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中歐貿易知識講座視頻
擴展閱讀
同學聚餐我該怎麼說 2024-11-16 12:19:12
江蘇經典威士忌哪裡買 2024-11-16 11:53:39

中歐貿易知識講座視頻

發布時間: 2022-12-19 03:51:28

㈠ 中歐四大夥伴關系是什麼

中歐四大夥伴關系是:

1.和平夥伴關系

中國和歐盟要做和平夥伴,帶頭走和平發展道路。中歐對構建多極世界格局具有重要戰略共識。雙方要尊重彼此自主選擇的社會制度,照顧彼此核心利益,支持彼此走和平發展道路。雙方要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溝通與協調,共同推動政治解決地區熱點問題,共同參與有關國際規制建設。

2.增長夥伴關系

中國和歐盟要做增長夥伴,相互提供發展機遇。要盡快談成談好投資協定,啟動自由貿易協定可行性研究,共同提高中歐貿易質量和水平。希望歐方擴大對華高技術貿易。

3.改革夥伴關系

中國和歐盟要做改革的夥伴,相互借鑒、相互支持。中國和歐盟的改革都進入深水區。雙方要就宏觀經濟、社會治理、公共政策、農業農村、就業民生、環境保護等重要領域改革加強交流、分享經驗、深化合作。

4.文明夥伴關系

中國和歐盟要做文明夥伴,為彼此進步提供更多營養。中歐關系具有文明屬性和歷史縱深。雙方要通過平等對話交流,增進相互了解,加強文化、媒體、旅遊等領域交流合作,擴大互派留學生規模,共同支持中歐關系研究工作。

中歐四大夥伴關系提出的意義:

中歐四大夥伴關系的提出為彼此進步提供更多營養要探索中歐文明對話的新領域新模式,擴大人文領域交流合作。要增進相互了解,加強交流互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夯實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互信基礎。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共同做大蛋糕、做大產業、做大市場,雙方可以在未來產業領域開展更多合作,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

中歐在氣變領域的多邊合作,已成為雙方合作的旗幟和典範,也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樹立了標桿。我們應進一步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可持續發展等對話合作,攜手克服各種全球性挑戰。我們還應共同維護伊核協議,推動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加強對非三方合作,為建立一個更可持續、更加安全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㈡ 中歐班列|中歐雙邊投資協定對貿易有什麼影響

該協定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中歐貿易的快速發展。當前,歐盟已超越美國一舉成為中國的第一大出口夥伴,同時也是中國的第二大進口夥伴,僅次於東盟。即便是在受疫情打擊嚴重的2020年,中歐貿易額仍實現了3.5%的逆勢增長。在鐵路運輸領域,中歐班列也一路高歌猛進,創下了1.24萬列的開行記錄。

㈢ 中歐貿易邁上新高度,這對雙方來說有什麼好處

目前中歐投資協議談判已進入關鍵階段,能否最終達成協議將對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發展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為中國的經濟發展贏得廣闊的國際市場,歐盟的27個國家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經濟總量與中國相當,《中歐投資協定》的締結將有效促進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之間的合作,為中國的發展帶來廣闊的國際市場,獲得更多的國際經濟資源和技術,為我國建設國際貿易提供強大動力,也有新的發展模式保證。

有利於加強多邊合作,促進全球化進程

《中歐投資協議》成為歐盟與中國之間的第一項投資協議,達成中歐投資協議後,涉及第三國,管轄權和法律許可權的投資問題將得到解決。這也將降低中國公司在歐洲投資的管理成本,並提高投資的便利性和透明度,中歐之間有著密切的貿易和投資往來。為了確保規模和質量,中歐必須達成投資協議。中國和歐洲是彼此的重要經濟夥伴,歐盟對資本的需求很大,而中國是新興的資本供應實體。歐盟對中國有投資需求,中國也有投資意向。中歐投資協議簽署後,投資者受不確定性的影響較小。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對外開放學院教授熊麗麗說,中歐投資協議將使雙方受益。

