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知識 » 山洞冷知識大全
擴展閱讀
小女孩怎麼教育媽媽 2024-11-09 06:14:05
老白汾酒多少度的經典 2024-11-09 06:13:56

山洞冷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 2022-12-12 08:53:44

『壹』 野外生火的注意事項。

1.用報紙引火,不易引燃木柴,應事先准備好浸過打火機油的木屑,就可以引燃火苗。用石頭起灶,灶口應朝風口,剩下的三面用石頭圍起來,空氣流通越好,火苗就越旺。必須注意的是絕對不要在禁止火種的地方用火。滅火時,也要十分小心。將燒旺的火用水澆熄,確定火已全滅後,再仔細清掃灰燼殘渣,然後覆上土,將它恢復原狀,這是野餐最基本的道理准則。

2.不論是進行真正的徒步健身,對鞋子的選擇都應講究。在不平的路面步行時,鞋子的舒適與否關繫到腳疲勞的程度。步行鞋既輕又軟,十分具有機械性。購買步行鞋時,該注意的要點如下:腳尖腳後跟的強度要適中,應有防滑條紋;試穿時,腳尖最好能自由活動。

3.在大自然中,受傷或生病的發生率較高,為了預防萬一,應隨時攜帶備有常用葯品及救護用品的急救箱。

4.被石頭攔倒或被樹枝刮傷是家常便飯,但撞擊到的若是要害部位,就有可能演變成緊急事態。若只是手腳輕微碰撞,可用水等冷敷,再將患部抬得比心臟高,這樣的緊急處置已經足夠。頭部受重撞後發生嘔吐現象便有危險,必須盡快送醫院。

5.做菜時或余火引燃衣服而燙傷時,先用水冷敷,不可將衣服撕下,待充分冷卻之後,再請醫生處置。

6.發生腹痛或腹瀉是常事,這時,最好不要再吃任何東西,先暫時保暖身體,躺下讓腹部好好休息一下。腹瀉時要多喝水以補充水分,應事前裝備好胃葯以應付此時所需。

野外宿營地的選擇

野外旅行中,免不了要在野外宿營,擁有一塊好的宿營地將會使人得到良好的休息和集結供應。野外宿營地的選擇要注意以下幾點:

近水營地要選擇離水源近的地方,這樣既能保證做飯飲用的用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但在深山密林中,近靠水源會遇到野生動物,要格外小心注意。

最好是在小山丘的背風處,林間或林邊空地、山洞、山脊的側面和岩石下面等等。

避險營地上方不要有滾石、不要在泥石流多發地建營,雷雨天要在山頂或空曠地上安營,以免遭到雷擊。

防獸建營地時要仔細觀察營地周圍是否有野獸的足跡、烘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帶,以防傷人或損壞裝備設施。要有驅蚊、蟲、蠍葯品和防護措施。在營地周圍遍撒些草木灰,會非常有效地防止蛇、蠍、毒蟲的侵擾。

日照營地要盡可能選在日照時間較長的地方,這樣會使營地比較溫暖、乾燥、清潔。便於晾曬衣服、物品和裝備。

營地的地面要平整,不要存有樹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這樣會損壞裝備或刺傷人員,同時也會影響人員的休息質量。

注意:在野外要保護自然環境,撤營時必須將燃火徹底熄滅。垃圾廢物要盡可能帶出,丟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況無法帶走可將垃圾挖坑掩埋。

『貳』 老廈門都未必知道的關於廈門的冷知識

1、沙茶麵80年代才開始盛行

作為廈門最著名的小吃—沙茶麵,它的盛行也就是改革開放以後的事。沙茶麵什麼時候開始在廈門出現無從考證,但翻閱民國(30-40年代)幾本介紹廈門 旅遊 的書籍中,都未提及沙茶麵,蝦面、牛肉麵、雞蓉面(泡麵)在當時是主流。解放以後不久即公私合營,私人檔鋪逐漸消失。據老者回憶,50-60年代,在國營的飲食店裡可以點到沙茶麵,不過只是眾小吃的一種,並沒有專門吃沙茶麵的地方。到了文革後的1978年,才出現賣沙茶麵的攤販,後面才有專門做沙茶麵的店鋪。不同於其他閩南小吃,當時,僅在廈門市區能吃得到沙茶麵,島內郊區、島外、漳州、泉州等地都極為罕見,所以沙茶麵也成為了廈門小吃的代表。如果你在廈門看到哪家賣沙茶麵的店說自己是百年老字型大小,那一定是瞎扯淡的了。


2、哪裡才是廈門的中心?

廈門島是廈門市的中心,廈門島的幾何中心雖然在江頭(仙岳路與成功大道交匯處),但大部分人不認為它是廈門的中心。因為廈門在很長一段時期市區僅僅局限於廈門島的西南一角,距離江頭的直線距離還有8公里。在清朝,廈門城的中心點在今天的市公安局(老文化宮)。改革開放前,中山路、中山公園一帶才稱作廈門,火車站已經很偏遠了。20-30年前,篔簹大開發,市政府遷往濱北,白鷺洲被認為是廈門新的中心。廈門中心的變遷,是早期廈門島內發展不均衡,市區不斷東擴的縮影。而如今,以前沒人要住的五緣灣成為廈門最貴的地塊,SM廣場在幾何中心,萬達廣場在東部,會展、兩岸金融區也在東海岸,島外建設熱潮滾滾,已經很難說哪裡是廈門的中心了。

▲廈門人眼中的廈門(刻板印象)


3、廈門鐵道東西曾是兩個世界

廈門民國形成的老城區在廈門島的西南隅。1957年建成的鷹廈鐵路把廈門島分成了東西兩塊。改革開放後建設的篔簹、東渡、湖裡、蓮花等新區,都未曾跨過鐵路以東。就算到了1995年,廈門島還是被鐵路分割成了兩個世界。西部是老市區、美麗的篔簹新區以及欣欣向榮的湖裡工業園。可是所有的道路遇到鐵路就戛然而止。90年代的地圖乾脆只印廈門島的西邊,城市的邊際被鐵路包圍著。而東部,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片未知的世界。只有零星的幾路近郊公交可以到達東部比較大的村落。


▲1992年廈門交通地圖只有廈門島的西部,東以鐵路為界。


4、廈門的士不找零?

在廈門坐的士有一個潛規則,常常司機不會找給顧客五毛零錢。比如計價9塊5會直接收客人10塊。實際上,關於計程車的收費找零問題,政府價格管理部門並無專門的規定。既然計程車計費標准中有保留了「角」的單位,那麼,計程車司機就無權擅自把「角」進到「元」,除非乘客本人自願。這樣說來,計程車司機在遇到帶「角」的零頭時,能找零則找零,如果不能找零的話,只能主動讓利,即減掉「元」以下的零頭。所以,下次乘車遇到這種情況,不妨問一下司機有沒有零錢找哦。


5、廈大大南門不在南邊

廈大校門的命名讓很多人一頭霧水,西北邊的大門不叫「西門」或「北門」,卻叫「大南門」。原來,此門是1921年廈大建校時起名的,因毗鄰南普陀寺,面向思明南路,進校門後的馬路為大南路(廈大至南普陀)而得名,許多廈大學子簡稱此門為「南門」。但是此南非校區之南,大家可別搞混了。


▲廈門大學大南門


6、廈門第一座隧道與高架

廈門島內山多平地少,為了提高交通的流量與效率,廈門島內如今遍布著大量的隧道與高架橋,其密度在全國數一數二。不過,隧道及高架在廈門是近十幾年來才興起的。在2000年以前,廈門的隧道與高架橋屈指可數,公路隧道僅有鍾鼓隧道及仙岳隧道。第一座公路隧道是鍾鼓山洞,北起萬石植物園鍾山,南至南普陀寺鼓山,全長1161米,1986年通車。鍾鼓隧道大大拉近了廈門市區與廈大的距離。第一座高架橋是文園路一中門前的高架橋,長130米,雙車道,1991年通車,解決了學生進出存在安全隱患。


