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班需要家長配合的工作有哪些
小班家長需要配合老師的工作
九月份:
1.對新入園的幼兒進行家訪,了解幼兒在家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學習情況,並對身體較弱,生活習慣較差的幼兒進行特別關注,並與家長協商對策。
2.家園共同努力,做好幼兒剛入園的適應工作。積極緩解幼兒的心理焦慮,使孩子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3.充分挖掘「家長資源」,與幼兒共同收集與主題有關的資料,利用廢舊材料製作玩教具。
十月份:
1.召開家長會, 讓家長了解幼兒園小班教育目標和任務,進行家教知識講座,使家長明確家園配合教育的重要性。
2.要求家長重視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如獨立進餐,穿脫衣服,睡眠等,鼓勵幼兒遇到問題想辦法自己解決。
3.要求家長利用假期帶孩子出去參觀遊玩,增長幼兒見識,開闊眼界,增進家長與孩子的感情。
十一月份:
1.向家長及時發放育兒知識宣傳資料,宣傳科學的育兒知識,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2.通過「家長園地」、「家園聯系手冊」等向家長宣傳和介紹有關主題的內容及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的反應情況等。還不時布置一些小任務,請家長在孩子回家後,協助和支持幼兒完成任務。
十二月份:
1.充分發揮現代化通訊設施,利用電話、網路,讓家長有事及時地與教師聯系,在網路上共同探討如何教育好孩子。
2.進行家長學校講座,向家長宣傳冬季育兒的保健知識,進行幼兒保健咨詢活動,讓家長了解預防疾病的知識。
3.設置幼兒作品展示欄,隨時向家長展示幼兒作品。
一月份:
1.舉行慶元旦迎新年的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內容吸引家長的積極參與。
2.發放家長意見調查表,做好家長資料的積累工作。
2. 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的內容有哪些
庭教育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家庭教育目的是培養孩子總的規格和目標。其實質是把孩子培養成為什樣人的問題。它是家庭教育指導思想、方向的出發點和歸宿,具有客觀存在性。血緣與撫養關系使父母與孩子之間凡接觸到教育問題的言行無不與教育目的有關。家長應認識到在家庭環境中,不管自己的言行有無意識,客觀上孩子都在接受著教育,並達到一定的目的。要想孩子健康地成長,家長必須革除無意識自然發展的家庭教育觀念,樹立起有意識、有目的科學施教的新觀念。其確定依據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家庭教育目的的確定要受到社會諸因素的制約,具體到一個個家庭,還要受到家庭的根本利益、家長的思想、文化素質、家長的職業、經歷、興趣、愛好乃至家庭所處的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家庭教育是整個社會主義教育體系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從總的目標上看,家庭教育目的必須首先服從整個國家的教育目的。家長的義務和責任就是要配合黨和國家把孩子培養成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至於每個家庭的教育目的又要依據這個家庭及其子女的特點和具體情況而定。家庭教育的內容有:
一、文明禮貌教育
即教育孩子言語、行為講究謙虛恭敬。文明禮貌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交往中,所形成的道德行為規范的要求,它在社會生活中具有調節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作用。對孩子的禮貌教育不僅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保證家庭幸福的需要,更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家庭禮貌教育的內容包括:(1)教育孩子尊重別人、關心別人,待人要誠懇、謙虛,樹立助人為樂的思想。(2)教孩子學會文明語言。(3)培養孩子具有磊落大方的行為舉止。培養孩子講文明、懂禮貌,要從小抓起,從小事抓起,從現在抓起。家長應從思想、道德、情操、氣質上都能成為講文明、懂禮貌的好榜樣。
二、公共道德教育
簡稱「公德」或稱「社會道德」。指社會全體公民公認和應遵守的行為准則,它是人們公共生活的道德規范,對社會風氣有廣泛、持久、深刻的影響。其內容包括:遵守公共秩序、誠實守信、文明禮貌、團結友愛、相互尊重、講究衛生、保護文物、愛護公共設施、救死扶傷、反對環境污染等。我國憲法規定:遵守社會公德是每個公民的共同義務。對孩子的公德教育要從小抓起,逐漸養成他們講究公共道德的習慣。家長對子女進行公德教育應以身作則,起榜樣作用:要防微杜漸,從小事入手。
三、品德教育
