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鍾表上有什麼數學知識
21、時針、分針和秒針;在鍾表的面上有3根指針,分別是時針、分針和秒針,其中時針走得最慢,秒針走得最快。
2、鍾面上有12個大格,每一個格代表一個數字,也就代表一個小時;每一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每個小格代表1分鍾,分針走一小格就是1分鍾,分針走1大格是5分鍾;秒針要圍繞鍾表走一圈,分針才會走1小格,秒針走1大格是5秒鍾,走1小格是1秒鍾。
3、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1圈,分針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時。時針走1圈,分針要走12圈。
『貳』 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有哪些例子
比如工藝上的燈泡規格形狀的幾何計算
足球彩票中的賠率盤口統計
家居中的燈光覆蓋面積要求計算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總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後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我曾看見過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教授問一群外國學生:「12點到1點之間,分針和時針會重合幾次?」那些學生都從手腕上拿下手錶,開始撥表針;而這位教授在給中國學生講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就會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評論說,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數學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搬到腦子中,不能靈活運用,很少想到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從這以後,我開始有意識的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一次,媽媽烙餅,鍋里能放兩張餅。我就想,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嗎?烙一張餅用兩分鍾,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鍾,鍋里最多同時放兩張餅,那麼烙三張餅最多用幾分鍾呢?我想了想,得出結論:要用3分鍾: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鍾後,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鍾,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後放第二張餅的反面,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3分鍾就全部搞定。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她說,實際上不會這么巧,總得有一些誤差,不過演算法是正確的。看來,我們必須學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數學就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有人說,現在書本上的知識都和實際聯系不大。這說明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正因為學了不能夠很好的理解、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對數學不重視。希望同學們到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現,其實數學很有用處。
『叄』 《認識鍾表》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認識鍾表》說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鍾表》說課稿1
一、整體說明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認識鍾表》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中的內容。本節課內容是學習「時間的計算」以及「24時計時法」等課程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學生能否牢固掌握本節課的內容非常關鍵。
(二)學生情況簡析
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學會了認讀整時和半時。同時在生活中,學生已積累了大量的生活體驗和實際的認知經驗。因此,我准備採用多媒體課件與組織學生小組合作的方式,利用多數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互教互助,讓每個學生都真正的「動」起來。
(三)說教法
本節課採用的教法有觀察發現法、討論法、實際操作法、合作學習法等。
(四)教學整體的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內容多而零亂,我准備採取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寓教於樂。一方面讓會認讀鍾表的學生保持極高的學習興致,能把自己的經驗具體地表達出來,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語言;另一方面也讓還不會看鍾面的學生能在愉快、和諧、自主的環境中主動接受知識。本節課的練習部分是本著「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應用於生活」這一原則而設計的。
二、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時」、「分」,初步體會「時」、「分」的實際意義,掌握1時=60分;認識用「×:××」表示的時刻,會讀寫鍾面上的時刻。
(二)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學習的精神。
(三)情感目標:教育學生珍惜時間,能合理地利用時間。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三、說教學重點及難點
(一)教學重點:能正確讀寫鍾面上所表示的時刻。
(二)教學難點:正確讀出鍾面上接近整點的時刻。
(三)難點的突破:針對「能正確讀出鍾面上接近整點的時刻」這一難點,我准備採用生動可愛的動畫形象來引發學生的興趣。置學生於積極的觀察、分析和小組辯論活動之中。這樣,不僅能激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還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
四、說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1、整時時刻的認讀
2、用看圖說話的方式,以引導學生說明「一位小學生的作息時間」來導入課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交流、辯識、探究新知
1、認識鍾面,了解有關鍾面的基礎知識。
首先,在教學中,我利用鍾面模型的課件以及學生手中的實物,讓學生仔細觀察,解決教師提出的幾個問題。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滿足學生的表現慾望。使得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逐步建立起「我能行」、「我真的很棒」的信念。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獨立觀察、思考、表達的能力。
其次,讓學生認識1分鍾,並通過「數一數自己的脈搏在一分鍾里能跳動多少次」活動來體驗一分鍾的長短、教育學生珍惜時間。
然後,交代1小時的概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得出時、分之間的進率關系(1時=60分)。從而為以後的時間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2、合作學習如何看鍾面
利用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演示在9:00時刻的基礎上表針走到9:05的過程,讓學生目睹「分針走過9時整後,又繼續走了5小格,這就是9時零5分。再依次出現6時10分、7時30分讓學生認讀。
在這部分內容中,「正確讀出鍾面上接近整點的時刻」是本課難點所在,針對這一難點,我利用兩個可愛的小動物爭論的場面,引導學生進入小組辯論活動。讓學生在觀察中比較、在交流中發現,在操作中提高,總結規律、突破難點。而且使學生警惕自己在以後的練習中「千萬別做那隻小笨豬!」
解決這一難點後,大量的認讀鞏固也至關重要。在這一環節,我利用多媒體課件中可以調動的鍾表及學生手中的實物,繼續採取學生互動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生生互考、互練,將以往的「學數學」轉變為「做數學」,讓全體學生都有交流的空間。達到能熟練認讀鍾表和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三)鞏固、應用知識。將數學還原回生活,使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升華。
整個練習部分以闖關形式出現,極具挑戰性的題目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第一關:「把顯示相同時間的電子鍾和鬧鍾用線連起來」的問題設計,意在鞏固剛剛學過的內容。
第二和第三關:「找出分針和時針」的問題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對新學的知識融會貫通。
第四關:「選擇合適的時間再用線連起來」的問題設計,為的是強化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教學效果預測:本節課內容雖然多而零亂,但並不難理解,只要學生認真觀察,思考;教師把握好講課的速度,學生應有一定的.能力扎實地掌握。同時,我們也不能期望以往不會認讀鍾表的學生僅僅在一節課中就把有關時間的知識全部熟練掌握。尤其是像認讀3時55分這樣的難點。而且,在學習了非整時時刻的認讀後,還有可能引起個別學生學習上的負遷移。可能會把整時的時刻讀成「×時60分」等等。這就有待於進一步學習、鞏固和提高。)
