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一數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高一數學必修1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一、集合有關概念
1. 集合的含義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
(1) 元素的確定性,
(2) 元素的互異性,
(3) 元素的無序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注意:常用數集及其記法:
非負整數集(即自然數集) 記作:N
正整數集 N*或 N+ 整數集Z 有理數集Q 實數集R
1) 列舉法:{a,b,c……}
2) 描述法:將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弧內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 語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圖:
4、集合的分類:
(1) 有限集 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
(2) 無限集 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二、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1.「包含」關系—子集
注意: 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於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 B或B A
2.「相等」關系:A=B (5≥5,且5≤5,則5=5)
實例:設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則兩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麼 AC
④ 如果AB 同時 BA 那麼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Φ
規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有n個元素的集合,含有2n個子集,2n-1個真子集
三、集合的運算
運算類型 交 集 並 集 補 集
定 義 由所有屬於A且屬於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記作A B(讀作『A交B』),即A B={x|x A,且x B}.
由所有屬於集合A或屬於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並集.記作:A B(讀作『A並B』),即A B ={x|x A,或x B}).
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由S中所有不屬於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余集)
記作 ,即
CSA=
韋
恩
圖
示
性
質 A A=A
A Φ=Φ
A B=B A
A B A
A B B
A A=A
A Φ=A
A B=B A
A B A
A B B
(CuA) (CuB)
= Cu (A B)
(CuA) (CuB)
= Cu(A B)
A (CuA)=U
A (CuA)= Φ.
例題:
1.下列四組對象,能構成集合的是 ( )
A某班所有高個子的學生 B著名的藝術家 C一切很大的書 D 倒數等於它自身的實數
2.集合{a,b,c }的真子集共有 個
3.若集合M={y|y=x2-2x+1,x R},N={x|x≥0},則M與N的關系是 .
4.設集合A= ,B= ,若A B,則 的取值范圍是
5.50名學生做的物理、化學兩種實驗,已知物理實驗做得正確得有40人,化學實驗做得正確得有31人,
兩種實驗都做錯得有4人,則這兩種實驗都做對的有 人。
6. 用描述法表示圖中陰影部分的點(含邊界上的點)組成的集合M= .
7.已知集合A={x| x2+2x-8=0}, B={x| x2-5x+6=0}, C={x| x2-mx+m2-19=0}, 若B∩C≠Φ,A∩C=Φ,求m的值
二、函數的有關概念
1.函數的概念:設A、B是非空的數集,如果按照某個確定的對應關系f,使對於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f(x)和它對應,那麼就稱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記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變數,x的取值范圍A叫做函數的定義域;與x的值相對應的y值叫做函數值,函數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數的值域.
注意:
1.定義域:能使函數式有意義的實數x的集合稱為函數的定義域。
求函數的定義域時列不等式組的主要依據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於零;
(2)偶次方根的被開方數不小於零;
(3)對數式的真數必須大於零;
(4)指數、對數式的底必須大於零且不等於1.
(5)如果函數是由一些基本函數通過四則運算結合而成的.那麼,它的定義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義的x的值組成的集合.
(6)指數為零底不可以等於零,
(7)實際問題中的函數的定義域還要保證實際問題有意義.
相同函數的判斷方法:①表達式相同(與表示自變數和函數值的字母無關);②定義域一致 (兩點必須同時具備)
(見課本21頁相關例2)
2.值域 : 先考慮其定義域
(1)觀察法
(2)配方法
(3)代換法
3. 函數圖象知識歸納
(1)定義: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以函數 y=f(x) , (x∈A)中的x為橫坐標,函數值y為縱坐標的點P(x,y)的集合C,叫做函數 y=f(x),(x ∈A)的圖象.C上每一點的坐標(x,y)均滿足函數關系y=f(x),反過來,以滿足y=f(x)的每一組有序實數對x、y為坐標的點(x,y),均在C上 .
(2) 畫法
A、 描點法:
B、 圖象變換法
常用變換方法有三種
1) 平移變換
2) 伸縮變換
3) 對稱變換
4.區間的概念
(1)區間的分類:開區間、閉區間、半開半閉區間
(2)無窮區間
(3)區間的數軸表示.
5.映射
一般地,設A、B是兩個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個確定的對應法則f,使對於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元素y與之對應,那麼就稱對應f:A 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映射。記作f:A→B
6.分段函數
(1)在定義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達式的函數。
(2)各部分的自變數的取值情況.
(3)分段函數的定義域是各段定義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並集.
補充:復合函數
如果y=f(u)(u∈M),u=g(x)(x∈A),則 y=f[g(x)]=F(x)(x∈A) 稱為f、g的復合函數。
二.函數的性質
1.函數的單調性(局部性質)
(1)增函數
設函數y=f(x)的定義域為I,如果對於定義域I內的某個區間D內的任意兩個自變數x1,x2,當x1<x2時,都有f(x1)<f(x2),那麼就說f(x)在區間D上是增函數.區間D稱為y=f(x)的單調增區間.
