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朝時期,都有哪些讓人覺得有趣的知識
這六個清朝的冷知識,肯定很多人沒聽過
很多人以為女真族是靠游牧和打獵為生的,和蒙古族一樣。但並不是所有的少數名族都是靠放牧為生,就好比女真族就是把自己的生產方式轉換成農耕,他們也是靠農耕為生。
當然,還有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是,清朝的阿哥跟格格,就是公主跟皇子的意思。但在滿族的文化中,阿哥跟格格卻不是公主跟皇子,而是正常人的稱呼,就好比漢族人的公子跟小姐的意思,只是後來清軍入關,皇室為了區別跟漢人的等級關系,才把阿哥跟格格提升到了皇子跟公主的等級。
2. 清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從1644年清朝入關至1911年清朝滅亡,清朝一共持續了兩百六十多年。在這兩百多年間,發生過不計其數的人和事,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事。今天就來說幾個關於清朝皇帝的冷知識,和大家一起交流下。
道光皇帝和雞蛋的故事。道光皇帝是出了名的節儉皇帝,而且他特別喜歡吃雞蛋,當時的一個雞蛋市場價大概也就幾文錢,但是內務府"忽悠"道光皇帝說一個雞蛋的價錢幾十兩,這其間相差了很多倍。
咸豐皇帝的壯陽葯。咸豐皇帝在避暑山莊期間有一次招大臣,那大臣在等候面聖的時候看到桌子上有一串類似提子的水果,於是就吃了一顆,結果性慾膨脹。那類似提子的東西據說就是咸豐皇帝的壯陽葯。
此外,清朝最後三個皇帝,同治、光緒、宣統,都沒有後代,不知道這是巧合還是什麼。
3. 七年級下冊 歷史 清朝時期知識點
第一課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1、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距今約170萬年的 。
2、距今約 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類被稱為「北京人」。
3、 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但他們已經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備了現代人的特點。
4、 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 ,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取得的重大進步。
6、北京人已經使用 。 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類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促進了體質的發展和腦的進化。
7、人類最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是:原始人往往幾十個人在一起, ,過著群居的生活。
第二課 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1、距今約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華大地星力棋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黃河流域的 和長江流域的 。
2、距今約 年的半坡聚落位於 ,現存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種植 、 、 ,飼養 、 ,還經常去 、 。他們開墾耕地用 、 ,收割莊稼用 、 ,加工穀物用 、 等。
3、 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國是最早種植 和 的國家之一。其中,最早種植 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種植 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約 年的河姆渡聚落位於 ,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種植 ,飼養 、 、 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還用動物骨骼製作工具,他們在這些工具上 , ,這是工具製作技術的又一進步。
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 式的。幾千年來, 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築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時期,出現了私有財產,聚落的成員之間產生了貧富分化。
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1、相傳 改進農具,教人農耕,嘗遍百草,發明醫葯,是中化原始農業和醫葯學的創始人,因此號稱 。他還發明 ,開辟 ,使人們互通有無。
2、相傳 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還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他的妻子 發明了 。
3、距今約 多年前,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已經出現部落聯盟。
4、 和 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5、黃帝之後過了很久, 、 、 先後成為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
6、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後人稱之為「 」。
7、 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他採用 的方法,把洶涌的洪水引入大海;又領導人民 , ,化水害為水利,發展農業生產。
第二單元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公元前21世紀,王位世襲制的實行及國家機構的設置,標志著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的出現。
夏商西周時期,燦爛的青銅文明是以 、 和
為代表。
夏朝開始進入奴隸制階段。西周實行宗法分封制。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進入鐵器時代。也開始確立了封建生產關系。在思想方面形成了學術繁榮、百家爭鳴的局面。
5、四大文明古國的有 、 、 和 。
第5課 夏商西周的更迭
1、約 年, 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 ,定都 。並組建 ,制定 ,設置 ,建立起 。
2、夏朝最後一個國王是 。夏朝滅亡的原因是:夏桀施行暴政;商部落日益強大。
3、約 年,商部落首領 ,聯合周邊各部落起兵打敗了桀,建立 ,建都在 。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4、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 把都城遷到 ,此後商朝的統治穩定下來。因此,後代又把商朝稱為 。
