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航天科技小知識手抄報
擴展閱讀
繼續教育聽課軟體叫什麼 2024-11-15 13:37:23
帶一定的歌詞有哪些 2024-11-15 13:05:42

航天科技小知識手抄報

發布時間: 2022-04-19 17:55:00

❶ 中國航天手抄報的資料!!!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東方紅》樂曲傳遍全世界,中國從此邁入了探索太空的時代。
1975年11月26日,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返回式衛星,衛星在軌運行3天後,按預定計劃順利回收,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利用返回式衛星遙感所獲得的遙感信息,在國土普查、資源勘測、地形繪制、災害預報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1984年4月8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標志中國航天已掌握了使用氫氧發動機以及在失重條件下兩次點火的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研製和發射同步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
1985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宣布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承擔國際搭載和衛星發射業務,從此中國航天步入國際市場。自1990年4月7日發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之後,至2000年,中國共將26顆外國衛星成功發射升空。
1988年9月7日,長征四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風雲一號是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極地軌道氣象衛星,在氣象觀測,海洋捕撈,農業估產,中長期天氣預報和氣象研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992年8月14日,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由美國休斯公司研製的澳大利亞「澳賽特BI」通信衛星。長二捆運載火箭在大推力發動機、大型衛星整流罩、火箭捆綁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中國航天已具備發射各種大載荷商用衛星的能力。
1997年5月12日,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中國大容量通信衛星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
1997年8月20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菲律賓馬部海通信衛星。長征三號乙採用大推力氫氧發動機,使其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噸,增強了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1999年10月14日,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由中國和巴西合作研製的資源一號衛星,其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它也開創發展了中國在航天高科技領域成功合作的典範。
1999年11月20日,新型長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神舟號試驗飛船,11月21日飛船順利回收,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實現歷史性的突破,是中國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後,於1月16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准確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3號試驗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後,於4月1日准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4號飛船。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國成功進行了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運行十四圈,歷時二十一小時二十三分,順利完成各項預定操作任務後,安全返回主著陸場。
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中國成功進行了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運行七十六圈,歷時四天十九小時三十三分,實現多人多天飛行並安全返回主著陸場。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探測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是中國自主研製、發射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
2008年4月25日23時35分,中國首顆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神舟7號發射,9月28日安全返回主著陸場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世界航天活動呈現蓬勃發展的新態勢。主要航天國家相繼制定或調整航天發展戰略、發展規劃和發展目標,航天事業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動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影響進一步增強。
中國航天事業始於1956年,迄今已整整走過五十年光輝歷程。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獨立自主地發展航天事業,在若乾重要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一貫主張外層空間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支持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各種活動,積極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不斷為人類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已確立了在本世紀前二十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戰略目標,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更高要求。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國家戰略目標,加強自主創新,努力推進航天事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自2000年中國政府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以來,中國航天事業又取得長足進展。為增進世人對過去五年及今後一段時期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了解,這里就有關情況作些介紹和說明。
一、發展宗旨與原則
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宗旨是:探索外層空間,擴展對地球和宇宙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層空間,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維護國家權益,增強綜合國力。
中國發展航天事業貫徹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即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原則是:
——堅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滿足國家需求,體現國家意志。中國將發展航天事業作為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項強國興邦的戰略舉措,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保持航天事業長期、穩定的發展。
——堅持獨立自主、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航天事業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創新中不斷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航天事業發展的戰略基點。根據國情和需求,有所為、有所不為,選擇有限目標,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
——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揮航天科技對國家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與支撐作用。加強戰略籌劃,統籌規劃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的發展。以航天科技進步為先導,帶動高技術和產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保護空間環境,合理開發和利用空間資源。
——堅持對外開放,積極開展空間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支持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各項活動,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發展的原則基礎上,加強與世界各國在空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二、過去五年的進展
2001年至2005年,中國航天事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取得一系列新成就。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研製和試驗基地,進一步完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航天科技基礎能力顯著提高;空間技術整體水平明顯提升,攻克一批重大關鍵技術,載人航天取得歷史性的突破,月球探測工程全面啟動;空間應用體系初步形成,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展,應用效益顯著提高;空間科學實驗與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空間技術
1.人造地球衛星。過去五年,自主研製並發射22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在已初步形成的四個衛星系列的基礎上,發展形成六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和「北斗」導航定位衛星系列。此外,海洋衛星系列即將形成,構建「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計劃正在加緊實施。一批新型高性能衛星有效載荷研製成功。各種應用衛星初步投入業務運行,其中「風雲一號」和「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已被世界氣象組織列入國際業務氣象衛星系列。地球靜止軌道大型衛星公用平台的各項關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大容量通信廣播衛星研製取得階段性成果。微小衛星研製及應用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❷ 中國航天手抄報資料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東方紅》樂曲傳遍全世界,中國從此邁入了探索太空的時代。
1975年11月26日,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返回式衛星,衛星在軌運行3天後,按預定計劃順利回收,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利用返回式衛星遙感所獲得的遙感信息,在國土普查、資源勘測、地形繪制、災害預報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1984年4月8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標志中國航天已掌握了使用氫氧發動機以及在失重條件下兩次點火的技術,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研製和發射同步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
1985年10月25日,中國政府宣布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承擔國際搭載和衛星發射業務,從此中國航天步入國際市場。自1990年4月7日發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之後,至2000年,中國共將26顆外國衛星成功發射升空。
1988年9月7日,長征四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風雲一號是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極地軌道氣象衛星,在氣象觀測,海洋捕撈,農業估產,中長期天氣預報和氣象研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992年8月14日,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由美國休斯公司研製的澳大利亞「澳賽特BI」通信衛星。長二捆運載火箭在大推力發動機、大型衛星整流罩、火箭捆綁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中國航天已具備發射各種大載荷商用衛星的能力。
1997年5月12日,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中國大容量通信衛星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
1997年8月20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菲律賓馬部海通信衛星。長征三號乙採用大推力氫氧發動機,使其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噸,增強了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1999年10月14日,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由中國和巴西合作研製的資源一號衛星,其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它也開創發展了中國在航天高科技領域成功合作的典範。
1999年11月20日,新型長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神舟號試驗飛船,11月21日飛船順利回收,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實現歷史性的突破,是中國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2001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2號試驗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完成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任務後,於1月16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准確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3號試驗飛船,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後,於4月1日准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4號飛船。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國成功進行了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運行十四圈,歷時二十一小時二十三分,順利完成各項預定操作任務後,安全返回主著陸場。
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中國成功進行了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中國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太空運行七十六圈,歷時四天十九小時三十三分,實現多人多天飛行並安全返回主著陸場。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探測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是中國自主研製、發射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
2008年4月25日23時35分,中國首顆數據中繼衛星「天鏈一號01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神舟7號發射,9月28日安全返回主著陸場

