/橙紅色。
四、ANGEL
SKIN:粉紅色(常說的孩兒面,也稱天使之膚)。
五、粉白:白色。
紅珊瑚的真偽鑒別:
紅珊瑚都有著平行與珊瑚生長方向的縱紋,且排布較為緊密。之外紅珊瑚的橫截面上有像樹的年輪一樣的環紋,在肉眼鑒別時要注意看這兩種紋理。看顏色。紅珊瑚的顏色是一種鮮活生動的紅色,不管是淺是深,它都活,不死,不郁結!且紅珊瑚帶有明亮的蠟質光澤,而染色的紅珊瑚沒有光澤,顏色也郁結死沉。
紅珊瑚的保養:
一、請避免重擊、碰撞、以免寶石脫落損壞;
二、請避免接觸化學物品、酸、鹼性液體及香水等;
三、請每次使用後用軟布擦拭妥善保管;
四、請經常泡清水、抹清油、使再三永保「光亮生輝」;
五、請經常佩帶珊瑚首飾,使之與人靈性相融洽;
六、請備多件珊瑚首飾根據季節調換,用以保「亮麗如新」之功效;
七、無鑲嵌的紅珊瑚項鏈、手鏈、墜鏈常年貼身佩帶是活血保健最佳聖品。
紅珊瑚的文化意義:
紅珊瑚文化在中國以及印度、印第安民族傳統文化中都有悠久的歷史,尤其是印第安土著民族和中國藏族等游牧民族對紅珊瑚更是喜愛有加,甚至把紅珊瑚作為護身和祈禱「上天(帝)」保佑的寄託物。根據歷史記載,人類對紅珊瑚的利用可追溯到古羅馬時代。古羅馬人認為珊瑚具有防止災禍、給人智慧、有止血和驅熱的功能,一些航海者則相信佩戴紅珊瑚,可以防閃電、颶風,使風平浪靜,旅途平安!因而,羅馬人稱其為「紅色黃金」,使紅珊瑚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現代西方人把珊瑚與珍珠和琥珀並列為三大有機寶石,是西方的
「三月誕辰石」之一。
Ⅱ 關於珊瑚的知識
珊瑚在腔腸動物中是個統稱,日常生活中凡造型奇特、玲瓏透剔而來自海產的,珊瑚是重要的有機寶石之一,人們就冠以「珊瑚(coral)」,凡「紅色者」,統統稱之「紅珊瑚」。珊瑚通常包括軟珊瑚、柳珊瑚、紅珊瑚、石珊瑚、角珊瑚、水螅珊瑚、蒼珊瑚和笙珊瑚等。有人誤把體軟的海鰓類(Pennatulacea)和群體海葵(Zoantharian)也誤稱為「珊瑚」.珊瑚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名叫「珊瑚蟲」。在白色幼蟲階段便自動固定在先輩珊瑚的石灰質遺骨堆上。珊瑚的化學成分主要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體形式存在,成分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形態多呈樹枝狀,上面有縱條紋。每個單體珊瑚橫斷面有同心圓狀和放射狀條紋。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寶石級珊瑚為紅色、粉紅色、橙紅色。紅色是由於珊瑚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鐵而形成的,黑色是由於含有有機質。具有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不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48-1.66。硬度3.5-4,密度2.6-2.7g/cm3,黑色珊瑚密度較低,為1.34g/cm3。性脆。遇鹽酸強烈起泡。無熒光。
珊瑚形象像樹枝,顏色鮮艷美麗,可以做裝飾品。
古羅馬人認為珊瑚具有防止災禍、給人智慧、止血和驅熱的功能。它與佛教的關系密切,印度和中國西藏的佛教徒視紅色珊瑚是如來佛的化身,他們把珊瑚作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來做佛珠,或用於裝飾神像,是極受珍視的首飾寶石品種。
一般珊瑚水螅體的剖面圖
刺胞動物門(Cnidaria)珊瑚蟲綱(Anthozoa)海生無脊椎動物。特點為具有石灰質、角質或革質的內骨骼或外骨骼。珊瑚一詞也指這些動物的骨骼,尤其是石灰質者。
石珊瑚(石珊瑚目〔Madreporaria或Scleractinia〕)約有1,000種;黑珊瑚和刺珊瑚(角珊瑚目〔Antipatharia〕)約100種;柳珊瑚(或角珊瑚,柳珊瑚目〔Gorgonacea〕)約1,200種;而藍珊瑚(藍珊瑚目〔Coenothecalia〕)僅存一種。
珊瑚蟲只有水螅型的個體,成中空的圓柱形,下端附著在物體的表面上,頂端有口,圍以一圈或多圈觸手。觸手用以收集食物,可做石珊瑚(Diploria屬)一定程度的伸展,上有特化的細胞(刺細胞),刺細胞受刺激時翻出刺絲囊,以刺絲麻痹獵物。