5、商代, 已經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發展到成熟階段的文字。
6、公元前1046年, 擊敗商朝軍隊,建立 ,定都 ,史稱西周。
7、西周的經濟進一步發展,各級貴族和平民可以從周王那裡分到土地,只有使用權,但不能轉讓和買賣。農業上已有人工灌溉。手工業分工較細,原始瓷器製作比較普遍,建築物上開始使用瓦。
8、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公元前770年, 遷都 ,歷史上稱為東周。
第6課 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1、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 ,稱為「授民授疆土」, 。
2、分封制規定了受封者的義務,即必須 , ,
。
3、西周實行分封制的意義在於:(1)諸侯國是周設在各地的據點,起著 的作用。(2)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3)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
4、夏商西周社會以 區分尊卑等級。
5、夏商西周時期, 是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部門的主要勞動者;王和大小貴族擁有很多奴隸,奴隸主要來源於
和 。
6、為了對外征戰和對內鎮壓反抗,夏商西周國家都建立了強大的 ,制定了嚴酷的 。
7、 配合暴力鎮壓,是統治人民的另一種手段,起著調節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統治階級通過
的禮儀活動,教育感化民眾,起到維護等級制度和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
第7課 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1、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國歷史上的 時期。當時出現了 、 、 、 、 等五個霸主,史稱「春秋五霸」。其中最先稱霸的是 。
2、 穩定內政以後,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積極開展對外活動。公元前651年,在葵丘舉行的諸侯盟會上,周天子派代表參加,正式承認 在中原霸主地位。
3、楚軍在 打敗晉國,楚莊王跌升為霸主。
4、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歷史上的 時期。晉國分裂成 、 、 三個國家,與原有的 、 、 、 並稱「戰國七雄」。
5、 稱為「合縱」; 稱為「連橫」。
第8課 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1、人們通常在貴族的田地中集體耕作,古書中把這種大規模的集體耕作描寫為「 」。
2、鐵器的廣泛使用,極大地促進了 的發展。鐵梨鏵的出現,是耕作技術的一大進步。
3、 ,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個全生產成為可能。
4、「 」、「 」,反映個體生產取代大規模強制性集體耕作,個體小農逐漸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單位。
5、公元前356年, 開始變法。
簡述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以及意義。
第9課 甲骨文與青銅器
1、甲骨文是指 。
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 開始的。
3、 是銅、錫、鉛的合金。
4、 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第10課 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1、 是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 」、「 」兩部分。
2、「 」就是要愛人,要廣泛地理解和體貼別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應強加於人。
3、「 」就是要求人們能夠約束自己,加強個人修養,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社會規范。
4、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 」,主張以「 」教化人民,以「 」治國。
5、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教學時採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學生的潛能教得到發展的是 ,他的弟子們把他的言 論整理成《 》一書。
6、請簡述「百家爭鳴」。
7、儒家主張教化百姓,以「 」治國;法家強調用「 」加強統治;道家既反對「 」治,也反對「 」治,他們提出「 」。
第11課 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1、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 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2、兩千年前的都江堰的作用在於灌溉、分洪,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效益最好、歷時最久的水利工程;他代表了我國當時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3、 稱為編鍾。
4、編鍾的出現表明 。
請簡述為什麼都江堰能夠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第三單元 大一統的秦漢帝國
1、公元前221年, 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2、世界范圍內,與秦漢帝國先後並存的主要有歐洲的 、西亞的 等古代國家。 與 的文明最為輝煌。
第13課 秦帝國的興亡
秦國能兼並六國實現統一的原因是:(1)統一成為大勢所趨;(2)人們苦於戰爭,渴望和平;(3)秦國變法比較徹底,實力最強;(4)秦採取正確的軍事方針,長平之戰後,六國皆無力御秦。
公元前260年,秦在 大破東方六國中實力最強的趙國軍隊。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國先後兼並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 國家,定都 ,秦王贏政自稱始皇帝。
請簡述秦的統一有什麼意義。
公元前209年夏, 、 率先發起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它 。
第14課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
什麼是中央集權制度?
請簡述秦始皇做一些什麼來發展經濟?