廣義的品德教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即道德教育。包括政治品質、法製品質、思想品質和道德品質的教育。狹義的品德教育是指道德品質的教育,即把符合社會道德要求的觀念和行為規范轉化為孩子思想意識、態度和行為的教育。家庭品德教育偏重於後者,一般是指在處理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人與人、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時所應遵循的准則教育。其主要內容有團結友愛、誠實、勇敢、遵守紀律、文明禮貌、勤勞節儉等優良品德。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通過榜樣的作用,提高孩子的道德認識,豐富他們的道德情感,訓練他們的道德行為。
四、誠實教育
教育兒童老老實實,不弄虛作假。它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長,對樹立良好的人際交往觀念,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都有重大意義。其內容包括:(1)對祖國、對人民忠心耿耿。(2)對待師長、同學和朋友赤誠相見,表裡如一,言而有信。(3)對學習,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圖虛名。(4)作風上,言行一致,講真話,不弄虛作假,不欺騙說謊,有了錯誤,大膽承認,不文過飾非。(5)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其基本途徑是:(1)家長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2)注意觀察了解孩子,對其不誠實行為要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3)要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和缺點,鼓勵他們知錯改錯。(4)如果孩子說了謊,家長應先找出說謊的原因後,再進行教育,切忌簡單粗暴。
五、友愛教育
指家長教育孩子對家庭成員和同輩夥伴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它有助於兒童保持人際間的良好關系,正確處理相互間的矛盾和沖突。其主要內容有:(1)啟發同情心,樹立助人為樂的思想。(2)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和行為。(3)培養互相謙讓、尊重他人的思想和行為。(4)養成禮貌待人,友好相處的習慣。
六、同情心
指對他人的需要、欲求和願望的理解,對他人的困難或不幸的同情和憐憫。它是人道主義的一種表現,也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感。它可限制利己動機,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家長要通過具體事例來培養孩子的同情心:(1)反對那種對人無情、以至殘忍的態度。(2)要培養孩子救死扶傷、救人危難、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人道主義精神。(3)要孩子做到對有生理缺陷和呆傻的人不譏笑、不捉弄、不欺侮。(4)教育孩子愛護小動物,幫助有困難的人,對自己的同學和同胞應該關心愛護、寬厚相待,即使對犯了錯誤的人,也要從團結的願望出發,幫助他們重新進取。
七、紀律教育
指遵守集體規則的教育。遵守紀律是現代社會對每個人的要求,也是任何活動取得成效的保證。紀律教育對孩子的社會化、人格的成熟以及道德品質的培養都有促進作用。其基本方法有:(1)講清各項規則、制度、秩序的要求及遵守紀律、完成任務的意義,提高孩子的認識,養成遵守紀律的習慣。(2)培養孩子的自製力,鍛煉其意志品質。(3)為孩子作出榜樣。(4)配合學校教育,要求孩子遵守學校各種紀律。
八、艱苦樸素教育
指進行吃苦耐勞,克勤克儉,節約人力、物力、財力等有關方面的教育。艱苦樸素是勞動人民的一種美德。在家庭中,其重點在於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養成孩子克勤克儉的習慣。具體表現在:學習上能注意珍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個人生活上,樸素大方,不追求奢侈,不亂花零用錢等。家長自己要作孩子的表率,並從子女小時抓起,從小事抓起。
九、勇敢教育
指教育孩子有勇氣、有膽量去克服外界的艱難險阻和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情緒。只有勇敢的人,才有為了正當的利益不怕困難、不畏強暴,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家長應鼓勵孩子勇於探索和創新、主動承擔重任。要幫助孩子認清真正的勇敢不是魯莽,魯莽只是一種不問情由、不顧後果、不辨是非的盲目行動。應引導他們選擇真正勇敢的行為模式。運用正面鼓勵與強化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例如,害怕當眾發言的,要多給他們創造發言的機會,並加以鼓勵。在經常表揚的同時,應不斷提出勇敢行為的新要求。
十、集體主義教育