㈣ 學習《國際貿易》這門課程的體會和收獲

從19世紀末含苞欲放的科學管理理念到20世紀50年代枝繁葉茂、百花齊放的現代管理思潮;從形形色色的管理流派,到扎扎實實的管理實踐都有效地配置了當時的社會資源,不同程度地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一個企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盛衰強弱的演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管理理念創新。 21世紀是管理理念創新化的時代,在時代競爭中,創新無疑是企業和國家競爭戰略的核心,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現代企業的活力之源。全球化經營的戰略創新、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創新、網路化營銷的市場創新、知識型生產要素的技術創新等管理創新無不體現人類文明進步的本質特徵和獨有品格,無不增強著人類自身創造社會文明的意識和才能。管理創新者先是管理理念的創新,而管理理念的創新,關鍵是思維方式的創新,我們的一切創新思維和創新活動,都必須從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出發,從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出發,從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把創新和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在不斷創新中追求發展,在發展中促進創新。只有這樣,創新才能與時俱進,才有光明前景。 21世紀是信息社會的世紀。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網路發展日新月異,並正在改變著整個社會,導致社會資源配置方式、人類工作及生活方式的重大轉變,管理作為資源整合的系統方式也會相應發生重大革命。企業流程再造,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電子商務等,創造著企業新價值。虛擬企業、虛擬經營方式的出現,也進一步促進了經濟區域化與經濟全球化。 21世紀是綠色管理的世紀。在綠色管理思想的指導下,企業將環境保護的觀念融入企業的經營管理之中,從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著手來控制污染與節約資源,並積極研究環保對策,將環保投入當作企業開拓市場,降低成本,實現高效益的有效手段。一股綠色浪潮已經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球范圍內此起彼伏,滾滾向前。消費者盛行綠色消費,企業當推行綠色生產。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21世紀也是「現代人」的世紀。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決策的參與者,也是決策的執行者,人力資源的爭奪更加激烈,管理進入更高層次和更高的境界,即「沒有管理的管理」。通過對《管理學》一書的學習,我對管理的理解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泰勒的科學管理到科特勒的項目管理,從企業形成的原因到企業發展的動力,無一不是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從企業的用人之道到以人為本的知識管理,從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到彼德聖吉的「五項修煉」,都體現了人力資本的價值;從企業組織的基本規范到剛柔並濟的系統管理,從營銷的「4P」策略到「4R」理念,從時間管理的優化到創新思維的技巧技法,都放射出管理創新思想的光芒;從工業化的發展到信息化的嶄露頭角,從計劃經濟的昨天到市場經濟的今天,無不道出了社會進步的艱辛,經濟變革的必然。穿梭管理理論的茂密叢林,遨遊信息網路的浩渺滄海,21世紀賦予我們神聖的使命與新的挑戰,我們肩負著歷史的使命,接受著時代的挑戰! 重視預習理順條理 —《國際貿易》學習心得 工商管理系國貿034班姚呢 進入大三,我們就開始接觸專業課了。《國際貿易》這門課是我專業重要學科之一。該課較為系統的闡述了國際貿易的基礎知識,學好這門課不僅為之後的《貿易實務》、《報關實務》作好理論准備,也是為部分同學的繼續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拿到教材後,我粗略地把它瀏覽了一番。書一共分理論篇和實務篇兩個部分。由於下學期我們會專門學習實務,所以這學期我們主要學習理論。國際貿易理論篇以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政策、國際貿易宏觀協調和國際貿易發展動態、政策演變作為對象,從宏觀角度論述國際間商品勞務交換運動的發展規律和發展動向。理論篇中,有部分章節是要牢記的,這就需要你用心去背,而有些章節內容則涉及到理論的經濟效益,需要進行模型分析的,這需要你撿起你以前學過的西方經濟學。有的同學會說:「我一看到那些數學模型就犯暈。」由此,他們心裡就無形的產生了學習該課的恐懼。其實大可不必這樣的。西方經濟學大多是安排在大一第二學期的,而國際貿易這門課則安排在大三第一學期,在此期間,大多數同學都很少碰西方經濟學了,淡忘是必然的。但因為我們曾經學過,所以再拾起來應該說是不難的。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數學模型,就可以把西方經濟學的書擺在邊上,找到相應的章節,溫習一下這些模型是如何進行分析的,然後再回到國際貿易理論上,這種溫故而知新能夠讓你更好的掌握一個知識點。對於那些需要牢記的知識點,如:國際貿易措施、關稅措施等,我就用一個本子,把他們一一整理出來。整理必須要有條理,找出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有利於記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認為較難掌握的就是各種貿易理論了。同樣,我也是將這些理論整理出來。首先,把自由貿易理論和保護貿易理論分門別類,再按提出的時間順序排好。一般說來,後一理論是在前一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了,他們之間必然存在聯系,由此可見,最先提出的那種理論是相當重要的。所以,我就把這一理論徹底弄懂,之後的那些理論都拿來和他進行比較,找出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各種理論不易混淆,記住他們也輕松多了。在做理論的經濟效用分析時,有些同學能夠很快弄懂圖形的含義,而有些同學則怎麼也弄不清楚。其實,在每個圖形的旁邊,都會有大段文字對其進行解說的,那些不懂圖形的同學就可以通過這些文字來理解經濟分析,我相信,圖形、文字,總有一種會適合你的。《國際貿易》是一門新學科,它還在不斷的發展中。平時,我還多關心國內、國外經濟事件,搜集有關國貿的新聞,不斷更新知識。另外,想更好的掌握《國際貿易》這門學科,不妨去了解一下他的歷史,這對你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以上是我學習《國際貿易》的心得,今天把他寫下來,希望能與大家共享,能給正在學習或准備學習該課的同學一些參考。願大家都能從這門課中學到知識! 《管理學》—藝術之門 工商管理系 國貿035班 沈潔 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在學習了《管理學》這門課程之後,我更加肯定了這一看法。我曾經在班上擔任過班長一職,因此對管理活動也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也遇到過許多困難和難題,其中不乏人際關系的處理問題以及執行力度的問題等等。在系統地了解了許多管理學家們關於管理的定義和內容的講述之後,我發現,現實中有許多問題都可以從理論中找到答案,但反之,利用理論來解決這些問題時卻十分困難。比如管理學中提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需求層次理論,我很贊同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劃分為五個層次,但在實際生活中人的需求是復雜的,難以用層次來界定的。每個人的需求各有差異且並非每個人都能完全達到這五個層次,這是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當然,除了上述問題之外,我認為,理論的指導性對我們來說也是有積極意義。尤其是在當今中國,我們的不少企業面臨著管理觀念的根本性變革。盡管如此,我們仍需要清醒地意識到,現代的許多管理理論都來自於西方社會,它們已然是一種社會規律了,但仍是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前提性。中國是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國度,人與人之間的道德綱常在長期的歷史衍變過程中仍有一些被人們所承認並保留下來的。正因為如此,這些思想也或多或少地限制了當代管理理論科學的發展。面臨中國的發展現狀,我們從中應當予以總結和創新,找出符合我們自己的管理體系和思想。那麼,符合我們中國社會的管理體系和思想究竟又是什麼呢?在學習了《管理學》之後,我認為,我們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西方的思想。一味的「拿來主義」是行不通的。西方的理論體系固然完善,但這並不代表它們也適合於東方,特別是中國。打個比方,有一種觀點認為:會議場上應當如戰場,關著門吵得再凶,甚至於拳打腳踢都可以,但開了門走出去,就必須一致對外。這個思想組要是說開會必須能夠求同存異,會場是解決問題的地方。然而在中國,領導開會廢話一大堆,開了一個小時,其中四十分鍾是他一個人在講,內容是泛泛而談,空洞乏味,想要爭取「存異」的權利又害怕領導打擊報復。這種現象屈指可數。因此,我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我們必須一步一步地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即使是運用西方的管理思想,也應當將具體環境具體化。切不可生搬硬套。《管理學》一們課的學習促使我更加廣泛而又深刻地思考,我相信自己早已受益非淺。當然,我會繼續品位書中的思想,以期待更好的理解和運用! 自主學習最重要 工商管理系 國貿043班 袁贏 在大學中,我們每個學期都要學習基礎或專業類的課程,不再是以前單純的數理化了,也不再是老師講為主,學生題海戰術的時候了,更多的是我們要靠自己自覺的學習了。每一門的課的學習都是一個過程,從新書到手的時候,我們應先翻到目錄,了解課本的每一章節和各章節之間的關系,做到心中有數,對課本的結構有個大致的了解。然後通過老師日後的講課學習新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作好預習和復習工作。