秦始皇規定以小篆作為標准文字,頒行天下,後來又推行一種新的字體——「隸書」。請簡述統一文字的意義。
4、秦國以貨幣圓形方孔錢為標准樣式。
5、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目的是加強思想統治。
第15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1、公元前 年, 稱帝,建立漢朝,定都 ,歷史上稱為西漢。 就是漢高祖。
2、漢武帝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他建議漢武帝排斥和抑制其他學說,把儒家學說定為治國的指導思想。
請簡述什麼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5、漢武帝通過頒布「 」的方法削弱封國勢力,其巧妙之處在於漢武帝不費一兵,不損寸土,就削弱了諸侯王封國的勢力。
6、漢武帝大力加強監察制度的措施是,在中央設立 ;在地方將全國分為 ,稱為「十三州部」。
7、 時期,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大一統帝國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第16課 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
1、公元前 年,漢武帝為了聯合西域的大月氏夾擊匈奴,派 出使西域。公元前 年,漢武帝為了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再次派其出使西域。
2、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是以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為開始的。
3、「絲綢之路」是從長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直至歐洲的交通線,因
而得名。
4、請簡述「絲綢之路」的開辟有什麼意義。
第17課 先進的科學技術
1、西漢前期,人們從「 」中得到啟示,發明了紙。
2、東漢時期, 在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改進造紙術,後人將他改進的紙稱為「 紙」。
4、公元 世紀,紙的使用在我國就已經相當普遍。
5、 是東漢時期傑出的醫學家,他著有《 》一書,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後世尊稱他為「 」。
6、 擅長針灸和外科手術,並研製成全身麻醉葯劑「 」,這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後人尊稱其為「 」。
7、《 》成書於東漢時期,它總結了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其中 等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學運算方法。其出現標志著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
第18課 昌盛的文化
1、佛教起源於 ,自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佛教教義有利於 ,對「來世天國」的期待,也在貧苦民眾中產生了極大的引力。佛教的傳播為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2、道教產生於 ,他是 與
的結合。道教的思想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關注現實、重現世的特點。
3、東漢以後,思想領域逐漸形成了以 為主, 三家並立互補的局面。
4、 撰寫的《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130篇,52萬多字,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主要史事。它體例完備,史料翔實,敘事簡潔,文筆生動,成為後世編寫史書的典範。
5、秦漢時期, 是我國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
6、氣勢恢弘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反映出 ,生動展現出 。
第四單元 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
第20課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1、東漢末年,政局混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招賢納士,實行屯田。200年,曹操打敗袁紹,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後曹操率軍北渡黃河,消滅袁紹的殘余勢力,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
2、 年,曹軍與孫權、劉備聯軍決戰,爆發了著名的 。
3、填表題
戰役名稱 時間 交 戰 雙 方 結 果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4、三國鼎立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第21課 南方經濟的發展
1、東漢末年,北方人口開始南遷; ,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形成了南遷浪潮。
2、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不但 ,而且 ,使本來自然條件十分優越的江南地區迅速發展起來。
3、請簡述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給江南地區帶來了哪些進步。(你認為東晉南朝時江南經濟為什麼會得到發展?)
第22課 北方的民族匯聚
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你怎樣看待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第23課 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
填表題
項目 人 物 成 就 意 義
祖沖之
賈思勰
酈道元
第24課 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
1、請簡述王羲之的書法成就與藝術特點。
2、王羲之的書法代表作品是 。為什麼王羲之被後人尊稱為「書聖」?
