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外交人才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零基礎學語法什麼書最好 2024-11-13 03:55:23

外交人才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12-12 22:26:37

1. 聯系實際,分析論述作為一名優秀的外交人員應掌握哪些專業知識

要有超強的語言學習能力,外語是每一名外交官必須要掌握的,現代外交官至少應該要精通英語和法語,同時還應該盡可能的多學習其他語言,以及這些國家、民族的各種風俗習慣。 其次,要有過硬的政治覺悟和思想素質以及清白的家世,可以說我國目前對於外交人員的選拔還是在政審中從嚴考察,畢竟是關繫到國家利益、安全和榮譽的事業。 再次,要有較高的學識。目前外交部招考的公務人員中已經很少會有本科生了,多數是各學科的碩士、博士。不但應該有高學歷更要學識廣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在任何時候不能夠對面前發生的狀況毫無理性反映,這就需要學識寬廣了。 最後,外交官必不可少的是口才與人際交際能力。學識淵博而無法准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那將是可悲的事情。所以一名外交官需要超過律師的口才、要即使無理也要說得有理;同時一名優秀的外交官往往會給人一種親和力,具有讓人特別是敵人放鬆對他警惕的能力。 其實作為一名外交官需要具備的條件是很多的,你要想成為一名外交官必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這份看似無比榮耀的職業背後會需要有很多的汗水和鮮血!

2. 我國古今的外交人才都有哪些並概括他們的事跡

張騫,西漢漢中成固(今陝西城固)人,著名的旅行家和外交家,他曾先後兩次出使西域:
1.第一次出使:公元前139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請求大月氏與漢朝夾擊匈奴,但並不成功。至公元前126年返國。
2.第二次出使:公元前119年,他奉命出使烏孫,歷時數年才回到長安.
3.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時,他與他的副使先後到過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國,發展了漢朝與中亞各國的友好關系。同時,也因此令不少西域物產相繼傳入中國,中國絲綢等商品也大量被運往西域,從而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4427073.html

周恩來,當美國記者嘲笑他用美國產的派克筆時,他回答說是抗美援朝時繳獲的。
外國記者問:為什麼我們外國的路叫公路,而中國的路叫馬路?(暗示是馬走的路)周恩來說:因為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
還有一則:外國記者和周恩來握手後拿出手帕,把手擦乾凈;周恩來看見後也拿出手帕,擦完後把手帕扔掉。

西華德的故事
威廉·亨利·西華德(William Henry Seward,1801年5月16日~1872年10月10日),美國律師、地產經紀人、政治家,曾任紐約州州長(1839年~1843年)和美國國務卿(1861年~1869年)。任內在沙俄手上買下了俄屬北美,即今日的阿拉斯加州。
1861年美國內戰,歐洲國王們派兵分裂美國,林肯想到這些國王的宿敵俄國,於是派出特使向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求救,基於各方考量,未經宣戰俄國艦隊在1863年9月開進紐約港,它們的出現造成英法的猶豫為林肯扭轉局面贏得了時間,內戰結束後為支付俄國艦隊720萬美元的費用,美國政府頗費一番周折,因為憲法沒有授權總統支付外國政府的戰爭費用,當時的總統約翰遜與俄國達成了以購買俄國阿拉斯加的土地來支付戰爭費的協議,當時的國務卿就是西華德。
1867年3月,他以總價720萬美元的價格俄羅斯手中買下了阿拉斯加的主權(陸地面積148萬,海洋23萬),這是世界土地交易史上面積最大的一筆交易,而且平均單價每英畝才二分錢。現在看來,這簡直是一筆劃算到家的買賣,但是在當時這樁買賣當時被許多美國人詬病,把阿拉斯加譏諷為「西華德的冰箱」、「西華德的愚行」。可是他講了一句話,他說:「現在我把它買下來,也許多少年以後,我們的子孫因為買到這塊地,而得到好處」。1867年10月18日,美國星條旗第一次在阿拉斯加飄揚起來。