如果對於區間D上的任意兩個自變數的值x1,x2,當x1<x2 時,都有f(x1)>f(x2),那麼就說f(x)在這個區間上是減函數.區間D稱為y=f(x)的單調減區間.
注意:函數的單調性是函數的局部性質;
(2) 圖象的特點
如果函數y=f(x)在某個區間是增函數或減函數,那麼說函數y=f(x)在這一區間上具有(嚴格的)單調性,在單調區間上增函數的圖象從左到右是上升的,減函數的圖象從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數單調區間與單調性的判定方法
(A) 定義法:
○1 任取x1,x2∈D,且x1<x2;
○2 作差f(x1)-f(x2);
○3 變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4 定號(即判斷差f(x1)-f(x2)的正負);
○5 下結論(指出函數f(x)在給定的區間D上的單調性).
(B)圖象法(從圖象上看升降)
(C)復合函數的單調性
復合函數f[g(x)]的單調性與構成它的函數u=g(x),y=f(u)的單調性密切相關,其規律:「同增異減」
注意:函數的單調區間只能是其定義域的子區間 ,不能把單調性相同的區間和在一起寫成其並集.
8.函數的奇偶性(整體性質)
(1)偶函數
一般地,對於函數f(x)的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麼f(x)就叫做偶函數.
(2).奇函數
一般地,對於函數f(x)的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麼f(x)就叫做奇函數.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數的圖象的特徵
偶函數的圖象關於y軸對稱;奇函數的圖象關於原點對稱.
利用定義判斷函數奇偶性的步驟:
○1首先確定函數的定義域,並判斷其是否關於原點對稱;
○2確定f(-x)與f(x)的關系;
○3作出相應結論:若f(-x) = f(x) 或 f(-x)-f(x) = 0,則f(x)是偶函數;若f(-x) =-f(x) 或 f(-x)+f(x) = 0,則f(x)是奇函數.
(2)由 f(-x)±f(x)=0或f(x)/f(-x)=±1來判定;
(3)利用定理,或藉助函數的圖象判定 .
9、函數的解析表達式
(1).函數的解析式是函數的一種表示方法,要求兩個變數之間的函數關系時,一是要求出它們之間的對應法則,二是要求出函數的定義域.
(2)求函數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
1) 湊配法
2) 待定系數法
3) 換元法
4) 消參法
10.函數最大(小)值(定義見課本p36頁)
○1 利用二次函數的性質(配方法)求函數的最大(小)值
○2 利用圖象求函數的最大(小)值
○3 利用函數單調性的判斷函數的最大(小)值:
如果函數y=f(x)在區間[a,b]上單調遞增,在區間[b,c]上單調遞減則函數y=f(x)在x=b處有最大值f(b);
如果函數y=f(x)在區間[a,b]上單調遞減,在區間[b,c]上單調遞增則函數y=f(x)在x=b處有最小值f(b);
例題:
1.求下列函數的定義域:
⑴ ⑵
2.設函數 的定義域為 ,則函數 的定義域為_ _
3.若函數 的定義域為 ,則函數 的定義域是
4.函數 ,若 ,則 =
6.已知函數 ,求函數 , 的解析式
7.已知函數 滿足 ,則 = 。
8.設 是R上的奇函數,且當 時, ,則當 時 =
在R上的解析式為
9.求下列函數的單調區間:
⑴ (2)
10.判斷函數 的單調性並證明你的結論.
11.設函數 判斷它的奇偶性並且求證: .
㈡ 高中數學必修一每一章的知識點與公式
第一章 集合與函數概念
一、集合有關概念
1、集合的含義: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其中每一個對象叫元素。一般地,研究對象統稱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組成的總體叫集合(set),也簡稱集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
(1) 元素的確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異性如:由HAPPY的字母組成的集合{H,A,P,Y}
(3) 元素的無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個集合
說明:(1)對於一個給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確定的,任何一個對象或者是或者不是這個給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個給定的集合中,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對象,相同的對象歸入一個集合時,僅算一個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沒有先後順序,因此判定兩個集合是否一樣,僅需比較它們的元素是否一樣,不需考查排列順序是否一樣。
(4)集合元素的三個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確定性和整體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
關於「屬於」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於集合A 記作 a∈A ,相反,a不屬於集合A 記作 aA
注意:常用數集及其記法:
非負整數集(即自然數集) 記作:N
正整數集 N*或 N+
整數集Z
有理數集Q
實數集R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①列舉法:{a,b,c……} 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然後用一個大括弧括上。{1,2,3,4,5},{x2,3x+2,5y3-x,x2+y2},…
②描述法:將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弧內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確定的條件表示某些對象是否屬於這個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③語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數學式子描述法:具體方法:在大括弧內先寫上表示這個集合元素的一般符號及取值(或變化)范圍,再畫一條豎線,在豎線後寫出這個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徵。
如:{x|x-3>2},{(x,y)|y=x2+1},…;
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強調:描述法表示集合應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x,y)|y= x2+3x+2}與 {y|y= 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誤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數},即代表整數集Z。
辨析: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寫{全體整數}。下列寫法{實數集},{R}也是錯誤的。
說明:列舉法與描述法各有優點,應該根據具體問題確定採用哪種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較多或有無限個元素時,不宜採用列舉法。
④ Venn圖:
4、集合的分類:
(1) 有限集 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
(2) 無限集 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二、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1.「包含」關系—子集
注意: 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於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 B或B A
2.「相等」關系:A=B (5≥5,且5≤5,則5=5)
實例:設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則兩集合相等」
結論:對於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時,集合B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們就說集合A等於集合B,即:A=B
即:① 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3.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麼 AC
④ 如果AB 同時 BA 那麼A=B
任何一個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但一定不是它本身的真子集
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Φ
規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⑴有n個元素的集合,含有2n個子集,2n-1個真子集,含有 個非空真子集
⑵設A B C 三個集合中元素個數分別為 m x n (m x n都是真正數且m<n)
B C A 則C的個數為 個
B C A 或A C B則C的個數為 -1個
B C A則C的個數為 -2個
三、集合的運算
1.交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於A且屬於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記作A∩B(讀作」A交B」),即A∩B={x|x∈A,且x∈B}.