4、東晉時期繪畫藝術成就最高的是 。其代表作是 。
5、請說一說顧愷之的繪畫風格。
6、石窟藝術綜合了雕塑和繪畫的特點,體現了
;是 而發展起來的。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 、河南洛陽的 等。
4. 清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提起大清帝國,不少人就憤憤不平,認為「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更是對清朝的歷史嗤之以鼻。
但歷史的細節從來不是你想像的那樣不堪,關於大清帝國就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並不是只有喪權辱國的種種印象。
下面,小編就帶大家看看那些比較冷且有趣的大清歷史。
光緒帝很喜歡李蓮英,稱他為李師傅
光緒皇帝臨死的時候就說了兩件事:第一個是務必誅殺袁世凱;第二個事要善待李蓮英。
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被慈禧太後囚禁在中南海瀛台,每天幾乎一點可口的飯菜都吃不上。
李蓮英得知後,就趁著向光緒帝請安之際,偷偷給他帶些可口的點心。
光緒帝回憶起此事,曾對身邊的官員說:「若無李諳達,我活不到今天。」諳達是師傅的意思,光緒帝竟稱他為諳達,可見對李蓮英的敬重。
5. 清朝歷史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總評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逐步恢復經濟,清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最富庶的帝國。清初人口從明末的五、六千萬急劇下降,1661年(順治十八年),全國人丁數字是1913萬,到1711年(康熙五十年),增為2462萬。這只是丁數,不是人口總數。
另一方面,康熙平定三藩,統一台灣,使清朝的疆土進一步擴大。當時大清疆域,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到曾母暗沙,北達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陸地總面積為1300萬多平方公里。
在位期間平定三藩,收復台灣,遏制沙俄擴張,親征准噶爾,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
康熙有豐富的水利知識。他六巡江南視察河工,對每項水利工程都能作出具體指示。他最後一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一至三月)是親自考察泗州西溜淮套是否可以開河才去的。經過實地考察,他正確地予以否決。
歷代評價
《清史稿》的評價
論曰:聖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錫。早承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聖學高深,崇儒重道。幾暇格物,豁貫天人,尤為古今所未覯。而久道化成,風移俗易,天下和樂,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後世想望流連,至於今不能已。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於戲,何其盛歟![2]
《全球通史》的評價
康熙有理由這樣自信。他統治的大清帝國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富庶的國家,就連那些自命不凡的歐洲來訪者都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第35頁]。
皇寺廣場大型雕塑——康熙皇帝
1.5億甚至更多的天朝(大清帝國的臣民這樣稱呼他們的國家)臣民,正經歷著一次經濟、文化復興 [第35頁]。
這次果斷的行動標志著康熙漫長專制統治的開始,在他當政期間,大清帝國國力強盛、政治清明、社會繁榮穩定、文化成就卓越。[第46頁]
城市手工業如棉紡織業、制陶業等也已從17世紀三四十年代經歷的蕭條陰影中走出來,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甚至還超過了以前的生產水平。[第53頁]
康熙曾有過幾回巡視,他不但視察公共工程、寬赦囚犯、聆聽民間疾苦,而且還親自審閱那些有志向的舉子的科考卷子。一位為此而吃驚的教士寫道:「康熙甚至會召見那些地位低下的勞工和農夫,並以一種友善可親的態度同他們交談,這使他深得人心。」也許是因為經常外出巡行,並能親臨下層,康熙學會了識別18個省中的13個省的方言。[第54頁]