在上課前的一晚能把上一堂課的內容認真閱讀並能回憶總結出重點,在此基礎上再預習下一節的內容,對看過的內容要有大致的了解,在有疑問的地方要做上記號,在上課的時候著重聽講。利用上課前的時間翻開筆記本,通過課堂筆記的內容,對前一堂課的內容再快速的復習瀏覽,作好承前啟後的工作。上課時不光要認真聽講,並且一定要認真的作好筆記,劃好重點,筆記不僅可以在課後復習中幫助回顧,鞏固知識,在最後的期末考試階段更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做筆記有學問,並不是一股腦兒抱老師寫的一字不差全記下來,而忘了聽老師對概念的具體展開和舉例。我們應該抓住重點進行記錄,有時也更應該自己學會概括,而只在書上把重點圈圈劃劃也不是上策。雖然上課內容書上都有,但我們也應該在筆記上做相應的記錄,因為有時老師會把章節打亂或穿插上,如果作好筆記,那麼復習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照筆記上的結構來復習,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後要及時復習,不能拖延,認真閱讀課文,並適當地做一些練習,對知識進行鞏固提高。而文科學習不光要復習預習,也要經常記憶。例如,英語的學習,如果只重視語法,輕視詞彙,那麼就如同只搭了架子的房子,沒有門,沒有窗,沒有牆,沒有遮風擋雨的屋頂,一樣成不了房子。因此,背誦單詞就成了基礎,不僅要每天積累一定的詞彙,更要不斷回顧舊的詞彙,還要多寫英語作文,把新學到的短語詞彙盡量運用到作文中,並多用一些復雜的句型。除此之外還要多看範文,並適當的可從背誦一些經典的句子或段落,以便活學活用。在課余時間,我們要經常去圖書館跑跑,找一些相關的書籍閱讀,不斷提高專業知識。 如果學 工商管理系國貿043 戴永蓉 記得老師call我寫這篇小結的時候說是學習經驗介紹。坦白說,經驗沒有,經歷倒是想與大家分享。我,平凡學生中的一員。雖然長得不夠奪目,但是一旦工作起來,又會變得「生動」一些。所以我是 一個對生活講究生動,對學習講究感覺,對工作講究責任的人。大學時光總是最美好與耐人尋味的,因為其 短暫,自由和真實,所以珍貴。很快,的確,再開學已是大二下學期。回首這三學期,也總算繁忙,充實,有意義。不論生活,學習與工作。對於學習上取得的成績,得到的肯定,我只想說:如果學,誰都可以擁有。 如果學是說首先要端正態度,明白思想動機。進入大學與讀大學畢竟不同。進入大學後就是面對一個新的起點。分析現實樹立目標是必要的。決計四年後行走江湖的還是考研又決定了短期的目標有所不同。不管怎樣,功課是要認真學的,計算機二級,英語四六級還是要努力去考的。這就是我當時的心態。 學習當中務實是我不曾忽視的。必修與選修是一樣去對待,杜絕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其實,不少同學認為大學里犯不著為成績緊張,考過就是萬幸與追求。錯了!每個人都不可能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抱有這種想法等於扼殺了潛能的發揮。備考之前,無論是計算機二級還是英語四六級,如果只把目標定位在60 分,那麼事實上一般會事與願違。而花追求70分的精力去准備,往往能如願以嘗,安全通過,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另外,關於計算機二級的備考我有幾點想法:一是基礎知識應該抓牢;如《二級VFP程序設計》筆試,尤其是全國卷,基礎題佔有很大比例.平時能夠抓好資料庫基礎知識與SQL查詢,就不會有很大問題.上機考試也一樣,基礎操作題永遠是那幾種固定的題型:關於資料庫表結構的設計,索引的創建與修改,表間關系的創建與參照完整 性的設置。考前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就算是臨時抱佛腳,也得考過了。「寧肯戰死,不能嚇死」是心態,再畏懼也無濟於事誰見過不想考的試就不考么?沒有。把精力放在復習而非擔心上,那就對了。 關於四六級,學校及各系都安排相關講座,我認為還是要去聽的。詞彙固然重要,但是死記硬背單個的詞效果不佳。通過練習,閱讀熟記詞彙,事半功倍。我始終認為記單詞不能孤立開來記,要抓住詞性變換(n.a.adj.adv.形式);固定搭配;習語,這樣掌握大綱要求詞彙數就簡單多了。建議參考《恩波四六級巧記活用通過練習記單詞》一書。而這期間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相信自己有恆則成。此外,以前聽力與寫作是被我忽視的地方,後來發現一些ENGLISH CHANNEL 的節目,像CCTV-9的《GO AROUND THE WORLD》就很適合我們聽。增強語感,未為不可。 最後,我所認為的學習不只是學習功課,社會實踐活動還是要積極參與的。我從來不覺得參與繁忙的社會實踐工作是耽誤學習的主要原因。只要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其實是可以相互促進的。人說大學是一家藏書豐富的免費圖書館,這是說利用它來輔助學習;大學是進入社會的預備班,是一群前途不可預知的朋友,這是說活動今天能夠早點學會為人處世之道,才不至於真正面對社會的時候還很稚嫩。 說了這么多,僅僅是個人想法而已。In a word,如果學,每個人都會擁有一份自信與收獲。自信來自學的過程中對知識,對生活的把握;收獲即若干年以後,當我們回憶起大學時光時,仍然感覺到其繁忙,自由,實在,美好不乏成功的! 找准坐標 尋求適合自己的方法 —關於我的學習 工商管理系 國貿043班 戴永蓉 學習永遠是一個寬泛而永遠無休止之概念的定義,每個人對於學習什麼怎麼學都有自己的經歷、經驗與想法。關於我的學習總結有以下幾點可以分說:首先,我知道學習態度的端正是首要的,想好自己要什麼那就去爭取,就始終如一地以開始的姿態去面對,每學期初我都會仔細計劃一番,綜合學期內的必要安排再加上自己的願望落實每一個月甚至每星期的事宜。如果這學期有二級、四級這樣的重點,那我會在安排時間上注意主次甚至作出一定的取捨。另外每學期都會去想這學期的基本方向是什麼,是保持原有水平?是shorter the distance with others at least還是取得些許進步,我都覺得這些關乎到刻苦認真的程度。其次,有了目標之後進一步就看怎麼進行學習。第一:時間安排。這個因人而異。有人需要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全身心單純學習,我則屬於另外一類,那就是在積極參與社會時間活動的同時不忘學習。這么久以來我一直都相信掌握其中的度是完全可以促進學習進步。坦白說給我兩個小時我大概只有1個半小時能集中精神看書,相反從其中抽去1小時開會剩餘的1小時留給我,我會比那1個半小時看得有效率與效果,也就是說我覺得緊張有序的節奏有時會有助於學習,同時也充實了生活不至於空寂的只剩下書本。第二:學習方法。同樣,這個因科目而異,籠統地說分有文理。文科像《毛澤東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市場營銷學》等書的學習,它們的針對性不強,究竟怎麼學對於每個在學業上摸爬滾打十幾年的我們當然各有見解。我的想法是:課上筆記只記概要,不需一字不落,否則課後就不會覺得有必要看書的動力,總覺得背背筆記足矣,其實不然。根據筆記的提綱看書並回憶老師講解的思路,脈路往往事半功倍。理科如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認真聽講解題思路,自己模仿分析,判斷歸類題型很重要,而不是臨考前強背幾個公式就行的;從另一層面來說考級著實踐了學習的主線。計算機二級英語四、六級都是。關於我的四級准備過程,我也有總結了幾點:通過考級的努力與功夫必須做在平時,並非一朝一夕地突擊幾個單詞就可以,但我不排除我們的「機會主義者」們,坦白說我也很羨慕與佩服。聽、說、讀寫的訓練是基本要求,但說與讀常被忽視。如果能堅持經常讀一些英語材料,我說的是大聲朗讀而非默讀,這特別有助於增強語感與長、難句子的分析能力。一篇篇讀過來詞彙自然就增長了。另外單純地記單詞並不好尤其是按首字母歸類排序記憶。語境像搭配,短語(常用、非生僻),習語,例句,真題解析就有助於記憶詞彙了,而且牢固,不易將形近異義或意近詞混淆了。最後,每個人針對自己找出弱點所在而有針對性地備戰要實際有效得多。關於我,我對四級成績的單項分略做分析(聽力得分率為74.6%,閱讀90%,綜合84%,寫作72%),所以聽力與協作得分相對較弱,所以目前在備戰六級上除了全面准備外尤其注重聽力訓練。相信只要充分准備過,都能有預期的效果產生。綜上而述,態度、目標、方法均掌握好了就等於掌握好了學習給予的考驗。期待自己對於學習有更好的把握與經歷。 勤學 勤問 勤思考 工商管理系國貿043 袁贏 所謂的學習經驗,我個人認為無非就三點:勤學,勤問,勤思考.學習並無捷可走,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範文瀾先生曾說過: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做學問要有嚴謹的態度和肯吃苦的確毅力. 勤學,講的並不是光只會讀書這么簡單,要學會挑書,什麼樣的書有助於彌補自身的不足,很多時候我們更應該像一個古玩鑒賞家,學會判斷,學會分析,有伯樂般的眼光,讀書不能走馬觀花一樣,看過就當作看懂了,真正看懂一本書,不僅僅是指將來在某個時候能引經據典的炫耀一下自己的文學功底,更重要的是能舉一反三,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能靈活運用.看過<<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的人不少,可是真正能運用於商戰或其它領域的確人就很少了,不然憑借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精髓,每年財富排行榜也就不會只有這么幾個中國人了. 勤問,孔老夫子這樣講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時侯總是旁觀者清,在感到困惑的時候如果能夠請旁人點撥一下,說不定思緒就會豁然開朗.每個在我們身邊的人總有些方面比我們強,我們可以互取所長互補所短,共同進步,多好一件事,可如果羞於張口,礙於面子,也許會一直在原地打轉.聖人尚要拜師學藝,更何況我等等閑之輩,大可以放膽去問.在學習中,我們總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互相討論,互相切磋,會發現學的越多,就會問的越多,問的越多,也就知道自己缺些什麼,缺些什麼,就會促使我們再學些什麼了,如此循環不斷,知識就會像螺旋的扶梯,雖是盤旋著,但總是向上的. 勤思考,聖人總能說出些經典的確話來,深刻而不失淺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和思總是被聯系在一起,誰也離不了誰,就如同」才」與」德」一樣,才德兼備的我們稱他為聖人,有德無才的人我們稱他為庸人,有才無德的人我們稱之為衣冠禽獸.這個世界所有的事物和道理總是相通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思考,發現更多相通的道理,學習並運用於實際. 在大學四年中,我們要學習的課程太多,若都要總結出一兩個方法,那總給人有些教條的感覺,我們現在常說要」與時俱進」,那教條也就有失靈的一天.因此,抓住學習的靈魂」勤學」,」勤問」,」勤思考」就尤為重要.」吾生有涯,而學無涯.」只有不斷的學習,汲取新的知識,填補自己的不足,我們才會不斷的進步,一直走在最前面.

