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新世界長相思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紙幣知識大全 2024-11-19 11:12:31
麗娘是什麼動漫里的人物 2024-11-19 11:12:19
六線譜和歌詞怎麼對應 2024-11-19 11:01:33

新世界長相思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12-27 04:27:01

㈠ 長相思葡萄酒的特點

長相思葡萄酒也叫白蘇維翁葡萄酒,長相思是白葡萄酒的一種,酒液是淺黃色,香氣濃郁,有青草味、瓜果味等,口感有明亮、清新、爽口的特點,主要是因為它的高酸度和低含糖量。

長相思葡萄酒Sauvignon Blanc是一種很受歡迎的白葡萄酒,由長相思白葡釀制而成。長相思葡萄釀出酒的顏色比較淺,新酒甚至接近於無色,香氣很清新,具有很好的礦物質、青草和水果的香味。

長相思的風味種類繁多,這取決於它的產地。例如,來自舊世界葡萄酒產區(波爾多,盧瓦爾河谷)將會更加礦物質和火石的味道,而來自新世界葡萄酒產區(紐西蘭,澳大利亞,加利福尼亞)的長相思將會有更多的青草味和熱帶水果味。

長相思葡萄酒是很多人喝白葡萄酒的首選,這種酒清新、爽口,而且非常容易飲用。它的高酸和廣泛的風味使得這款酒很容易和食物搭配。

㈡ 幫我分析一下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長 相 思
納蘭性德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作者的身世經歷及生活時代。
2、 掌握詞的內容,體會詞的意境。
3、 領會詞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導入
王國維曰: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靜如練、山氣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懸明月、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此等境界可謂千古奇觀。求之於詞,則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夜深千帳燈」……差近之。
三、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滿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官一等侍衛。生平避談世事,故詞也主要寫離別相思及怨夏悲秋等個人生活感受。詞的風格直抒胸懷,婉約清新;但過多哀思,情調消沉。
四、朗讀課文
1、正音
更 聒
2、注釋
榆關:山海關的別稱。
那畔:那邊。指關外。
帳:指護衛皇帝軍隊的營帳。
更: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
聒碎:攪碎。聒,嘈雜。
五、感知理解
納蘭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詞風清麗自然, 纏綿悱惻,反映到這首《長相思》上,雖然寫旅途思鄉,也寫得悠長動情。
詞的上片從「山一程,水一程」的疊用,來說明身離故鄉之遠。下片以「風一更,雪一更」氣候上的轉變來渲染作者此時孤寂情懷。風雪打斷了他思鄉之夢,懊喪之餘,他更加懷念故園的寧靜詳和,作者於清麗哀婉之中又不乏邊寨之雄奇風情的描述,這兩者結合到一起,就升華了羈旅懷鄉的主題。
六、賞析加點字
1、「一」字賞析:上下片的前兩句均用「一」字,不但對仗工整,使文字呈連續不絕之勢,詞風更加纏綿。
2、「身」字賞析:點明身處之地及方向,「身」與心相對,身向榆關,而心卻在關內,表明作者心繫故園。
七、感悟課文
1、作者在詞中描繪了什麼樣的景物,你能確定是哪裡的景物嗎?
山水、山海關、風雪、千帳燈、故園。
2、體會出這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表達羈旅懷鄉的感情。
八、知識歸納
長相思,詞牌名。內容多寫男女或朋友久別思念之情,故名。雙調三十六字,平韻。
九、拓展練習
長相思
李白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李白此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調與納蘭詞有何不同?
十、板書設計

長 相 思
納 蘭性德

身在征途 心繫故園——碎
愛故園 愛祖國——重

㈢ 《納蘭性德·長相思》原文、注釋與賞析

納蘭性德·長相思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正黃旗。少聰穎,讀書過目成誦,精於騎射。書法、繪畫、音樂方面均有一定造詣。與朱彝尊、陳維崧等漢族名士交遊,一定程度上為清廷籠絡住一批漢族知識分子。一生著作頗豐,以詞聞名,現存349首,有南唐後主遺風。王國維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gēng),雪一更,聒(guō)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題解】《長相思》,詞牌名,亦稱《長相思令》《相思令》《吳山青》。雙調三十六字,前後片格式相同,各三平韻,一疊韻,一韻到底。白居易、林逋、晏幾道、李煜、歐陽修等皆用過此牌。本詞寫於康熙二十一年,時作者隨康熙帝出山海關,祭祀長白山。

【注釋】1.程:道路、路程。2.山一程、水一程:山長水遠。3.榆關:今山海關。4.那畔: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5.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6.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言整夜風雪交加。7.聒:聲音嘈雜,使人厭煩。8.故園:故鄉。9.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串譯】一路上跋山涉水,行行重行行,向榆關那邊進發。夜深宿營,只見無數座行帳中都亮著燈火。挨過了一更又一更,只聽得風雪一陣又一陣,吵得我鄉心碎亂,鄉夢難圓。在我的故鄉,幾曾聽到這聒耳的風雪之聲?

【賞讀提示】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天涯羈旅,最易引起共鳴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異鄉、夢回家園的意境。「山一程,水一程」的意思是:彷彿親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邊都有親人送別的身影。「身向榆關那畔行」是說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燈」則是康熙帝一行人馬夜晚宿營,眾多帳篷的燈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襯下所獨有的壯觀場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風華正茂,出身於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自然是眼界開闊、見解非凡,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定會比別人更強烈。可正是由於這種特殊身份反而形成了作者拘謹內向的性格,有話不能正說,只好藉助於兒女情長手法曲折隱晦地反映自己復雜的內心世界。這也是作者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更何況「風一更,雪一更」。風雪交加夜,遠在塞外宿營,風雪彌漫,心情就與在家大不相同。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卧不成眠。「聒碎鄉心夢不成」的慧心妙語可謂是水到渠成。「山一程,水一程」與「風一更,雪一更」的兩相映照,又暗示出詞人對風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體驗。從「夜深千丈燈」的壯美意境到「故園無此聲」的委婉心地,既是作者親身生活經歷的生動再現,也是作者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美並以此創造美、抒發美的敏銳高超藝術智慧的自然流露。

誦讀此詞要表現出纏綿而不頹廢,於柔情之中顯露男兒鎮守邊塞的慷慨報國之志。「山一程,水一程」要表現和寄託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之情;「身向榆關那畔行」應激盪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之情;「夜深千丈燈」是上闋感情醞釀的 *** ,催生的應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烈情懷。這情感運用的三級跳,既可以真實反映出作者對故鄉的深深依戀,也反映出作者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同時也是誦讀創作所依賴的基礎。

【斷句頓挫參考】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㈣ 「長相思」的意思是什麼

「長相思」的意思:

長相思是詞牌名。

亦稱《長相思令》《相思令》《吳山青》。雙調三十六字,前後闋格式相同,各三平韻,一疊韻,一韻到底。歷史上著名的《長相思》詞令作者有白居易、陳東甫、林逋、晏幾道、萬俟詠、納蘭性德、李煜、王灼、歐陽修等。李白寫的《長相思》七言歌行豪邁奔放。《長相思》還有同名舞劇、同名歌曲、同名小說、同名電影等。


長相思原為唐教坊曲,後用作詞調名。調名取自南朝樂府「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旬,多寫男女相思之情。又名《相思令》、《長相思》、《雙紅豆》、《吳山青》、《山漸青》、《憶多嬌》、《長思仙》、《青山相送迎》等。此詞見於黃升《唐宋諸賢絕妙好詞》卷一。此調有幾種不同格體,俱為雙調,這里列舉36字一體,前後片各四句,句句押平韻,逢第二句則疊首旬

(建議放在文學類)

㈤ 《長相思》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長相思》內容介紹:

講述蚩尤與西陵珩的女兒小夭和九尾狐族族長塗山璟、世神農義軍將領相柳、自小分離的表哥顓頊幾人之間的恩怨情仇,譜就一曲盪氣回腸的相思曲。

名為軒轅王姬軒轅妭(阿珩)與八世俊帝高辛少昊之女,實為軒轅妭與蚩尤之女,大名高辛玖瑤,象徵阿珩與蚩尤的美好愛情。小名小夭,少昊取「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意。雖為蚩尤之女,卻得到了少昊的細心照料與真心相待。