2、並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於集合A或屬於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並集。記作:A∪B(讀作」A並B」),即A∪B={x|x∈A,或x∈B}.
3、交集與並集的性質:A∩A = A, A∩φ= φ, A∩B = B∩A,A∪A = A,
A∪φ= A ,A∪B = B∪A.
4、全集與補集
(1)補集: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屬於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余集)
記作: CSA 即 CSA ={x xS且 xA}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們所要研究的各個集合的全部元素,這個集合就可以看作一個全集。通常用U來表示。
(3)性質:⑴CU(C UA)=A ⑵(C UA)∩A=Φ ⑶(CUA)∪A=U
、集合的運算
運算類型 交 集 並 集 補 集
定 義 由所有屬於A且屬於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記作A B(讀作『A交B』),即A B={x|x A,且x B}.
由所有屬於集合A或屬於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並集.記作:A B(讀作『A並B』),即A B ={x|x A,或x B}).
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由S中所有不屬於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余集)
記作 ,即
CSA=
韋
恩
圖
示
性
質 A A=A
A Φ=Φ
A B=B A
A B A
A B B
A A=A
A Φ=A
A B=B A
A B A
A B B
(CuA) (CuB)
= Cu (A B)
(CuA) (CuB)
= Cu(A B)
A (CuA)=U
A (CuA)= Φ.
第二章 函數
指數與對數運算
一.分數指數冪與根式:
如果 ,則稱 是 的 次方根, 的 次方根為0,若 ,則當 為奇數時, 的 次方根有1個,記做 ;當 為偶數時,負數沒有 次方根,正數 的 次方根有2個,其中正的 次方根記做 .負的 次方根記做 .
1.負數沒有偶次方根;
2.兩個關系式: ;
3、正數的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 ;
正數的負分數指數冪的意義: .
4、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⑴ ; ⑵ ;
⑶ ; ⑷ ;
⑸ ,其中 、 均為有理數, , 均為正整數
二.對數及其運算
1.定義:若 ,且 , ,則 .
2.兩個對數:
⑴ 常用對數: , ;
⑵ 自然對數: , .
3.三條性質:
⑴ 1的對數是0,即 ;
⑵ 底數的對數是1,即 ;
⑶ 負數和零沒有對數.
4.四條運演算法則:
⑴ ; ⑵ ;
⑶ ; ⑷ .
5.其他運算性質:
⑴ 對數恆等式: ;
⑵ 換底公式: ;
⑶ ; ;
⑷ .
函數的概念
一.映射:設A、B兩個集合,如果按照某中對應法則 ,對於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一個元素與之對應,這樣的對應就稱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二.函數:在某種變化過程中的兩個變數 、 ,對於 在某個范圍內的每一個確定的值,按照某個對應法則, 都有唯一確定的值和它對應,則稱 是 的函數,記做 ,其中 稱為自變數, 變化的范圍叫做函數的定義域,和 對應的 的值叫做函數值,函數值 的變化范圍叫做函數的值域.
三.函數 是由非空數集 到非空數集B的映射.
四.函數的三要素:解析式;定義域;值域.
函數的解析式
一.根據對應法則的意義求函數的解析式;
例如:已知 ,求函數 的解析式.
二.已知函數的解析式一般形式,求函數的解析式;
例如:已知 是一次函數,且 ,函數 的解析式.
三.由函數 的圖像受制約的條件,進而求 的解析式.