他傷感地寫道:「我已准備將這份詔書作為我一生的總結」,「我深恐黎民百姓並不知道我內心潛藏的痛苦」。55年的統治耗盡了這位皇帝的精力:「雖然我已步入老年,但仍不能精心地休息一會兒,因此我認為整個國家只不過是一隻棄履,所有的財富都只不過是泥沙而已,如果我死了,沒有發生動亂和災難,那麼我也就瞑目了。」 五年之後,康熙不幸染病逝去! [第55頁]
史學家柏楊的評價
玄燁大帝,這個中國歷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年輕氣壯,有劉邦豁達大度的胸襟和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智慧
小說家高陽的評價
高陽先生在其《清朝的皇帝》中談到康熙時,有很高的評價,謂其「與唐太宗均是第一流的君主」,其個人修養和道德言行也是無可挑剔。論述缺點時,謂其晚年因傳位而至吏治漸壞。
傳教士評價
歷史上這位君主,要想成為一切人的品德上的楷范,還有待於更好地信仰基督教,別無他法,可惜,他有耽溺享樂的傾向。——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韃靼旅行記》
具備天下所有人的優點,在全世界的君主中,康熙帝應列為第一等的英主。——白晉(JoachimBouvet)《康熙皇帝》[3]
日本人評價
日本人對康熙帝極為尊重和推崇,翻譯了《聖諭》,並且稱呼康熙帝為「上國聖人」。
錢宗范評價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嗜書好學的帝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宮,談《周易》,看《尚書》,讀《左傳》,誦《詩經》,賦詩著文,習以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釋卷。
聖人群體像中的康熙
錢宗范在《康熙》中說:「他一生勤奮好學,博覽群書。自然科學方面的數學、天文、歷法、物理、地理、農學、醫學、工程技術;人文方面的經、史、子、集;藝術方面的聲律、書法、詩畫。他幾乎都有所研究。他寫出了八九十篇關於自然科學方面的論著,他親自審定了多種歷史方面的書籍,他還精通多種民族語言。」 ,康熙的漢文水平很高,中國歷史知識豐富。「城高千仞衛山川,虎踞龍盤王氣全。車馬往來雲霧里,民生休憩在當前。」他的這首《登高詩》被譽為帝王詩。康熙六巡江南題詞很多,如為濟南趵突泉題「激湍」、「源清流潔」,為珍珠泉題「清漪」、「潤物」,為鎮江金山龍禪寺題「江天一覽」,為濟南省城書院題「學宗洙泗」,為錢塘江龍王廟題「恬波利濟」,為陸秀夫祠堂題「忠節不磨」,為米芾海獄庵題「寶晉遺蹤」。題詞充分表明康熙高深的漢文水平和豐富的中國歷史知識,題詞的書法也很好。康熙善學。宣城梅觳成、泰州陳厚耀入值南書房,康熙教過他們算學。
6. 清朝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知識點
政治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成熟和頂峰(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都察院)
經濟上: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海禁和閉關鎖國;手工業、商業、農業的發展成就;重農抑商;康熙晚期為防止民變,推行禁礦政策等。
思想文化:批判儒學的新思潮、西學東漸、文字獄;京劇的起源發展等。
清朝是中國古代社會的末世王朝,其政權是以滿洲貴族為主體的滿漢官僚聯合執政,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一個很高的程度。清朝政治制度仍是以皇權為核心,其制度既有中原傳統王朝的共性,又有滿洲民族特色,使其統治得以維系267年。
(6)清朝歷史小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清朝的歷史發展: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明朝滅亡,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的傳統社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在清初的「康乾盛世」里,人口增殖,土地增墾,物產盈豐,邊境無事,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相對繁榮穩定,綜合國力遠勝於漢唐。