阿珩與少昊為保女兒身世秘密,在小夭出生時將蚩尤所贈「駐顏花」封印在小夭眉心,令其改變容貌,以便以高辛長王姬身份示人。後因阿珩與少昊分離,又帶兵出征,便將其送至玉山王母處,希望知道小夭身世真相的王母能夠保護其平安長大。

軒轅黃帝之子昌意遺子,軒轅長孫,忍辱負重百年最終得以實現統一天下的願望,號稱黑帝。幼年,父親昌意戰死殉山,因親眼目睹母親與父親同生共死選擇自盡,讓他對感情有種別樣的想法,認為不能因為相愛想要共死就拋棄孩子。母親昌仆臨死將其託付於軒轅妭,與表妹高辛玖瑤相伴相依,一直都鍾情小夭,本占盡先機最後卻愛而不得,忘卻不能。

青丘九尾狐塗山氏族長。塗山璟出場時類似死屍,狀若乞丐。身上遭受同父異母大哥所施的慘無人道的酷刑,這個惡因是十七母親所種,惡果卻由她兒子承擔。 三年裡,十七被剝掉青丘公子的華麗外衣任人宰割狀若乞丐時,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厭棄,彼時才知人性冷漠,才知名利虛幻,之前的天之驕子被打掉了幾乎所有自尊和驕傲,幾乎絕望。但可貴的是他即便絕望了,仍保持著作為一個生命體的尊嚴。

(5)新世界長相思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長相思》以山海經中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為開篇背景,講述生命中的「愛而不得」。新穎的構思,精巧的布局,奇幻的想像,意外的曲折,溫暖的結局 。

在《長相思》中,桐華用細膩柔滑的文字成全了女人們對愛情最初、最純粹的幻想,又用一種寖透的悲傷打破原本的幻想,就在這樣矛盾的氛圍中感動著,驚嘆著……直至徹底臣服。最完美的男人,最糾結的愛恨,這是桐華筆下極致的愛情,凄美動人,而桐華的小說,吸引人的不僅僅是女兒家的情事,還有國仇家恨背景下的英雄樂章,她的作品比普通言情小說少了一絲纏綿悱惻,多了一股磅礴大氣,激盪起伏的歷史背景讓愛情更顯得盪氣回腸,引人入勝 。

《長相思3:思無涯》是長相思系列乃至整個山經海紀系列包括《曾許諾》在內的整個故事的大結局,在《長相思3:思無涯》中,山經海紀的故事有了一個完美的大結局 。

㈥ 納蘭性德長相思文學常識

1.納蘭性德的長相思的主要內容
納蘭性德《長相思》賞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納蘭性德(1655----1685)《長相思》 背景介紹:納蘭性德是明珠的長子,1682年伴隨康熙帝出山海關,祭祀長白山。 算起來納蘭性德27歲,正值年輕氣盛之時。

但是全詞讀起來,卻不讓人輕松,卻是個得了癆病的年輕男子,有抱負志向有心無力似的。也難怪30歲就英年早逝了。

山一程,水一程描寫的是一路上的風景,也有了峰迴路轉的意思。一程又一程,就像一個趕路的行者坐在馬上,回頭看看身後走過的路的感嘆。

如果說山一程,水一程寫的是身後走過的路,那麼身向榆關寫的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查資料得知榆關乃是山海關,「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語言,猶如「那廝」「那處」,人在什麼時候會脫口而出俗語,很顯然是在放鬆和高興的時候。

這一句,表明了作者的心情是頗有些激動的,甚至有些豪邁的情趣。 夜深千帳燈,寫出了皇上遠行時候的壯觀。

想像一下那副場景吧,風雪中,藍的發黑的夜空下,一個個帳篷里透出的暖色調的黃色油燈,在群山裡,一路綿延過去。那是多麼壯觀的景象!不過為什麼不是萬帳燈呢?我認為萬字更體現詩人豪邁,直抒胸意的特點。

而千字用在這里,既有壯觀的意思,又不誇張,也表明作者是個謹慎,內向的人。如果是李白估計就用萬字了。

風一更,雪一更。一更是指時間,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對仗工整。

風雪夜,作者失眠了,於是數著更數,感慨萬千,又開始思鄉了。不是故園無此聲,而是在故園有親人,有天倫之樂,讓自己沒有機會觀察這風雪,在溫暖的家裡也不會覺得寒冷。

而此時此地,遠離家鄉,才分外的感覺到了風雪異鄉旅客的情懷。 總的來說,寫的很傳神動情,可是狀觀處體現不出作者的大氣魄。

可能和他宦官家庭出身,父親謹慎為官的教育有關。
2.長相思作者納蘭性德主要內容是什麼,簡單些,簡單一些
長相思

作者: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按】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

天涯羈旅最易引起共鳴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異鄉、夢回家園的意境,信手拈來不顯雕琢,難怪王國維評價「容若詞自然真切」。

這首詞更可貴的是纏綿而不頹廢,柔情之中露出男兒鎮守邊塞的慷慨報國之志。一句「夜深千帳燈」不愧「千古壯觀」。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也。

【榆關】即今山海關

【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

【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

【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聒】聲音嘈雜,使人厭煩。

【故園】故鄉

【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一定要給分哦!!!!!!!!!!!!!!
3.我要《長相思》的作者 納蘭性德 的資料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

流傳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一富於意境的佳作,是其眾多的代表作之一。

納蘭性德於順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於北京,其父明珠,母親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

納蘭性德因生於臘月,小時稱冬郎,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太學讀書,為國子監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性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 准備參加會試,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而後數年中他更發奮研讀,並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也為今後發展打下了基礎。他又把熟讀經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識》,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表現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面的意趣愛好。
4.納蘭性德的《長相思》鑒賞
幫你湊點字數……

康熙二十一年早春,性德隨扈東巡,詞作於往山海關途中。高士奇《東巡日錄》:「二月丙申(十八日),駐蹕豐潤縣城西。是夜雲黑無月,周廬幕火,望若繁星也。」又:「二月丁未(二十九日),東風作寒,急雨催暮,夜更變雪。駐蹕廣寧縣羊腸河東。」蓋此詞上片所寫乃二月十八日情形,下片所寫乃二月二十九日情形。

[輯評]

王國維曰: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靜如練、山氣日夕佳、落日照大旗、中天懸明月、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此等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於詞,則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夜深千帳燈」,《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僅之。(《人間詞話》,滕咸惠校注本)

唐圭璋曰:《花間》有句雲「紅紗一點燈」,此言「夜深千帳燈」,境界一大一小,然各極其妙
5.長相思 納蘭性德
冬季 風雪

長相思

作者: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按】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

天涯羈旅最易引起共鳴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異鄉、夢回家園的意境,信手拈來不顯雕琢,難怪王國維評價「容若詞自然真切」。

這首詞更可貴的是纏綿而不頹廢,柔情之中露出男兒鎮守邊塞的慷慨報國之志。一句「夜深千帳燈」不愧「千古壯觀」。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也。

【榆關】即今山海關

【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

【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

【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聒】聲音嘈雜,使人厭煩。

【故園】故鄉

【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6.【長相思(納蘭性德)意思是什麼
長相思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注釋】①程:道程,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也.②榆關:即山海關,古名榆關,明代改今名.③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④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⑤更:gēng,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⑥聒:gūo,嘈雜攪人.⑦故園:謂京師.⑧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翻譯】一路上爬山涉水,向榆關那邊行進.夜深宿營,只見無數行帳中都亮著燈火.挨過了一更又一更,風雪聲吵得我鄉心碎亂,鄉夢難圓.家鄉沒有這種聲音.上片寫行程之勞.直寫戍路途之曲折迢遙,側寫跋山涉水之艱險辛苦.下片側重遊子思鄉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風雪載途,作者思念家鄉.。

㈦ 古詞《長相思》的全部內容

白居易《長相思》賞析

長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詩文賞析】

這首《長相思》,寫一位女子倚樓懷人。在朦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簾的山容水態,都充滿了哀愁。前三句用三個「流」字,寫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釀造成低徊纏綿的情韻。下面用兩個「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綿長。全詞以「恨」寫「愛」,用淺易流暢的語言,和諧的音律,表現人物的復雜感情。特別是那一派流瀉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憂傷的氣氛,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顯示出這首小詞言簡意富、詞淺昧深的特點。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若「晴空冰柱」,通體虛明,不著跡象,而含情無際。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遠,直到天末吳山,仍是愁痕點點,凌虛著想,音調復動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則汴泗交流,與人何涉耶!結句盼歸時之人月同圓,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樓一笑矣。