《認識鍾表》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第91頁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教學程序、教學思想五個方面做介紹:
一、教材分析
1、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認識鍾表"這一內容是學生在日常生活對鍾表多少有些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通過本節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初步認識鍾表面,會看鍾表面上的整時數,能判斷大約幾時。從小建立時間觀念,養成有規律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行為習慣,為以後繼續教學時、分、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2、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准和教材特點,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實際規律,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電腦顯示)
(1)初步認識鍾面,認識時針和分針;
(2)結合生活經驗,會看、會寫鍾表和電子表上整時的時刻;
(3)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4)通過撥表、觀察等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在這些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會認整時,發現整時時刻的規律。教學難點是:能判斷鍾表面上接近某個整點時刻大約是幾時。
4、教具、學具准備:
小學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再向抽象思維轉化,為豐富學生的感情認識,本節課我藉助以下教具學具輔助教學。
多媒體電腦課件、學具鍾、車票卡片。
二、教法學法選擇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認為教學方法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班級學生的差異等方面的情況來選擇,無論用什麼方法,其實質都必須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為前提,而且都必須同時啟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才能順利達到教學目標。為了體現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針對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試圖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探索。
1、讓學生在生活情境初步認識整時
"數學的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理念之一。新知從生活中自己導出,使學生初步感知"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使數學課堂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
2、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育不能限定人,只能引導人全面、自由、積極地生成。"一系列新知——認識鍾表面、認識時刻、判斷大約幾時等,都引導學生在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的探索過程中自主獲得。新課程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方式,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緒,激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與慾望,使學生總能處於一種新奇、興奮、快樂的活動氛圍中,親自實踐,大膽探索。
3、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完善自我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本節課幾次活動,均以小組集體參與為基礎,進而擴展到全班合作交流,學生可以自由嘗試,發表意見、參與討論,從而初步形成合作與競爭的意識和能力。
4、在故事情節滲透德育
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這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紀律。只有通過學生自己選擇,自己進行體驗,才能提高人格的道德的感情,在德行方面得到真正的提高。說教式的德育是兒童很不歡迎的,而在健康美好的生活中,兒童都得到了人際的、自我各個方面的長進。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寓德育於教學中的原因。學生在本節課設計的故事情節中,看到小華、小剛因為睡懶覺而誤了火車。從而明白遵守時間的重要性,激發了自己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程序設計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准點,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我安排了四個環節:活動導入、激發興趣——獨立觀察,認識鍾面——情境導入,認識時刻——練習游戲、鞏固知識。
(一)活動導入,激發興趣
通過動作、聲音、畫面揭示課題。
(1)全班起立,跟著音樂律動"鍾表舞"。
(2)(播放鍾面的"滴答"聲)
師:聽!這是誰的聲音?
師:看,老師今天還帶來了哪些客人?
(課件展示各種各樣的鍾表面)你們喜歡它們嗎?為什麼呀?
師小結:鍾表不僅外形漂亮,而且還能幫助我們掌握時間!鍾表在生活中作用可大了。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鍾表。
板書課題:認識鍾表
設計這一環節我主要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把動畫引入作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二)獨立觀察,認識鍾面
1、組織學生獨立觀察學具鍾,合作、交流、探討初步認識鍾面(課件出示鍾面)(1)引導學生獨立觀察:仔細看看鍾面上有些什麼?
(2)小組討論:把你看到的跟組內的小朋友說一說。
(3)指名匯報:誰願意把自己看到的跟大家說一說。
2、進一步認識鍾面
(1)學生跟電腦數12個數字。
(2)介紹時針和分針
①教師介紹。
②指名學生上台跟大家描述時針和分針
③同桌之間互相指一指,說一說。
"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文化,發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這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也是設計這一環節的指導思想,從回憶感知數學中的鍾表面,這個環節從直觀形象到抽象,幫助學生在厚實的感性經驗的支撐下深刻地建立起鍾面的直觀模型,切合兒童思維特點,又一次蘊含了"數學從生活中來"的大數學觀。
(三)情境導入,認識時刻
師:認識了鍾表這個朋友,就讓它帶著我們一起去看看"樂樂的一天吧!"看她是怎樣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的!
1、觀看"樂樂的一天"的錄像
2、初步認識時刻。
出示起床圖、上課圖、做操圖、吃飯圖。
設計這一步主要為了讓學生體驗到知識建構過程,體現"做"數學的探索式學習方式,我主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放手讓學生應用生活經驗初步認識鍾面。
3、撥時刻、找規律。
(1)學生教老師撥鍾
(2)請學生撥鍾展示。
師:(指名上台)你是怎樣撥的?帶著大家一起撥,好嗎?
(3)學生獨立撥鍾,邊撥邊說給同桌聽聽。
(4)你們撥這幾個時刻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相同的地方?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4、鞏固時刻的認識方法。
(出示看動畫片的畫面,睡覺圖,學生說時刻、並說說是怎樣認的。
5、教學寫法。
(1)學生觀察
師說:除了這樣的鍾,樂樂家裡還有一塊電子表,想看看嗎?(播放錄相)(出示課件)師說:電子表是怎樣表示7時的呢?
(2)教師示範寫法
(3)學生嘗試寫時刻,指名板書,集體反饋
數學不僅具有工具性價值,而且具有過程和價值,數學課程標准強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經歷"、"體驗"、"探索"、學到知識,形成技能,同時使各種能力得到發展。設計這一環節時我為了讓學生主動發現整時時刻的分針和時針的位置關系,我放棄了僅讓學生直接去觀察鍾面時針分針的位置關系,這種較為輕松的教法,而是讓學生在初步認識了整時時刻後,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通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活動(學生提出要求,教師在鍾面上撥出整時7),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活動。學生獨立動手撥以及說說撥撥等一系列積極的操作過程中,讓學生發現"整點時分針都指著12"的規律,然後在進一步觀察後輕松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四、練習游戲,鞏固知識
1、找朋友(練習十六第一題)
(課件出示4個鍾面和四個時刻)讓學生通過觀察找到了好朋友2、撥鍾面(1)出示1:00,11時,學生撥鍾。
(2)師說時刻,學生撥12時。
(3)撥一天最喜歡的時刻,給小夥伴認識。
3、游戲——開火車
(1)(課件展示火車站情境圖,出示5時的鍾面),現在是幾時?再過1小時是幾時?