指培養孩子先人後己或先公後私,一切以群眾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關心、愛護集體中的每個成員的思想,這是德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有助於兒童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有助於增強他們的組織紀律觀念和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其主要途徑是:(1)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培養孩子對集體的喜愛。(2)鼓勵表揚關心集體的良好行為,培養集體責任感。(3)教育孩子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懂得團結就是力量。(4)教育孩子遵守集體紀律,維護集體榮譽。
十一、愛國主義教育
即教育孩子熱愛自己的祖國。愛國是人們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情感。家庭中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不僅因為他們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保衛者,而且也是進行理想教育和其他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礎。其基本內容是教育孩子熱愛祖國和人民,為祖國的獨立自由、領土完整和繁榮富強而獻身。其途徑是:(1)愛祖國不是抽象的,教育孩子從身邊愛起,即把愛祖國與愛家庭、愛家鄉、愛學校、愛集體、愛老師、愛同學聯系起來。(2)要正確介紹我國國情,激發孩子發奮學習,為長大後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作準備。(3)從小抓起,把愛祖國的思想滲透到孩子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去。
3. 家教知識:怎樣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怎樣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一、循循善誘,引導幼兒正確使用小勺 70%的小班幼兒不會拿勺吃飯,他們大多是在成人過度的呵護中,習慣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他們是真的「幸福」嗎?缺少練習的機會的小朋友們,不僅手指精細動作的發展會不協調,阻礙自理能力的順利發展,而且對小朋友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極為不利。如何解決呢?家長可利用好聽易學的兒歌教會幼兒吃飯的方法:左手扶小碗,右手拿小勺。小勺盛米飯,小嘴悄悄嘗,幼兒自己吃,越吃越香甜。另外,幼兒園的娃娃家區角中還提供了小動物和食物,以及大小不同的調羹,幼兒可以游戲中鍛煉手指的靈活性。家長在家也可以在開口的塑料框上貼個娃娃頭或動物頭,在碗里放點花生、小糖果之類的,讓他們學慣用小調羹喂娃娃和小動物吃飯。 二、耐心引導,打消幼兒依賴的心理 班上常常有這樣的幼兒,會吃但不願自己動手吃,一定要等人喂。午餐時經常會有這樣的鏡頭:一個小朋友,小手抱在胸前,手不拿勺也不扶碗,依賴心理和習慣性讓他們在這里等著教師來喂。你喂他,嘴張得老大,一吃一大口,不喂就坐那裡看。教師說一句,才吃一口,吃的時候也不扶著碗,吃一口就會把手拿開歇一歇,一句話:吃飯真累。對於這樣的現象,家長和教師之間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堅決動嘴不動手。大人們可以多提醒幼兒,可以坐在旁邊看著他,可以幫他把飯熱一熱,但是,堅決不能喂他。這很重要,家長在家裡一定要做到這點。現在隨著季節的變化,天氣越來越冷了,飯菜也會涼的很快,如果都要等著教師去喂是萬萬不行的,也不利身體的健康成長。建議家長可以讓幼兒先吃少點,再逐漸增加,直到吃完。 三、持之以恆,幫助幼兒改掉挑食的不良習慣 挑食的現象在班上是比較普遍的,其實挑食是非常不好的習慣,不利於幼兒健康,請家長與教師共同配合,來改變幼兒不良的飲食習慣。 1、餐前引誘,調動情緒 家長在家裡每天吃飯前向幼兒介紹一下菜的營養價值,盡量以正面引導為主;周末的時候可以帶幼兒一起去買菜,豐富菜的名字和簡單的吃飯,盡量讓他們每種菜都要嘗試,幼兒園里每天的菜都是做營養分析的;在班級主頁上增設幼兒園每周菜譜,讓幼兒早有準備,家長在家再豐富一下,鼓勵他們都去吃一吃。 小班幼兒還處在直覺思維的階段,他們易受具體事物的直接影響,同時幼兒們都非常喜歡模仿大人。針對幼兒的這一心理特點,重視每天飯菜到班後的誘導工作。特別是遇到幼兒不太喜歡的菜,家長用誇張的動作和語言來表現出自己對這個菜的喜歡。如「青椒土豆絲」,有些幼兒不要吃,就可以誇張地用力的聞聞菜的香味,做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樣子。這樣幼兒的情緒一下子就被調起來了,就會去吃這個菜,甚至還要添菜。 2、淺嘗即止,逐漸加量 不願意吃的東西擺在面前,是一種壓力,非常影響進餐的情緒。這時對量的有效控制,有助於給幼兒減輕心理壓力,更容易接受本不願接受的食物。「淺嘗即止」是第一步,嘗一小口,試試味道。因為少,所以只是淺嘗,壓力相應的就會比較容易排除。這一步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得讓他的身心慢慢的適應食物、接受食物。「逐漸加量」是一個慢慢的過程,由少到多,大人們要有足夠的耐心進行等待。表揚得適時給予,讓他的行為及時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肯定,給他信心,感受到來自家長和教師的關心。 3、鞏固保持,獎勵肯定 點滴的進步來之不易,一定要保持住。