▲1990年代鍾鼓山洞舊影


7、百家村不是農村

廈門老市區有一個地名叫百家村。雖然地名有一個「村」字,不過它可不是農村。1927年,為興建廈門第一座公園—中山公園,原公園片區的124家住戶自願遷往此處,為構建中山公園騰出空地,故名「百家村」。百家村的發展亦由此開始。百家村是廈門民國年代規劃且得到實施的幾個新區之一,也是至今保留較為完整的一個老街區,內遍布著眾多的風貌建築,散發著濃厚的市井文化氣息。

▲百家村老街


8、廈門島內唯一的少數民族村落

湖裡區鍾宅村是島內惟一的少數民族村落,位於廈門島東北部,面積3.5平方公里。鍾宅村聚居著3000多名畲民(2000年),其中超過90%為鍾姓。鍾氏先祖原居於河南省許州潁川郡朱昌縣安邑鄉,後遷徙至福建海澄縣嶼上村居住,於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移居鍾宅村,至今已有600多年 歷史 。當地的民俗文化蘊涵著民族信仰,至今仍演繹著本族特色的習俗,例如「送王船」。遺憾的是,鍾宅村已經列入了拆遷的計劃,即將消失。


▲鍾宅鍾氏宗祠


9、五緣大橋上的題字改過了好幾回

五緣灣原名鍾宅灣,因北岸的鍾宅村得名。橫跨鍾宅灣的大橋於2004年建成,當時的名稱是「鍾宅灣大橋」。但到了2005年,出於兩岸政治上的寓意,叫了600多年的鍾宅灣被更名為「五緣灣」。大橋也隨之更名為「五緣大橋」。而五緣大橋上的字一開始使用的是無署名的簡體字,2008年又換成了江澤民題寫的繁體「五緣大橋」。


▲不同時期的大橋題字


10、「前村埔路」寫錯了嗎?

在前埔蓮前東路南側有一條路,路牌上寫著「前村埔路」。很多人都以為廣告公司做路牌的時候把「前埔村路」的字寫顛倒了。其實不然。「前村埔」這個地名確實存在。前埔行政村由前埔、前村等自然村組成,其中前埔自然村的別名也叫「前村埔」,所以這個路牌是沒有錯的。

▲前村埔路路牌


11、1924年,廈門才有了第一條馬路
以前廈門市區沒有馬路,只有狹窄的街巷。民國初,陳舊落後的市政設施,已不能適應廈門商埠日益發展的需要。1920年,地方人士向政府請准徵收兩個月鋪捐和發行公債後,一面規劃測量,一面從徐州、溫州、廣東招工1000多人來廈門,當年12月興築從提督路頭至浮嶼長700餘米的新馬路。此路仿英國「麥嘉頓」式,兩旁建立南洋騎樓式的人行道,一可遮陽,二可避雨,是廈門第一條近代化馬路,遂以「開元」命名。開元路歷時四年於1924年建成。

▲開元路街景


12、廈門北站曾經在島內

現在說起廈門北站,大家想到必然是位於集美後溪的北站。不過在集美的廈門北站還沒建成之前,廈門北站指的是島內的高崎火車站。高崎火車站1958年建成,1982年改名為廈門北站。2010年,新廈門北站啟用後,高崎火車站恢復原名。2012年改稱廈門高崎站。2015年,高崎站停止辦理客運業務。


▲廈門高崎站


13、「內厝澳」還是「內厝沃」?

到了鼓浪嶼,明明碼頭上寫的是「內厝澳碼頭」,路牌也是「內厝澳路」,但沿路的門牌號卻成了「內厝沃」,這不禁讓人疑惑,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澳」跟「沃」普通話一個讀ao4,一個讀wo4,閩南話的發音也不相同,意思更不同,怎麼會混著使用呢?這是因為在70-80年代,「沃」曾經做為「澳」的簡體字出現過一段時間,後來廢除了。所以除了內厝澳以外,幾乎廈門所有帶「澳」的地名,都可以見到兩種寫法。比如:「頂澳(頂沃)」、「下澳(下沃)」、「澳頭(沃頭)」。「澳」其實才是正確的寫法。但是「下澳社區」如今變成了「下沃社區」,頂澳卻不變,比較混亂。

▲門牌上為內厝沃路,路牌卻是內厝澳路


14、鼓浪嶼近1/3的路名以省市名稱命名

鼓浪嶼上的道路30餘條,有近1/3的路名以省市地名命名。其中,福建路以省命名。泉州路、漳州路、福州路、三明路、興化路(莆田舊稱)以市命名。永春路、海壇路以縣命名。安海路以鎮命名。


▲鼓浪嶼路牌


15、廈門島內還有多少城中村?

現在廈門島上的城中村都是由原禾山地區的村莊演變而來,湮沒在大馬路及高樓大廈之中。若以成功大道與仙岳路為界,把廈門島用「十」字分成四個區域來看。西南已經幾乎完全城市化。北部由於機場限高,不少村莊還有保留。而東部因為原本是前線(面對金門)的原因,發展較晚,城中村至今仍然不少。但是這幾年東部的發展力度很大,村莊也不斷的在消失或萎縮。如今廈門島上仍有數十個大大小小的城中村,不過比起民國年間統計的178社,已經消失了很多。


▲廈門島內現存城中村分布(紅圈部分)


16、這個廈門地名99%的本地人都「讀錯」

曾厝垵的「垵」字,隨便問一個人,這個字怎麼念,絕大部分會回答你是平聲的ān。廈門話也是念平聲,與「安」同音。但字典卻告訴你這個字讀ǎn(第三聲),不讀ān(第一聲)。公交車的報站廣播跟隨字典,念的是上聲的ǎn,反而有點怪怪的。只能說這個正規讀法沒什麼群眾基礎。


17、淘大食品的英文為何是AMOY?

AMOY是廈門的英文舊稱。可是在淘大食品的包裝上,英文出現了AMOY的字樣。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淘化大同的前身淘化在1908年於中國福建省廈門成立,除釀制豉油外,也兼營牛奶業務。1928年,淘化大同正式於香港成立,設廠製造豉油。為紀念公司發源地,淘化大同將其英文名稱定為Amoy Food。解放以後,廈門的淘化大同根據業務被拆分並入了醬油廠與罐頭廠,成為後來海堤、古龍品牌的基礎。而淘化大同品牌繼續在香港經營,一直延續至今。


▲淘大食品商標


18、有些地名的廈門話不能直接照字念

區分廈門本地人與其他閩南人(或者特務)的方法除了口音外。可以讓他們念一下「文灶」、「蓮坂」、「安兜」、「泥金」這幾個地名。如果他們直接用閩南話念出上面的地名,基本可以排除是本地人。因為這幾個地名廈門話要念「麻灶」、「劉坂」、「庵頭」、「塗任」。這些地名的文字後來被雅化了,但是廈門話卻保持原來的傳統,一般也只有本地人才知道。


19、廈門島上有兩個城隍廟

廈門城城隍廟原址位於廈門城內,今中山路城隍廟巷一帶。文革時毀,原城隍廟的范圍被改建為新華路郵局及思明區人民醫院。1980年代,龍海人吳天發在廈港南華路11號之2住宅重建廈門城隍廟,後來規模慢慢擴大。廟內供有一尊明代的石獅子和明代的城隍爺。但是按道理說,「有城才有城隍」,而南華路遠離古廈門城。近來又有信徒在古城西路接近原址的位置復建了一座城隍廟行宮,也請進了廈門城開基祖城隍金身。因此出現了廈門島上有兩個城隍廟並存的特殊景象。