學生拿著車票排隊作"開火車"的游戲。
(2)師問拿著8:00火車票的學生:你怎麼沒上車?還差幾個小時就是8時?
剛入學的一年小朋友,自我約束能力差,老師如果引導不當,他們會產生厭倦情緒。因此,課堂上我把教學寓於游戲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快樂的事情。本節課的"鍾表舞",讓學生在蹦蹦跳跳中體會到鍾表的形體動作,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在"開火車"的游戲中,學生可能學習情緒高漲,老師穿插的"再過一個小時是幾時","還差幾個小時是8時"等幾個問題,既鞏固了認識時刻的知識要點,還體現了知識的應用價值。
4、教育故事。
(出示畫面:一個學生在睡覺,一個學生在趕路)最後一列火車都開走了!可是小華,小剛還沒上車,這是怎麼回事呢?你們想對他們說什麼呢?
師:是呀!時間是多麼寶貴呀!我們一定要遵守時間,珍惜時間!(《時間是小馬車》的歌聲響起)數學課程標准中提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 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情感與態度。這節課的游戲結束後,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們出示一張畫面,畫著一個學生在睡覺,一個學生在趕路,並設計了豐富的故事情節,最後一班火車開走了,有兩個小朋友沒有趕上火車,這是怎麼回事呢?你想對他們說點什麼呢?使學生明白遵守時間的重要性,教育學生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接著,播放《時間是小馬車》的歌曲,使其教育意義在故事極具童趣的音樂中得以升華。
5、小結體驗
師:今天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本領?
師:學到了這些本領,你一定能當鍾表設計師了吧?每人在牆上白紙上設計一個鍾表。(學生在輕快的音樂中畫鍾表,自由在交流)你們可真是棒極啦!讓我們跟著音樂來跳舞吧!
"從可能性來看,任何一個正常的、有智力的人都有創造力,而潛在的創造力",每一個學生都是富有個性、極具潛力的思維主體,關鍵是我們的教學能否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開放性的情境,使學生在鞏固新知的同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發揮每個人的創造才能,體驗到創造的歡愉。之後的交流展示活動,又使學生在同伴間的相互視界的融通中,獲得對鍾表認識的拓展和想像的豐富。
五、教學評價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它意味著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在本節課中充分體現了這一核心理念。
《認識鍾表》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認識鍾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
教材是按照「認識鍾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建立時間觀念」的順序編寫的,在編寫上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鍾面,學會看整時,知道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認識鍾表的時針和分針,會看鍾表上的整時。
教學難點:學會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課前准備:自製多媒體課,每個學生帶一個小鍾表,模型鍾。
二、說教法和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鍾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以下幾點教學方法:
1、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法: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情境教學法:本節課我注意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艷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數學學習貼近生活。
3、實踐探索學習法: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我設置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實踐來獲得新知,這樣既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同時也增強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開放性。
4、合作學習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三、 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剛上課,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我創設這樣一個謎語情境:「有個好朋友,會跑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嘀嘀嗒嗒走,猜猜他是誰?」通過猜謎語,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奮感,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學生猜出是鍾表後,接著我利用課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鍾表圖片讓學生欣賞並提問:你們喜歡它們嗎?為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是啊,鍾表不光有漂亮的外表,鍾面上還有很多的數學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鍾的錶王國來認識鍾表。」(板書課題)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也很自然的導入了新課。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認識鍾面
設計這一環節時,我注重給學生提供觀察與思考,發現與表達的空間,注重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先讓學生觀察鍾面,看看鍾面上有些什麼,然後小組討論交流。學生匯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然後,我用課件演示讓學生加深對鍾面結構的認識。(出示課件)在匯報觀察結果時,有的學生說到了秒針,我肯定學生觀察得很仔細,同時我會告訴學生我們看時間的時候通常只看時針和分針就可以了,有關秒針的知識我們以後再學習。
2、認識整時刻
「剛才我們認識了時針和分鍾兩個好朋友,那你知道他們是怎樣告訴我們時間的嗎?」我利用這樣的過渡性語言,承上啟下,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用課件出示了3個不同時刻的鍾面(出示課件)3時、6時、8時。然後再提問:3時、6時、8時的鍾面上,都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分針都指著什麼數?你能用一句話說說看整時的方法嗎?
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發現這三個鍾面的分針都指向12,我便適時地告訴學生: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然後,我用學具再次讓學生鞏固看整時的方法。(出示一個鍾表模型,當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4,那麼鍾面上的時刻就是4時)
設計這一教學環節,小組討論看整時的方法,通過討論發現學生個性化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動手操作,撥整時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我設計了一個結合生活實際撥整時的動手操作活動。首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撥同學們讀書的時間8時,同學們做課間操的時間10時,然後讓學生以「一人說時間,一人撥鍾」的方式同桌合作進行練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讓學生掌握了認整時的方法。
銜接語:通過學生認識了鍾面、整時刻,能熟練地撥整時後,再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法。
4、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電子表示法
我用卡片出示4:00的電子鍾時間,(板書)告訴學生這是同學們下午放學的時間,「有人會讀嗎?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發言。最後教師告訴學生這種記時法叫電子記時法,並指導學生電子記時法的寫法。
(三)應用新知 解決問題
為了達到鞏固知識,開發智能,激勵再學習的目的,針對教學內容和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多角度、有層次、有趣味,形式多樣的練習。
1、說一說,比誰棒。通過讓學生說說小朋友一天的活動和什麼時刻做什麼,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讓學生互相評議安排是否合理,更能豐富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
2、畫一畫,比手巧。同學們能幫老師修一修三隻掉了針的表嗎?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組小朋友最聰明,通過創設一個情景,利用學生好勝的心理組織學生合作進行修理鍾表,既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又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3、寫一寫,比眼快。通過讓學生觀察鍾面,用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迅速地寫出鍾面上的整時。
(四)總結拓展,體驗樂趣
今天我們和鍾表交上了朋友,從這個朋友身上你學到了什麼?