㈤ 現在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是哪個國家

歐盟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經濟一體化的逐步深化又促進了該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繁榮。2013年,歐盟28個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萬億歐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23100歐元。歐盟為世界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最大進出口方。歐盟對外貿易中,美國、中國、俄羅斯、瑞士為主要貿易夥伴。歐盟也是全球最不發達國家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援助者,多邊貿易體系的倡導者和主要領導力量。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1-1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㈥ 中歐貿易總額直線上漲,美歐關系不行了

撰文丨泉泉 小野

疫情期間,世界各國的經濟受到沉重打擊。雖然此次肺炎疫情給我國帶來了一定的損失,但卻令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翻了一番。除此之外,中歐兩地的聯系合作越來越緊密,雙方高層頻頻進行會晤,而且中歐的貿易總額不斷上漲。反觀西方陣營中的「老大」——美國,如今則是深陷種種危機,而且與歐洲地區的關系愈加緊張。

在近一兩個月,中國與歐洲地區的高層人員頻頻展開外交活動。根據報道,上個月月底,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開啟「歐洲之旅」;本月中旬,中歐領導人進行「視頻會晤」,針對肺炎疫情、經濟等方面的問題展開交流。隨後,中歐兩地又聯合舉辦了「人才論壇」以及「企業家峰會活動」。

由此可見,中歐兩地的關系正在急劇升溫。其實,這是可以預見的情況。疫情期間,中國大力援助歐洲地區,幫助許多歐洲國家解決了資源緊缺的困境。有付出就有回報,因此,許多歐洲國家與中國繼續深化貿易合作。

根據統計,從今年年初到7月份,27個歐盟成員國與中國的貿易總額超過3000億歐元,而且還有不斷上漲的趨勢。雖然歐洲國家此前對中國存在一些偏見,但是在近些年,越來越多歐洲國家對中國有所改觀,例如德國。默克爾上台之後,不斷加強與中國的貿易合作。從2016年開始,中國便成為德國的最大貿易合作夥伴。

與中國相比,美國與歐洲國家的關系肯定更加親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美國是西方陣營中的「老大」。但是,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後,美歐關系越來越緊張。在疫情期間,美國與歐洲地區之間不斷發生分歧、矛盾。不過,有一些專家分析認為,美歐關系之所以如此緊張,那是因為特朗普政府制定的政策與歐洲各國的利益不相符。此前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歐洲不是中立的,歐洲在政治上是西方的一部分。所以,如果拜登入主白宮並且改變如今的外交政策,那麼歐洲與美國的關系或許能夠得到改善。

美國與歐洲地區的關系究竟能不能得到改善?這一切都還只是未知數。不過有一點可以明確,那便是中國與歐洲地區的關系會越來越緊密。在未來,中國與歐洲的進出口份額應該會繼續上漲。