這時抓住幼兒「愛表揚」、「好表現」的心理,給予幼兒一些言語上、物質上和行動上的獎勵,不但會讓他的好習慣養成,還會讓他更自信。五角星是他們的最愛,是最好的物質獎勵。家長可以在家裡設置一個評比角,准備一些好看的貼紙,每周記錄他在家用餐的情況,如果一周下來,幼兒吃的好的,就可以買個他喜歡的小禮物,調動他的積極性。 4、注重幼兒進餐後的衛生教育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提出 「凡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他還提到:家庭教育中「嬌生慣養」是對幼兒無原則的愛,它有損於幼兒的身心發展。收拾餐具、擦嘴、擦手這些幼兒自己能做的事就應該自己做,這也是培養自我服務的機會。「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幼兒們在家長和教師不斷地提醒協助下,慢慢的,從「不覺到自覺」、「被動到自動」,他就能獨立去完成,漸漸地就會變成習慣。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可一旦養成了好的習慣,就要使幼兒堅持下去,持之以恆,促進其健康發展。
4. 幼兒園家庭教育小結
家庭教育一定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成長會受環境影響,而父母的言傳身教尤為重要。如果從小父母就讓孩子獨立思考,做自己,培養其良好的習慣和堅強的品格,而不是過於溺愛,什麼事都包辦,那孩子即使在幼兒園受到一些挫折,也會有勇氣堅持自己的,可以更快的融入幼兒園群體生活中,和小朋友們友好相處。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庭教育也是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堅持。
5. 幼兒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怎麼做
第一、和幼兒園保持同步的規律作息。
很多小朋友因為不上幼兒園了,生活作息被完全打亂了。晚睡晚起、不睡午覺等,這些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來說有很大的影響,同時晚睡晚起還會導致免疫力下降。
最後就是可以根據孩子的個人興趣和孩子聽一些英語兒歌,認讀一些英語單詞,讓孩子練習迷宮書以及培養孩子數學思維的書,不要讓孩子覺得厭煩,此時家長就是陪同,不要拿對待成人的要求對待孩子,讓其厭煩。孩子的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孩子在家這段時間的行為和學習習慣也都要繼續保持,只有長時間的堅持才能成就更好的未來。
6.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益於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可減少一些皮膚病,寄生蟲病,胃腸道疾病,傳染病的發生。對於小班幼兒來說,他們的體制較弱,如果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便很容易染上各種疾病,長次下去,很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而且,剛入園的幼兒比較的嬌氣,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習慣於享受的行為方式,比較依賴成人,它會直接影響孩子今後的學習、同伴交往和社會適應,所以應該及時糾正,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促進幼兒健康的發展。 一、 培養目標 小班幼兒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主要是指要求幼兒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主要有個人衛生習慣,即能每天刷牙、洗臉、洗腳,知道飯前便後應該洗手,保持服裝和環境的整潔;睡眠習慣,能按時睡眠、起床,睡姿合理正確;有正確的坐姿、站姿、讀書姿勢等等。使幼兒能夠在不需要成人的提醒下,也能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養成習慣。 二、指導方法 1、家園共育,使家長樹立正確的教養觀念、教養方法 《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而不良的生活衛生習慣不僅對幼兒的身體健康有一定影響,在很大的程度上也限制並影響幼兒的交往能力及人際關系。「只有身心和諧發展才能真正既保證身體的健康又保證心理的健康。」而現代家庭中,家長對幼兒過分溺愛,怕讓孩子吃苦,認為孩子還小,需要成人「無微不至」的照顧,等將來長大了習慣自然就養成了。針對家長這些錯誤的教養觀念,我們將通過家教小常識、家長會 ,半日活動等多種形式,與家長進行交流,並經常採取家訪的形式,了解幼兒的情況,改變家長的錯誤觀念,提出衛生習慣培養的正確方法,即家園配合,在「既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的前提下,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力的嘗試。更好的促進幼兒習慣的養成。 