讓學生自己總結,自我評價,既有利於培養學生好數學的自信心,同時也是再次鞏固新知的好方法。
四、 說板書設計
時針 4時
分針 鍾表圖片 4:00
12個數
(我的板書簡單,明了,突顯重點)
『肆』 小學一年級數學關於鍾表的問題
認識鍾表(整時和半時)說課
一、明確內容,說教材
小明的一天(認識整時和半時)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認鍾表》的第一課時,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知道鍾表上的整時和半時的表示方法。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為以後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基於以上認識,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應確定為:
1、知識技能性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認識鍾面,學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過程性目標:
(1)通過撥表針、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2)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學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3、情感性目標: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教育學生要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會認讀整時和半時。
(2)教學難點:在鍾面上撥整時和半時。
二、發揮主導,說教法
對剛進學校的學生來說,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認識鍾表的經驗,而這些經驗恰恰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的起點,使課堂的學習活動成為他們原有生活經驗的總結升華。依據《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究為主線,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聯系生活、激發興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適時評價、激勵創新等方法,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1、聯系生活、激發興趣。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與小明交朋友」這一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形象地提示出數學源於生活,並與生活緊密聯系的道理。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索,在與小組同學合作交流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敢於創新的意識。
3、適時評價,激勵創新。及時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和思維的閃光點,適時給予激勵、評價,架起師生間情感交流的橋梁,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體驗到愉悅感、成功感,從而進行創新性學習。
三、確定主體,說學法
1、觀察辨析法:觀察「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圖,發現整時和半時的區別,培養學生運用對比分析、區分異同的方法進行學習。
2、小組合作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中心問題,展開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
3、動手操作法:指導學生動手撥鍾表,充分發揮學具的啟智作用,進一步體會整時和半時的區別。
四、自主合作,說程序
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的。為了使本節課教學內容能化靜態為動態,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同步發展,我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作如下設計:
(一)課前,師生之間圍繞時間這個主題進行聊天;上課伊始,通過創設「與小明交朋友」這一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二)在新課教學中,我分三個層次進行。
1、初次認讀整時和半時。直接呈現「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圖,讓學生來認一認,說一說。
2、認識鍾面。教師:鍾面上有些什麼?把你知道的教給小組中的其他同學。比一比,看哪位小老師當得最合格。學生開展四人一小組活動,然後進行全班交流,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結。
3、再次認讀整時和半時。小組合作再一次認讀整時和半時,發現整時和半時的區別。
教學設想:這樣開展教學,學生在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升為系統的數學知識既可以省略簡單的重復現象,又能增加學生在課堂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整個活動學生始終在積極參與,而不是被動接受,但認識是深刻的。
(三)鞏固練習:「找朋友」、「撥一撥」。
教學設想: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課標精神的體現。設計一些生活性、趣味性的題目,對知識進行強化、鞏固,為學生充分提供了一個廣泛的、輕松的思維空間和創造空間。
(四)概括總結。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孩子們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五)拓展延伸。旨在喚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再次讓學生體驗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伍』 幼兒園大班《認識鍾表》教學反思
幼兒園大班《認識鍾表》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認識鍾表》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認識鍾表》教學反思1
這個內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一個孩子一天的生活場景作為學習線索,既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一、處理較好的方面
1、注重培養觀察能力。培養觀察能力方面我在認識鍾面及整時中充分體現了,首先:課件出示鍾面讓學生觀察,看看鍾面上都有什麼?藉助學生在生活中獲得有關鍾表的經驗,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認識鍾面,在這個環節中,我完全讓學生通過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學生能很詳細地匯報自己的發現,然後讓學生對照自己的鍾表再次觀察。在學生對鍾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後,我開始進行教學——認識整時,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觀察、交流,以及練習的比較,讓學生掌握「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2、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整節課我利用精美的課件,激發學生的興趣。「猜謎語」也是一年級學生這個年齡的小朋友最喜歡的,所以,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猜謎語」中導入,接著用課件展示多姿多彩的鍾表,一方面讓學生了解鍾表與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連的,一方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整體上建立鍾表的感性認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 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不足之處:
1、因為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例如,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沒有讓學生放開說,師有代說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樣知道是8時的,指名說撥鍾的方法等等,學生語言組織有問題。
2、學生會看鍾表認時間,但根據時間撥出相應的鍾表就有難度了。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
幼兒園大班《認識鍾表》教學反思2
在「認識鍾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里,已經有了一些鍾表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看動畫城的時間……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於不同的學生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為學生學習「認識鍾表」帶給了經驗基礎。課前,為了讓課堂上撥鍾的時候不至於太亂,也為了了解學生在這塊的認識,我先讓孩子撥出四時,巡視了一下,發現大多數孩子明白分針長,時針短,明白把針指著四,但不是所以孩子都能撥對,有了這樣的了解,在課的安排上,我將重點是介紹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難點放在認識大約幾時上面,
2、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在課的最後,我用動畫製作了一個小故事,兩個小動物分別在幾時的時候做什麼事情,1、復習了時鍾的認識,2、教育孩子要珍惜時間,3、透過故事中兩個八時,小動物做的事情不一樣,比較明白一天中有兩個八時。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實搞笑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僅貼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用心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構成時間觀念,並受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證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用心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持續濃厚的學習熱情。
3、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在「認識鍾面」這一環節中,主要透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鍾,撥一撥、說一說,然後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並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但是,本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的教學整時還是不錯的,後面在教學大約幾時的時候,語言不夠規范,上的過快,導致部分學生對於什麼叫大約幾時,不是很了解,最後全部課上完還多幾分鍾,今後在這方面要注意。
幼兒園大班《認識鍾表》教學反思3
《認識鍾表》中「認識半時」這部分知識時,課前預設很充分,上課時學生的表現也不錯,能積極探討,總結規律,但是在實踐練習時,雖然大多數同學都作對了,但還是有部分同學做的不準確,看半時不準確,畫半時知道分針指向6,不知道時針到底應指向哪裡。