多民族國家得到統一鞏固,清朝統治者統一蒙古諸部,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並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文化專制 、閉關鎖國等因素逐步落後於西方。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實現五族共和,清朝從此結束。
7. 清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也是少數民族中第二個大一統政權,可謂是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清朝離今天的我們最近,隨著近年來的清宮劇泛濫,清朝也被大眾所熟悉了解著。那麼今天宋安之來給大家說說有關清朝的那些有趣冷歷史,相信百分之九十五的朋友都不知道,讓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這個距離我們最近的朝代。
一、清朝對於「八」這個數字的執著。
清朝的鐵帽子王有十二個,其中開國鐵帽子王是八個。 其實最早的八大開國鐵帽子王應該有英親王阿濟格一份,但多爾袞死後,阿濟格妄圖接替攝政王位置,繼續欺壓順治帝,失敗以後被削爵幽禁賜死,所以這個世襲罔替自然沒他的份了。
英親王一脈失去世襲罔替的資格以後,因為自清太祖努爾哈赤以來,八固山、八和碩貝勒、八家八分等舊號,已定為傳說。所以功績聲望遠在諸王之下的清太宗皇太極之子承澤親王,在康熙年間改為庄親王世襲罔替。
加上因為功績太大的多爾袞,所以遲早會被復爵的睿親王一脈,是為八個鐵帽子王。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定清朝開國八大鐵帽子王,庄親王一脈入選,是為八大鐵帽子王,符合了清朝對於「八」這個數字的執著要求。
清朝就有不少旗人也加入了白蓮教各支派領導的抗清活動。如乾隆年間在河南以及關外錦州、承德、牛庄等地,就有旗人參加混元教、紅陽教、如意會等教會。嘉慶八年(1813年),林清發動的天理教起義,一度攻進紫禁城,其中就有旗人陳寒等數十人沖進東華門,直接與護衛短兵相接。
八、清朝皇帝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皇帝。自清太宗皇太極收復蒙古以後,清朝皇帝還身兼蒙古大汗一職,像有名的康熙帝就被蒙古人稱之為阿木古朗汗。
九、乾隆帝是一個蓋章狂魔,一生喜愛收藏名貴書畫,更喜歡在上面瘋狂蓋章。甚至有時候在上面蓋的章和寫的字,都比書畫上面的字還要多,更是占據了書畫的一大半。
8. 清朝歷史
那些不是百姓,是八旗女子。
清朝從順治時就規定,凡滿族八旗人家年滿十三歲至十六歲的女子,必須參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選秀女,選中者,留在宮里隨侍皇帝成為妃嬪,或被賜給皇室子孫做福晉未經參加選秀女者,不得嫁人。閱選時,按八旗的順序,一般七八個人站成一排,由皇帝、皇太後們挑選。被挑選女子的名字,每排寫一張單子,留宮中存檔,這種名單,在檔案中稱為「秀女排單」。
選秀女的目的,除了充實皇帝的後宮,就是為皇室子孫拴婚,或為親王、郡王和他們的兒子指婚,重要性自不待言。秀女們要走進紫禁城高高的宮牆,也就不那麼簡單了,必須經過一道道的考察。
首先,要嚴格審查旗屬與年齡,不在旗的想參加選秀,勢比登天;在旗的想逃避選秀,也是自討苦吃。順治朝規定:凡滿、蒙、漢軍八旗官員、另戶軍士、閑散壯丁家中年滿十四歲至十六歲的女子,都必須參加三年一度的備選秀女,十七歲以上的女子不再參加。乾隆五年(1740)進一步規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規定的年限之內因種種原因沒有參加閱選,下屆仍要參加閱選。沒有經過閱選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了二十多歲也不準私自聘嫁,如有違例,她所在旗的最高行政長官——該旗都統要進行查參,予以懲治。然而,就在這一規定發布的第二年,閩浙總督德沛上了一道奏摺,請求乾隆皇帝允許他年過十七歲的兒子恆志與兩廣總督馬爾泰的女兒完婚,但是,馬爾泰的這位千金還沒有參加過選秀女。此事令乾隆皇帝大為惱火,命令德沛立即趕赴京師,當面訓飭,同時強調:「我朝定例,八旗秀女,必俟選看後方准聘嫁。凡在旗人,理宜敬謹遵行。近見尚有未經選看之秀女聘定許字者,大臣等有奏事之責者,雖系蒙朕恩俞允,究與體制未協。選看八旗秀女,原為王、阿哥等擇取福晉;若在未經挑選之前即行結親許字,非為廢弛舊制,並恐無奏事責任之人,或不敢陳奏之人,伊等已行許字之女,朕因不知,另指他人,亦大有關系;且八旗秀女,於十三四歲即行選看,並無耽擱之虞。」這里,乾隆皇帝振振有詞地說了三條理由:第一,每三年一次的選秀女是為諸王和眾皇子挑選妻室,並非是為了給自己充實後宮;第二,一旦因選秀拆散了他人的姻緣,也是因為沒有遵守「我朝定製」,違法在先,並非皇家的責任;第三,即使為了選秀等上三年兩載,應選秀女也不過十六七歲,不會耽誤她的終身。最後,乾隆皇帝命令「戶部通行傳諭八旗,所有未經選看之秀女,斷不可私先結親,務須遵例於選看後再行結親聘嫁。」乾隆二十年(1755),再次補充規定:應閱視的秀女,在未受閱選之前私自與宗室王公結親者,其母家照隱瞞秀女例議處。至於參選秀女的年齡,根據清宮檔案,到清末光緒年間,最小的是十一歲,大的可達二十歲。
