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口琴養護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哈特千美是哪個動漫 2024-11-17 16:47:58
今天兒童節英語怎麼說 2024-11-17 16:31:47

口琴養護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12-22 08:51:52

① 口琴最基本的入門知識

下面我為大家分享口琴最基本的入門知識,希望對初學者有所幫助,好了,讓我們一起帶上自己的口琴開始吧。

第一步 學識譜

從這里開始。簡單,只要愛好上手很快,現將我自學識譜的體會告訴你,供參考。

先學簡譜後學五線譜。簡譜比較普遍,五線較為專業。但學會了簡譜再學五線譜較為容易,這時您就會發現五線譜只是表現形式不同,它為了快速記錄或創作方便手寫,而且音域或音律一目瞭然。

學習簡譜,談談自己的體會:其實也很簡單,主要是音符發音要唱准,其他節奏都會迎忍而解。

1、隨便買一本大眾化的歌曲書,找到自己唱的比較准確的一首歌,剛開始找一首簡單的歌曲先唱一遍,之後按照歌詞上方對應的簡譜練習唱譜。1刀、2來(ruai)、3米、4發、5掃、6拉、7西。在唱譜的的時候掌握每個音符的發音,反復練習。

2、練習到不用看譜就能將一首歌曲完整的唱下去。此時,閉上雙眼、集中精力,默默在心底唱譜,仔細體會不同音符的聲調高低,辨別不同音符的發音特點。目的就是准確掌握每個音符的標准發音。

3、練習多首歌曲,掌握不同音符搭配時的發音特點,舉一反三的練習,目的還是熟練掌握各種情況下音符的標准發音。

4、感覺融匯貫通後,選一首二分之一的較為簡單的不會唱的新歌,進行試練,一小節一小節的啃下去,直至完整的唱出來,再找到這首歌的原唱聽一聽,糾正唱錯的音符,直至正確無誤。此時最為關鍵,許多人就在此環節失敗,咬牙堅持一兩天,渡過難關,就基本完成了識譜。

5、達到上述基礎後,再逐步增加難度系數,反復練習,半個月基本學會識譜。

6、音樂可以使人靈秀,整個過程使人有開竅、陶醉、醒悟的良好感覺,而且聽力增強、精力集中、有益身心健康。

第二步 學口琴

一、基本要領

1、吹口琴時忌:搖頭晃腦、猛吸猛吹、肌肉綳緊、卧拘含胸、琴面干澀。

2、要做到:手動頭不動,即:雙手左右推拉。絕不能左右搖頭,否則暈頭轉向,惡心嘔吐;

3、要根據樂曲情感輕松吹吸,猛吹猛吸會導致腮幫困累,有時還會產生面部肌肉輕微痙攣特別難受,氣喘吁吁,有時還會出現上氣不接下氣,頭昏眼花;

4、要打開胸腔肺活量增大,氣流暢通,否則會憋得面紅耳赤;

5、再就是注意琴面濕潤滑動流暢,但不宜口水過多,過多會流入音孔影響發音或發音失真。

二、、演奏須知:

1、口琴是風琴一類樂器,聲音比較輕脆,容易打動人的心玄。

2、比較適合於演奏節奏感強烈的進行曲;

3、也可以模仿琴類樂器,通過純正的單音演奏一些深情、婉轉、悠揚的抒情曲。

三、演奏技法一:

1、若想吹出標準的單音,如按口琴說明書上說的o型技法也可以,但比較累,那麼就必須使用舌頭添堵多餘的音孔,只留一個單純的單音孔,就能准確表達一個音符;

2、必須學會偷氣,因為口琴的音符是通過吹吸完成,吹得音符有1、3、5,吸的音符有2、4、6、7,吸多吹少,其設計目的就是怕氣量不足,盡量多吸,但在實際演奏中會出現連續吸音或連續吹音,就接不上茬,偷氣技法就是彌補氣量不足或氣量過足,偷氣必須在瞬間完成吸或吹,偷氣要提前卡好時間,該偷時突然張大嘴唇,但要有口依然含著口琴的假象,一般不到一秒,否則音樂的旋律不等人,就會中斷演奏;