部分消息參考丨國防時報

㈦ 制度差異對中歐貿易的影響

一些特點。具體是:1、中歐貿易發展速度呈明顯加快之勢。貿易總量不斷上升,貿易逆差不斷縮小,1997年迅速變為順差,2002年則出現了90多億美元的順差。2、中歐貿易地位不對等。中歐貿易額佔中國貿易總額的15%左右,但歐盟對中國的貿易依賴性則小得多,出口額占歐盟進口額比重不到2%,進口額占其出口額的比重僅在1%左右。中國對歐盟的貿易依賴性要高得多的現狀也導致了中歐貿易談判地位的不對等。3、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向歐盟出口主要為傳統的大宗商品及輕工產品,進口的主要是成套設備及鋼材等產品。以後進出口結構有了一些變化,但進口商品仍以工業製成品為主,而出口產
第 2 頁
品除初級產品外也開始有了工業製成品。4、歐盟在華直接投資發展速度相對緩慢,投資質量相對較高。歐盟在華直接投資主要特點是投資項目規模大、技術含量高;投資部門分布廣;投資形式多種多樣;投資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5、雙邊經濟技術合作逐步機制化。 二、中歐經貿關系發展中的受制因素 雖然中國和歐盟之間經貿交往發展迅速,雙邊關系日益密切,與此同時雙方之間貿易摩擦仍不斷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政治方面。1.中歐經貿關系始終受到官方政策影響。1975年中國與歐共體建立了外交關系,為中歐經貿合作創造了必要的條件。1978年4月,中歐簽署第一個貿易協定,相互給予最
第 3 頁
惠國待遇。1985年5月,中歐又簽署了貿易和經濟合作協定。自20世紀70、80年代開始,中歐經貿關系處於迅速增長期。歐盟官方政策對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好壞影響很大,而歐盟的政策常常在經濟要求和政治企圖之間擺動。歐盟在意識形態上堅持「冷戰思維」定式,把西方價值觀念作為全球戰略的指導,在一些具體問題,如「人權問題」、「西藏問題」、台灣問題等方面製造障礙,是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發展一個重要因素。2.意識形態問題。意識形態在社會生活和國際關繫上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它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價值觀、道德觀和利益觀,是國家利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國家利益是一個國家的最高利益,內涵十分豐富,
第 4 頁
包括國家的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安全利益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利益,這些因素既相互聯系,融成一體,又獨自存在、相互區別,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分別成為國家追求的重點目標。在整個冷戰時期,由於受意識形態的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的發展受到抑制。冷戰初期,兩大陣營內部的各個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摩擦,均服從於意識形態的斗爭。只是進入80年代之後,隨著雙方外交決策中意識形態因素作用的淡化,國家中的經濟利益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出來,雙方之間的經貿關系才得到了一定的發展。90年代後,隨著意識形態利益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下降,經濟利益在調整後的國家利益中占據重要位置和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加強,它成為推動中歐關系
第 5 頁
發展的根本動力,中歐經貿關系得到了全面、深入的發展。3.美國因素的作用。就現代中歐關系而言,無論是廣度還是縱深方向的延展或跌宕,都有著東方與西方兩種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歷史厚度,有一種內在的整體性。而對這種整體性影響最大者,莫過於所謂的「美國因素」。美國因素一直是影響中歐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應該注意到,歐美之間近年來雖有矛盾,歐盟極力想擺脫美國的控制,但是它們之間的矛盾是非對抗性的,這是由於歐美之間存在著廣泛的政治、經濟和安全共同利益以及密切的歷史、文化聯系和相同的價值觀,所以雙方之間關系仍以合作與發展為主導方面,在某些重大問題上,它們仍立場一致聯手對華,對中國施壓乃至制
第 6 頁
裁。此外,美國為維持其超級大國地位,實現其全球戰略,在其自身實力不斷下降的情況下,不得不借重歐洲的影響與力量,因此,歐盟仍然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點,正如亨廷頓所說:「與歐洲的關系是美國外交政策成功的關鍵所在。與歐洲健康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大大減輕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的這種孤獨的局面。」對於歐盟而言,「歐洲一體化加上與美國這種跨大西洋的夥伴關系,不僅是西歐在二戰後時期發展的動力,而且也是它在後冷戰時期繼續走向強大的關鍵。」4. 歐盟東擴的負面影響。根據《尼斯條約》的決定,2004年5月1日歐盟接受包括塞普勒斯、捷克、波蘭等國在內的15個新成員國,從而完成其成立以來的第五次也是歷史上規
第 7 頁
模最大的一次擴大。東擴後的歐盟成員國達到25個, 擁有4.5億人口,對外貿易額佔世界總貿易額的20%,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的四分之一。從而新歐盟成為了一個貿易規模與美國不相上下的大市場。歐盟東擴無疑是歐盟經濟及世界經濟中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從經貿和資本市場交往這一角度來看,歐盟東擴對中歐經貿關系的消極負面影響是明顯不能低估的。中東歐和東南歐地區是有一億多人口的廣大而有發展潛力的市場,總體上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大致相同。在同歐盟發達地區發展進出口貿易和吸引投資等方面,我國與中東歐、東南歐國家無疑存在競爭關系。這些國家在發展經貿關繫上明顯占據了天時、地利與人和方面的優勢。
第 8 頁
(二)經濟方面。1.中國在中歐市場依賴程度和重要性中處於劣勢地位。據統計,中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依存度相差很大,表現為中國對歐盟的貿易依存度高,而歐盟對中國的依存度要小很多。同時,歐美之間的貿易是歐盟貿易的主要組成部分,與日本以及歐盟成員國原先殖民地國家間的貿易仍在歐盟貿易中佔比較重要的位置,中國的重要性則次之,投資方面也是如此。中國對歐盟的市場依賴程度大於歐盟對中國的市場依賴程度,這些事實決定了中歐貿易關系中中國處於劣勢地位。明白了此點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挑起貿易摩擦的總是歐盟,也就明白了在處理經貿沖突時雙方態度和立場的不同。2.中國出口產品價格低且結構不合理。產
第 9 頁
品價格低廉理應是構成中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優勢的一個方面,但只依靠低價格去佔領市場容易引起反傾銷調查等貿易沖突。中國產品成本本來就低,許多企業至今仍然堅持低價競銷的營銷觀,不注重新產品的開發、產品包裝的改善,不積極利用廣告、公關及提高質量與服務的手段來擴大出口,忽視了非價格競爭,使歐盟等國家對中國產品的低價格和增長迅速過於敏感,以致引發了不少摩擦。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出口產品結構還不盡合理。據一項用「相對出口績效指數(REP) 」來對中國製造業出口商品結構的研究成果,中國製造業中具有較強比較優勢的商品共55種,其中佔有絕對比重而且具有很強比較優勢的仍然是勞動密集型或非
第 10 頁
熟練勞動密集型的商品;重化工製成品和資本技術密集型的商品所佔比重微小,而且這些重化工製成品的深加工程度也很低。也就是說中國出口的依然是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的商品,而這些商品在國際市場上長期呈過度競爭的態勢,所以這樣的產品大量出口定會遭遇貿易摩擦。此外,中國企業的維權意識依然不夠。這點在反傾銷案的調查中表現明顯,常常是無人應訴,使對方不戰而勝,從而更激發起了對方對中國產品進行調查的積極性。3.歐盟一體化程度提高和內部雙層結構對中歐經貿交往增加了新的復雜性。歐盟一直致力於其內部的一體化進程,2002年1月1日歐元的正式流通標志其一體化進程到了一個新階段,實際上已形成了一個
第 11 頁
成員國和歐盟兩個層次的組織結構。這一事實為中歐經貿交往既帶來了便利又增加了新的復雜性。隨著一體化程度提高和共同進口制度等的實施,特別是歐元啟動後,其國際地位、可信度還是穩定性將有很大提高。現在我國的商品只要出口到一個歐元區國家的口岸,就可以分銷到歐元區的其他成員國,出口手續簡化,方便了貿易結算,降低了交易成本,從而促進了雙方經貿關系的發展。與此同時,一體化程度的提高也帶來了許多新問題,例如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在以前各個成員國各行其是的情況下,一國對中國產品進行反傾銷不會影響其他國家的行為。而現在若歐盟裁定中國某項產品傾銷從而處以高關稅懲罰,則該產品在歐盟所有成員國
第 12 頁
的競爭力都會受到影響,盡管此項產品對某些成員國根本就不構成傾銷。這種趨勢的發展對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影響和制約將會是長期的。又如歐元的啟動,減少了歐盟企業的兌換費用,消除了其內部貿易的貨幣風險,使其內部產品價格部分的競爭力增強,這意味著外部產品包括中國產品價格競爭力的相對下降。而且,其內部統一用歐元結算,也使我國產品利用原先其各個成員國經濟發展程度的差異和貨幣不同而制定差別價格的策略難以實施。此外,歐元的推出也使中國出口企業面臨巨大的轉換成本。歐盟內部雙層的組織結構使中歐經貿發展面臨的情況更復雜。在雙層結構下,歐盟成員國在對中國出口時常強調和利用其與中國的友好關
第 13 頁
系,以求進入中國市場,而在自己市場准入方面則抬出歐盟來和中國對抗,避免與中國發生直接沖突。這樣就使得中國難以通過以限制這些成員國對中國出口的方法來解決中國出口產品對這些國家市場的准入問題。4.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國際貿易中利用非關稅壁壘措施進行貿易保護的力度呈不斷加強的趨勢。歐盟是最早認識到國際貿易中技術壁壘(包括環保壁壘) 重要性的國家,其成員國亦是設置技術壁壘(包括環保壁壘) 最嚴重的國家。由於中歐在經濟和技術水平方面的差距,中國的大宗傳統出口產品極易受到技術壁壘的封鎖。歐盟的貿易政策有關中國的條文帶有明顯的歧視性。中國入世後各種關稅或非關稅
第 14 頁
壁壘作用的消失或減弱,歐盟更加依賴反傾銷、反補貼和技術標准等措施來限制中國產品,保護歐盟的產業。入世後,因經濟技術水平的差異,中國很難一下子完全適應歐盟的各種技術標准,歐盟技術標准和相應的政策法規,這必將成為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又一重要制約因素。
三、結語 近年來,雖然中歐合作在各個領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動,但是根本的著眼點還在於政治與經濟。歐盟一直以來都是「平衡主義者」,強調各方力量能夠達成某種均勢,因而歐盟在許多政治立場上與美日存在明顯的差異。這種「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與中國不謀而合,因此雙方在許多國際問題上還是有很大合作空間的。
第 15 頁
任何政治關系歸根到底都有其背後的經濟關系,政治方面的合作最終目標是促進雙方在經貿領域的全面攜手。
歐盟隨著其東擴的實現,市場范圍不斷擴大,同時歐盟作為世界經濟發達地區,其市場的內在支撐力較強,對中國也有極大的吸引力。歐盟的擴大在給我國帶來更大市場及經貿合作空間的同時,使其它國家想利用歐元各國情況的差異在貿易和經濟合作中發揮優勢增加了難度。歐盟內部市場深化增加了區內的保護性和封閉性,給 區外帶來的排斥效應可能對別國經貿利益造成損害。這些中、東歐國家在經濟、貿易結構上與中國較為接近,與歐盟互補性較強,他們一旦加入歐盟,在發展經貿關 繫上天時、地利與人和方面都比我國占據
第 16 頁
明顯優勢。 面對著這些新的機遇與挑戰,中國應採取積極的、主動的戰略性對策,在發展中尋求解決矛盾的方法,在發展中迴避和化解不利制約因素。充分利用WTO規則, 「以人為本」,加強對國際標準的研究與學習,完善經濟法律保障體系,並努力提高中國的經濟實力。從長遠看,中歐雙方在經貿領域的合作必定會有更多的潛力和機會。
當然,密切的合作夥伴之間也會有分歧。中國與歐盟在雙邊經貿關系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有待克服的摩擦與障礙。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歐盟至今仍不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此外,歐盟對中國企業的反傾銷調查、在某些行業和領域設置技術和綠色壁壘的作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
第 17 頁
了雙邊經貿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可喜的是,中歐雙方都願意以對話和談判的方式來解決爭端。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歐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集團。中歐經貿關系有著廣泛的互補性,潛力巨大。中歐經貿關系將會在摩擦與妥協、磋商與雙贏、諒解與互信的氛圍中,更加健康成長並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我們有理由期待,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歐經貿關系能夠開辟更廣闊的合作領域和空間。 參考文獻: 1.李金珊:《歐盟經濟政策與一體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版。 2.金哲松:《國際貿易結構與流向》,中國計劃出版社2000年版。 3.祝寶良、張峰:《歐盟地區政策》,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版。 4.裘
第 18 頁
元倫、王鶴等:《歐盟對華長期政策與中歐經貿關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年版。 5.胡謹、王學玉:《發展中的歐洲聯盟》,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祖強、淡遠鵬:《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受制因素》,江海學刊,2002.5。 7.王麗萍《中歐經貿關系發展中的制約因素及因應對策探析》,東南亞研究,2002.3。 8.王冉冉:《論歐盟東擴對中歐經貿關系的影響及對策》,黑龍江對外經貿,2004.6。 9.劉翔峰:《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現狀及前景》,宏觀經濟研究,2004.2。
第 19 頁
網路文庫
搜索
制度差異對中歐貿易的影響