黃升《花庵詞選》:此詞上四句,皆談錢塘景。

《詞譜》卷二:《長相思》,唐教坊曲名。此詞「汴水流」一首為正體,其餘押韻異同,皆變格也。此詞前後段起二句,俱用疊韻。

《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卷六十引黃升雲:樂天此調,非後世作者所能及。 《蓼園詞選》引沈際飛雲:「點點」字俊。

《白香詞譜箋》卷一謝朝征雲:黃叔升雲:此詞「汴水流」四句,皆說錢塘景。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東北,受汴水合流而東南入邳州。韓愈詩「汴泗交流郡城角」是也。瓜州即瓜州渡,在今揚州府南,皆屬江北地,與錢塘相去甚遠。叔陽謂說錢塘景,未知 何指。

《放歌集》卷一陳廷焯雲:「吳山點點愁」,五字精警。
http://..com/question/6091486.html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屬山西),曾祖父白溫遷居下□(今陝西渭南),遂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祖父□、外祖陳潤俱善詩。父季庚,做過彭城縣令,徐州、襄州別賀。明代紹興郡齋聖賢圖石刻
生平 入仕以前 自代宗大歷七年(772),至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生於鄭州新鄭(今屬河南)。自幼聰慧,5、6歲學作詩,9歲熟悉聲韻。11歲時,因兩河藩鎮戰亂,由滎陽逃難到徐州符離(今安徽宿縣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縣尉的堂兄。5、6年的顛沛流離生活中,白居易接觸到民間疾苦,並受到當時任蘇州、杭州刺史的兩位詩人韋應物、房孺復的影響,作有《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書》、《賦得古原草送別》等詩篇,15、16歲時,立志應進士舉,刻苦讀書,口舌成瘡,手肘成胝。後來,父死母病,靠長兄白幼文的微俸維持家用,奔波於鄱陽、洛陽之間,生活比較艱苦。
初仕至遭貶 自貞元十六年 (800),至元和十年(815)。貞元十六年,白居易 29歲,進士及第。十八年(802) ,又與元稹同時考中「書判拔萃科」。兩人訂交,約始於此,後在詩壇上齊名,並稱「元白」。十九年春,授秘書省校書郎。永貞時(805),王叔文、韋執誼實行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韋上書,建議廣開言路,選拔人才,懲惡賞善,舉賢任能,不失時機地迅速改革。但不久,王、韋等被貶,改革失敗。他的建議未及採用,寫有《寓意》等詩表示惋惜。元和元年(806),罷校書郎,撰《策林》75篇,對社會政治各項重大問題所提治理方案,是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資料。這年中「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授□□(今陝西周至)縣尉,作《觀刈麥》,《長恨歌》。元和二年,帖集賢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學士。次年授左拾遺。五年,改京兆府戶曹參軍,均依舊充翰林學士。草擬詔書,參預國家機密。在儒家「兼濟」思想的指導下,他不怕得罪權貴近□,連續上書論事,如奏請加德音中節目》、《論制科人狀》、《論於□裴均狀》、《論和糴狀》、《奏閿鄉縣禁囚狀》等,都是關系國家治亂、人民生活的重要文件。與此同時,他還自覺地以詩歌作為「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武器,促進新樂府運動,寫了大量的諷諭詩,和他在政治上的努力相輔而行。但由於朝政日趨腐敗,他的這些奏狀和詩歌反而招來當權者的忌恨與打擊。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喪居家,服滿返京任太子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兩河藩鎮割據勢力聯合叛唐,派人刺殺主張討伐藩鎮割據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請急捕兇手,以雪國恥。但卻被腐朽的官僚勢力攻擊為越職言事,並捏造「傷名教」的罪名,將他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這對他是個沉重的打擊。
貶江州以後的內外遷調 自元和十一年(816),至大和二年(828) 。白居易到江州後的第二年,寫下《琵琶行》。詩中通過一個擅奏琵琶的長安名妓淪落江湖的不幸身世,寄託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在這之前,他已經看到朝廷的種種黑暗,萌生過及早抽身的念頭。經過這次打擊,思想更從「兼濟」急遽轉向「獨善」,決心要做到「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言」(《重題》);「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詠懷》)。但他並沒有辭官歸隱,而是選擇了一條「吏隱」的道路,一邊掛著閑職,一邊在廬山蓋起草堂,與僧朋道侶交遊,以求知足保和,與世無忤。與之相適應,描寫閑靜恬淡境界、抒發個人情感的閑適詩和感傷詩,便開始多起來,而前期那種戰斗性強烈的諷諭詩則比較少見了。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還京,拜尚書司門員外郎,遷主客郎中,知制誥,進中書舍人。因國事日非,朝中朋黨傾軋,屢次上書言事不聽,於長慶二年(822)請求外任,出為杭州刺史。後又做過短期的蘇州刺史。在杭州時,曾修築湖堤,蓄水灌田千餘頃;並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飲用。離蘇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書監。次年轉刑部侍郎。
退居洛陽的晚年生活 自大和三年(829),至會昌六年(846)。白居易從58歲開始,定居洛陽。先後擔任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他在洛陽過著飲酒、彈琴、賦詩、遊山玩水和「棲心釋氏」的生活。時常與名詩人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他在舒適的晚年仍然時常想到人民。73歲時,還出資募人鑿開龍門八節石灘,以利行船。兩年後病終。葬於龍門香山琵琶峰(見彩圖河南洛陽白居易墓)。詩人李商隱為撰墓誌。今已辟為游覽勝地。
詩歌理論 白居易的思想,綜合儒、釋、道三家。立身行事,則以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為指導思想。他的「兼濟」之志,主要是實行儒家的仁政,但也包括黃老之說、管蕭之術和申韓之法。他的「獨善」之心,吸取了老莊的知足、齊物、逍遙觀念和佛家的「解脫」思想。《自覺》二首其二說:「我聞浮圖教,中有解脫門。」求得身退心安,無所往而不適。當他受皇帝信任的時候,在政治上直言極諫,無所忌諱,敢作敢為,詩歌創作便積極反映民生疾苦,為補察時政服務;當他失去信任而不能有所作為時,便請求放外任或做分司閑官,遠嫌避禍,以詩、酒、禪、游自娛,詩歌創作則主要表現個人感受。無論達和窮,他都離不開詩。白居易詩《溪村》插圖 選自明代萬曆集雅齋刻本《六言唐詩畫譜》
白居易一生不僅留下近3000篇詩作,還提出了一整套詩歌理論。他把詩歌比作果樹,提出了「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著名論點。情是詩的內容,言和聲是詩的表現形式,義是詩的社會效果。他分析了詩歌創作中的感情活動,說:「大凡人之感於事,則必動於情,然後興於嗟嘆,發於吟詠,而形於歌詩矣」(《策林》六十九)。又說:「樂者本於聲,聲者發於情,情者系於政」(《策林》六十四)。認為情感活動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緣起於社會生活中的「事」,密切聯系於當時代的「政」。因而,詩歌創作不能脫離現實,必須來源於生活,取材於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反映著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
白居易繼承了中國古代一貫以《詩經》為主旨的比興美刺的傳統詩論,十分強調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作用。他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又說:「為詩意如何?六義互鋪陳;風雅比興外,未嘗著空文。」(《讀張籍古樂府》)所謂「為時」、「為事」,就是指「救濟人病,裨補時闕」。所謂「六義」、「風雅比興」,則是指詩歌指陳時政的美刺作用。由於當時社會黑暗和政治腐敗,他在「美刺」中更著重「刺」的一面,強調詩歌批評社會政治的功能,要求「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寄唐生》),「上以紉王教」,「下以存炯戒」(《策林》六十八),指出「欲開壅敝達人情,先向歌詩求諷刺」(《采詩官》)。在他看來,詩歌創作只有發揮了這種功能,引起當權者的注意,對國家政治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一點作用,才算達到了寫作目的,否則不過是些「嘲風雪,弄花草」的「空文」。與上述理論相適應,在詩歌表現方法上,他提出了一系列原則:①「辭質而徑」,辭句質朴,不加文飾,表達直率,不繞彎子;②「言直而切」,直書其事,不作隱諱,切近事理,說盡說透;③「事□而實」,內容真實,經得起查考,不說空話,不加虛誇;④「體順而肆」,文字流暢,容易上口吟誦,便於配樂傳唱(《新樂府序》)。他自己的一部分詩作,正是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實踐的。
在中唐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十分尖銳的情況下,這種詩歌理論對促使詩人正視現實、關心民病,是有積極意義的。對大歷以來詩壇上逐漸偏重形式的詩風,也有針砭作用。但是,他過分強調詩歌創作服從現實政治需要,有時把詩歌變成押韻的諫章,又是不恰當的。有時他運用這種理論來批判謝靈運、陶淵明、謝□、李白等著名詩人,便不免顯得偏頗和狹隘,甚至連杜甫也只剩下三、四十首值得肯定的好詩(《與元九書》)。同樣,如果一味強調「辭質而徑」等詩歌的表現方法,勢必束縛詩歌藝術的創造,拘限詩歌風格的多樣,難免有淺率之弊,因而受到晚唐詩人杜牧及宋代一些詩人的批評。
文學創作 白居易在江州時,曾整理、編集自己的詩歌作品,分成諷諭、閑適、感傷和雜律四大類。據其自述,諷諭詩是他「自拾遺來,凡所適、所感,關於美刺興比者,又自武德訖元和,因事立題,題為新樂府者」,閑適詩是「或退公獨處,或移病閑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感傷詩是「事物牽於外,情理動於內,隨感遇而形於嘆□者」;雜律詩則是「五言、七言、長句、絕句,自百韻至兩韻者」。大體上,前三類是古體詩,最後一類是近體詩;前三類中大致以內容區分,但也有參互交錯的。在這四類詩中,白居易自己比較重視諷諭詩和閑適詩。他認為諷諭詩反映了「兼濟之志」,閑適詩顯示出「獨善之義」,都是他的人生目標的直接體現。感傷詩和雜律詩則「或誘於一時一物,發於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與元九書》)。