3. 外交官的知識

外交官是為一個國家從事外交事務的官員。外交官的任務是代表本國與其他國家進行雙邊或多邊談判。外交官有臨時性的、只為商討一件特定事務而到他國去的,也有在另一個國家常駐的。常駐外交官的辦公地一般是一個大使館或一個領事館。常駐外交官往往還有為本國公民提供服務或管理本國公民事務的任務。往往也有外交官在他國從事間諜或其他情報工作,這種做法一般被看作是一種對他國不友好的做法,因此一般國家不承認他們的外交官在外從事諜報工作,但實際上外交官在外從事諜報工作是所有國家都進行的,包括對友方或聯盟的國家。

按照1961年4月18日簽署的《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外交官在他國享受豁免權,其所在的國家不允許將外交官加以逮捕、扣留或審問。外交官在進出國界時不被海關搜查,也不必交關稅。外交官在其駐在地享受制外法權。

當兩國因宣戰或其他原因斷絕外交關系時,或駐在國的局勢緊張、無法保障外交官的安全時,外交官一般被撤出。兩個國家之間的外交關系惡化時,召回駐他國的首席外交官(大使)、或者降低外交等級(比如1980年因向台灣出售潛艇,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與荷蘭的外交關系由大使級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一般而言是代表一種對他國表示非常不滿的姿態。

4. 試列舉我國歷史上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主要事跡。

1藺相如 比如他完璧歸趙

2晏嬰 也就是晏子出使別國時幾次保衛國家尊嚴,《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贊揚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

3蘇武 蘇武牧羊,歷史典故之一。匈奴單於為了逼迫蘇武投降,開始時將他幽禁在大窖中,蘇武飢渴難忍,就吃雪和旃毛維生,但絕不投降。單於又把他弄到北海,蘇武更是不為所動,依舊手持漢朝符節,牧羊為生,表現了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氣節。
4燭之武 退秦師
5唐雎 唐雎說信安陵君

5. 我國古代歷史上的著名外交人才

藺相如、班超、張騫、王玄策、晏嬰等。

1、藺相如

藺相如,生卒不詳,今保定市曲陽縣相如村人。戰國時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跡有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這三個事件。

藺相如原為宦者令舍人。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信給趙王,願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據理力爭,機智周旋,終於完璧歸趙。

公元前279年,秦王與趙王相會於澠池(今河南澠池西),他隨侍趙惠文王,當面斥責強大的秦國,不辱國體,使趙王沒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為上卿,居官於廉頗之上。

廉頗居功自恃,不服相如,恥居其下,並揚言要羞辱相如。藺相如為保持將相和睦,不使外敵有隙可乘,始終迴避忍讓。

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善自謙抑的精神感動了廉頗,於是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二人成為刎頸之交。

2、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

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

在三十一年的時間里,收復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回歸,做出了巨大貢獻。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世稱「班定遠」。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邁請求回國。永元十四年(102年),抵達洛陽,被拜為射聲校尉。不久後便病逝,年七十一。死後葬於洛陽邙山之上。

3、張騫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千米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

史學家司馬遷稱贊張騫出使西域為「鑿空」,意思是「開通大道」。

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東方的哥倫布」 。

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大漢帝都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4、王玄策

王玄策,生卒年不詳,洛陽人,唐朝官員、外交家,數次出使印度。曾任融州黃水縣令,後升任朝散大夫。

貞觀十五年(641年)印度的中天竺送使節來唐。貞觀十七年(643年),王玄策奉命作為副使,跟隨李義表出使天竺(印度)。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此時阿羅那順成為中天竺的新國王,派軍隊劫掠使團。王玄策調吐蕃兵、泥婆羅兵擊敗中天竺。

顯慶二年(657年),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王玄策在各地訪問之間,還曾前往摩河菩提寺參拜。

關於這些印度旅行的事跡,他雖記錄有《中天竺行記》一書,惟完本早已失卻,只餘下《法苑珠林》、《解迦方誌》等散逸殘篇。

5、晏嬰

晏嬰,姬姓,晏氏,字仲,謚「平」,史稱「晏子」,夷維(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庄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50餘年。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

他聰穎機智,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

齊景公四十八年(前500年),晏嬰去世。其思想和軼事典故多見於《晏子春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晏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玄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班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藺相如

6. 列舉我國歷史上3個」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並簡要概括事跡,謝謝!