函數的定義域
一.根據給出函數的解析式求定義域:
⑴ 整式:
⑵ 分式:分母不等於0
⑶ 偶次根式:被開方數大於或等於0
⑷ 含0次冪、負指數冪:底數不等於0
⑸ 對數:底數大於0,且不等於1,真數大於0
二.根據對應法則的意義求函數的定義域:
例如:已知 定義域為 ,求 定義域;
已知 定義域為 ,求 定義域;
三.實際問題中,根據自變數的實際意義決定的定義域.
函數的值域
一.基本函數的值域問題:
名稱 解析式 值域
一次函數
二次函數
時,
時,
反比例函數
,且
指數函數
對數函數
三角函數
二.求函數值域(最值)的常用方法:函數的值域決定於函數的解析式和定義域,因此求函數值域的方法往往取決於函數解析式的結構特徵,常用解法有:觀察法、配方法、換元法(代數換元與三角換元)、常數分離法、單調性法、不等式法、*反函數法、*判別式法、*幾何構造法和*導數法等.
反函數
一.反函數:設函數 的值域是 ,根據這個函數中 , 的關系,用 把 表示出,得到 .若對於 中的每一 值,通過 ,都有唯一的一個 與之對應,那麼, 就表示 是自變數, 是自變數 的函數,這樣的函數 叫做函數 的反函數,記作 ,習慣上改寫成 .
二.函數 存在反函數的條件是: 、 一一對應.
三.求函數 的反函數的方法:
⑴ 求原函數的值域,即反函數的定義域
⑵ 反解,用 表示 ,得
⑶ 交換 、 ,得
⑷ 結論,表明定義域
四.函數 與其反函數 的關系:
⑴ 函數 與 的定義域與值域互換.
⑵ 若 圖像上存在點 ,則 的圖像上必有點 ,即若 ,則 .
⑶ 函數 與 的圖像關於直線 對稱.
函數的奇偶性:
一.定義:對於函數 定義域中的任意一個 ,如果滿足 ,則稱函數 為奇函數;如果滿足 ,則稱函數 為偶函數.
二.判斷函數 奇偶性的步驟:
1.判斷函數 的定義域是否關於原點對稱,如果對稱可進一步驗證,如果不對稱;
2.驗證 與 的關系,若滿足 ,則為奇函數,若滿足 ,則為偶函數,否則既不是奇函數,也不是偶函數.
二.奇函數的圖象關於原點對稱,偶函數的圖象關於y軸對稱.
三.已知 、 分別是定義在區間 、 上的奇(偶)函數,分別根據條件判斷下列函數的奇偶性.
奇 奇 奇 奇 奇 偶
奇 偶 奇
偶 奇 偶 奇
偶 偶 偶 偶 偶
五.若奇函數 的定義域包含 ,則 .
六.一次函數 是奇函數的充要條件是 ;
二次函數 是偶函數的充要條件是 .
函數的周期性:
一.定義:對於函數 ,如果存在一個非零常數 ,使得當 取定義域內的每一個值時,都有 ,則 為周期函數, 為這個函數的一個周期.
2.如果函數 所有的周期中存在一個最小的正數,那麼這個最小正數就叫做 的最小正周期.如果函數 的最小正周期為 ,則函數 的最小正周期為 .
函數的單調性
一.定義:一般的,對於給定區間上的函數 ,如果對於屬於此區間上的任意兩個自變數的值 , ,當 時滿足:
⑴ ,則稱函數 在該區間上是增函數;
⑵ ,則稱函數 在該區間上是減函數.
二.判斷函數單調性的常用方法:
1.定義法:
⑴ 取值; ⑵ 作差、變形; ⑶ 判斷: ⑷ 定論:
*2.導數法:
⑴ 求函數f(x)的導數 ;
⑵ 解不等式 ,所得x的范圍就是遞增區間;
⑶ 解不等式 ,所得x的范圍就是遞減區間.
3.復合函數的單調性:
對於復合函數 ,設 ,則 ,可根據它們的單調性確定復合函數 ,具體判斷如下表:
增 增 減 減
增 減 增 減
增 減 減 增
4.奇函數在對稱區間上的單調性相反;偶函數在對稱區間上的單調性相同.
函數的圖像
一.基本函數的圖像.