▲南華路城隍廟vs古城西路城隍廟行宮


20、廈門有5條街巷 年齡超過250歲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版《同安縣志》記載,當時廈門的古街道,已有25條,近城的叫內街,有橋亭街、新街仔、塔仔街、局口街和菜媽街5條;近海的叫外街,有石埕街、提督街、碗街、紙街、竹仔街、磁街、外關帝廟後街、神前街、中街、亭仔下街、木屐街、港仔口街、島美路頭街、轎巷街、五崎頂街和走馬路街等16條;內、外街中間,還有火燒街和關仔內街2條;在廈門港又有橋仔頭市和市仔街2條。這些古街道寬僅3米左右。250年後的今天在還沿用乾隆年間街名,剩下局口街、橋亭街、菜媽街、小走馬路和市仔街5條。


21、中國第一所幼稚園在鼓浪嶼

中國最早創辦幼兒園(幼稚園)的地方是鼓浪嶼。清光緒二十四年正月(1898年2月),英國人韋愛莉在鼓浪嶼創建懷德幼稚園。創辦以來一直沒有間斷,即今鼓浪嶼日光幼兒園。在廈門,中國人最早創辦的幼兒園是民國初年陳嘉庚先生創辦的集美幼稚園。

▲懷德幼稚園畢業生合影


22、廈門最高的地方有多高?

同安汀溪的雲頂山為廈門市轄內最高山峰,位於安溪、南安兩縣交界處。峰頂常有雲霧,故稱雲頂山,海拔1175.2米,相當於356層樓高。廈門島最高峰是洪濟山的主峰雲頂岩,海拔339.6米,與今天在建的廈門國際中心同高。鼓浪嶼島最高峰為日光岩,海拔92.6米,比對岸的瑞頤酒店略矮一些。

▲同安雲頂山


23、帶有民國色彩的路名

在同安路實驗小學對面,有幾條平行的小路名稱很特別。它們是忠孝里、仁愛里、信義里(有沒有很像台灣的路名?)。這些路名源於民國初年新生活運動所倡導的國民道德中的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幾個在台灣路名中仍然常見的字眼,在大陸已不多見。廈門其他比較有民國色彩的路名都被改名了,比如民國路改為新華路,民生路並入民族路,新生路並入深田路等。可惜,由於拆遷,忠孝里與仁愛里名存實亡,信義里相對完整,還有不少一些老別墅。


▲忠孝里、仁愛里、信義里周邊地圖(1980年)


24、幸福路竟與宮廟有關?

幸福路是大家很喜愛的廈門路名,因為幸福的寓意很美好。但是其實這條路本跟幸福沒有太大的關系。這條路以前叫做佑福路,因為那裡有座佑福宮而得名。一直到了文革破四舊,才將「佑福路」改了一個字,變成了「幸福路」。

『叄』 請問山洞裡做水果保鮮庫房可以嗎

山洞裡做水果保鮮庫房是可以的。冷庫按庫體結構類別分類中有一種冷庫類型被稱為:山洞冷庫。

水果保鮮庫

山洞冷庫簡介

這種冷庫是將製冷設備應用於岩質堅固的山洞中,保溫層藉助天然岩層所建造的低溫貯藏冷凍品的場所。

山洞冷庫特點

不佔耕地、不消耗建築材料、造價低。山洞冷庫分為淺埋式和深埋式兩種,這主要是由於岩層的覆蓋層厚度決定。

山洞冷庫分類

山洞冷庫可分為:深埋式山洞冷庫淺埋式山洞冷庫

深埋式山洞冷庫及淺埋式山洞冷庫介紹

地球最上部的表層溫度隨氣溫不同而發生明顯的季節性變化。這層的熱源主要是太陽輻射熱,因此稱為「太陽輻射帶」,其厚度一般為15米左右。在「太陽輻射帶」下部有一段較厚的地層,其溫度既不受季節變化影響,也不受地熱影響,這段地層通常稱為「常溫帶」。

「常溫帶」的溫度將隨地理緯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而異。一般來講,「常溫帶」的溫度相當於當地的平均氣溫。當山洞埋深大於15米時,岩石的初始溫度即可取當地大氣年平均溫度並附加2~40C。但是,因地面溫度年周期性波動通過地層12~16米厚度以後,其波幅將衰減50~100倍,因此覆蓋層大於12米時,一般即可視為深埋式山洞冷庫。

反之,則為淺埋式地下冷庫。在具體討論山洞冷庫圍護結構的耗冷量時,必須注意到淺埋式地下冷庫受外界溫度變化影響這一特點。如果山洞冷度覆蓋層較薄,不僅耗冷量大,庫溫易波動,有點甚至對頂部造成不良影響。

例如使頂部作物枯黃,不能種植,使上部房屋潮濕不能使用等情況,。同時,淺埋式山洞冷庫的傳熱過程要比深埋式復雜,因此對於山洞冷庫來講,其三度空間岩體的厚度最好在12米以上為宜。

以上就是山洞裡做水果保鮮庫房的相關知識,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肆』 洞穴探險寶藏是否帶走

不可以。根據一百個冷知識查詢得知,洞穴探險寶藏是屬於國家的,不是屬於個人的,私自帶走行為嚴重的會被進行罰款。

『伍』 洞穴學的相關知識

根據洞穴的定義,洞穴實際上由洞穴空間(洞腔)及圍繞其四周的岩體(圍岩) 兩部分構成。
洞穴有很多種類型,按其所形成的圍岩性質分,有:
1) 碳酸鹽岩洞,由岩溶作用形成,在中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規模最大;
2) 石膏洞,洞體一般規模不大,分布遠不如碳酸鹽岩洞普遍;
3) 礫岩洞,形成於鈣質膠結的礫岩中,在中國數量很少,一般長度不大;
4) 玄武岩洞,由火山活動噴發出來的岩漿在流動過程中經差異冷卻而成,主要分 布在中國東北及海南火山噴發區;
5) 砂岩洞,由差異風化作用而成;
6) 冰川洞。
按形成洞穴的主要地質作用來分,有:
1) 岩溶洞穴;
2) 非岩溶洞穴。
按洞穴與圍岩形成先後分,有:
1) 原生洞,洞穴與圍岩同時形成,如熔岩洞、岩堆洞、礁洞、灰華洞;
2) 次生洞,洞穴形成於圍岩之後,自然界大多數洞穴均屬於此類,如岩溶洞穴、 構造洞、風化洞、海蝕洞等。
按洞穴大小分,有:
1) 單一洞穴;
2) 洞穴系統。
按洞穴水文特徵分,有:
1) 干洞,即滲流帶(包氣帶)洞穴(vadose cave);
2) 水洞,包括地下水面洞(water table cave)和潛流帶洞穴(phreatic cave)。
按洞穴形態特徵分,有:
1) 垂向洞穴;
2) 橫向洞穴。
我們在此講述的,主要是在中國南方岩溶地區普遍發育與廣為分布的岩溶洞穴,英語叫做Karst Caves。
2、岩溶洞穴形成的幾個基本條件
岩溶洞穴的形成與發展實際上是一種極其復雜的化學溶蝕,機械侵蝕和崩塌過程。洞穴學認為,一個岩溶洞穴的形成必須要滿足以下四個基本條件:
1) 可溶性岩石;
2) 可溶岩能提供水滲透和運移空間;
3) 具有溶蝕能力的水流;
4) 水流必須具有流動性。
無容置疑,岩溶洞穴只能發育在可溶岩體中,如石灰岩、白雲岩、石膏等;其次,可溶岩必須具有能提供水流運移的空間,如裂隙,節理,層面,空隙等。同時,如果運移在可溶岩體中的水流是飽和的而不再具有溶蝕能力,其也無法進 一步溶蝕岩石擴大其原始空間;此外,如若水流靜止不動,其亦不能將水中溶蝕 掉的岩石成分帶走,又怎能擴大岩體中的次生溶蝕空間?因此,要有物質與能量 輸入輸出的持續性活動。這四個基本條件必須同時滿足,缺一不可。當水流從空 氣,土壤,植被,岩石中獲得具有溶蝕能力的碳酸或其它無機酸、有機酸通過可 溶岩體中的上述空間時,即產生溶蝕擴大作用;水流量及流速又在這些溶蝕擴大 了的縫隙中集中、增加,形成差異溶蝕;最後將其擴大形成超過人體大小的自然 地下空間--洞穴。

『陸』 十個趣味冷知識!黑洞是什麼東西

每日更新十個趣味冷知識!