3、舌頭點拍,一般將舌頭壓住左邊的低音區,留出要演奏的單音孔進行演奏,舌頭點拍有同步、後步;

同步:演奏節奏鮮明、動感強勁的進行曲或迪士高狂舞曲;

後步:適合演奏較為浪漫、節奏稍緩的抒情曲、圓舞曲、輕音樂;

4、吹吸彈性練習,要做到吹吸之間快速轉換,肺部擴張收縮同樣要協同嘴唇周圍肌肉完成此技法,因為在演奏四分之一音符時,在一拍中完成吹吸吹吸、吸吹吸吹、吹吹吸吸、吸吸吹吹的頻率太多,如果不熟練掌握此技法,許多歌曲將無法演奏。

四、伴奏技法二:

1、雙手執琴,左低右高,即左邊為低音區,右邊為高音區;具體有低音伴奏、高音伴奏、合玄伴奏、顫音伴奏、重音伴奏、舌點打拍等。

2、低音伴奏,就是將舌頭壓堵在低音區的左邊;

3、高音伴奏,就是將舌頭壓堵在高音區的右邊;

4、合玄伴奏,就是以主旋律為主輕起舌尖讓其他音符發出較弱的低於主音符的混合聲音,可以達到共鳴,烘托演奏效果;

5、重音伴奏,將舌壓在中央位置,兩口角留出兩個音孔,左角音孔是低音6,右角音孔是中音6,高低音同時發出,即:重音,演奏時口必須張大才能橫跨高低兩音;

6、舌點打拍,即:根據樂曲特點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分別有不同的打拍節奏,另外依據樂曲感情特色同時交叉應用幾種技法,使演奏效果更加完美。

② 口琴的知識

口琴
小型吹奏樂器
口琴,(英文Harmonica),用嘴吹或吸氣,使金屬簧片振動發聲的多簧片樂器;在樂器分類上屬於自由簧的吹奏樂器。由於發聲源是長度介於1.5~3.5cm的簧片而非空氣柱(如長笛),主要分為獨奏口琴和合奏口琴,各自又有不同種類。其音域依種類、調性不同而略有差異。作為旋律性樂器,口琴可以吹奏至少兩種和弦,高水平的樂手可以在口琴在遵循口琴結構的前提下同時吹出兩個相對獨立的聲部。
中文名
口琴
外文名
Harmonica
歷史
口琴的由來有一段饒有興味的逸聞。1821年的一天,德國有個名叫布希曼的音樂家,在托斯恩小城散步,偶然發現一個農家女孩坐在門口玩耍,一雙胖乎乎的小手拿著一把貼著一張硬紙的木梳放在嘴邊吹著。布希曼心裡一亮,回去後,既根據中國古代笙和羅馬笛的發音、吹湊原理,用象牙雕刻成「葯丸筒」似的口琴,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口琴。1857年,布希曼和托斯恩創立專制口琴的公司,製造出第一批口琴,並很快銷售到歐美各地。到了1885年經過不斷的改進,口琴才具備了現代的特點。口琴追溯其根源其實是調律用的工具。自由簧氣鳴樂器。為小型的吹奏樂器。琴身呈長方形,其大小、長短各不相同,形制甚多。常見的為十孔口琴。此外還有半音階口琴、復音口琴、貝斯口琴、和弦口琴等。 口琴源於中國,早期稱為笙,由竹片發聲的樂器,當時風靡亞洲;十八世紀後期,笙傳入歐洲,流行於整個音樂界,並形成了當代口琴的構架。
比起其他正統樂器而言,口琴的沿革其實相當的短淺,而且世界各地的版本不