二.圖像變換:
將 圖像上每一點向上 或向下 平移 個單位,可得 的圖像
將 圖像上每一點向左 或向右 平移 個單位,可得 的圖像
將 圖像上的每一點橫坐標保持不變,縱坐標拉伸 或壓縮 為原來的 倍,可得 的圖像
將 圖像上的每一點縱橫坐標保持不變,橫坐標壓縮 或拉伸 為原來的 ,可得 的圖像
關於 軸對稱
關於 軸對稱
將 位於 軸左側的圖像去掉,再將 軸右側的圖像沿 軸對稱到左側,可得 的圖像
將 位於 軸下方的部分沿 軸對稱到上方,可得 的圖像
三.函數圖像自身的對稱
關系 圖像特徵
關於 軸對稱
關於原點對稱
關於 軸對稱
關於直線 對稱
關於直線 軸對稱
關於直線 對稱
周期函數,周期為
四.兩個函數圖像的對稱
關系 圖像特徵
與
關於 軸對稱
與
關於 軸對稱
與
關於原點對稱
與
關於直線 對稱
與
關於直線 對稱
與
關於 軸對稱
㈢ 高中數學必修一第二章的知識結構圖 急~~~~~~~
《圓錐曲線》知識結構 二次曲線與直線的關系C:A1x2+C1y2+Dx+Ey+F=0
(A1C1不全為0)
l:A2x+B2y+C2=0
(A1、B2不全為0)
概念:
定義:
圖形:
方程:
性質:
[
范圍:
中心:
焦點:
頂點:
對稱軸:
准線:
漸近線
離心率:
焦准距:
焦半徑:
通徑:
[
相離
相切
相交
圓
MC=r(r>0)
(x-x0)2+(y-y0)2=r2(r>0)
x2+y2+Dx+Ey+F=0
(D2+E2-4F>0)
x0-4≤x≤x0+r,y0-r≤y≤y0+r
C(x0,y0)
y-y0=k(x-x0)(k∈R)
及x=x0
d>r,或<0
d=r,或=0
過圓x2+y2=r2上點M(x,y)的切線方程
x1x+y1y=r2
d0
弦長l=2=
(θ∈R)
橢圓
MF1+MF2=2a(0
=e(0
+=1(a>b>0) +=1(a>b>0)
-a≤x≤a,-b≤y≤b -b≤x≤b,-a≤y≤a
0(0,0)
F1(-C,O)、F2(C,O) F1(O,-C)、F2(O,C)
C=
F1F2=2C
A1(-a,0)、A2(a,0) A1(0,-a)、A2(0,a)、
B1(0,-b)、B2(0,b) B1(-b,0)、B2(b,0)
x=0,y=0
A1A2=2a,B1B2=2b
l1:x=-,l2:x= l1:y=,l2:y=a
e(0
FK=
r1=e(x+)、r2=e(-x) r1=e(y+)、r2=e(-y)
P1P2=
<0
=0
>0
弦長l=
(θ∈R)
雙曲線
MF1-MF2=2a(0<2a
=e(e>1,MN⊥l於N,Fl)
-=1(a>0,b>0) -=1(a>0,b>0)
x≤-a或x≥a,y∈R x∈R,y≤-a或y≥a
0(0,0)
F1(-C,0)、F2(C,0) F1(0,-C)、F2(0,C)
C=
F1F2=2c
A1(-a,0)、A2(a,0) A1(0,-a)、A2(0,a)
x=0,y=0
A1A2=2a,B1B2=2b
l1:x=-,l2:x= l1:y=,l2:y=
y=x、y=x y=x、y=-x
e(e<1)
FK= r1=ex+,r2=ex-,
r1=ey+,r2=ey-
P1P2= <0 =0 >0 弦長l= 拋物線 =e(e=1,MN⊥l於N,Fl)
y2=2px(p>0) y2=-2px(p>0)
x2=2py(p>0) x2=-2py(p>0)
x≥0,y∈R x≤0,y∈R x∈R,y≥0 x∈R,y≤0F(,0) F(-,0) F(0,)F(0,-) 0(0,0) y=0 x=0 l:x=- l:x= l:y=- l:y= e=1FK=pMF=x+ MF=-x MF=y+ MF=-y P1P2=2P <0 =0 >0 弦長l= 焦點弦長l=x1+x2+p l=p-x1-x2 l=y1+y2+p l=p-y1-y2
㈣ 高一數學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
高一新生要主動地適應環境,而不是環境適應你。因為你走向社會參加工作也得適應社會。以下內容是無憂考網為你整理的 高一數學 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希望你不負時光,努力向前,加油。
高一數學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1
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
1、函數零點的概念:對於函數,把使成立的實數叫做函數的零點。
2、函數零點的意義:函數的零點就是方程實數根,亦即函數的圖象與軸交點的橫坐標。即:
方程有實數根函數的圖象與軸有交點函數有零點.
3、函數零點的求法:
求函數的零點:
1(代數法)求方程的實數根;
2(幾何法)對於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將它與函數的圖象聯系起來,並利用函數的性質找出零點.
4、二次函數的零點:
二次函數.
1)△>0,方程有兩不等實根,二次函數的圖象與軸有兩個交點,二次函數有兩個零點.
2)△=0,方程有兩相等實根(二重根),二次函數的圖象與軸有一個交點,二次函數有一個二重零點或二階零點.
3)△<0,方程無實根,二次函數的圖象與軸無交點,二次函數無零點.