❸ 科技手抄報內容大全

科技手抄報的重點是要突出科技小知識,能起到給大家普及小常識的目的。

範文:

人造地球衛星,簡稱「人造衛星」。用運載火箭發射到高空並使其沿著一定軌道環繞地球運行的宇宙飛行器,衛星的外貌千姿百態,有球形、多面形、園柱形、樓柱形,還有像啞鈴、皇冠、蝴蝶和大鵬等形狀的人造地球衛星用途廣、種類繁多;

因此,對完成通信、偵察、導航等任務來說,它具有其他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

❹ 中國航天事業的 手抄報

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中國航天事業是在基礎工業比較薄弱、科技水平相對落後和特殊的國情、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中國獨立自主地進行航天活動,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里,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和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中國在衛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溫燃料火箭技術、捆綁火箭技術以及靜止軌道衛星發射與測控等許多重要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遙感衛星研製及其應用、通信衛星研製及其應用、載人飛船試驗以及空間微重力實驗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二,空間技術 1. 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研製並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研製並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資源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 運載火箭。中國獨立自主地研製了12種不同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適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5100千克,基本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自1985年中國政府正式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以來,已將27顆外國製造的衛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了63次發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連續21次發射成功。 3. 航天器發射場。中國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航天器發射場,並圓滿完成了各種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和各類人造衛星、試驗飛船的發射任務。中國航天器發射場既可完成國內發射任務,又具有完成為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和開展其他國際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測控。中國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測控網,包括陸地測控站和海上測控船,圓滿完成了從近地軌道衛星到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從衛星到試驗飛船的航天測控任務。中國航天測控網已具備國際聯網共享測控資源的能力,測控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5. 載人航天。中國於1992年開始實施載人飛船航天工程,研製了載人飛船和高可靠運載火箭,開展了航天醫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的工程研究,選拔了預備航天員,研製了一批空間遙感和空間科學試驗裝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第一艘「神舟」號無人試驗飛船,標志著中國已突破了載人飛船的基本技術,在載人航天領域邁出了重要步伐。