一,這也是個人為何在此僅能淺論而難能深究的主要原因。在參考過許多版本後,有些記載看法倒是放諸四海皆一致:「笙」為我國古樂器八音之一,是一種具有自由律動的簧樂器,也為最早的一種具有和聲的樂器,所以它被認為是近代口琴的先驅。笙在十八世紀時,流傳到歐洲,經過一段不算短的時期漸漸地人們從它的結構而研究發明了口琴,簧風琴(Reed Organ)和薩克斯風 (Saxophone),因而笙也被公認是它們的鼻祖。
口琴源於中國,大約數千年前,被稱為笙「Sheng」。這種由竹簧片發聲的樂器很快風靡亞洲,在傳統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18世紀後期,Sheng傳入歐洲,很快在音樂界流行開來。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有了笙的雛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記載。「和」即是後世小笙的前身。《爾雅·釋樂》記載:「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19世紀,歐洲樂匠們開始嘗試用金屬簧片來代替Sheng中的木質簧片。大約在1820年,一名叫Christian Friedrich Buschmann的年輕樂匠打造出了第一支採用金屬簧片的口琴(當時稱為Aura)。這種Aura以它獨特的魅力而受到音樂家們的廣泛好評;但當時的Aura卻只有吹音,而沒有吸音。
大約在1825年,歐洲人Richter發明了一種樂器,成為了現代口琴的雛形。該樂器擁有10個吹孔和兩張簧板,每張簧板上由10片簧片。這樣,在每個吹孔上通過吹氣和吸氣都可以發音,Richter所選擇的這些音符也就是現在全音階口琴(Diatonic Harmonica)的音階排列,有時也叫做標准Richter音階。
口琴的大量生產是在1829年的Vienna,很快在其他城市也出現了口琴製造廠。在德國小鎮Trossingen,鍾表匠Christian Messner和他的表兄Christian Weiss利用業余時間來製造口琴,但很快他們的口琴生意便紅火了起來。幾年後,當地另一位鍾表匠Matthias Hohner開始拜訪 Messner和Weiss,並學到了口琴的製作工藝,同時也開始了自己口琴生意。
顯然,Matthias Hohner並不是一名很棒的口琴手,但他卻是一位出色的商人。在市場是,Matthias擊敗許多競爭者,並且開始向美國出口口琴,很快美國便成了他最大的市場。1900年,Matthias將生意移交給了5個兒子管理。

喇叭口琴
在20世紀的前半葉,口琴的流行度繼續擴展延伸,與此同時口琴樂隊也發展迅速。Hohner發展了半音階口琴(Chromatic Harmonica),通過控制一個按鈕可以演奏出所有的音符。1930年,Larry Adler 成為最著名半音階口琴手,這項榮譽一直保持到2001他去世後。
在美國,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聞名於世。二十世紀30年代以及40年代前期的代表為John Lee "Sonny Boy" Williamson。二次世界大戰之後,Chicago成為藍調音樂的中心,這里聚集了許多傑出樂手,如Rice Miller (Sonny Boy Williamsom II)和Little Walter。許多人

③ 口琴基本知識

談到「口琴」,大家對他的感覺大都是像「玩具」,似乎還稱不上一件正統的樂器。為了提升口琴的地位,這兩百多年來不計其數的有心者前仆後繼,犧牲奉獻,不論是在硬體的開發、或是軟體的研究使得口琴漸漸得到認同與肯定,雖然離理想尚有一大段路要走,不過我們相當樂觀其成有鑒於現代人對於口琴,吹得人多、但了解的人少,所以特地出版一系列的樂譜教材,一方面是興趣,另一方面也希望為推廣口琴音樂略盡一份薄力。

比起其他正統樂器而言,口琴的沿革其實相當的短淺,而且世界各地的版本不一,這也是個人為何在此僅能淺論而難能深究的主要原因。在參考過許多版本後,有些記載看法倒是放諸四海皆一 致:「笙」為我國古樂器八音之一,是一種具有自由律動的簧樂器,也為最早的一種具有和聲的樂器,所以它被認為是近代口琴的先驅。笙在十八世紀時,流傳到歐洲,經過一段不算短的時期漸漸地人們從它的結構而研究發明了口琴,簧風琴(Reed Organ)和薩克斯風 (Saxophone),因而笙也 被公認是它們的鼻祖。

亞洲的口琴發展比歐美慢很多,大約在西元1898年傳入日本大阪,那時比較感興趣的是一種具有雙簧片的復音口琴(Tremolo Harmonica),經過約30年的流傳後,人們發現瑞希特爾音階排列的口琴無法完善演奏日本的民謠歌曲,遂開始改良成現在我們所吹的復音口琴音階(低音部有La及Fa), 改革的大功臣包括祖濱拾松翁、川口章吾先生等等。隨著音樂水平提高與要求越來越嚴謹,復音口琴再經過多位口琴大師的改良,研發出小調口琴,終於能夠完整演奏出日本地方民謠,佐藤秀廊與福島常雄兩位大師功不可沒。西元1924年到1933年間,再傳入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喜愛口琴的人們開始組織各種協會團體,匯聚眾人的力量,不斷地為口琴的流傳寫下不朽的一頁。