高一數學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2
空間幾何體表面積體積公式:
1、圓柱體:表面積:2πRr+2πRh體積:πR2h(R為圓柱體上下底圓半徑,h為圓柱體高)
2、圓錐體:表面積:πR2+πR[(h2+R2)的]體積:πR2h/3(r為圓錐體低圓半徑,h為其高,
3、a-邊長,S=6a2,V=a3
4、長方體a-長,b-寬,c-高S=2(ab+ac+bc)V=abc
5、稜柱S-h-高V=Sh
6、棱錐S-h-高V=Sh/3
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
8、S1-上底面積,S2-下底面積,S0-中h-高,V=h(S1+S2+4S0)/6
9、圓柱r-底半徑,h-高,C—底面周長S底—底面積,S側—,S表—表面積C=2πrS底=πr2,S側=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圓柱R-外圓半徑,r-內圓半徑h-高V=πh(R^2-r^2)
11、r-底半徑h-高V=πr^2h/3
12、r-上底半徑,R-下底半徑,h-高V=πh(R2+Rr+r2)/313、球r-半徑d-直徑V=4/3πr^3=πd^3/6
14、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徑,a-球缺底半徑V=πh(3a2+h2)/6=πh2(3r-h)/3
15、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徑h-高V=πh[3(r12+r22)+h2]/6
16、圓環體R-環體半徑D-環體直徑r-環體截面半徑d-環體截面直徑V=2π2Rr2=π2Dd2/4
17、桶狀體D-桶腹直徑d-桶底直徑h-桶高V=πh(2D2+d2)/12,(母線是圓弧形,圓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母線是拋物線形)
高一數學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3
(1)直線的傾斜角
定義:x軸正向與直線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叫直線的傾斜角。特別地,當直線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我們規定它的傾斜角為0度。因此,傾斜角的取值范圍是0°≤α<180°
(2)直線的斜率
①定義:傾斜角不是90°的直線,它的傾斜角的正切叫做這條直線的斜率。直線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線與軸的傾斜程度。
②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點:
(1)當時,公式右邊無意義,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傾斜角為90°;
(2)k與P1、P2的順序無關;
(3)以後求斜率可不通過傾斜角而由直線上兩點的坐標直接求得;
(4)求直線的傾斜角可由直線上兩點的坐標先求斜率得到。
(3)直線方程
①點斜式:直線斜率k,且過點
注意:當直線的斜率為0°時,k=0,直線的方程是y=y1。當直線的斜率為90°時,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點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點的橫坐標都等於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直線斜率為k,直線在y軸上的截距為b
③兩點式:()直線兩點,
④截矩式:其中直線與軸交於點,與軸交於點,即與軸、軸的截距分別為。
⑤一般式:(A,B不全為0)
⑤一般式:(A,B不全為0)
注意:○1各式的適用范圍
○2特殊的方程如:平行於x軸的直線:(b為常數);平行於y軸的直線:(a為常數);
(4)直線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質的直線
高一數學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相關 文章 :
★ 高一數學必修1各章知識點總結
★ 高中數學高一數學必修一知識點
★ 高一數學必修一知識點匯總
★ 數學高一必修一知識點
★ 高一數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
★ 高一數學必修1知識點歸納總結
★ 高一數學必修1知識點歸納
★ 高一數學必修2各章知識點總結
★ 高一數學必修一的知識點總結介紹(2)
★ 高中數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㈤ 跪求高一數學必修1和2的重要知識點總結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與函數概念
1.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意思;2.集合間的關系;3.函數的概念及其表示;4.函數性質(單調性、最值、奇偶性)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數(I)
一.指數與對數
1.根式;2.指數冪的擴充;3.對數;4.根式、指數式、對數式之間的關系;5.對數運算性質與指數運算性質
二.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
1.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的圖像與性質;2.指數函數y=ax的關系
三.冪函數 (定義、圖像、性質)
第三章 函數的應用
一.方程的實數解與函數的零點
二.二分法
三.幾類不同增長的函數模型
四.函數模型的應用
必修2知識點
一、直線與方程
(1)直線的傾斜角
定義:x軸正向與直線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叫直線的傾斜角。特別地,當直線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我們規定它的傾斜角為0度。因此,傾斜角的取值范圍是0°≤α<180°
(2)直線的斜率
①定義:傾斜角不是90°的直線,它的傾斜角的正切叫做這條直線的斜率。直線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線與軸的傾斜程度。
當時,; 當時,; 當時,不存在。
②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點:(1)當時,公式右邊無意義,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傾斜角為90°;
(2)k與P1、P2的順序無關;(3)以後求斜率可不通過傾斜角而由直線上兩點的坐標直接求得;
(4)求直線的傾斜角可由直線上兩點的坐標先求斜率得到。
(3)直線方程
①點斜式:直線斜率k,且過點
注意:當直線的斜率為0°時,k=0,直線的方程是y=y1。
當直線的斜率為90°時,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點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點的橫坐標都等於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直線斜率為k,直線在y軸上的截距為b
③兩點式:()直線兩點,
④截矩式:
其中直線與軸交於點,與軸交於點,即與軸、軸的截距分別為。
⑤一般式:(A,B不全為0)
注意:各式的適用范圍 特殊的方程如:
平行於x軸的直線:(b為常數); 平行於y軸的直線:(a為常數);
(5)直線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質的直線
(一)平行直線系
平行於已知直線(是不全為0的常數)的直線系:(C為常數)
(二)垂直直線系
垂直於已知直線(是不全為0的常數)的直線系:(C為常數)
(三)過定點的直線系
(ⅰ)斜率為k的直線系:,直線過定點;
(ⅱ)過兩條直線,的交點的直線系方程為