下課後,我及時的進行了反思,覺得自己在讓同學探究看半時,畫半時時過於重視分針指向哪裡,對時針的位置和方向探究的不夠明確,沒有把這部分的探究當做難點來突破面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我設計了一堂延伸課,利用這些課堂生成的錯題資源,引導學生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找出它們產生錯誤的共性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探究半時的時候時針應該指向哪裡,需要注意的是什麼,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能讓我們更准確的畫出半時時時針和分針的位置。可以讓第一節課就畫的比較准確的同學用它們的`方法,它們的語言來來進一步闡述,一幫一交流,溝通。
設計富有層次的習題及時檢驗並加以鞏固,按照這個思路,第二節課上的很成功,學生找到了錯誤的原因,並自己總結出了看半時,畫半時的技巧和檢查方法,扎實了看半時,畫半時的方法,也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大班《認識鍾表》教學反思4
《認識鍾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十單元的資料。這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也是以後學習時分的基礎。一年級學生已經儲備了一些認識鍾表的生活經驗,因此大多孩子會看整時,但這些經驗只是粗淺的、感性的,對不同的孩子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
一、利用生活經驗
鍾表在學生生活中就應是隨處可見,十分熟悉的東西。因此,抓住學生對鍾表的已有認識,從一開始的謎語導入,到你明白鍾面上有些什麼,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並逐漸規范數學用語,比如學生交流的長針、短針,生活中常說的幾點鍾等。在認識幾時後,請學生根據畫面及所示的時間用完整的話說說「在什麼時候的幾時小朋友在干什麼」。使學生掌握比較嚴謹、規范的數學語言,逐漸提升學生的認知。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課堂教學應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聯系的,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認鍾表》的設計著力體現了這一理念。個性是學習大約幾時時,透過小明和媽媽看電影這一事情,明白「快到7時」和「7時剛過」都能夠說成是「大約7時」。從學生身邊的事情出發,學生感覺十分親切自然,學得也個性認真和投入。最後的「鍾表修理匠」練習,既搞笑味性,又很好地鞏固了數學知識,同時還使數學有了鮮活的生活味。
二、注重動口、動手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鍾面上的幾時和大約幾時,並能根據相應的時間在鍾面上撥出來。因此,在教學時個性注重讓學生動手撥一撥、動口說一說。教學中採用多種形式,如老師說學生撥,老說撥學生說,同桌合作一人說一人撥等。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體會並能歸納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三、巧設兒歌點題
在新課結束時,我把整課的資料概括提煉成了一首兒歌,讀起來琅琅上口,孩子們很是喜歡。
叮鈴鈴,叮鈴鈴,時鍾叫我早早起。
滴答滴,滴答滴,時鍾催我上學去。
分針指在十二上,時針指幾讀幾時。
快到幾時剛過幾時,都可說成大約幾時。
認識時鍾真搞笑,珍惜時間寸光陰。
幼兒園大班《認識鍾表》教學反思5
時間對於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學習離不開時間,陌生是他們認時間、看鍾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這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概括科學地認鍾表的方法。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鍾表的方法。
《認識鍾表》這一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時間的知識,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於知道鍾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會看整時。通過這節的教學,我想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為了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課的一開始,讓學生猜謎語。接著分步實現教學目標:
首先,通過鍾面模型讓學生,並結合多媒體課件來認識時針、分針,達到初步認識鍾面的目的。在這個環節中,我完全讓學生通過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老師在其中只是引導而已,當然學生在這個環節也表現的很好,很詳細的匯報了自己的發現。然後學生對鍾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後,我開始進行教學——認識整時,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觀察、交流,以及練習的比較,讓學生掌握「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其次,在教學中,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讓學生說一說:你早上大約幾時起床?晚上大約幾時睡覺?每天你是幾時到學校?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同時也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鍾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在仔細觀察鍾表後,學生發現鍾面上有12個數字,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當時針指在幾,分針指在12時我們就讀幾時。
不足之處:
1、僅讓學生初步認識鍾面,認識時針和分針,會看、會寫鍾表和電子表上整時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應該是學生「經驗」簡單的在再現和累積。
2、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例如,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沒有讓學生放開說,老師有代說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樣知道是8時的,指名說撥鍾的方法等等,學生語言組織有問題。
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陸』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通用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1
「認識鍾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鍾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最後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
2、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實有趣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並受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3、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准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在「認識鍾面」這一環節中,主要通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鍾,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然後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並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2
鍾表對於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大街小巷都有,家裡也有,但對於認讀鍾表,畫指針,對學生卻是無從記起。這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鍾表的方法。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引導他們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膽表達,在主體探究中學會認鍾表的方法。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可取之處:
課件引發學生的興趣。我利用精美的課件,通過小朋友喜歡的藍貓入手,把大家帶入鍾錶店,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新課的學習中,始終讓藍貓陪伴小朋友一起學習,當學生學的好時,讓藍貓來表揚他們,這比老師的表揚更能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不足之處:
學生會看鍾表認時間,但根據時間撥出相應的鍾表就有難度了。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反思:
學習鍾表不僅是靜止的圖片,也要會認識真實生活中的鍾表,這就需要平時生活中的多觀察,多練習了。想讓孩子真正掌握,還需課後的大量實踐。在教學中,僅僅教會學生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讓數學應用於生活。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3
認識鍾表》是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按照「認識鍾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讓學生能夠生動又具體的去學習數學。因此一開始,我就直接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鍾表,在觀賞的過程中拉近了數學課堂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及學習興趣。
在新授部分,我以漸進式的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發現鍾面的三個特點:
1、鍾面上有12個數字;
2、有兩條不同的針(強調又長又細的是分針,又短又粗的是時針)。接著進一步讓學生討論交流二個鍾面的的共同特點,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二個鍾面的分針都指12,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然後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等多種形式進行整時的教學。在這些過程中,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
整時對於學生來說,比較容易接受。但又感覺一堂課下來練習的形式有些過於單一,一直採取的是教師出示時間,然後學生去讀、去寫的一種形式。下課之後,就給學生們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自己去做一個能轉動時針、分針的鍾!在做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很明確的體會到鍾面上所顯示的信息。下節課中就可以利用學生自己做的鍾,讓他們自己撥一撥鍾,讓學生的記憶能夠更為深刻,同時也可以避免學生會看不會撥的情況出現,更能有效的增強教學效率。生活經驗實際上對本節課的認知有很大的幫助,一些小朋友已經學會了看時間,因此上課時稍加點撥,就馬上能融會貫通。因此課堂上關注最多的還是那些沒有生活經驗的學生!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4