每到准備挑選秀女的時候,先由戶部奏報皇帝,奉旨允准後,立即行文八旗都統衙門,由八旗的各級基層長官逐層將適齡女子花名冊呈報上來,到八旗都統衙門匯總,最後由戶部上報皇帝,皇帝決定選閱日期。因為有病、殘疾、相貌醜陋而確實不能入選者,也必須經過逐層具保,申明理由,由都統咨行戶部,戶部奏明皇帝,獲得允准後才能免去應選的義務,聽其自行婚嫁。
各旗選送的秀女,要用騾車提前送到京城。由於眾多秀女的家庭背景不一,官宦人家尚有車輛,而兵丁之家只能雇車乘坐。因此,乾隆時規定:「引看女子,無論大小官員、兵丁女子,每人賞銀一兩,以為雇車之需。……此項銀兩,……著動用戶部庫銀。」秀女們抵達京城後,在入宮應選的前一天,坐在騾車上,由本旗的參領、領催等安排次序,稱為「排車」,根據滿、蒙、漢排列先後的次序。最前面是宮中後妃的親戚,其次是以前被選中留了牌子、這次復選的女子,最後是本次新選送的秀女,分別依年齡為序排列,魚貫銜尾而行,車樹雙燈,上有「某旗某佐領某某人之女」的標識。日落時分發車,入夜時進入地安門,到神武門外等待宮門開啟後下車,在宮中太監的引導下,按順序進入順貞門。秀女們乘坐的騾車則從神武門夾道東行而南,出東華門,由崇文門大街北行,經北街市,然後再經地安門來到神武門外,這時,已是第二天中午了。初選完畢的秀女們在神武門外依次登上她們來時所乘坐的騾車,各歸其家。這種井然有序的排車法,是嘉慶年間的一位名叫丹巴多爾濟的額駙發明的。
當應選的秀女們在神武門外走下騾車後,先由戶部司官維持秩序,再由太監引入宮中。御花園、體元殿、靜怡軒等處,都曾是閱選秀女的場所。一般每天只閱看兩個旗,根據各旗參選秀女人數的多少進行搭配。通常是五六人一排,供皇帝或太後選閱,但有時也有三四人一排,甚至一人一排的。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這叫做留牌子;沒有選中的,就撂牌子。然後,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復選,復選而未留者,也稱為撂牌子。經復選再度被選中的秀女,還有兩種命運:一是賜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一是留於皇宮之中,隨侍皇帝左右,成為後妃的候選人。如果成為後妃的候選人,手續會更為復雜,初次「引閱」之後,屢屢「復看」,有「記名」的,這是被選中留牌子的;有「上記名」的,這是皇帝親自選中留牌子的。最後,還要經過「留宮住宿」進行考察,在留宮住宿的秀女中選定數人,其餘的都撂牌子。
當「秀女」二字映入人們眼簾時,人們的直覺是秀女應有沉魚落雁之貌,然而,靚麗的容貌是否是當選秀女的主要標准呢?這里有一張清末應選秀女的照片,似乎很難將這些面孔與任何一個表述美貌的詞彙聯系起來,非但如此,少女們愛美的天性也成了非分之想。清朝明確規定,八旗秀女閱看時,必須著旗裝,嚴禁時裝。而且,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好色」也是極不名譽的,「美女禍國」從來都是帝王和他們的大臣們翻雲覆雨的護身符,因而這一標准總在若即若離、諱莫如深的撲朔迷離中。乾隆四十三年(1778),一位縣學生員攔下御駕,懇請乾隆皇帝就削減皇後烏拉那拉氏喪儀之事下罪己詔,致使龍顏大怒,但仍未忘記陳述那拉氏冊後 「並非以色選愛升」,後來失寵,亦是「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愛弛」,總之絕不肯承認自己好色。清統治者公開的兩條標准,一是品德,一是門第。清代冊封皇後、妃、嬪的冊文中常常見到的是寬仁、孝慈、溫恭、淑慎,「誕育名門」、「祥鍾華閥」等等。其中,門第又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光緒皇帝的皇後隆裕的相貌奇醜,但她是慈禧皇太後的侄女,因此,她成了皇後。被光緒皇帝視為紅顏知己的珍妃入選時,她的父親是侍郎長敘,祖父是曾任總督的裕泰,伯父是廣州將軍長善,長善又是大學士桂良的女婿,是恭親王奕欣的連襟,因此他他拉姐妹雙雙入選為珍、瑾二嬪。
9. 清朝歷史知識
題一.仔細觀察上表.表中共列(11)位皇後,分侍清代(4)位皇帝.請分別列一列清帝
各有的皇後數字.
問題二.仔細觀察上表.清代以(博爾濟吉特氏).(鈕祜祿氏).(佟佳氏)姓氏所出皇
後最多.結合你的歷史知識談一談,緣何清初多以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女為後.