白居易詩歌創作中最精華的部分,是他的諷諭詩,其中包括《新樂府》50首、《秦中吟》10首等代表作。這些詩篇廣泛反映了中唐時期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觀刈麥》、《采地黃者》、《重賦》、《杜陵叟》等寫農夫的辛苦和賦稅剝削的沉重;《宿紫閣山北村》、《賣炭翁》等寫宦官的飛揚跋扈和宮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輕肥》、《歌舞》、《紅線毯》、《兩朱閣》等揭露豪門貴族的窮奢極侈;《新豐折臂翁》、《縛戎人》、《城鹽州》、《西涼伎》等反映邊防問題和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澗底松》、《贏駿》、《悲哉行》、《諭友》等為門第限制下人才受壓制而抱不平;《井底引銀瓶》、《議婚》、《母別子》、《上陽白發人》等為禮教束縛下婦女的悲慘命運發出控訴;《傷友》、《和雉媒》、《天可度》等抨擊世風衰敗和人情澆薄;《海漫漫》、《夢仙》等諷刺迷信神仙的虛妄愚昧。這些作品都稱得上心苦力勤,直氣凜然。在廣泛反映現實的基礎上,詩人對不合理的現象痛下針砭,如「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重賦》);「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紅線毯》);「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杜陵叟》),措辭激切,毫無顧忌,突破了儒家「溫柔敦厚」詩教的框框。這在古代批評時政的詩歌中是十分突出的。
諷諭詩在表現形式上,多數採用直賦其事的方法。《賣炭翁》、《新豐折臂翁》、《縛戎人》、《井底引銀瓶》等,敘事完整,情節生動,刻畫人情物態細致傳神,對發展中國敘事詩的傳統有積極的貢獻。另一部分諷諭詩則採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以寄託作者的政治感慨,如《黑潭龍》寫家家戶戶殺豬祭龍王,酒肉實際上餵了狐狸,而深居九重的龍王卻什麼也不知道,形象地描繪出皇帝耳目閉塞、官吏近侍貪污中飽和小民慘遭剝削的情況。《題海圖屏風》則通過海中大鰲興風作浪、鯨鯢助威肆虐,造成「萬里無活鱗,百川多倒流」的景象,為當時藩鎮割據、聯合叛唐的政治局面作了真實的寫照。還有把鶴、鳥、松、竹等動植物擬人化,用以表現社會生活中的各類人物及其關系,如晚年所作《禽蟲》十二章,就屬於這類寓言詩。無論是直賦其事或寓言托物,一般都概括深廣,取材典型,主題集中,形象鮮明,語言明白曉暢。一部分《新樂府》還採用了「三、三、七」言的句式,顯示了詩人向民間通俗文藝學習的痕跡。
白居易的閑適詩多用於表現閑情逸致,抒寫對歸隱田園的寧靜生活的嚮往和潔身自好的志趣,不少篇章還宣揚了省分知足、樂天安命的消極思想。但也有一些醒目的警句,如「作客誠已難,為臣尤不易」、「直道速我尤,詭遇非吾志」(《適意二首》)以及「況多剛狷性,難與世同塵。不唯非貴相,但恐出禍因」(《自題寫直》)等等,仍從側面反映出對現實社會的不滿,說明他追求閑適,只是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脫。閑適詩中也有一些描寫自然景物和田園風光的佳作。如《觀稼》、《歸田三首》,寫農村景象,質朴而清新。《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以游記文的筆法依次記敘五日游山的經過,令人有身歷其境之感。
白居易的感傷詩寫一時感觸,而往往有深沉的寄託。其中如著名的敘事長詩《長恨歌》和《琵琶行》。《長恨歌》歌詠唐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的婚姻愛情故事,情緒感傷,寄託深微。詩中既寫「漢皇重色思傾國」,導致昏庸誤國,諷意明顯;更寫「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感傷玄宗貴妃愛情真摯纏綿,流露出作者的同情。唐陳鴻說,白居易「深於詩,多於情」,創作《長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懲尤物,窒亂階,垂於將來者也」(《長恨歌傳》)。《琵琶行》則有遭際之感。這兩首長詩敘事曲折,寫情入微,加以繪聲繪色的鋪排描寫,多方面的氣氛烘托以及流轉和諧的韻律聲調,藝術上達到很高成就。「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正說明這兩首詩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所以清人趙翼指出,白居易「即無全集,而二詩已自不朽」(《甌北詩話》卷四)。感傷詩中還有不少親朋間酬贈的篇什,如《別舍弟後月夜》、《江南遇天寶樂叟》、《畫竹歌》、《醉後狂言酬贈蕭殷二協律》等,也都寫得情真意切,朴摯動人。這類詩較多嘆老嗟病、傷往悼亡的感傷色彩,如「畏老老轉迫,憂病病彌縛」,「朝哭心所愛,暮哭心所親」(《自覺》二首)等;厭苦塵世煩惱,力求加以解脫,聲稱要「度脫生死輪」,「永洗煩惱塵」(同前),明顯地打上佛家思想的烙印。
雜律詩在白居易詩作中數量最多。其中有價值的是 一些耐人尋味的抒情寫景小詩,如《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西湖留別》、《暮江吟》、《問劉十九》等,都能以白描手法,寥寥幾筆,勾畫出生意盎然的境界,歷來膾炙人口。而一部分鋪陳故實、排比聲韻的長篇排律和杯酒光景、艷情風月的小碎篇章,頗為時人效尤,但多不足取。
白居易詩歌的基本風格是平易淺切,明暢通俗。平易,是指用尋常的話,寫尋常的事,明白自然,人人能夠領略。所謂「郢人斤斫無痕跡,仙人衣裳棄刀尺」(劉禹錫《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就是對於這種平易自然、渾成無跡的詩風的高度贊揚。平易的境界是不容易達到的。劉熙載《藝概》說:「常語易,奇語難,此詩之初關也。奇語易,常語難,此詩之重關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趙翼《甌北詩話》也認為「元、白尚坦易,務言人所共欲言」,指出「坦易者多觸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頭語,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白詩的平易,又是同敘寫情事的直切暢達聯系在一起的,意到筆隨,揮灑自如,「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殆與元氣相侔」(王若虛《滹南詩話》),有很大的感染力。這樣的平易,是提煉的結果。趙翼又說:「其筆快如並剪,銳如昆刀,無不達之隱,無稍晦之詞;工夫又鍛煉至潔,看是平易,其實精純。」宋代僧人惠洪《冷齋夜話》記敘白居易作詩令老嫗都解的傳說,雖不必真有其事,而他的作品文字淺顯,少用典故和古奧的詞句,便於廣大讀者接受,則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他還喜歡提煉民間俗語入詩,增添詩歌的神趣。《唐音癸簽》引《閱耕余錄》說:「白太傅詩:『暑退衣服干,潮生船航活』,吳中以水漲船動為船活,采入詩中,便成佳句。」龔頤正《芥隱筆記》也說:「詩中用而今、匹如、些些、耳冷、妒他、欺我、生憎、勿留、贏垂、溫暾,皆樂天語。」
白居易詩歌的創作風格,後世頗有訾議。有人說他「俗」,說他「淺」,甚至說他「力□而氣孱」(司空圖《與王駕評詩書》),這些批評看到了白居易的一部分作品矜耀富貴,吟弄風情,存在著格調低下的庸俗的一面;晚年「更作知足語,千篇一律」(《詩源辯體》引王世貞語),「其中頹唐俚俗十居六、七」(葉燮《原詩》)。在藝術上他也有相當數量的詩篇,意太詳,語太露,缺少蘊藉含蓄的韻味和抑揚頓挫的氣勢。但他的成功之作,多能做到「言淺而思深,意微而詞顯」(薛雪《一瓢詩話》),在平易、切近的形式里蘊含深遠的思想情趣,有力地顯示著白詩通俗化、大眾化的重要成就。所以晚唐張為《詩人主客圖》稱白居易為「廣大教化主」,正好說明了這一點。內容的深刻和風格的平易,使白居易的作品在社會上流傳特別廣。他在世時,他的詩歌已廣泛傳誦,「禁省觀寺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無不道,至於繕寫模勒,□賣於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元稹《元氏長慶集序》)。他與元稹兩人唱和的所謂「元和體」,「自衣冠士子,閭閻下俚,至悉傳諷之」(《舊唐書·元稹傳》)。白居易的名聲遠播國外。當時有朝鮮商人來求索白詩,帶回去賣給該國宰相,一篇值百金。日本僧人惠萼也在蘇州南禪寺抄得一部白集帶回國,後陸續有人抄回,至今日本保存有相當於宋、元時的三種抄本各一卷,視為國寶。
白居易的詩歌對後世文學有巨大影響。晚唐的皮日休、聶夷中、陸龜蒙、羅隱、杜荀鶴,宋代的王禹□、梅堯臣、蘇軾、張耒、陸游一直到清代的吳偉業、黃遵憲等,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受到白居易詩風的啟示。此外,元、明、清歷代劇作家有不少人取白居易作品的故事為題材編寫戲曲,如《長恨歌》演變為白樸的《梧桐雨》、洪□的《長生殿》,《琵琶行》演變為馬致遠的《青衫淚》、蔣士銓的《四弦秋》等。白詩的詞句,也有很多被宋、元、明話本所採用。
詩歌以外,白居易的文章寫得也很有特色。他雖然不屬於韓愈、柳宗元的文學團體,卻以其創作的實踐,推動了散文的革新。他的《策林》七十五篇縱論天下大事,有意識地追蹤賈誼的《治安策》。其中有些篇章如《決壅蔽》、《使官吏清廉》、《去盜賊》等,不僅內容切實,見解精闢,而且引古鑒今,析理深透,語言明快,詞氣讜直,是議論文中的傑作。《為人上宰相書》和一系列論政事的奏狀,條分縷析,勁直剴切,開啟了北宋王安石上書言事的先聲。《與元九書》洋洋灑灑,夾敘夾議,是唐代文學批評的重要文獻。而象《草堂記》、《冷泉亭記》、《三游洞序》、《荔枝圖序》等,寫景狀物,旨趣雋永,又是興文藝樣式——曲子詞的寫作。他的《憶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長相思》諸小令,為文人詞的發展開拓了道路。
本集和研究資料 白居易生前,曾對自己的詩文進行過幾次編集,初名《白氏長慶集》,後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詩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寫5部。分藏於廬山、蘇州、洛陽及其侄子、外孫的家裡,唐末動亂,抄本散亂,又經輾轉刻寫,已非原貌。現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刻本,僅71卷,收詩文3600多篇(其中還羼入幾十篇他人的作品),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曾影印出版。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馬元調重刻《白氏長慶集》71卷,與紹興本基本相同。另有日本那波道園1618年的活字覆宋刻本(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分前、後集,內容也與紹興本大體相同。清初汪立名則刻有《白香山詩集》40卷,僅詩,無文,其中包括輯佚而成的《補遺》 2卷,並於原注外增加箋釋。1979年中華書局出版顧學頡校點《白居易集》,以紹興本為底本,參校各本,加以訂補;又編《外集》2卷,搜集佚詩佚文,並附白氏傳記、白集重要序跋和簡要年譜。
研究資料方面,新、舊《唐書》有白居易的本傳,陳振孫、汪立名均撰有年譜。近人陳寅恪的《元白詩箋證稿》和岑仲勉的《白氏長慶集偽文》,對白居易的詩文多所考訂。今人王拾遺《白居易生活系年》、朱金城《白居易年譜》。中華書局1962年出版陳友琴所編《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匯編·白居易卷》,收集自中唐至晚清有關評論資料。另有日本花房英樹著的《白居易研究》等,都是研究白居易的較重要的參考書藉。