這一節課上下來,我覺得比較成功,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首先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徵,用音樂引出鍾表,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思維的開拓區域。我還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說說這個時刻在干什麼。既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教學過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層層遞進。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注意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問題。
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探索性。教學中設置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內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數學內容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教學形式、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發展。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5
《認識鍾表》是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的學習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
1、結合生活經驗,使學生會認、讀、寫整時。
2、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認識鍾面上的時針和分鍾。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建立時間觀念。教學重點是認識整時、記錄整時,教學難點是特殊時刻的認識。
本周我們學校進行了「師徒同課」展示。我講解的是《認識鍾表》這一節課,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讓孩子結合生活經驗去認鍾面、認時間、寫時間,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現把本節課的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1、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是分寸把握的不夠,沒有做到放手讓孩子自主探究新知,不利於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節奏有些快,容易導致學生對重難點掌握不全面。應該把孩子作為教學的主體,多引導學生發現、思考、總結知識點。
2、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課堂評價是調動孩子積極性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平時在自己班級里的上課,對每個孩子的情況比較了解,可以做到一些相應的課堂評價,表揚激勵他們,建立他們的自信心。在其他班級上課這方面我還是有所欠缺的,說明平時並沒有把課堂評價真正的形成自己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說明自己的語言比較匱乏,今後要加強表揚的方式和語言的總結能力。
3、鍾表和時間一年級的孩子在生活中有所接觸,這節課應該盡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認識時間的有關知識,在鞏固練習中《小明的一天》中,要多引導學生學會完整的形容圖意,再書寫時間,並且讓學生明白合理時間的重要。
4、小組合作可以更豐富,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結合生活等等形式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
最後,我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斷反思,能夠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遠更廣闊!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6
鍾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學生每天起床、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就感知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前教育時,就初步認識了鍾面,所以本節課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說也並不陌生。
設計課時,在研究了教材後,我希望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利用一年級學生「好奇、好問、好動、好表現」的特點,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形成數學問題,並在動手實踐之時掌握鍾面特徵和整點的標准,使原有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伴隨著這種求知的過程,使學生在獨立思考時,學會廣汲博納,在張揚學生個性的同時學會合作。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積極表現的機會,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鍾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同桌互相檢查,教師巡視指導,然後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比較,最後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
另外,在引導學生將時間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時,通過出示掛圖演示小明的一天時間安排,使學生將小明的一天與自己的一天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感知時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激發求知慾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最後,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滲透,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但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在向學生介紹分針、時針運動的方向時,沒有向學生說明這就是順時針方向。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7
在課堂教學中,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索動機,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獨立地解決問題,發展其能力。本課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時間,而時間對於他們來說是熟悉又陌生,為了讓學生能科學地認識鍾表,在教學時我創設了一系列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學習,探索。
1.創設生活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新課程標准指出:"要創設與生活情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在教學中,我在課的一開始就學生創設了聽聲音猜猜看的問題情景,課中又為學生創設了淘氣一天生活的場景,讓學生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認識鍾表上的時間,並在自己的小鍾上撥出這些時刻,提高學生認識各種鍾表的能力。最後,我讓學生再結合自己的生活,說一說幾時你在干什麼,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2.創設開放的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要讓學生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發展,而開放的情境則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於發現學生獨特的見解。如在學生發現了一天中有兩個6時時,我問學生:"你還知道一天中有兩個幾時?說說你分別在干什麼?"它的答案是開放的,這就給學生留下了較大的思考空間。通過交流,我們可以發現,學生不僅認識了一天中的其它時刻,而且對時間有了更深的體會,懂得了時間的寶貴性。
3.創設欣賞的情境,挖掘學生思維
在課的末尾,我創設了淘氣帶我們到世界各地游覽的情景,本意只是讓學生感知時區差的存在,將鍾表的認識再稍做引申,以激起學生繼續探究的慾望,沒想到,當我問了一句:你知道為什麼嗎?學生的回答讓我感到意外,如今的小學生,知識面相當的廣,有時都讓我們感到吃驚。
小學一年級數學《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8
《認識鍾表》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難點,老教材這部分內容是安排到三年級才開始學習的,通過家長開放日兩堂數學課的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學生的思維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對外界環境刺激的積極反應。
因此,作為教師應結合學生年齡與身心特徵,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特別是低年級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生動有趣的情境,採用學生喜愛的講故事、做游戲等形式來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激發對數學的興趣,這樣才能促進兒童主動建構有關的數學知識。在學習《認識鍾表》時,上課伊始,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採取猜謎語導入,營造出一種輕松的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參與動機。同時各種各樣的鍾表在優美的音樂中展示出來,拓寬了學生對各種鍾表的認識,使學生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小鬧鍾,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此外,我還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說說這個時刻在干什麼。既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
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來。為學生提供了積極思考和操作實踐的數學活動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輕松愉快。
;『柒』 同學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每天都要看鍾表,它的時針和分針如同兄弟倆在賽跑,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數學知
(1)30°×4=120°;
(2)分針轉過4×30°=120°,
時針轉過
20 |
60 |
故答案為:(1)120;(2)120°,10°;
(3)設8點x分鍾時出發,下午2點y分鍾回到學校,
則(12-1)×
x |
60 |
解得x=
480 |
11 |
(12-1)×
y |
60 |
解得y=
480 |
11 |
所以,共用6小時(8:44出發,2:44回校).