喜歡就點贊關注我們吧!

評論區更精彩哦!

『柒』 去山洞探險會遭受什麼樣的情況

危險之一:迷路

迷路是洞穴探險者最容易遇到的問題。深入地下洞穴,缺少了路標和指引,也沒有準確的參照物,一切都是未知的,就連洞穴有多長、多寬、多深可能都無法知曉,四周的黑暗壓抑得人喘不過氣來,在這種情況下是最容易迷失方向的。據統計,世界上所發生的諸多洞穴探險失蹤事件中,絕大多數都是因迷路而造成的。

比如越南的韓松洞,它的容積巨大,可以容得下一座40層高的樓房,或者並列排放兩架波音747飛機,號稱是「世界第一巨洞」。1991年的一天,當地一位農民在叢林中遇到了暴風雨,情急之下鑽到了一個山洞中躲避,竟在無意之中發現了這個巨大的地下世界,但是洞內漆黑一片,彷彿地獄一般,他很想進去一探究竟,但洞口向下是一處十分陡峭的斜坡,從洞里傳來的是呼嘯的風聲和咆哮的流水聲,內心的恐懼使他望而卻步,直到2009年來自英國洞穴研究協會的一群探險隊員才真正揭開韓松洞的神秘面紗。據探險家描述,這里眼前是一片漆黑,只能靠頭燈和手電筒摸索前進,看似步行只需要走20分鍾的地方要花上兩個小時才能到達。偶然之間會看到一片陽光射入谷底,這個像是天花板一樣的開口就是地質學上常說的「天窗」。每一次看到「天窗」,都如同是從地獄回到人間。

水下洞穴探險更是極限冒險運動中的極限,不僅面臨著耗盡氧氣的危險,探險家們還可能會撞上洞壁,攪渾污泥,迷亂視線。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熱帶雨林之下的岩石中分布著成百上千個巨大的洞穴,其中有些綿延幾十公里長,而且都充滿著水,探險家們為了防止迷路,他們都是集體行動,並在前進的途中拉上一條繩子,只要順著繩子走,就能原路返回。

危險之二:地下水位上漲


洞穴中時常會有地下河或者湖泊,只聞其聲不見流水也是常有的事兒,這一步還是堅硬的岩石,說不定下一步就是深不可測的水潭。地下河的水位隨著季節具有明顯的變化,倘若遇到暴雨,一夜之間流水充滿洞穴也極有可能。


2009年12月,法國7名洞穴探險愛好者進入位於法國和西班牙交界處的比利牛斯山的一個洞穴內探險,當他們在到達地下700米處時,突然地下河水位上漲,其中的3人被切斷迴路,另外4人想方設法進行營救未果,然後急忙返迴向外界求救。後來一家專業的救援隊來到現場,潛水小組潛入洞穴,然後用炸葯炸開一條通道,才終於將被困人員成功救出。


此次泰國的集體失蹤事件,正趕上雨季,連日降雨形成的洪水灌入洞穴之中,水位升高的速度很快,造成部分洞穴積水,給失蹤人員的生命造成了更大的威脅,也極大地增加了搜救的難度。


危險之三:危險生物


洞穴往往是很多野獸的棲息地,人類到洞穴中進行探險是擅闖野獸領地的行為,很有可能遭受攻擊。美國著名的猛獁洞,號稱是世界上最長的「地下迷宮」,當初它被發現就與野獸有關。1797年,在美國肯塔基州的中部,一位獵人打傷了一頭熊,結果那頭受傷的熊反過來追擊獵人,獵人慌亂之下急忙逃跑,躲進了一個山洞裡,然後就發現了猛獁洞。後來的探險家在洞中發現了很多生命力頑強的生物,甚至還發現了幾具古代印第安人的遺體,以及印第安人用過的火把、編織的草鞋以及他們在牆上畫的壁畫。

有些地下洞穴就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有山、有水、有生物。比如我國著名的廣西大石圍天坑,這里洞底有洞,洞中有河,洞中還有森林,其中不僅有桫欏、冷杉等珍貴植物,還有一些盲魚、蝦、蟹等水生生物,以及瀕危物種鼯鼠等。

在洞穴中被蛇或者被蝙蝠咬到實在是太常見了。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卡爾斯巴德洞穴,是由120個不同的洞穴組成的洞穴群,陰暗、潮濕的洞穴環境非常有利於蝙蝠的生存。在其中一個洞穴里,竟然生活著大約40萬只墨西哥無尾蝙蝠。每當夜幕降臨時,它們成群結隊地飛出洞穴去尋找食物,然後再依次返回巢穴,猶如旋風一般,如果親眼目睹這樣的場面不知你會有何感想?蝙蝠常常帶有多種病毒,一旦被感染,短時間內往往無法合理醫治,倘若這些病毒被帶回到洞外人群中,還有可能造成更廣泛的傳播和交叉感染。

危險之四:缺氧窒息

2013年,義大利的考古學家在希拉波利斯古城的一面牆壁旁邊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洞穴入口,洞口一直向外冒氣。根據古希臘學者斯特拉博的記載,這里有一個「地獄之門」,裡面充滿了如同濃霧一般的蒸汽,任何動物進入這個洞口都會立即死亡。考古學家認為這就是所謂的「地獄之門」,因為他們發現事實真的如同文獻中記載的那樣,幾只飛鳥試圖靠近這個洞口,結果都倒地死亡。其實,這些所謂的有毒氣體只不過是二氧化碳,它們來自於地下溫泉,是從富含碳酸鈣的溫泉中不斷地釋放出來的。

由於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它易於下沉聚集,濃度過高就會影響人體呼吸,甚至造成窒息,此類事件層出不窮。2017年11月29日,南寧市武鳴區某村4人一同進山尋寶,其中1人通過一條狹窄的石縫爬入某洞穴,然後又利用繩索下滑到了60米深的地下,可是之後再也沒有上來,其餘3人急忙營救,仍無濟於事。後來消防隊員趕到現場,但洞中復雜的地形條件和缺氧環境嚴重阻礙了救援行動,等消防隊員進入洞穴接觸到被困人員時,該被困人員已經窒息死亡。

據一些資深洞穴探險家說,洞穴中有時候還會存在有毒的氣體,比如氨氣,通常為大量蝙蝠的糞便堆積之後發酵所形成,臭氣熏天還不是大問題,過量的氨氣會造成人體慢性中毒引起呼吸道疾病,這才是最可怕的。

危險之五:溫度和濕度異常

通常而言,地下洞穴得不到光照,多為陰暗潮濕的環境,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下,對人體健康是一種極大的考驗。正因為洞穴環境條件的特殊性,使之成為航天員訓練的理想場所之一。據《中國青年報》報道,2016年6-7月,我國航天員葉光富代表中國赴義大利撒丁島,和來自美國、俄羅斯、西班牙、日本四國的其他5位航天員參加了歐洲空間局組織的洞穴訓練任務。據葉光富介紹說,洞穴中陰冷、潮濕,溫度常年維持在14~15℃,濕度維持在99.9%,讓所有人都感到不適,很多人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會被凍醒。毫不誇張地說,洞穴里的溫度和濕度環境恐怕是絕大多數人無法忍受的。