卵和精子由隔膜上的生殖腺產生,經口排入海水中。受精通常發生於海水中,有時亦發生於胃循環腔內。通常受精僅發生於來自不同個體的卵和精子之間。受精卵發育為覆以纖毛的浮浪幼蟲,能游動。數日至數周後固著於固體的表面上發育成水螅體。亦可以出芽的方式生殖,芽形成後不與原來的水螅體分離。新芽不斷形成並生長,於是繁衍成群體。新的水螅體生長發育時,其下方的老水螅體死亡,但骨骼仍留在群體上。
軟珊瑚、柳珊瑚及藍珊瑚為群體生活。群體中的每個水螅體各有8條觸手,胃循環腔內有8個隔膜,其中6個隔膜的纖毛用以將水流引入胃循環腔,另兩個隔膜的纖毛用以將水流引出胃循環腔。骨骼為內骨骼。軟珊瑚分布廣泛,其骨骼由互相分離的含鈣骨針組成。一些種類呈盤狀,另一些有指狀的突出物(如海雞冠屬〔Alcyonium〕的種類,俗稱死人指)。角珊瑚在熱帶淺海中數量豐富,外形呈帶狀或分枝狀,長度可達3公尺(10呎)。角珊瑚包括所謂貴珊瑚(亦稱紅珊瑚、玫瑰珊瑚),可用作飾物,其中常見的種類有地中海的赤珊瑚(Corallium rubrum)。藍珊瑚(Heliopora coerula, 深綠蒼珊瑚)見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石珊瑚形成的珊瑚礁上,形成直徑可達2公尺的塊狀。
石珊瑚是最為藍珊瑚(Heliopora屬人熟知、分布最廣泛的種類,單體或群體生活。與黑珊瑚和刺珊瑚一樣,隔膜數為6或6的倍數,觸手較簡單而不呈羽狀。石珊瑚、黑珊瑚和刺珊瑚與有親緣關系的海葵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有外骨骼。石珊瑚見於所有海洋,從潮帶到6,000公尺(約20,000呎)深處。營群體生活的種類,其水螅體直徑1∼30公釐(0.04∼1.2吋)。大多數活體石珊瑚為淺黃色、淡褐色或橄欖色,依生活在珊瑚上的藻類而定。但其骨骼恆為白色。最大的營單體生活的石珊瑚為一種石芝屬(Fungia)動物,直徑可達25公分(10吋)左右。
石珊瑚的骨骼呈杯狀,包住水螅體,其成分幾乎純為碳酸鈣。其生長率取決於年齡、食物供應、水溫以及種類的不同。環狀珊瑚島和珊瑚礁由石珊瑚的骨骼形成,其形成速率平均每年約0.5∼2.8公分。常見的石珊瑚種類包括瑙珊瑚、蘑菇珊瑚、星珊瑚和鹿角珊瑚等,均以其形態命名。
黑珊瑚和刺珊瑚呈鞭狀、羽狀、樹狀或形如瓶刷,分布於地中海、西印度群島以及巴拿馬沿岸海域。
由於環境污染,導致空氣中一種使珊瑚易死的成分,出現在一些珊瑚區 ,因此,全球珊瑚種類及數量急劇減少。
[編輯本段]珊瑚的基本結構
珊瑚的身體由2個胚層組成:位於外面的細胞層稱外胚層;裡面的細胞層稱內胚層。內外兩胚層之間有很薄的、沒有細胞結構的中膠層。這類動物無頭與軀干之分,沒有神經中樞,只有彌散神經系統。當受到外界刺激時,整個動物體都有反應。其生活方式為自由漂浮或固著底層棲息地。現生的珊瑚,生活在海洋中。
Ⅲ 珊瑚長什麼樣
寶石級珊瑚為紅色 、粉紅色、橙紅色。紅色是由於珊瑚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鐵而形成的,黑色是由於含有有機質。具有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不透明至半透明。
很多寶石愛好者在第一次接觸珊瑚的時候就會被紅珊瑚的美貌所吸引。事實上,紅珊瑚(Red Coral)屬有機寶石的一種,色澤喜人,質地瑩潤,生長於遠離人類的100至2000米的深海中。與珍珠、琥珀並列為三大有機寶石,在東方佛典中亦被列為七寶之一,自古即被視為富貴祥瑞之物。天然紅珊瑚是由珊瑚蟲堆積而成,生長極緩慢,不可再生,而紅珊瑚只生長在幾個海峽(台灣海峽、日本海峽、波羅地海峽、地中海),受到海域的限制,所以紅珊瑚極為珍貴。紅珊瑚製成的飾品,極受收藏者的喜愛,並且精品紅珊瑚增值十分迅速,被收藏界人士所看重。
紅珊瑚的聞名之處不僅僅在於其極高的美學鑒賞價值,也在於其悠久的歷史底蘊。在中國古代,紅珊瑚就被視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貴權勢,所以又稱為「瑞寶」,是幸福與永恆的象徵。著名珊瑚鑒賞家周末說:「珊瑚,大海的精靈。」印第安人認為:「貴重珊瑚為大地之母。」日本天皇也視紅珊瑚為其國粹。從古今中外的歷史來看,紅珊瑚具有崇高的地位。清朝二品官上朝穿戴的帽頂及朝珠系由貴重紅珊瑚製成;西藏的喇嘛高僧多持紅珊瑚製成的念珠。以上就是關於珊瑚是什麼的相關知識介紹,希望大家都能夠擁有自己心中的那顆完美的珊瑚。