展開全文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並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相關文檔
新形勢下中歐經貿關系發展及制約因素分析
9人正在看
中歐經貿關系的發展現狀及特點
445人正在看
中歐經貿關系發展趨勢及應對
27人正在看
中歐經貿關系發展趨勢及應對
302人正在看
查看更多
為您精選
淺析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因素
會員文檔164篇
人氣好文
淺析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因素
2987人閱讀

淺議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因素
1000人閱讀
熱門TOP
淺析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因素(一)
1000人閱讀

淺析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因素(1)論文
2674人閱讀
立即開通VIP
淺析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因素_論文_開題報告_論文任務書_一站式輔導
淺析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因素,論文,專業團隊,對口論文,多年各大行業論文經驗,針對各學級論文,質量取優,論文推薦平台,24小時在線,質量高論文,論文,一站解決,誠信自信
qianhu.wejianzhan.com廣告
淺析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因素_論文_質量信譽保證_正規優質論文平台
淺析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因素,論文,正規論文大平台,畢業生論文咨詢網站,專業論文輔導,質量有保障。論文,專業機構,誠信經營信譽好,20年論文行業經驗豐富,致力於畢業論文。
wen.qdpwmd.cn廣告
淺析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因素_的論文_論文質量好_講信譽_論文包滿意
淺析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因素,的論文,正規論文大平台,畢業生論文咨詢網站,專業論文輔導,質量有保障。的論文,專業機構,誠信經營信譽好,20年論文行業經驗豐富,致力於畢業論文。
nbyxwl.xyz廣告
4506人已獲取

㈧ 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正式生效,這對雙方來說有何益處

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正式生效。這是中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標志協定。協定啟動後,將會進一步加強中歐經貿合作,惠及中歐雙方消費者和企業。

促進雙方經濟和社會交互

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是中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標志雙邊協定,也是近年來中歐之間首個重大貿易協定。分析人士認為,協定生效意義重大,既能深化中歐經貿合作,又能促進雙方人文交流。

就經貿關系而言,“從雙邊投資協定結束談判,到地理標志協定的簽署與生效,中歐經貿關系被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專家表示,具體而言,雙方在經貿合作領域,尤其是規則性合作方面達到新高度。知識產權向來為歐盟所重視,地理標志領域又是歐盟的強項所在,其發展水平可謂領先全球,本身就擁有3300多個地理標志產品,中國能與歐盟簽署這份協定,說明已能對標歐盟的高標准。

此外,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生效也為雙方未來簽署貿易、投資相關的協定奠定基礎。比如中歐投資協定,乃至中歐自由貿易協定。因為這些協定也會涉及知識產權保護、原產地等內容。

就人文交流而言,由專家認為,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生效不僅關乎貿易投資,也對促進文化交流、民心相通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大量地理標志產品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且承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不僅僅限於物質層面。”丁純說,隨著地理標志產品的出口,相應的歷史文化積淀也在一同出口。比如茶道、茶藝會隨著茶葉一起“走出去”。地理標志協定生效後,將有利於歷史文化傳承、國家形象塑造,以及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

放眼全球,中國為何能率先與歐盟達成地理標志協定?有專家分析,一是雙方均有政治意願,且有相近理念。二是中歐貿易投資關系比較密切,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2020年,中歐貿易額達6495億美元,同比增長接近4.5%。三是中國與歐洲具有歷史悠久、文化多樣性等共同特點,地理標志資源豐富。

㈨ 中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這對於中國來說都有哪些意義

中歐貿易在全球經濟受到新一輪沖擊的背景下實現逆勢增長,難上加難。世貿組織公布的《全球貿易數據和展望》報告顯示,全球商品貿易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3%,第二季度預計將下降18.5%。聯合國發表的《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年中報告》也表明,全球經濟受到重創,供應鏈受到破壞,需求受到抑制。該報告預測今年世界貿易將萎縮近15%。

中歐貿易逆勢增長,得益於良好的雙邊關系和互補的經濟優勢。雙贏合作一直是中歐經貿合作的主旋律。在截至2019年的近40年裡,中歐貿易規模增長了250倍。自今年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和歐洲的列車運行數量逆勢上升。截至7月,已連續3個月每月開行1000多趟列車,在疫情下為保障中歐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物流順暢、物資供應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歐貿易的逆勢增長再次證明了中歐合作的強大彈性和活力。未來,中歐合作空間將更加廣闊,雙方對彼此的重要性將更加突出。只要雙方繼續堅持互利共贏的大方向,中歐合作的勢頭就會更加強勁,中歐關系就會更加穩定和深遠。