1、晏嬰

晏嬰(?—前500年),姬姓(一說子姓) ,晏氏,字仲,謚「平」,史稱「晏子」,夷維(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庄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50餘年。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

晏子曾出使楚國。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五尺高的小洞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

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嗎?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展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人挨著人,肩並著肩,腳尖碰著腳跟,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說:「既然這樣,為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賢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賢明的君主那兒,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兒,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國了。」

招待晏子的官員只好請晏子從大門進去。晏子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

2、唐雎

唐雎(ju),戰國時代魏國著名策士。為人有膽有識,忠於使命,不畏強權,敢於斗爭並敢於為國獻身。

唐雎曾出使秦國,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國,安陵君一定要答應我啊!」

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換小的土地,很好;即使如此,我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衛它,實在不敢交換啊!」秦王不高興。於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我,這是為什麼呢?況且秦國已經滅了韓國亡了魏國。

而安陵君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當作忠厚的長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現在我用十倍於安陵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願,是輕視我嗎?」

唐雎回答說:「不,不是像你說的這樣。安陵君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並且保衛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是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您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倒下的屍體有百萬具,血流千里。」

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平民發怒嗎?」秦王說:「平民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

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從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

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裡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徵兆。

現在,(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就要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和膽識的人一定要發怒的話,就要使兩具屍體倒下,血流五步遠,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現在這個時候就是這樣。」於是拔出寶劍起身想要(與秦王)同歸於盡。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麼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然而安陵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唐雎冒死與秦王抗爭,終於粉碎秦王吞並安陵(魏國屬國)的陰謀。

3、藺相如

藺相如(生卒年不詳),今保定市曲陽縣相如村人,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趙都給趙王一封信,說願意用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和氏璧。

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城,白白受欺騙;想不給吧,又擔心秦兵打過來。主意拿不定,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復秦國的人,又找不到。

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

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

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

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

藺相如回國以後,趙王認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到諸侯國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後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也到底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6)外交人才知識大全擴展閱讀:

歷史上其他外交事例:

1、張騫出使西域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漢武帝劉徹即位,張騫任皇宮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長安出發,經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後逃脫。

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

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2、蘇武牧羊

蘇武在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俄羅斯的貝加爾湖)邊牧羊,手持漢朝符節,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

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晏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藺相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騫出使西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武牧羊

7. 許多外交發言人因為機智回答上熱搜,作為國家外交人員都需具備哪些能力

外交人員代表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的交際必須要有出色的交際能力。他們要有超強的語言學習能力,當然還要有過硬的政治覺悟和思想素質,以及清白的家世,最重要的就是口才與人際交際能力,要對自己的國家忠誠,當然還要有一點幽默感。我國的外交天團是非常厲害的,而且他們也是十分和藹可親的,他們的能力都是十分的強,而且我國的外交天團是一個不可超越的存在,因為有了他們才讓我們的國家不受外界誤會,代表我們國家做出正確的回答。