Ⅳ 海洋植物珊瑚小知識
海洋植物(marine
plants)是海洋中利用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以生產有機物的自養型生物。海洋植物屬於初級生產者。海洋植物門類甚多,從低等的無真細胞核藻類(即原核細胞的藍藻門和原綠藻門),到具有真細胞核(即真核細胞)的紅藻門、褐藻門和綠藻門,及至高等的種子植物等13個門,共
1萬多種。
珊瑚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在白色幼蟲階段便自動固定在先輩珊瑚的石灰質遺骨堆上,珊瑚是珊瑚蟲分泌出的外殼,珊瑚的化學成分主要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體形式存在,成分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形態多呈樹枝狀,上面有縱條紋,每個單體珊瑚橫斷面有同心圓狀和放射狀條紋,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珊瑚不僅形象像樹枝,顏色鮮艷美麗,可以做裝飾品,並且還有很高的葯用價值。
Ⅳ 保護生態環境 不可或缺的珊瑚
知識點: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由北向南依次瀕臨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在這些海域中蘊藏著豐富的海洋資源,我們在發展經濟的時候,要注意保護海洋資源,保護生物的多樣性,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造型獨特的珊瑚都是受人們親睞的裝飾品。可是你知道嗎?珊瑚可不僅僅是裝飾品,它不但對海洋很重要,對人類的健康和全球的經濟也很重要。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Ⅵ 珊瑚是死的還是活的 珊瑚蟲是死的還是活的
珊瑚是活的。珊瑚蟲是活的。珊瑚屬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ta) 珊瑚蟲綱( Anthozoa) ,是腔腸動物門中最大的一個綱,有7000多種,均為海產.珊瑚蟲綱又分為八放珊瑚亞綱及六放珊瑚亞綱.根據骨骼質地和水螅體大小,珊瑚一般分為大水螅體石珊瑚 ( large polyp scleractinian,LPS) 、小水螅體石珊瑚( small polyp scleractinian,SPS) 、軟珊瑚以及海葵等幾種類型。
珊瑚礁生態系統也被稱為水下「熱帶雨林」, 具有保護海岸、維護生物多樣性、維持漁業資源、吸引旅遊觀光等重要功能.許多珊瑚個體色彩絢麗, 艷麗的顏色不遜色於陸地上的各種鮮花, 有的珊瑚品種還有驚艷的熒光效果,不同類型的珊瑚可在水族箱中構建成立體的珊瑚礁生態系統,使珊瑚在水族行業中具有極大的競爭力 。
珊瑚蟲是珊瑚綱中多類生物的統稱。身體呈圓筒狀,有八個或八個以上的觸手,觸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結合成一個群體,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食物從口進入,食物殘渣從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細小的浮游生物為生。
珊瑚蟲在生長過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後分泌出石灰石,變為自己生存的外殼。而珊瑚是珊瑚蟲的分泌物,構成珊瑚蟲的支撐結構。
(6)珊瑚小知識擴展閱讀
珊瑚的顏色與其共生的藻類有關,例如:蟲黃藻。當珊瑚體內的共生藻數量下降時,會造成珊瑚白化的現象。
所以,珊瑚骨本身的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寶石級珊瑚為紅色、粉紅色、橙紅色。紅色的珊瑚是由於在其生長過程中要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鐵,黑色的珊瑚是由於其含有有機質所導致。
珊瑚的表面擁有繽紛色彩的能夠調節光線的熒光色素,對珊瑚共生海藻的影響以及對珊瑚適應明暗不同的環境有重要作用。