『捌』 Ⅹ在手錶上表什麼數學
Ⅹ是羅馬數字,在手錶上表示10
知識延伸:
羅馬數字元1-20的表示: I - 1
II - 2
III - 3
IV - 4
V – 5
VI - 6
VII – 7
VIII - 8
IX - 9
X – 10
XI – 11
XII – 12
XIII – 13
XIV – 14
XV – 15
XVI – 16
XVII – 17
XVIII – 18
XIX – 19
XX – 20
希望幫到你 望採納 謝謝 加油
『玖』 《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1
《認識鍾表》這個內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一個孩子一天的生活場景作為學習線索,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學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並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鍾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在仔細觀察鍾表後,學生發現鍾面上有12個數字,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
於是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並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較好地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鍾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沒有到此收兵,乘機追問:「關於鍾表的知識,你還知道那些?」我的話音剛落,學生們就七嘴八舌地說開了:「我知道我家鍾表的後面有好幾個鈕,可以開時、定時的」;「我知道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鍾。」;「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針、時針外,還有秒針。秒針轉一圈,分針走一點」……
《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2
《認識鍾表》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難點,老教材這部分內容是安排到三年級才開始學習的,通過家長開放日兩堂數學課的教學實踐,我體會到:學生的思維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對外界環境刺激的積極反應。
因此,作為教師應結合學生年齡與身心特徵,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特別是低年級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生動有趣的情境,採用學生喜愛的講故事、做游戲等形式來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激發對數學的興趣,這樣才能促進兒童主動建構有關的數學知識。在學習《認識鍾表》時,上課伊始,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採取猜謎語導入,營造出一種輕松的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參與動機。
同時各種各樣的鍾表在優美的音樂中展示出來,拓寬了學生對各種鍾表的認識,使學生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小鬧鍾,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此外,我還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一些具體事件如:幾時起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並說說這個時刻在干什麼。既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又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了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
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來。為學生提供了積極思考和操作實踐的數學活動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輕松愉快。
《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3
成功之處:
1.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徵,營造高漲的學習氛圍。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樣從一上課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馬上處於振奮狀態呢?於是,我利用課件,伴著音樂欣賞各種各樣的鍾表,學生非常感興趣。學生看到各式各樣的鍾表發出驚喜的叫聲,露出喜悅的神情,通過聽覺、視覺走進鍾表的世界,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在玩中學數學。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系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課標倡導的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動手實踐,根據學習知識的性質特點,結合大量的操作活動來學習,我讓學生每人准備一個學具鍾面,結合教學內容,適時讓學生動手撥一撥,由於時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動學習。課中我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鍾,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及時反饋交流,讓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讓操作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
不足之處:
1.教師語言不夠精練。作為教師,教學語言要講究藝術性,尤其是數學課堂上更要嚴謹、標准、規范,這方面我做的不夠。也許是這幾年來一直在教低年級的緣故吧,顯得在課堂上語言羅嗦、重復、不精練。
2.學生學習習慣需加強培養。由於一年級學生來到小學才一個多月,來自各個幼兒園,課堂常規大不相同,在這一個月里,許多習慣還沒有養成,如:課堂上當我提出問題時,有些小朋友不舉手很快地說出答案;請同學回答問題時不認真傾聽。
3.組織教學還不到位。學生會看鍾表認時間,但根據時間撥出相應的鍾表就有難度了: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4
經過多次的嘗試和最後的公開課,我對教學有了更深的感觸,總結如下。
首先,是對於教學常規方面的覺悟。我一直認為,教師的激情是整個課堂的總動力,因為激情是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他們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孩子甚至不知道「上課」是個什麼東西,也不知道自己應該用什麼狀態去迎接和面對。但是再好的觀點也都有其適用范圍,不是絕對正確的,我只看到了它閃閃發光的一面,卻沒有發現光亮背後的陰影。沒錯,激情卻是能夠不斷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潛移默化的讓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但當習慣慢慢養成後,教師如果不適當的降低自己的「態數」,便會讓學生產生依賴。當有一天沒有了教師的激情,學生可能就無法自主地集中注意力聽課,甚至就對學習失去興趣。適當的激情刺激可以活躍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是連續作用下的刺激,很可能會起到反作用,抑制學生學習動力的可持續生成,同時對於教師自己來說也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所以,教師在常規教學中,可以適時地調動自己的激情,讓課堂變得更活潑。
同理可得教師音量的教學效果。適當的高聲調可以抓住學生的耳朵和思想,連續的高音調作用,會讓彼此都覺得疲憊。我以後會學要慢慢的調度自己的音量,脫掉小蜜蜂。另外,要繼續加強板書的練習。
其次,是教學語言藝術方面。可能是生活中的習慣,讓我的話語總是不精簡:一句話可以說的事情,我總是得說三五句。以至於把這個壞習慣也帶入了我的數學課堂。這樣無疑在拖泥帶水的同時還很浪費時間(怪不得,我的課總是上不完)。所以應該要從生活入手,學會直截了當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盡量少說廢話。同時,我還發現,在教學知識方面,教師的話越多,越會限制學生的思維。比如說此次教學中「認識鍾面」的時候,我的「多嘴」總是牽著學生的思維,而沒有讓他們的思維呈發散式的發展,課是上得順利了,但長此以往,學生會變「笨」,他們的思維方式也會越來越窄。所以,教師可以適當的點明方向,但切不可把路變得太小,影響了孩子們對沿途風景的觀賞。
再者,關於教學設計方面。
1、缺少「合作交流」。