答:這是跟當時的政治需要有關系的。清太祖努爾哈赤在世時的主要功績是統一
了滿洲,到了太宗時,前期的主要任務是對抗蒙古的林丹汗,後期是聯合蒙古各
部對抗明朝。總而言之一句話,蒙古就是重點!所以在這個時期里,皇太極接二
連三的從蒙古迎娶後妃。最先投靠後金的科爾沁部就成了後妃的主要來源地。而
察哈爾林丹汗滅亡後,為了顯示對東蒙古的統治,皇太極又收繼了幾位林丹汗的
後妃。就這樣,當時的大清朝後宮就完全成了蒙古女人的天下。
順治時,滿清政府剛剛入主中原,南明朝廷依舊操縱著半壁江山,這個時候,繼
續團結蒙古,增強實力,穩固後方是統治者必須面對的關鍵。於是,孝庄太後便
做主接二連三為順治皇帝迎娶蒙古皇後。不過這些孟古皇後中既無得寵者,又無
生育子嗣的,加上滿清江山日漸穩固,蒙古對於皇室也不再如從前重要。就這樣
,蒙古後妃就逐漸退出了後宮的舞台。
問題三.自查資料後回答,清代八旗以(鑲黃旗)旗最尊.根據為何?
答:滿洲八旗從最初建制到逐漸完善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直到崇德原年,蒙
古八旗最後一次進行整體的大調整,也就是舊上三旗初成之時。這時的八旗次序
調整結果,是鑲黃旗取代正黃旗成為八旗之首,而以皇太極為中心的皇室本支也
都由正黃旗改編入了鑲黃旗第一參領第一佐領。
問題四.仔細觀察上表諸皇後謚號,找出謚號的相同點.
答:天吶,這還是歷史問題嗎?難道是機智問答?皇後的謚號跟皇帝的謚號一樣
,都有些規律可循。首先,都是以孝字開頭,而皇帝的最後幾個字是X天X運,皇
後則是X天X聖,另外,皇後謚號的最後一個字都是跟自己的丈夫謚號的最後一個
字相同。
問題五.清代皇後謚號最短者為(孝獻)皇後,最長者為(孝欽)皇後.根據你的了解說
說其中緣由!
答:首先要說的是,正常情況下,清朝皇後的謚號字數是有規定的,除了最後一
個字是丈夫的謚號外,都一律是16個字。當然,也有不符合規定的不正常情況。
我們一個一個說。
1、孝欽:慈禧這個女人很不簡單,她的個人事跡我想就不用我在介紹了吧。她的
謚號跟別人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她的謚號全部在自她的徽號。清朝,太皇太後、
皇太後在生前,皇帝為了表示孝順,於是就會給太後上一些徽號,比如孝庄的「
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後」。一般徽號長短是沒有
定製的,唯一的根據就是皇帝的孝心。但是,將徽號直接用於謚號的只有慈禧一
人。這或許是這個慈禧的名號台響亮地緣故吧。原本就16個字的徽號,前面加上
「孝欽」,後面加上「配天興聖」這兩個規定的要求。當然就比別人多得多了。
2、孝獻:董鄂氏能成為皇後完全是出於順治對她深厚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和特殊的遇根本就沒有得到其他人甚至是後人的認可。也正因為這樣,在順治死後,董
鄂氏並沒有得到皇後應有的附廟待遇,更沒能得到其他皇後那樣的丈夫的謚號,
她只能算是半個皇後而以。另外,謚號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經過後世
幾代帝王不斷的加謚形成的。董鄂氏這個皇後名分既然每當能得到後人的認可,
自然也就不會有皇帝給她累加謚號。
3、孝貞:老實說,慈禧太後雖然在慈安生前對她很是崇敬,可骨子裡卻極其憎恨這個地位高於她的正派皇後。甚至有傳言說慈安本身就是慈禧毒死的。所以你想,在慈安死後,獨掌大權得慈禧又怎麼會給她足數的謚號呢。
4、孝哲:這個兒媳婦是慈禧向來看不順眼的,百般刁難、侮辱打罵不算,同治死後甚至還想逼死她。可憐孝哲也是個聰明又剛烈的女子,她早就猜到自己即將面對的凄慘下場,所以乾脆自我了斷。可是,人死了也不能消除慈禧的恨意,於是,孝哲謚號的下場當然也會跟孝貞相同嘍。
5、孝定:我們前面說到過,謚號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大清朝在隆裕手中滅亡了,她死後哪裡還會有人有心思給她同前面盛事時的皇後相同的待遇呢。唉,既然生不逢時,那就將就著點吧。
天吶,總算是回答完了,好辛苦啊!lz你實在是該給我點犒勞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