(為參數),其中直線不在直線系中。
(6)兩直線平行與垂直
當,時,
;
注意:利用斜率判斷直線的平行與垂直時,要注意斜率的存在與否。
(7)兩條直線的交點
相交
交點坐標即方程組的一組解。
方程組無解 ; 方程組有無數解與重合
(8)兩點間距離公式:設是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兩個點,
則
(9)點到直線距離公式:一點到直線的距離
(10)兩平行直線距離公式
在任一直線上任取一點,再轉化為點到直線的距離進行求解。
二、圓的方程
1、圓的定義:平面內到一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圓,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圓的半徑。
2、圓的方程
(1)標准方程,圓心,半徑為r;
(2)一般方程
當時,方程表示圓,此時圓心為,半徑為
當時,表示一個點; 當時,方程不表示任何圖形。
(3)求圓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採用待定系數法:先設後求。確定一個圓需要三個獨立條件,若利用圓的標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圓的幾何性質:如弦的中垂線必經過原點,以此來確定圓心的位置。
3、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有相離,相切,相交三種情況:
(1)設直線,圓,圓心到l的距離為,則有;;
(2)過圓外一點的切線:①k不存在,驗證是否成立②k存在,設點斜式方程,用圓心到該直線距離=半徑,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兩解】
(3)過圓上一點的切線方程:圓(x-a)2+(y-b)2=r2,圓上一點為(x0,y0),則過此點的切線方程為(x0-a)(x-a)+(y0-b)(y-b)= r2
4、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通過兩圓半徑的和(差),與圓心距(d)之間的大小比較來確定。
設圓,
兩圓的位置關系常通過兩圓半徑的和(差),與圓心距(d)之間的大小比較來確定。
當時兩圓外離,此時有公切線四條;
當時兩圓外切,連心線過切點,有外公切線兩條,內公切線一條;
當時兩圓相交,連心線垂直平分公共弦,有兩條外公切線;
當時,兩圓內切,連心線經過切點,只有一條公切線;
當時,兩圓內含; 當時,為同心圓。
注意:已知圓上兩點,圓心必在中垂線上;已知兩圓相切,兩圓心與切點共線
圓的輔助線一般為連圓心與切線或者連圓心與弦中點
三、立體幾何初步
1、柱、錐、台、球的結構特徵
(1)稜柱:
幾何特徵:兩底面是對應邊平行的全等多邊形;側面、對角面都是平行四邊形;側棱平行且相等;平行於底面的截面是與底面全等的多邊形。
(2)棱錐
幾何特徵:側面、對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於底面的截面與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於頂點到截面距離與高的比的平方。
(3)稜台:
幾何特徵: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邊形 ②側面是梯形 ③側棱交於原棱錐的頂點
(4)圓柱:定義:以矩形的一邊所在的直線為軸旋轉,其餘三邊旋轉所成
幾何特徵:①底面是全等的圓;②母線與軸平行;③軸與底面圓的半徑垂直;④側面展開圖是一個矩形。
(5)圓錐:定義: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為旋轉軸,旋轉一周所成
幾何特徵:①底面是一個圓;②母線交於圓錐的頂點;③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
(6)圓台:定義:以直角梯形的垂直與底邊的腰為旋轉軸,旋轉一周所成
幾何特徵:①上下底面是兩個圓;②側面母線交於原圓錐的頂點;③側面展開圖是一個弓形。
(7)球體:定義:以半圓的直徑所在直線為旋轉軸,半圓面旋轉一周形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徵:①球的截面是圓;②球面上任意一點到球心的距離等於半徑。
2、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定義三視圖:正視圖(光線從幾何體的前面向後面正投影);側視圖(從左向右)、
俯視圖(從上向下)
註:正視圖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長度;俯視圖反映了物體的長度和寬度;側視圖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寬度。
3、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斜二測畫法
斜二測畫法特點:①原來與x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x平行且長度不變;
②原來與y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y平行,長度為原來的一半。
4、柱體、錐體、台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1)幾何體的表面積為幾何體各個面的面積的和。
(2)特殊幾何體表面積公式(c為底面周長,h為高,為斜高,l為母線)
(3)柱體、錐體、台體的體積公式
(4)球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V= ; S=
4、空間點、直線、平面的位置關系
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那麼這條直線是所有的點都在這個平面內。
應用: 判斷直線是否在平面內
用符號語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麼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
符號:平面α和β相交,交線是a,記作α∩β=a。
符號語言:
公理2的作用:
①它是判定兩個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說明兩個平面的交線與兩個平面公共點之間的關系:交線必過公共點。
③它可以判斷點在直線上,即證若干個點共線的重要依據。
公理3:經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一直線和直線外一點確定一平面;兩相交直線確定一平面;兩平行直線確定一平面。
公理3及其推論作用:①它是空間內確定平面的依據 ②它是證明平面重合的依據
公理4:平行於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空間直線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
① 異面直線定義: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
② 異面直線性質: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③ 異面直線判定:過平面外一點與平面內一點的直線與平面內不過該店的直線是異面直線
④ 異面直線所成角:作平行,令兩線相交,所得銳角或直角,即所成角。兩條異面直線所成角的范圍是(0°,90°],若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是直角,我們就說這兩條異面直線互相垂直。
求異面直線所成角步驟:
A、利用定義構造角,可固定一條,平移另一條,或兩條同時平移到某個特殊的位置,頂點選在特殊的位置上。 B、證明作出的角即為所求角 C、利用三角形來求角
(7)等角定理:如果一個角的兩邊和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那麼這兩角相等或互補。
(8)空間直線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直線在平面內——有無數個公共點.