8. 什麼是外交能力 需要具備知識

第一要愛國。愛國並不是只放在嘴上,而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國家的利益所在。
第二要懂世界。外交就是與世界打交道,因此要了解對方的文化、需求,同時發現雙方利益的匯合點。
一個好的外交官不僅要了解世界的局部,也要對全局有總體的認知,懂得某個局部在全局中的作用。
第三要懂中國。因為中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外界對中國有些理解有些不理解。一名優秀的外交官要能把中國的事情對外界講清楚。
第四要會交流。一個外交官的職責說到底就是對外國人講中國,對中國人講外國,如果交流能力不行,就不能勝任。而中國外交官恰恰不大會交流,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中國注重「敏於行、訥於言」的文化背景;其次在教育上對交流強調得不夠,因此現在把「交流學」引進了外交學院,把「在世界上怎麼與人打交道」的學問傳授給未來的外交官。
1、銘記「國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的基本准則
2、政治的敏銳性和鑒別力
3、甘於吃苦,犧牲奉獻的精神
你是否知道外交官們西裝革履,滿臉自信微笑出現在公共場合的背後有多少辛酸的付出?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他們總能挺身而出,不辭辛勞。
在發達國家,大使們雖然物質條件相對較好,但他們所工作的環境卻普遍教差。某些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敵視態度,無意中就增加了他們的工作壓力和難度。
4、具有廣泛豐富的知識,特別是經濟知識
外交工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為經濟服務的,經濟外交離不開政治外交的支持。而同時,我們也要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擴大海外市場,加強對外科技文化交流,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
目前我國的外交人員知識結構簡略,幹部來源,經歷單一,使得其對國情不了解。因此現在對外交人才的選拔要深入各個部門,同時,外交部的幹部被選去掛職。這樣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情況,提高綜合素質。
同時,我們應當大量閱讀各類書籍,積累豐富的國際經濟知識,將自身置於一個較高的位置來俯瞰國際形勢,這不僅僅是對外交官的綜合素質要求,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對各種局勢,靈活應變,這也需要高深的文化修養和內涵。
5、善於交流的能力
深度交友可以了解當地的情況,便於開展工作。「眼觀四路,耳聽八方」是外交官必備的能力。善於交流一方面可以捕捉大使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非官方的途徑宣傳我國的文化和政治政策。
6、深厚的人文情懷
保護中國公民正當利益和生命安全是大使館的重要任務。

9. 歷史上的外交人才詳細簡介

1、藺相如
藺相如生卒不詳,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家臣,為趙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相傳為河北曲陽人。藺相如,戰國時期趙國上卿,在強秦意圖兼並六國、斗爭逐漸尖銳的時候,不僅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讓秦國的圖謀屢屢受挫,更難得的是,他有容人之量,以大局為重,「先國家而後私仇」,是一位胸懷廣闊的政治家。他是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他,無畏的膽略,超人的智慧,博大的胸懷和以國事為重的思想品德,可以說是馳譽九州,光耀千古。我國古代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為我們展現了藺相如光彩奪目的人生片斷。後人在景仰藺相如的同時,對其人其事也想有更多的了解,可是歷史也總是給人留下缺憾,對藺相如早期及晚期的活動記錄很少。即便在有限的資料記錄中,也有許多錯訛、互相矛盾之處,令人真假難辨,莫衷一是。比如,從現有資料看,僅藺相如故里及墓地就有多種說法,其中故里說主要由河北省邯鄲的藺家河村、山西省古縣的寶豐村和洪洞縣的許村、山西省榆次的藺郊和相立村、山西省的澤州、河南省輝縣、安陽的太平崗、相村等地;藺相如的墓地主要有河北邯鄲、邯鄲藺家河、磁縣羌村、保定曲陽相如村、淶水縣藺家莊、陝西臨潼、山西古縣藺子坪、山西澤州、河南輝縣、修武縣等十餘處。不要說各地眾說紛紜,讓一般人看了一頭霧水,即便是一些地方政府乃至研究專家往往也是各執一詞、難有定論。本人作為藺氏後人一員,對此尤為關注,亦苦苦探究分析事實真相,力求去偽存真,為藺相如文化研究稍盡綿薄之力。下面是本人根據現有資料,經過綜合分析比較、研究考證得出的一些初步結果。希望藉此為後人景仰、懷念、了解相如彌補一些缺憾,並推動藺相如文化研究的進一步發展,從而豐富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內涵。

著名外交事件:

完璧歸趙
秦昭王在章台(秦宮名,舊址在今陝西西安市西水)接見藺相如,藺相如雙手捧璧,恭恭敬敬地獻給秦王,秦王接過璧。展開錦袱觀看,果然純白無瑕,寶光閃爍,雕鏤之處,天衣無縫,真不愧是稀世之寶,非常高興,又依次遞給妃嬪、文武大臣和侍從們欣賞,眾人都嘖嘖稱贊,歡呼「萬歲」,向秦王表示祝賀。
過了很久,秦王卻絕口不提以城換璧的事,藺相如知道秦王絕對沒有誠意不會以城換璧,心生一計,對秦王說:「這塊寶玉很好,就是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聽後,就把璧交給他,藺相如接過璧,迅速後退幾步,身子靠著柱子,憤怒得怒發沖冠,義正詞嚴地對秦王大聲說道:「大王想要這塊美玉,寫信給趙王,答應用十五座城來交換,當時趙王召集文武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得無厭,仗著勢力強大,想用幾句空話騙取趙國的寶玉。大家都不同意把璧送來。可我卻認為:即使老百姓交朋友,尚且互不欺騙,何況秦國是個堂堂大國呢?再說也不能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傷了兩國的和氣。趙王採納了我的意見,並且還齋戒了五天,寫了國書,然後派我作使臣帶著寶玉到秦國來。態度如此恭敬。可大王卻在一般的離宮接見我,而且態度又這樣傲慢。大王把這么貴重的寶玉,隨便遞給宮女侍從們觀看,分明是在戲弄我,也是對趙國不尊敬。我看大王並沒有用城換璧的誠意,所以我把它要了回來,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情願把自己的腦袋和這塊寶玉在柱子上撞個粉碎。」說罷,舉起和氏璧,眼瞅柱子,作勢向柱子砸去。
秦王怕藺相如把璧砸壞,趕忙賠禮道歉,請他不要那樣做;一面叫來掌管地圖的官員送上地圖,秦王攤開地圖對藺相如說,從這里到那裡的十五座城,准備劃歸趙國。藺相如想到秦王現在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絕對不會把城給趙國,於是又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貝,趙王非常喜歡,可因為害怕秦國勢力強大。不敢不獻給秦王,在送走這塊璧的時候,趙王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廷上舉行隆重的儀式。現在大王要接受這塊璧,也應該齋戒五天,然後在朝廷上舉行九賓之禮,我才能把璧獻給大王。」秦王想到璧在藺相如手裡,不好強取硬奪,便答應齋戒五天,然後,又派人送藺相如到廣城賓館去休息。
到了賓館,藺相如想到秦王雖然答應了齋戒五天,但一定不會真把城給趙國,於是就選了一名精乾的隨從,讓他穿上粗布衣服,打扮成普通老百姓,揣著和氏璧,悄悄地從小路連夜趕回趙國去了。」再說秦王假裝齋戒了五天,就在朝廷上設下隆重的九賓之禮。兩邊文武大臣排立,傳下命令,要藺相如來獻璧。
藺相如走上朝廷,對秦王行了禮說:「秦國從秦穆公以來,已經有二十一位國君了,沒有一個是講信用的。我怕受大王的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早派人帶璧離開秦國,恐怕現在早已到趙國了。」秦王聽了,十分惱怒。藺相如仍舊從容不迫地說:「今日之勢;秦強趙弱,因此大王一派使者到趙國要璧,趙國不敢違抗。馬上就派我把璧送來,現在要是秦國真把十五座城割讓給趙國以換取和氏璧,趙國哪敢要秦國的城邑而得罪大王?欺騙大王,罪當萬死,我已不存生還趙國之望,現在就請大王把我放在油鍋里烹死吧,這樣也能使諸侯知道秦國為了一塊璧的緣故而誅殺趙國的使者,大王的威名也能傳播四方了」。
秦王的陰謀被徹底揭穿,又狡辯不得,只好苦笑一番。而秦王左右的大臣衛士,有的建議把藺相如殺掉,但被秦王喝住了。秦王說:「現在即使把藺相如殺了,也得不到璧,反而損害了秦趙兩國的友誼,也有損秦國的名聲,倒不如趁機好好招待他,讓他回趙國去。」
於是秦王依舊按九賓之禮在朝廷上隆重地招待了藺相如;然後客氣地送他回國。以後秦國一直不肯把十五座城割給趙國,趙國自然也就沒有把璧送給秦國。