❺ 航天技術手抄報該寫啥

寫一些關於我國航空航天技術的成就,比如中國研製成功了「海洋-1/2」號遙感衛星
與美國GPS相似的全球定位系統「北斗」

再寫一些航天技術的知識 一張手抄報差不多就滿了

北斗:http://ke..com/view/590829.htm
海洋二號衛星:http://ke..com/view/6330875.htm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O(∩_∩)O

❻ 航空航天知識(做手抄報)

「長征」3號甲運載火箭

「長征」3號甲是在「長征」3號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火箭全長52.52米,火箭直徑、整流罩均超過「長征」3號。「長征」3號甲同樣是三級液體助推火箭,一、二級為常規燃料,第三級為液氫液氧燃料。第三級把直徑由2.25米增大到了3米,並增加貯箱長度,推進劑由8.2噸增加到17.6噸。整個起飛重量240噸,起飛推力300噸,其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由原來的1.4噸提高到2�6噸。它是中國目前高軌道上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具有一箭多星和適應多種軌道衛星發射要求的能力。

1994年11月30日,「長征」3號甲火箭又把中國新一代通信衛星「東方紅」3號發射升空。「長征」3號甲不僅適用於各種大、小衛星發射的需要,而且其發展潛力很大。中國正在用它作芯級,並利用中國已經成熟的捆綁技術,發展「長征」3號乙、「長征」3號丙火箭,由此形成並利用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群體,其中「長征」3號丙火箭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可達到48噸。

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CZ-3A)是一枚大型三級液體運載火箭,繼承了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的成熟技術,採用了改進的液氫液氧第三級,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的運載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由於擁有更靈活先進的控制系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可以在星箭分離前對有效載荷進行大姿態調姿定向,並提供可調整的衛星起旋速率,因而具有很強的適應性。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為我國下一步研製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CZ-3B)及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CZ-3C)創造了條件,成為我國GTO運載火箭的基本型。

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有效載荷,同時兼顧低軌道(LEO)、太陽同步軌道(SSO)等其它軌道有效載荷的發射,也可進行一箭雙星或多星的發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的GTO運載能力為2.65噸,全箭起飛質241噸,全長52.5米,一、二子級直徑3.35米、三子級直徑3.0米,衛星整流罩最大直徑3.35米。它的一子級和二子級使用偏二甲肼(UDMH)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為推進劑,三子級則使用效能更高的液氫(LH2)和液氧(LOX)。

全箭由箭體結構、動力系統、控制系統、遙測系統、外測安全系統、滑行段推進劑管理與姿態控制系統、低溫推進劑利用系統、分離系統以及輔助系統等組成。

主要有六個系統:1.箭體結構,是火箭的主體。2.控制系統,是火箭的大腦。由計算機、平台、分離機構等組成,由設計師事先設計好發射程序。3.動力系統,由發動機、燃料箱等組成,是火箭的動力源。4.遙測系統,是將工作參數和監測數據由無線電傳回地面的系統。5.外側安全系統,是火箭出現故障,地面無法操縱火箭的時候,進行空中自毀的系統。6.低溫推進劑利用系統,是合理調控燃料混合比,有效利用燃料的系統。

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1994年2月8日首次試驗飛行,成功發射了兩顆實驗衛星。之後,連續五次成功地發射了五顆GTO通訊衛星。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的所有六次發射完全成功,發射成功率達到100%。

❼ 科技手抄報內容30字

一、航空航天手抄報資料:

太空,一個讓人無限遐想的地方,一個讓人似乎永遠猜不透的神秘地方,就埋在我的心底――那顆神奇的種子里,我有一種感覺,太空那個地方對我來說好親切!我似乎感覺到了太空那種令人嚮往的氣息,多麼美好!多麼自在!無限的宇宙。