這些你看夠嗎?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3902290.html

㈧ 《長相思》是什麼詞的上闋是什麼的情景下闋描寫了詩人的什麼心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上闋寫出京城後一路的顛簸辛苦以及夜來住宿營帳的情境。榆關即山海關,點出了此次出行的方向,也為下闋寫風雪做鋪墊。

風一更,雪地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下闋寫因在營帳聽到一夜的風雪聲而無法入眠,最後一句點出了無法入眠的原因,也即是全篇的主旨句,是因為對故園的思念。簡單說來,上闋寫行程之艱,下闋寫故園之思。

㈨ 長相思的詩意

長相思的詩意

一、《長相思》

作者:納蘭性德

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注釋:

1、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
2、榆關:即今山海關,在今河北秦皇島東北。
3、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
4、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
5、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6、聒(guō):聲音嘈雜,這里指風雪聲。
7、故園:故鄉,這里指北京。
8、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走過一條條山路,走過一條條水路,
正向榆關那邊走去。
夜深了,人們在帳篷里點燈。

晚上又刮風又下雪,
聲音嘈雜打碎了思鄉的夢,
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

二、《長相思》

作者:李煜

原文:

一重山,兩重山,
山遠天高煙水寒,
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
塞雁高飛人未還,
一簾風月閑。

注釋:

1、重:量詞。層,道。
2、煙水:霧氣蒙蒙的水面。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嶺南尋弟》中有蒼梧白雲遠,煙水洞庭深。詩句。
3、楓葉:楓樹葉。楓,落葉喬木,春季開花,葉子掌狀三裂。其葉經秋季而變為紅色,因此稱丹楓。古代詩文中常用楓葉形容秋色。丹;紅色。
4、塞雁:塞外的鴻雁,也作塞鴻。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來,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對遠離故鄉的親人的思念。唐代白居易《贈江客》中有詩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鴻聲急欲霜天。
5、簾:帷帳,簾幕。風月:風聲月色。

三、《長相思》

作者:李白

原文: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注釋:

1、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
2、絡緯:昆蟲名,又名莎雞,俗稱紡織娘。
3、金井闌:精美的井闌。
4、簟色寒:指竹席的涼意。簟,涼席。
5、帷:窗簾。
6、青冥:青雲。
7、淥水:清水。
8、關山難:關山難渡。
9、摧:傷。

詩意:

長相思呵長相思,我們相思在長安,
秋天蟋蟀常悲鳴,聲聲出自金井闌。
薄霜凄凄送寒氣,竹席已覺生涼寒;
夜裡想她魂欲斷,孤燈伴我昏暗暗。
捲起窗簾望明月,對月徒然獨長嘆;
如花似玉美人呵,彷彿相隔在雲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無邊無垠的藍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湯湯的波瀾。
天長長來地迢迢,靈魂飛越多辛苦;
關山重重相阻隔,夢魂相見也艱難。
長相思呵長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長相思李白的詩意

長相思李白的詩意

《長相思》

作者:李白

原文: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注釋:

1、絡緯:又名莎雞,俗稱紡織娘。
2、金井闌:精美的井闌。
3、簟色寒:指竹席的涼意。

詩意:

長相思呵長相思,我們相思在長安,
秋天蟋蟀常悲鳴,聲聲出自金井闌。
薄霜凄凄送寒氣,竹席已覺生涼寒;
夜裡想她魂欲斷,孤燈伴我昏暗暗。
捲起窗簾望明月,對月徒然獨長嘆;
如花似玉美人呵,彷彿相隔在雲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無邊無垠的藍天,
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湯湯的波瀾。
天長長來地迢迢,靈魂飛越多辛苦;
關山重重相阻隔,夢魂相見也艱難。