珊瑚主要棲息於熱帶、亞熱帶海域,在陽光充足、水質清澈的淺海區形成。
溫度是影響造礁珊瑚生長的限制性因素,只有海水的年平均溫度不低於20℃,珊瑚蟲才能造礁,其最適宜的溫度范圍是22℃~28℃,所以珊瑚礁、珊瑚島都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域。棲息地有:地中海、非洲紅海、西班牙、澳大利亞大堡礁、日本小笠原群島至琉球群島海區、台灣(基隆、高雄西子灣、屏東墾丁和澎湖列島)、中國南海和加勒比海地區等。
Ⅶ 平時如何保養珊瑚首飾
1.注意避免外界因素的撞擊,因為那樣會造成寶石的損壞。
2.夏季佩帶珊瑚時,要避免珊瑚在汗液中長時間浸泡。。由於珊瑚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碳酸鈣,其性質不穩定,而人們在夏日時容易出汗,汗液中的分泌物含有鹽和酸性,這種成分會腐蝕珊瑚。
3.避免過多接觸其他化學產品。珊瑚不要過多的接觸化妝品、香水、酒精、醋等物品,因為化學成分會造成其損壞
4.珊瑚在佩帶或使用之後,都請用清水沖洗,然後用乾燥毛巾擦乾。這樣保持珊瑚的光澤。
5.珊瑚含有少量的水分,要避免因過分乾燥造成的失水,導致開裂。
Ⅷ 幫忙找一下關於珊瑚的一些知識和圖片
珊瑚目錄
簡介
珊瑚的基本結構
珊瑚在腔腸動物門中的分類
珊瑚礁
石珊瑚的生態特點
造礁石珊瑚的常見科屬
葯材
同名詞條
珊瑚之人物篇
珊瑚的保養
珊瑚頌
珊瑚之人物篇
珊瑚的保養
珊瑚頌
[編輯本段]簡介
珊瑚在腔腸動物中是個統稱,日常生活中凡造型奇特、玲瓏透剔而來自海產的,珊瑚是重要的有機寶石之一,人們就冠以「珊瑚(coral)」,凡「紅色者」,統統稱之「紅珊瑚」。珊瑚通常包括軟珊瑚、柳珊瑚、紅珊瑚、石珊瑚、角珊瑚、水螅珊瑚、蒼珊瑚和笙珊瑚等。有人誤把體軟的海鰓類(Pennatulacea)和群體海葵(Zoantharian)也誤稱為「珊瑚」.珊瑚是一種海生圓筒狀腔腸動物,名叫「珊瑚蟲」。在白色幼蟲階段便自動固定在先輩珊瑚的石灰質遺骨堆上。珊瑚的化學成分主要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體形式存在,成分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形態多呈樹枝狀,上面有縱條紋。每個單體珊瑚橫斷面有同心圓狀和放射狀條紋。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寶石級珊瑚為紅色、粉紅色、橙紅色。紅色是由於珊瑚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鐵而形成的,黑色是由於含有有機質。具有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不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48-1.66。硬度3.5-4,密度2.6-2.7g/cm3,黑色珊瑚密度較低,為1.34g/cm3。性脆。遇鹽酸強烈起泡。無熒光。
珊瑚形象像樹枝,顏色鮮艷美麗,可以做裝飾品。
古羅馬人認為珊瑚具有防止災禍、給人智慧、止血和驅熱的功能。它與佛教的關系密切,印度和中國西藏的佛教徒視紅色珊瑚是如來佛的化身,他們把珊瑚作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來做佛珠,或用於裝飾神像,是極受珍視的首飾寶石品種。
一般珊瑚水螅體的剖面圖
刺胞動物門(Cnidaria)珊瑚蟲綱(Anthozoa)海生無脊椎動物。特點為具有石灰質、角質或革質的內骨骼或外骨骼。珊瑚一詞也指這些動物的骨骼,尤其是石灰質者。
石珊瑚(石珊瑚目〔Madreporaria或Scleractinia〕)約有1,000種;黑珊瑚和刺珊瑚(角珊瑚目〔Antipatharia〕)約100種;柳珊瑚(或角珊瑚,柳珊瑚目〔Gorgonacea〕)約1,200種;而藍珊瑚(藍珊瑚目〔Coenothecalia〕)僅存一種。
珊瑚蟲只有水螅型的個體,成中空的圓柱形,下端附著在物體的表面上,頂端有口,圍以一圈或多圈觸手。觸手用以收集食物,可做石珊瑚(Diploria屬)一定程度的伸展,上有特化的細胞(刺細胞),刺細胞受刺激時翻出刺絲囊,以刺絲麻痹獵物。