極端情況下,也會有少數洞穴出現高溫現象。2000年4月,北美洲墨西哥奇瓦瓦市的采礦工人正在奈卡礦地下300米深處挖掘巷道時,突然有人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洞穴,走進其中竟然看到這里到處長滿了「利劍」,長的超過人的身高,短的也有幾十厘米,都是半透明的柱狀物,置身其中就像是走進了一座水晶宮殿,其實它們都是天然形成的石膏晶體。礦山主管決定立即改變巷道的方向,以免對洞穴造成破壞。不僅如此,該礦業公司還在洞口安裝了鐵門,嚴禁任何人進入其中。盡管防守如此嚴密,還是未能擋住洞穴對人們的誘惑,有一個工人通過一處狹窄的縫隙偷偷鑽進了洞里,遺憾的是,他還沒有來得及好好欣賞一下這里的美景就失去了知覺,暈倒在洞里,等到後來被發現時已經不幸死亡。原來,這里雖然景觀壯美,但不適宜人類長久滯留。因為洞里非常炎熱,熱量不斷地從下面的岩漿中散發出來,氣溫高達至58℃,如果沒有適當的保護,人只能忍受大約10分鍾的時間,所以每一次進洞都有中暑的風險。

危險之六:無通訊信號

洞穴內一般都沒有手機通訊信號,一旦遇險很難發出求救信號,這就需要特別提醒大家:千萬不要一個人單獨去探險!

據《南寧晚報》報道,2013年3月22日,南寧市馬山縣有3位村民出於好奇而結伴走進某山洞探險,不料其中一位在洞內將右腳扭傷無法動彈,可是山洞內沒有任何通訊信號,同伴們嘗試了一個多小時的自救失敗後,只好讓其中一人原路返回跑出山洞求救。後經當地消防隊員全力救援,才將受傷的村民安全送回地面。由此事件可想而知,如果是單槍匹馬去探險,受傷之後誰能及時趕到救援呢?

類似的事件還有很多。2014年6月8日,德國著名的洞穴探險家約翰•韋斯特霍伊澤與兩名同伴前往著名的里森丁洞穴,該洞穴距離地面1000多米深米,總長約19.2公里,是德國已知最深和最長的洞穴,但內部結構復雜,沒人知道內部的具體狀況。然而,在探險過程中,這位經驗豐富的探險家竟然被落石擊中,嚴重受傷無法行走。無奈之下,其中一名同伴歷經10個多小時的攀爬重新返回地面求救。後來,德國、奧地利、義大利、瑞士和克羅埃西亞5個國家共出動728名救援人員,包括專業洞穴探險者、醫護人員和直升機機組等,歷時12天,花費200萬歐元(約和1700萬人民幣)才將其救出,被稱為「史上最貴救援行動」。

其它

除了以上最顯著的危險因素之外,探險中還可能面臨洞穴坍塌、被狹縫卡住、飲用水缺乏等情況。總而言之,洞穴探險危險重重,總會有各種讓人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因此,洞穴探險不是簡單的遊玩,可不能說走就走,它不僅需要一定的地質學和生物學等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需要豐富的野外求生知識和良好的身體素質,即便是專業的探險家仍有可能遭遇不測,更何況是普通驢友。所以,如果你對洞穴探險有強烈的好奇心,一定要跟隨專業團隊,或者參加已經對外開放的旅遊項目,走那些相對成熟的探險參觀路線。請大家謹記三點:不逞強、不冒險、不單獨行動。

『捌』 關於黑洞10大冷知識:能暫停時間、其實不是在吸東西

大家都知道黑洞非常恐怖,會把萬物都吸進去,

連光線都逃不過黑洞的引力場,所以我們才會看到一片虛無(因為沒有光線啊,都被吸進去了)。

像這種超猛超恐怖的東西,到底是什麼玩意兒呢?

隨著天文科學研究越來越進步,科學家已經慢慢揭開神秘的黑洞的真實面目,

以下就是關於黑洞的十大知識:

依據質量,黑洞大概可分為三種:

恆星級: 當壽命進入尾聲時,恆星可能會坍縮成黑洞,所有黑洞剛開始都很小,隨著不斷吞噬周圍的物質而變大。

超大質量級: 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0萬到10億倍。

中等質量級: 大約是太陽的幾百倍到幾十萬倍,在2014年人類才發現這種黑洞。

沒有東西能逃脫黑洞的引力,光也不例外,只要一進入視線結界(即黑洞的黑色邊緣),就沒有東西可以再從裡面出來,因此通常都呈現一團漆黑。

但這並不代表科學家觀測不到,黑洞在吞噬其他恆星時有可能在黑洞周圍產生漩渦,並散射出強大的X光線。

雖然是稱作洞,但並不代表那裡沒有東西,在黑洞裡面極小的空間內,其實壓縮了一團極高質量的物體,以致萬有引力太強大,連太近的光線都無法逃出。雖然看起來就像是一片虛無,但其實裡面有東西。

每個星系的中心點都有個超大質量黑洞,位於銀河系中心的黑洞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四百萬倍,距離太陽約2.6萬光年,位置在人馬座A*(Sagittarius A*,簡寫為Sgr A*)。

在18世紀90年代,英國的米歇爾與法國的拉普拉斯就通過計算,提出了暗星的存在:當質量大到一定程度時,逃逸速度便會超過光速。但由於是通過牛頓定律計算,那時還沒有相對論,所以計算結果並不正確,但概念是差不多的。

黑洞的中心是引力奇點,意思是在那個點上,所有三維空間的概念都會消失,巨大的立體物體通通被壓縮在無限小的空間里。在那裡,物理定律不再適用。物體掉入黑洞後,會被無限拉長、壓扁、扭曲,由三維物體變二維,變成一條線,等到二維的線跑到點上時,物體將完全失去維度,消失在奇點。

人們都有一個誤解,認為黑洞就像一台巨大的吸塵器,會把東西都吸到另外一個地方。但其實這完全是萬有引力的運作,如果我們找到一個質量跟太陽一樣的黑洞,取代太陽放在太陽系中央,那麼太陽系的行星一樣會照舊運轉,甚麼事都不會發生,也不會有東西被吸入,因為那隻是萬有引力而已。

如果你能夠跑進黑洞里觀察物體,那麼你會發現,你做任何事情都無法完成,因為時間是相對停止的。就好比說找麵包吃,不只是麵包的形狀光線永遠都進不了你的眼睛,你去拿麵包吃的路途也變得無限長,好像時間靜止了一樣,事實上是因為光速及任何物體的移動速度,都趕不上空間扭曲的速度。

基於時間與空間的一些特質,有些科學家相信,扭曲空間的黑洞可能就是扭曲時間的蟲洞。通過黑洞,我們可能能到達另外一個時空。

我們的宇宙或許誕生於一個黑洞,而如今宇宙數以億計的黑洞也許又能孵化出更多新的宇宙。科學家推測,當質量累積到一定程度時,也許會發生類似大爆炸的事件,讓宇宙重生。

延伸閱讀

黑洞吃太陽,關於黑洞不得不說的秘密

2015年11月26日,由美國、荷蘭、英國、澳大利亞四個國家的科學家通過地面的射電望遠鏡進行觀測,在距離地球三億光年的地方發現了神秘的黑洞吃太陽的天文奇觀。

天文學家曾預測,當黑洞「進食」大量物質時,比如此次吞噬一顆恆星,就會有高速等離子噴流從黑洞邊緣逃逸而出,而這次黑洞吃太陽的現象被成功觀測到,也直接證明了這一理論的正確性。