賞析:

李白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筆力,寫得豪邁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詩篇能在豪放飄逸的同時兼有含蓄的思致。象這首《長相思》,大約是他離開長安後於沉思中回憶過往情緒之作,就顯然屬於這樣的作品。

長相思本漢代詩中語(如《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六朝詩人多以名篇(如陳後主、徐陵、江總等均有作),並以長相思發端,屬樂府《雜曲歌辭》。現存歌辭多寫思婦之怨。李白此詩即擬其格而別有寄寓。

詩大致可分兩段。一段從篇首至美人如花隔雲端,寫詩中人在長安的相思苦情。詩中描繪的是一個孤棲幽獨者的形象。他(或她)居處非不華貴──這從金井闌可以窺見,但內心卻感到寂寞和空虛。作者是通過環境氣氛層層渲染的手法,來表現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寫所聞──階下紡織娘凄切地鳴叫。蟲鳴則歲時將晚,孤棲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寫肌膚所感,正是霜送曉寒侵被時候,他更不能成眠了。微霜凄凄當是通過逼人寒氣感覺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羅帳燈昏,益增愁思。一個孤字不僅寫燈,也是人物心理寫照,從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絕(猶言想煞人)可見其情之苦。於是進而寫卷帷所見,那是一輪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呵,詩人心中想起什麼呢,他發出了無可奈何的一聲長嘆。這就逼出詩中關鍵的一語:美人如花隔雲端。長相思的題意到此方才具體表明。這個為詩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卻到底很遠,遠隔雲端。與月兒一樣,可望而不可即。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長嘆了。值得注意的是,這句是詩中唯一的單句(獨立句),給讀者的印象也就特別突出,可見這一形象正是詩人要強調的。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緊承美人如花隔雲端句,寫一場夢游式的追求。這頗類屈原《離騷》中那求女的一幕。在詩人浪漫的幻想中,詩中人夢魂飛揚,要去尋找他所思念的人兒。然而天長地遠,上有幽遠難極的高天,下有波瀾動盪的淥水,還有重重關山,盡管追求不已,還是兩處茫茫皆不見。這里,詩人的想像誠然奇妙飛動,而詩句的音情也配合極好。青冥與高天本是一回事,寫波瀾似亦不必兼用淥水,寫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頗有犯復之嫌。然而,如徑作上有高天,下有波瀾(歌行中可雜用短句),卻大為減色,怎麼讀也不夠味。而原來帶之字、有重復的詩句卻顯得音調曼長好聽,且能形成詠嘆的語感,正《詩大序》所謂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即拉長聲調歌唱),能傳達無限感慨。這種句式,為李白特別樂用,它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等等,句中之難、之日、之水從文意看不必有,而從音情上看斷不可無,而音情於詩是至關緊要的。再看下兩句,從語意看,詞序似應作:天長路遠關山難(度),夢魂不到(所以)魂飛苦。寫作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不僅是為趁韻,且運用連珠格形式,通過綿延不斷之聲音以狀關山迢遞之愁情,可謂辭清意婉,十分動人。由於這個追求是沒有結果的,於是詩以沉重的一嘆作結:長相思,摧心肝!長相思三字回應篇首,而摧心肝則是思欲絕在情緒上進一步的發展。結句短促有力,給人以執著之感,詩情雖則悲慟,但絕無萎靡之態。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此詩形式勻稱,美人如花隔雲端這個獨立句把全詩分為篇幅均衡的兩部分。前面由兩個三言句發端,四個七言句拓展;後面由四個七言句敘寫,兩個三言句作結。全詩從長相思展開抒情,又於長相思一語收攏。在形式上頗具對稱整飭之美,韻律感極強,大有助於抒情。詩中反復抒寫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這種相思苦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美人如花隔雲端就不象實際生活的寫照,而顯有托興意味。何況我國古典詩歌又具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人物的傳統,如《楚辭》恐美人之遲暮。而長安這個特定地點更暗示這里是一種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詩的意旨在抒寫詩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就此而言,此詩詩意又深含於形象之中,隱然不露,具備一種蘊藉的風度。所以王夫之贊此詩道:題中偏不欲顯,象外偏令有餘,一以為風度,一以為淋漓,烏乎,觀止矣。

長相思

白居易 長相思

九月西風興,月冷露華凝。

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

二月東風來,草拆花心開。

思君春日遲,一日腸九回。

妾住洛橋北,君住洛橋南。

十五即相識,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蘿草,生在松之側。

蔓短枝苦高,縈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願,願至天必成。

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

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

古詩長相思

古詩長相思

《長相思山一程》

滿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注釋:

1、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也。
2、榆關:即今山海關
3、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
4、帳:軍營的帳篷,千帳言軍營之多。
5、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
6、聒:聲音嘈雜,使人厭煩。
7、故園:故鄉
8、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譯文:

走過一條條山路,走過一條條水路,
正向榆關那邊走去。
夜深了,人們在帳篷里點燈。
晚上又刮風又下雪,聲音嘈雜打碎了我思鄉的夢,
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

賞析:

天涯羈旅最易引起共鳴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異鄉、夢回家園的意境,信手拈來不顯雕琢,難怪王國維評價容若詞自然真切。

這首詞更可貴的是纏綿而不頹廢,柔情之中露出男兒鎮守邊塞的慷慨報國之志。一句夜深千帳燈不愧千古壯觀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納蘭性德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此篇及《如夢令萬丈穹廬人醉》即作於出關前後的途中。

清初詞人於小令每多新創意境。這首《長相思》以具體的時空推移過程,及視聽感受,既表現景象的宏闊觀感,更抒露著情思深苦的綿長心境,是即小見大的佳作。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復疊吟哦中,展示出與家園的空間阻隔不斷地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嚴重增大,空間感與鄉情構成尖銳沖突。正在這種行進方向和心緒逆反背離中駐營夜宿,夜深千帳燈,似是壯偉景觀,實乃情心深苦之寫。白日行軍,跋涉山水,到夜深時仍燈火通明,難入夢鄉,這是因思鄉而失眠。於是轉入下片鄉情思戀之筆。一更又一更的重疊復沓,於聽風聽雪的感覺中推移著時間過程,時間感知於鄉情的空間阻隔而心煩意亂,怨夜太長。說聒碎鄉心夢不成,其實是作者鄉心聒碎夢難成,情苦不寐,只覺得風聲雪聲,聲聲扣擊入心窩,難以承受。在鄉園時是不會有這種令人痛苦的聲響的。將主觀因素推諉客觀,語似平淡,意更深沉。此類遷怒歸咎於風雪聲寫法,心理情態能充分表現出來。看似無理,反見情痴,愈是無理之怨,其怨愈顯沉重。疊句和數字一、千的運用強化著視、聽覺感受中的焦慮,怨懟,幽苦,亦是此詞值得辨味的佳處。納蘭性德身為一等侍衛,卻極厭煩扈從公差,於是構成傳統羈旅題材的又一種類型。

蔡篙雲《柯亭詞論》評價說:納蘭小詞,豐神迥絕。尤工寫塞外荒寒之景,殆馗從時所身歷,故言之親切如此。這就是說由於納蘭性德身歷此情此景、故其筆下的塞外風光更為親切感人。王國維說: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此中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於詞,唯納蘭性德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彎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近之。點到了此篇獨到之處,盛贊它的千古壯觀。嚴迪昌在《清詞史》中說:夜深千帳燈是壯麗的,但千帳燈下照著無眠的萬顆鄉心,又是怎樣情味?一暖一寒,兩相對照,寫盡了一己厭於扈從的情懷。是說此種況味,此種情調表現了納蘭性德深層的傷感、痛苦的內心世界。

《長相思》

宋宋無名氏

去年秋,
今年秋,
湖上人家樂復憂。
西湖依舊流。
吳循州,賈循州,
十五年前一轉頭。
人生放下休。

賞析:

據《東南紀聞》卷一載,這首詞題於(賈)似道貶時,當在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作者因有感於左右兩丞相吳潛、賈似道先後貶循州(今廣東龍川)事而作此詞。詞中表現出對奸臣賈似道陷害忠良、壞事干絕而終無好下場的慶幸,也含有人事無常的感嘆。