台灣的口琴發展,自西元1945年(民國34年)開始(也許更早,難以考究),在林志華、李春鄉、王慶勛、王慶基等多位口琴界前輩開疆闢土下,曾在民國70年左右創下百萬的學習人口,口琴成為們不可或缺的樂器;但隨著西樂東漸,生活水平提高,許多昂貴的樂器已不再難以接觸,加上派系紛擾不斷,口琴的學習風氣很快受到考驗,短短10年間,在民國80年曾一度跌到谷底,差點成為歷史的灰燼;危機便是轉機,幸賴一群有心之士為恢復口琴的推廣使命,以及打開一條生存之道開始大量引進國外的資訊,藉此刺激頹萎不振的局勢,並大膽的走向國際舞台,參與各項世界級的口琴比賽,在1993年更獲得首獎而歸(台北黃石口琴樂團是台灣四十年來第一個獲得世界口琴大賽冠軍的團體),文建會為此還特地頒獎表揚。自此後,通往羅馬大道已開,陸續有許多胸懷大志放眼天下的口琴有心之士,始實踐夢想與抱負邁步勇往直前。如今,口琴蓬勃發展的地步,個人實在難以估計,隨著音樂的多元化,更增添口琴燦爛的內在。不過,在三角型的發展常態下,最頂端的人物呼之欲出,可惜底部的基礎比起其他樂器的發展之道來看,仍嫌不穩,這也是為何現在口琴的出版品、師資仍然匱乏,很多樂譜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深度,卻未見更多出色的作品帶領著我們往頂端而去。

僅管這些問題仍然存在,還有許多不易解決、需要時間來努力的事情有待處理,但我們努力為台口琴界打造美好未來的心,卻從未有過鬆懈,因為我們曾經被口琴音樂所深深感動過,了解這項樂器將能夠深入民心,現在我們需要改變的就是讓「吹奏的人多、了解的人更多」的理想境地, 唯有如此,才能立三角型於不傾不倒的常態,口琴音樂普及化得以真正的落實。

-------------------
補充:一位西方口琴家眼中的【口琴歷史】
-------------------

口琴源於中國,大約數千年前,被成為笙「Sheng」。這種由竹簧片發聲的樂器很快風靡亞洲,在傳統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18世紀後期,Sheng傳入歐洲,很快在音樂界流行開來。

【譯者註: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有了笙的雛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記載。「和」即是後世小笙的前身。《爾雅·釋樂》記載:「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

19世紀,歐洲樂匠們開始嘗試用金屬簧片來代替Sheng中的木質簧片。大約在1820年,一名叫Christian Friedrich Buschmann的年輕樂匠打造出了第一支採用金屬簧片的口琴(當時稱為Aura)。這種Aura以它獨特的魅力而受到音樂家們的廣泛好評;但當時的Aura卻只有吹音,而沒有吸音。

大約在1825年,歐洲人Richter發明了一種樂器,成為了現代口琴的雛形。該樂器擁有10個吹孔和兩張簧板,每張簧板上由10片簧片。這樣,在每個吹孔上通過吹氣和吸氣都可以發音,Richter所選擇的這些音符也就是現在全音階口琴(Diatonic Harmonica)的音階排列,有時也叫做標准Richter音階。

口琴的大量生產是在1829年的Vienna,很快在其他城市也出現了口琴製造廠。在德國小鎮Trossingen,鍾表匠Christian Messner和他的表兄Christian Weiss利用業余時間來製造口琴,但很快他們的口琴生意便紅火了起來。幾年後,當地另一位鍾表匠Matthias Hohner開始拜訪 Messner和Weiss,並學到了口琴的製作工藝,同時也開始了自己口琴生意。