㈩ 中亞班列,中歐班列的在經貿往來中承擔著怎樣的地位

1.中歐雙邊貿易關系穩定發展 在中歐合作的諸多領域中,經貿關系是最具活力、收獲最多的領域之一。進入2世紀以來,伴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歐雙邊貿易在原先基數較大的基礎上又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以大約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長著。如今,「中國製造」在歐洲市場上已隨處可見。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04-2007年中國對歐盟年均進出口額增長率在27%以上,歐盟一躍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2007年中歐進出口總額達到3561.5億美元,同比增長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億美元,增長29.2%;進口1109.6億美元,增長22.4%,歐盟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佔比上升至16.4%,佔到中國總出口額的近1/5。2008年中歐雙方的貿易額更是一舉達到了4255.8億美元,增長19.5%,分別高於同期中美、中日雙邊貿易增速9個和6.5個百分點。 中歐直接投資合作不斷深化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作為中國第4大投資夥伴,歐盟對華投資的項目數自1986年以來總體呈現增長的趨勢。截至2008年4月底,歐盟累計在華投資項目27139個,實際投資額585億美元。歐盟對華投資項目平均規模大,技術含量較高,且多投資於生產領域。改革開放30年來,歐盟一大批優秀企業尤其是大的跨國公司已大舉進入中國,空中客車飛機、大眾汽車、殼牌石油、聯合利華日用品、西門子電器、諾基亞通信等等眾多歐盟跨國企業巨頭已在中國的相關領域中占據了顯著地位,並先後成為了在華投資成功的典範。 在中國對歐盟國家的直接投資方面,近年來,伴隨著中國政府「走出去」戰略的大力實施,以華為、中興、海爾等為代表的一批中國優秀企業也開始走出國門,到歐盟國家投資創業。由於起步較晚,目前中國在歐盟的對外直接投資額十分有限,遠遠低於歐盟國家在中國的直接投資規模。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對歐盟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為5億美元,累計投資存量為14億美元。雙方合作尚存在巨大潛力和空間。 二、中歐經貿關系的突出特點 1.中歐經貿合作呈現互補性 中國和歐盟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市場,彼此間的經貿關系具有極強的互補性,相互依賴性也越來越強。歐盟擁有龐大的剩餘資本,在技術的轉讓上比較開放,又極度依賴世界貿易。歐盟所具有的市場優勢、技術優勢與資本優勢使得中國通過發展中歐關系獲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場、更好的技術來源與更多的資本來源。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所具有的競爭優勢對歐盟也是極具吸引力的。豐富的原材料和廉價勞動力資源、存量與增量龐大的市場、與歐盟差異較大的產業結構以及穩定與高回報的投資場所,都是歐盟國家所缺少和追求的區位優勢,是處於「去工業化」階段的發達國家進行產業轉移的良好去處。除香港特別行政區外,歐盟是中國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按實際投入計算,歐盟是對華第二大投資者,另外,還是中國最大的技術供應者。 雙邊貿易呈現不對稱性 從中歐雙邊貿易的增長率考察,近10年來,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的大多數年份里,中國對歐盟的出口增長率都高於中國對世界的同一指標。與此相反的是,同期中國從歐盟的進口增長率普遍低於中國與世界的這一指標;與此同時,中國出口產品對歐盟市場的依賴程度遠遠高於歐盟出口產品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這表明中國與歐盟經貿關系的發展存在著高度的不對稱性;從中歐雙方在彼此市場所佔份額看,中國出口到歐盟的貿易額約佔中國出口總額的20%,而歐盟出口到中國的貿易額約占歐盟出口總額的7%左右,這同樣說明了歐盟市場對中國的重要程度高於中國市場對歐盟的重要程度;從中歐經貿關系的地理分布考察,盡管作為區域一體化程度較高的國際組織,歐盟成員國在對外貿易政策的開放性方面比較一致,但是中歐貿易的地理分布至今仍主要集中在歐盟的少數成員國身上,特別是主要集中於德國、法國、英國、荷蘭和義大利等5個國家。與這5國的貿易額在中歐雙邊貿易總額中已超過了70%。其中,德國又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所佔比重一直保持在30%左右,大大高於其他國家所佔份額。與此同時,中國對歐盟的貿易也主要集中在中國的沿海發達地區。 三、當前中歐經貿關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中歐貿易不平衡問題不容忽視 在中歐貿易關系幾十年的歷史上,據中方統計,直到1996年歐盟還保持著對中國的順差(0.42億美元)。自1997年起才由先前歐盟對中國的貿易順差轉為中國對歐盟的貿易順差。從2002年起,中方對歐盟的逆差規模開始呈加速上升的態勢。據中國海關統計,到2005年中方對歐盟貿易順差為701億美元,占雙邊貿易總額的32,26%,順差同比增長89%。2006—2007年,中歐貿易順差更是急劇上升,分別約為805億美元和1014億美元。對中歐貿易不平衡問題現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中國輕紡等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歐盟在華投資企業加工貿易、歐盟因對華軍售禁令限制對華兩用產品與技術出口等。 歐盟對華反傾銷力度不斷增強 歐盟是最早發起對中國反傾銷的地區,就當前歐盟對華反傾銷的發展態勢而言,自1979年開始對華反傾銷調查以來,到2007年4月,歐盟共對華發起139個貿易救濟案件調查,其立案頻率和涉案金額均大大超過往年水平。在對中國產品調查的案件中,歐盟官員的核查比以往更為嚴厲,在關鍵的給予中國企業個案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上,歐盟方面更是大幅度倒退,拒絕承認的理由幾近蠻橫無理。中國自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依據該組織相關法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積極維護自己的利益,對包括歐盟國家在內的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的不公平貿易做法同樣以反傾銷的方式予以積極的反擊。 有關「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分歧仍然存在 歐盟拒絕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深層原因無外乎經濟和政治兩個方面。就經濟利益而言,歐盟方面始終堅持認為,中歐之間巨額的貿易失衡主要是由於中國政府奉行了不公平的貿易政策所致。中國未能完全信守「人世」承諾,尤其在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不力、對某些國內產業提供保護和扶持、市場開放程度嚴重不足等方面。特別是隨著中歐雙邊經貿合作的不斷擴大,歐盟此舉意在以此作為與中國貿易談判時的一個要價手段,以便獲得中國方面更多的讓步。因此,可以說,歐盟採取拖延戰術、不讓中國順利的通過市場經濟國家的門檻本質是由其內在經濟利益所決定。當然,經濟利益並非唯一的因素,政治、意識形態、文化等非經濟要素同樣嚴重影響著歐盟的態度。這些顯然已經遠遠超出了經濟層面。由此可以認為,中國與歐盟關於「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之爭的本質不過是歐盟想藉助於打中國「非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牌局,達到確保其內部經濟與政治利益最大化之目的罷了。中國加入WTO後,市場經濟建設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歐盟的許多說法是不符合中國客觀實際的。中國在貿易和投資方面對歐盟沒有任何歧視性的政策和做法,而歐盟「非市場經濟地位」的做法使中國企業遭受了不公平待遇。中國與歐盟從2003年開始就明確提出建設全面戰略夥伴關系。一個真正的、對等的全面戰略夥伴關系不可能建立在不平等和歧視的基礎上。 四、中國與歐盟的經貿關系發展前景分析 中國與歐盟,一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雙邊經貿往來在這樣一個特殊背景下將如何發展,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焦點。