二、人類科技手抄報資料: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迅猛,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明顯,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新的形勢必然會呼喚新的思路與對策,必然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導素質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作為教育者應時時關註:社會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的學生究竟能依靠什麼素質應對未來?為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教師應以素質教育為己任,努力培養兼有各種技能的綜合型人才。

三、科技手抄報資料:

科學帶給我無限的快樂,我愛探索,我也愛發現。我更愛科學。生活中的種種事情都是有科學依據的,現代的科學技術飛速地發展,給人的生活帶來了不少的樂趣,帶來了不少的便捷,更給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好處。作為現代的中小學生,我們更該走近科學,去探索新知。

科學地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們要認真學習科學愛科學讓科學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❽ 六年級航天手抄報圖片精選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目光也越發長遠,從地球逐漸投向了宇宙。群星璀璨的宇宙空間有無數未知的秘密,它充滿著危險,也充滿著誘惑。比如說美國宇航員加加林,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前往太空的人,卻在空中遭遇爆炸壯烈犧牲;一個國家在飛船中只為節約空間取消了逃命用的彈射座椅,致使爆炸中原本可以逃脫的人只能無奈等死……這些航空途中的意外不勝枚舉,各國政府還是樂此不疲,這是人類的探索精神啊!

中國古代的唐朝繁榮昌盛,名揚海外,是因為君主的治理;被侵略者摧殘得體無完膚的中國,在短短數十年間一躍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之一,是靠科技;而在未來,我們要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航空事業將是重要的准則!在我的記憶里,祖國的航空事業進步很快:1960年,中國人自行設計製造的液體燃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1970年「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將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預定軌道;1975年,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2011年九月,「天宮一號」的發射仍是記憶猶新。但最激動人心的,莫過於載人火箭了!楊利偉、聶海勝、費俊龍,這些名字是那麼耳熟能詳,他們是我們中國人的自豪啊!

我也想當一名宇航員,可是宇航員豈是那麼容易當的?人在太空里,長期處於失重狀態,並且要穿著十分厚重的太空服。在太空中吃飯也是一件麻煩事,到嘴的東西不翼而飛了。那就更不用說洗澡、睡覺了。如果普通人去太空,肯定被搞得暈頭轉向,還怎麼談得上出太空艙呢?不過去太空的困難重重更加堅定了我要當宇航員的信念。我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登上太空會越來越容易,說不定,到了2022年人類將在各個星球上安家立業呢!

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爭取投身到航天事業當中,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做一份貢獻,說不定的有一天你將看到我坐著自己研製出來的航天飛船在各個星球間穿梭,那時你千萬不要驚訝哦!

❾ 形容班裡的航天科技手抄報

五二班同學製作的航天科技手抄報內容詳實,知識覆蓋廣,版面安排合理,圖文並茂。

❿ 航天夢的手抄報內容

我的航天夢的手抄報

中國夢我的夢,我小時候的願望就是想做一名航天員,小時候楊利偉叔叔登上月球的消息震驚全國,那時候的我就已經將他奉為我的偶像,長大後,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越來越多的人成功登陸了月球,我對航天員這一職業充滿著敬畏和嚮往,我想要的成為一名航天員,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的手抄報吧:

航天夢是全體中華的夢想,也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神十的成功無疑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大壯舉,是中華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體現。你在傾聽我在傾聽一個聲音在歷史穿行你在追尋我在追尋一個夙願讓民族振奮這就是你的夢這就是我的夢這就是我們的中國夢中國夢啊文明夢中國夢啊和諧夢中國夢啊文明夢中國夢啊和諧夢沿著夢的方向觸摸幸福我們走向新的征程你在傾聽我在傾聽一個聲音在歷史穿行你在追尋我在追尋一個夙願讓民族振奮這就是你的夢這就是我的夢這就是我們的中國夢。

中國夢,我的夢,作為國家的一名少先隊員,我對國家的充滿著孺慕之情,我愛這個國家,老師讓我們坐一期愛國手抄報,我想到了坐一期中國夢我的航天夢的手抄報,花邊用了很多漂亮的花朵點綴,也畫了一個太空梭,還有我一身航天服的帥氣模樣,我一定能成為班級里的手抄報中最好的一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