顯然,Matthias Hohner並不是一名很棒的口琴手,然後他卻是一位出色的商人。在市場是,Matthias擊敗許多競爭者,並且開始向美國出口口琴,很快美國便成了他最大的市場。1900年,Matthias將生意移交給了5個兒子管理。

在20世紀的前半葉,口琴的流行度繼續擴展延伸,與此同時口琴樂隊也發展迅速。Hohner發展了半音階口琴(Chromatic Harmonica),通過控制一個按鈕可以演奏出所有的音符。1930年,Larry Adler 成為最著名半音階口琴手,這項榮譽一直保持到2001他的去世。

在美國,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文明於世。二十世紀30年代以及40年代前期的代表為John Lee "Sonny Boy" Williamson。二次世界大戰之後,Chicago成為藍調音樂的中心,這里聚集了許多傑出樂手,如Rice Miller (Sonny Boy Williamsom II)和Little Walter。許多人一直認為Little Walter是最著名的藍調口琴樂手。Little Walter於1968去世。

在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極度流行的同時,也有許多人通過Bob Dylan的民俗音樂開始熟悉口琴。進年來,許多傑出口琴手象Kym Wilson和Jerry Portnoy繼續發展藍調口琴風格,而其他像Howard Levy和Brendan Power則形成了一種新型且富有激情的口琴演奏風格。

回顧口琴的漫長歷史,大部分傑出的口琴樂手都出自美國。然而目前網路為學習口琴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許在21世紀,口琴的誕生地中國,世界級的口琴樂手也會不斷涌現。

④ 關於口琴的知識!什麼方面都可以!

口琴的保養可分為三個大方向:
人的部份
吹口琴前不飲食
吹口琴前要漱口
琴的部份
吹口琴前要清潔
吹口琴時要拍口水
吹口琴後要保養
口琴收藏
放入口琴盒
通風的地方
乾燥的地方
◎人的部份
吹口琴前不飲食
吹口琴前要漱口
吹口琴前半個小時之內,最好不要飲食。有些人的口琴常常會有一兩的音吹奏不出來的現象,等我們輕輕拍打口琴,把口琴內的穢物拍出時不難發現,有魯肉飯或者是牛肉麵在裡面,也就是這些東西把口琴的簧片給卡住了。
另外,吹奏口琴前也不要喝飲料,在吹奏口琴的同時當然也不可以喝。這對於口琴的傷害不算是最直接的,不過當您吹奏完口琴把口琴放在桌上一陣子,您會發現,我們勤勞的螞蟻,會布滿您的口琴。畢竟,螞蟻也要混口飯吃。所以,吹奏口琴前不要飲食。另外如果您喝了飲料後吹奏口琴,又沒有好好的保養,在下一次吹奏口琴的時候,會覺得口琴甜甜的,蠻惡心的。
雖然口琴天堂也常常做不到,但是這樣的正確觀念,還是要倡導一下,因為我們不只要消極地吹口琴前不飲食,更要積極地清潔口腔,也就是吹奏口琴前要漱口。這一點有點難,不過,也有小訣竅,就是隨身能夠攜帶一小瓶的礦泉水,不僅可以漱口,口渴時還可以喝,這是口琴天堂的小經驗,提供各位參考。

◎琴的部份
吹奏口琴前要清潔
吹奏口琴時拍口水
吹奏口琴後要保養
吹口琴之前,如果可以先把口琴稍微清潔一下,對於人體的健康是一大幫助。不過如果每次吹奏完口琴後,都做好清潔的工作,吹奏口琴前的清潔就不是那麼的重要了,但是還是清潔一下比較好。希望大家在吹奏口琴之前,可以把口琴清潔做好。
吹奏口琴時,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因為口水太多,以致於口琴的發聲不正常,有拍音的現象,更嚴重的話,會有吹奏不出聲音的情形。如果這樣的話,可以輕拍口琴,把多餘的口水拍出。拍口琴的重點,是在手掌上鋪上一張衛生紙,,把口琴的琴格面向手掌輕拍。切記不可以把口琴拍在硬物上,這樣很容易導致口琴的簧片跑位,會有卡簧的現象。
吹完口琴後的清潔,這是口琴最重要的清潔時機,也許您十分鍾之後,就要吹奏這一把口琴,更有可能,您一星期之後,才有機會吹奏它。所以口琴吹完後的清潔算是,再重要不過了,清潔的步驟:
一、在手掌上鋪上一張衛生紙,把口琴的琴格面向手掌輕拍,把口水拍出。
二、在口琴蓋板的兩面,噴上口琴專用輕潔液。
三、用擦拭口琴專用的布,擦拭蓋板及蓋板與琴格連接處,直到沒有口水痕為止。