2、教師反復提醒,創設和諧的環境,通過多種形式使幼兒潛移默化的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剛入園的幼兒,對於幼兒園的環境、教師、同伴有陌生感,恐懼感。因此,教師要創設和諧的環境,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創設幼兒良好的心理環境,促進幼兒心理健康。例如:幼兒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後,他會對家人產生依賴、依戀之情,對教師產生畏縮心理,導致他們在不自覺中出現吸吮手指的習慣,在幫助幼兒克服吸吮手指的習慣時,我們用游戲的方式告訴幼兒吸吮手指造成的不良後果,教育幼兒保護手指,做一個愛清潔的好孩子,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會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而不是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評的方式糾正幼兒的習慣,以免增加幼兒的心理負擔。 三.通過游戲和同伴們的交往,促進幼兒生活衛生習慣的提高 。 通過各種區角活動、戶外體育活動的形式,讓幼兒在做中學。例如:幼兒在游戲中學會了幫助娃娃折疊衣物,幫助娃娃把凌亂的娃娃家收拾干凈整齊。 在幼兒園里,最頻繁的莫過於同伴們的交往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將衛生習慣較差的幼兒融入到生活衛生習慣好的幼兒之中,利用同伴們的相互影響,逐漸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7. 怎樣寫小班家庭教育講座稿
首先要選准話題,看看自己班的家長對什麼話題感興趣或比較在意,一般小班家長比較關心孩子的生活問題,比如怎麼讓孩子喜歡吃飯不挑食等。
然後結合話題進行講座稿撰寫,一般的套路是:先說某主題的意義與價值,現實存在的問題,應對的方法與策略,講座中要注意與家長有積極的互動,也可以讓家長自己說說有什麼問題,或請個別家長分享相關的經驗等。
8. 幼兒園家庭教育的內容及方法
家庭教育特性
01
第一、啟蒙性
教給幼兒的東西,必須是周圍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具體的、形象的、初步的、淺顯的東西。
02
第二、復雜性
首先是指家長對孩子不僅有撫養的任務,還要通過教育,使幼兒在體育、智育、德育、美育諸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其次是指幼兒是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們在成長變化中,而家庭內外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有好的,也有壞的,要教育他們成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03
第三、親切性
因為父母與子女是血緣關系,加之孩子年幼,活潑可愛,家長對幼兒有著天然的溫存、體貼之心,親切、輕柔的話語和動作。
04
第四、生活性
孩子是隨著父母和家人在家庭生活中受教育的,家庭教育的過程是潛移默化,熏陶感染的過程。寓教育於生活之中是其特點之一。
9. 家庭教育小常識:家長如何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這位知友,"家長如何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作為家長必須認識到以下幾方面知識:
幼兒的認知規律及游戲的發展水平看,三歲半以後的幼兒很需要找同伴共同完了,這是團體生活的開始, 這個時期是培養幼兒互相合作的重要時期。但是,由於現代孩子的玩耍中去少了「與朋友的交往」。
一、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必須創造寬松、和諧的環境氛圍
良好的環境就象孕育生命的土壤,沒有土壤給予的養分再美的花朵也不能生長。著名的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的創始人布郎分布倫納認為:「個體發展的環境是由一個從小到大層層擴散的、復雜的生態系統,每一個系統都會通過一定的方式對個體施以影響。」我們應充分注意到環境對幼兒發展的重要作用,通過塑造環境更好的塑造人。
二、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拓寬、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一)採用課堂教學形式,教給幼兒一定的交往行為手段與技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充分利用游戲活動,幫助幼兒加深體驗,進行交往語言的遷移。在教學活動中,幼兒已學會一些交往語言,老師在游戲中引導幼兒進行遷移,有助於促進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發展。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他們主動自願的一種活動。對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家」是他們主要的生活場所和最熟悉的地方,也是幼兒認為最安全的地方,為此,我們開設了幾個「娃娃家」,讓幼兒模仿「家」中的角色在活動中與同伴交往,隨著幼兒知識經驗的增多以及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兒自選活動的內容逐漸增多,涉及的范圍也逐漸擴大。如「超市」、「商店」、「醫院」、「銀行」等都成為幼兒游戲的內容。在游戲活動中,教師可適時添加游戲彩練,設置游戲障礙,使幼兒的游戲內容更加豐富,不斷擴大交往范圍。如「娃娃家」,開始由「家」內的「爸爸」、「媽媽」、「孩子」三人之間的交往,發展到「家」中來客人,到「家」與「家」(鄰居)之間的交往,到帶「孩子」出去進行交往(如買東西、去醫院看病)等,幼兒在交往中學會了合作,學會了解決沖突的方法和友好行為。