吳循州即吳潛(11901262),字毅夫,寧宗嘉定年間進士,歷官至江東安撫留守,應詔陳事時,因得罪了當時的宰相被罷奉祠。理宗淳佑十一年(1256)入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主張加強戰備抗禦元兵,不滿苟安國策,並向丁大全、沈炎、高鑄、賈似道等奸臣斗爭,被奸臣忌恨。開慶初(1259)因賈似道、沈炎勾結陷害,貶謫循州。景定三年(1262)賈似道派人將他毒死於貶所。時人為抱不平,於被貶十五年後,即度宗德佑元年(1275)追復原官。

賈循州即賈似道(1213─1275),字師憲。理宗時,以外戚入朝,官至左丞相,權傾朝野。端平初(1234)蒙古兵滅金後,進攻鄂州,賈似道名為守漢陽,實際上向敵人納幣請和,而又詭稱用兵解圍,欺上瞞下,品質極為惡劣。當時,吳潛為右丞相,移兵黃州,扼守長江要沖,積極抗元。賈似道因懷疑吳潛對他不利,就利用吳潛同理宗在立太子問題上的矛盾,唆使沈炎誣告吳潛,致使吳潛含冤被貶。時吳已年近七十,為國憂傷不已,進而賈似道又派人將吳毒死於循州,正直士人無不憤恨,民間亦有歌謠諷刺。

日後度宗即位,賈似道又以太師同平章事,封魏國公,更加跋扈專權,不可一世。並在西湖建別墅,名後樂園,終日淫樂。大小朝政,一切決於館客,日與群妾鬥蟋蟀。元兵進攻南京,賈似道受命領兵抗元,正在戰事緊急關頭,他卻乘小船逃跑,奔揚州,造成不可挽回的敗局,加速了南宋王朝的滅亡,以至天怨人怒,國人皆欲殺之。大臣陳宜中等彈劾他的罪惡,終於德佑元年(1275)被貶,因他名聲太壞,有的地方拒絕安置他,最後也流放到他曾毒害過吳潛的循州。時人大為稱快。縣尉鄭虎臣是一個富於正義感的人,擔任送賈似道赴貶所的任務,一路上對賈似道倍加報復,掀開轎篷,任烈日暴曬,讓轎夫們唱杭州歌謠謔他。走到一個古寺,見寺壁有吳潛被貶南行時題詞,故意問賈似道:賈團練,吳丞相何以至此?賈似道慚不能對。行至漳州木棉庵(今福建漳浦縣),鄭虎臣多次要賈似道自殺,賈不從,於是被鄭虎臣拉殺之,用錘將賈錘死。

賈似道貶死於赴循州道上,為恭帝德佑元年(1275),距吳潛被貶循州(1259)整整過了十五年,故詞中有十五年前一轉頭句。

上片,去年秋,今年秋言時光年復一年。湖上人家樂復憂,看去似乎泛指西湖一帶人民生活變化,實際上是指賈似道,他生長在西湖,長期在這里為官,且有別墅後樂園在這里。往日,他青雲直上,終日荒淫,得意、專橫,何其樂也,今天,他竟遭可恥可悲的下場,又何其憂也,所以雲樂復憂。接著用西湖依舊流作為反襯,大自然江山依舊,然而人事全非,顯示歷史無情。

下片,吳循州,賈循州,南宋末年同時在朝的兩丞相,一個是堅持抗元的忠臣,一個是惡貫滿盈的奸相,卻先後貶徙同一循州,死於邊遠,時間僅僅相隔十五年。看來是一種偶然巧合,實際上,吳之貶謫循州,由於賈之陷害,賈之貶謫循州是他陷害忠良、惡事作絕後所得報復。十五年前蒙冤慘死的吳潛,今日追復原官,得到昭雪,雖死猶存。當年作威作福的賈似道,今天活活被人錘死,遺臭萬年。十五年前一轉頭,時光何其速也,轉瞬之間,命運向相反的方向作了轉化,對這種惡人遭惡報,好人得昭雪的轉化,時人拍手稱快,慶幸歡欣。賈似道若早知今天的下場,當初何必那麼殘狠。人生放下休是從十五年前(間)一轉頭的歷史變遷中申發出來的感慨。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人事無常,為人不可狠毒,不要得意忘形,人生又切不可太認真,所以說放下休。放下休,即放下吧,休是語氣詞。人生放下休與西湖依舊流前後照應,既表明江山依舊,歷史無情,又有人事無常的慨嘆。

全詞節奏明快,流暢通俗,有歌謠特點,同慶幸惡有惡報的心緒適應,而上下兩片的最後一句均有詠嘆韻味見感慨遙深。這是一首同時事密切相關的小詞,表現了對賢相奸臣之間的人心向背,有歷史資料和文獻意義,藝術也是圓熟的。(陶先淮)

詩言志,詞言情。然而這首詞卻獨樹一幟,以詞進行諷刺,在唐宋詞也極為鮮見,但在諷喻中不見尖酸刻薄,藝術表現力極強,是一朵散發異香的奇葩。這首詞諷喻當時世道。南宋景定年間,奸臣賈似道當權,其讒毀宰相吳潛,使之被貶循州,並其後將其毒死。賈似道繼為宰相,終日淫樂,不料事有偶然,德佑元年,賈與元軍作戰失利逃跑,也恰恰被罷貶循,且也是在循州被縣尉鄭虎臣鍾殺於木棉庵。前後十五年如此巧合,因此作者抓住這點對賈似道的鞭撻。嘲諷和對弄權者的正色告誡,語言含蓄,但語意卻是極其尖銳的。

上片開頭去年秋,今年秋,兩句,著意用兩個秋字使詞罩上一層蕭瑟、落寂的氣氛,年復一年,一個個凋謝的秋天又將過去。湖上人家兩句又著意表現權臣賈似道權力顯赫飛揚跋扈,與秋風落葉、灰飛煙滅的對比,樂憂轉換何其快哉!湖上人家暗指在西湖大築別墅,荒淫娛樂的賈似道。一個湖上人家落筆輕巧,而卻充滿對賈的嘲諷揶諭。西湖依舊流更是以西湖冷眼旁觀的語調,襯託人生無常,善惡報應的無情。句式好像在寫景,其實揭露主題,啟人深思。

下片幾句與上片不同。上片用筆曲中見直下片則直中含曲。吳循州,賈循州以簡單的句式揭示深刻的含義。吳潛,賈似道同為權臣,同貶循州,同死於循州客鄉,戲劇性的對此,又寄託作者對兩人的愛憎。賈似道誤國弄權,終死循州,而吳潛也雖有報國之志,卻難脫循州之難。賈似道更是可憎可惡可笑,其害人終害已,十五年榮華,一朝也不過身敗名裂,多麼的可悲。十五年間二句,作者又鄭重告誡說,人生放下休,人世無常,還是丟開世情,免生煩惱。其中雖包含對賈的諷刺,但也含有對人生消極避世的消極思想,在此也應注意。

全詞短小精幹,口語化極強,語言質朴生動,極富節奏感,和濃愈的民歌風味,其中包含諷古喻今的現實主義色彩也極為難能可貴。另外在藝術表現上作者把含蓄與明快熔為一體,使形式和內容更好的統一起來,我們會在慢慢品味中體會出來。

古詩絕句就是這樣經典,凝練,內心頓生無限的情懷。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絕句和古詩嗎,請欣賞 長相思寫景敘事抒情的句子 。

㈩ 《長相思》說課稿

說課是很多老師面試時的一種形式,那就要寫好說課稿,現在就一塊來看一下《長相思》說課稿,僅供參考。

《長相思》說課稿範文一

一、說教材

《長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詞。本單元的課文,不論詩詞還是散文,可以說都是遊子們思鄉懷鄉的絕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也是這樣一首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詞,表達了羈旅懷鄉的主題。詞的大意是:將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夜裡,住宿帳篷,每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入夜,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再也睡不著了,不禁思念起故鄉來,因為故鄉溫暖、寧靜,是沒有寒風朔雪之聲的。詞的上下兩闋開頭對仗,「一」字的運用,有連續不絕的含義,使詞風纏綿。「山一程,水一程」寄託的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情;「身向榆關那畔行」激盪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情;「夜深千丈燈」催生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情。這情感的三級跳,既反映出詞人對故鄉的深深依戀,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下闋以「風一更,雪一更」氣候上的轉變來細致描寫將士的心理。夜的靜謐更顯出了風雪的聲音之聒耳,睡夢被無情地打斷,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無。聽著帳外的風聲雪聲,感受著襲來的陣陣寒意,更加懷念故園的溫暖、寧靜和祥和。「故園無此聲」雖寥寥幾個字,卻把將士的內心世界袒露無余,使思鄉之意自然酣暢地流淌出來。