卵和精子由隔膜上的生殖腺產生,經口排入海水中。受精通常發生於海水中,有時亦發生於胃循環腔內。通常受精僅發生於來自不同個體的卵和精子之間。受精卵發育為覆以纖毛的浮浪幼蟲,能游動。數日至數周後固著於固體的表面上發育成水螅體。亦可以出芽的方式生殖,芽形成後不與原來的水螅體分離。新芽不斷形成並生長,於是繁衍成群體。新的水螅體生長發育時,其下方的老水螅體死亡,但骨骼仍留在群體上。
軟珊瑚、柳珊瑚及藍珊瑚為群體生活。群體中的每個水螅體各有8條觸手,胃循環腔內有8個隔膜,其中6個隔膜的纖毛用以將水流引入胃循環腔,另兩個隔膜的纖毛用以將水流引出胃循環腔。骨骼為內骨骼。軟珊瑚分布廣泛,其骨骼由互相分離的含鈣骨針組成。一些種類呈盤狀,另一些有指狀的突出物(如海雞冠屬〔Alcyonium〕的種類,俗稱死人指)。角珊瑚在熱帶淺海中數量豐富,外形呈帶狀或分枝狀,長度可達3公尺(10呎)。角珊瑚包括所謂貴珊瑚(亦稱紅珊瑚、玫瑰珊瑚),可用作飾物,其中常見的種類有地中海的赤珊瑚(Corallium rubrum)。藍珊瑚(Heliopora coerula, 深綠蒼珊瑚)見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石珊瑚形成的珊瑚礁上,形成直徑可達2公尺的塊狀。
石珊瑚是最為藍珊瑚(Heliopora屬人熟知、分布最廣泛的種類,單體或群體生活。與黑珊瑚和刺珊瑚一樣,隔膜數為6或6的倍數,觸手較簡單而不呈羽狀。石珊瑚、黑珊瑚和刺珊瑚與有親緣關系的海葵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有外骨骼。石珊瑚見於所有海洋,從潮帶到6,000公尺(約20,000呎)深處。營群體生活的種類,其水螅體直徑1∼30公釐(0.04∼1.2吋)。大多數活體石珊瑚為淺黃色、淡褐色或橄欖色,依生活在珊瑚上的藻類而定。但其骨骼恆為白色。最大的營單體生活的石珊瑚為一種石芝屬(Fungia)動物,直徑可達25公分(10吋)左右。
石珊瑚的骨骼呈杯狀,包住水螅體,其成分幾乎純為碳酸鈣。其生長率取決於年齡、食物供應、水溫以及種類的不同。環狀珊瑚島和珊瑚礁由石珊瑚的骨骼形成,其形成速率平均每年約0.5∼2.8公分。常見的石珊瑚種類包括瑙珊瑚、蘑菇珊瑚、星珊瑚和鹿角珊瑚等,均以其形態命名。
黑珊瑚和刺珊瑚呈鞭狀、羽狀、樹狀或形如瓶刷,分布於地中海、西印度群島以及巴拿馬沿岸海域。
由於環境污染,導致空氣中一種使珊瑚易死的成分,出現在一些珊瑚區 ,因此,全球珊瑚種類及數量急劇減少。
[編輯本段]珊瑚的基本結構
珊瑚的身體由2個胚層組成:位於外面的細胞層稱外胚層;裡面的細胞層稱內胚層。內外兩胚層之間有很薄的、沒有細胞結構的中膠層。這類動物無頭與軀干之分,沒有神經中樞,只有彌散神經系統。當受到外界刺激時,整個動物體都有反應。其生活方式為自由漂浮或固著底層棲息地。現生的珊瑚,生活在海洋中。
[編輯本段]珊瑚在腔腸動物門中的分類
珊瑚綱(Anthozoa)
珊瑚綱是腔腸動物門最大的一個綱, 全部海產。
全部是水螅型的單體或群體動物,生活史中沒有水母型世代。珊瑚綱的水螅型結構較水螅綱復雜, 身體為兩輻射對稱。
常見種類如紅珊瑚(Corallium rubrum )、細指海葵(Metridium )、海仙人掌(Cavernularia )。
已知腔腸動物門約有9000餘種,通常分成3個綱,即水螅蟲綱(Hydrozoa),約2700種;缽水母綱(Scyphozoa),只有200餘種;而珊瑚蟲綱(Anthozoa)有 6100多種。
珊瑚在腔腸動物中是個統稱,日常生活中凡造型奇特、玲瓏透剔而來自海產的,人們就冠以「珊瑚(coral)」,凡「紅色者」,統統稱之「紅珊瑚」。珊瑚通常包括軟珊瑚、柳珊瑚、紅珊瑚、石珊瑚、角珊瑚、水螅珊瑚、蒼珊瑚和笙珊瑚等。有人誤把體軟的海鰓類(Pennatulacea)和群體海葵(Zoantharian)也誤稱為「珊瑚」。
[編輯本段]珊瑚礁
珊瑚礁的主體是由珊瑚蟲組成的。珊瑚蟲是海洋中的一種腔腸動物,它以捕食海洋里細小的浮游生物為食,在生長過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後分泌出石灰石,變為自己生存的外殼。每一個單體的珊瑚蟲只有米粒那樣大小,它們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陳代謝,生長繁衍,同時不斷分泌出石灰石,並粘合在一起。這些石灰石經過以後的壓實、石化,形成島嶼和礁石,也就是所謂的珊瑚礁。由於珊瑚蟲具有附著性,許多珊瑚礁的底部常常會附著大量的珊瑚蟲。