三種位置關系的符號表示:aα a∩α=A a‖α
(9)平面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平行——沒有公共點;α‖β
相交——有一條公共直線。α∩β=b
5、空間中的平行問題
(1)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條直線與此平面內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平行。
線線平行線面平行
線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
那麼這條直線和交線平行。線面平行線線平行
(2)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兩個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如果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於另一個平面,那麼這兩個平面平行
(線面平行→面面平行),
(2)如果在兩個平面內,各有兩組相交直線對應平行,那麼這兩個平面平行。
(線線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於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
兩個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
(1)如果兩個平面平行,那麼某一個平面內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線面平行)
(2)如果兩個平行平面都和第三個平面相交,那麼它們的交線平行。(面面平行→線線平行)
7、空間中的垂直問題
(1)線線、面面、線面垂直的定義
①兩條異面直線的垂直:如果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說這兩條異面直線互相垂直。
②線面垂直: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任何一條直線垂直,就說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垂直。
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兩個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從一條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說這兩個平面垂直。
(2)垂直關系的判定和性質定理
①線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那麼這條直線垂直這個平面。
性質定理:如果兩條直線同垂直於一個平面,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個平面經過另一個平面的一條垂線,那麼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
性質定理:如果兩個平面互相垂直,那麼在一個平面內垂直於他們的交線的直線垂直於另一個平面。
9、空間角問題
(1)直線與直線所成的角
①兩平行直線所成的角:規定為。
②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兩條直線相交其中不大於直角的角,叫這兩條直線所成的角。
③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過空間任意一點O,分別作與兩條異面直線a,b平行的直線,形成兩條相交直線,這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不大於直角的角叫做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2)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平面的平行線與平面所成的角:規定為。 ②平面的垂線與平面所成的角:規定為。
③平面的斜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條斜線和它在平面內的射影所成的銳角,叫做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所成的角。
求斜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思路類似於求異面直線所成角:「一作,二證,三計算」。
在「作角」時依定義關鍵作射影,由射影定義知關鍵在於斜線上一點到面的垂線,
在解題時,注意挖掘題設中兩個主要信息:(1)斜線上一點到面的垂線;(2)過斜線上的一點或過斜線的平面與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質易得垂線。
(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
①二面角的定義:從一條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二面角,這條直線叫做二面角的棱,這兩個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點為頂點,在兩個面內分別作垂直於棱的兩條射線,這兩條射線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
③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兩相交平面如果所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麼這兩個平面垂直;反過來,如果兩個平面垂直,那麼所成的二面角為直二面角
④求二面角的方法
定義法:在棱上選擇有關點,過這個點分別在兩個面內作垂直於棱的射線得到平面角
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內一點到兩個面的垂線時,過兩垂線作平面與兩個面的交線所成的角為二面角的平面角
㈥ 高中數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整理
《高中數學必修1》是200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課題材料研究所、中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該書是高中數學學習階段順序必修的第一本教學輔助資料。
1 高中數學必修1目錄
第一章集合與函數概念
1.1集合
閱讀與思考 集合中元素的個數
1.2函數及其表示
閱讀與思考 函數概念的發展歷程
1.3函數的基本性質
信息技術應用 用計算機繪制函數圖象
實習作業
小結
復習參考題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數(Ⅰ)
2.1指數函數
信息技術應用 藉助信息技術探究指數函數的性質
2.2對數函數
閱讀與思考 對數的發明
探究與發現 互為反函數的兩個函數圖象之間的關系
2.3冪函數
小結
復習參考題
第三章函數的應用
3.1函數與方程
閱讀與思考 中外歷史上的方程求解
信息技術應用 藉助信息技術求方程的近似解
3.2函數模型及其應用
信息技術應用 收集數據並建立函數模型
實習作業
小結
復習參考題
1 高中數學必修1知識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