(三)在生活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生活活動中發生的社會交往是最大量的、真實的、自然的。例如洗手、喝水是否按順序進行;當同伴遇到困難時是否主動用動作、語言去幫助他,幼兒在這些與他人的交往中,表現出自身所具有的特點。教師要善於觀察,即使運用隨機教育和個別教育,對幼兒進行正面的鼓勵和引導,如請膽小的幼兒到別的班級借東西等。教師要為每個幼兒創造、提供交往的機會,如大家輪流當值日生等。在生活活動中,教師同時要重視培養分享、助人、謙讓等友好行為和講禮貌、誠實、遵守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物等文明行為習慣,這對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通過教給幼兒基本的社會交往技巧、全方位實施情商教育
我們在一日生活中發現,部分幼兒是很願意和人交往的,但由於缺乏交往的技能、技巧,採取不正當的交往方式,因而事與願違,達不到交流的目的。如有的幼兒用拍別人的肩和背來打招呼,或是為了玩具與同伴爭搶不休,還有的推推扭扭,甚至互不相讓,大打出手,傷害同伴。這就要求教師教會幼兒掌握和運用各種良好的交往技能,提高交往能力。我們指導幼兒在交往過程中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如入園和離園時向同伴問好、道別,平時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用「請、謝謝」等等,使幼兒知道只有懂禮貌的孩子,別人才願意和你一起玩,互相間才能成為好朋友。針對交往過程二、三個幼兒爭搶玩具的現象,組織幼兒討論,讓幼兒想出解決的辦法,並悟出其中的道理:「一起玩,交換玩,先讓年齡小的同伴玩,或先讓女同伴玩等,並督促,鼓勵幼兒自行解決類似的問題」。
為了讓幼兒盡快融入群體之中,培養較穩定的人際關系,我們針對幼兒交往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較差的具體情況,確定情商教育培養計劃,對幼兒實施了全方位的情商教育。首先,從培養幼兒「辨認自己的情緒」入手,讓幼兒了解自己的需要以及自己的喜怒哀樂。其次,引導幼兒了解他人的情緒,指導幼兒觀察同伴的表情、動作、表達情緒的不同方式等,了解別人的情緒需要。在此基礎上學會以不同的方式同不同的同伴交往。再者,對自製力較差的幼兒進行自我剋制、延遲滿足的行為指導。
四、家園同步教育,強化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幼兒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幼兒園和家庭共育。尤其是對幼兒進行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更需要幼兒園與家庭密切配合,協同教育,形成合力。如今大部分家長比較注重幼兒個體智力的發展,忽視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要幫助家長,使他們認識到社會交往對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性,為孩子創設交往條件,幫助孩子學會交往。
採用社區活動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為了擴大幼兒交往的范圍,我園充分利用社區里的人才資源和物質資源,使幼兒能在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中與父母、教師、同伴以外的人交往,把在幼兒園所學的交往知識和方法,到社區活動中加以運用和強化。
總之,人際交往的能力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培養的,孩子正是在與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漸漸形成了待人處事應有的態度。未來的社會是開放的、互助的社會,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對一個人的一生極為重要。相信只要我們多觀察、多留心,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中潛心研究、總結,讓我們的孩子在交往中多一分魅力,少一分怯懦;多一分合作,少一分霸道;多一分成熟,少一分稚嫩;多一分豁達,少一分孤獨。相信他們都會成為能適應社會、能與人愉快的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
10. 小班孩子怎麼家庭教育
什麼啊 是不剛有小孩 先學會做好自己 在教育孩子 因為自己就是孩子最好的 也是最先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