珊瑚是非生物,屬刺胞動物門,當中也包括水母、水螅、軟珊瑚、海葵等動物。珊瑚由很多珊瑚蟲造成。每一珊瑚蟲都有一個中空而底部密封的柱型身體,它的腸腔與四周的珊瑚蟲連接,而位於身體中央的口部,四周長滿觸手我們通常把珊瑚分為石珊瑚,八放珊瑚及水螅珊瑚,它們有不同的形態特徵。除了生物學分類外,我們亦可按生態功能,把珊瑚分為兩大組。那些有共生藻(即蟲黃藻) 的珊瑚稱為可造礁珊瑚,而那些沒有共生藻的則稱為不可造礁珊瑚。
[編輯本段]石珊瑚的生態特點
珊瑚
根據石珊瑚生長的生態環境和特點(表2),又可分為造礁石珊瑚;非造礁石珊瑚(或深水石珊瑚)2類。
石珊瑚中的深水石珊瑚,顧名思義它們棲息在深海。已知棲息最深的記錄是在阿留申海溝6296~6328m處發現阿留申對稱菌杯珊瑚(Fungiacyathus symmetricus aleuticus)。深水石珊瑚一般以單體為主,少數群體,且個體小,色澤單調。用拖網、采泥器在海洋不同深度的海底都可以採到。
石珊瑚中的淺水石珊瑚分布在淺水區,一般從水表層到水深40m處,個別種類分布可深達60m。絕大多數是群體。在熱帶海區生長繁盛。它們在水中生活時色彩鮮艷,五光十色,把熱帶海濱點綴得分外耀眼,故淺水石珊瑚區有海底花園的美稱。
在熱帶或亞熱帶區的印度-太平洋水域和大西洋-加勒比海區都有淺水石珊瑚生長。但是由於地理障礙(巴拿馬地峽在600萬年前已形成)這兩個海區的淺水石珊瑚在演化過程中形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區系。
事實也證明兩個海區的石珊瑚無論是數量上還是種類上都有顯著的差別。已知印度-太平洋區系石珊瑚有86個屬1000餘種(亦有人說是500種、800種),而大西洋-加勒比海區系有26個屬68種(或25屬50餘種)。
淺水石珊瑚正常生長的海水鹽度為27~42‰,而且要求水質清潔,又需堅硬底質。在河口,由於大陸徑流奔瀉入海,攜帶大量陸源性沉積物質,因而不宜淺水石珊瑚生長。所以,要在河口尋找淺水石珊瑚是徒勞的。
[編輯本段]造礁石珊瑚的常見科屬
造礁石珊瑚的鑒定主要根據其骨骼的外形,無性生殖的方式及骨骼表面的形貌,珊瑚體隔片發育的輪數,隔片的大小及其附屬裝飾結構、軸柱的有無等特徵來分類定種,而現代生存的石珊瑚科以上的分類階元則是根據骨骼的微細結構確定它們的歸宿(需切片、磨片、鏡檢)。所以石珊瑚高階元的分類及其演化是諸家百說。本文採用Veron根據現代石珊瑚的形態分類、動物地理學,結合古生物學修正了Wells的六放(射)珊瑚演化系統。現得知我國的造礁石珊瑚有14科54屬174種,現只介紹4個科。
1、杯形珊瑚科Pocilloporidag 群體分枝,珊瑚群體呈笙形或融合形,珊瑚杯徑0.5~2mm,群體由外觸手芽形成,很少超過二輪隔片,甚至退化無隔片。軸柱針狀或無。常見的有柱形珊瑚屬Stylophora、排孔珊瑚屬Seriatopora和杯形珊瑚屬Pocillopora。在海南島有杯形珊瑚屬,珊瑚杯小,杯徑小於lmm,隔片發育不全,或退化成刺狀,或無。軸柱無或稍突起,珊瑚骼固實,在海南島民間稱為「海花」。常見的種類有鹿角杯形珊瑚P.damicornis和疣狀杯形珊瑚P.verru-cosa等。在廣東、廣西沿岸找不到杯形珊瑚。
2、鹿角珊瑚科Acroporidae外觸手芽形成塊狀、葉狀或分枝狀群體。珊瑚體笙狀,直徑一般小於2mm,有圍鞘。共骨表面有刺或槽。無軸柱或軸柱小、弱。該科常見有鹿角珊瑚屬Acrop- ora、薔薇珊瑚屬Montipora和星孔珊瑚屬As- treopora。
2.1 鹿角珊瑚屬 群體分枝狀,有些分枝吻合,極少數短分枝塊狀或皮殼狀。在分枝或小枝頂端有一個大的軸珊瑚體(axial corallite)和眾多的輻射珊瑚體(radial corallites)。輻射珊瑚體有管形、鼻形、管鼻形、唇形、半斜口管形等,這是區分種的特點之一。圍鞘網狀或假珊瑚肋(pseudo-costate)狀,無軸柱,該屬是印度- 太平洋區系中的優勢屬,種類和數量最多,而且隨環境的變異也最大。如粗野鹿角珊瑚A.humilis在流急風大的環境,群體基部皮殼甚大,分枝矮而粗壯;在浪小較穩定的環境,分枝發育充分,長筍似挺拔有力。美麗鹿角珊瑚A.formosa是印度- 太平洋區的優勢種。
2.2 薔薇珊瑚屬 群體塊狀、葉狀、多枝狀或皮殼狀。珊瑚杯小,直徑小於1mm,無軸珊瑚體,壁多孔,無軸柱。共骨網狀,狀飾有多種形狀豎立的小骨刺。該屬在珊瑚礁中較為普通,在礁平台潮間帶區指狀薔薇珊瑚 Montipora digitata是優勢種。常見的還有葉狀薔薇珊瑚M.foliosa等。