此次的發現雖然經歷了比較長的時間,但是也充分的說明了這一理論的正確性,黑洞吃太陽的發現讓我們對黑洞有了一個更好的認識。

『玖』 住在洞穴里的好處和壞處

首先,在每個地圖上默認有三個洞穴的入口,它們分別位於(豬王村/沼澤地區的小森林/蜘蛛森林),在地圖上洞穴的入口是被石頭堵住的,名字叫下水道(沒仔細看過,應該是這個)。用稿子挖開就能進洞穴。 每個洞穴分為兩層,地圖上的三個入口通往三個不同的洞穴。 洞穴的季節和地面相反。 地面:秋冬春夏 洞穴:春夏秋冬 建議各位在地面的春夏季節下洞穴。這樣洞穴里不會下雨也不會過熱。 洞穴里沒有boss,地面有狗群來襲洞穴里沒有,但洞穴里有深淵蠕蟲來襲,打法是看它的動作打二或者打五走一。如果遇到多隻,可以尋找幫手或者帶它們繞圓圈,等它們動作同步再攻擊。 洞穴的一層有以下幾個地形 草地:有常青樹,有草,樹枝,漿果。(可能會有一些遺跡,是帳篷,冰箱和科學機器) 蘑菇樹林:有蘑菇樹,很多蘑菇,少量熒光花。 沼澤:與地面上沼澤相比,沒了魚人,多了大量的熒光花,還有一些巨型觸手,這些觸手不會主動攻擊你。 蝙蝠礦區:有很多的金礦,同時有蝙蝠出沒。蝙蝠是一種很弱的敵對生物。(50HP) 石蝦礦區:有很多的岩石,石蝦是一種非常強大的生物,可以用任何石頭收買。不過如果帶到地面的話將引發物種爆炸的問題。 蝸牛區:有一些熒光花,蘑菇和蝸牛巢穴,如果發生地震或者被攻擊,蝸牛巢穴將會刷新蝸牛。 另外就是兔人房區域,這個地區是洞穴二層入口所在地(類似豬王村)。這里的兔人房可以敲掉。兔人是一種中立生物,和豬人差不多,不過它們的武功要比豬人牛逼。所以不要隨便惹它們。它們還仇視一切身上帶著肉的人物,但是它們並不仇視切斯特,所以可以把肉類食物(包括含有肉的料理)放在切斯特裡面。 同時,因為它們很強大,它們可以幫助你戰斗。用胡蘿卜可以收買它們。 洞穴二層的入口在兔人村子旁邊。名字叫"銩礦石",在洞口附近有很多的洞穴蜘蛛巢穴,這個怪物還是有點煩人的,不過帶幾只兔人過去分分鍾搞定,你把蜘蛛們住的岩石挖掉就不會再刷新了。(不要撿怪物肉哦,否則兔人立刻攻擊你) 如果你的精神值太低,兔人會變成黑化兔人,不過它們依舊保持中立,你可以殺了它們獲得鬍子。 洞穴里會地震,每天一次。掉落物砸到你有20的傷害,掉落物有岩石,燧石,硝石,金子,大理石,紅藍寶石,還有兔子和鼴鼠。 洞穴二層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叫做洞穴暴動,是周期性發生的,時間比較長(幾分鍾的樣子),這個時候洞穴二層的一種叫影燈的建築物會刷新影怪,不過你可以不打它們。因為等洞穴暴動結束後影怪自己會死亡,而你可以撿到噩夢燃料。 洞穴的作用大概可以歸為兩類。第一是利用它和地面季節相反的特性來躲避一些不利於生存的季節。第二是利用洞穴里的一些特有資源。 洞穴特有資源 個人分析了一下洞穴的特有資源。覺得比較實用的。一一列舉。 蘑菇:主要指綠色蘑菇和藍瘦香菇。洞穴的蘑菇森林,蝸牛區,兔人村都有大量的蘑菇資源,可以用做食材,或者大量補充精神和生命。(兩種烤了吃都加腦殘,藍瘦香菇生吃回復20生命不過會降低腦殘) 熒光果:洞穴的很多地方都有產出,其中沼澤最密集,分為一花,二花和三花。其中一花的一天重生,二花三花更慢。熒光果可以用來給狂化豬人換便便。可以給礦工帽充能(每個20%),還可以製作提燈,利用提燈BUG(單機模式下把一個新的提燈放在地上然後保存退出,重進)為你的營地提供永久性照明。 蝸牛的帽子:蝸牛巢穴會刷新兩種蝸牛,一種是殼有角的大蝸牛,一種是沒有攻擊力的小蝸牛,小蝸牛殼是圓的。大蝸牛可以爆一種蝸牛的頭盔(概率是10%),這個頭盔是除了銩礦頭盔以外最厲害的頭盔(耐久高且減傷大),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刷一頂玩哦。小蝸牛出現概率不大不過很容易爆蝸牛的護甲,耐久雖然也高但是減傷太少(60%),不如木甲,所以這個收藏就行了。 怪物肉:洞穴里的蜘蛛巢穴默認就是三級的。蜘蛛非常的多啊。同時,每個深淵蠕蟲可以爆4塊怪物肉,所以洞穴是怪物肉一個快捷的來源。同時蜘蛛絲也是多得逆天(我的檔有過第一年不到光戰斗就過得3組以上蜘蛛絲) 礦石:每天地震,到處是各種 石頭。 接下來是介紹洞穴二層。在兔人村找到銩礦石後,同樣是用稿子砸掉,然後可以撿到一塊銩礦,是製作遠古道具的材料。 洞穴二層有以下幾個區域 發條生物區:有很多的遠古雕像,還有一些破損的發條生物。和地面的差不多。這里還有遠古科技的工作台。機器人在這里蠻有優勢的。 猴子區:有猴子的巢穴和香蕉樹,以及猴子。猴子會跟著你,並且會偷切斯特里的東西,也會哄搶地上的東西,但是如果你攻擊它們,它們會用便便砸你,當洞穴二層暴動時,它們還會變成暗影猴子,會主動攻擊你並且速度非常快,殺了暗影猴子可以得鬍子。總之猴子很煩人。 白色蜘蛛迷宮區:經過它們的網會掉落白色蜘蛛攻擊你,不過比較菜,你可以在它們的巢穴中央(通過小地圖判斷)放一個木頭,燒掉它們的巢穴。這里有很多寶箱,出產魔法道具。 遠古犀牛的巢穴:這里有一隻遠古犀牛,你可以殺了它獲得一個大寶箱和犀牛角,寶箱里有一些遠古科技道具。 地洞二層有一些特有的生物以及建築物。 首先是掠食者,它們會跳到你頭上,相當於一個礦工帽,不過這個時候你的飢餓值下降的會比較快,殺掉它們掉落然並卵的掠食者的皮。 然後是猴子,猴子區請快速通過並無視它們,原始人什麼的最討厭了。啥都想搶。 然後是白蜘蛛,雖然它們會吊威亞但是掩蓋不了它們本身是菜雞的事實。 然後是發條生物,破損的,不過屬性和正常的一樣。它們掉落物沒有那麼多齒輪,反而多了噩夢燃料。 建築物方面,首先是這里有大量影燈。暴動時就會刷新影怪圍毆你,所以暴動時最好不要和它們打,一直跑,等暴動結束它們都會自動死亡。 然後,在猴子的區域有一些銩礦牆壁,其中比較完整的砸掉可以過得銩礦石的碎片,只剩個牆壁根的砸了也沒用。 發條生物區有非常多的銩礦雕像,每個雕像上鑲嵌一個寶石,寶石的顏色是會變的,建議等到寶石變成綠寶石再砸,因為綠寶石最有用。另外,這里有遠古科技的工作台,有的是完整的,有的不完整,如果沒有完整的,你可以用6個銩礦修復,然後可以在這里製作遠古道具。(也必須在這里製作,離開的話不能解鎖遠古道具製作配方) 最後就是在白色蜘蛛迷宮旁邊會有遠古犀牛的巢穴,如果正面打的話很難,因為遠古犀牛雖然攻擊方式類似發條戰車不過速度奇快無比,攻擊力也更強,一般是利用火堆和柱子(那種不可破壞的,不是銩牆)卡住boss,然後就可以輕松搞定。寶箱里的東西隨機,綠寶石和銩礦是最有用的。 洞穴二層資源 銩礦。就這個,犀牛角可以做炮塔不過用處不大。而銩礦和綠寶石配合可以刷大量銩礦,用來做護甲或者做銩牆撞壁也是杠杠的。一個小技巧就是遠古護甲用得快沒耐久再回收利用,不浪費。 好了,差不多就這些了,洞穴里好玩的還挺多了,新版的我沒玩過所以也沒啥好說的,只是給新人簡單講解一些。如果你在洞穴里想住下來,建議住在蝸牛區,因為地面是白色的,顯得很明亮。不會有住在洞穴的不適感。沒事還可以殺殺蝸牛玩(蝸牛巢穴只有500HP,你自己攻擊很快會爆炸的,可以空手打,這樣還可以多玩一會兒),別的區域要麼不安全要麼採光不好,至於洞穴森林地區其實採光也還可以不過我討厭丁達爾效應下的奇怪畫面感。還是蝸牛區穩定溫和的白色畫面適合我。 住在蝸牛區和住在草地區的採光對比 小編推薦 飢荒攻略大全 綜合攻略 吃貨必備 萌新攻略 角色能力解鎖 食物配方大全 食材種類 冷知識大全 物品屬性大全 刷肉機製作 兔子養殖 豪華基地布局 工具合成表 肥料增長速率 全食物製作視頻 BUG匯總 建築物合成表 種田動態圖 刷肉機BUG 永久照明 武器推薦 昆蟲養殖 高腳鳥蛋 四季生存 怪物打法 開局基地選址 新手四季生存 生物淘氣值 夏季龍蠅boss 四季BOSS走位技巧 基友聯機 仇恨值解析 秋天開局攻略 雙人生存 多人玩法 生物打法大全 不升科技玩法 基地建設 衣服合成 巨鹿打法 秋季開局不用漿果 -- -- 洞穴影怪