◎口琴收藏
口琴的收藏最重要的是環境,如果只是短期(一天、兩天)的話,其實收藏的地點,不算是非常地重要。若是要放個一、兩個星期,甚至更久,收藏的地點就無比的重要了。選擇長期收藏口琴的地點,不外乎:
1.乾燥的地方口琴是很怕潮濕的,潮濕的環境,易使口琴生銹,或者是滋生細菌。
2.通風的地方有些口琴的琴格部份是木頭制的,極易因為熱脹冷縮而變型,所以要放置於通風的場所。
3.放入口琴盒這樣才能防止灰塵落入,畢竟口琴是要放在口中吹奏的,有灰塵不太好吧!
沒有保養好,生銹的口

十孔/全音階口琴(10-Holes Harmonica/Diatonic Harmonica)
十孔口琴是這種口琴的通稱,又可稱民謠/藍調(Blues Harp),有時也稱做全音階口琴。這種口琴在歐美極為流行,當地有不少人認為它是口琴愛好者中最大的族群。十孔口琴體積很小,攜帶容易,其音色具有相當的模仿能力,優美中帶點憂郁,因此適合藍調(Blues)、搖滾(Rock)、鄉村(Country)、民謠(Folk)、爵士(Jazz)等風格,也是動畫、影視娛樂、流行曲配樂最常用的口琴。有些人可以一邊彈吉他,一邊吹奏十孔口琴,正是Band的首選!

以十孔口琴特有的音階排列來區分種類:
1.瑞希特爾系統(Richter System)
這是最標准音階排列的十孔口琴,估計全世界99%熱愛十孔口琴的人士都選用它。單音簧發聲,每個孔有兩個音,共有二十個音,約有三個八度。一般十孔口琴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低音部沒有F及A,高音部沒有B,這是為了和聲上的考量而刻意設計,吹奏者依然可以運用壓音(Bending)技術來吹奏欠缺的音階。關於這樣的音階排列其實要追溯到公元1825年一位波希米亞的樂器工匠(Richter),改良並創新出現了這種音階排列Richter System,吹氣時發出(C、E、G)一組音為C和 弦,而吸氣時發出(D、G、B)或(G、B、D、F)一組音為G7和 弦,對於演奏當時的民謠音樂非常適合,尤其富有藍調(Blues)色彩。
2.其它音階排列。
由於Richter System音階的排列低音部沒有F和A,對於演奏東方民謠或流行樂曲等等時常採用低音部F和A的旋律,會有頗大影響,就算如何苦練壓音技術,其所造出的音色也似乎不可能媲美不壓音時的純正音色。因此市面上有一些品牌型號加上低音部的F和A,但採用這種『著重旋律』的音節排列並不常見,所以進階使用者通常都會依照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自行改裝口琴。由於這些另類的音階排列的名稱太多,故不詳細列出。

多數十孔口琴以膠制口琴為主,也有木製琴格和鋁制琴格的十孔口琴,音色各自精彩。有些罕見的十孔口琴更是使用銀制蓋板的,甚至有人自行研製用高級木材來造整支十孔口琴。

購買十孔口琴要注意口琴的調性,有C、D、E、F、G、A、B這7個常用大調和C#/Db、D#/Eb、F#/Gb、G#/Ab、A#/Bb這5個補充調,套裝的十孔就是指這十二大調,還有H.G(比G調高八度)、L.F(比F調低八度)等特殊調性,另有自然小調及和聲小調各十二調性可另外向廠家訂購。建議初學者先選購一支品質良好、壓音清晰容易的C調十孔口琴作學習之用,之後再考慮補購其它調性的十孔口琴。特別提醒初學者,口琴的品質太差,會影響口琴的壓音效果,更有可能完全不能壓音,初學者就算苦練下去也只會浪費時間,所以最好選購有信心保證的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