澠池之會
公元前282年,秦國派大將白起攻取了趙國的簡(今山西離石縣西)和祁(今山西祁縣)兩塊地方。次年,秦國又派兵攻佔了趙國的石城(今河南朴縣西南);又過了一年,再向趙國進攻,兩國交戰,趙國損失了兩萬多軍隊,但秦軍的攻勢也被遏止了。
公元前279年(趙惠文王二十年),秦昭王想和趙國講和,以便集中力量攻擊楚國,於是派使者到趙國,約趙王在西河外的澠池(今河南澠池縣境內)見面,互修友好。趙王害怕,想不去,大將軍廉頗和上大夫藺相如商議,認為趙王推辭不去不好,就勸趙王去:「秦王約您會議,如果大王不去,那就顯得趙國力小而膽怯了,還是去好。」趙王聽從了廉頗、藺相如二人的建議,藺相如也隨著趙王一起去了。
廉頗帶領大軍把趙王送到邊境,臨分手。對趙王說:「這次大王去澠池,路上來回的行程,加上會見的時間,估計前後不會超過三十天。為了防止意外,要是過了這個日期大王還未回來,請允許我們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扣留大王要挾趙國的念頭。」趙王同意了。廉頗還在邊境上布置了大量的軍隊,防備秦國的進攻。
到了澠池,見到秦王,雙方行過禮,便在筵席上敘談,酒到中巡,秦王對趙王說:「我聽說你喜歡彈瑟,我這里有瑟,就請你彈一支曲子助助興吧!」趙王不敢推辭,只好彈了一曲。這時,秦國的御史走了過來,在簡上寫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宴會,秦王命趙王彈瑟。
藺相如見此不悅,上前對秦王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擊缶(瓦盆),我這里有個缶,請你敲敲缶讓大家高興高興。」秦王聽了勃然大怒,不肯答應。藺相如又端起缶走過去,獻給秦王,秦王還是不肯敲。藺相如就說:「現在我離大王只有五步,如果大王不答應,我拼著一死,也要濺你一身血。」意思是要和秦王拚命。
秦王的侍衛看到秦王受到脅迫,慌忙拔出刀來,要殺藺相如。藺相如瞪著雙眼,大喝一聲,嚇得侍衛連連後退,秦王心裡很不高興,也只好勉強在缶上敲了幾下。藺相如回頭叫來趙國的御史,也把這件事情記下來: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宴會,趙王命秦王敲缶助興。
秦國的大臣們見秦王沒有佔便宜,就說:「請趙王獻出十五座城地為秦王祝福!」藺相如也不示弱,說:「請秦王拿咸陽(秦國都城,今陝西咸陽縣東)為趙王祝福!」
一直到酒筵結束,藺相如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機智勇敢地同秦國君臣進行了針鋒相對、不屈不撓的斗爭,挫敗了秦國的圖謀。秦國也知道廉頗率領大軍駐扎在邊境上,使用武力也得不到好處,便只好恭恭敬敬送趙國君臣回國。以後,秦、趙間暫時停止了戰爭。

2、晏子

晏嬰是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善於辭令,主張以禮治國,曾力諫齊景公輕賦省刑,出使別國時幾次保衛國家尊嚴,漢代劉向《晏子春秋》敘錄,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並論。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據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齊庄公、齊景公三朝,輔政長達40餘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逝。孔丘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現存晏嬰墓在山東淄博齊都鎮永順村東南約350米。 晏嬰頭腦機敏,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