『拾』 野外生存知識--野外生存小常識

用報紙引火,不易引燃木柴,可事先准備好浸過打火機油的木屑,如此可以很方便地引燃火苗。用石頭起灶,灶口應朝風口,剩下的三面用石頭圍起來,空氣流通越好,火苗就越旺。必須注意的是絕對不要在禁止火種的地方用火。滅火時,也要十分小心。將燒旺的火用水澆滅,確定火已完全滅後,再仔細清掃灰燼殘渣,然後覆上土,將它恢復原狀,這是野餐最基本的道德准則。

在大自然中漫步鞋子選擇要講究。在不平的路面步行時,鞋子的舒適與否關繫到腳疲勞的程度。步行鞋既輕又軟,十分具有機械性。購買時應注意:腳尖和腳跟的強度要適中,應有防滑條紋;試穿時,腳尖最好能自由活動。

被石頭絆倒或被樹枝剮傷是家常便飯,但撞擊到的如是要害部位,就可能演變成緊急事態。若只是手腳輕微撞傷,可用水冷敷,再將患部抬得比心臟高,這樣的緊急處置已足夠。頭部受重撞後發生嘔吐現象便有危險,必須盡快送醫院。

野外點火而燙傷時,先用水冷敷,用水緩緩沖洗患部十分鍾,然後再請醫生處置。

在自然中,受傷生病發生率較高,應隨時攜帶備有常用葯及救護品的急救箱,例如:發生腹痛或腹瀉是常事,這時最好不要再吃任何東西,先暫時保暖身體,躺下讓腹部好好休息。腹瀉時要多喝水以補充水分。

一、利用自然特徵判定方向

軍人在沒有地形圖和指北針等制式器材的情況下,要掌握一些利用自然特徵判定方向的方法。
利用太陽判定方位非常簡單
可以用一根標桿(直桿),使其與地面垂直,把一塊石子放在標桿影子的頂點A處;約10分鍾後,當標桿影子的頂點移動到B處時,再放一塊石子。將A、B兩點連成一條直線,這條直線的指向就是東西方向。與AB連線垂直的方向則是南北方向,向太陽的一端是南方。
利用指針式手錶對太陽的方法判定方向。方法是:手錶水平放置將時針指示的(24小時制)時間數減半後的位置朝向太陽,表盤上12點時刻度所指示的方向就是概略北方。假如現在時間是16時,則手錶8時的刻度指向太陽,12時刻度所指的就是北方。
夜間天氣晴朗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北極星判定方向。尋找北極星首先要找到能熊星座(即我們人稱的北斗星)。該星座由七顆星組成,開頭就像一把勺子一樣。當找到北斗星後,沿著勺邊A、B兩顆星的連線,向勺口方向延伸約為A、B兩星間隔的5倍處一顆較明亮的星就是北極星。北極星指示的方向就是北方。還可以利用與北斗星相對的仙後星座尋找北極星。仙後星座由5顆與北斗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組成,形狀像W。在W字缺口中間的前方,約為整個缺口寬度的兩倍處,即可找到北極星。
利用地物特徵判定方位是一種補助方法。使用時,應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獨立樹通常南面枝葉茂盛,樹皮光滑。樹樁上的年輪線通常是南面稀、北面密。農村的房屋門窗和廟宇的正門通常朝南開。建築物、土堆、田埂、高地的積雪通常是南面融化的快,北面融化的慢。大岩石、土堆、大樹南面草木茂密,而北則易生青苔。
在野外迷失方向時,切勿驚慌失措,而是要立即停下來,總冷靜地回憶一下所走過的道路,想辦法按一切可能利用的標志重新制定方向,然後再尋找道路。最可靠的方法是「迷途知返」,退回於原出發地。
在山地迷失方向後,應先登高遠望,判斷應該向什麼方向走。通常應朝地勢低的方向走,這樣容易碰到水源、順河而行最為保險,這一點在森林中尤中為重要。因為道路、居民點常常是濱水臨河而築的。
如果遇到岔路口,道路多而令人無所適從時,首先要明確要去的方向,然後選擇正確的道路。若幾條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無法判定,則應先走中間那條路,這樣可以左右逢源,即便走錯了路,也不會偏差太遠。

二、復雜地形行進方法

在山地行進,為避免迷失方向,節省體力,提高行進速度,應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沒有道路,可選擇在縱向的山樑、山脊、山腰、河流小溪邊緣,以及樹高林稀、空隙大、草叢低疏的地形上行進。要力求走梁不走溝,走縱不走橫。
行進時,能大步走就不小走。這樣幾十公里下來,可以少萬許多步。疲勞時,應用放鬆的慢步來休息,而不停下來。 攀登岩石時,應對岩石進行細致的觀察,慎重地識別岩石的質量和風化程度,確定攀登的方向和路線。
攀登岩石的基本方法是「三點固定」法,即兩手一腳或兩腳一手固定後再移動剩餘的一手或一腳,使身體重心上移。手腳要很好地配合,避免兩點同時移動,一定要穩、輕、快,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距離和最穩固的支點,不要跨大步和抓、蹬過遠的點。
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線上升。攀登時,身體稍向前傾,全腳掌著地,兩膝彎曲,兩腳呈外「八字形」,邁步不要過大過快。坡度大於30度時,一般採取「之」字形攀登路線。攀登時,腿微曲,上體前傾,內側腳尖向前,全腳掌著地,外側腳尖稍向外撇。在行進中不小心滑倒時,應立即面向山坡,張開兩臂但直兩腿,腳尖翹起,使身體盡量上移,以減低滑行的速度。這樣,就可設法在滑行中尋找攀引和支撐物。千萬不要面朝外坐,因為那樣不但會滑得更快,而且在較陡的斜坡上還容易翻滾。
河流是山區和平原地區經常遇到障礙。遇到河流不要草率入水,要仔細地觀察之後再確定渡河的地點和方法。山區河流通常水流湍急,水溫低,河床坎坷不平。涉渡時,為了保持身體平衡,應當用一根午子支撐在水的上遊方向,或者手執重達15~20公斤石頭。集體涉渡時,可三人或四人一排,彼此環抱肩部,身體最強壯的位於上遊方向。

