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教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說課稿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說課稿 千米的認識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第84、85頁的內容。《千米的認識》是小學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並且初步了解了這些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由於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千米這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會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觀念比較困難。因此,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使學生建立千米的觀念,在建立千米觀念的基礎上去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又是這節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的關鍵是盡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加學生對千米的感性認識。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熟記1千米=1000米,並能進行簡單的化聚。
2、能力目標:在認識千米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確估計物體的長度。
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探索和合作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本節課的課時安排為1課時
二、說教法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為此我分析了學生的狀況。由於學生已經學習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長度單位,且三年級學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長度的生活經驗,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來看,准備狀況是良好的。但三年級學生習慣於形象思維,要建立1千米這么大的一個長度觀念,還存在一定的難度,而對長度單位千米認識不深入,必將導致重量單位使用不合適,以及估計估計物體長度不準確等錯誤。介於學生思維發展的階段特點,我採用了觀察法、實驗法及嘗試練習法,並把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建立聯系。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中學習知識,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三、說學法
教師要成為「善教者」就必須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因為「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同教法一樣,學法指導也必須根據學生特點與學習內容進行優化組合。在分組實驗時,指導他們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學會合作與討論;在認識千米時,指導他們學會自學與總結。
四、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長?
2、出示米尺,讓學生說說米尺的作用。
3、當我們測量數學課本的寬,鉛筆盒的厚度時,是不是還用米來測量?當米尺測量這些物體顯得太長時,我們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長度單位來測量,這些單位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4、如果我們要測量一下梧埏鎮中心小學到溫州動物園的路程到底有多長?你有沒有辦法?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當測量路程的長度時,我們通常用比米大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課題)。現在我們就來認識千米。
(這種導入方法建立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設疑提問,巧設懸念,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的慾望,並了解了千米這種單位的作用。)
(二)新課教學
1、認識千米
(1)認識10米。
在學校的操場上用捲尺量出10米,在兩頭插兩根標槍,讓學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後每10米移動一下標槍,同時讓學生觀察,走步,了解幾十米,舉例說說什麼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0米?
(2)認識100米。通過測量得到10個10米是100米,觀察,然後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長度。舉例說說從哪裡到哪裡的長度大約是100米?
(3)認識1000米。
上此課的前幾天體育老師已經利用體育課組織學生繞操場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須跑完,跑慢沒關系。學生先說說賽跑的感受,然後告訴學生跑道為250米,問實際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單位間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書千米、米關系),
千米有時也叫公里。
(聯系生活實際,通過親身體驗,跑完艱苦的1千米,此時「千米」在學生的心中已經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將是久遠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觀念的難點)
(2)教學例1
以前我們學過米、分米、厘米、毫米間的互化,現在你能不能根據1千米=1000米,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請大家試一試,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與同桌商量一下。
計算2千米=()米
學生計算結果,然後說說是怎樣想的。
再練習: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練習後說說想法。
(3)教學例2
嘗試練習
4000米=()千米
並說說練習過程的依據?
再練習
10000米=()千米
嘗試練習: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試一試: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歸納整理長度單位
經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已經把長度單位全部學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劃一下各長度單位(千米除外)的長度。誰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它們排排位?
答: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共有五個,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鄰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都相同嗎?不同在哪裡?
答:基本的進率關系式有四個,分別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礎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進率關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導學生對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其進率進行整理和歸納,使學生認識一個完整的長度單位的知識體系。)
小結: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獲?還有哪些問題?你是用哪些方法學會這些知識的?
三、鞏固應用
學了這些知識你覺得能解決哪些問題?
那麼多實際問題,課後你們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問題想辦法加以解決。這里老師也收集了幾個問題,你們能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加以解決嗎?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一根拔河繩長12()
小冬肩寬30()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0()
一本數學書厚8()
北京到溫州之間相距2510()
杭州到溫州之間相距367()
學校到溫州動物園相距12()
(這道題和生活聯系最緊密,可以加強學生對長度單位千米與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對比,培養學生准確使用長度單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號。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種物體,它們的長度分別如下。那麼最長的一種物體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安排這道題的目的是在學生掌握長度單位之間的基礎上,會進行單位換算,並比較大小。又通過選擇合適的數量,建立實際長度的觀念。)
4、你能說出一些具體例子嗎?
(1)約6分米長的物體(舉出5個例子)。
(2)用千米作單位最合適(舉出5個例子)。
(在熟練認識長度單位的基礎上,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應用題,並能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提高運用長度單位的能力。)
板書設計:
千米(公里)的認識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這樣的板書設計一是有利於指導學生觀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書設計和教學思路和諧統一,能簡明突出地呈現本課知識點,看上去一目瞭然。
⑵ 小學新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都有哪些知識點
第一單元1.登月2.正方形組成的圖形3.減法塔第二單元1.整十數、整百數的除法2.大賣場中的乘法3.兩位數被一位數除4.乘整十數、整百數5.用一位數乘6.三位數被一位數除7.用一位數除8.交換第三單元1.元、角、分——用小數表示2.千克、克——用小數表示3.千米、米——用小數表示4.米、厘米——用小數表示5.長度單位6.年、月、日第四單元1.平方米2.長方形與長方形的面積3.面積4.三角形第五單元1.乘乘除除2.燈市3.我們來認識圖形4.它們有多大5數學廣場——數蘋果6.數學廣場——分段7.問題解決——喜迎新年8.數學廣場——放蘋果9.小胖的家10.數三角形
⑶ 三年級數學加與減思維導圖怎麼畫海綿寶寶
運用自己的發散思維,畫出輪廓加上手和腳,在添加上海綿寶寶身上的洞洞,還有眼睛眉毛。
思維最初是人腦藉助於語言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思維以感知為基礎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義上的思維,涉及所有的認知或智力活動。它探索與發現事物的內部本質聯系和規律性,是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