二、說教學目標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是第三次接觸詞這種文體了,可以說對詞這種文體並不陌生。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並背誦。

2、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像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

3、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想像意境,領會詩情,品讀詩句,背誦積累語言。難點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詞人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基於對教材這樣的理解,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學情,下面,我把教法學法融合在一起談談本課時採取的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

教學本首詩,我通過音樂渲染情境,導語創設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多種手段,創設各種學生樂於接受,並能享受其間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體會詞人綿綿的思鄉情。

2、讀悟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復品讀,讀准字音,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在讀中想像,在讀中感悟。

3、想像法: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像的閘門,抒發內心的情懷,發表獨立的見解,揣摩人物的內心,產生情感的共鳴。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大教學板塊:

(一)、學生對詩,創設詩韻課堂

因為五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所以我用以「思鄉」為主題的詩句進行生生對話的形式引入,讓學生快速地進入詩的課堂。之後就導入課題,介紹作者資料。

(二)、讀詩文知詞意

這個環節我准備分三步:第一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形式指導學生把詩讀正確。第二步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步提升讀的要求,從讀的實踐中要求學生「爭取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來」。讀出感覺來,讀出作者濃濃的思鄉情。第四步,指導學生讀懂詞意。指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即看注釋,邊讀邊想像等方法來讀懂詞的大意再小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三)悟詩情,想畫面

在教學過程中,我圍繞「征途」與「故園」,引領學生在吟詠中放飛想像,感悟「征途」與「故園」的情景與畫面,體味作者「身」「心」分離的情感。

通過播放背景音樂,引領學生走進詞的境界,走近詞人的生活。學生們在音樂和語言的感召下,展開想像,通過形象再現,讓學生自己走進納蘭性德的世界,走進他的「征途」。學生們在「征途」的畫面中舒展著所思所想。然後話鋒一轉,讓學生展開想像,把在作者的家鄉,在作者的故園看到的畫面寫下來。」學生又在《琵琶語》的伴奏聲中展開對「故園」的想像。寫話時,我用舒緩的語調提示詞人在家鄉的生活有多種可能性,藉以拓展學生的思路。納蘭性德的「聒碎鄉心」豐富和激活著學生的精神世界,構成了「長相思」的精神主題——思鄉與衛國、壯志與理想。學生對文本的感悟,通過言語實踐,積淀為語言、語感能力的培養。在《長相思》教學中我通過想像進行了言語實踐的兩次設計,對「征途」的想像採用「說」來展示,對「故園」的想像則採用訴諸文字「寫」的方式。學生的想像極其豐富,在想像中,學生們感悟到詞人跋山涉水、輾轉反側、抬頭仰望、孤獨沉思等等畫面,感悟到了家鄉的美麗、溫馨,安寧、祥和。學生用言語和文字釋放著「故園」二字所承載著的無窮韻味。兩次想像的對比更使學生感受到征途的艱辛,倍感家鄉的美好,親人的溫暖!

(四)拓展相思內涵,在情感對話中體驗。

為了深入展開「詞人為什麼身在征途,心繫故園?」這個話題的討論,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文本的拓展,將納蘭性德《菩薩蠻》中的一句詞——「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引入課堂。直面詞人的心靈深處,感悟詞人的「理想」與「壯志」,體悟到詞人何事離別,是為了保家衛國。

(五)布置作業。讓學生課下搜集有關思鄉的詩詞或歌曲背一背或唱一唱,以豐富學而生的語言積累。

上完了這節課,覺得還有不少缺憾,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在整個備課和上課的過程中,我愈發感覺到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的語文教學基本功還不夠扎實,對文本的解讀還不夠細致深刻,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工作在實小這個團結奮進的大家庭中,對我來說,是一種鞭策,也是一種動力。今後,我唯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無愧於學校對我們的培養。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長相思》說課稿範文二

一、說教材

《長相思》是新課標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中的第五課《古詩詞三首》,其中《長相思》是第三首,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寫得一首詞,這首詞主要描寫的是戍邊打仗的南方將士,在北方的風聲里因思念家鄉,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情景。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熱愛家鄉」,選編這組課文的目的就是一是讓學生能過讀書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二是能過對比閱讀,使學生領悟到,思鄉的情是一樣的,思鄉的方式、寄託的對象卻是因人而異的,引發鄉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從而體會到作者的感情是通過一些景物和事情表達出來的。三是通讀書,引導品味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本單元教學,要引導學生充分讀書,用心體會,積累書中美好的的語言,感受人物的美好情感。

二、說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長相思》,背誦《長相思》。

2.通過藉助注釋、插圖,查閱資料,感知詩詞大意。

3.能過朗讀、感悟、想像,體會作者所要表達思鄉之情,並想想作者的感情是能過哪些些景物或事物表達出來的。由於它的體裁特點,所以我將

三、說重難點

品味詩情,體會作者的思鄉懷鄉之情。

四、說理念

1.構建課內外閱讀體系。新「課標」明確規定了各學段的課外閱讀總量,凸顯了課外閱讀的重要作用。本節課我採用了「鋪墊」與「延伸」這兩種方式,構建了課內外銜接的教學機構。開課時用本課的前兩首詩引出鄉愁,而且兩首詩是用兩種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的鄉愁,從而引出納蘭性德的《長相思》,進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由課內知識的積淀走進文本。在拓展,解詞心部分,我引用《菩薩蠻》中「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來讀透詞心。

2.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它們相得益彰,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著永久的活力與生機。鑒於這樣的認識,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從教師與學生共同運用教材的角度出發,創設積極有效的教學情境。課堂上,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法由開始的初讀正音到有節奏地讀及帶著詞的味道讀、入情入境的讀再到最後的背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像,在讀中走進作者內心,去體會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對親人的牽掛。既突出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又實現了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生成,達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3.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合作者,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在讀詞,懂詞意部分,讓學生藉助注釋插圖,同桌互助來理解詞的大概意思,既教給了他們該如何學,又讓他們有自主、合作的意識。

五、說設計思路

1.還詞的「完整性」。教學這節課,我沒有按照傳統教學方法進行背景敘述,也沒有過多地進行語言上的肢解分析,哪個詞哪句話是什麼意思,而是把重點放在了悟詩情、解詞心部分,從開始的兩首詩不同的鄉愁導課到最後的《菩薩蠻》,我追求的是一種意境,一種詞的意境,一種邊關將士濃濃的思鄉的意境,我覺得這正是這首詞的終極意義,也是古詩詞教學的終極意義。

2.把握一條情感脈絡。《長相思》這首詞,通過描寫征途的艱難,在一個風雪之夜勾起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所以在教學時,我緊扣這一感情脈絡,設置相應問題,如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麼印象和感覺?是什麼使作者如此的長相思?作者的心在哪裡?納蘭性德的故園是怎樣的一副情景等問題貫穿全課,讓課堂始終是環節在變,方法在變,唯有這一情感脈絡不變,整堂課都處於濃濃的鄉愁之中。

3.落實一個訓練點。按照國家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的說法:「詩活在誦讀的當下,誦讀保護了詩的存在,詩即誦讀」。所以,在這節課上,我以讀為主,有十幾次要求學生誦讀詩歌,但是,每次的誦讀,學生所帶得任務不同,要求不同,所獲得的情感不同,意境也不相同,每一次的誦讀,都向詩的本體意義更進了一步。如開始的自由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也就是課中講到的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再到後邊的帶著詞味讀,帶著身和心分離的感覺讀、帶著想像讀等以及自由讀、默讀、指名讀、齊讀、男女生對讀、引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從而發揚了學生的主體精神,將闡釋的自由還給了學生,把想像留給了學生,這種想像,使誦讀者完成了對作品「空白」的填充,也從而完成了詩歌作品的意義。

4.培養兩種學習習慣。培養「誦讀、想像」和「主動搜集資料」的學習習慣。這兩種習慣,既是學習的習慣又是學習的方法,它時刻體現在教學中。如在誦讀中想像身在征途的情景及故園的情景,而在學生對作者的簡介及作業的布置內容都是對學生主動搜集資料的習慣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