3、菌珊瑚科 Agariciidae群體由內外觸手芽形成,壁是合隔桁壁(synapticulothecate),有孔或無孔。軸柱由小梁組成,圓形或長形;有些屬無軸柱。該科常見的屬有牡丹珊瑚屬Pavona和厚絲珊瑚屬Pachyseris。
3.1 牡丹珊瑚屬 群體由圓、凹的邊緣芽形成。呈水平板狀、波紋單面狀、皮殼狀、柱狀或兩面葉狀群體。隔生珊瑚肋(septocostae)形成脊塍(colline),由合隔桁(synapticulae)相聯或不聯。軸柱由扁平小梁突起或無。該屬常見的有十字牡丹珊瑚Pavona decussata、葉狀牡丹珊瑚P.frondifera 和易變牡丹珊瑚P.varians。
3.2 厚絲珊瑚屬 群體葉狀或不規劃塊狀,葉狀群體由隔片珊瑚肋形成的脊塍長而與邊緣相平行;塊狀群體脊塍長短不一。該屬常見有皺紋厚絲珊瑚P.rugosa。
4、石芝珊瑚科Fungiidae 群體或單體,幼體時有一附著柄,成體時游離自由生活,圓盤形或長卵形。群體單口道或多口道。合隔桁壁。隔片多,幼片期隔片透明。珊瑚肋連續或斷續成刺狀突起。小梁組成軸柱或不發育。隔片齒和背刺的類型是定種的重要特徵。該科常見的屬有石芝珊瑚屬Fungia、圓餅珊瑚屬Cycloseris、雙裂珊瑚屬Diaseris、石葉珊瑚屬Lithophyllon、多葉珊瑚屬 Polyphyllia、繞石珊瑚屬 Herpolitha、帽狀珊瑚屬Halomitra、履形珊瑚屬Sandalolitha和足柄珊瑚屬Podabacia等。石芝珊瑚屬為單體,盤形或橢圓形,平或凸,隨幼體所在環境而變化。成體體壁有孔。珊瑚肋絕大部分蛻減成背刺,隔片無孔。隔片邊緣齒和背刺是分類的重要特徵。生活大部分為黃色,少數邊緣有一圈玫瑰紅色。常見有石芝珊瑚F.fungites,刺石芝珊瑚F.echinata等。
5、造礁石珊瑚是海洋中的瀕危動物
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on- 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ed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附錄 Ⅰ、Ⅱ中明確指出石珊瑚目的所有種都屬二級瀕危野生動物。1997年是國際珊瑚礁年,號召全人類保護瀕臨嚴重退化的珊瑚礁,珊瑚礁的破壞越來越嚴重,使藍色荒漠中的綠洲變成了真正的荒漠。據「九七全球珊瑚礁考察」證實全球范圍的珊瑚礁普遍遭受到破壞,其中95%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他們呼籲救救珊瑚礁。恢復珊瑚礁破壞了的生態系統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因為現代珊瑚礁的骨幹(或框架)是造礁石珊瑚,首先是造礁石珊瑚的死亡。珊瑚礁生態系統的恢復,也就是造礁石珊瑚群落的繁盛發育、生長。為此,為了人類自己,為了子孫後代,應該自覺愛護自然,保護造礁石珊瑚的物種。嚴格禁止賣買、貿易,通過各級政府立法,加大力度保護造礁石珊瑚,使造礁石珊瑚能持續發展,創造出更大的生產力供人類持續利用。
珊瑚是由海中一種腔腸動物所分泌的石灰質殼堆積而成,這種腔腸動物被稱為珊瑚蟲。珊瑚的形狀似樹枝,化學成分為碳酸鈣,不透明或微透明,質地細膩,油脂狀。珊瑚產於溫暖的海洋地區,主要產地有兩個:一是從日本到台灣一線;一是地中海沿岸地帶。珊瑚的硬度類似青金石,性脆易斷裂,有紅、粉紅、白、黑等色,以紅色為上品,紅珊瑚紅艷如火,古代稱「火樹」。紅珊瑚多數生活在100米以下深海處。我國台灣及廈門附近海域有出產,色彩呈粉紅,肢體較小。世界聞名的紅珊瑚產地是地中海和大西洋深海海底。紅珊瑚主要用於首飾製品(製成項鏈。戒指或別針等),大者用於雕刻人物、花烏等工藝品。目前我國市場上所見紅珊瑚,主要從日本進口,貨源緊缺,價格昂貴。
珊瑚屬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它們體態玲瓏,色澤鮮艷非常好看。珊瑚是由許多 珊瑚蟲(水螅體)聚合生長的一種群體生物(但有少數珊瑚為單一水螅體)。生活 在熱帶和亞熱帶淺海中的珊瑚,稱為造礁珊瑚,或淺水珊瑚;另一種生活在深海中, 是非造礁珊瑚。若依其骨骼特性又可分為石珊瑚及軟珊瑚類。石珊瑚類具分泌碳酸 鈣形成堅硬群體的能力,絕大部分為造礁珊瑚;軟珊瑚不分泌大量的鈣質骨骼,但代之以鈣質骨針束支撐身體。