師生問答互動形式的教學比較不能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而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卻是可以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在「認識整時」教學中,「3時」的鍾面可以讓學生與同桌交流「這是幾時」「分針時針的指向如何」,然後再請幾組代表匯報。這樣不僅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訴說和傾聽「3時」的情況,增加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提升合作交流的能力。
2、教學時長超出預定時間,分析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認識整時」花費的力氣過大。在7時這個整時講透以後,可以適當的加快8時和3時的節奏,為後面的內容爭取時間;在課間操強化3時、6時、9時、12時這四個常見的時刻的時候,可以適當加快速度,逐漸減少中間停頓的時間;讓學生建立時間觀念是本節課的難點,老師口頭上說時間怎麼寶貴起不到很大的作用,關鍵還是將其賦予到具體的事例中,所以「小明的一天」之前的關於「時間寶貴」的說辭可適當減少,將之滲入「小明的一天」中。
3、教材的解讀不夠深入。
本節課不僅要認識鍾面、認識整時,還要初步觸及「一小時之前」、「再過一小時」、「快幾時了」、「幾時過一點兒」這樣的知識點。對於前兩者,本節課有所涉獵;但對於後兩點卻是絲毫沒有提及。對於有些非重點的知識點,不一定要拎出來單獨講,這不僅會讓知識點脫節,也會讓教學顯得零散。教師可以將之穿插在合適的位置,順手帶過,給學生留下印象後,等遇到具體的問題也就有據可依、順理成章。比如將上面提及的後兩個知識點放入學生撥鍾環節,教師可收集不是整時的鍾面質疑,比如「這是3時嗎」,學生馬上就會說「還不到3時」或「3時過了一點點」,此時教師就可順手規范說辭「快3時了」或「3時過一點兒」。
在「小明的一天」中,教學「兩個9時」的時候,可以結合鍾面,讓學生直觀的看到一個是上午的9時,一個是鍾表轉了一圈後晚上的9時,此時隨即拋出「你知道鍾表一天轉幾圈嗎」這樣的問題,可以馬上在學生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記:鍾表一天轉2圈。
4、變化非本質的特徵
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抓住本質,在完成教學時針分針以後,可變化針的非本質特徵,如針的顏色,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區分時針分針。
5、數學是一個提煉的過程,一個符號化的過程,一個公式化的過程,但同時也是程序化的過程。
關於「分針長長指12,時針指幾,就是幾時」這句話,在之前的上課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讓學生套用這句話完美的說出如何認鍾表的過程是多麼的不容易,如果解決不了「不容易」問題,我還可以扔掉這句話,換個角度,換個方式。
《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5
《認識鍾表》這一課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我上的是第一課時"小明的一天"主要讓學生認識整時。
認識鍾表是一年級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為小朋友平時對時間的關注很少,也沒有什麼時間概念。就好比在上課前,我問小朋友:你知道現在大概是什麼時間嗎?很多小朋友心裡其實是沒底氣的,有說10點,有說1點,可見小朋友的時間觀念還是比較薄弱的。而且大部分小朋友對鍾表的了解還是很少的。
所以在本節課上,我首先讓小朋友欣賞了一些各種類型的鍾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再以"與鍾表交朋友"的方式來認識鍾面,讓小朋友自己觀察學具鍾上都有些什麼。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說出鍾面上有12個數字,還有兩根針。但是對於區分時針和分針卻不是很清晰。於是我便拿出自己做好的分針和時針,讓小朋友先來說一說這兩根針是什麼樣子的,小朋友說一根長,一根短,然後我做動作給學生看,並補充到那一根又長又細是分針,另一根又短又粗(胖)的是時針,為的是便於學生區分和記憶。並把這兩根針貼在准備好的小黑板上,貼出3時整的樣子。
認識了鍾面後就要來認識整時了。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重中之重。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上,我順勢將之前貼在小黑板上鍾表時刻拿出來,請小朋友說說看這是什麼時候,很多小朋友都能說出這是3點,但當我進一步問他:你是怎麼認的時候,小朋友們都沉默了,於是,我但引導他們,看看鍾的時針指著誰,分針指著誰。這個時候小朋友們就馬上明白怎麼來認識整時了:當時針指著幾,分針正好指著12的時候,它就是幾時。已經認識了3時,於是我又讓小朋友們認一認4時,並說一說是怎麼認的。因為只有會說了才說明學生是真正掌握了,所以這里我採用了多種形式(如同桌互說、小組說、男女生說等)讓小朋友們說一說是幾時,是怎麼認的,接著根據書中的情境圖進一步加深認識。
最後,教學兩種時間的寫法,由於要照顧所有的學生都認識整時,到後面時間不夠用了,只好放到下一節課了。
反思:
一、孩子是第一次接觸寫時間,而且還要用兩種方法來寫,我應該在黑板上多寫例子,告訴小朋友應該怎麼寫。不然,問題就出現了,有些小朋友不知道寫在哪裡,有些小朋友對":"已經寫好的不明白是什麼意思等,或者把這一內容放到下一節課。
二、一節課的內容不能太多,要多多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來設計,才能上好一堂課。
當然,在這節課中,我也明白了,孩子們在課堂的40分鍾的時間是多麼寶貴。因為是低段一年級的小朋友,所以課堂紀律還是很重要的。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思考和分析,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他們在這種動態的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並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而促進可持續性學習素養的形成與積累。
《認識鍾表》的教學反思6
《認識鍾表》這一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時間的知識,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於知道鍾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會看整時和大約幾時。通過這節的教學,我想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為了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課的一開始,讓學生在鍾表的滴答聲中猜謎語。接著分步實現教學目標:
首先,通過鍾面模型讓學生,並結合多媒體課件來認識時針、分針,達到初步認識鍾面的目的。在這個環節中,我完全讓學生通過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老師在其中只是引導而已,當然學生在這個環節也表現的很好,很詳細的匯報了自己的發現。然後學生對鍾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後,我開始進行教學——認識整時,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學生觀察、交流,以及練習的比較,讓學生掌握「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其次,在整時的練習中,最後放了一道大約幾時的鍾面,目的是: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2、教學大約幾時。這個教學設計,很多學生一口說出「7時」,通過再次觀察,發現是7時還沒有到,應該讀作「大約7時」,同時出示7時過一點的鍾面,讓學生明白「7時不到一點或者7時過一點,都可以說成是大約7時」。在大約幾時的練習中,穿插了一個9時的鍾面,看學生是不是掌握了整時和大約幾時,同時通過這樣的練習培養學生的仔細觀察能力。
由於時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動學習。所以我給每個學生准備了鍾面的學具,在他們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以後,讓他們動手撥撥時間,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形象直觀地理解整時和大約幾時的區別。
最後還設計了一個讓學生動手畫針的環節,雖然我給學生做了師范,但是在動手操作時,有些學生短短的分針畫得不是很明顯,所以要適時提醒短的是時針,長的是分針。同時我故意將畫錯的展示出來,加深學生對不同時刻時針的認識,更深刻地認識時間。
在新課程改革的旗幟下,僅僅教會學生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
;『拾』 鍾表上的數學公式
鍾表上的數學公式為: x/5=(x+a)/60 a為時鍾前面的格數。假設:在3點45分的時候,分針和時針所呈的角度是多少度。解:
設0時(12時)的刻度線為0度起點線,因為分針每分鍾轉360/60=6度,時針每分鍾轉360/720=0.5度,時針1小時轉30度。
所以3時45分時時針與0度起點線的夾角是:90°+0.5°*45=112.5°,3時45分時分針與0度起點線的夾角是:6°*45=270°,所以此時時針與分針的夾角是270°-112.5°=157.5°
電子鍾功能描述:
具有可選的24h或12h的計時方式,顯示時分秒;具有快速校準時分秒的功能。能設置起鬧時刻、響鬧時間為1min,超過1min自動停止;具有人工止鬧功能,止鬧後不再重新操作,將不再發生起鬧;具有整點報時功能。
主電路系統由秒信號發生器時分秒計數器、解碼器及顯示器、校時電路、整點報時電路組成。秒信號產生器是整個系統的時基信號,它直接決定計時系統的精度,一般用石英晶體振盪器加分頻器來實現。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