三、采捕食物的方法

野外生存獲取食物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獵捕野生動物,另一種是採集野生植物。
獵捕野生動物首先要知道動物的棲息地,掌握動物的生活規律,然後再採取壓捕、套獵、捕獸卡以及射殺等方法進行獵捕。這需要在專家指導下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和實踐後才能真正掌握。下面僅簡單介紹一下可食用昆蟲和可食野地生植物的種類、食用方法。
目前,世界上人們在食用的昆蟲有蝸牛、蚯蚓、螞蟻、知了、蟑螂、蟋蟀、蝴蝶、蝗蟲子、蚱猛、湖蠅、蜘蛛、螳螂等。人們對吃昆蟲雖然不習慣,甚至感到厭惡,但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為維持生命,保持戰鬥力,繼而完成任務,不防一試。但是應注意,一事實上要煮熟或烤透,以免昆蟲體內的寄生蟲進入人體,導致中毒或得病。
常見的可食昆蟲有,蝗蟲;浸醬油烤著吃,煮或炒也可以;螳螂:去翅後烤或炒,煮也可以;蜻蜓:干炸後可食:蟬:生吃或干炸,幼蟲也可食;蜈蚣:干炸,但味道不佳;天牛:幼蟲可生食或烤;螞蟻:炒食,味道好;蜘蛛:除去腳烤食;白蟻:可生食或炒食;松毛蟲:烤食。
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類、地衣、蘑菇等。對可食野生植物的識別是野外自下而上知識的主要內容。我國地域廣大,適合各種植物生長,其中能食用的就有2000種左右。我國常見的可食野果有:山葡萄、篤斯、黑瞎子果、茅莓、沙棘、火把果、桃金娘、胡頹子、烏飯樹、余甘子等,特別是野栗子、椰子、木瓜更容易識別,是應急求生的上好食物。常見的野菜有苦菜、蒲公英、魚腥草、馬齒莧、刺兒草、薺菜、野莧菜、掃帚菜、菱、蓮、蘆葦、青苔等。野菜可生食、炒食、煮食或通過煮浸食用。
但是,一般人需要在專家指導下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才能掌握這些知識,這里介紹一種最簡單的鑒別野生植物有毒無毒的方法,供緊急情況下使用。通常將採集到植物割開一個小口子,放進一小撮鹽,然後仔細觀察是否改變原來的顏色,通常變色的植物不能食用。

四、獲取飲用水的方法

獲取飲用水的途徑通常有兩條:一條是挖掘地下水,另一種是凈化地面水。我們只介紹一下從地表水獲取飲用水的方法。
通常雨水可以直接飲用。下雨時,可用雨布、塑料布大量收集雨水,也可用空罐頭盒、杯子、鋼盔等容器收接雨水。
當沒有可靠的飲用水又無檢驗設備時,可以根據水的色、味、溫度、水跡,概略鑒別水質的好壞。純凈水的在水層淺時無色透明,深時呈淺藍色。可以用玻璃杯或白瓷盛水觀察。通常水越清水質越好,水越渾則說明雜質多。一般清潔的水是無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則時常帶有一些異味。地面水的水溫,因氣溫變化而變化,淺層地下受氣溫影響較小,深層地下水水溫低而恆定。如果所取樣的水不符合這些規律,則水質一般都有問題。此外還可以用一張白紙,將水滴在上面晾乾後觀察水跡。清潔的水無斑跡,如有斑跡則說明水中有雜質,水質差。
在野外最好不要飲用從雜草中流出的水,而以從斷崖或岩石中流出的清水為佳。飲用河流或湖泊中的水時,可在離水邊1~2米的沙地上挖個小坑,坑裡滲出的水較之直接從河湖中提取的水清潔。
在野外,可以用飲水消毒片、漂白粉精片以及明礬等葯品凈化水。在專家指導下,還可用一些含有粘液質野生植物凈化水。切記,不論多麼口喝,都不要飲用不潔凈的水,萬不得已時,也要把水煮開再喝。

五、野外常見的傷病的防治

昆蟲叮咬的防治:在野外為了防止昆蟲的叮咬,人員應穿長袖衣和褲,扎緊袖口、領口,皮膚暴露部位塗搽防蚊葯。不要在潮濕的樹蔭和草地上坐卧。宿營時,燒點艾葉、青蒿、柏樹葉、野菊花等驅趕昆蟲。被昆蟲叮咬後,可用氨水、肥皂水、鹽水、小蘇打水、氧化鋅軟膏塗抹患處卡癢消毒。
螞蟥是危害很大的蟲類。遇到螞蟥叮咬時,不要硬拔,可用手拍或用肥皂液、鹽水、煙油、酒精滴在其前吸盤處,或用燃燒著的香煙燙,讓其自行脫落,然後壓迫傷口止血,並用碘酒塗搽傷口以防感染。部隊行進中,應經常查看有無螞蟥爬到腳上。如在鞋面上塗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螞蟥上爬。塗一次的有效時間約為4~8小時。此外,將大蒜汁塗抹於鞋襪和褲腳,也能起到驅避螞蟥的作用。
昏劂:野外昏劂多是由於摔傷、疲勞過度、飢餓過度等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現為臉色突然蒼白,脈搏微弱而緩慢,失去知覺。遇到這種情況,不必驚慌,一般過一會兒便會蘇醒。醒來後,應喝些熱水,並注意休息。
中毒:其症狀是惡心、嘔吐、腹瀉、胃疼、心臟衰弱等。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洗胃,快速喝大量的水,用指觸咽部引起嘔吐,然後吃蓖麻油等瀉葯清腸,再吃活性炭等解毒葯及其他鎮靜葯,多喝水,以加速排泄。為保證心臟正常跳動,應喝些糖水、濃茶,暖暖腳,立即送醫院救治。
中暑:其症狀是突然頭暈、惡心、昏迷、無汗或濕冷,瞳孔放大,發高燒。發病前,常感口喝頭暈,渾身無力,眼前陣陣發黑。此時,慶立即在陰涼通風處平躺,解開衣褲帶,使全身放鬆,再服十滴水、仁丹等葯。發燒時,可用涼水澆頭,或冷敷散熱。如昏迷不醒,可掐人中穴、合容穴使其蘇醒。
凍傷:如發現皮膚有發紅、發白、發涼、發硬等現象,應用手或乾燥的絨步磨擦傷處,促進血液循環,減輕凍傷,輕度凍傷用辣椒泡酒塗擦便可見效。如生身體凍僵的情況,不要立即將傷者抬進溫暖的室內,應先磨擦肢體,做人工呼吸,待傷者恢復知覺後,再到較溫暖的地方搶救。
蜇傷:被蠍子、蜈蚣、黃蜂等毒蟲,傷口紅腫、疼癢,並伴有惡心、嘔吐、頭暈等症狀。要先擠出毒液,然後用肥皂水、氨水、煙油、醋等塗擦傷口,或用馬齒莧搗碎,汁沖服,渣打外敷。也可用蝸牛洗凈搗凈後搗碎塗在傷口上。此外,蒜汁對蜈蚣咬傷傷有療效。