珊瑚的生殖可分為無性及有性生殖。至於生長季節, 一般認為排放精卵的時機和光線強弱、溫度高低、月亮盈虧、潮汐等環境因子有關,由於珊瑚的種類太多,而每種的生殖季節皆不大相同,所以並沒有固定的生殖季節。
[編輯本段]葯材
Ⅸ 怎樣飼養珊瑚
珊瑚其實是珊瑚蟲分泌出的外殼形成的,珊瑚在造景中也有很大的用途,不同種類的珊瑚和其他水草搭配,具有不同的效果,珊瑚雖然漂亮,但是飼養珊瑚,想要讓它具有美麗的外觀,卻十分不易,但只要具備必要知識及設備能夠確保水質的話,卻也不算困難。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飼養珊瑚的注意事項。
一、注意換水
每星期大約換水20%,確定新水不包含氯和重金屬,這些東西可能影響珊瑚的健康或令不必要的藻類生長,在混合化學鹽之前宜先用DIfilter過濾新水比較好,RO或DI過濾器能除去自來水當中的化學品。新的鹹水鹽分應在1.022到1.024之間,盡可能保持穩定的鹽分,不應時常改變。每日測試pH值是很重要的,較方便的方法是用電子pH表。Ph應該控制在8.1-8.4之間。
二、鈣的比重
水的鈣水平對那些硬珊瑚很重要,它本身將會使用許多鈣建立他們的骨骼,水中的鈣將會逐漸減少。當鈣跌落350ppm是危險的。使用鈣氯化物保持在400 ppm為佳。
三、適當的照明
太弱的照明將會減少無脊椎動物的成長以及破壞系統的平衡,如果你發現你的活石是非常干凈,沒有任何的藻類,那可能不是好的情況。但幾多光源才有利珊瑚生長呢?以鹵素燈/PL燈配合時間制(Timer)每天照明8-10小時是一個好的做法。
珊瑚需要適當的照明
四、溫度
魚缸水的溫度可能比室溫高,電器(如鹵素燈,潛水泵)會不斷地產生熱力。如果你的室溫在夏天中是32℃,魚缸水可能已是36℃,你能加一瓶冰水令到魚缸水冷卻,但效果不會持續,對魚兒亦危險(因水溫驟變)。對水表面吹的風扇將會有助於冷卻水溫(2℃-3℃)。較方便的方法是裝置一個水冷機。
五、慎防吃珊瑚的動物
別錯放任何愛吃珊瑚的魚,如碟魚,炮彈等。可選擇:
1、海葵魚:新娘、紅蘋果、蕃茄、小丑等。
2、雀鯛科:青魔、藍魔、絲絨等。
3、隆頭魚科:醫生、紅龍、黃龍等。
4、小型神仙魚(詳情介紹):火焰仙、火背仙、珊瑚美人等。
5、小型粗皮鯛科:紫吊、黃吊等。
珊瑚不但依靠共生藻類提供養份,同時還要不斷地濾食動物性浮游生物以維持生命。但是我們人工環境下海水缸內的動物性浮游生物卻少得可憐,單靠共生藻類行光合作用提供的營養成分或許滿足不了它們生長的需要,倘若海水缸中的軟體基本上均處於飢餓或半飢餓狀態,那麼時間一長仍會出現珊瑚莫明其妙的萎縮甚至於死亡的問題。因為我養的珊瑚也曾有過被「餓死」的經歷。有些珊瑚海葵,時間久了即使保持餵食量,但仍然會不斷縮小。所以我們需要選擇一些適宜的飼料來喂養,一般鮮活的豐年蝦、或者孵化的活體豐年蝦,冰凍紅蟲,小魚等對珊瑚飼養十分有用。
Ⅹ 最全珊瑚知識講解,你了解么
珊瑚屬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ta) 珊瑚蟲綱( Anthozoa) ,是腔腸動物門中最大的一個綱,有7000多種,均為海產.珊瑚蟲綱又分為八放珊瑚亞綱及六放珊瑚亞綱.根據骨骼質地和水螅體大小,珊瑚一般分為大水螅體石珊瑚 ( large polyp scleractinian,LPS) 、小水螅體石珊瑚( small polyp scleractinian,SPS) 、軟珊瑚以及海葵等幾種類型.珊瑚礁生態系統也被稱為水下「熱帶雨林」, 具有保護海岸、維護生物多樣性、維持漁業資源、吸引旅遊觀光等重要功能.許多珊瑚個體色彩絢麗, 艷麗的顏色不遜色於陸地上的各種鮮花, 有的珊瑚品種還有驚艷的熒光效果,不同類型的珊瑚可在水族箱中構建成立體的珊瑚礁生態系統,使珊瑚在水族行業中具有極大的競爭力 。
珊瑚蟲在白色幼蟲階段便自動固定在先輩珊瑚的石灰質遺骨堆上,珊瑚是珊瑚蟲分泌出的外殼,珊瑚的化學成分主要為CaCO3(碳酸鈣),以微晶方解石集合體形式存在,成分中還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形態多呈樹枝狀,上面有縱條紋,每個單體珊瑚橫斷面有同心圓狀和放射狀條紋,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珊瑚不僅形象像樹枝,顏色鮮艷美麗,可以做裝飾品,並且還有很高的葯用價值,但是相對於葯用價值而言它在環境方面的作用更是無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