筆者認為,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的發展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雙方經濟力量的發展和相互需求的增長,二是中歐雙方的政治與政策支撐。而中歐雙邊經貿合作關系恰恰得到了這兩個因素的強大支持,因此可以預見,雙方未來的發展前景總體上是樂觀的。 首先,經濟利益和相互需求的增長是今後中歐關系保持深入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雙方關系的中心支柱。從根本上講,國與國的關系都是建立在雙方共同利益基礎之上的;任何雙邊關系沒有明確、實在的共同利益作為支撐都是不牢靠和難以維持長久的。中歐關系也不例外。進入21世紀,中歐經貿關系的快速發展實現了互利共贏,也為雙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一方面,極強的產品互補性是促進雙邊經貿往來的基礎。從貿易結構看,中國向歐盟出口主要有服裝、紡織品、鞋、箱包、玩具、照明裝置、五金工具、傢具等等。歐盟輸往中國主要有機電產品、汽車、飛機及零配件、光學照相器材、船舶等,互補性極強。中國與歐盟前5位貿易夥伴國間的貿易量佔中歐貿易的70%,貿易互補性使雙方內部市場形成巨大吸引力。另一方面,歐盟在華投資帶來了先進管理經驗和技術,推動了研發項目,為中國經濟發展作出了直接貢獻。在雙邊技術合作中,歐盟贏得了中國市場份額和高額的技術轉讓費,中國則獲得了與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技術,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在中國政府「走出去」戰略引導下,中國企業加大了對歐盟投資力度,也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歐盟已成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和開展經濟合作的重要目的地。 由此可見,中歐雙方的經貿合作帶來的利益是相互的、長期的、共贏的。 其次,政治與政策支撐是經貿關系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方面,中歐雙邊高層領導人年度會晤近年來十分頻繁。中歐新的雙邊政治對話機制建立於1994年,1997年恢復了1996年中斷的****x~-i~。從1998年至今,中歐會晤已經舉行了10次。2008年末,由於法國總統薩科奇執意會見了****喇嘛,遭到中方的強烈反對,致使中歐峰會被取消,中國一度與法國乃至歐洲的關系降至冰點。在這個關鍵時期,應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的邀請,中國國務院總理******於2009年1月30日訪問了歐盟總部,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中歐關系出現波折的背景下,中國官方稱此訪為「信心之旅」。中歐領導人在會談中均表示從全球和戰略高度重視中歐關系,認為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加強中歐合作,求同存異,對世界具有重要意義。在此期間,中國與歐盟還發表了《中歐聯合聲明》。聲明中稱,在全球化和國際格局快速變化的背景下,中歐關系已超越雙邊范疇,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戰略意義。雙方一致認為,進一步加強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尤為必要,也是雙方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另一方面,中歐密切的經貿合作具有完善的制度支持。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歐盟大幅調整政策,中歐政治關系迅速發展,高層領導人互訪頻繁。在制度方面,1995年7月,歐洲出台《中歐關系長期政策》,確定了同中國全面發展政治、經濟和貿易關系的長遠戰略,明確表示與中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保證實現雙方共同目標;1998年3月,歐盟公布《與中國建立全面夥伴關系》的對華政策文件,把歐中經貿關系置於同歐美、歐日同等重要的水平上;2003年10月歐盟發表了《中歐關系的共同利益與挑戰:走向成熟的夥伴關系》,闡述了對華政策和行動的指導方針及近期發展框架,並建議將歐中領導人會晤機制提高到最高級別;2006年10月歐盟提出《歐盟與中國:更緊密的夥伴、承擔更多責任》,指出進一步挖掘與中國夥伴關系的潛力,提出未來發展對華關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與此相對應,中國也在為發展良好的中歐經貿關系作出自己的政策努力。2003年10月,中國政府發表了《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制訂做歐盟政策文件。文件明確表示,加強與不斷發展中歐關系是中國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致力於構築中歐長期穩定的全面夥伴關系。 由此可見,中歐雙方在政治和政策上的積極成果給中歐經貿關系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中歐之間不存在根本利害沖突,互不構成威脅。由於歷史文化傳統、政治制度和經濟發展階段的差異以及個別歐洲領導人缺乏對中國的全面了解,致使中歐在某些問題上存在不同看法和分歧是正常的。只要本著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妥善處理,分歧不會成為中歐發展互信互利關系的障礙。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將不可避免地給中歐雙邊經貿關系的正常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一方面,歐盟的需求將急劇減少,出口市場萎縮,將嚴重影響雙方的進出口貿易。歐盟委員會預計,2009年全年歐盟和歐元區經濟增速將驟降至0.2%和0.1%,經濟幾乎陷於停滯。歐盟和歐元區的失業率繼2008年初降至7%左右的歷史低位後,2009年將升至7.8%和8.4%,2010年還會進一步走高,失業率上揚將不可避免地抑制消費。目前,受歐洲經濟形勢惡化引起的外需大幅減弱影響,我國對歐盟出口已經呈現放緩跡象,2008年前11個月對歐盟出口額為2706.81億美元,同比增長21.8%,但比2007年同期29.8%的增速大幅回落8個百分點。另一方面,貿易保護主義將悄然抬頭,中歐雙邊貿易摩擦將加劇。貿易摩擦與全球或一國經濟的發展狀況有很大關系,當經濟發展良好時,貿易摩擦會減少;當經濟發展減弱時,貿易摩擦將加劇。金融危機爆發後,隨著歐洲經濟形勢急轉直下,加上中歐關系出現波折,歐盟內部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日益躁動,針對我國採取的反傾銷措施進入新一輪高發期。 五、關於進一步深化和拓寬中歐經貿合作的幾點建議 首先,進一步擴大中國對歐盟的影響力。應增加對歐盟的重視程度,尤其是在深受金融危機煎熬的歐盟對我國倚重加深的情況下,我國應適當作出回應,使歐盟成為我國積極爭取的對象,積極與其「打交道」,同時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進程中提高我國的知情權、發言權和規則制訂權,藉此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擴大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其次,正確處理中歐之間出現的波折與摩擦。雙方應抓住2009年1月******總理歐洲「信心之旅」使中歐關系重新走上正軌的這一有利時機,全方位深化雙邊經貿合作;我們應以戰略夥伴精神理性處理貿易與投資摩擦和分歧,不要把經貿問題政治化、情緒化,以包容和開放的心態看待和處理雙邊經貿關系。我們也期待著歐盟從建設全面戰略夥伴大局出發,盡快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遏制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為高科技產品與技術方面開展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同時,中國也應積極優化中歐貿易結構,在互利共贏基礎上擴大自歐盟的進口,緩解貿易不平衡狀況。 最後,為雙方企業創造長期、穩定、可預見的環境。雙方應加快完善1985年中歐經貿協定和《中歐夥伴合作協定》談判進程,使之成為加快中歐經貿互利共贏合作強有力的法律基礎。目前,中歐貿易、投資、技術合作潛力遠沒有發揮出來,前景仍然廣闊。為深化中歐經貿合作,應努力創建互利共贏的長效合作機制,建議雙方應盡快共同研究包括貨物和服務貿易、雙向投資、技術與貨幣、金融合作在內的綜合性自由貿易協定和建立中歐自由貿易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